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看过一部电视剧,古装的,主线好像有个官偷了一快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而冤枉他女儿喜欢的人,只记得里面有两姐妹

&&&&讯 青果巷走出了文武双全的抗倭英雄唐荆川,状元钱维城,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小说家李伯元,革命领袖瞿秋白,学者赵元任、周有光等无数名人。这条运河边的小巷,堪称我市一张文化名片。11月2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与我市晋陵投资集团联合投拍的电视连续剧《青果巷》举行开机仪式,成为继电影《秋之白华》、《邓稼先》,电视剧《天娇》、《尊严》、《如歌的岁月》、《郭海的家事》,纪录片《不应忘却的历史》、《刘海粟》、《盛宣怀》、《华罗庚》等之后又一部“常州智造”。
&&&&这部剧将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又将带给全国观众怎样的观赏体验?让我们先睹为快。
&&&&剧情: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混搭缠绵凄恻的现代爱情
&&&&电视剧《青果巷》以出生于这条小巷的青果与王庚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了上一辈人唐思勉、杨紫云的感情恩怨,既展现了常州几十年来的社会生活变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又隐含了当代城市建设热潮中,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与传承的重大主题。
&&&&《青果巷》的故事围绕一暗一明两条线索展开:传承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发生在青果巷中的爱情故事。围绕前一线索,故事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现实;围绕后者,故事表现的是细腻的个人命运。本剧将塑造一批动人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主角青果,她经历坎坷,对青果巷怀着深厚的感情,在致力于研究和保护青果巷的同时,更痴迷于对乱针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为了圆满自己的感情,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没有重蹈老一辈的覆辙,体现了典型的江南女子温柔如水又柔中有刚的性格魅力。
&&&&该剧本受到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影视剧中心领导的肯定。《青果巷》未来有望与《乌衣巷》《宽窄巷》一起,成为“三巷”系列电视剧的开篇。
&&&&重量级主创团队VS偶像实力派男女主演
&&&&《青果巷》由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独家承制。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迄今为止已经创作生产了14部影视剧,荣获各级各类奖项50多个,其中,全国性奖项23个,包括3个全国“五个一工程”奖、3个电影“华表奖”、1个电视剧“飞天奖”和4个“金鸡奖”等。
&&&&这次公司邀请了国家广电中心剧目室的陈玮和著名编剧于川合作撰写剧本,并邀请江苏籍国家一级导演徐耿执导。徐耿的电影作品有《豆蔻年华》、《红发卡》等,数十次获金鸡奖、华表奖、金鹿奖等国家级奖项及若干国际电影节奖项;电视剧作品有《秋白之死》、《小兵张嘎》、《风雨西关》等,同样多次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等。
&&&&《青果巷》男一号王庚由国家一级演员何政军担纲。王庚是一位人到中年的海归著名画家,为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竭尽全力,倾注了全部心血,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甚至几乎牺牲了个人的感情和幸福,这是一位成熟,隐忍,儒雅,具有强烈艺术气息,又不乏活力和魄力,执著坚强的男人。
&&&&出身军人家庭的何政军在《亮剑》中尽显男儿本色,在《错爱2》中又脱下戎装大演苦情戏,他本人年轻时曾经学过绘图,这次又将如何塑造一位中西合璧的海归呢?
&&&&出演女一号青果的则由青年演员王力可担纲。生于1987年的王力可外形甜美,有“小宁静”之称,出演过《血色浪漫》、《野火春风斗古城》、《狼毒花》等多部影视剧。王力可在开机仪式上表示:“要让全国观众看到青果就想到常州。”
&&&&仲呈祥:这部剧拍好了可以影响当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开机仪式上,剧组邀请了原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电视艺术家仲呈祥前来指导。
&&&&仲呈祥认为,《青果巷》中既有民族精神又有西方现代精神,可以塑造出非常好的人物形象。他高度评价了《青果巷》剧本,“题材新颖、立意很高,是从现实出发的。剧中男主角王庚身上既有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塑造好这个典型人物可以影响一大批观众的价值取向。”
&&&&该剧中,青果巷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挑动了各色人等的神经,影响了他们的命运和人际关系,是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冲突和激荡。仲呈祥建议剧组“要给青年演员好好上课,要沉下心去,这样才能演出历史和文化的韵味。” (亚轩 张琛)
女主角青青与男主角王庚
燕儿在盛宣怀故居假山坡
舒乙题《青果巷》
(燕儿摄)
官方早报道:《周有光》电视片开拍——
下回分解——红星看18大免费电影《邓小平,你好》去也。。。
今日常州官方党报《常州日报》头版:头条“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下半版有:青果巷征收签约率已达61%——三家搬迁户见闻。我龙博友一字三毛“今日闪评”!分别在博客与论坛“大唱赞歌”——“山寨街长”不敢苟同,今日青果巷现场所见所闻,呈现出事情的另一面!居民汪秀川昨晚被强闯民宅,恶言威胁,导致六七人打一人;52弄赵元任故居老居民老陈夫妇,被夜占私宅三小时以上,110来了却道:“他们是政府滴!”——我们不管。。。今日老陈与汪老板青果巷内面诉于妙生,围观巷民均愤愤不平!!!
“一刀切青果巷”——为什么?!
借保护修缮之名,借政府名义,行强迫野蛮之实!!
借政府与民生之大帽——行少数“私利集团”之实!!。。。
文化局老领导博友童方云等给出了富有良知与远见的答案。。。
一片死寂声,唯有夜钓人——妙生摄于周公诞生地礼和堂
搬空后,咋办?第二个前后北岸?!“周有光少儿图书馆”呢?——
午时,赵元任故居老陈于天井巷口遇妙生街长,无奈痛说,我家符合原地保留条件,却却。。。“12345市长热线,——24打!!!”
