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人名的格式,还有常用图片格式的姓称号,最好能给我讲一下什么是家姓。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西方世界称呼某人常用的「地名 + 的 + 名字」是怎么回事?
比如拿骚的莫里斯,纳瓦尔的亨利之类。
按票数排序
就中世纪而言,这其实与封建社会的贵族姓氏制度有关,中世纪的欧洲与中国的先秦很像,都是封建社会,只有贵族有姓氏,并且姓氏分开,平民只有名字没有姓氏。而现代的中国人,则进入平民社会,都有姓氏却姓氏不分。 姓是区分贵族的祖先,并且同姓不婚。而氏则是用来区分同一个祖先后代里的不同分支。由于先秦时贵族成年后名只允许长辈和自己叫,为了方便他人称呼自己,所以有了表字。比如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氏的命名受封地、住处、官职、排行、乃至祖先名讳影响,随时可能变化。比如我姓苗,名杏仁,字阿姨。如果我被封在知乎,那么你们要喊我知乎阿姨,知乎就是我的氏,并且只有长辈才能叫我知乎杏仁。如果我住在东门,那么就是东门阿姨。如果我的官职是司机,那么我就是司机阿姨,如果我的爷爷名字是牛氓,那么我可能是牛阿姨或者氓阿姨,以体现我是牛氓的后代。 之所以要提先秦的姓氏规则,是因为中世纪的姓氏规则与之大致一样,用中国的名人更方便理解。 现在以“拿骚的莫里斯”为例,莫里斯是他的名,而拿骚则是他或者他祖先的封地,因此拿骚不仅是他所住的地方,也是他的氏族名。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在欧洲贵族名字里有一个特殊词汇,意思是“源于”或“属于”某个家族。”,用来表示他是一个贵族。(当然,并非所有姓名当中带有介词的人,都是贵族,具体看
先生的回答)法国是de德,德国是von冯,荷兰是van范,,英国是of。 并且西方的规则是名字在前,姓在后,所以拿骚的莫里斯,作为一个荷兰人,其名字被翻译成中文其实是“莫里斯·范·拿骚”,不过在中文语境里大家更喜欢姓前名后,所以会翻译成拿骚的莫里斯。可以参见
先生的这个回答因此汤先生举的“我乃常山赵子龙”的栗子并不对,常山只是赵云的家乡,不是他的封地,更不是他的氏族名,赵才是。评论里 @张牧云 提到的达芬奇,倒是与之很像。他的全名是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da在意大利语是来自的意思,而da Vinci是来自芬奇镇的意思,他事实上根本没有姓,di ser Piero是皮耶罗儿子的意思,表示他是谁的后代。欧洲到了平民社会以后,贵族消亡,平民也有资格拥有姓了,因此中世纪的规则基本不再得到完整的遵循。至于罗马时代人名的翻译,我不是很懂,但大致规则似乎也是一样的,求行家指教。华中没早饭吃大学 苗杏仁 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我乃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在此!
谢邀。要知道,西方人的“姓”是个出现比较晚的东西,根据维基百科,的出现起源于13、4世纪,在此之前的人一般都只有“given name”,所以要区别同名的人,只好根据他们的职业、居住地、出生地、特征、家庭背景等来区分,这也就是后来的姓的来源。我所了解的比较有名的以地名来标志的两位重要人物,一位是“希波的奥古斯丁”,他曾在北非希波(今阿尔及利亚)作主教(后来也有其它叫奥古斯丁的圣徒,用“希波”是为了区分);另一位是“圣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是他家族的属地(其他叫“托马斯”的圣徒也不少)。所以这种“地名+的+名字”的用法,主要目的是为了作人物区分。
其实中国的很多姓(大多对应姓氏合一前的氏,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氏多用封地、采邑、官职或者国名、都名)起源于地名(甚至可以说大部分)。 提到东汉、三国时期的
提到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郡望。其实一直的清末、民国还流行,比如李合肥(李鸿章)、袁项城(袁世凯)。另外藏族也有地名+名字这种称呼的习惯。西方人的这种称呼并不特别。
中国也有呀。郡望什么的。什么博陵崔氏、琅琊王氏、河东柳氏。。。折吧。。。
难道不是命名空间, Naming Space?
