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来去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青春散场 不诉离殇,维情不伤。什么意思

江科大校友 写“文言辞职信”_新浪新闻
  “诸君: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前天,一篇用文言文写的《去职转调书》出现在了网上,受到网友追捧。这篇共200多字的转调书引经据典,暗讽职场诸人平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并指出“能下人者,方能上人”,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一名90后小伙,2012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泰州一家台企。现代快报记者 俞月花 林清智
  谁写的?
  江科大经管学院毕业生
  爱好历史,写过杂文
  11月14日下午,有网友发微博给现代快报记者称,江科大一位校友用文言文写了一封离职信,该信流传网络后被追捧。记者从网友贴出的全文看到,这是一篇四字骈文,共200多字,文中多处引用《诗经》《道德经》《增广贤文》《东坡志林》等著作的内容。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该文作者网名叫“古醉清风”(下称“清风”),11月14日晚上,清风在个人博客上公布了这篇文章,并在文后附上900多字的注解。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清风,他是泰州姜堰人,出生于1991年,是江科大经管学院2012届毕业生,目前在泰州一家台企工作。
  了解到,清风在高中时是一名文科生,历史是他的优势学科,高考历史成绩为A+,大学虽然学的不是历史专业,但他喜欢看历史书,写过一些杂文,他曾跨专业考研,报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初试排名第八,遗憾未通过复试。
  咋写的?
  办公室里写出草稿
  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清风告诉记者,这其实也不算辞职信,是他确定从公司管理部门调到制造部门后,给同事写的转调书。11月13日中午,他在办公室花半个多小时写出了草稿,11月14日上午,在修改了部分文字后,就将该书通过邮件发给了这两个部门的同事,结果“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好多人跑来问到底写的什么意思”。经不住这么多人问,于是自己脑子一热,就在当晚将全文发到了个人微博上,并配了注解。
  当天,还有同事用手机将邮件内容拍照传到朋友圈,“引起轰动”。
  记者看到,对于这篇文章,网友们不是表示看不懂,就是感叹“厉害”“霸气侧漏”“佩服”“膜拜”。清风则在对其中一名评论说“看不懂”的网友的回复中称,“用典太多,托古言今,反讽暗喻~呵呵,同事或有文化的一看就明白,没文化的不知所云”。在朋友圈中,清风还回复称是“随手那么一写”。
  为啥写?
  前同事曾写“三语”辞职信
  他受到了启发
  清风透露,他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受前同事的启发,这名前同事写了中、英、日三种语言的辞职信,该辞职信的英文和日文版有数百字,但中文版只有一句:感谢在此经历过,再见。
  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侯印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实古人也有很多辞职的文章和诗歌流传至今。比如陶渊明曾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80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再比如李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
  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
  其实在清风之前,就有人用古文写“占座文”和请假条。2012年,南京大学曾有一位学生也是用古文形式写了一篇“占座文”,短短100多字被“路过”者奉为奇文传至网上。此外,前不久,一则由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请假条,也在微信群里广为流传。这张请假条上写着:“若夫黄叶辞柯,对金节而送燠……所以烟障不落,零氛恒周,以至喉如吞炭,口若在汤,而身体肢干,五感七窍,非无辅,车之难,遂成城,池之殃,岂不悲乎?”
  《去职转调书》全文
  去职转调书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枕箪清凉,露水荡漾,残烛摇晃,人空惆怅。凡尘往事,过眼云烟,昔遗古语,今有数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既为过客,万物不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能下人者,方能上人,点塔七层,暗处一灯。众星朗朗,孤月独明,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不劝善,钟不打鸣,无钱断酒,临老看经。他人看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勉。
  清风手书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二
  注解(节选)
  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离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的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事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  (原标题:江科大校友 写“文言辞职信”)
我一点也不质疑大妈的良好用心,绝对是奔着“爱国爱家保卫青少年”的崇高目标去的,我也不怀疑现在某些地方举行的性文化节陷入“有性无文化”的尴尬境地,但我没法因大妈用意崇高而盲目地支持站不住脚的论点及论据。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副处级干部马超群,同样以1.2个亿的贪腐数据惊掉世人眼镜。而更奇葩的是,他也没多少权力,只是一个管自来水的!用收60块钱自来水的时间,自己家里的钱就能堆到1.2亿,做他这样的官员,还真是一本万利呢。
“985”和“211”首先是一种身份和血统。前些年,“985”和“211”的高校名额就已经不再扩招,这基本等于这些大学在我国已经确定了“贵族血统”+“世袭罔替”的待遇。只有废除之,我国数千所高校才有可能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公平发展。
一个天天在电视上播放皇子为争帝位死掐、妃子争宠互害、学者谈起三国中的阴谋津津乐道的国度,重建信任的难度可以逆料。|||||||||||
最新播报:
90后小伙写“文言辞职信” 因同事看不懂加配注解
  原标题:江科大校友写“文言辞职信”
  引经据典同事看不懂,他又写了注解放到网上
  “诸君: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前天,一篇用文言文写的《去职转调书》出现在了网上,受到网友追捧。这篇共200多字的转调书引经据典,暗讽职场诸人平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并指出“能下人者,方能上人”,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一名90后小伙,2012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泰州一家台企。现代快报记者俞月花林清智
  谁写的?