“依法征收,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了吗?50%?61%
说的比做的好好好。。。
今日闪评:青果巷考验出的领导能力
UID:99976
在线时间6小时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1105很多年前,都说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老大难工作。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拆迁工作超越了计划生育工作,一跃而成为新的老大难工作。全国各地,上至首都北京,下至贵州山村,都出现过因拆迁而引发的轰动性新闻。也不例外,因拆迁而上访的、而闹事的,不胜枚举,甚至也有因拆迁而死亡的,令人震惊不已且又扼腕叹息。所以,当改造工程启动之后,一字三毛以为,最难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让拆迁、搬迁。青果巷是常州最古老、最著名的一个古巷,是常州城市的两条文脉之一。在全常州几乎拆光老街古巷之后,仅剩的半条青果巷,就成了2500年历史仅存的一段历史老街区。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保护这半条古巷,基本上就成了常州人的共识。前任市长甚至说过,谁再不把这仅存的半条古巷保护好,谁就是常州的历史罪人。如此高度,如此定性,青果巷的地位可见一斑。然而遗憾的是,以王伟成之魄力,搞其他工作都大刀阔斧,可是在青果巷搬迁改造问题上,虽然有心,却无力实施。阻力太大。口号喊得响,行动上却不见动作。难题一直留到现在。我也以为,这是个很难的难题。但是今天的《常州日报》报道:“青果巷征收签约率已达61%“。从日报的报道看,“3家搬迁见闻”折射出青果巷居民大多数还是对搬迁工作满意的。不经意间,一个老大难的难题居然悄然解决了一大半。令人惊讶。青果巷隔河相对的拆迁工作,一个刘家祠堂就闹得常州沸沸扬扬;同时期搞拆迁的武进南夏墅,更闹得全国关注。对比之下,青果巷的搬迁工作,竟然如此顺利。这是为什么呢?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不仅仅是一个要求、一个标语。如果在某项工作上,领导干部能做到这“三民”所“为”,相信即使是“老大难”工作,也一定会顺利化解。本人住过好多年老房子,生活确实很不方便,如果有可能住新的公寓房,估计大多数人都愿意搬迁。看看《常州日报》报道的“青果巷征收安置办法”,货币安置与实物安置,以我旁观者的角度上,应当很能让人接受。再加上工作人员深入细致的工作,搬迁工作能不顺利吗?当然,61%之外,尚有39%需要更“三民”地去做工作。能不能做好工作,是对领导“所系”、“所谋”以及工作能力的考验。青果巷搬迁改造,开了个好头,后面的工作希望好上加好。
</SCRIPT. id=bdshell_js type="text/javascript." src="/static/js/shell_v2.js?t=17"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 END Button Baidu
我青果巷文友会创会会长潘再生与秘书长翁胜民等一行巷友——与青果巷同在,与良知同在,。。。。。。常州常在,青果常青——
&&&&&&&&&&&&&&&&&&&&&&&&&&&&&&&&&&&&&夜色初上&&&&&&&&&&&&&&&&&&& 蛤蜊山寨
生非青果人,死做青果魂。世遗青果巷,我和你妙生! 电话:
想他斋里的追念——赵元任120岁了,走了30年了。。。(海量妙图)
& 04:26:21
02月24日下午,元任故居想他斋,一个纯民间的纪念赵元任博士诞辰120年,仙逝30周年的另类小活动,如期举办。斋主妙生向赵元任堂叔叔、两赵史料馆馆长、九十高龄的江南著名收藏家赵争老——敬赠少年元任与青年元任肖像照。(冯菁摄)
隔夜,妙生在接待了《现代快报》的青果巷整天采访后,请秘书长翁胜民挥毫数幅。其一张榜于元任弄口
中午,广而告之起了作用——妙生陪同8弄红房子巷民王姐筱娟——平生第一次参观了赵元任故居。“这几进大厅,跟住的三进房子的旁边儿,有一条又长又窄又黑的过道儿。差不多两个胳臂一揸开,就摸得着两边儿墙似的。。。。。。”(引自赵元任早年回忆《从家乡到美国》《七、到了常州》)——这“过道儿”现叫备弄
第一个来宾就是九十高寿的赵争老(妙生诚意敬邀的几位常州当代中青年语言博士教授们——几无回音!!土博士至傍晚终于打通妙生电话,翻译家顾丹柯教授要回无锡老家。。。憾也!!)
常工院的赵元任研究会呢??
妙生与赵元任堂叔赵争老、堂侄赵与康合影四合楼
81、73年两次——元任于此院情不自禁高歌《教我如何不想他》,其二女新娜教授风琴伴奏。。。
两位见过、接待过赵元任院士的元任家亲人
赵元任与杨步伟的银婚金婚诗:
《贺银婚》(胡适1946年六一)
蜜蜜舔舔二十年
人人都说好姻缘
新娘欠我香香礼
记得还时要利钱
《金婚》(韵卿1971年六一)
吵吵闹闹五十年
人人反说好姻缘
元任欠我今生业
颠倒阴阳再团圆
《答词》(妧妊1971年六一,美国四海酒家)
阴阳颠倒又团圆
犹似当年蜜蜜甜
男女平权新世纪
同偕造福为人间
壬辰龙抬头日,翁胜民会妙生会长意,敬书此于青果巷元任故居想他斋也——妙生拟寄往长沙中南大学赵新娜、黄培云伉俪教授处呢。。。
(20632图,冯菁摄)
恰恰就在今年2月24日之农历日——二月初三,青果名巷另一位出自刘氏宗祠的巷贤刘海粟大师,116岁矣!小赵元任4岁。海老生前忘年交翁胜民特书洒金红宣:海粟精神不死!妙生并向前来的市档案馆邱北海香油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海老“年方九十”之墨宝《天都峰》
“三九十”:九十挥毫之海老,九十主宾赵争老,今岁要过九十大寿之海老二女新娜教授。。。(2图:北海巷友藏友)
活动中,妙生赠十多位与会者各一帧元任青少年照——鸣谢太平洋摄影网版主叶政麟巷贤之翻摄美影,请得九十吉寿之“赵争老叔”签名留念。。。
活动当日,妙生大喜——青年友人章力钧帮我网购到了赵元任早年回忆录《从家乡到美国》,花22元,初览,豁然开朗处多矣!纠错:元任月洞门小院内侧之树,“独核枇杷”也,非“一棵是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妙生犹向丽藻教授母女作了误导而致歉哉!
(日后分享此书“真经”!!!)
妙生,码发想他斋北窗天光大亮也——清晨七点哉!
