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情况和你一样下载。你两本护照有没有办下来啊。

央视《新闻调查》:关怀高龄重病老人(2)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央视《新闻调查》:关怀高龄重病老人(2)
.cn 日20:14 央视《新闻调查》
  护理员:我们就成了这种习惯了,不是说是叫,就是不叫的时候,睡一会儿觉,突然心里有个什么反应一样,一下子就给惊醒了,就不说是起来,就是坐在床上也得赶紧看看周围有什么事没有,有什么动静没有,你又可以躺下睡觉,还有一个是晚上,护士平时有的定时来叫
  两个小时叫一次翻身。
  记者:你晚上要起来多少次?
  护理员:两个小时一次。三次。,十一点一次,一点一次,然后三点一次,五点我们就起来了。
  解说:一直在为父亲的照料问题发愁的赵宝佳通过多方的打听也把父亲送到了北京松堂关怀医院。
  赵宝佳:他到这儿来,你看九个多月吧,就他所谓的心原性脑缺血,一次也没有犯,因为他的大夫每天都查房,他的褥疮不到十天就好了,他什么时候都不离人,而且还特别上心。
  记者:老人要是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他自己能表达出来吗?
  赵宝佳发:怎么说呢,从他的表情上非常安详。
  解说:在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有186项工作规定,其中包括要经常握着老人的手,要耐心地和老人聊天,不许顶嘴等等。这些规定的目的就是让老人们感受到心理的关怀。
  记者:当时到这儿来,除了24小时有专人护理,你最觉得最合你的意的还是哪个条件?
  杨德兰:就是心理工作,做他的思想工作,这么多的医护人员,他们这里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分工不分家,像总台,这些个电话员,会计呀,还有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等等的这些个只要有闲空,他们看老人在这儿好像不高兴了或者情绪不好了,就主动地来做工作,就是跟其它一般的医院不一样,其它的医院的话,进来就肃静,反正是那种的,特别给人一种那个进去之后有点慎似的那种感觉。
  记者:就是觉得自己真是病人了
  杨德兰:对。这里呢,这里觉得像一个大家庭似的。
  护理员:漂亮吗?我们是最美的美女,对不对?
  松堂医院老人:对。
  护理员:对吧。你说你是最美的美女,我们的大美女对不对?是不是大美女呀?
  松堂医院老人:我是大美女的姐姐妹妹。
  护理员:大美女的姐姐妹妹呀,那还是你最美,对吧。
  解说:对高龄重病的老人来说,一般的医疗手段已经收效甚微,而由于各种生理机能的衰退,高龄重病的老人更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松堂关怀医院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医生,他们称自己是陪聊。
  记者:您为什么说自己是陪聊呢?
  孙春明:因为我每天我就在陪老人聊天嘛,就是为了让他们高兴嘛,他需要你跟他谈话,跟他沟通。
  记者:你觉得这种谈话沟通,对他的身体状况,对他的病情有作用吗?
  孙春明:有作用。因为他要是情绪不好的话吧,你看有的老人他经常情绪不好,就容易血压高,表现出愤怒,好多家属不理解的事情,不知道该么办,这样希望我们给他做一些心理的治疗。
  记者:我看老人们在大厅里坐着的时候您总是跟他们在一起。
  孙春明:对。
  记者:而且有的时候您并不是在和他们用语言来聊,而是搂着他们呀,或者是拉着他们呀,为什么要这样呢?
  记者:因为他们不但需要语言,而且需要行动,有的时候我还要抱着他们呢,就是面对面这么抱着,他们特别高兴,他们有时候有一些心理就跟孩子似的,他需要你拥抱一下什么的。
  李伟:他这种人性的关怀,是从住院病人的开始,一入到松堂医院开始,每分钟都要融合一起的,每个老人到医院来有一个新的家,24小时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要有一个,像松堂医院这样的一个爱的氛围,我们经常,到现在为止18年了,我们每个星期还有这样的礼仪课,爱心课,每个护理员,尤其很多是从农村来的。我们常说,他怎么去爱一个陌生人呢?
