为了四个农业现代化研究,我们愿意冒比这更大的风险怎么翻译

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是如何提出的?(0/3256)
  毛泽东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揭开了中国梦的大幕,曾经激励几代人努力奋斗,也使得这个“四个现代化”口号家喻户晓,它是怎么提出来的的呢?
  在准备军事斗争的同时,毛泽东没有“偏科”,没有因此而荒废事关人民穿衣吃饭的经济工作。经济工作一直是他最着力的事情。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他开始绘制更大的蓝图,要把中国往现代化的轨道上推进。
  科威特《科威特时报》曾这样说过:“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够通过他们个人的一生塑造整个民族的生活和命运。毛主席就是一个将以现代中国的塑造者载入历史的人物。”①(①《毛主席——阿拉伯人的朋友》,日《科威特时报》)此话不假。毛泽东是现代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缔造者。
  1964年, 毛泽东谈哲学,谈自然辨证法,谈文艺(包括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和电影《北国之春》、《早春二月》),谈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谈教育,谈团结方 法……做了不少务虚的工作,同时也是毛泽东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始之年。这个进程以制定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为标志。
  从5月份起,党中央开始着手考虑如何把中国带入下一个国民经济计划时期——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问题。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党中央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来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毛泽东认为时间不需要这么长,提出1963年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实施三五计划。
  这个计划的制定,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5月11日, 在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时,他就指出说:“国民经济的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基础工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农业是屁股。”,他还进一 步指出:“工业为谁服务?工业要为农业服务。当然,重工业之间有一个相互关系问题,但是整个工业是为农业服务的。”明确了工农业之间的关系。
  随后,他听取四个副总理汇报时,又语重心长地说:“关于第三个五个计划。一定要把干劲鼓足,一定要把后备留到,不能凭我们的年龄来订计划。计划一定要有客观根据。我70多岁了,此你们大些,但是不能凭着我们在临死以前看到共产主义来订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我看还是要注意数量多了,而质量没有更多的注意。计划绝不能凭主观愿望,一定要有客观根据,要切实可靠。”
  6月6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毛泽东发表讲话。他语重心长地说:“这几年,我们摸索出来了一些方法。我们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照这个方针,制定计划时先看可能生产多少粮食,再看需要多少化肥、农药、机械、钢铁……”
  说 着,他谈起了准备打仗,说:“还要考虑到打仗。要有战略部署,各地党委,不可只管文不管武,只管钱不管枪。只要有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危险。要建立战略 后方。……沿海不是不要了,也要好好安排,发挥支援建设新基地的作用。”随后,他总结道:“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基础工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 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农业。”
  “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形象地把国民经济的重点勾画出来了。
  这次的计划工作,是在吸收大跃进高指标的教训的基础上做的。因此,远远比以前更加实际。9月12日,毛泽东与计划领导小组的谈话,再次说:“工作方法,这是思想问题。来的计划是一本书。问题是思想从哪里来的,始终没有搞清楚。计划是从哪里来的?我看是俄国的书本,再加上自己脑筋的‘想当然’。”最后,他指出说:“我看要上谋中央、下谋群众,还要谋前后左右。”
  9月20日,他接见布马扎为团长的阿尔及利亚政府经济代表团时,谈到经济建设经验时说:“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我们是吃过亏的,如尽搬外国经验,工厂要越大越好。其实不然,现在我们正在把工厂缩小,化一个工厂为几个小工厂。你们到过沈阳看过什么工厂?”
  布马扎告诉说:“我自己去朝鲜了,我在沈阳看了展览会,看了模型,代表团部分人参观了钢铁厂,机床厂和自行车厂。”
  “鞍 山这个工厂太大了,十几万人,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搞,从采矿、炼焦、炼铁、轧钢都是它。我们这条道路是错误的。我劝你们不要抄这条经验。”毛泽东接着说, “过去有一个时期我们不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就发生许多问题,粮食不够,轻工业品不够,吃、穿、用都不多,恰好这些是广大人民生活的必需。同时,这两个方面 是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要自力更生,非积累资金不可,靠帝国主义是不行的。”
  他的这些思想就是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由 于这些思想多数已在工作中推行,全国各行各业生产发展了,人们衣食富足了……“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原子弹爆炸了、划时代的音乐 舞蹈史诗《东方红》也成功上演……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信心也足了。鉴于此时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 望:希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恢复、调整时期转向全面性的振兴和发展,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召开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新的经济建设发展蓝图。
  12月13日,毛泽东审阅周恩来即将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专门加写了一段长长文字,以巨人的气魄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我 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 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难道这是做不到的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 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 现。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所阻挡不了的。
  毛 泽东把我国实现现代化比如是一种“大跃进”,并且说“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但是他强调实现这个“大跃进”,打破常规是要靠科学和技术,“尽量采取 先进技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不是毛泽东一时性起的主意,而是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洞察历史、认识现实之后逐渐明晰而提 出来的奋斗目标。这过程经历了十多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毛泽东在1954年9月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就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文化程 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历史任务。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明确提出:为了使我国摆脱落后和贫困,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奋斗目标。但由于中国城乡差别大、农村与农业落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先是着力抓农业现代化,以农业解决吃饭问题,再去 “为国家的大工业和社会主义市场服务”。
  在50年 代,他设想农业现代化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合作化,以后是机械化和电气化。在他心目中,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起初是工农业并举,现代化是以机器代替人来生产和 劳动。然而,随后,他的认识飞向更远,认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 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1958年 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提出:“使一切能使用机器的劳动都使用机器”。机器化是国家的工业化的一方面,工农业并举的道路如何走?毛泽东又指出说:“农村 人口要减少怎么办?不要涌入城市,就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为此认为“将来达到一般劳动力搞工业,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像个样子了”。
  那 么现代化的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毛泽东有着很美好的描述:“工人在城市里建设,农民在农村里建设,农民要和工人一面合作,一面比赛,把农村也改造得 和城市差不多,这才是真正的工农联盟。”“要使农村生活不低于城市,或者大体相同,或者略高于城市”。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称羡的蓝图。
  因为有着现代化的梦想,他在努力的同时一直对一切与现代化有关的东西兴趣盎然。
  许多人还对他日在武汉冒雨观看万能小型拖拉机的情景记忆犹新。
  晚上8点 多钟了,毛泽东与湖北省委负责人王任重、张平化和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等人还在参观正在武汉举行的地方工业展览,到处观看着。突然,他看见一台手扶拖拉 机,立即快步走过去。这时老天爷下起了雨,越下越大。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伞,兴致盎然地从阶台一直走到拖拉机旁,站在旁边。
  这是由于志安主持研制的一台万能小型拖拉机。
  他看得很仔细,并且很惊异地说:“这部小机器,好像一部机器脚踏车。”接着很喜爱地用手摸了一下问道:“拖拉机还有哪些用途?”
  当他得知它可以犁田、耙田、播种、施肥、喷药,还可以运输、脱谷、伐木、抽水等情况后,很满意地点点头,说:“真是万能啊!很好。”
  然后,他又走到拖拉机的附件旁边,问道:“这是做什么的?”
  “前面是水泵,后面是喷雾,还有耙田、运输用的八个附件。”于志安告诉说。他赞许地说:“这都很好!”