百年前之今日此时,少年元任背着书包,随“家仆老劳”,穿过青果巷的“石板音乐小道”,乐往溪山小学堂(局小前身龙城书院之前身私立校)去也。。。
元任不死,妙生再来!!。。。。。。
想他斋里的追念——赵元任120岁了,走了30年了。。。(海量妙图)
& 04:26:21
《多余滴点子》面呈姚市长:青果名巷的“清华元任国学院”、“周有光图书馆”(创意书)
& 21:22:00
清华元任国学院(青果书院)落户赵元任故居之创意
&&&& 2012年元旦,恰逢兔尾腊八。妙生街长再次托人熬粥一大桶,架在元任弄口,傍晚时分施粥送福也。。。晌午,妙生照例巷头巷尾背手一转悠,意外在中段钱进麻糕近段发现:新市长姚晓东大步流星,走将过来!妙生掏出“随身拍”卡片数码机,摄入镜头。。。古运河畔,周公旧居后门,姚市长紧紧握着“潘街长”的手:“这么日日巡视,好啊!青果巷大工程还要你这街长出力、出大力啊!!”接过妙生递上的照片式“青果名片”,晓东市长又一番热情洋溢:“央视美女采访,不简单!清华大学赵元任国学院?跟张秘书联系好,欢迎来我办公室面谈嘛!”
&&&&&& 继日妙生与运河五号唐总赴京拜寿周公,元月六日,晓东市长也提前一周,为在京乡贤、107岁之“拼音爷爷”、百岁学人周有光祝寿!此当为常州最高父母官拜访周公的一次礼遇,虽说周公并不喜欢与政界人士周旋。当着周公当面之问,新任市长明确表示:一过春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程即刻启动!
&&&&& 元宵节前夕,妙生街长终于看到:“衙门人员”开进了原司法局,并挂牌曰:“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地块改造房屋征收项目指挥部”(参见当日妙博)。“地块改造”?与“兰陵地块改造”、“南大街地块改造”一样吗?彻底的“破旧立新”造新城,还是家宝总理怒斥的“拆了真古董,造个假古董”?!这是包括太平洋摄影网叶版主乡贤在内的海内外有识巷友所特别关注的!也关系到青果名巷的美好未来,一道世界人文风景的兴衰沉浮!!
&&&&& 就在今日傍晚,妙生有幸赁居了五年的青果巷元任弄想他斋,屋主高氏来了,“拆迁办”也来了!他们异口同声:动身走人!最后通牒时间:本月月底。到时别怪我们扫地出门!什么“元任少读居”牌匾,什么《赵元任与杨步伟的爱情》。。。扔向大街,概不负责!!。。。
&&&&&& 乖乖龙滴冻!“文化大革命”卷土重来了?!屋主与“拆主”也有道理啊:你是承租人,又欠半年房钱。青果巷“大拆迁”在即,屋主即换新房,岂能坏他好事?!
&&&&&& 妙生本于春节前之小小年夜,听得青果巷总指挥部张建新经理:正月里开座谈会,诚邀街长潘再生在内的一干青果巷工程顾问、专家、居民代表、名居名人后裔。。。还要给你们发工资呢。。。如今,“鬼子进村”,各个击破,虽不致格杀勿论,然妙生此等穷困公民,弱势群体,且又时发“反动言论”,看来不枪毙也难哉!!就义前——“此地甚好,青果巷的臭豆腐最好吃!钱进麻糕也不错!”秋白一曲《国际歌》,那是伊最早由俄文翻译过来滴。妙生一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那是短命滴想他斋主生前生后力主倡导滴“巷歌”代市歌约。。。
&&&&&&& 巷贤秋白留下《多余的话》,“巷弟”妙生则留下《多余滴点子》,力学前贤!林则徐禁烟!潘再生力学禁车也——"文官下轿,武官下马"hu乎!!
&&&&& 与博友巷友清凉黄昏一样,妙生收藏有日(周三),《常州日报》。其整版报道曰:青果巷保护规划拟升级。现目标定位是:运河之魂,名城之窗。核心依据和原因是:突出“河”与“人”——旁边市河是明万历前的古大运河;巷是江南名人故居第一巷。瑾亮记者如是写道:“市民潘再生来信表示,规划草案定位、目标并不十分明确,没有彰显‘青果巷——江南名人故居第一巷’的个性特色,建议增设‘青果巷名士馆’。同时,他还提供了105岁的青果巷名人周有光愿意捐赠生平著作的信息。”。。。
&&&&&&& 在此份大大公布于常州城第一党报的青果巷升级规划中,“建设常州名人博物馆——周有光图书馆。。。建筑遗产实行四种保护”赫然在目!北京作家陈光中著《走读周有光》,p。58页也写到了这档子事:“还有,关于将礼和堂建为‘周有光图书馆’的倡议,也是潘再生参与提出的,他还为此下了不少功夫。。。”不谦虚地说:周有光图书馆落户周公诞生地礼和堂——潘再生是首倡!作为两会的提案,薛焕炳、高慰等力促其成也。日,周公106岁生日。妙生策划发起,由常州图书馆与筹备中的“周有光图书馆”主办“拼音爷爷小巷巨子周有光106岁诞生地座谈会”,此举感动周公父子。一年以来,早已准备了八大书架周公藏书,意欲先捐赠常图——居然无人理会也!!而上海图书馆捷足先登,已收藏周公部分珍贵手稿。。。与沪上交大内的钱学森图书馆一样,青果巷里的周有光图书馆早晚也一定会书香海内外滴!!
