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老师谁知道?有了解的吗?如何找到她?

孝行老师的微信是多少???_百度知道
孝行老师的微信是多少???
老在网上看到有人问,想知道一下
已经帮助了不少的伙伴了,嗯嗯,xxls_2015,真的很火,是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退休教师用板车拉91岁母亲游中国 1年走24000里(图)|妈妈|谢淑华_凤凰资讯
退休教师用板车拉91岁母亲游中国 1年走24000里(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3年6月,车队到达北京后,旅行并没有结束,谢淑华打算带妈妈去更远的地方。
谢淑华拉着这辆人力板车,带着91岁老母亲出游 原标题:1年走了2万4千里路她用板拉着91岁妈妈环游中国 63岁的丰县退休教师谢淑华,前段时间,做了一件让91岁的妈妈特别高兴的大事,感动了很多人。她拉着人力板车,历时1年,走了2万4千里路,带着妈妈环游中国,完成了妈妈&一辈子在锅台边转,也想出去走走&的心愿。为什么要拉着车带妈妈旅行,一路上母女俩经历过哪些故事,是什么动力支持着这位&丰县孝女&走了那么远?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母女俩的世界。 现代快报记者仲茜/文施向辉/摄 孝行 说走就走,带妈妈去旅行 2013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谢淑华结识了来徐州演讲孝道文化的王锐老师,得知他要组织一个&人力&队,拉着父母周游中国,谢淑华当场就报名参加了。 为什么非要拉着板车带老母亲出游?家人一开始也很反对。老伴、儿媳都不同意,谢淑华却解释说:&妈妈愿意出去走走,我就愿意拉着,孝心不能等,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更重要的是,就在前两天,老母亲随口一句感叹,&你们都有机会出去旅游,我一辈子就是锅台前转到锅台后&,谢淑华记在了心里。 此外,还有一个缘故,谢淑华的妈妈晕车。&一辈子从来不坐车,一坐车就难受。&女儿说,之前也曾开车带着妈妈去徐州,但上车短短十几分钟,老人就头晕,&下车就吐,饭也吃不下。& &这次恰逢好机会,5个家庭一起拉车带老人出行,我当然要参加。&就这样,2013年5月,谢淑华说走就走,拉着车,带着妈妈从上海出发,一路北上,目的地是北京。 收获 每到一处,母亲都笑呵呵 没有GPS导航,没有电动助力,靠一本地图册和沿路问人,谢淑华用肩背着纤绳,双手拉着车载着妈妈,以每天80里的速度行走。 这辆名为&感恩号&的车是由上海一家爱心企业捐赠的特制房车,紫红的车顶,带窗的车身,里面放着被褥、简易炉灶、修车工具,还有老人爱吃的面条、煎饼、肉酱。 上海东方明珠塔、南京玄武湖、河南少林寺&&每到一处,老人们总是笑呵呵的,十分开心。 43天后,行走3500多里,车队顺利抵达北京。当到达天安门广场、走进毛主席纪念堂时,看到妈妈满脸的兴奋,谢淑华终于舒了一口气,&我的心里从没有那么满足过,因为我从没有见过妈妈那样开心,笑容那么灿烂。& 感恩 孝敬妈妈,一刻也不能等 在路上,母亲曾提出要放弃。那是在从河北往北京去的路上,得知女儿两只脚底都磨出了血泡,妈妈坐在车里不肯吃饭,嘴里念叨说:&不走了,不能把你累坏了。& 这个场景,谢淑华记忆犹新,&当时我就跪在妈妈面前,我说当年您吃树皮、吃柳条,拉扯我们姊妹5个吃了那么多苦,只要您身体好,愿意出来走走,我就愿意拉着您。&&要知道,那个年代,吃都吃不饱,更何况妈妈一直坚持供我们上学。&谢淑华出生于1951年,到了上学的年龄,又正逢三年自然灾害,周边几百个孩子,很少有人上学。可妈妈说:&只要饿不死,就供你上学,必须有文化,才能有出息。& 2013年6月,车队到达北京后,旅行并没有结束,谢淑华打算带妈妈去更远的地方。而这一次出发,她还多了一个想法,沿途宣传传统孝道,让更多的老人都能幸福。&我愿意分享我的故事,希望有更多的儿女孝顺老人,孝心不能等。&日,谢淑华再出发,带着妈妈南下,目的地是海南。 日,谢淑华拉着妈妈终于踏上了海南岛。马年春节,母女俩就在海边过年。 2014年5月回到丰县后,谢淑华又应邀走进机关、学校、社区等公益讲堂,宣讲孝道文化。&行孝是个人修为,传孝是社会责任,百善孝为先,只有首先对自己的长辈好,才能推己及人。&
[责任编辑:PN04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45325
播放数:244763
播放数:255063
播放数:363412
48小时点击排行【教孩子】伦常大道第一伦:「父子有亲 」
蔡礼旭老师 讲于香港
  培养孩子做人是第一位&!做人首要教孩子明了、遵循做人的自然法则——伦常大道(五伦关系)!【&教孩子】伦常大道第一伦:「 父 子 有 亲 」蔡礼旭老师 讲于香港中国的「道」就在人与人相处的学问中,世上没有生存在五伦之外的人。这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也叫「伦常大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太空星球,都有固定的运行轨道,运行法则。假如海王星说,我不照原来的轨迹转了,要转九十度。行不行?可能某天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就被撞上了。所以星球有它的正道;人与人相处也有它的正道,就是伦常大道,所谓人生的五伦关系。如日月、春夏秋冬都是大自然法则秩序。五伦走得正常,遵循自然法则,五伦没有冲突,就能和睦相处。没有遵从大自然的法则,五伦关系就会起冲突。现在的社会现象常常有冲突。夫妻关系冲突,父子关系冲突,甚至父杀子,子弑父的巨大冲突,也见诸报端。君臣关系很多地方常常出现员工与公司之间闹纠纷。许多人做事缺乏理智,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最后两败俱伤,这些现象表明,现代人确确实实缺乏道德教育。何谓「德」?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此之谓德。五伦关系是「道」,当我们顺从父子关系,不踰越的去尽自己「父」之职,去尽自己「子」之份,这就是有德。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下面我们就具体地了解,如何将道德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中。伦常大道第一伦:「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天然的秩序。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孩子出生,只想着如何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自然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我们看看现在父子有没有亲?为什么自然的亲爱会变成彼此冲突?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一)父慈如何慈爱孩子?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教出来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所以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什么是教育?很多家长好象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人父母每天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什么种子?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不论是好种子、还是坏种子,它都会发芽结果。很多家长的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常有家长对我说:「我儿子自私、脾气大、贪心、懒惰……」,一直报怨下去差不多要讲五分钟。当他讲完孩子的问题之后,我接着反问道:「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他瞠目结舌,答不出来。然后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不找出孩子错误思想观念的根源,每天只是看那个不好的结果,无非是干着急,干烦恼而已。所以一定要把种下去的错误种子拿掉,然后种下正确的种子,再过个两、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一个孩子很自私时,处处会无礼、傲慢、懒惰、不孝。他念念都想自己,怎么会念及父母!所以根源还在是否教育孩子要替父母着想、替他人着想。我们回忆一下,孩子跟爷爷、奶奶,父母一起吃饭,请问做妈妈的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不甘示弱地说:「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孩子的菜被添得满满的。