  雨越下越大,毛泽东的衣服淋湿了,还是浑然不知,接着又关心地问:“你们做起来不困难吗?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种场景很是感动人的。武汉市委书记宋侃夫亲自在站在雨中,向他介绍试制的经过,最后说:“这个厂连工程师都还没有呢,是厂领导带领技术员和工人同志一起搞出来的。”
  毛泽东微笑地边听边点头,不住地称赞道:“你们干得很好,干得很好!”然后勉励于志安说:“你们要生产一些,交给农民使用,听取农民的意见后,改进提高,然后再进行大批量生产。”
  这次雨中看拖拉机,他的衣服被大雨淋了个湿透,却全然不顾及,可见其对技术的兴趣有多大,对机器化的热情有多高,对现代化的渴望是多么的热切。几十年后,于志安还激动地说:“到现在,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当年毛主席来湖北视察,特别是他老人家仔细地观看我国第一台万能小型拖拉机时的情景,仍令人感奋。”
  是什么如此吸引毛泽东?是他心中那个机器化的情怀和那个现代化的情怀。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是毛泽东一直没有停息并且孜孜以求的梦想。这个目标并没有随着三年自然灾害而凋零,相反,随着困难时期过去、经济恢复、好转而变得更加强烈。
  日, 在同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拉希迪·姆·卡瓦瓦谈话,毛泽东告诉客人们说:“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建设,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用几十年。对整个非洲来说,要赶上西方 国家的水平,也要几十年。如果我们几十年能赶上,就算很快了。西方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都有几百年的建设历史。它们几百年建成这个样,我们几 十年赶上,时间不是并不那么长吗?我们要有信心。有人说有色人种就不如白种人。我看,他们说得不对。有色人种觉醒起来之后,可能还要做得比西方更好一 些。”
  他 的信心来自于他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的执着和不懈努力。当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了的时候,他敏锐地预感一个新的发展时 期就要到来。在新的起步开始时,他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目标,且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这意味着他要把建设现代化强 国的蓝图向全国人民公开,作为亿万人民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及时和给力的举措。
  如 果说梦想是动力,那么目标就是旗帜,就是动力所指的方向。一位高明的治国雄才不是日日忙着去“服务”,而是要及时为他的人民提出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出 实现目标的正确方法,然后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组织万众一心去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治国政治家。他总是走在群众 前头,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火车头,是前进的领袖,而从不是群众的“尾巴”。
  在世界先进国家纷纷进入工业化后,中国一直还在贫穷落后的小农经济中徘徊。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迈开追赶世界的步子后,执着要实现强国之梦,这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目标,这是非常振奋人心和鼓舞干劲的。
  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他首先宣布说:“农业生产前两年连续增产,今年又获得了更好的收成,达到了过去较高年份的水平。根据初步估计,196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540亿元,达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即1957年的水平。……粮食和棉花的实际产量,都将超过1957年。甘蔗、烤烟的产量,比1957年有所增加。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也有了发展。……工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品种、质量出现了新的跃进。196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预计为1070亿元左右,比1957年增长52%。”
  这表明我们不仅完全走出了前几年的经济困难,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毛泽东带头不吃肉,与老百姓同舟共济,进行好几年艰苦调控取得的。这样的成绩何其喜人。全场代表们听了热烈地鼓掌,手都拍红了。
  然而,更令人欣喜的胜利还在后头。
  周 恩来说:“大家记得,当我们前几年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者、现代修正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在反华大合唱中多么嚣张。他们说什么 中国的经济‘崩溃了’、大跃进‘失败了’、人民公社‘垮台了’、人民政府‘破产了’等等。但是,曾几何时,这些老爷们在无情的活生生的事实面前,不能不承 认屹立在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巩固,更加强大了。”
  接着,他大声宣布说:“我们在经济困难期间,不但没有借一文钱的外债,而且把过去的外债几乎全部还清了。”
  此语一出,掌声比任何时候热烈。是啊,这些年来,苏联的巨额外债一直是压在毛泽东和全国人们心头上的重担。然而,在最困难的年月,毛泽东率领全国人民勒进裤带,节衣缩食进行还债,虽然再经历罕见的自然灾害,吃了苦头,可区区两三年过去,我们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14.06亿万新卢布(其中相当大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已按期偿还了13.89亿万新卢布,剩下1700万新卢布,已向苏方提出用今年对苏贸易的顺差额中的一部分来提前全部还清。前几年我们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欠帐,现在已经全部提前还清。现在中国人不仅没欠外债,而且还清了以往的巨债,从此无债一身轻了!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好消息。
  在 掌声中,周恩来说:“下面,我想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我国自力更生的成就。”说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后,他就说起了大庆油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 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它的全部开发工程,包括设计、钻探、采油以及现代化的炼油厂的建设,完全是依靠 我们自己的力量进行的。”说到此,他抬头向会场搜索了一下,似乎在寻找理论上甩掉“中国贫油论”帽子的科学家李四光。
  这个胜利也是我们打破旧套套,经过多年自力更生的努力而取得的。
  ……中国甩掉“贫油论”的破帽儿,李四光功不可没。然而,他是受毛泽东多次接见的科学家。他的每一个理论、每一个决策都离不开毛泽东的支持。
  周 恩来告诉大家说:“这个油田(指大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速度是最快的,建设质量是优等的,采油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很高的,有一些是世界第一流的。现在,由于 大庆油田的开发和一些新炼油厂的建成,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论在数量或者品种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
  随后,他又报告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集中地表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自力更生力量的强大。这颗原子弹,是我们自己研究,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出来的。……根据初步分析,我们的这颗原子弹,比美国1945年投在广岛、长崎的在技术上要先进,比英国1952年10月在蒙特比罗岛核试验的水平要高,比法国1960年2月在撒哈拉沙漠爆炸的‘原子装置’要高级得多。”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不仅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而且核试验超过了美国、英国和法国初期核试验的水平。代表们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成绩是巨大的,以前中国几十年、上百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都成为了现实。这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 报告喜讯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大声提出说:“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 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 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个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路线图,完全符合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
  当周恩来宣布这个目标时,在主席台上的毛泽东也鼓掌了。台上台下所有的人都看到这一幕,都很激动,受到莫大鼓舞,感到极大的振奋。
  在掌声中,周恩来大生宣布:“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实现上述第一步任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工作做好了,再经过大约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可以有把握地使我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会议期间一日晚上,李四光刚走进人民大会堂东大门。一位工作人员就紧跟上来,对他说:“李老,请停一停!”
  李四光站住了,微笑着说:“同志,你有什么事?”
  “请你跟我到北京厅来吧,有位同志等着你。”
  李四光有些纳闷:谁找我哦?什么事?边想边跟着他往前走去,绕过灯火通明的大过厅,一会儿就来到了北京厅门口。带路的工作人员指指门,微笑着对他伸出一只手:“请进吧!”
  李四光推门进去,跨进一只脚,抬头往里一看,立即怔住了:“啊呀,毛主席!”又惊又喜地喊了一声,忙又抬脚往后退,向毛泽东打招呼说,“主席,对不起,我走错门了!”
  “没有错,没有错。”
  毛泽东站起了魁伟的身子,迎到他面前,伸出手说:“请你来的,正是我!”