&&&&&& 与周公礼和堂功能置换为周有光图书馆一样,“清华元任国学院”——是妙生对青果名巷的另一重要文化创意。灵感来自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清华大学常州校友会代表邱女士找到妙生,他们想为清华母校塑一尊赵元任博士的肖像,背景即为《教我如何不想他》五线谱原谱。。。学人皆知:清华曾有鼎鼎大名的国学院四大导师。他们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当时,留美博士赵元任,是四导师中最为年轻潇洒滴,为大哲学家罗素演讲作翻译,赢得东京帝国大学杨步伟医士的爱情。。。著名自由画家陈丹青之名油画《清华四大导师》,巨额拍卖成功,再次引国人瞩目国学四大家。。。
&&&&& 而蜗居青果巷赵元任故居五年的妙生街长,就亲自接待了来自清华大学的一批教授、校友。他们告诉妙生:清华的老教授们,百年校庆时再次情不似禁地齐唱起《教我如何不想他》。他们告诉妙生:我的导师的导师的导师——便是赵元任博士。他们南下常州,最想拜访的,不是恐龙园,不是天宁塔,是青果名巷,“青果三杰”,是青果巷的赵元任故居。。。
&&&&& 妙生自2007年国庆始,“一不小心,住进了青果巷;一不小心,住到了元任的床上。”——确切地说:我睡在元任家的客厅,西隔壁即是小元任的卧房兼书房。里厢,是元任父母主卧房,踩踏的弯弯“元宝门槛”,见证了百年前的历史沧桑。母亲冯莱荪善唱昆曲,吟诗作画;父亲赵衡年,横笛竖箫,亲授《左传》。音乐的种子萌芽于少年元任心灵。。。可惜,天不假年,元任父母双双英年早逝,留下了12岁的“赵氏孤儿”。。。寄居平江路庞宅大姨妈家两年后,1906年,元任回常州溪山学校(今局前街小学)就读。业余时间,元任与同学们成立图书馆(《鲁宾孙漂流记》《新民业报》《新小说选》等等),创办“青年励进社”,编写《课余杂志》。。。赵元任14岁起写日记,几乎坚持了一生,即伏案1906年之青果巷知府第,至日仙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前夕。至今,赵元任一生之珍贵日记,完好地保存在美国其三位女儿手中(参见《赵元任全集》)。。。
&&&&& 赵元任在青果巷祖居地生活学习了九年,1901年之9岁,到1910之18岁——赴美留学。留学考试的400名考生中,赵元任列第2名,竺可桢第28名,胡适第55名。
&&&&& 妙生及其创办的青果巷国际文友会认为:青果巷赵元任故居,身为省级文保单位,贵为稀有的“江南四合楼”,除了参照瞿秋白、张太雷故居一样,动迁居民,原生态恢复,征集实物、布置史料。。。还有必要创造性地保护、利用名人故居。而文化创意“清华元任国学院”,充分宣传利用赵元任这位世界级文化名人,保护利用好这座江南知府第四合楼。就可能性、必要性,都值得认真探讨,广开言路,古今结合,焕发青春。。。清华元任国学院,首先作为清华大学之分校。象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一样。而常州、青果巷,特别有清华缘啊!清华老校长、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创办人梅贻琦,祖籍常州也,赵元任伉俪的好朋友、好同事。清华破格教授华罗庚,常州金坛人。清华学校早期教务长、故宫博物院创始人吴瀛同学杨恩湛(),常州杨氏四知堂人。清华“胡氏四兄弟",一南一北两校长,均就读过青果巷茭蒲巷小学。赵元任故居西隔壁之潘宅,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了个清华石油专业的高材生潘元奎。。。。。。而以市政协原副主席丁瑞芝、市规划设计院老院长沙春元为首的清华常州校友会,也对赵元任故居这笔文化资源情有独钟。他们是创建故居内清华元任国学院的助力军。
&&&&&& 常州乡贤、前副总理李岚清,恰恰是赵元任博士的音乐粉丝。早在日,赵元任诞辰115周年,李岚清于《光明日报》发表整版文章:《博学多能的业余音乐家赵元任》。前副总理多次于国内大学、常州大剧院作《音乐与人生》讲座,多次吟唱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幽美崇高,经典韵久,传为美谈啊。。。据说,李岚清同志要亲临青果巷赵元任故居四合楼,为赵元任博士开纪念音乐会呢!而去岁,妙生街长第一次于元任弄接待代市长时,就斗胆希望市长大人请得总理乡友题书“赵元任故居”、“清华元任国学院”。。。
&&&&&& 此微型国学院,可以开设国学的学士、硕士、博士专业。也可以开短期的国学班,如暑期游学《弟子规》班。国学内容,尚可包括本土已申报成功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常州吟诵》(传承人秦德祥)、《常州乱针绣》(传承人潘细琴)、天宁寺梵呗音乐(传承人松纯)等特色国学。
&&&&&&& 薛焕炳《晋陵月色》有一篇《消失的书院》。龙城书院、道南书院。。。本是常州古城优良的教育传统。“泛青果巷历史街区的周线巷”——本来就是创办城东城西书院的“周贤”兄弟乐居地也。妙生认为:龙城有必要恢复中国书院传统——邻城无锡恰恰因为全国文保东林书院,而让“文化梁溪”大放异彩!今清代名居元任弄深宅大院,恰恰可“借院还魂”,置现代大学与传统书院于一弄一体,不妨添牌《青果书院》。。。
&&&&&& 最后,增办大学、书院之好处,是可以减少大拆大建、劳民伤财——比如原赵家第五进花园,现机关幼儿园,其几栋三层教学楼可以略加修饰,充任清华元任国学院之教学楼、阶梯教室。。。
&&&&&&& 日,是闻名世界的语言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国际社会活动家赵元任博士诞辰120周年。而02月24日,是其仙逝美国30周年之纪念日(也是胡适博士逝世50周年)。妙生发起、并希望:在元任故居想他斋,开一个小型座谈会,请来赵博士堂叔、两赵(赵翼赵元任)史料馆馆长九旬赵争先生,携来“赵元任藏品”。重点邀请在常的数位博士教授;zhao赵贤德博士、党校寇博士(土盔甲)、常大周博士、金丽藻副教授(朗读者)、顾丹柯教授等。时间:初定于2月24日(周五)午后二时至傍晚。地点:青果巷元任故居想他斋——妙生被赶转移在即,或为想他斋之最后一活动矣。。。主题:缅怀赵元任博士,观展,座谈,讨论——包括潘再生此份“清华元任国学院(青果书院)”创意报告之必要性、可行性。。。
&&&&&&&&&&&& 潘再生2月12日凌晨4时半初稿于想他斋北窗下
附赵元任博士家庭年表:
赵元任(—)
杨步伟(——)
现年90岁:大女儿赵如兰(生)夫卞学璜
