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古典时代的旅行者1号,现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自助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行为特征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自助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行为特征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购物行为特征的研究_--_以湖南旅游者为例.pdf9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购物行为特征的研究??以湖南旅游者
姓名:李荣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许春晓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其中的旅游购物相比之下却严
重滞后,与欧美旅游发达地区相关太远。而湖南省的旅游购物在全国
范围内又处在中下水平,所以本文就以湖南省长沙、韶山等五个旅游
目的地的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他们的旅游购物行为特征。
在研究过程中,先是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研究现状,找出相关的理
论依据,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对旅游
动机进行因子分析,再以因子作为基础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各类型
的购物行为特征,通过方差分析验证行为方面的差异显著性,对差异
显著性的行为再进一步运用对应分析了解它们的差异趋势。
文章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相关文献综述,研
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论文结构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了文章所用
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第三章探讨了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购物行为
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以湖南的旅游者作实证研究,得出了旅游者的旅
游动机主要由知识博览因子、心身健康因子等个主要的动机因子组
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样本聚成五个大类探索实现型,注重玩乐型,
个性追求型,社交繁忙型,知识健康型,再分别比较这个五个类型旅
游者在购物行为特征的差异。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旅游动机不同各类
型的旅游者在在购物行为特征许多方面有显著差异性,从而也可以确
立旅游动机对旅游购物有显著影响。第五章针对旅游者的购物行为特
点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些相关营销建议。第六章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
简的总结,指出了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徐璐《旅行者的窗子》_徐璐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05贴子:
徐璐《旅行者的窗子》收藏