  江科大经管学院毕业生
  爱好历史,写过杂文
  11月14日下午,有网友发微博给现代快报记者称,江科大一位校友用文言文写了一封离职信,该信流传网络后被追捧。记者从网友贴出的全文看到,这是一篇四字骈文,共200多字,文中多处引用《诗经》《道德经》《增广贤文》《东坡志林》等著作的内容。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该文作者网名叫“古醉清风”(下称“清风”),11月14日晚上,清风在个人博客上公布了这篇文章,并在文后附上900多字的注解。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清风,他是泰州姜堰人,出生于1991年,是江科大经管学院2012届毕业生,目前在泰州一家台企工作。
  了解到,清风在高中时是一名文科生,历史是他的优势学科,高考历史成绩为A+,大学虽然学的不是历史专业,但他喜欢看历史书,写过一些杂文,他曾跨专业考研,报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初试排名第八,遗憾未通过复试。
  咋写的?
  办公室里写出草稿
  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清风告诉记者,这其实也不算辞职信,是他确定从公司管理部门调到制造部门后,给同事写的转调书。11月13日中午,他在办公室花半个多小时写出了草稿,11月14日上午,在修改了部分文字后,就将该书通过邮件发给了这两个部门的同事,结果“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好多人跑来问到底写的什么意思”。经不住这么多人问,于是自己脑子一热,就在当晚将全文发到了个人微博上,并配了注解。
  当天,还有同事用手机将邮件内容拍照传到朋友圈,“引起轰动”。
  记者看到,对于这篇文章,网友们不是表示看不懂,就是感叹“厉害”“霸气侧漏”“佩服”“膜拜”。清风则在对其中一名评论说“看不懂”的网友的回复中称,“用典太多,托古言今,反讽暗喻~呵呵,同事或有文化的一看就明白,没文化的不知所云”。在朋友圈中,清风还回复称是“随手那么一写”。
  为啥写?
  前同事曾写“三语”辞职信
  他受到了启发
  清风透露,他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受前同事的启发,这名前同事写了中、英、日三种语言的辞职信,该辞职信的英文和日文版有数百字,但中文版只有一句:感谢在此经历过,再见。
  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侯印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实古人也有很多辞职的文章和诗歌流传至今。比如陶渊明曾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80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再比如李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
  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
  其实在清风之前,就有人用古文写“占座文”和请假条。2012年,南京大学曾有一位学生也是用古文形式写了一篇“占座文”,短短100多字被“路过”者奉为奇文传至网上。此外,前不久,一则由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请假条,也在微信群里广为流传。这张请假条上写着:“若夫黄叶辞柯,对金节而送燠……所以烟障不落,零氛恒周,以至喉如吞炭,口若在汤,而身体肢干,五感七窍,非无辅,车之难,遂成城,池之殃,岂不悲乎?”
  《去职转调书》全文
  去职转调书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枕箪清凉,露水荡漾,残烛摇晃,人空惆怅。凡尘往事,过眼云烟,昔遗古语,今有数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既为过客,万物不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能下人者,方能上人,点塔七层,暗处一灯。众星朗朗,孤月独明,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不劝善,钟不打鸣,无钱断酒,临老看经。他人看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勉。
  清风手书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二
  注解(节选)
  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离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的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事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90后小伙写“文言辞职信” 因同事看不懂加配注解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李方舟
  原标题:江科大校友写“文言辞职信”
  引经据典同事看不懂,他又写了注解放到网上
  “诸君: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前天,一篇用文言文写的《去职转调书》出现在了网上,受到网友追捧。这篇共200多字的转调书引经据典,暗讽职场诸人平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并指出“能下人者,方能上人”,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一名90后小伙,2012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泰州一家台企。现代快报记者俞月花林清智
  谁写的?
  江科大经管学院毕业生
  爱好历史,写过杂文
  11月14日下午,有网友发微博给现代快报记者称,江科大一位校友用文言文写了一封离职信,该信流传网络后被追捧。记者从网友贴出的全文看到,这是一篇四字骈文,共200多字,文中多处引用《诗经》《道德经》《增广贤文》《东坡志林》等著作的内容。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该文作者网名叫“古醉清风”(下称“清风”),11月14日晚上,清风在个人博客上公布了这篇文章,并在文后附上900多字的注解。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清风,他是泰州姜堰人,出生于1991年,是江科大经管学院2012届毕业生,目前在泰州一家台企工作。
  了解到,清风在高中时是一名文科生,历史是他的优势学科,高考历史成绩为A+,大学虽然学的不是历史专业,但他喜欢看历史书,写过一些杂文,他曾跨专业考研,报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初试排名第八,遗憾未通过复试。
  咋写的?