89岁:二女儿赵新娜()夫黄培云(居长沙)
83岁:三女儿赵来思()夫波冈维作
81岁:四你儿赵小中()夫邱宏义
&&&&&& 赵氏四女均留美,名校硕士或博士,均任大学教授。除二女赵新娜伉俪在国内,三位耄耋翁赵女女婿,均在美利坚生活。。。四女于青果巷爷爷家有靓照——四个旗袍女,玩耍在井台(元任爸爸摄)。。。
&&&&&& 每逢新年元旦,赵新娜教授总是雷打不动寄来明信片到青果巷堂弟家。。。
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祭
今年11月3日是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将旧作整理刊于此,以表达思念缅怀之情。
教我如何不想他
&&&&&&&&&&&&&&&&&&&&&&&&&&&&&&&&&&&&&&&&&&&&&&&&&&&&&&&&&&&&&&&&&&&&&&&&&&&&&&&&&&&& 刘恒岳
2002年12月16日,天津《今晚报》刊发了一篇报道,题为《两位大师的心灵会面》:“昨天下午,年高92岁的著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冒着纷飞的雪花来到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的剧场,这一次他不是来参加自然科学的研讨活动,而是来聆听赵元任先生的纪念音乐会。”,陈老的此番热情,说句不客气的话,是冲着我来的。
赵元任先生1892年出生于天津,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在作曲方面也造诣颇深,他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等,都已成为我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2002年,是赵元任先生110周年冥诞,为此,本人发起了纪念赵元任先生的系列活动,正是在其中的纪念音乐会上,人们不仅看到从京津两地赶来的音乐界知名人士,而且还惊喜地看到了数学大师陈省身。
在我对赵元任先生的研究中,非常渴望在天津——元任先生的出生地,采访到见过元任先生的人士。但是,毕竟年代久远了,而且天津史学界曾有定论,天津没有赵元任先生的亲属及好友。大概是天道酬勤,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灵感在心中燃起:赵元任先生生前曾任美国国家语言研究所所长,陈省身先生曾任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所长,尽管他们之间年龄相差20岁,也许还是会相识的呀!我怀着这份侥幸,开始了艰难的探索,终于……在赵元任先生的年谱中我看到了我所期待的名字——“陈省身”。
于是,按照预约,2002年12月7日我在孙从音、石俊生的陪同下,拜访了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我们在客厅刚刚坐下,就听到了响亮的声音,“谁啊,好大的本事?”随着话音,精神矍铄的陈先生在秘书的帮助下坐着轮椅来到我们面前。看得出,陈先生极为兴奋,“你们怎么知道我个人的私人交往啊?”我按奈不住心中的极度喜悦,迅速而又大声把我“瞬间”的“发现”告诉了大师,大师大笑起来:“看来灵感对于研究确实重要啊。”这时,陈省身先生满眼充满了思念说:“元任先生是一代宗师,和我亦师亦友,是一位非常值得纪念的人物,你们做了件大事”。他还特别把“大”字说的很重,而且夸张地做了一个手势。他问我,想不想听听他和元任先生的故事,我说好啊,老人就细致地为我们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后来老人又问“你了解赵夫人吗?”,“知道”,我说,“是杨步伟先生,中国第一位留日医学博士”,可能是陈省身先生对我可以回答上来感到有些意外吧,又问我,“你吃过他烧的菜吗?”我摇了摇头,陈先生笑了起来……,我赶忙说:“您先不要讲了,下个星期天您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好的”陈先生爽快地答应了,看着九旬老人的神情,我马上说道:“您愿意为我们这次音乐会题个字吗?”“我想想好吗”,陈先生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不忍再打扰老人,告退了。第二天,老人委托秘书打电话说:“字写好了,你们过来看看好吗?”
当见到题字时,我惊呆了。陈省身先生题字我见过不少,都是用钢笔、签字笔题写的。这次陈先生却专门用毛笔题写在宣纸上,“教我如何不想他”,字迹仓劲饱满,而且钤上了篆体“陈省身印”,另外题字内容借用元任先生的歌名,以抒发缅怀之情,可见巧妙和真挚。老人说:“我们是忘年交,你们做了好事,我支持!这个送给你”,老人边说边将他“九十初度说数学”的演讲录赠送给我,我翻开书看到了陈先生已签好了“省身”的亲笔签字。我哽咽了,不知道怎么离开了陈老的家,宁园。
在纪念音乐会上,坐在轮椅上的陈省身满怀深情地为人们讲述了他与赵元任的友好交往。陈省身说:“今天参加这个音乐会我很高兴。我感觉很荣幸,因为曾经有几年我曾跟赵元任先生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过,作为同事我们过节或庆祝什么事情时常要到赵先生家里去。我愿意告诉大家,你要认识赵先生,就一定会注意到他的夫人,她是我们最尊敬的一个人。赵太太不但对大家很好,而且还为我们烧很好吃的菜。她还写了一本《菜谱》,这本书在美国是畅销书。有一点我特别注意到的,由于在赵家吃饭吃多了,所以特别喜欢吃鱼翅。我敢告诉大家,没有一个菜馆鱼翅比赵太太炒得好吃。”说到这里,陈先生和到场的观众都开心的笑了。
纪念音乐会后,我曾精心将元任先生的题字制成铜牌赠送给陈先生,由于怕打扰老人的休息,将其交给了陈先生的家人。而后,我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陈先生忙碌的身影……
2004年4月3日,赵元任先生的两位女儿赵新那、赵来思应邀到天津出席“中国钢琴艺术九十年学术研讨会”,下榻陈省身先生的寓所。作为会议主席,我又一次来到宁园,与两位赵老师商量第二天的会议细节,自然又荣幸地见到了陈老。陈先生见面后马上说:“我们是老朋友,为元任先生的事我们见过的”。一位93岁高龄的数学大师是出于常年认真研究习惯?还是为人的尽心?我无法说清,但老人在我心中的位置却是再也抹不掉!