旅行者的窗子 1.柏林的早晨 我来到柏林,本雅明优美至极的散文《驼背小人》的柏林,马克思度过他激情与才思并举的大学时代的柏林,德布林杰出的小说和法斯宾德同样杰出的电影《亚历山大广场》的柏林。 这天早晨,很早,我一个人在柏林逛大街。天空下着细雨。 与列队行走的看上去五颜六色的两队小学生迎面擦过之后,我走入一家专卖朋克风格小商品的店子。 店里放着硬朗诡秘的我听不懂的歌曲。整家店从内到外的主色调是黑色,大部分的商品上都印有骷髅头图案。 走在店子里,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有个穿黑色大袍的人或者鬼就要从天而降来拥抱你或者压垮你。同时给你辉煌而强烈的爱和毁灭。 女店主三十多岁了,穿得很朋克。总觉得朋克是年轻人的事,以她的年龄敢穿成这样,或者是没有老尽少年心,或者是真正地让朋克精神没入骨髓了。 店里只有女店主一个人。她看起来不大高兴,但也不是不高兴,一直在忙,没有废话,好像已经与生活达成了共识:你别欺负我,我也不欺负你;你别要求我,我也不要求你。 我莫名地小崇拜女店主。 我觉得,这样一个女人,即使一辈子没有爱情,她也是完整的、无憾的、有光芒的。 而我又认定她一定拥有爱情。 最后我在店里买了一张生日贺卡——也是朋克风格的——送给一位当天过生日的大学时代的挚友。友人后来跨专业改学哲学,他是个理性、坚硬如铁、极其注重精神的天秤座。 我在贺卡上用德语写了一小段话。 BT的S君: 我正在柏林。据说柏林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城市。人们在这里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无论有多BT。既然你如此BT,赶快来柏林吧。 BT的X 柏林满大街的奇装异服者。柏林每年都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同性恋游行集会。柏林近年有一任市长是一位公开的同性恋者。柏林有一所著名的柏林自由大学。一旦身临其境,你就知道何谓世界上最自由的城市。 我的意思是,希望学哲学的友人能来到盛产哲学家的德国走走看看,渴望自由的他能来到柏林感受这个城市自由的空气。我想,总有一天,他会来的。 我也希望那时的自己,能变得像朋克店的女店主一样喜怒不形于色,不再受生活的欺负。 那家店的斜对街即是被二战战火毁掉的一座教堂的遗迹。柏林苍穹下,只剩下半截残体的教堂触目惊心地裸露着它黑色的伤口。冲洗伤口的雨,是神在落泪。 2.炎黄与沧桑押韵 在瑞士苏黎世文学馆做我的小说《滴答》德文版的朗诵会,听众只有寥寥十几二十人,多为发已苍苍的老人家。不知是瑞士只有老年人才对文学活动感兴趣,还是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作家仅能引起老年人的兴趣:他们想看看来自千里之外的古老国度的年轻人在写些什么、想些什么,或许,他们也想看看我长得是否好看吧。 我注意到其间有两个华人面孔的年轻男女。他们坐在第一排,年纪应该比我更小,看起来像大学生。两个人身上的全部颜色加起来不过黑、白、灰三种。穿着显示的是他们的教养、美学和处世低调,但他们青春的光华却是只能高调、怎么也无法被掩盖的。还有,我觉得他们的眼睛里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傲气和不服从。 听众里有一位能说流利中文的汉学家,是个为人豪爽、笑起来也豪爽的德国女人。另有一位留着风情长卷发的美女同胞,后来我才知道她来自北京,来瑞士做古董收藏生意。每次我讲完一个段子,这听懂了的一德一中两个女人立即发出嘹亮的、爽朗的笑声。随后翻译把我的话翻成德语,在场的瑞士听众才发出轻轻的、克制的笑声。大多数时候,那一对华裔年轻男女是与瑞士人同声同步,但偶尔也会提前笑出来,似乎及时听懂了我的话,但他们笑的方式仍然是瑞士式的:低低的,不舒展的,有教养乃至过分有教养的。 我原本以为是自己讲了太多的冷笑话,所以笑声才不热烈,可朗诵会后签名售书时,每一位听众都对我说今晚的活动very interesting。我诧异:Interesting吗?你们都没怎么笑呀?