  李四光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毛泽东拉着他的手,一直走到沙发前,让他坐下,笑容满面地说:“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呀!”
  李四光练过太极拳,此刻并没理解他的意思,回答说:“我的太极拳打得其实并不好。因为身体有病,我就练了一下,还是练得不太好。”
  毛 泽东笑了,便与他谈起来,全是讲石油的事儿,石油长石油短,如何开发,如何利用,等等。李四光这才明白:毛泽东讲他太极拳打得好,是指他用地质力学基本理 论指导地质技术人员和石油工人夺油战斗的事,不由得谦逊地说:“主席,这主要是大庆工人和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你们搞科学,很严谨,也总是谦逊的。”
  毛泽东有感而发。一年前,针对党外一些不良现象,他就专门讲过“谦虚——戒骄”问题,指出:“谦虚,它是每一个革命工作者都应有的美德。”而李四光等就是这样的人。
  接着,他对李四光说:“我们已经提出了要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些什么呢?”
  李四光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毛泽东旁征博引,与他讨论一个个问题。
  毛 泽东夜召李四光,原来是因为要搞四个现代化,他最担心的矿产资源不足。在党中央决定开发攀枝花铁矿和鄂西铁矿后,他邀请李四光来面谈,就是想探讨如何去找 矿。在交谈中,他说国家需要金刚石,要李四光去抓金刚石,说国家缺铬,要李四光去抓铬,说建设需要煤,要李四光去搞煤……他“要”的东西很多,言之切切。 这一席谈话,给李四光极大的鼓舞。感动于毛泽东强国的情怀,他暗自决心要去率领地矿人员去多找矿,多勘探,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出力。
  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李四光不顾75岁高龄,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奔波在各地高山大川,寻找矿产资源。
  这是后话。
一键分享:改革和开放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春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伍修权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在闭幕式上的讲话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的贺信
团结起来,开创翻译工作新局面
中国译协四年来会务工作报告(摘要)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章程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成员名单 
改革和开放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春天——中国译协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京召开
为了贯彻党代会精神,总结译协工作经验,制定新形势下译协的方针和任务,修改协会章程,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于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地区译协代表和翻译界人士400多人出席了这次盛会。
大会开幕式于4月21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伍修权、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杨静仁、包尔汉和中宣部部长朱厚泽、文化部部长朱穆之、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出席了开幕式。杨尚昆、伍修权、朱厚泽同志先后在大会上讲话。他们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在中外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中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作的贡献;明确指出我国翻译工作在国家进行改革和开放的新形势下将起重要作用。朱厚泽说,我们应该把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当代的优秀文化成果,统统拿过来,结合我们民族的特点和时代的需要,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时代风貌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这一伟大的事业中,翻译工作者是大有可为的。
中国译协会长姜椿芳在会上作了题为《团结起来,开创翻译工作新局面》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各学科翻译战线三十多年来的成就,概括了翻译界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方向;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德有作了《中国译协四年来会务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总结了中国译协和地方译协组织建设和协会工作发展情况,提出了协会今后工作设想,副会长宋书声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章程修改草案作了原则说明。
会议期间,代表们精神振奋,畅谈中央负责同志对翻译工作的指示以及对翻译工作者的期望;分组讨论了两个工作报告和协会章程修改草案。代表们表示要广泛团结翻译界同行,认真做好翻译工作,为开创翻译事业新局面贡献力量。代表们还按翻译专业分组讨论了翻译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经过与会代表的充分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章程;通过了聘请老一辈翻译家严济慈、巴金、伍修权为中国译协名誉会长,师哲、夏衍、谢冰心、曹靖华、钱钟书、冯至、贺麟、李霁野等74人为名誉理事;选举了中国译协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和领导机构成员。
在26日大会闭幕式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到会讲话。他在讲话中对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厚望。他说,把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吸收过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时代赋予翻译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他鼓励在各个岗位上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志,要有计划有系统地翻译介绍世界学术名著。他希望中国译协和各地译协协助即将成立的编译馆做好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的工作。他说,中华民族有气魄容纳、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成果,翻译工作者有责任把世界上所有民族、哪怕是很小一个民族文化上对人类有贡献的著作翻译过来。
自从1954年茅盾、周扬同志主持召开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以来,这次会议是我国翻译界的又一次大团结的盛会。目前,我国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已达五十万人左右;在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已建立地方译协。广大翻译工作者和译协会员正在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代表会议的召开,通过学习中央负责同志的讲话,必将激励广大翻译工作者团结奋斗,开创翻译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日)
同志们,首先向代表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我要讲的有这么几点意见:
第一、我国翻译界和各条战线的翻译家、翻译工作者这几年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做得非常好,很出色。
第二、希望各条战线上的翻译同志和专家继续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把我们的翻译队伍更扩大。
第三、希望各条战线的翻译工作者、专家,今后翻译出更多、更好的、质量更高的、适于我们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作品。希望同志们继续努力,认真做好翻译工作,促进祖国翻译事业的发展,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祝同志们身体健康。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伍修权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日)
同志们,昨天我收到姜椿芳同志的讲话稿,细细地看了一下,觉得这个稿子写得很好。把过去的工作、成绩说得很清楚。对今后做些什么工作也都很具体的提出来了。我完全赞成。尚昆同志讲的几点意见,也概括得很全面,把我想说的话都讲完了。下面我谈谈几点意见:
第一, 对这次全国代表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第二,在过去,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的几年中,我们翻译战线的同志们,在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国家的形势很好。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都可以这样说,是建党以来最好的时期。现在,我国又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各方面都在进行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强中外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为了保证我们各项工作更顺利地进行,国家和人民希望我国翻译工作者在今后要加倍努力工作,有选择的翻译出更多、水平更高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来。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译中,另外一方面,外国朋友也很希望了解中国,因此,我们还要把中国大变革的情况向外国朋友介绍,即中译外,也是同等的重要。我们老一辈翻译工作者,唯一的希望是:希望全国的翻译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加倍努力工作,翻译出数量更多、水平更高、受各方面欢迎的作品来。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利于促进祖国的四化;以利于促进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对中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了。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日)
