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探究报告教师试卷评语怎么写写科学学科

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你好,游客
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邱秀娟& 陈秀花 陈美花
福建省闽清第一中学350800
【摘& 要】:本文提出的实验目标,确定了今后研究的方向;而设置的保障系统又能保证课题与实验的更好运行。本文还介绍了实验概况、实验依据,而实验原则的提出,能更好地指导整个课题的顺利实施。八年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实验取得了福州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名实验教师专业化发展明显提升,也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教研的深层次思考。
【关键词】实验;保障;原则;结果;思考
2004年,我校申请参加全国基础教育(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实验项目研究并获得立项,承担三个子课题研究:(1)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2)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方法、形式的研究;(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闽清一中课题组实验工作从正式启动至今,已整八年时间。八年来,我校三个年级2000多名师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已完成了一轮教学实验。在此,我们从目标与规划、支持与保障、实施与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总结汇报,请课程中心领导与专家委员会评估指导。
一、实验目标
实验论证和设计中,我们提出研究目标、阶段性工作目标及任务、具体实施目标与规划。
1.以评价实验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实验学校为辐射源,贯彻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在全县广大英语教师中宣传、落实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更新教学评价观念,普及课程评价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层面上为建立符合实际的学科评价体系进行可操作性的探索。
2.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培养、锻炼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积累经验,做好理论与技术准备。
& 3.以课题实验为突破口,辐射、影响、带动全省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步伐,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二、保障系统
随着课题实验的启动和试运行,考虑到随之出现的人事变动、工作分工、积极性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各年级开始产生了以下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及运行机制的基本构想,并在8年的实验工作中照此实施。
1.课题研究与实验的专业指导主要依托国家课题专家委员会,省普教室同时也承担一部分相应的指导职能。专业指导主要通过全省全市的培训、研讨活动年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专家委员会的研究成果和课题组基层调研指导等等途径进行。基层实验单位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与有关高校合作并获取理论支持及相关指导。
2.为了保证课题研究与实验具有生命力,能够更好地运行,课题组决定在组织形式上不搞形式主义、不挂虚名、实施开放性动态管理。
3.学校的支持与保障系统是本实验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三个实验年级都建立了自己相应的指导组和课题组,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对课题予以支持。
三、实验概况
实验项目启动以来,课题组主要成员一直在学习有关文件、课程评价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对实验项目从目标、过程到结果,从指导理论到实践操作、从运行机制到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
1. 明确实验目标,分步实施课题。课题组明确实施任务的实验研究目标与指导思想,形成实验课题两步走的工作策略:即第一轮实验主要目标是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而后将侧重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研究。同时,进行实施部署,提出边实验、边总结、年级学段衔接、滚动进行的基本工作模式。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才使课题的实验队伍保持相对稳定,使得实验能够正常运行。
2. 注重过程评价,开展形成性评价研究。指导思想确立之后,课题组又通过调研指导、课题组工作会议等多种形式,明确了通过档案袋(成长纪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途径结合期末成绩评定形式改革等方面作为主要方向的形成性评价具体实验目标。
3.采取以点带面,实验成效显著。八年来,闽清一中按照教育部课程中心实验项目实施指南和课题组的实施计划,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以下实验与研究。
第一,三个年段的实验年级(班级)都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试用了国家课题组研制开发的《英语学习评价手册》,通过听、说、读、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英语学习和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多数实验班级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使用了国家课题组提供的阶段性检测题,厦门地区几所样本校都能按照要求及时将有关数据和分析资料报送项目办,实验年段师生一致反映试题形式丰富多样,重在语言运用,体现了教学和测试改革的方向。
三、实验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和借助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贯彻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运用外语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的理论,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
四、实验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教育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英语教学评价实验切实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发挥作用。
2.科学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使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做好英语教学评价实验工作。
3.整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和家长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4.激励性原则。在实施英语教学评价实验过程中,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发现每位学生英语学习的闪光点,去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