美国的华莱士
春秋战国时,大部分「氏」其实就是地名,如秦始皇,姓嬴,名政,因出生于赵国,便以「赵」为氏,故又称「赵政」。
中国也有不少姓是从封地名来的: 陈、 吴、 郑、 卫、 韩……
同意的答案,我只是突然觉得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数据库虫上脑= =)来解释这个有趣的问题。在此之前先抨击一下等童鞋的答案,题主的问题应该这样看:存在西方世界称呼某人常用「地名+的+名字」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为何会存在?而你们的答案却只是举了些例子,唯一能说明的是不仅西方会有这种情况,答不对题。称呼是一种数据记录,目的是对应现实中的实体。咱可以创建这样一张基本表,在字段只有姓或名,至多是全名的情况下,一条称呼基本表的记录仍然连实体完整性的1%(其实不能这样量化Orz)要求都达不到,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千千万。于是古人的办法是添加如人物所在地点(常山赵子龙)、人物特别称号(母夜叉孙二娘)这样的字段,这样就提高了信息与实体的对应度,虽然还是没有主键。在现代,如何用数据最快识别出唯一的一个人?答案是:身份证号。其实身份证号本身,也可以分解成多个字段,分别代表不同含义,我记得有出生年月日、出生地、男或女之类。当然这是正常情况下,你懂的,一个小朋友打着80岁老太太的旗号在网吧玩这种事还是不少的,我也干过。那么什么东西可以真正充当一个人数据记录的主键,我想大概只有指纹、虹膜这种生物特征了吧。你要说克隆,或者XXXX(过于血腥暴力,已屏蔽)....好吧,我没辙了。简而言之,就是区分。当然,提到地名也可能是因为,作者希望读者可以联想到此地人类的一些共同特征,作为一个简洁的背景交代(真含蓄!),但这就已经脱离称呼的讨论范畴了。
是避免混淆吗?古希腊哲学家中至少有2个ZenoZeno of Elea BC490-BC430 是埃利亚学派的人物(师傅巴门尼德,师祖色诺芬尼),提出了著名的“芝诺悖论”。Zeno of Citium BC344-BC262 在雅典建立斯多噶学派宣传万物有灵论,他的学园是当时雅典很重要的学园。另外强调他们所来自的城邦(有希腊本土的,有小亚细亚的,有意大利南部的,好像还有埃及的)以突出身份归属?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参见德谟克利特的故事——阿布德拉的德谟克利特靠爸爸的遗产常年在外浪荡,回来后阿布德拉的民众说他园子里都长草了,指控他“挥霍财产”“不关心族中事物”……然后他宣称:在我同辈的人当中,我漫游了地球的绝大部分,我探索了最遥远的东西;在我同辈的人当中,我看见了最多的土地和国家,我听见了最多的有学问的人的讲演;在我同辈的人当中,勾画几何图形并加以证明,没有人能超得过我,就是埃及所为丈量土地得人也未必能超得过我……后来成了城邦的伟人,获得所有人的尊敬。这说明一个城邦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心是非常强的,所以冠上地名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这些都是我猜的。
可能重名率太高了,因为好像英文系的名字命名都是那几个常用名,不加上地区名的话,会较难区分。例如《拯救大兵瑞恩》,找错了第一个瑞恩,把人家吓哭了。
中国过去也习惯用姓+籍贯或郡望或官地作为称呼的,比如:韩昌黎柳柳州(柳河东)康南海孔北海袁项城王临川顾亭林刘豫州
你以为鲁班是什么意思?鲁班可不姓鲁,中国也有这传统。
我乱入一个:还有美国的华莱士……
我是搬运工--&
就现在而论,起个大众名后重名实在太多,我一般称呼几个重名的朋友,也特意会加点后缀,要不然称呼乱了,如果是外地的,那就加地区名字. 比如叫做托马斯朋友分别叫:托马斯巴黎, 托马斯里尔.