我代表中共中央宣传部向我们全国翻译工作者代表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文化高潮的到来,我们的翻译工作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我们的翻译队伍会更加壮大。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经济要发展,技术要进步,离不开开放和引进。这一点争论不多,意见比较一致了。思想文化要发展,是不是也离不开开放和引进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同志就不回答了,或者不愿意去回答。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作出肯定的回答。我觉得要促进我们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开放和引进,如果不明确地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就会在思想上造成一些无法澄清的混乱。大家都很清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已经被我们奉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奋斗,被全国人民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它确认为我们全国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并不源出于中国,并不源出于东方。所以,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非常必要的。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垄断,或者占有全部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在每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中,总有它进步性的精华,总有某些相对落后的糟粕。因此,把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的优秀文化成果,统统拿过来,跟我们的民族传统相结合,跟我们的时代相结合,跟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结合,跟我们建设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我想,在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中,我们的翻译工作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的翻译工作者是有最广泛的施展我们才能的机会的。
祝贺翻译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讲的话完了。谢谢。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在闭幕式上的讲话(日)
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同志们已经讨论得很清楚了。我们都是受益的人。我们这些人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能够走上革命道路,都是因为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无论是革命文学或是革命理论著作,那个时候主要是靠翻译。当然,我们自己也有革命文学,但相对地来说,比较成熟的、影响较大的还是外国的作品。这些革命文学、革命理论著作,能传播到中国来,主要是靠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志们的辛勤劳动,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翻译工作者在传播革命思想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讲过,吴亮平同志翻译《反杜林论》功不在禹下。意思是说,吴亮平的功劳不比历史上大禹治水的功劳小。这确实是对翻译工作的正确估价。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候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大家都在寻求科学的、在中国行得通的道理。救国救民的道理,光靠本国的不行,还需要从外国寻找,要有人把外国的先进思想、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过来。比来比去,还是马克思主义灵,适合中国情况,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能够推动中国人民走上解放的道路。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我们老一辈进步的革命的翻译家承担起这样一个任务:翻译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革命文学著作。这个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几十年的斗争过程中,确实起了如同大禹治水一样的重要作用。现在书多了,选择起来不困难,但在那个时候,在中国要找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可难啦!找一本革命文学作品也很难。书店不敢公开卖,读者要偷偷地去买,买书的人、卖书的人都要担风险,躲避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侦探。翻译这些著作的人同样要担风险。从翻译工作者的贡献和作用来看,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现在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在召开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老同志,包括牺牲了的老一辈翻译家,对他们在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中所起的作用,给予足够的肯定和估价。
翻译工作过去起过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将会起更大的作用。我们与外国,不仅要在经济上,还要在文化上进行交流,这是十分必要的。各种交流都要靠翻译。口头的、文字的翻译都很重要。文化交流包括各种各样的科学,各种门类的学问。我们需要吸收外国文化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也需要把我国优秀的文化成果介绍到世界各国去。从个人的受益,从国家的建设和繁荣,我们都能体会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重视翻译工作,要培养和造就人才,使我们有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同国家建设需要相适应的翻译工作者队伍。我们建国初期培养出来的翻译工作者现在已经五十、六十岁了,这批同志在过去几十年中间,做过很多很好的工作。他们翻译作品,不管是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还是文学艺术的,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肯定。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新的年轻的力量有点接不上班。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同志还可以干十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年人。翻译工作者协会有责任通过自己的组织,通过各种途径,配合有关单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从北京来讲,专门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系比较受重视了,接班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当然培养人才不是一年两年就见效的。我们五十年代的同志有的还在岗位上或者退到二线了,总还可以干十年、八年吧。这十年、八年里从各方面努力,除了继续搞翻译,也有责任在培养青年人方面做很多工作。
前几年有的同志建议,在社会科学院或者在国务院下面成立一个编译馆。去年,经书记处讨论,同意成立一个编译馆。任务是除了由编译局承担的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外,承担其他学术著作包括文艺名著的编译工作。现在已正式确定编译馆设在社会科学院。编译馆不需要把国内有名的翻译人员都集中起来,主要组织各国社会科学名著和文艺名著的翻译和出版。自然科学的著作由其它部门承担。
1982年,乔木同志曾向小平同志报告,分期分批地翻译世界各国名著。这个意见得到小平同志的同意。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哪些要翻译?首先翻译哪些?这个世纪末能完成多少?这个世纪以后能完成多少?到21世纪能完成多少?等等。我们的翻译力量是有的,但不能说已经够了。我们要把所有的名著都翻译成汉文,其中有的还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工作量是很大的。这项工作,各地优秀的翻译工作者都可以参加,特别要吸收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参加,通过实践把这种人才培养起来。否则,我们在座的这些年岁较大的优秀翻译工作者一旦逝世,这个工作就会中断。
世界名著的翻译怎样进行?根据社会科学院提出的意见,主要是采取订合同的办法。比如首先翻译哪些书,确定由谁来译,是一个人译还是几个人合译,有什么要求,什么时间交稿,谁来写评论、序言以及稿费的支付等问题,都要在合同里写清楚。
刚才山东和宁夏的同志都讲,希望能够吸收他们的优秀翻译工作者来参加这项工作。我想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编译馆要同中国译协共同协商如何组织这一工作,确定书目,推荐译者。一本书译哪几种文字,哪个地方、哪个单位有合适的译者,我们翻译工作者协会要同编译馆取得联系,做个媒人,进行介绍。中国译协可以推荐,地方译协也可以推荐,最后由编译馆统一安排。
有些书,限于知识水平,该译而没有人去译。译协中有些同志搞外文的时间很长,有的还在国外居住过,可能比编译馆的同志知识面宽,了解的情况多。你们可参考英国、日本、苏联的情况,提出哪些书是急需翻译的,应该首先安排,也可向编译馆推荐,哪些书有价值,谁愿意翻译,谁能够胜任等等,最后再由编译馆来确定。通过这样一些办法和其它办法来促进翻译出版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下去,使我们这项工作不至于遥遥无期,不至于急需翻译的没有人去翻译,也不至于翻译过来的东西与当前的工作结合得不那么紧密,或者不那么迫切和需要。
组织译书、进行检查、执行合同,主要由编译馆负责。我建议翻译工作者协会也能够参与这项工作,把它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便使这件事做得更快更好。
这个世纪末做不完,下个世纪继续做下去。总有一天要把全世界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名著都翻译过来。我们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气魄,研究世界各民族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成果。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民族、地方,在文化上对人类做出了贡献,我们都要把代表性的著作翻译介绍过来,让中国人民了解、知道他们的贡献。
除了翻译,还要做好翻译作品的介绍、研究和评论工作。这不能全靠翻译工作者,但你们要带头,起到督促的作用。许多著作翻译出版后,如果没有介绍、研究和评论,可能带来副作用,译著愈来愈多,可能在读者特别是青年中间,使人感到无所适从,以至于在一定的时候、在一些问题上造成思想混乱。我们当然不能因此就不翻译,而是说对读者尤其是青年有责任进行引导。翻译介绍外国的东西是为了促进我们的文化,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些书中的内容是我们不应该赞成也不能赞成的,不把它删掉,但要指出来,讲点道理。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把好这一关。基本上不好,就不要译了,至少放到以后再译,先译那些对我们有借鉴作用的东西。其中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如何借鉴,反面的如何借鉴?翻译工作者首先接触这些著作,首先有些了解。因此要提出这样一个希望,不仅要把书译过来,还要进行介绍和分析,在你们的指导之下,让读者正确地阅读这些书。评介不能光是靠翻译工作者,但我们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当承担这个责任。书出版后,还要组织更多的同志共同做这一工作。国外研究、评论世界名著的作品,也应该翻译过来,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产阶级学术的评论著作,都需要翻译过来。这件事要做好,不只靠翻译界,还要靠其他协会,其他各界的努力,而且需要长期做下去。希望翻译界能集中主要力量把这件事做好。有人估计,到目前为止,公认的世界名著有1万种,据说我们翻译了2000多种,还有8000种左右。那末,在我们党庆祝100周年时能不能译完这8000种?还可以再放长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0周年时,能不能完成?我们要有步骤地沿着这个目标前进。把这件事做好了,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我们文化的发展,将会是一种很大的贡献。我们的人民将经常想起你们,感谢你们做了这样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的贺信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同志们:
从外地返京,始知你们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未能出席祝贺,特表歉意。
我国翻译工作者,无论是文字或口译,均是很重要的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想翻译工作,对开展知识交流、促进人类文明,加强合作友好,争取世界和平,均具有重大作用。谨对你们辛勤的工作和对祖国四化建设作出的贡献,表示热烈的祝贺。谨候撰安张爱萍
一九八六年四月廿五日 
开创翻译工作新局面——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日)姜椿芳
各位代表: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进入“七五计划”的历史新时期。在党中央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神州大地各条战线、各行各业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在举国上下群情振奋之际,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地区的400多位翻译工作者代表欢聚在一起,共商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问题,这是我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这次代表会议除了审议中国译协成立后四年来的会务工作报告,还将讨论通过新修订的会章和选举产生中国译协第二届理事会。我们深信,经过这次会议,全体代表一定会更加勤奋工作,进一步团结广大翻译工作者共同努力,为繁荣翻译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早在1956年我党八大期间,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全体参加大会工作的翻译人员时曾说过:“翻译工作也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很重要,不可缺少。你们的工作很辛苦,很光荣。你们工作得很好,再过若干年,一定还会造就许多优秀的翻译人才”。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翻译工作的重视和关怀。建国37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际活动的日益扩大、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翻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上,从事各种外文和国内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人员(专职或兼任)约有50万人。我们的翻译队伍包括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军事,外事,新闻和对外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更令人高兴的是,通过各有关部门和学府的培养以及老一辈翻译家的传帮带,有相当一批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逐渐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骨干。党和人民培育起来的这支队伍,可以说是门类齐全,英才荟萃。这支队伍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社会科学方面,建国后我们翻译出版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其他名著,共计512种18.644万册,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3200万字;《列宁全集》39卷,1500万字;《列宁文稿》10卷;《斯大林全集》13卷,340万字,《斯大林文集》一卷;1984年又开始出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已出版12卷。我们翻译出版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陈云等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选集》或《文集》以及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大量重要政治文献和政策、法令文献。翻译出版的外国古今重要学术论著共约1200种,其中有300余种属于世界各国名著,近一半已汇编成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别从22种外语翻译出版了外国哲学、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学术著作和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文献共1500多种,还出版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0卷。从七十年代起,每年翻译联合国的各类文件、报告1200万字,书籍700万字,刊物300万字。还有相当数量的当代世界各国新学科的学术论著,如横向学科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方面的重要代表作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管理学的代表作等等,均已着手翻译出版。
在文艺翻译方面,1953年恢复了鲁迅先生当年创办的专门介绍世界文学的《译文》杂志(后改名为《世界文学》)。1954年,由茅盾、周扬同志亲自主持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明确了文学翻译前进与发展的方向,制定了世界文学名著的翻译选题计划。由于“四人帮”的破坏,这些计划未能全部实现。粉碎“四人帮”后,从1976年冬起,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专门发表外国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已达二十余种。从1978年到1985年,各类外国文学的新译本已接近3,000种。近十年来,选译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外国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品,并开始介绍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的新作品和理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以及某些省市的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近20种大、中型外国文学丛书和二十多位重要作家的文集和选集。在艺术方面,外国电影、电视、戏剧等方面的翻译工作成绩,也是人所共知的。由于老一辈翻译家与后起之秀的共同努力,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在运用语言方面不断完善。全国解放后,社会的变化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书写语与口语日趋一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翻译中。在长期实践中,文学译著在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
在科技翻译方面,五十年代我国就培养出了一大批科技翻译人员。他们在各部门、单位、各类工程和厂矿企业努力工作,在引进新科学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当我国开始发展半导体研究工作时,有关的教授和专家以饱满的热情首次翻译出了外国的这类著作,填补了这方面资料的空白。类似的事例是很多的。各个学科的翻译工作者也都为本专业翻译了大量的学术著作、教科书和工具书。六十年代期间,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广大科技翻译人员不得不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国外科技资料进行翻译,最后几乎陷于完全停顿。“十年动乱”结束后,也迎来了科技翻译工作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科技翻译工作的人员已有二、三十万人。语种之多,学科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全国各地纷纷创办起各种类型的科技翻译公司。例如,江苏省技术资料翻译复制公司集中了科技翻译和工程技术人员200多人,成立八年来已为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几百个大、中型引进工程项目翻译复制了大量原版资料。天津、上海、广州、辽宁、吉林等地都有这类的翻译公司,为引进和出口先进技术和设备提供了大量的翻译服务。某些大型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的翻译成品甚至以几百乃至千吨纸来计算,至于翻译过来的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科技资料和信息更是难以数计。
在对外宣传方面,我国书刊、新闻和广播等事业单位的广大翻译工作者承担着中译外的繁重任务。建国以来,他们通过30多种外语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介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和成就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近二十个专门出版外文书籍报刊的单位,常年不断地向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发行各种外文版书刊。从年这五年内,仅外文局一个系统就翻译出版了750多个选题,1780多种图书(有的选题以多种外文出版),相当于“文革”前17年全国总量的60%。外文图书翻译工作者为外国读者提供了多方面的翻译作品,其中有我国领导人的言论集,有各类学术著作,有优秀古典文学作品、近代当代某些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有介绍我国各条战线成就的专著。新华通讯社每日用英、俄、法、西、阿五种文字向国外发稿,中译外、外译中的工作量每天达30万字以上,27个语种的翻译人员兢兢业业,准确及时地完成着大量国内外的新闻传播任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拥有800多名翻译工作者,每天用38种外语向世界各地播送新闻、专题和文艺节目,受到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
外事翻译队伍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从建国初期到现在,逐步培养出了一支既胜任外译中,也胜任中译外,既善于连续翻译,也善于同声传译的口译和笔译的基干力量。1957年和1960年先后两次莫斯科各国共产党会议,1954年和1962年先后两次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1956年我党八大,1959年我国国庆十周年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国际活动都在现场检验了我国英、俄、法、日、德、西等各种语文的翻译实力。参加工作的我国译员普遍受到各国朋友的好评。近些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新秀走上了重要的外事口译岗位,他们在随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在各种多边或双边会谈,在开展民间交往、学术交流、国际旅游等活动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联合国各个机构担任工作的我国译员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我国外事翻译工作者在各类活动中严守外事纪律,翻译力求忠实、准确、易懂,在注意外语习惯用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语汇和译法,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外事翻译人员同时也是外交战士,他们的工作对于各外事部门贯彻执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展各种国际活动都是不可缺少的。