德国女汉学家告诉我:“瑞士人就是这样的。他们有着非常严格的宗教信仰,每个人都很规矩,略有些严肃,每天只想着好好工作,不得放肆,连笑也不能笑得尽兴。” 北京女同胞笑着对我说:“见识到瑞士和瑞士人了吧?呵呵,瑞士这边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北京则是真脏真乱真精彩。”说完她和我都笑了,典型的中国式的不躲不藏的开怀大笑。 那一对华裔年轻男女也有买书并找我签名留念。男生只有英文名,会说英文、德文、法文,就是不会说中文;女生有个中文名,能说粤语,不会说普通话。我与女生试图用普通话、粤语混搭进行交流,但发觉完全是鸡同鸭讲,无法对话。最后我们只能说英文。 咫尺相对,我才发现刚才看到的他们眼睛里的傲气和不服从完全是我看错。两个人都非常友善、彬彬有礼,女生尤其温柔。他们很小就来到瑞士学习生活,已经完全瑞士化了。女孩写她的中文名“苏小华”三个字写得相当吃力。他们偶尔会回香港,从来没有到过内地。 我不知二人是亲戚、同学还是情侣。但看到他们结伴,我就想:到底不是纯粹的瑞士人,到底有一个自己的圈子。这么想着,我的心中竟生出些许的沧桑感。全世界有多少这样的身份特殊、心态复杂的炎黄子孙呢? 在柏林世界文化宫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特殊的同胞。活动结束后,一个华裔面孔的年轻男孩拿着一本德文版的《滴答》找到我,问:“Can you speak cantonese?”同样也是试图以中文对话但以失败告终,我们只能讲英文。 男孩告诉我他父母是广东人,后来移民越南,他就是出生和生长在越南,现在又来到德国留学。他不会普通话,只能听、说广东话,中文字书写仅仅限于能写他的名字。他请求我用中文在书上留言,他说:“我会把书拿给我父母看,他们都看得懂中文,他们会很高兴的。”他还说了一句令我深受触动的话:“现在我感到很迷茫,希望能从你的书里找到人生的方向。”原籍中国广东,生长在越南,留学德国,又如此年轻,他会迷茫不奇怪。——我这辈子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懊恼我的书不够伟大深刻不够好,不能向世人提供真理和方向。 男孩的长相具有典型的广东人的特征:黑,瘦,大眼睛。他穿得十分有个性,或许这是他柏林化的表现。我记得他的中文名字叫“冯志远”,记得他吃力地写下的是繁体字,记得他那双漆黑的大眼睛里的复杂而动人的内容。 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写出一本符合冯志远期待的真正的好书。文学不是万能,也不是无能。我会竭尽所能去写,让我的作品发挥它应有的职能和神力:让每一个读到的人从心灵上获得片刻休息,些许惬意;若还能为迷茫的人指明方向,那真是功德无量了。 我知道,无论我做得好不好,地球还是会遵循它的规律公转自转,历史也会按照它的法则螺旋向前,还是会有很多飘零在天涯海角的安于或者困惑于自身身份的炎黄子孙。原本,炎黄就与沧桑押韵。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多灾多难、吃苦耐劳的民族。而作为一个典型的积极乐观的中国人,我还想说的是:炎黄也与坚强押韵呢。 3.勃兰登堡门附近的跳蚤市场 去柏林之前,我刚在电视上追看了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最后一个项目是女子马拉松比赛,来自中国的白雪第一个冲过终点——著名的勃兰登堡门——摘得金牌。亲身来到传说中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勃兰登堡门,前后左右看上一看,叹一句“有气势”,便也没什么好多说的了。真正让我觉得有趣的是附近的跳蚤市场。 我在德国有一个强烈感受:这里的市场非常有秩序,物价虽然偏高但却十分稳定统一。同样的一只陶瓷啤酒杯,在大超市、小商店和街边小贩的小摊上皆是同样的标价。没有“漫天要价”,自然也就没有“砍价”这回事。商场里如果标示了打折的字样那就一定是实打实地在优惠促销,绝不会像国内某些卖场玩先抬价再打折的把戏忽悠顾客。这边的跳蚤市场淘的不是便宜,更多淘的是情趣与个性。市场上卖的未必是便宜的二手货,反倒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物品。例如有人卖纯手工绘制的贺卡,价钱比流水线上生产的印刷精良的贺卡要贵。买还是不买,全凭你是否喜欢,是否觉得值。