“教我如何不想他”,本是元任先生得意之作的歌名,陈先生曾借此题字,物归原主,缅怀旧交;如今陈先生也已辞世远行,我愿将元任先生的歌与省身先生的题字物归原主,由衷地表达自己对两位老人家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他。
&&&&&&&&&&&&&&&&&&&&&&&&&&&&&&&&&&&&&&&&&&&&&&& 海河骄子的成长足迹
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出生于天津紫竹林,他的六世祖是著有《廿二史札记》并以诗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闻名的清乾隆年间的进士、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他从小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热爱科学、喜好运动,并热衷于阅读课外读物。祖父赵执诒曾先后在天津、北京、保定等地做官,在祖父任职期间,赵元任一家跟随前往。因此,咿呀学语之时,他便学会说“不完全”的天津话、北京话、河北话,还跟着姑妈表弟学会了常熟话。1898年入私塾读书,从私塾老师陆轲轩处学会用常州方言朗诵四书五经。十二岁学会苏州话。据赵元任自己的早年回忆他后来喜欢音乐主要是受母亲影响。在中学期间他先后学习了英语、德语,中文和历史教师是吕思勉,教英文的是沈问梅先生和美国人嘉化。
1910年4月15日赵元任由天津到北京准备参加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赴美留学考试。7月21日开始考试,有语文、英文、代数、三角、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希腊史、罗马史、英国史、世界地理、德文或法文、拉丁文等十七门科目,可见他当时已具备相当广博的学识功底,据他的回忆,头两天考国文、英文、物理、化学等等都还可以,第三天考英国史、世界地理、拉丁文等,他凌晨两点钟便起床温习。当年来自全国的考生有四百多人,结果只录取了七十二人,经过拼搏他名列第二名。1910年8月16日,赵元任乘“中国号”轮船,作为第二批“庚款游美生” 与杨锡仁(第1名)、张彭春(天津人,张伯苓之弟。第10名)、竺可桢(第38名)、胡适(第55名)等飘洋过海来到美国。
他在美国留学前后住了十年,先是在康奈尔大学修习数学及物理,两科都够取得学士的资格。但是学校规定只能授予一个学位,所以他只好满足于一个数学学士的学位。1914年取得数学学士后,他再入哈佛大学来修哲学。1918年,当他26岁的时候得到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在这段求学时期,他忙于功课,甚至还不曾去过不远的纽约,却用省下的奖学金(每月只有60元,还包括学费)以分期付款的办法买了一架旧钢琴(共花了220元,每月付3.5元),并学习钢琴和作曲。他的处女作是一首以《老八板》为基础的乐曲。他的老师康奈尔大学的管风琴家夸尔斯公开演奏了这首作品。就是胡适在《国语留声片课本》序文里所说的得到老师赞赏的作品。赵元任还时常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在康奈尔参加大学的合唱团,在伊色卡城他领导过一个中国学生的合唱团。后来曾到柏克莱加州大学参加了学校演出的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他创作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该曲曾于1915年1月出版的《科学》月刊(编辑部部长是杨杏佛)创刊号上发表,以表达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立场。据现有资料看,这首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首钢琴作品。赵元任成为中国写钢琴曲的第一人。
&&&&&& 国学大师的音乐情缘
1920年他学成返国,在清华学校讲授数学、物理和心理学。在这期间,他与医学博士杨步伟女士(我国医院第一位女院长,1919年与其同学天津人李贯中合开森仁医院并多次到天津黎元洪家作客)相识,1921年6月1日结婚后再度赴美,在哈佛大学攻读语言学,同时在该校讲授汉语和哲学。
1925年回国,6月8日到天津。后到京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和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排在一起,成为响当当的四大导师。教授中国音韵学、方言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等课,发起组织“琴韵歌声会”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就出自赵元任的门下。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推动着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人积极从事新诗的写作,也推动着赵元任的歌曲创作。他从1920年开始陆续以“五四”以来的新诗进行新型的艺术歌曲的写作,并于1928年编辑出版了他个人第一本也是给当时中国文化知识界以较深影响的歌曲集《新诗歌集》。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对这本歌集有“替我国音乐界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评价并称赞说:“赵先生的这本歌集出世之后,教我们不能不称呼他‘中国的舒伯特’”。贺绿汀说30年代黄自教他们和声时总是以赵元任的作品为例,可见赵元任的音乐作品在当时音乐界的地位和影响。他不仅广泛吸收
赵元任所以能创造出充满“五四”精神的艺术歌曲,还与他当时的创作思想,特别是对国乐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他是我国“五四”时期既主张大胆引入借鉴西洋的新音乐、又十分重视对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进行继承的艺术家。他反对以国粹主义的眼光对待新音乐的发展,他也反对以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建设中国的新音乐。他公开强调应学习西洋和声学的成就,发展有中国风味的和声实验,他把民族的气质融化在西方近代音乐的构架里;不是硬凑,而是交融。他的乐曲有着浓厚的中国味儿,却没有迂腐的“国粹”气。他公开反对洋人那种以“博物院的中国”的观念来对待中国新音乐的建设。值得重视的是在这部歌集中,他在“序”和“附注”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见解。从中可以看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热心中国新音乐文化建设的中国音乐家的代表性艺术见解和代表性艺术风格。著名音乐理论家廖辅叔说:“《新诗歌集》是体现‘五四’精神的近代中国的第一本歌曲集”。虽然他“五四”运动时不在国内,但他的这种精神实际上是“五四”精神的代表。
独唱《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于1926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之一。词写的十分优美动人,结合着对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无限真挚的感情,是赵元任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也是赵元任自己最喜欢的,当年一次联欢会上,梁启超唱起了《桃花韵》中的《哀江南》曲,王国维诵读了一段八股文章,而赵元任就唱这首他自己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事隔50多年,1980年6月,清华大学代表团在美国访问时,八十八岁高龄的赵元任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几十年前的得意之作。1981年他第二次归国时又一次一次地唱起这首歌,以此来寄托怀念祖国的深情。作者从我国传统的音韵学和戏曲中吸取营养,使音乐十分口语化并自然地运用了京剧的腔调。
中国的音乐家和语言学家历来关心音乐旋律与汉字四声的关系。传统戏曲讲究“字正腔圆”,就是不让唱腔与汉字声调发生冲突。赵元任先生在他的音乐创作中也自觉地贯彻了这一点。但是,他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著名歌曲,“天上漂着些微云”,“天”、“漂”这些在汉语中读高调阴平声的字,在旋律中却处理成了低调。当有朋友问起个中原因时,赵元任先生说,他用的是天津方音。天津话的阴平声正是低调。这充分表现了天津出生的赵元任先生的家乡情结。
关于这首歌的内在含义赵元任曾经这样说过: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歌曲,但‘他’可以是男的‘他’,也可以是女的‘她’,也可以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因为词为刘半农在伦敦所写,表达了海外赤子离恨悠悠的痛苦和对祖国、对未来无限向往的强烈感情和念旧之意。这首歌曲调中表现出来的深深的思念之情,也正是赵元任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或许就是他深爱这首歌的真正原因吧。1935年初百代公司为赵元任自己演唱的这支歌灌制了唱片,据说很受欢迎。赵元任先生的女儿已将此录音赠与笔者,听来的确感人。
赵元任在北京执教的最后半年里抽空应老同学张彭春的邀请于1928年4月26日下午重临降生故地出席南开传统集会,在男中部礼堂讲演并弹奏钢琴演唱歌曲。
1929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他即应聘为研究员兼语言组组长,进行语言田野调查工作。与此同时,他也收集和记录当地的民间歌曲,他是我国第一个深入民间采风,而且用民间音乐做素材进行创作的作曲家。