所有的家人都争着为孩子服务。在家中谁最大?孩子最大,小皇帝产生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从小,家人就百般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一旦不顺他的意,孩子就会发脾气。所以现在孩子普遍脾气都很大。而这第一口菜若是父母充满爱敬地夹给爷爷、奶奶吃,孩子看到了会打从心里生欢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会效仿父母。记得我小时候,父母拿出水果来,都先孝敬爷爷、奶奶。所以当我们拿着食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接过我们递过的食物,爷爷、奶奶抚摸我们的头非常欢喜,我们心中也很喜悦,这个叫皆大欢喜。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使家庭和睦、和乐。教孩子从小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从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大学》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夹菜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为人子之道就错了,同时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自然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更谈何建立孝道呢?关键还在父母力行孝道做给孩子看!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的。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什么才是做人处事正确的态度?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教儿教女,先教己,一定要从父母的修身开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而是父母要先赶快学。这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说的道理!另外,「宠」也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而懂得磨炼孩子,才能历练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要细细去思考。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慈爱是要有理智的。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家务事,这种「爱」会酿出很多的弊病。孩子懒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对父母的辛劳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丝毫无感恩之念。有一位老师教导学生们,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过生日不应该是想去麦当劳,想要一大堆礼物,而是应该想到母亲养育的辛劳,要懂得知恩报恩。所以他们班的孩子生日的时候不是去要求买礼物,而是自己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有一个女孩生日时要炒菜给妈妈吃,但身高不够,她就自己搬来凳子站上去炒菜。拿起铲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溅起来,她又找了一个大手套套在手上。等把带着水的黄瓜放进油锅,油溅得更高了,她灵机一动,把爸爸的安全帽找来戴在头上,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菜炒好了,小心地端出来给她妈妈吃。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吃菜不会乱挑了,通过自己动手,她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了。而当一个孩子能够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别人的恩,才能处处想到为别人付出,进而去回馈、关怀别人。所以古代圣贤教育我们「习劳者知感恩」。不仅如此,在劳动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伸展筋骨,并由此养成勤劳的习惯,对于他的一生都有好处。我有一位长辈卢叔叔,他对孩子讲:「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往后我也要用之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用于公益的事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只要你认真做人,努力念书,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孩子从小就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卢叔叔的经济状况很不错,但明了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儿子要出国留学前,卢叔叔告诫说:「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就要自己解决。假如你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叫丑话讲在前头。即使孩子电话请求多汇一点钱,父亲也不曾破例应允。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丝毫不敢造次,只有严格自律,在自立中历练自己。当儿子出去找工作时,应征的是董事长助理,由董事长亲自面试,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董事长拿着他提交的企划方案,不相信是他这样二十五、六岁的人可以写出来的。结果就企划方案的内容详细地询问他,经受过父亲种种磨练的他,一一对答如流,而且非常的稳重。最后董事长给他一句话:「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说:「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绝不是被宠出来的。父慈,父母对于子女要慈爱,但绝对不能宠爱。(二)子孝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诚如孔夫子所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因为孩子的孝心,一打开之后,他所有的德行都生发出来了。他念念想着,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观照、警醒的能力就上升了。当他懂得孝顺自己父母,他也会懂得尊敬别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所以孝心,对孩子影响深远。1.孝要怎么教?(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孝要怎么教?教育当中最省力的做法是-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学了就应该要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的孝道距离经典的教诲还有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五、一」长假,她回到父母家里,刚好遇上她的生日。而生日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份孝心。她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请外婆、爸爸、妈妈坐。然后对着父母讲:「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更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向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的儿子,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爸爸按摩。