  办公室里写出草稿
  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清风告诉记者,这其实也不算辞职信,是他确定从公司管理部门调到制造部门后,给同事写的转调书。11月13日中午,他在办公室花半个多小时写出了草稿,11月14日上午,在修改了部分文字后,就将该书通过邮件发给了这两个部门的同事,结果“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好多人跑来问到底写的什么意思”。经不住这么多人问,于是自己脑子一热,就在当晚将全文发到了个人微博上,并配了注解。
  当天,还有同事用手机将邮件内容拍照传到朋友圈,“引起轰动”。
  记者看到,对于这篇文章,网友们不是表示看不懂,就是感叹“厉害”“霸气侧漏”“佩服”“膜拜”。清风则在对其中一名评论说“看不懂”的网友的回复中称,“用典太多,托古言今,反讽暗喻~呵呵,同事或有文化的一看就明白,没文化的不知所云”。在朋友圈中,清风还回复称是“随手那么一写”。
  为啥写?
  前同事曾写“三语”辞职信
  他受到了启发
  清风透露,他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受前同事的启发,这名前同事写了中、英、日三种语言的辞职信,该辞职信的英文和日文版有数百字,但中文版只有一句:感谢在此经历过,再见。
  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侯印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实古人也有很多辞职的文章和诗歌流传至今。比如陶渊明曾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80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再比如李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
  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
  其实在清风之前,就有人用古文写“占座文”和请假条。2012年,南京大学曾有一位学生也是用古文形式写了一篇“占座文”,短短100多字被“路过”者奉为奇文传至网上。此外,前不久,一则由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请假条,也在微信群里广为流传。这张请假条上写着:“若夫黄叶辞柯,对金节而送燠……所以烟障不落,零氛恒周,以至喉如吞炭,口若在汤,而身体肢干,五感七窍,非无辅,车之难,遂成城,池之殃,岂不悲乎?”
  《去职转调书》全文
  去职转调书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枕箪清凉,露水荡漾,残烛摇晃,人空惆怅。凡尘往事,过眼云烟,昔遗古语,今有数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既为过客,万物不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能下人者,方能上人,点塔七层,暗处一灯。众星朗朗,孤月独明,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不劝善,钟不打鸣,无钱断酒,临老看经。他人看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勉。
  清风手书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二
  注解(节选)
  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离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的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事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
[责任编辑:李方舟]
一周图片排行榜
女孩遭男友暴打 被逼写3万欠条出去卖淫
情侣公交车上亲昵 老人看不下去大打出手
男子伸“咸猪手”袭胸女学生 多人未报警
小伙边充电边玩手机被电死 身上多处烧焦
韩拳手赛前称“韩国第一” 被中国拳手KO
光明网版权所有您好,分享的企鹅
90后小伙“文言文辞职信” 引经据典走红网络
大家都在看
年末将至,出现了小范围的辞职高潮。既然要辞职,一封漂亮的辞职信必不可少。最近,微博上热门话题中“文言文辞职信”便备受关注,一名90后小伙子用文言文写出了两百多字的辞职信,让网友大呼有才。“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勉。”这篇“文言文辞职信”的全文不仅用四字骈体文写成,引用了《诗经》《增广贤文》《道德经》等内容,还附上了近千字的注释,解释了文中出处和释义,“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源于‘青春散场,不诉离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耳》),意为我就要和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记者了解到,这篇“文言文辞职信”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辞职信,而是一封“去职转调书”。作者“古醉清风”是名90后文科生,擅长历史和文学,如今在江苏泰州一家企业工作,该信是从公司管理部门调到制造部门后给同事写的转调书。他在微博中解释说:“其实我写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发给领导和部分同事的,尽是客套话。而这个版本是发给关系好的同事的。本意是在劝诫,而非抱怨,文中:无钱断酒,临老看经,说的就是这层意思。”除了这封“文言文辞职信”,网上流传的各行业的三行辞职信也颇为有趣。设计师的辞职信为“辞职信(改),辞职信(修改稿),辞职信(最终结稿)”,吐槽设计行业改稿频繁;而快递员的辞职信则是“周围,全是,没电梯的小区”,则反映出快递员爬楼辛苦的现实。
来源:辽宁电视台
欢迎关注腾讯大申网微信(微信号:dashenw)
1.回复关键字“超级马力欧”,即可获得超级马力欧30周年纪念展门票哦!赶紧来抢吧!
2.回复关键字“我要报料”,可报料您遇到的各类突发、不公、感人事!
3.回复关键字“大申三周年”超多免费精彩活动等你来!不来后悔哦!
4.回复关键字“约展”这个夏天最热展览免费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xwsx1]
去迪士尼玩当然重要,但对于吃货来说,吃更加重要!
如今“拍不到的沪牌与不敢上的外牌”让新车主面临两难抉择。
世界上的相遇有很多种,你和另一半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快来818…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文言辞职信《去职转调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文言辞职信《去职转调书》
原​文​和​注​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青春散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