老外只有贵族才能用地名做姓。自己的姓就是自己的封地名字所以法语的De, 德语的Von, 荷兰的Van都是祖上的贵族比如戴高乐将军De Gaulle,他就是家里封地Gaulle中国人硬把人家的姓改了……最大的贵族呢,就是国王,比如法国的路易,德国的威廉,英国的伊丽莎白,中国的毛泽东
我国,秦朝吧,说一个人,赵政。此人一般叫做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因为他是赵国生的。大概可以叫做:来自赵国那个嬴姓叫郑的小子。
佛山黄飞鸿[转]欧洲贵族阶级称谓之道
德国的皇号Kaiser和俄国的皇号Czar都源自凯撒(Caesar)一词,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
欧洲无疑也是个重视礼仪和典章的国家,某种程度上而言,其礼仪的繁杂性甚至胜过中国,这一点,在如今的西餐文化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中餐是用来吃的,日本料理是用来看的,西餐是用来折磨人的)。而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礼仪,更是比如今的简化版本要繁杂的多,但就军事礼仪这一项而言,目前流行的脱帽礼、举手礼就脱胎于骑士将头盔脱下或抬起头盔上的面具这两个动作。那么,加饰在人的名字——这一区别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代号上的礼仪可以说更是丰富多彩了。另外,关于名字的礼仪在各类礼仪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毕竟互相交换姓名,昭示姓名的场合太多了。在介绍这五花八门的敬称之前,我先来简单的描述一下一个标准的西欧贵族的名字的成分。某种程度的遗憾,我这里很少能找到一个人的全名了,只好附带一个存在于历史小说《帝国骑士》中的人名,再加上我个人在奇幻社区“生命”所使用的仿欧洲姓名。
&氏姓一氏姓二&&&
氏姓三&&&&
阶级&& 个人名
路德维克儒勒&&&&&&&
| 居梅内& 士爵&&
布斯曼聚贝尔&&&
伯爵&& 伯恩斯
克洛维拜伦&&&&&
| 帕留柳& 子爵&&
无疑,欧洲人的姓名在长度上恐怕未必就不如日本人,如果把二者都翻译成罗马文字母的话,或许日本人会胜,但如果翻译成汉字的话,欧洲人没理由输!(真无聊的作者啊……)。
另外,请各位注意一下,这才是一个欧洲人姓名的正式写法,
克洛维·拜伦·塔布里斯·冯=帕留柳子爵·海因利希
一般将个人名写在前面的写法是简略式,往往略掉氏姓的。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这写姓名的成分。
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类似,欧洲人在上古时代的时候,以部落的名字和一个另一个短音节字符为自己的标示,这就是最初的“姓”和“名”。随着部落人口的逐渐繁衍和社会生产力的逐渐发展,部落本身开始以家庭为独立生活的单位,逐渐分化,细化。这时候,为了生活的需要(区别猎物,区别私有财产等),又诞生了一个家庭代号。那么,原来的“姓”就演变成了“氏姓”,而新的代号就是“家姓”。当这个家庭中,父生三子,子又生三子,如此膨胀发展,需要第二次的分化的时候,预定要走的家庭则就再取一个“家姓”,原来的“家姓”演变为“第二氏姓”,如此如此。中国的“姓”、“氏”也大致如此相套下去的。