其实并没有人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而他只是看到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中给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不由自主就觉得好象自己不为父母做些什么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爸爸按摩。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们二个。」可见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我们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现在很多父母买很贵的水果,回家里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公公、婆婆去睡觉了才拿出来悄悄说:「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儿子除了吃得很高兴外,保证还会将此法学得很彻底,长大后他买水果也只给自己的孩子吃。所以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自以为聪明,偏私偏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也就学错了。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所以教子的第一个关键是要以身作则。(2)亲师合作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我们常常会问他们: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刚好有一个孩子才三、四岁,他去上完课之后回到家里,就跑到浴室里面,他妈妈知道他一定是去找一个盆要来装洗脚水,所以冲到他前面把盆藏起来,这个妈妈心里想什么?她心里一定想等一下端水弄洒了,我不就麻烦了!所以赶紧把盆藏起来。后来我就对她说:「这样做不对,因为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用孩子端的洗脚水洗脚的时候,你很欢喜,然后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现在不让他端给你洗,那他孝心就没法增长。」人的善心就好象小草一样,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母亲又问:「他给我弄洒了怎么办?」我说:「弄洒了更好。他弄洒之后你就跟他说:『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今天会洒是你端盆时两手没有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你就可以教他,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的方法,引导他正确地做人做事。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因为怕孩子被水烫到,她先把热水器温度调到很低,让孩子先端了一个礼拜的冷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形成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着孩子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这么样一配合,孩子行为养成的速度很快。还有一个家长打电话感谢老师,因为她的女儿学习《弟子规》后进步特别多。有一天太累了,躺着还没盖被子就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已经盖好被子了,是孩子帮她盖的。走出房间又闻到面的香味,她直接反应说:「你爸爸回来了?」结果孩子说爸爸还没回来。母亲奇怪地问:「那怎么会有面吃?」女儿说:「我做的。我常常看妈妈煮面,所以我今天也尝试做做看,尽一份孝心。」这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这个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孝心!所以她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孝心还使孩子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孝心还让孩子勇于尝试、在做事中慢慢训练自己。懂得细心观察、关怀别人、尝试做事的品质,对人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形成这些品质的根源就在孝心。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品德好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这个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着鞭子在旁边鞭策,都是自己很主动地学习。有一个老师他们班本来是全校倒数第一,教《弟子规》一个多学期后,他们班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校长非常惊讶。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所以一定要跟老师配合好教孩子力行孝道。(3)夫妻配合第三个夫妻要配合教。很多家长说,老师还没教孝怎么办?不要等了!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方说先生就对孩子说:「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讲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人讲到眼泪都掉下来,那儿子也会听得很感动。你要告诉孩子,母亲怀孕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去,怀孕的时候负担很重,每天无怨无悔,还去上班下班。然后生产的时候有多么的辛苦,生下来之后点点滴滴照顾你,那一次你生病的时候,母亲几乎二、三天都没睡觉……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提起了,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就会很能领受母亲的恩德。太太也要告诉孩子:「你不能不孝顺爸爸。」要把父亲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他,让他能够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搭配也是很重要。现在很多的妈妈不只没有把先生的一些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的面前数落丈夫。这么一来,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为人父者,连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很容易自甘堕落。连儿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坏给你们看。所以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要谨慎,言语要特别谨慎。所以当太太的能够不把先生的这些过失彰显起来,反而夸赞先生的一些优点,常常提起先生对孩子的照顾。如此,先生一听会感动,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而这一份尊严会推动他人生尽心尽力去向好的方向努力。万万不能把他最后的尊严都断掉,也毁了孩子对父亲的孝心。2.养父母之身,心,志,慧我们为人子女只要能够善体父母的辛劳,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对父母那一份恭敬、那份孝心,就很容易能够生得起来。我记得我大姊出嫁的时候,我的姊夫带着姊姊,要向我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礼。当他们双膝跪下去的时候,我父亲眼泪马上就蹦出来了。而父亲当下的那种内心感受,瞬间就跑到我的脑海里面来:总算把女儿抚养长大,总算帮她找了一个安心的归宿。所以他内心才有些许的安慰,眼泪就随之掉出来。我在当时,体会一个当父亲、为人父母的辛劳。女儿都三十岁了,他才有那么一点安慰。