5.指导性原则。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6.开放性原则。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网络、图书馆、英语报刊等多种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五、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04年3月至10月;第二阶段:2004年11月至2007年4月,第三阶段:2007年4月至6月。
第一实验阶段:2009年8月&2010年6月。高一、二两年段的课题申报动员;各集备组申报子课题;进行实验前期的有关数据调查和汇总;向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项目办公室提出项目实验申请;开题报告会;专家培训会;各实验班级、年段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阶段性评价分析研讨会等。
第二实验阶段:2010年8月&2011年6月。闽清一中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案的制定;示范公开课的研讨;优秀实验研究论文及案例评选;接受项目办公室和专家组的中期评估等。
第三实验阶段:2011年8月&2012年6月。在实验研究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将把此阶段作为实验教师在实验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实验工作的重点之一还将放在在对实验成果的自我鉴定和不断完善上。
六、实验过程
1.确立评价内容和方法。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课堂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课堂活动情况进行多角度、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就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学会不断改进,以指导学生在课后去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在月评价表中可以体现出来。评价方法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与家长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实施教学评价实验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做灵活、适当取舍和调整。如:高中阶段教材量加大,难度提高,学业负担加重了,班级卫生意识下降。对此,我们适当调整课文顺序,把第三单元有关环保的课文提前,结合现在完成时,提出Have you ever spat in a public place? Has he ever thrown plastic bags?等问题,要求同学之间问答,最后每人做一份环保问卷,进行热爱环境的教育。
3.实施学生行为表现评价。英语学习评价依赖于多种信息,单纯的口头回答或书面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学习成就。所以教师应以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技能水平和所得成果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学生实际行为和作品,这种评价方式叫行为表现评价,这种评价十分重要。
首先,重视开发学生创造与思考能力。在学习的情景中培养创造力和思考力。如设计学期学生行为表现评价表。学期学生行为评价表共分十项。由于多数学生对于听力感到吃力,所以我们准备把听力评价作为重点。通过听力评价,使得一些中等学生看到了自己英语学习的优势,增强了信心。
其次,评价英语课程习题作品集。学生根据当天所学内容,参照手头的参考书,给大家出习题,第二天把题写在黑板上,课前让同学做并讲解。每位学生做此事都非常认真,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教师或同学帮忙,有时候教师也主动给一些同学把关,最后把题抄在统一规格的纸上,形成学生自己的作品集。期末以书刊形式印发给同学,一可以做复习用,二可以留做欣赏用,作品名称叫&英语课课练&,由学生主编。作品还包括作文集,平时每写一篇短文,先在课堂口头做,然后落实在笔头,交上来教师批改,之后再抄写。同学的作文都在统一规格的纸上抄写,到期末印发给同学,做到相互借鉴、资源共享,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再次,开展广泛阅读。规定每人每月至少要读三十篇,达标者我们给的评价等级是A,每少读五篇降一等为B,这种评价主要是自评、家长评价。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等级高,那么,他一定尽力多读。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课下多阅读,采取等级评价的方式,检查督促,激励学生获取测试分数以外的学习英语的快乐情感体验。
七、实验结果
八年来的英语教学评价实验,使教师的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学会了学习、求知、合作和做人。
通过实验,学生收获很大,具体表现在:
第一,语言知识和技能明显提高。通过实施英语教学评价实验,充分地调动了实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他们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的不断积累,同时也促进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提高。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的成绩得到了提高。
第二,形成了良好心理素质。通过实施英语教学评价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并强化,并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增强,有了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英语的意志力: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了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接触异国文化,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 增强了国际意识。
第三,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实施评价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也具有了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他们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验,教师也取得了很大收获,具体表现有二:
一是教师观念转变与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已不再满足&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促使自己从&教书匠&变成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教师的自身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教师深感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实验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注意从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着手,培养自信心、情感、意志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反思,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明显提升。几年来,实验团队有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兼职教研员,1名市名优教师、6名教师老师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3名教师参加了北师大、华师大、英国的理论提升、专业充电,20名实验教师分别承担了市级学术论坛、公开课、县市英语评价研讨课,探究课、示范课受到了好评;20名老师论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
八、问题与思考
& 八年的英语教学评价实验表明:我们顺利完成了新课标提出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给我们留下一些问题和思考。