在莱比锡书展认识的翻译李浩洁女士,是中德同传界最好、最贵的高级翻译。但这个日进斗金的德国女人穿着朴素,没有佩戴任何珠宝,仅在西服领口别了一枚铜质的大象形状的别针。她的别针即是购于二手市场,具有旧物特有的光泽与味道。如果你愿意,可以想象一下这只铜象的命运:被制造,然后被爱上和买走,被珍爱一段时间后,时光和主人的手指磨蚀了它,于是又被舍弃,出现在跳蚤市场,终又被新主人领走……它只是一枚别针,但它经历了两次爱情,它正处于重生。跳蚤市场便是这样一个化腐朽为神奇、为旧物赋予新生的场所。 在勃兰登堡门附近的跳蚤市场,同行的作家李洱惊艳于一位女摊主的漂亮和宁静,情不自禁地用小说家的语言赞美起她来。那么的直率、兴奋和天经地义,好似男人见到美女不夸赞就等于犯罪一样。李洱只会说中文,不会说任何外语,那位女摊主自然是听不懂他的赞词,只是温和腼腆地对着他笑。我用英文对女摊主说:“这位先生夸你非常美。”女摊主没有答话,也不知她能不能听懂英文,她就那么一直宁静、腼腆地笑着,笑得好看极了。我想,大约,美丽的她猜得透一切吧? 李洱还说了一句话,我没有翻译出来:这么漂亮的姑娘怎么在这里卖东西呢?没有城管驱赶和讨价还价,无论街头小贩还是露天跳蚤市场摊主都很有尊严。只是柏林当日的风好大好冷,看着美女摊主被寒风吹得苍白的脸容,不得不说谋生到底还是艰辛的事。大约美女摊主比我对勃兰登堡门更无感。 4.他垂钓在顽固的岛屿旁边 翻译安娜的故乡是意大利的一个德语区南帝罗尔(South Tyrol)。作为意大利足球队的粉丝,我对这个盛产帅哥、浪漫和快乐的国度向往已久。尚未踏入意大利的领土,我就领教到了意大利人独特的风格和风采。 南帝罗尔没有飞机场,只能坐火车或汽车去。因为那班火车的时间很晚,我们选择坐下午三点半的大巴。在德国我已习惯时间上的精确,可我们在慕尼黑火车站等意大利人的大巴却久等不来。等得心灰意冷不说,脆弱的我还在慕尼黑的寒风中瞬间冻伤了手。为此,同行的翻译张维一还去火车站的小商店买了一双made in China却比国内贵十倍的红色毛绒手套送给我护手。感谢维一,我手上的冻伤没有扩散,瞬间又好了。 终于等来了大巴。开车前,司机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堆我听不懂的话,然后车内的乘客开始鼓掌。咦?怎么回事?这事搁在国内乘客不骂娘就算好的了,怎么他们还集体鼓掌?维一告诉我:“司机说很抱歉他迟到了,但他很感谢大家还等着他,他一定好好开车,为大家奉献一段愉快的旅程,请大家鼓掌支持他。”——哈哈我要笑死了!散漫的意大利人,宽容的意大利人,有趣的意大利人! 车到南帝罗尔交通站,大巴换小车,继续载着我们余下的几个乘客通往最终的目的地。 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司机咕隆了一句话。我没反应。 他又看着我,咕隆了一句话。我没听明白。 他是用意大利语和德语分别问了我一遍“你是中国人吗”。 我听不懂,但知道他是在向我发问,于是我用英文说“抱歉,我只会说英语和中文,你会说吗”。然后车内所有的意大利人开始大笑。 很好笑吗?呵呵,可我也不自觉地跟着笑了。爱笑的意大利人,快乐的意大利人,有感染力的意大利人! 我们住在安娜的家中。安娜的父母热情接待了我们。除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安娜的妈妈还在枕头上放了心形巧克力和玫瑰花瓣,尽显欧洲人的礼节和优雅。 那天很累、很开心,晚上我睡得很香。 次日早晨,我推开阳台门,一座云烟缭绕的青山跃入视野,山上有绿树,有古堡,有教堂,有闪耀的光,有隐约的神秘,可能也有神、天使或者幽灵吧?真真是“造化钟神秀”! 用过美味的早餐,安娜开车载着我和维一去出版社,沿路欣赏南帝罗尔的风光。不愧为旅游胜地,怎一个“美”字了得!难怪诗人庞德选择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此地宜游更宜居。
出版社所在的楼一层是卖手表和珠宝等奢侈品的,小小的橱窗低调经营,并不刻意勾人也不压迫人。上到二楼便是出版社了。小,干净,明亮,自有风度,和整个城市一样的轻松从容。 安娜说社里每本书的出版基本都能得到政府和各方面的资金支持,也有着成熟的遍布整个德语区的发行渠道,所以工作人员没什么压力。没人急吼吼,没人浮躁,也没人幽怨。我不知这家出版社做的书的文学质地究竟如何,但至少一眼看过去每本书的装帧都相当精美,不俗气,有格调。这个漂亮的旅游城市里,工作也如游戏,真叫我羡慕! 除开在出版社里的采访,另外还在一家酒店的咖啡厅内接受了当地报纸的访问,在一家书店内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在一座教堂的二楼录制了一档电台节目。皆是让人赏心悦目、感到舒适的地方。尤其是那位电台DJ的工作室,cool毙了!听着教堂的钟声,看着窗外的美景,依于仁,游于艺,她一定每天都有好心情、并成功地将好心情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了吧? 