军事系统的翻译队伍,三十多年来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借鉴外国军队建设和作战经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和军事技术合作,增进各国军队间相互了解和友谊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们翻译出版了大量军事理论书籍、训练参考材料、外国战史、战争回忆录、各种外军条令、条例,以及大量军事科技材料,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战争论》、《军事战略》、《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等重要译著和军事翻译工具书。五十年代中期,在刘伯承、叶剑英同志的亲自关怀下,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军翻译工作会议,对军队的翻译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推动。随着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国防现代化方针的坚决执行,军队翻译队伍的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与五十年代相比,又有了很多新的特点。今天,军事翻译队伍不仅数量大、语种多,而且分工细、任务复杂。这支队伍正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国内各民族语文的翻译工作同各兄弟民族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以及群众日常生活等都有着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建国以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入贯彻,各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民族语文翻译人材,中央和地方的大专院校也培养了一批青年翻译人员,初步形成了民族语文翻译队伍。在地方上从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有4000多人。在首都北京,专职从事蒙、藏、维、哈、朝、满等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也有近400人。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从事各民族语文新闻、广播、电视、电影、编辑、出版、翻译教学和研究以及党政部门笔译口译的人员,至少上万人。三十多年来,仅首都北京的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单位,就以蒙、藏、维、哈、朝五个文种翻译了马列著作、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以及文艺、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书籍4,000多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承担了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的文件笔译和同声传译工作。年,全国已出版发行少数民族文字的图书共6870种。民族文字的杂志,到1984年已发展到76种,报纸发展到42种。在这些民族文字的图书报刊中,翻译作品占绝大多数。平均每年要新出版民族文字课本444种,除民族文字的教材之外,其它各学科教材都是全国统编课本的民族文字译文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级科研机构的建立和群众学习技术高潮的掀起,科技战线上的民族语文翻译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另外,各地党政机关里的专职翻译机构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健全。广大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在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文化交流,传播生产建设知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翻译工作者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与时代的飞速前进及形势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党中央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为10亿人口的大国制定了一整套适合国情需要的方针政策。体制改革、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世界各国人民以极大的兴趣注视着中国的一切。邓小平同志在我党十二大开幕词中曾经指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最近,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再次阐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的重要意义。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全体翻译工作者面临着宣传自己(中译外)和学习别人(外译中)的艰巨任务与光荣使命。我们老中青三代翻译工作者,每个人都应有时代的紧迫感,积极进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外事、军事、旅游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贡献力量。从上述指导思想出发,我就当前问题和今后工作讲几点意见。一、要不断提高翻译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抓紧培养新生力量。在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这一指示对于全国各级译协组织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既然是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就有培育人才的义务,应当在群众中进行教育工作。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形式配合各有关单位,促进译协的组织成员加强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防止和克服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对翻译队伍的影响和干扰。毋须讳言,在翻译界的某些局部上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团结现象,也有争名争利的不良倾向。这些事当然要依靠翻译工作者所在单位去教育解决。但是译协自身作为独立的组织,也应该认真对待所有成员的思想建设问题。译协要善于发挥疏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做会员的思想工作。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党内外,在社会上,确有一些人,包括某些主管单位的个别领导人,对翻译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看不到翻译工作与四化建设的密切关系,有时甚至不尊重翻译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对于这些,我们要通过舆论的力量,改变他们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高质量的成果来证明翻译劳动的价值。目前,各地在翻译工作者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方面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现象;某些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对翻译人员使用多、培养少等等。译协组织也应向有关部门反映翻译工作者的正当要求,提出积极的建议,促进各有关方面尽力解决问题。
在翻译业务方面,不仅要有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质量。大家都知道,仅仅一般地掌握语言工具是不足以搞好翻译工作的。在翻译队伍中要大力提倡不断丰富和更新各种知识,同时提高中外文水平。目前,各类翻译工作者的人数相当可观,完成的工作量也相当之大,但是真正高质量的翻译著作还不能说是很多,粗制滥造的译作时有出现。所以如此,除了翻译态度问题,恐怕重要原因还在于语文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知识。译协组织应该配合各有关方面积极地为翻译工作者创造学习条件,特别要引导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奋发图强,立足于真才实学而不图虚名。
目前,我国各门各类的翻译部门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现象。在中译外方面,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建议有条件的译协组织和翻译公司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挂钩,开办短期定向的翻译强化训练班,认真选拔确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培训,包括通过适当途径派往国外深造。
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总结实践经验,加深翻译理论的研讨,开展翻译著作的评论与评奖工作。在探讨翻译理论方面,我们既要认真汲取国外各个学派的精华,更要创立自己的学说。我国翻译界的先驱和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我们要继承,也要在其基础上前进和发展。过去提过译事三难“信、达、雅”,但时代的进展要求我们创立适应我国现实、有鲜明特色的现代翻译理论体系。要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各种不同的学派互相切磋。近些年来,有些同志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成绩,应给予鼓励,但这工作还仅仅是开始。要经常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促进翻译理论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各级译协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会刊《中国翻译》也要为这类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提供园地。
开展翻译作品评论,在翻译界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译事前进的动力。早在1954年8月,茅盾同志曾倡导说:“我们希望今后的批评更注意地从本质的问题上,从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上,从译本传达原作的精神、风格的正确性上,从译本的语言的运用上,以及从译者劳动态度与修养水平上,来作全面的深入的批评。这样,才可以逐渐地树立起严肃、认真、刻苦钻研的作风,达到逐渐提高翻译质量的目的。”这一段话,对我们今后开展翻译评论工作依然适用。近年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社会科学的著作数量相当大,总的来看,译者的译风是严肃的,翻译的态度也是认真的。有的译者在翻译中刻苦钻研,使译作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这几年翻译界缺少对翻译作品的评论,在翻译工作者之间,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气氛也不浓厚,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这种损害我国翻译界声誉的事情必须防止。我们相信,按照切合实际的标准,努力做到褒贬公平、宽严得当、批评中肯,受批评者就会心服,翻译质量也会提高。