  记者:最初的课程是什么?
  李伟:很简单,让他们回忆回忆,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就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老人,都需要帮助的,那我们的工作就是爱这些老人,照顾这些老人,这是最起码的第一课,第二课就是告诉他们老人需要什么,我觉得是互相共通的,那么在这种氛围里面可能每个人的情感
  每个人的品格升华了,我觉得这个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解说:松堂关怀医院还有一大批特殊的心理医生,他们是来自北京119所大学和高中的学生们,还有各种关爱老人的社会人士,这些社会志愿者在这里的每一间病房都建立了“爱心小屋”,他们经常会来陪伴老人们聊天、唱歌、做游戏。
  张大诺:他们是电视台的,专门来拍比较聪明的老人,就选定你了,他们都说。你是这个医院最聪明的。
  解说:志愿者张大诺每周都要来三、四次,他被松堂医院聘请为了这里的爱心大使。
  记者:你觉得他们对于护理人员,对于志愿者,他们最希望你们给他们什么呀?
  张大诺:像这位老人她比较清醒,她有一些苦恼,她觉得自己眼睛一天比一天差了,然后耳朵一天比一天不好了,这时候她最需要就是有人在这方面给她一些安慰。
  记者:比方说刚才你说她最聪明。
  张大诺:对。她怕自己脑袋不好使了嘛,首先知道她可能现在正在苦恼什么,有的时候她坐在这儿一动不动,实际上她心里头,正在为一个什么东西较劲呢,你把它挖出来之后,然后持续地给她灌输,因为她今天说完之后明天就忘了,今天说一遍,明天说一遍,后天说一遍
  第三天的时候,她觉得心里稍微好受一点了。
  记者:你每次离开这些老人的时候,走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走?
  张大诺:我非常高兴就觉得始终有人在,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惦念着挂念着你,是很奇怪的一种感觉。
  记者:你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吗?
  张大诺:那肯定是。
  记者:董叔叔,这一天您最盼的是哪个工夫,哪个时间?
  董秉顺:最盼的是有人跟我说话。
  杨德兰:这儿经常有人来,大中小学生。
  记者:这可能是和在家最不一样的地方了。
  杨德兰:对。只要是说有人能跟他谈音乐,谈他自己原来的业务这方面,那就是滔滔不绝了。
  董秉顺:他,张大诺就跟我学指挥。我高兴。
  记者:你还指挥大家伙唱歌呢吧。
  董秉顺:是,指挥过一回。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记者:还有您可能最喜欢的,不是这一段歌词,我知道您年轻最喜欢的是哪段歌词,您肯定喜欢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董秉顺:没想过。
  记者:就那个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董秉顺:风吹稻花。
  杨德兰:又串到那儿去了。
  记者: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董秉顺:忘了,不常唱了。一条大河波浪宽。
  解说:1967年英国人桑德斯在伦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医院,他们通过医疗手段和心理的疏导,帮助减轻临终病人的身体和精神痛苦,使他们安详地走完走后的生命。
  记者:我接触了一些走到生命最后尽头的老人以后,我感觉到这个时候,人们往往看到他身体的病痛,当他已经很难和人交流的时候,就是我们怎么看他的精神需求,他有没有这样的需求。
  郑晓瑛:我觉着人类的精神需求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从他生下来到他一直离开这个世界,其实是放在第一位,是我们能不能感受到他这种精神需求的需求,那么在人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就会离开这个世间,会突然对这个生命的离去和终结,产生极大的恐惧和焦虑,包括他的家人和他周边的亲属,那么在这个时候,这个临终关怀显得是尤为的重要,我们都凝聚在一种对他安详离去的科学层面上来处理,可能只有临终关怀这样一种方式,才能使他安详地走好
  解说:不让任何一个老人带着遗憾离去,这是松堂关怀医院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十八年来,松堂关怀医院已经送走了16000多名老人。
  李伟:我们通过十年,当时十年的时候,是10713个老人,我们总结了一下人类的临终期应该是280天,当这个数字统计出来的时候,起码我当时就兴奋了一下,通过我们十年的努力
  我们发现了人生的规律,难道真的这样巧合,每个人的生命在妈妈的子宫里面八就是280天
  我们常说十月怀胎,生命经过一生的成长,当生命要终结的时候我们都叫他老小孩,那么显然这个老小孩不能回到妈妈的子宫,需要临终关怀这样的社会温暖,完成他生命最后的成长