在中世纪的时候,从日尔曼部落或者高卢部落中传下的氏姓大多因为文字不够发达的原因逐渐丢失了,一般家族只剩下一个氏姓。我们今天看到的贵族氏姓大多是在法兰克王国时代及其以后的中世纪,由于封土封臣制度所逐渐衍生出来的。在那时候,国家法律中,关于贵族家产继承的条文规定各不相同。例如法国和英国采取的是保留长子(或由原本贵族封号持有者指定的亲属)完全继承领地,次子等庶子有功勋则另立家族(此时需要变原来的家姓为一个新的氏姓,且另取一个家姓),没什么功勋没什么能力的话,则被其他贵族招去入赘,这是一件很屈辱的事情,基本意味着这位公子的政治生命结束了。因此,也有些人干脆抗拒结婚,一辈子待在已经由自己的兄弟甚至是侄子的领地内,帮家族主人管理领地或者干脆游手好闲的活着。在德意志,虽然制度本身也类似,但也更注重贵族家主人选的质量问题。例如,当维腾堡伯爵驾鹤西归的时候,皇室就要出面观察一番,如果在非独立的直系男亲属中有资质才学优秀的人,那么皇室就直接将领地转封给他,如果没有,那么皇室将检查这个家系的庶族子弟(没有能继承家业,但又没有成为新的独立贵族的家中亲属的后代),然后让他采取入赘或者是认养父的方式进入维腾堡伯爵的家系,继承家业(这时候也需要变原来的家姓为一个新的氏姓,改使用被继承家族的家姓);当然,还没有合适的话,皇室将观察关联家族子弟(如爷爷辈分出去独立了的莱因伯爵某某某的后代),如果还是没有,那么就随便让一个人继承家业,成为家主,接着嫁给他一个皇女,将其领地并入皇室直辖领地,由皇室派能人前往管理。这是某种程度上德意志地方诸侯拥有更高的素质之一,但其为皇室带来的凝聚力,却另外为教会和大贵族对这一制度的反对而被抵消了,但是,德意志小贵族阶层如骑士阶级的优秀就是如此造就的,条顿骑士团可以算是中世纪欧陆第一强兵。
除了独立或继承别家家业的时候,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未婚妇女在嫁人的时候,要将娘家的家姓转为氏姓,使用夫家的家姓,例如“银英”中,菲列特利嘉和杨结婚以后,就如此做了。但如果是二婚的话,则只是修改原夫家的家姓为新夫家的家姓。这个传统现在依然在使用中。
回到称谓方面,历史上以氏姓称呼某个人的例子是非常少的,而且同时也是非常失礼的。历史文献中也很少有称呼别人氏姓的记载。到了近代,大量的氏姓已经都没有了,西式姓名中的“MidName”乃是其“遗迹”,偶尔看见一个还保有氏姓的人,也不会在称呼他的氏姓了。
家姓的具体来历上面已经介绍过了,就不再累赘叙述了。家姓在称谓上往往配合姓称号和敬辞使用,中下级贵族则也会配合阶级使用。这一点,古代和近现代是类似的,具体格式在后面逐一介绍敬辞的时候会详细介绍。
姓称号是表示一个人是否是贵族,并从属于谁的重要标志。例如,法国贵族的姓称号是“德(De)”,这个称号只有法兰西国王的封臣和他封臣的封臣才可以使用(在阿维农之囚的时候,教皇被法国所挟持,因此意大利地区的直属于教皇国的贵族也将姓称号改为“德”,其中甚至包括与法兰西国王同级别的那不勒斯国王,毕竟,名义上,所有的欧洲贵族都从属于教皇);德意志人神圣罗马帝国贵族的姓称号为“冯(Von)”,也是只有从属于皇帝陛下的贵族及其封臣才有权使用,平民或臣从于其他王的贵族就没有这个标示了啦。尼德兰地区在中世纪时乃属于德意志人神圣罗马帝国法利斯兰侯爵领地,但法利斯兰侯爵领毕竟边境贵族,是素有离心力的,法利斯兰侯爵在领内要求他自己的封臣使用“范(Van)”这个姓称号,即类似帝国,但又有区别。这也算是德意志皇权薄弱的体现。
真正厉害的姓称号群落诞生在幻想世界中,森冈浩史的小说《星界之纹章》中,庞大的宇宙帝国“亚布的人类帝国”贵族的姓氏称号有六种,如下:
1 “芮” 是皇族的专属姓称号。
2 贵族的姓称号分为三种:
(1) 和皇族有亲属关系的贵族,姓称号为“波斯”。
(2) 开国贵族,姓称号为“亚罗恩”。
(3) 帝国创建后方创氏的新兴贵族,姓称号为“苏努”。
3 而平民的姓称号分为两种:
(1)帝国创立时,在帝国初始领土帝國生活的家族,姓称号为“威普”。
(2) 在被帝国攻降的新行星上生活的家族,姓称号为“波鲁杰”。
如何,很详细吧,只有如此的详细才有制度的美感!