午饭是在一家意大利风味的餐厅里吃的。非常好吃。尤其在忍受了许久号称“地狱里最好的厨子”的德国人做出的饭菜以后,意大利菜吃得我热泪盈眶。还有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我们原本选了一家名为“流亡者”的餐厅,可坐下后才知那里只能喝水,不供应正餐。出来后我笑言:“还是不要当流亡者,当流亡者没有饭吃!” 我特别留意到一点:南帝罗尔是我到过的欧洲十多个城市里中国人最少的一个。我没有看到一个中国人。据说这里也是有中国人出没的,哪里都有。倒是见到一个黑色肌肤的街头小贩冲着我用中文说“你好”,试图向我拉生意。除他之外,我也没有再看到其他的黑人。街上的行人本来也不多就是。清静、少人、节奏舒缓的地方,我最喜欢了。 一整天我都在反复地说:“亲爱的安娜,如果我是你,才不跑到中国留学呢,我一定留在美丽的南帝罗尔,哪里都不去!” 晚上的朗诵会在市立图书馆举行,来了很多听众。我才知道原来安娜是当地的名人,几乎到场的每个人都认识她。人们觉得像她这样一个到遥远的中国留学、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姑娘非常了不起,能走得那么远,知道那么多,简直不可思议。 小城民风淳朴,每个人都很友善。坐在前排的有几个十来岁的可爱小孩。他们发现我每次讲完都会说Danke,接着大家就会鼓掌;后来顽皮的他们在我讲完后直接替我说了Danke,然后开始热烈鼓掌。有些大人觉得好玩,随后竟也跟孩子们一起说Danke和鼓掌,大家一起哄笑;待下次再说完,我直接做一个有请的手势,直接请听众们来自由表演好了!总之,整个活动的气氛非常轻松愉快。 主持朗诵会的是一位具有忧郁气质的诗人,他说到本地有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在整个德语区都很有影响力,还有学者专门撰文研究他,可在南帝罗尔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这位诗人。主持人直率地表达了对诗人的际遇以及本地人阅读趣味的忧虑。我想起出版社一位还在维也纳上学的实习编辑认为当地电视台记者对我的提问很没有水准,他无奈地说我们这个地方还是太闭塞。也想起安娜说的在南帝罗尔有很多赚钱和享受的机会,但这不是一个适合学习和了解世界的地方。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不要忘了,庞德是在游历了天下、遭遇了人生的大劫大毁、结束了12年精神病院生活之后才选择隐居在南帝罗尔的。他在晚年极其推崇中国的汉字和古典文化,写下异常难懂的《诗章》。而我推崇的还是那个写《为选择墓地而做的颂诗》以及《弗朗西斯卡》的庞德。离开故土美国、旅居花都巴黎的年轻的庞德用第三人称自我剖白: 他真正的爱妻是福楼拜, 他垂钓在顽固的岛屿旁边; 宁欣赏女妖赛西的秀发, 不愿遵从日晷上的箴言。 临行之前,安娜的妈妈送给我一只带玻璃盏的紫红色蜡烛,她说:“祝愿你的头脑里永远有光亮。” 5.恩格斯 高中时代的好友夏正在乌泊塔尔(Wuppertal)留学,我特意留出时间去探望他。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忠实拥趸,我也很高兴能去恩格斯的故里乌泊塔尔一游。
夏托我从国内带了牛肉干、鸭脖子、小核桃等十多斤重的零食。为了装下这些零食,我还专门新买了一只大拉杆箱。这只重得离谱的箱子一路上让我很吃了点苦头。我心想:得狠狠宰割这小子一通,否则真是亏大了。想着想着,我就开心地笑了。 位于“鲁尔工业区”的乌泊塔尔首先用一地的烟头迎接了我,转脸又看到一座修建中的高楼和楼前张牙舞爪的起重机。此前所到的德国的每个城市给我的印象都是异常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已发展成型成熟的,乌泊塔尔给了我一个激烈的冲突。 有差不多两年时间没有见过夏。他也给了我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皮肤状态很糟糕,有透支健康的痕迹,头顶竟还有点脱发的势头……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 夏冲我淡淡微笑,我则尽量笑得明艳、欢乐。 Wupper是市内一条河的名字,Tal是“山谷”的意思,Wuppertal的城市名称是来自民意的决定。