其一,现行的升学制度制约了实验发展。由于现行的升学制度使得各个学校、每位教师不得不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而减弱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关注。过多地关注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必然要忽视形成性评价中诸多人文要素,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使该实验得到深入进行、广泛开展,还有待于整个教育领域建立新的评价制度。
其二,教师科研能力影响了实验的效果。一些年级的教师还存在着科研能力不够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上会操作,但做法和经验总结不出来,特别是在论文撰写、个案研究、数据统计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有的教师将课堂教学的评价与教学任务的完成结合的不好,注重了教学评价,教学任务就完成的不好,注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忽略的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停留在提问和回答的评价方式上,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因此,在以课题带动教育科研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
其三,评价制度制约了教学的改革。由于应试制度的存在,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所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还着眼于分数和升学率。素质教育呼唤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在于教学的评价体系。如何真正地从理论到实践把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在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上,而不是只定位在中、高考时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院校上?考试制度能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都对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都起着制约作用?这些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的原则[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 《中学英语教学课堂技巧》华语教学出版社
[5]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学研究中心张玲棣《研究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7]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基础教育(高中)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于2009年3月获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实验研究报告》获福建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委员会第12次学术年会一等奖论文
相关新闻 & &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报告(沧浪区实验小学) - 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报告(沧浪区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 11:20:59&&信息来源: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作 者:&&浏览次数:8462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基础&&
1、新世纪呼唤优质教育,即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优化学校教育系统内外教育因素及其结构,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现高效能的运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进一步满足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应是综合优化了的、高质量的、高效益的教育。”
2、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我校的教育评价研究起步较早,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到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的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学校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发挥了积极意义。&
3、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 在这样的背景与基础上,学校确立以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课题研究为“十五”期间的主攻方向,有着明确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前瞻性。
二、评价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1.对“多元化”的理解与把握
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含多元的评价目标(如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文化科学素质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审美素质评价、心理素质评价等)、多元的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把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性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多渠道反馈。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对“个性化”的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我们应当寻求一种能够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应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看到学生的身上中所蕴藏的可取性,正确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评价时,依据学生不同的背景和特点,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正确判断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缩短评价与矫正的时空距离,让学生从中真正获得正确的认识和锻炼,张扬学生个性。评价要建立在一个理念之上,就是“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1、文献依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中指出: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的发展。评价要注重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注重适应新课程的标准,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
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关于评价的改革,将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是筛选与甄别的工具。