回到称谓的问题上来,历史上还真是完全没有单独使用姓称号称呼别人的,且不考虑到是否有礼貌的问题,恐怕连称呼别人的根本目的,将人从人群中区分出来这一点都做不到。姓称号一般配合家姓使用。
贵族阶级可以说是欧洲人姓名中第一重要的部分,阶级名的不同将影响你的权力、财力、公信力、威望等一系列在中古欧洲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传统的欧洲贵族阶级大致分为九层,他们从高到低分别是:“皇帝(Caesar,
emperor, imperator, kaiser, the King of Kings)”、“王(王Rex, king,
monarch, roi)”、“公爵(duke)”、“侯爵(marchese, margrave,
marquis)”、“伯爵(Graf, comte, conte, count, earl)”、“子爵(vicomte,
viscount)”、“男爵(baron, baronage, baronial)”、“勋爵(Lord,
lord)”、“骑士/士爵/爵士(knight,sir)”,至于其间的具体区别,就不在这篇文章里叙述了,以后会有专文来介绍。
九层级别,其中上六位的领地规模都是在“郡(arrondissement)”级别或以上的(废话,王和皇帝怎么也不能只有一个郡啊……),子爵或伯爵一般为郡行政长官。所以,上六位都要加上地域名称。例如拉丁皇帝、法兰西国王、萨克森公爵、萨冈侯爵、莱因伯爵、帕留柳子爵。很显然,这法兰西、萨克森一类都不是此人的家姓,一般在书面记录上,上六位贵族的家姓和贵族阶级名称之间是有一个双横线以表示区别的,不过国内的文献大多将双横线改回点。再加上下三位贵族的阶级名称前不加领地地名,所以经常会有人将二者混淆,把某些贵族的领地地名当成是他的家姓,这实在很失败……
另外,不仅仅是这些,“皇子(prince imperial)”、“王子(infante, prince, prince of the
blood)”、“皇女(princess imperial)”、“王女(infanta, princess, princess of
the blood)”、“亲王(mirza, prince)”、“皇后(empress, kaiserin,
queen)”、“王后(begum, gay, queen, queen consort,
queenliness)”、“公爵夫人(duchess,
duchesse)”等类似表示贵族家主的儿子女儿或者夫人的词语,也是贵族阶级名称,上面说过的不愿意入赘的公子们就和他们侄子侄女什么的一起享有这些称号。
当然,世俗贵族之外,还有教廷“贵族”(他们与公爵们类似,从教皇那里,从国王那里拿到封地),大致有以下几个阶级:“教皇(Vicar of
Christ, Vicar of Jesus Christ, pontifex, pontiff, pope, sovereign
pontiff)”、“枢机主教(cardinal, red hat)”、“大主教(Metropolitan, archbishop,
catholicos, provincial)”、“神甫(Catholic father, priest,
Sacerdotes)”、“执事(beadle, deacon, deaconate, deaconry, deaconship,
staff)”,以上均为天主教的阶级称谓,并且,主教、大主教的类似上六位世俗贵族,要加上主教区和大主教区的地名,如“美因茨大主教”,可并非为大主教名叫美因茨,初代美因茨大主教家姓为卜尼法斯。
贵族阶级名称在称谓方面的一般配合家姓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将其他衔位(如军衔)和贵族阶级名称搭配使用。而且,贵族阶级名称中,公爵、侯爵、伯爵以及子爵这四个级别还可以称呼对方的领地地名。到底,还是因为贵族阶级名称很重要,必须要用各种方式让别人知道啊!
这个……,就不用再细化说明了吧,是区分个人的标准工具而已。只是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一个人使用承古的个人名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数字也叫出来,如,你面对的是英王乔治五世,称呼他的时候可以称呼为“乔治王”,而不是“乔治五世王”,数字是后人用来区分的,他们自己可不承认这些数字。关于个人名的使用方式很丰富,下面会介绍。
接着,我们介绍一下上述的欧洲人姓名各成分与敬辞的搭配。西欧礼仪中常用的敬辞主要有三种,就是“陛下”、“殿下”、“阁下”,全部为套用翻译。
先来介绍一下“陛下”的使用。别看在中文里,陛下只不过是一个词而已,但在西欧各国的语言中……,比如英语中,大致如此:Her
Majesty, His Majesty, His or Her Majesty, Your Majesty, holiness,
majesty, their
Majesties,哈哈……,还是不少的嘛……。看就知道,这是为了适应不同的语境,包括各种人称。“陛下”在使用的时候,一般加在贵族阶级名称的后面,例如“法兰西国王陛下”,或者“国王陛下”等,也可以单独使用。不过,切记前面不可以加上名字,弄成“亨利国王陛下”、“兰开斯特国王陛下”,就是失礼的事情了。但是,如果是名和贵族阶级名称连用的话,是可以的,如“亨利王”。将贵族阶级名称放在前面的称呼法也有,并且这才是标准,如“英王理查”,但一般用于书面场合,前面介绍的方法却是书口两用的。总之,“陛下”只可以用来称呼皇帝或国王本人,且不可带名称呼。
“殿下”在英语中有如下单词可以表示:Monseigneur, Royal Highness,
highness。其根本使用方法和“陛下”类似,其使用对象一般为皇族成员中,没有被封土而出了家系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没有更改家姓的皇族成员,那些可爱的王子、公主、亲王、内亲王们(尽管亲王中有个王字,但和一般国王有着本质的不同,看外语原文就了解了)。但是,注意一般的皇族成员也可能还有别的衔位,例如,在政府中担任公职或者在军队中服役等等。尤其是近现代,比如英国王子查尔斯(个人名)曾是英国空军上校,那么,那时候称呼他查尔斯上校是可以的,但如果想两个连用的话,就必须用家姓,好在目前王子公主们参军的不是很多…………,“阁下”在英语中则有如下单词可以表示:Excellency,
His Worship, Right Honourable, Your Worship, excellence,
excellency, gaon, mightiness, transparency, your