闻其名即知这是一座山城。顺从山势的城市公路高低起伏,坐在公交车内感受海拔的陡峭变化,我微微感到不适。 来到学生公寓,见到了夏未满20岁的小女朋友,青春洋溢,话多声大,总是兴高采烈的样子。 吃了一顿他们自己做的晚餐。仅有一道菜:青菜干丁炖肉,辅以我带过去的鸭脖子。毫无疑问,那是我在德国吃得最香最美味的一顿饭。只喝了一点点黑啤,起身时我竟有些眩晕感,摇摇晃晃的差点跌跤。是乌泊塔尔的啤酒太烈,还是沿途颠簸下来我实在太乏? 饭后三人一起乘车去超市。 夏一个人坐在对面,他的小女朋友与我坐邻座。小姑娘叽叽喳喳的一路说个不停。结果竟引得一位衣服上印有波兰国旗的男青年友好地发出抗议。 小姑娘吐吐舌头,安静了一会儿。但过不多久她又开始说话,越说越大声。我心里觉得有趣,却不敢笑出声来。怕声的叠加再次引起抗议。幸得很快到站下车了。 整个过程中,除了代女朋友向波兰青年道歉,夏没有说一句话。 次日,应我的要求,我们去了恩格斯故居。 恩格斯故居的外墙油漆竟是罕见的绿如翡翠的颜色。 售票处摆了一排可免费取走的明信片,除开绿房子的图,就是记录早期工业革命的黑白照片。 夏和女朋友都曾来此玩过,于是只为我买了一张门票,让我一个人进去看。看门人是个须发近似爱因斯坦的、典型日耳曼人高大身材的中年男人,他只会说德语不会说英语;夏已经告诉过他我听不懂德语,可进门后他还是用德语跟我说了一大篇。猜测应该是叮嘱我不要拍照之类的吧。我微笑着点头,假装听懂。 故居纪念馆内部很漂亮,细节讲究,每间房都不大,但自成格调,看得出主人家的富庶与修养。书架内的书籍已发黄变软,时光的沉积令纸页脆弱,好似下一秒就要垮掉、碎掉。但想到这些书籍上承载的知识与智慧已变为恩格斯本人的知识与智慧,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福荫大众,又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 馆内同时还有一个风格独树一帜的漫画画家的画展。我一眼就喜欢上了,仔仔细细看过了展出的每一幅画。可悲的是不懂德语的我甚至无法确定画家的名字。最后我以滴水石穿的精神搞明白的唯一一点是画家所绘的是奥地利剧作家Johann Nestroy的作品场景。典型的19世纪讽刺剧目的画面:滑稽,黑色幽默,愚蠢和欲望在每个人物的脸孔上溢于言表。 出馆后走出很久,我忍不住又回头一望:恩格斯的这座绿房子可真漂亮。 来回乘坐的都是乌泊塔尔独有的悬空缆车。缆车是悬吊在轨道上运行的,其中一段路程是在莱茵河的支流Wupper河之上平行向前,而沿途只要是有墙几乎墙上都会有涂鸦。晚上的那趟车上,车厢后有几个拿着打开的啤酒瓶痛饮狂欢的德国青年,大声笑谈,放肆到散发危险气息的地步。 呵,恩格斯故里的年轻人,竟也与我在别处看到的德国青年不同。想来,恩格斯本来也是一个极其与众不同的人。例如,他一生没有正式结婚,还在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否认婚姻的必要性。
次日,夏忙着去打工,让女朋友陪我到附近的名城科隆去玩,说好下午忙完他再去找我们汇合。 一整天,小姑娘与我说了很多话,讲了很多事。我好像回到了高中时代,变回那个总在倾听别人心事的有耐心、有好奇心的小姑娘。 很迟夏才过来,还是疲惫的神情,淡淡的笑,语言不多。他来了和没来差不多,他的女朋友永远是我们中唯一的主角,叽叽喳喳地独自唱完全部的戏。 离开时原本已快走到火车站,却发现一张退税单有点问题,于是夏让女朋友原地等待,他则陪我返回商场询问。 我们一起匆匆穿过科隆大教堂。一个乞丐冲夏说了一句话,他笑着回了一句。这个笑很顽皮,有点小坏。——总算笑出了我熟悉的感觉!问之才知乞丐说“好心的兄弟给点钱吧”,而他笑着回答说“我也没有钱啊”。 我也笑了。回头看了一眼那个戴风雪帽、席地而坐的乞丐。天色昏暗,我分不清是“他”还是“她”;令我惊讶的是,这位乞丐身边还躺着三只大狗。 晚风劲急,科隆大教堂华丽的尖顶默然伸向苍黑的无星无月的夜空。 次日一早,夏一个人送我去火车站。头天晚上他的女朋友热情地说一定要亲自送我,但到底是小姑娘,在舒服地睡懒觉和践诺之间最终选择了前者,她在被子里热情地向我道别。 街上人不多,夏帮我拖着空了一半也轻了一半的拉杆箱,箱子底部的滑轮滚过地面发出寂寞的声响。夏还是沉默的,几乎无话,满腹心事的样子。 我理解夏。他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艰难的做决定的时期:他来德国九年了,即将硕士毕业,究竟是留在德国还是回国还是去别的地方?