关于优秀译著或优秀翻译工作者的评奖工作,我们还缺乏经验,各地可结合自身的条件,细致地进行准备。宜于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展开。这项工作如果做好了,对翻译水平的提高,也一定会起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翻译组织。自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后,全国又有26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译协。我国翻译工作者实现了多年来要求组织起来的愿望。中国译协和各省、市、自治区译协均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计划。工作要讲求效率,不搞形式,多办实事。这样才能适应会员群众的意愿,获得他们的信任。经过这次代表会议,中国译协将要选出新的理事会,由中央机关和全国各地的同志组成。这样,中国译协的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将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考虑到翻译工作的各种不同门类,拟在新的理事会下面,分别按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族语言,外事、新闻和对外宣传,军事学术翻译,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等建立若干学术委员会,负责规划、指导、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翻译工作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委员会将与各省、市、自治区翻译协会中的相应部门建立联系,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研究工作。
四、加强同国外翻译界的联系和学术交流活动。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从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相互来往中发展起来的。现在不少国家都有翻译工作者的组织,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已经通过我们的理事或外国热心的朋友,同某些国家的翻译组织建立了初步的联系。国际译联已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组织。今年我们将开始接待来访的外国翻译组织的代表,并准备派遣我会的代表团出访。除了相互访问外,还将积极参加外国举办的翻译工作会议和学术讨论。同时,我们也将努力创造条件,邀请外国同行在我国举行翻译学术讨论会。
各位代表,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她既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人类整体文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翻译工作的桥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地团结起来,群策群力,为开创翻译工作的新局面而奋斗!最后,让我们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四年来会务工作报告(摘要)(日)刘德有
各位代表: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自1982年6月成立以来,将近四年了。现在我受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四年来的会务工作,请审议。
几年来,我们的国家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在四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外交、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翻译工作者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为了适应新时期对翻译工作的要求,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迫切希望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自己的组织,以便团结全国翻译界同仁,探讨翻译问题,开展国内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筹备,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于日在北京成立。中央领导同志王震、乌兰夫、阿沛?阿旺晋美、薄一波、杨静仁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惠德等出席了大会。王震、乌兰夫、薄一波同志就我国的翻译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对我国翻译工作者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在中国译协第一次全体理事会上,杨尚昆、伍修权同志反复强调我国翻译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和作用,并要求广大翻译工作者为四化建设多做贡献。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期望,对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四年来,全国各级翻译协会随着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在前进中创业。实践说明: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成立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已越来越为我国社会各界和国际翻译界所瞩目,将在我国翻译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就四年来的工作作简要的回顾。
1.推动地方译协的成立
这是中国译协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译协第一届理事和它的领导机构成员是由首都各有关单位,经过反复酝酿和协商产生的。其中包括许多知名的老一辈翻译家和活跃在第一线的中青年翻译工作者;有从事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族语言、对外宣传、新闻、广播、出版、军事学术、外事、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代表的面是很广泛的。但是因为是初创时期,第一届理事会无法吸收各省、市、自治区翻译界的代表参加。有鉴于此,中国译协成立后,就着手推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翻译协会,为组织一个包括各地区翻译工作者在内的名符其实的全国性协会创造条件。四年来,中国译协的领导积极促进各地筹建译协的工作。姜椿芳会长和王子野、叶水夫、宋书声、李越然等副会长以及中国译协理事、老一辈翻译家叶君健、戈宝权、陈冰夷、王佐良等亲自到各地磋商成立地方译协或参加译协成立大会或为译协会员作学术报告。各地党委对筹建当地翻译协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地党委的热情支持下,为适应各地外事活动和文化交流以及建设形势的需要,各地译协纷纷建立起来。迄今已有下列省、市、自治区成立了译协。即新疆、陕西、北京、甘肃、宁夏、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福建、江苏、四川、贵州、内蒙、青海、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天津、浙江、广东。此外,山西成立了山西省外事翻译学会,上海市成立了科技翻译协会和上海市文学翻译家协会。有的单列城市,如广州、重庆、西安也分别成立了翻译协会或翻译学会。有的中小城市,由于外事、旅游和建设的需要,也在当地党委领导下成立了翻译协会或翻译学会。有的中小城市还成立了省译协分会,如四川省有乐山、自贡、雅安等分会;山东省有淄博、潍坊、烟台等分会。有的地区还成立了青年翻译协会、口译翻译协会等。据我们了解,各地译协成立后积极性都很高。大部分译协都能根据当地的特点和翻译工作者的要求,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办各种形式的翻译训练班、外语人员培训班以及出国人员外语进修班、学术讲座等。有的还成立了翻译公司或代译网,承包工农业科技资料、引进工程资料、同外商洽谈以及信息咨询的翻译任务,这些工作对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建设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并培养、锻炼和建立起各地自已的翻译队伍。
从各地译协的工作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一,翻译协会虽然成立的历史不长,但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是适合当今社会各领域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哪条战线都离不开翻译,翻译是各条战线对外交流的桥梁、枢纽,这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二,目前,包括各语种、各学科的翻译队伍日益壮大。这支浩浩荡荡的翻译大军,需要有自己的组织,各地译协正是可以起到团结、组织广大翻译工作者的作用。三,目前,各地译协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特别是编制问题,挂靠单位等组织问题,要争取落实。有了人,有了经费,就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对各地译协的工作有所推动,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国译协将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希望得到各省、市、自治区译协的合作与支持。
2.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探讨翻译问题,促进翻译学术的发展和繁荣,不断提高我国翻译工作者的水平,是中国译协第一位也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四年来,我们一方面进行组织建设,一方面遵照译协宗旨逐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鉴于科技翻译工作在四化建设中任务比较繁重,科技翻译干部队伍大、牵涉面广,中国译协和四川译协、河北译协以及有关翻译公司于1984年和1985年先后在成都、秦皇岛召开了两次全国科技翻译经验交流会。各省,市、自治区的与会代表200多人在会上探讨了科技翻译问题,交流了科技翻译技巧和经验,并就培养科技翻译干部问题交换了意见。建国以来,科技翻译界没有开过类似这样的会议。这两次会除学术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向社会宣传了科技翻译的重要性,表彰了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贡献,从而使科技翻译人员认识到自己的重任,鼓舞了士气。目前,科技翻译队伍气氛比较活跃,从学术活动到组织工作都有新的发展。
为了促进文学翻译事业的繁荣,特别是要抓紧培养中青年文学翻译工作者,研究文学翻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和山东译协于1985年7月在烟台召开了全国中青年文学翻译经验交流会。会议内容主要是探讨文学翻译问题,交流翻译经验,介绍翻译技巧,扶植和培养青年翻译工作者。自1954年召开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以来三十多年,还是第一次举办这类会议,深受中青年翻译工作者的重视与欢迎。会议期间,老一辈翻译家向与会代表介绍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并表示对中青年寄予厚望。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则畅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翻译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老中青之间气氛融洽,会内会外广泛接触,自由交换意见,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代表们认为这次全国性中青年文学翻译会议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普遍感到,通过这次会议有很大收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党要通过它在各民族间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国家同各兄弟民族的联系,通过它进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因此,繁荣民族语文翻译事业是中国译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和新疆译协、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民族出版社于1985年8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129人,共有18个民族。这是建国以来首次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代表们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很及时,是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团结的会、鼓劲的会。这次会议检阅了我们民族语文翻译队伍。”有的代表说:“通过会议,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和在现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全国性的学木交流活动刚刚开始。今后我们还要在各地译协的支持下以及在中央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共同召开各学科或各专题的学术讨论会。当然,开展学术活动,形式、规模可多种多样,更多的应该是中、小型和专题学术讨论。