  那么松堂医院,就尽量给他们提供这样的一种环境,叫他们生命在最后的时候也能去享受生命。
  解说: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量的临终关怀机构。中国的临终关怀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96年《新闻调查》栏目就曾经专门调查过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当时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几家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9年之后中国的临终关怀机构虽然发展到了100多家,但是大都专业性不强,规模较小,这也是李宝库委员希望在全国300个城市建立“爱心护理院”的原因。
  记者:按您的设想,如果在全国建立三百个爱心护理院,他们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呢,还是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李宝库:我想还是要统一的,第一,统一名称,都叫爱心护理院;第二,要统一标志;第三就是统一理念。我觉得统一理念很重要,它对于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临终者,现在我们往往一谈起死亡就回避,惧怕,有些人惟恐避之不及,这个态度我想是不对的,要让人们认识到,人的生与死就像春天的绿叶长出来,秋天的黄叶飘零一样,完全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就是要以一种自然的,平静的心态来对待他,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解说:为了在全国实施“爱心护理工程”,李宝库委员通过调查研究,首先确定了青岛、太原等八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并且为未来的“爱心护理院”制定了统一的服务规范和管理模式。不过根据9年前我们节目的调查,由于家庭养老的传统伦理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当时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实际需求并不很大,那么9年后的今天社会需求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到了试点城市之一的青岛进行了调查。
  青岛目前的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城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10万,占总人口的16%,预计到2035年,青岛的老龄化程度将高达35%,也就是说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据调查青岛市区内的空巢家庭已经占到了50%,为了解决这些家庭的养老问题,青岛市已经建立了82所老年公寓,并且少数几家社区老年公寓同时开设了医疗门诊为高龄重病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相结合的服务。
  记者:咱们这个医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不能自理的老人?
  宋庆辉:开始最早是2000年,我们成立这个院的时候,那时候市场一般都是对着这种能自理的老人,但是随着入住不断增加,有很多咨询的都说家里边有老人不能自理的,但不能接收
  没地方放,怎么办?所以说,随着居民的不断需求,我一看这方面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不能自理的老人,想来送都非常的急,所以我们在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的时候全部招收的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或者高龄老人。
  记者:我们采访一位老人,他就想到咱们公寓来,但是说已经满了住不进来,这样的情况多吗?
  宋庆辉:这样的情况挺多的。现在光过年这一阵儿,最少得有20多个排队的,合起来说得50多个,就是在这里排队。
  解说:据统计,1999年青岛市的各种养老机构共有床位500张,到2004年底已经发展到了5800张,达到了每千名老人19张床位,已经超过了国家文明城市的标准,但是还不能满足高龄重病老人的需求。
  刘光亨:现在看,特别是与社区医疗结合,与医疗康复结合的不能满足。
  记者:缺口大吗?
  刘光亨:缺口很大。我们现在看,今后三年还有1500,可能还需要再建1500张床位,特别是我们今年的数字,确实反映的问题非常严重,建立爱心护理院则是当前老年养老的一个需求。
  记者:您怎么看中国现在的老龄化这个趋势?对这种兼有关怀、养老、医疗,多种功能在一起的这样的机构,它有多大的需求?