未来将何去何从?夏曾参与一部大学生电影的拍摄,片名为《在德国,爱到哪里算哪里》。他在德国,爱情也好生活也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 高中时,夏曾送给我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盒他自唱自录的专辑,有唱歌,有新闻,有唱湖北大鼓,还有插播广告:系夏x牌皮带,做真男人。我听得直笑出眼泪来…… 而今,我少年时代的朋友正在老去,正在脱发,正变得忧心忡忡沉默寡言,正与年轻女孩恋爱却并不怎么快乐,正在异国他乡经历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流亡。看着他,我又想流泪了,却是心疼的、难过的泪。——尊敬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无比智慧而又独树一帜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先生,请您告诉我,除了忍住不流泪除了保持笑容,我还能为我的朋友做些什么呢? 归途中,我在心中默唱一首粤语老歌: 在昨日青葱岁月,分担失意,分享笑声 在昨日各散东西,不知不觉,如遗失这一切 现在我说笑欠反应,现在我叹气欠宁静 似跌进冷血世间消耗生命,天天的死拚懒去讲心声 静待日落西山的晚上,想起你,也一起写过诗 但现在你我隔一方,可想起我,同回忆这真挚 6.他们都不读马克斯韦伯 去奥尔登堡(Oldenburg)之前,我对这座没有机场的德国西北部小城的唯一了解是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就出生于此。我只能择路从北京飞慕尼黑再转不莱梅,然后乘坐出租车去往奥尔登堡。 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开门见山来了个将军抽车:飞慕尼黑的航班临时晚点四个钟头。我早已历练出沉默接受一切突发倒霉事件的本领,但心底仍会想要骂娘:怎么就这么不巧不顺? 机场空旷寂寞,阳光异常充沛。几个漂亮的外国小孩正围坐在地上打牌。他们笑得比阳光更灿烂,很开心,很无敌。没有什么可以烦到他们。这几个快乐的小孩令我不自觉地笑了,亦感到惭愧:真该向孩子们学习,学习他们一心钻研生活乐趣的精神,自自然然地保持平衡。 我只是静止地坐在候车大厅里而已,内心却也经历了若干的起承转合。引用一位牛X博主的话就是: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看上去是范冰冰,有时看上去是白骨精。打击与惊喜并存。文似看山不喜平,大约,生活也要偶尔坐坐过山车才能好看好玩,才能让我们领略先抑后扬的狂喜。 几经辗转终于抵达正下着小雨的奥尔登堡。在旅馆chenk in时已是午夜。当班的是位高大温和的年轻德国帅哥,他有些歉然又有些小嫌弃地用英语对我说:奥尔登堡就是这样,总是天气不好,总在下雨。
十年奇迹,十年经典!奇迹荣耀归来,经典等你再续!
次日早起,只见雨收云散,满城稀薄但明亮的阳光。我发现奥尔登堡是典型的欧洲小城,美丽宁静,别具情调。大城市都是有死角的,例如某个修建中的高楼,满是烟头的车站,与繁华景致格格不入的褴褛乞丐,等等。而欧洲的小城却可以完美无缺,俨然世外桃源。然而,我知道的,美丽的奥尔登堡留不住暂时服务于旅馆的帅哥,如同留不住雅斯贝尔斯一样。人,尤其是年轻人,总是爱寻找和奔赴更加激动人心的去处。乃至一去就不复返,客死异乡。 来奥尔登堡是参加一个青少年的读书节,但其中有一场朗诵会是针对大人的。孩子和大人的思维真的很不一样。孩子们问的都是一些千奇百怪离题万里的问题,甚至会笑嘻嘻地问“你爱吃什么”;大人们的提问则比较广泛和深入,而且绝对不会天真好奇地询问你的饮食爱好。德国人是很难伺候的。他们礼貌,严谨,自有主张,不唯唯诺诺,得理不让人。但是只要足够坦率真实,只要让他们知道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类一员、有着一样的喜怒哀乐就够了。 又一次地被问到在中国能够看到外国作家的书吗。我回答说:“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所以现在的中国人非常注重对外界的学习和吸收。在书店有专门的外国文学的书架,在大学里也有专门的外国文学的课程。例如德国当代文学中,君特格拉斯的作品,聚斯金德的《香水》,以及施林克的《朗读者》,在中国非常受欢迎。