上世纪30年代初,他极力支持陶行知、陈礼江等人提倡儿童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改革,并以陶行知的诗词做了很多宣传新的教育思想的儿童歌曲,分别编入《儿童节歌曲集》(1934年出版)和《晓庄歌曲集》(1936年出版),1935年他又为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写主题歌《西洋镜歌》并为全国运动会写了主题歌《全国运动大会会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写了《我是个北方人》、《背着枪》等爱国歌曲。其中有些歌曲收入《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年出版),这期间他还收集了六、七百张地方戏曲和相声的留声片以及20多部外语会话的留声片。
&&&&&&&&&&&海外赤子的中华情怀
动荡的年代使他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三十年代后期他携眷迁到内地昆明,1938年由昆明赴美,先在夏威夷大学教中国音乐课程,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1942年已定居美国的他写了一首歌曲《老天爷你年纪大》,经谭小麟带回向国内音乐界介绍,传唱一时。歌中历数社会的各种恶劣现象,最后发出了“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的吆喝。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群众反复传唱、震撼人心的战斗歌曲。四十年代后他虽远离祖国的现实斗争,虽然还不时表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但赵元任创作的作品很少公开发表了。然而,他在欣赏音乐方面的活动是从来没有停顿过的,他时常从中国现代音乐各个方面的发展为题做学术演讲。1945年赵元任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60年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主席。
自1938年赵元任受夏威夷大学的邀请再度赴美。这一去竟然是34年,直到1973年4月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后才有机会携同夫人重归故国。1973年他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回到了阔别34年的祖国。他回国主要是探亲访友的,他想不到竟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使他更加感觉到祖国的温暖。5月13日夜至14日凌晨,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赵元任夫妇,他们交谈了整整三个小时。郭沫若、竺可桢、丁西林、周培源、赵朴初等也参加了会见。这次归国赵元任愉快的会见了老朋友,走访了故居。
1981年5月赵元任已是89岁高龄,又一次回到了祖国。6月5日邓小平同志接见了他。赵元任兴奋的说:“家乡目前的情况确实比前几年好多了,取得了不少进步。”这次回国他受到了中国学术界、音乐界的热烈欢迎。赵元任几次给大家演唱了《教我如何不想他》还用无锡方言演唱了《卖布谣》。
他再度回到美国后,常常想念祖国和家乡,希望还能够回国看看,1981年12月,赵元任已决定回国定居。但198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他竟在美国溘然长眠。去世后,遵照遗愿赵元任夫妇的骨灰一同撒在太平洋,既表示他们属于世界,也希望自己的灵魂随着太平洋的海水飘回故里。
赵元任的音乐活动大都是非职业的,他从小就热爱音乐。少年时,他受父母亲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昆曲”发生浓厚的兴趣,读中学时,他从美籍教师那里接触到一些西方音乐。他在美国读数理和哲学时期还念念不忘音乐,有时为了听一场精彩的音乐会竟在深更半夜与同学们轮流去票房门外排队,等候第二天清晨售票。
赵元任的长女赵如兰(其夫卞学璜为已故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毕业于南开中学。其父卞肇新曾任中央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之婿)回忆说:“当父亲在教学和研究工作时,父亲的生活总是很忙碌的。如今想来我实在不知道他是怎样找出时间来作曲的,也可能是在剃胡子的时候?有个时期他把许多歌曲写在带线谱的笔记本上,把本子放在口袋里,以便一有所想就把它补充到里面去”。
赵元任是我国最早借鉴西方作曲技术进行创作的音乐家,他创作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海韵》等等,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赵元任很爱国,他把自己的音乐创作和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抗战前后他写了很多爱国歌曲,比如《我们不买日本货》、《自己》、《抵抗》、《看,醒狮怒吼》等等。就在这个期间,赵元任为影片《都市风光》写了主题曲《西洋镜歌》(孙师毅词)。这部影片的内容包含许多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因而歌词有许多被审查官删掉了,结果使影片的主角袁牧之在唱这首歌时,有好些地方只好闭口哼哼地带过去。贺绿汀称这是我国最早最成熟的电影歌曲。
赵元任是我国二十年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的歌曲,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广泛流传,成为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至今仍不减其动人的光彩。赵元任不但是我国现代音乐的先驱,而且也是我国语言学的始祖。他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创立和研究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他以自己一生的努力,不仅在科学上作出了广博优异的贡献,在音乐上显示过人的才华和可贵创新精神。
由于赵元任长期旅居海外,在封闭排外的年代,曾有很长时间人们不敢或不愿提及他,也很少进行研究和介绍。他和胡适的关系使他的音乐作品更受到冷落。197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以后,学术界、音乐界才开始还他公道。近年,学者们发表了一些论文,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赵元任的学术思想应该成为一门学问。
&&&&&& &天津的骄傲& 音乐界的骄傲
赵元任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成为中国写钢琴曲的第一人、中国出版个人创作艺术歌曲集的第一人、深入民间采风并用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第一人、将我国民歌(《尽力中华》等)改编为合唱的第一人、将我国民歌(《湘江浪》、《鲜花调》等)配置钢琴伴奏并将歌词译为英文的第一人。不仅如此,在他传世的音乐作品中,《海韵》、《教我如何不想他》等等已传唱86年之久,仍散发着强烈的艺术魅力,成为音乐会的保留经典曲目。
赵元任无愧于中国学习西方音乐第一代作曲家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作曲家。著名学者、翻译家傅雷在谈到我国学习西方音乐的人才时说:“…以世界标准来衡量,…早期只有一个赵元任作的歌曲…”。
2002年12月,95岁高龄的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缪天瑞先生为天津举行的赵元任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音乐会题词“赵元任是天津的骄傲,中国音乐界的骄傲”,表达了天津家乡人民对赵元任先生的由衷心声。2012年5月天津博物馆新馆开馆,在“百年看天津”专题展览中,赵元任先生已经列入杰出人物,受到人们的缅怀与尊敬。
赵元任一生,虽然大半是在国外度过的,但他始终思念着自己的祖国。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对笔者说:“元任先生每年元旦都邀请华裔科学家、艺术家等一起叙旧以解思乡之情,我就与他一起度过了十几个新年之夜”。他在语言学和音乐方面的杰出贡献,也始终与祖国的文化紧密相连。
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和他家乡的人民永远怀念他。
活动人参与
.ntshare-wrap {display:inline-float:}
.ntshare-wrap a {display:inline-cursor:height:22width:20vertical-align:text-margin-left:3background:url(http://img6./img09/icon/share-icon2.png) no-}
.ntshare-wrap .ntshare-sina {background-position:0 -36}
.ntshare-wrap .ntshare-renren {background-position:0 -76}
.ntshare-wrap .ntshare-qzone {background-position:0 4}
.ntshare-wrap .ntshare-youdao {background-position:0 -116}
.wb-article-sharewraper{ width:70 top:-1}
.wb-article-sharetipswraper{width:110}
(function(){
var _filterHtml = function(str){
var container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container.innerHTML =
filteredStr = container.innerText || container.textC
container =
return filteredS