  郑晓瑛:我想这个需求,肯定是跟老龄化的速度有关,我们从数字上来推算,其实这种需求
  是会以一种加速度的情况越来越大,现在就已经很大了,而且再加之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里头,家里头子女数的降低减少,现在家里的子女数都不像过去五六个,七八个了,都是一两个的样子,随着这两种人口形势的改变和需求,城市临终关怀的机构,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大
  当然很难给出一个数字来,你比如说究竟有多少,要我自己能估算,将来至少有百分之七十,八十,都需要进去。
  解说:临终关怀服务目前已经有了巨大的社会需求,但是中国的临终关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还存在着兴起之初的那些困难呢?
  解说:临终关怀机构在刚刚兴起的时候遇到了来自传统观念,医疗保险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困难,那么今天要实施“爱心护理工程”又会有那些困难呢?
  李伟:最最开始,如果说我们最困难的,最难的就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觉得送来不孝敬,我们很多病人不来,是空着床,那么现在我们的床位已经不够了。
  戴侠民:大家将来有一个认识,将来总要走这条路,我们现在独生子女怎么办?我经常跟我老母亲说,你有四个,我们可麻烦了,将来我和你一样怎么办,我非上那儿去。如果说以前影响养老院养老事业的发展,很多问题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问题,前几年,现在我认为它都不是主要的,而主要的是经济问题
  记者:把老人送来毕竟要花一笔钱,现在像您父亲在这儿,一个月要多少钱?
  赵宝佳:在前期吧两千多。
  记者:两千多,他有医保吗?
  赵宝佳:有医保。
  记者:医保能负担。
  赵宝佳:不是,这里虽然有医保,他的还没有办下来。
  记者:你觉得这个负担重吗?
  赵宝佳:怎么说呢,我希望他能够早点把医保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更好了。
  记者:如果再长期这么住下去,如果没有医保的话,你还能承受得了这个费用标准吗?
  赵宝佳:可以说就要有的时候可能要考虑的。
  解说:由于临终关怀服务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卫生审核标准,收费基本根据各地的一般经济水平而定,也一直没有被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这也是建立爱心护理院的一大难题。
  记者:这是一个难题,还有什么难题?
  李宝库:还有就是资金,我想这件事情,是要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你比如说民间组织
  还有民办企业家,那么就有一个如何来筹集资金的问题,所以我就想,要搞一个爱心护理基金。
  解说:在全国十届三次政协会议期间,李宝库委员提出的“爱心护理工程”提案得到了41名政协委员的签名支持,其中有两名企业家当即表示愿意捐资建立爱心护理院,但是他们却遇到了税收政策方面的疑惑。
  记者:在政策上您有什么样的期望?
  李宝库:我觉得三个是最关键的,第一个是民政部门要把它列为社会福利机构,有了福利机构,它就可以享受福利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第二个就是税收的优惠政策,社会、单位和个人对爱心护理院的捐赠,要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第三个就是劳动保障部门,要把它列入医保范围,在这个地方住院的人要能够报销医疗费,这是三个最关键的问题。
  解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宝库委员在他的提案中特别提出,希望七个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七个部门是:国家发改委,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财政税务部门和建设部门。记者在相关部门了解到,根据国务院颁布由国家11个相关部委签发的2000年1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像“爱心护理院”这样为老年人提供照料和护理的养老机构,只要通过民政部门的审核,登记为社会福利机构,就能够享有相关的免税和医疗保险的优惠政策。
  记者:李委员在提案中有这样的建议,建议民政部门将爱心护理院作为社会福利机构来对待
  那么对这一点,民政部将有什么样的回答呢?
  李立国:在把爱心护理工程机构,作为社会福利机构,同样看待的问题上就能够确认下来
  因此也就按照社会福利机构的公益性来享受优惠政策。
  解说:另外据记者了解,在临终关怀服务的国家卫生审核标准还没有出台之前,按照目前的规定,医疗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还无法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李宝库:我也跟我妈妈说,我说我正在搞爱心护理院,妈妈说好啊,说我现在身体很好,她说等哪一天我也不能动了,那时我也去住,我说好啊。我想我为我妈妈来建这样的医院,我能不尽心吗?同时也为天下的很多的妈妈来为她们建这样的医院,多好啊!
  解说:中国目前正在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
&【】【】【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你一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