④《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对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方法不仅要多样、科学,还要简便易行;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2、重要理论依据。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其理论基础集中在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
  (一)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教师评价学生再也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能力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
  (二)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奠基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先驱们给我们现时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给我们的学生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的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通过研究与分析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出本校较有突破性的较容易操作的多套并行的评价模式,以推进评价工作的整体变革,使评价充满人文关怀,使校园显现“评价”特色,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到自己的成功。主要内容体现在三方面:
一、在课程和学科整合、教学活动革新中评价,初步形成学生多元化评价的体系。
1、课程设置的改革和评价。一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艺术综合课程”,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中观察记录学生的言行,制定评价目标,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把课程内容和科技、实践、生活活动整合,体现学生能力多元化的特质。学校开设“双语”教学,并作为本校的办学特色,积极努力提高其教学质量,设置相应的评价尺度。
2、基础性发展教育活动和评价。将对学生多视角的评价拓开到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教育活动主要和少先队活动结合,和社区活动结合,和相关社会团体、机构结合。活动细化到各个年级,根据各年级学生年纪的差异,形式各样的对学生设计不同评价指标和标准。
3、教学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于网络运用,课程和各学科(如数学、语文、科技等)整合的评价,网络资源库建设的评价都是促进评价体系更完善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体现评价形式人性化。
&&&&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把学生评价从根本上由量的评价向质的评价转换。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量体裁衣,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学有所长。评价方式要改进得更人性化,除了笔试、面试、免试外,还可增加操作性内容的测试,活动性内容的测试等,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定还要参考家长评价、学生相互评价。
三、教师评价的形成和完善。
对学生评价是要依靠教师操作完成的,因此,不但要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实践工作能力,还要加强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再认识,强化课题指导思想,增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意识。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促进教师进步和自身完善发展的必要手段,可采取多种形式:自评、互评,以个人或集体形式(年级组、教研组等)评等等。
实验由以下四个系统组成:
&&&&&& 1、指标系统: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将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融合,建立全面合格+某些特长(强项)的多元评价制。
&&& 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目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它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重视。例如,在评价学生参与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机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发展不同的潜能。制定全面合格+某些特长(强项)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以最大的个别化方式,促进个体价值的最大程度的体现。
 & 2、操作系统:
&&& 倡导从量性评价到质性评价,强调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的融合是新课程评价领域的主导话语。质性评价追求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的深度和全面性。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的线性模式,确立起“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新观念,真正认识到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合理之处,在两者之间寻求到一个合理的合理的平衡点,以更有效地实现课程评价的功能。
由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既有“量”上的表现,也有“质”上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实验采用多样的灵活的评价方法,努力做到该量化的和能量化的进一步趋向于精致化,而对于学习结果无法预定,很多因素无法用量化测验进行衡量的,则侧重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质”上的鉴定。综合运用两种评价方法,实现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实验将推行多套并行的评价制如(1)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分制或等级制。(2)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查评价,如某些课程的笔试与操作、考试与平时作业的相互替代评价、学生对答题的选择性的体现等。 (3)创建个性描述式评价制、交互式评语评价制、个体成长档案袋等。
&&& 3、管理系统:
&&& 对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周到而全面的管理。每一个子课题的研究都包括评价基本理念的运用研究及评价新理念的学习研究;不同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的研究;不同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目标的研究;不同评价手段操作步骤的研究以及各种案例的积累和分析,以利于不同评价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和对各阶段评价工作的及时总结与调整。
&&& 4、保障系统:
课题从提出到实施,从内容到思路,不断深化和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不断地作更广泛地查找和动态地收集。对研究工作的定位问题不断深入思考,要切实,易落实,吸引教师作为实质性主体参与。学校在理论和方法上多层次指导,鼓励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提供进行实验所必须的硬件与软件,帮助教师尽快形成具有独立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学术共同体。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总课题的整体研究采用文献法与经验总结法,子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 2001年 9月-2002 年 11月)