而那些更早期的德国经典作家和哲学家,也各自在中国拥有大批拥趸。” 我反问提问者:“今天遇到一位记者小姐,我和她谈到马克斯韦伯,她说只听过这个名字,没有读过韦伯的书。在中国,几乎每个人文学科的大学生都会读马克斯韦伯。不知您有没有读过韦伯的书呢?”提问者笑着摇头。 我该为马克斯韦伯鸣不平吗?也没有必要。本来,韦伯的书都是些大部头,博大精深,没有娱乐性,非专业人士不读很正常。何况,我觉得韦伯对未来一代的殷殷期望似乎已在他的祖国得到了大面积地实现。既已付诸实践,何须再回调理论呢? 而我们中国人还是很有必要读一读韦伯的,就像很有必要为我们的孩子们开设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读书节一样。让我摘录一段马克斯韦伯于1895年在弗莱堡大学进行的演讲作为结束: 当我们超越我们这一代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将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正是这个问题才是政治经济学全部工作的基石。我们所渴求的并不是培养丰衣足食之人,而是要培养那些我们认为足以构成我们人性中伟大和高贵的素质。 7.不莱梅的城市乐师 去不莱梅(Bremen)的老城区玩。之前对不莱梅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足球和格林童话。真正身临其境,率先惊到我的是两点:一,有轨电车线路四通八达。二,乞丐可真多。 从翻译那里了解到,在德国做乞丐的多是些德国土著,外国人当乞丐是有危险的。原来在任何地方都有江湖和江湖规矩。乞丐多为一些懒人,要么是恶习导致潦倒至此,要么是有点小个性,因为如果愿意领救济和打散工,完全不必露宿街头,依靠赚取路人的同情心与零钱过活。 翻译也给我讲述了一个特殊乞丐的故事。该乞丐原本有个不错的正经职业:在大学里当社会学教授;为了研究乞丐们的生存状况,干脆辞掉工作自己去科隆大教堂前当了一个职业乞丐。实打实地餐风宿露后,前教授乞丐这才了解到乞丐们的真实生活以及折射出的现代社会五光十色的方方面面,忽然感到象牙塔内精致且精英的学术研究的某种虚妄,于是乎,他就继续乞丐着,不回大学了。他在教堂的旁边建了一面“哭泣墙”。任何人有任何想要哀泣悼念的话语都可以告诉他,他就把那些话语写下来贴在墙上。于是有了一整面墙触目惊心的人世的悲凄无奈。于是也有了前来干涉的**以及与**的不懈斗争……前教授乞丐有个在顶级乐团做小提琴师的好友。小提琴师常常会在教堂前陪伴前教授乞丐,为他在寒风中拉琴,从巴赫到舒伯特,从《24首随想曲》到《流浪者之歌》。他们一起听硬币落在铁盒子里的声音,一起喝啤酒,一起笑,或一起沉默。 街头除了讨零钱的乞丐,还有一些讨生活的艺术家,多为拉琴的,小提琴,手风琴,大提琴,口琴。也有吹各种管乐的。我只在慕尼黑最繁华的大街上见过一次摆出一架大个头的钢琴卖艺的。好旧的一架黑色钢琴,好欢快的不知名的乐曲…… 《不莱梅的城市乐师》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驴子老了,主人想要杀掉它。驴子跑掉了,决定去不莱梅,它想也许能在那里做一个乐师。随后驴子先后遇到一只狗、一只猫和一直公鸡,它们皆是因衰老而有性命之虞,于是驴子驮着狗、狗又驮着猫、猫又驮着公鸡,一起去到不莱梅追求它们的乐师梦。来到一座被强盗占据的城堡,四只动物发出各种声音,把强盗们吓跑了,然后它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莱梅的火车站有童话《不莱梅的城市乐师》的巨幅壁画,市政厅前的教堂也立有四位摞在一起的童话主角的铜制雕像。格林童话讲述的是一个老少咸宜的愉快故事,壁画和雕像也十分好看可爱,只是,当我抚摸着铜驴的瘦腿时,心中掠过一阵警策的伤感:也许艺术更适合年迈遭弃的人,那是属于走投无路者最后的孤注一掷。
楼主太好了!!!!
恩呢恩呢 谢谢谢谢
谢谢LZ,最近生活真是超悲催,看到徐璐的文,总能获得一点力量。“我也希望那时的自己,能变得像朋克店的女店主一样喜怒不形于色,不再受生活的欺负。 ”
太棒了~~·
给这篇加精吧。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行者的苔原猛犸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