},_param = {
title: '清华大学举行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appkey: '',
placeholder: ''
},_domready = (function(a){function m(a){l=1;while(a=b.shift())a()}var b=[],c,d=!1,e=document,f=e.documentElement,g=f.doScroll,h="DOMContentLoaded",i="addEventListener",j="onreadystatechange",k="readyState",l=/^loade|c/.test(e[k]);return e[i]&&e[i](h,c=function(){e.removeEventListener(h,c,d),m()},d),g&&e.attachEvent(j,c=function(){/^c/.test(e[k])&&(e.detachEvent(j,c),m())}),a=g?function(c){self!=top?l?c():b.push(c):function(){try{f.doScroll("left")}catch(b){return setTimeout(function(){a(c)},50)}c()}()}:function(a){l?a():b.push(a)}})();
_domready(function() {
if(window._ntshare){
!_ntshare.fn.isInit && _ntshare.fn.init(_param);
(function() {
var ptions = {
sourceUrl: "/",
source: encodeURIComponent("网易女人"),
title: encodeURIComponent("清华大学举行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link: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 document.location.host + document.location.pathname + '#sns_163')
NTES.ready(
function() {
WbApp.initShareTipsSm(options,"wb-article-sharewraper-sm");
清华大学举行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
(网易艺术北京讯)日,为庆祝老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了为期一天的纪念活动。
上午9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三会议室共同举办了“赵元任先生120周年诞辰纪念暨新书发布会”。会议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教授主持,清华大学陈旭书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出席并致辞。
赵元任生于1892年,江苏常州人,是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
1910年,赵元任以高居第二的成绩,通过了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考试,当年9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5年,33岁的赵元任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聘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1929年6月底清华国学院停办,他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教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赵元任到美国任教,并在1945年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他在哈佛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处,辛勤教书达20余年,并在语言理论、汉语语音、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等领域发表了众多富有创见、影响深远的论述,享誉国际语言学界,从而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下午2时,“庆祝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开幕仪式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郑重举行。这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协办。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教授主持了此次开幕仪式。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赵元任先生外孙黄家林先生、清华大学图书馆高瑄书记为此次开幕式致辞。
科学家竺安莅临现场
这次展览共展出49件珍贵展品,其中包括赵元任先生的手稿,亲笔书信,笔记本,所获证书、聘书、委任状,初版书籍等,真实地展现了赵元任先生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晚上7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更为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奉上了一台精彩的纪念赵元任先生音乐会。这台名为“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音乐会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先生领衔主唱,是迄今为止的一次对于赵元任歌曲的经典演绎。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由刘半农先生作词,赵元任先生谱曲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曲传唱了几十年,至今听来,仍然典雅流畅,不失诗歌的抒情意味。此次音乐会以此为主题,更在表达清华大学莘莘学子对赵元任先生深深地怀念之情。
赵元任自幼喜爱音乐,部分原因是其母深谙昆曲,而其父又爱好吹笛。在美国求学时,他经常参加音乐活动,一有机会就去聆听音乐会。尤其在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时,他还正式选修过和声学、对位学及作曲课。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其中为音乐界评价最高的,是他在五四时期创作的《新诗歌集》;而他为刘半农诗歌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则是最广为流传的一首。198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赵元任长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编写),其中收有歌曲83首、编配合唱歌曲24首、编配民歌19首、赵元任器乐小品6首,总计132首作品。
作为一位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通才”,赵元任既是筚路蓝缕的语言学家,也是创榛辟莽的音乐家。他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更是后来学人学习的榜样。(本文来源: 作者:晓雯)
2012.年11.月03日,是现代汉语学之父、著名音乐家赵元任“巷贤”诞辰120周年的日子。前夕,11.02,青果巷好戏连连,喜事不断——
午前,巷东天地人广告司杰推荐,遵李岚清同志嘱亲临青果巷的《湖南卫视》一行找到妙生,补拍“元任少读居”,翻拍妙生收藏的赵新那教授亲笔信札,并采访原想他斋主妙生街长。。。
午后,感谢余导!妙生得以随湖南卫视随访常工院的纪念大会。。。
12.02——海内外华人圈著名媒体《世界华人周刊》,在“文化人物栏”刊发《常州“山寨街长”潘再生素描》,由我加拿大博友记者中年宝宝采访摄影。
12.02——《常州日报》与本网报道:24集电视连续剧《青果巷》本日开拍。。。
12.03——《青果巷亲子游》老井室外彩绘公益宣传图板,遭无知毁灭后再次上墙。。。。。。
蛤蜊滩甲寅公井
妙生委托湖南卫视余导,《常州青果古巷》敬呈长沙元任二女89岁的赵新那教授
赵新那亲笔信,青果巷名士图书馆收藏
赵元任堂叔赵争老致赵博士弟子社科院语言所吴宗济教授的亲笔信(妙生藏)
常工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戎林海教授主编
湖南卫视采访赵争老于《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合作者周国鼎(《常州晚报》2008.11)
常工院中文系王同学采访赵老(院士楼纪念大会)
妙生街长以为:赵博士取景地即青果南岸东下塘,唯一的窑洞门——面临拆毁!!
湖南卫视采访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女高音“李小白”老师,妙生与她同敬常州吟诵传人秦德祥前辈(左),中为:博友常州老余,(青果)文史专家陈伟堂(右)
投机,站在大师肩膀。。。
《世界华人周刊》资深媒体人中年宝宝博友粉墨登场——为黄河边温哥华新老移民笑友会广而告之
《世界华人周刊》记者郑缘缘摄自妙生赵元任故居原想他斋
11.03,清华大学,《赵元任全集》分册首发式。。。
妙生11.03于西青果巷蛤蜊滩,赵元任博士少年与老年均很喜欢的地方也
84923/43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砖五国是哪五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