1、确定课题领导组成员。由李建钧校长接任课题组组长,带领学校中层领导全力投入课题实验的前期准备。
2、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实施前的教育现实背景,以确定本课题方案。
3、组织相关学习。采用文献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力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以及《课程标准》等。
4、召开现场研究会。2002 年11 月7日在学校百年校庆之际,召开了现场研究会,并听取了市教委谷公胜副局长、教科所陆天池所长、任苏民副所长、基教处林红副处长的指导。
5、开展教育教学评价实验。各教科组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各种教育教学评价实验,形成积极探究的氛围。
第二阶段:实施深化阶段(2002年12月-2005年1月)
1、实施推进阶段(2002年12月-2003年12月)
(1)专家论证。认真研究专家的指导意见,对“构建要面向全体学生”,“多元化是可以不断创新的”,“评价系统的建立要便于操作”,“评价指标如何细化”等部分作具体论证。
(2)确定课题深入研究方向。各教科组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与主客观条件及研究优势,确立子课题研究方向;制定出研究方案,包括课题人员的落实、课题组学习研究的安排、课题实验研究的落实、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成果的积累等。
(3)定期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多元化、个性化评价体系。
在此期间,学校实施了对各子课题的管理和监控、指导。还争取了市教科所、区教科室(教研室)的关心和帮助,进行了讲座、现场研究等。
2、调整深化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2月)
(1)与新课程同行。通过实践性的学习(如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实验、制作成长档案袋),体验评价改革可能带给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上的变化,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开放的姿态参与评价改革实验。搞好阶段总结,调整实验方案,形成“师生在共同学习中有所体验,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创造”的良好态势。
(2)如期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我们强调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如:围绕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课交流评比活动、结合课题进行各类竞赛活动、针对课题组织讲座研讨活动、深化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活动、阶段课题小结举行综合汇报展示活动等。
2004年5月28日中年级段的“苏州与世遗会”为主题的3堂作文指导课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得到区教研室、教科室领导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个大胆的举措”。活动得到苏州市语文特级教师许红琴的指导,“世遗会”筹委会来信作信息传递,苏州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媒体宣传。
(3)逐步形成校本研究的独特做法:经过一系列教科研校本培训活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教科研的良好氛围。教师们把工作的过程变成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研究的过程。可以说培训结硕果,开辟了教科研新局面。
&&&& 以2004年为例,我校有周丹华、宋协琪等4名教师参加了市级校长培训班学习,有王莉琴、朱晓芳等4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课题论文交流及课件交流、培训学习。这些接受培训的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课题对学校教师进行了集体培训,作了2次讲座。教师们的“观点发布”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为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学校经常派教研组成员(如:叶莲芳、马红霞等)到无锡、常熟等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结合自己学校的研究工作与外界交流。更使教师们欣喜的是,教师已有机会走出国门,去日本、韩国作考察。
3、推广整合阶段(2005年1月-2005年12月)
(1)学习评价理论,创新评价手段,积累评价经验……评价课题研究的浓厚气氛已在我校形成,并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学校教科组织及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
(2) 学校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诸如精心撰写评语等较为成熟的经验在全校推广,学生讨论决定班级表扬标准、设计运用班级表扬方法、制作班级表扬图章等已逐步成为教明显的教育特色。
(3)2005年 6月6日下午,以区教科研特色展示为目的的中期汇报研讨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分教学研讨、课题汇报和领导专家论证三项主要议程。由金瑛执教牛津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12》;吴艳执教品德与生活《我与小动物》;叶虹执教四年级习作指导《我的一家》。课题小结由唐丽艳执笔。李校长将学校的实际操作介绍得简明实在。活动得到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的重视,朱文学院长,许红琴、沈小春教研员及《苏州教育》杂志沈梦兰主编莅临指导,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提出了中肯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6月)
1、组织好教育研究活动,做好相关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汇总;
2、撰写结题报告,实验教师撰写个人实验论文;
3、汇总各课题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总报告、校本教材、优秀论文集、
学生作品集及相应的教育硬件设施和各类软件,编撰《沧浪区实验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五、研究成果与实效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评价理论,提升教育理念,追寻教育本义。
&A、准确把握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多元性。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整体性。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能够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力求长其长、短其短。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逐步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B、始终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中,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根本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学生中心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个性化原则。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首先明确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2、全新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精彩纷呈。