此外,中国译协和北京市译协先后联合举办了9次翻译学术报告会,参加人次达3200多人,深受外语翻译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的欢迎。但这些活动,我们搞得不经常,也缺乏通盘的研究和计划,因而还不能满足会员的需要。
3.编辑出版会刊
我国有几十万各种学科的翻译工作者迫切需要出版一种翻译专业刊物,作为他们探讨翻译问题、交流翻译经验的园地。为此,在中国译协筹建时,就同时筹备出版会刊。1983年1月,我们接办了《翻译通讯》(月刊)作为会刊。该刊从1986年起更名为《中国翻译》(双月刊)。根据常务理事会的决定,我们的会刊是学术性、知识性、群众性的翻译专业刊物。办刊宗旨是:开展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传播译事知识,评介翻译作品,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翻译界思潮和动态,繁荣翻译事业。四年来,我们根据办刊方针,探讨了一些翻译问题,交流了翻译经验,介绍、表彰了一批翻译工作者,使读者增长了翻译知识,并且为团结、培养翻译人才做了一定的工作。会刊有自己的一批读者和作者,发行量比较正常。国内翻译界人士一般认为该刊的质量不错,可读性文章不少。国外、海外翻译界的反映也较好。国际译联会刊《巴比尔》杂志专门刊登文章介绍《翻译通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周庆陶教授以及日本、香港翻译、出版界人士都曾来编辑部访问。最近,著名作家、英籍华人韩素音女士曾来信赞扬会刊和协会的工作,她在信中说:“据我所知,西方没有一个翻译协会工作得象你们这样出色。”当然,我们的会刊尽管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但还有不少缺点。我们缺少有系统有目的地组织翻译界讨论翻译学术问题,对当前翻译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翻译作品没有很好地做评介工作。我们还要多发表学术水平较高、系统探讨翻译问题的稿件,还要注意扶持、奖励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还要多介绍国内外翻译理论和翻译界的信息。总之,要把刊物办得内容更丰富、更有可读性。
会刊是我国翻译界研究翻译问题的专业性刊物,是我们大家的刊物,我们都有责任把它办好。我们希望各省、市、自治区译协把办好会刊作为一项任务,为我们推荐稿件,协助我们推广发行。
会刊编辑部根据协会章程的规定,还编辑《翻译研究论文集》、《英汉翻译技巧文集》、《英美报刊文选》、《科技翻译技巧文集》、《诗歌翻译的艺术》等书。这些书籍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支持下,有的已出版,有的正在排印。为了更进一步为我国翻译界和广大热爱翻译事业的读者服务,我们已向国家出版局申请成立中国翻译出版社。
4.逐步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在中国译协建立后的最初三年中,由于正在创业,主要工作放在建立协会机构和组织国内的活动上,因此,同国外翻译组织的联系还很少。今年初,经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在搞好国内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同国外翻译组织建立关系,逐步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从1983年以来,国际译联负责人多次邀请我会参加该会。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准备参加国际译联。去年,我会已同联邦德国联邦译协、日本翻译家协会、日本科学技术翻译协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准备在适当时候实现学术互访,进一步商谈两国译协之间合作事项。根据中坦文化友好交流协定,我们将组团访问坦桑尼亚,考察非洲翻译事业,增进两国翻译家之间友好联系。
我国是一个翻译大国,有不少翻译家蜚声国际译坛,我们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向外介绍我国的翻译事业,同时也要了解外国翻译理论,考察外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因此,还准备有计划地同世界各国译协建立联系,适当参加国际翻译学术会议,吸取外来新理论、新知识,以适应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
5.发展会员
由于中央国家机关未成立翻译协会,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党中央各部,以及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广大的翻译工作者无法解决入会的问题。为此,中国译协决定,暂时负起在上述单位发展部分会员和代管会员的责任。自1984年1月以来,在中央国家机关所属60多个单位中,我们巳批准2000多人入会并发放了会员证。
6.组织翻译人员为社会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中国译协在1984年成立翻译服务部,承接各种文件、资料的多种语文翻译业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我们欢迎各省、市、自治区译协和中国译协翻译服务部合作,共同为繁荣翻译事业多做贡献。同志们!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代表会议,我们的事业将发生新的变化,虽然我们还处在开创阶段,有些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组织机构还不健全,但是我们已经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情。翻译工作将进一步得到蓬勃的发展,将结出更多的硕果。我们要继续努力工作,象姜椿芳同志说的那样:团结起来,开创翻译工作新局面!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章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日全体会议通过)
本会定名为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译协)
本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翻译工作者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是中央机关和各省、市(含单列城市)、自治区翻译工作者协会的联合组织。中国译协对本组织内的各协会负有协调、联络和指导的责任。
本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团结和组织全国翻译工作者开展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翻译工作者的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本会举办各种与翻译有关的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和其它学术活动;出版会刊;编印有关翻译的学术性资料和书籍;开展翻译咨询和翻译服务工作。
本会广泛团结全国各民族翻译工作者,包括台湾省、港澳地区和海外侨胞中的翻译工作者,不断扩大和加强翻译界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繁荣翻译事业。
本会积极推进中外翻译学术的交流,向国外介绍中国翻译事业,参加国际翻译界的活动,增进友好往来。
本会有责任协同地方译协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
本会采取团体会员制。凡经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或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省级翻译协会、专业翻译学术团体以及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的中央机关翻译协会均可申请加入本会,经本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后,即为本会会员。本会会员有义务向本会报告工作和提供情况。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由各团体会员选举的代表和本会特邀代表组成。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理事会负责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理事会闭会期间,在会长、副会长领导下,由常务理事会主持本会工作。
本会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必要时由理事会决定提前或延期召开。
理事会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全体会议每二年举行一次,必要时由常务理事会决定提前或延期召开。
理事会选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并选举其中若干成员组成常务理事会,负责本会的领导工作。本会聘请老一辈翻译家担任名誉会长和名誉理事,就本会的各种活动给予指导,人选由全国理事会推举。
秘书长和常务副秘书长负责本会的日常工作,领导译协办事机构。
全国理事会下设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族语言,外事、新闻和对外宣传,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等翻译学术委员会,负责规划、指导、组织本专业有关翻译工作的学术活动,委员会委员和负责人由常务理事会聘任。
各地方译协根据中国译协章程的精神,结合当地情况分别制定章程,发展会员。
本会章程修改权属于会员代表大会。
本会欢迎并接受个人、团体的赞助和资助。第十八条
本会设在北京。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领导机构成员和理事名单(日通过)
名誉会长:严济慈
名誉理事:(按姓氏笔划排列)
瓦(蒙) 戈宝权
莎(女)李鸿范(蒙) 李霁野
陈必娣(女)陈
训(回)沙博里
杨季康(女)
金万善(朝) 金克木
洛布桑(蒙)
谢冰心(女)魏璐诗(女)
长:姜椿芳
副 会 长:(按姓氏笔划排列):
李大万(朝)李越然
阿不都沙拉木?阿巴斯(维)
(暂空一名)
秘 书 长:(暂缺)
常务副秘书长:林煌天
副秘书长:(按姓氏笔划排列):
(暂空一名)
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排列):
李大万(朝)李越然
(暂空一名)
事(按姓氏笔划排列):
丁亚梅(女)
马那甫(哈)马祖毅
汶(女)王佐良
王弄笙(女)王沂暖
乌布利(维)
图(蒙)叶水夫
石素真(女)包文棣
包启文(蒙)
艾力?阿比提(维)
艾合买提?帕萨尔(维)
卡力汗(哈)左建华
刘静华(女)刘震宇
齐宗华(女)齐锡玉
托合提巴海(维)
达吾提?阿孜(维)
吐尔洪(柯)许友年
许磊然(女)汝
安双成(锡伯) 安
李大万(朝)李永新
李华英(回)李
沈国芬(女)苏炳文
陈休征(女)陈冰夷
陈艳桃(女)陈道生
凡(女) 阿不都拜克(哈)
阿不都沙拉木?阿巴斯(维)
金圣华(女)金汝煌
杨秀琴(女)杨国庆
杨静远(女)杨嘉荣
杨蕴华(女)杨霖飞
郑德芳(女)周水玉(女)
张忆伟(女)张纪明
张曼真(女)张道一
段毅君(女)俞
崔泰山(朝)崔德隐(朝)贾鼎治
博彦特(蒙)傅加平
奥尔黑勒(蒙) 鲍世修 谢宗周
蔡女良(女)
樊以楠(女)
贤(藏)戴镏龄
潘耀华(女)
冀朝铸 
版权所有 中国翻译协会 技术支持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地址:北京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100037 电话:95951(传真)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险更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