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担心,还会持续,甚至于还担心我们的下一代。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父亲对我们这份慈爱。我告诉自己,以后绝对不可以对父母讲一句冲的话。当我们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自然而然就能提起这一份孝心。为人子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奉养父母的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慧这四个角度来尽心尽力。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像在目前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老人的身体,能感受到父母的孝心。养父母之心,就是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常给妈妈打电话,听出来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有一个许老师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她说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和家庭很受益。但不能只有自己家里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够回到故乡,把这些德行的教诲、圣贤的智慧,也让故乡的孩子有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听很高兴,马上拿了很多《弟子规》、《德育课本》等教材送给她,也把教学经验介绍给她。教到目前为止已经八个月了。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说:「女儿啊,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你的行为也让爸爸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行为很认同,而且我们相信她的父亲也有利益社会的志向。当子女继父母的志向,做回馈社会的事,能真正让父母心生欢喜、心生慰藉。这位老师在教孩子《弟子规》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经文之前,她非常用心,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带回故乡去。回去之后她就开始教导这一句教诲,然后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入则孝』」,就能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付出,所以任何人的父母都值得我们尊重、孝敬。」讲完之后,许老师就让这些孩子,拿着荔枝到整个乡里去,送给长辈们。并解释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做到。」就这样一群孩子在乡里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孩子们送来的水果,内心都非常欢喜。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爱幼的风气在那一天达到了顶点。隔天她父亲又打了电话给许老师,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都打电话到家里来。他们说乡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心里也很安慰。买一件新衣服给父亲可以快乐一下,而女儿的行为让他觉得光荣、感到欣慰,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所以《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即用自己的德行去奉献社会,然后扬名于后世,让所有社会人士感受到,某人能够这么有成就地在社会付出,是父母养育教诲的结果,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由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人士肯定你父母对你的教导,这就在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最后我们提到要养父母的智慧,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二千万,有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所以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少者戒之在色」,「壮者戒之在斗」,「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翻的比较白话一点就是贪,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开始引导他,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一日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还不是夜眠六呎而已。所以人生要知足常乐,让父母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的心能够安住在圣人的智慧中,他的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当父母亲的晚年能如此的话,那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一个人能够人格健全,一生的为人能够顶天立地,除了父母教诲之外,另外还需要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来教导,就是他的老师。中国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孝道跟师道,古代父母亲过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过世要心丧三年,所以都是要守三年的丧。我们从这一个丧礼当中也能够体会到古代人对于老师的态度非常的恭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我们一生都应该记住父母跟老师的恩德,,都应该对他们孝敬、奉养。所以做人应该尽孝道的本分,而这个孝不只是对父母,还有对我们历代的祖先,我们都应该尽这一份孝道。得到老祖宗这么多的智慧恩泽,我们拿什么回报?当然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里面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让家庭的良好家风可以传承,让古圣先贤的智慧思想可以在社会当中传递开来,这是尽华夏子孙之孝。●您所说的,和您所做的,如果还有差距,表示您与成功和幸福,也一样存有差距,而这差距正等于那差距,这是八九不离十,甚少例外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开始于摇篮时期,父母则当仁不让地成为孩子第一个学习与模仿的对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严肃的告诫、喋喋的训导,也不是成套的理论、成体系的课程,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在父母不经意的行为、举止、言谈与礼仪风范中、在看似随意却传递着丰富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行动中。● 想培养孩子具有良好品质,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所以倡导亲子共读《弟子规》,父母家长与儿童一起读诵,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有利于生活实践,有利于共同成长。这一历程不仅对儿童是终生享用的财富,对父母也是一举两得的收获,是为人父母人生的第二次成长。父母会背能做,孩子会背能做,亲子之间有话可说,父母子女之间一辈子的共同语言就建立了。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田孝行死了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