(1)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创新
①起始年级的课程改革。学校在一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艺术综合课程”,其评价的内容是:学生是否能根据自己在生活和经验方面的潜能来获取新的知识。我们安排有多年教学经验、了解学生思想、生活的教师和熟悉音乐、美术课程的教师来任课,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透过自己的经验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并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我们开展了拓展性活动,我们结合学生在校学习半年来的经验,开展了“我对爸妈说校园”的活动,一方面我们让学生感悟校园的环境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另一方面我们又把这一课程与语文课口语交际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的能力;我们通过“家长笔录反馈表”和“学生在家综合情况自评表”来初步评价学生“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情况。艺术综合课,我们探索了音乐与美术结合的艺术教学形式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画、唱唱、做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某个主题。在艺术课学习评价方面,我们从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特别注重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参与对自己和同学的艺术能力、审美与情感、合作与分享、想象与创造等方面的星级评价。
②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评价内容定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及科技的发展,确定了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中包括三年级“家庭生活科技”、四年级“学校生活科技”、五六年级“社会生活科技”的连贯性、发展性实践活动。学校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力求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大领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四年级在学校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学具的改革与自制》、《笔的历史与发展》等专题进行研究,开设多堂公开教学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丰富了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整合信息技术与劳动技能的实践性学习能力,都有了全面的发展。
③基础性发展教育活动。我们把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延伸到各种教育活动之中,我们开展“文明礼仪小天使”争创活动,强调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的教育和评价上;开展“我们的班级生活”网页制作活动,侧重在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激发学习愿望与兴趣的教育和评价上;开展“与百位校友通信”活动和“社区走访服务”活动,则旨在教育与评价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组织开展江苏省五城市乒乓球联赛和参与全国“百所学校国际象棋进课堂”活动,也试图把评价内容的触点发展到学生运动与健康的领域。
(2)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尊、自主的权利,我们设立了课堂规范。第一,必须真心诚意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而不论这个学生的长相、品德、能力、成绩及家庭地位。第二,没有充分的准备不得进课堂。这样的准备不仅是备课,而是要跳出课本把相关的知识真正弄通。第三,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犯的错误都不算错误。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认同:求知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的,因此,任何与课本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不要因为别人的想法与答案不一致就去指责。师生需要的是理性地分析不同的观点。第四,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质疑教师,可以向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与我想得不一样”“我与你的看法不同”“我还没有听懂”“能不能再讲一遍?”需要以最大的耐心帮助学生。第五,课后设立专门帮助学生的时间,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详细解答。
其次,因为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是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因此,我们的评价方式也更多地是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多样性的方式。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①学生成长档案袋。这是一种偏重质性的课程评价方法,它汇集学生的作品样本、情况记录、实验报告、成绩总结等,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目前,我们在一年级建立了两类档案袋:一是基础性发展目标档案袋,主要放存反映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发展的资料,如:素质报告书、基础性发展家庭评估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履行情况表、先进荣誉卡等;二是学科学习目标档案袋,主要放存反映学生各学科学习情况资料,如拼音测试评估表、习字册、计算能力评估册、艺术作业袋、英语课堂学习情况记录本等。
“学生成长档案袋”式的评价方式,我们更多地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合评、教师考评、家长测评、社会评议等各种方式进行。
②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我们要求教师在实施这一评价方法时,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我们一年级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A、大胆发音、(音量适当评价心理因素);B、吐字清楚、准确(评价技能因素);C、面部表情适当,可使用肢体语言(评价情感因素);D、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评价综合表达能力)。一年级英语教师正确使用了这些评价原理进行口语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开口朗读、说话、踊跃表现自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教师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每天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报纸、杂志和各种书籍。教师在六个方面(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收获、阅读理解方面)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学生的学习毅力、选择材料的能力、与同学交流方法以及争先评优的积极性。一学期中,发挥评价作用一年级评出了100多名“阅读之星”,促进了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
③书面考试的改革。书面考试较多地是对学生书本知识掌握情况的量的反映,而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注重的是学习的质的反映,因此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其学习过程中已经通过某些手段记录了他(她)发展与能力的基本情况,那么书面考试也应该逐步淡化了。我们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取消了期中考试,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而对平时学习自觉性高、学习效果好、学习能力提高快的学生,我们实行了免考制度。学生没有书面考试制度的约束,学得轻松、自在、扎实。我们学校语、数、英以外的其它学科全部实行能力考查。
&(3)学习评价的改革突显个性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评价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
如子课题“小学生主体性作文教学评价的研究”旨在改变小学作文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率的状态,努力建立小学生主体性作文教学评价体系。从“小学生主体性作文教学”评价指标、评价种类、评价方法、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实践,既体现了综合性,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又体现了主体性,构成了以学生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系统;既体现了实用性,使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与操作的简洁性可行性相结合;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再如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评价的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系统各方面日趋成熟。然而,作为衡量这种新型教学系统服务质量的核心的网络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有诸多不足。目前,网络教学的各个环节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结构,这种状况对目前的评价方法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开发出一种与网络教育环境相适应的新的评价方式成为必要。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虽然不能被直接利用,但是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如何打通两者的内在联系,使网络教学评价汲取传统的评价体系的精华,显得很重要,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网络教育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完善。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师生评价体系,使教学活动各方都具有评价发言权,增强了评价体系的透明度。
子课题“高年级课外阅读个性化评价的研究”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其个性评价目标体系为如下设计:
我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小名人,大名言”的大型活动,每一位学生都根据多年来自身学习和生活的体会设计出自己的格言,经过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后,带着自己的格言和自己的特长展示,就可以以学校的小名人的身份宣传自己的名言。许多同学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认识自己的闪光点,学校则把他们的所有材料长期展示和永久保存。
教师们大量的行动研究成果表明,“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指导。
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三个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特色形成,发展优质教育。我们认为,研究结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学习兴趣及内在需要得以充分激发。
学生懂得了要对学习内容作评价
学生经常被提醒反思:今天在课上学习了什么?自己学习的程度如何?有没有学习中不清楚的概念?再进一步搞懂什么问题?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学生在课后总结了,有时通过发E-MAIL或在讨论版块中对今天自己所学的内容作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在网页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数学知识、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的体会,等等。
学生懂得了要对思考过程作评价
如:数学解题过程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过程到达成功的彼岸。学生评价思考过程,可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苏教版第7册中《我们去秋游》要求学生计算出秋游的费用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路。教师在这一课的网页中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今天我们去苏州乐园去秋游,你有什么预算呢?”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反映在网页中,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么设计的好处在哪里呢?通过网络,让学生自评,小组评,全班评,每个学生都具有评价的发言权,增强了评价体系的透明度。
学生懂得了要对学习态度作评价
了解自己是否对于学习态度积极是很重要的。传统上学生面对老师这种形式,很难将学生真实的学习态度了解到。现在可以用网络问卷等方式了解和端正学习态度。在数节课结束之后,让学生在学校网络室或家中填写表格:你这些天的(数学)知识是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获得的吗?自己的努力程度究竟怎样?你觉得花费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值得吗?你觉得最近学习(数学)比学习其他课程轻松一些吗?能不能找出你今天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呢?可以让学生选择:好、较好、一般等选项。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作自我评价,对学习的兴趣有提高的作用,这对于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近几年中,学校获全国少工委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争创平安校园”组织奖;《双龙杯》、《中新国际少儿美术书法作品比赛》、《盘金杯全国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优秀辅导奖;全国“八一杯”乒乓球比赛儿童组女团亚军;获市船模比赛 市首届中、小学生车辆模型比赛获团体一等奖;市十一届体育运动会学生部无线台通信竞赛对讲机双人通信小学男子组第一名;沧浪区第一届“欧索杯”小学生网页制作大赛最佳组织奖……学生获首届苏州市小学生“苏州话大王”方言大赛“优秀奖”;获市广电台组织“肯德基”杯小星星广播比赛金星奖;&& 获市少先队大型团体舞蹈比赛二等奖;市2002年图书馆第一届“春之声”少儿英语朗读比赛二、三等奖;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乐器独奏大市一等奖;参加区少儿艺术节、区科普论文评比、区小学田径运动会、区“美好家园”建筑模型比赛、沧浪少儿读书节、区少儿风筝节区少儿科技节都创佳绩!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 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多元化、个性化评价”不仅使学生不断培养勇于追求真理,敢于承认错误,善于
自我批评的创新人格,而且使教师懂得了应当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从学科学习入手,通过主课堂主渠道的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各方面素养得到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科学训练。有教师总结说“生命在评价活动中丰富,课堂在评价活动中生动,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发展,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成长,课程在评价活动中回归。”
(2)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新课程评价操作过程中,创造了不少指标简明、方法易行的评价方法。如:①口头表述法。一年级语文教学要考察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进行了“我对爸妈说校园”的活动,教师以这一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学生把对学校环境的了解、校情的了解、以及对学校育人功能的感悟,以口头表达的方法说给自己的家长听,然后由家长填写“口语交际反馈表”。这种方法,反映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水平。②项目探究法。四年级生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承担了“学具的制作与革新”的实践活动项目,教师对学生参加这一项目的评价要求是:A、交一份学具制作与革新计划书;B、参与对学具发展史的了解和资料收集;C、学生合作完成1—2件学具的制作或革新;D、以书面或口头表达的形式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教师采用了项目探究评价方法,发展了学生收集信息、规划设计、合作交流、动手制作等综合能力。③作品展示法。不少学科普遍采用了此方法来评价学生,如语文作文作品、艺术绘画作品、英语朗读录音作品、数学记算测量作品、综合实践活动的科技作品等。“作品”记录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知识探求、能力发展、创新成果的最好体现。
教师在评价课题实践中强化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训练、组织、伦理、自主、服务、成长的专业专业人员。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主体——生理已成熟、但心智上仍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都必须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进。教师既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引导”的结果。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思考、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培训方式。
(3)教师自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沧浪区实验小学教师群体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优秀园丁,江苏省先进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十杰教师。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5名……不少年轻教师很快走上区各级领导岗位。 沧实小名优教师为什么源源不断呢?因为学校始终坚持在科研的氛围中孕育名师。教师自觉地成为研究者,自身的发展都比较明显。以2005年为例:教师发表文章共计42篇,其中国家级22篇,省级4篇,市级3篇;教师获奖论文41篇,其中省级8篇,市级14篇。学校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校长被评为市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叶虹老师被评为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唐丽艳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学校围绕“评价”研究撰写的各课题方案多次在市级汇编的资料中转载,综合实践及双语校本课程编写特色突出,心理健康辅导“阳光小站”吸引兄弟学校教师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
3、学校教育科研特色的初步形成:
在总课题组的全面统筹协调下,各教科组积极将探讨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经验在全校推开,通过组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补充、互相辐射,逐步从实践到理论形成了较成熟的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逐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教育改革的科研特色,成为学校打造沧浪教育强区一大品牌的有力举措。
六、研究体会与思考
对运用评价机制推进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1、观念需要更新。在教师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陈旧的评价和考试观念,以及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进程的疑虑。
2、方法需要掌握。教师对新的评价体系还了解不深,在评价操作上还没有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3、影响需要扩大。家长、社会对课程改革、新课程评价标准、内容、方法,知之甚少,理解力缺乏,因此需要我们多加宣传、扩大影响,取得家长、社会对课改的理解与支持。
4、课题需要细化。我们学校的“评价体系”课题研究,需要细化、具体化、使其更能与课改实践紧密结合。
5、经验需要积累。对学校近几年来的课改实验还要加以总结,找出成功之处、找
出发展的切入点,积累经验,推进课改。
1、《当代认知心理学》主编:余嘉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主编:关文信2003年5月版
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主编:倪文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4、《全面课堂管理》美Vemon F.jones&Louise S.jones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中小学教育评估》主编:季明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
6、《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编著:王孝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7、《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主编:彭贤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8、《“区域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研究”课题方案集》主编:申建华苏州市教育局2004年8月版
&&&&&&&&&&&&&&&&&&&&&&&&&&&&&&&&&&&&&& 00
】 【】 【
相关评论[Top 4]【】
评论人:匿名|评论时间: 18:11:43《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主编:彭贤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这本书我看过,写得很有新意,读后很受启发。
发表人:&电子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正评语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