lordship。如何,很丰富吧,“阁下“是适用于除帝、王两系列以外的所有七级别贵族男性的敬辞。“阁下”一般单独用,或者和家姓、贵族阶级名称二者连用,例如“阁下(一般只能是第二人称场合)”、“伯爵阁下”、“莱因伯爵阁下(领地地名+贵族阶级名称+阁下)”、“波萨多夫斯基-魏纳尔伯爵阁下(家姓+领地地名+贵族阶级名称+阁下)”,诸如此类,但切记不可以直接用。称呼中带有对方家姓的时候,也可以加上姓称号,这一般用于正式场合,如果是贵族老头子们一起出去打门球的话,介绍球友的时候可加可不加。另外,如果对方另有衔位的话,衔位放在前面,例如“少尉罗森男爵”等等。
以上,是通常称呼,下面再介绍一下其他的称呼方式。当你和对方关系非常好的时候,自然可以直呼他的个人名,甚至是他个人名的昵称。例如,你和托马斯·阿奎那很熟,你可以直接称呼他为“托马斯”或者“汤姆”。如果对方是你封臣,你还可以称呼他的领地地名,例如,你是英国国王亨利四世,你面前是亨利·潘西-诺森伯兰伯爵·卡尔斯,你可以称呼他为“诺森伯兰”。
欧洲贵族的姓名的称谓大致上是如此,其中一些更加细化的东西还待大家在阅读中发现。
(来源:独角兽资讯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英语家姓琐谈--《中国翻译》1990年04期
英语家姓琐谈
【摘要】:正 现代英语家姓体系的形成时间晚于现代英语个人名(注1)体系的形成时间。英语家姓的形成与英格兰历史、英格兰民族史以及英语史都紧密相关。公元9世纪到15世纪是英国封建主义的发达时期。伴随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联系与市场关系的加强,英国的居民人数急剧上升。从1086年全国土地调查时起,到1348年黑死病在英国泛滥时止,英国的居民人数大约从150万人猛增至400万人(注2)。由于可供选择的个人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剧增的需要,愈来愈多的人选用了相同的个人名。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名已无法充分起到鉴别不同人的作用。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无论是在行政管理或税收方面,还是在人与人之间的
【关键词】:
【正文快照】:
现代英语家姓体系的形成时间晚于现代英语个人名〔注l〕体系的形成时间。英语家姓的形成与英格兰历史、英格兰民族史以及英语史都紧密相关。公元9世纪到15世纪是英国封建主义的发达时期。伴随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关系与市场关系的加强,英国的居民人数急剧上升。从1086年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包央;;[J];日语知识;2010年01期
吴德新;;[J];第二课堂(初中);2010年Z1期
高璐;;[J];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唐珂;;[J];初中生之友;2010年10期
杜宏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罗小华;李汇洲;;[J];江汉考古;2010年01期
李文华;;[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年03期
;[J];现代班组;2010年06期
钱文文;沈婷婷;;[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J];兵器知识;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素花;;[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赵明明;洪宇;姚建民;朱巧明;;[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彭向前;;[A];西夏学(第五辑)——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专号(上)[C];2010年
佟建荣;;[A];西夏学(第五辑)——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专号(上)[C];2010年
罗准辰;王挺;;[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丁海波;肖桐;朱靖波;;[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时迎超;王会珍;肖桐;胡明涵;;[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周晓;李超;胡明涵;王会珍;;[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罗维;吉宗诚;吕雅娟;刘群;;[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晓任;;[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潮白;[N];南方日报;2011年
王德春;[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田小静;[N];西部时报;2011年
薛飞 本报记者
李坤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商报实习记者
张绪旺;[N];北京商报;2010年
江舒;[N];西部时报;2010年
记者 吕政 通讯员 段永昌;[N];中国社会报;2010年
岳德亮;[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陈戈;[N];南方日报;2010年
师玉峰;[N];菏泽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勇;[D];吉林大学;2010年
李秀英;[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罗思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何凌霞;[D];复旦大学;2009年
李洁;[D];苏州大学;2008年
赵鹏;[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敏;[D];西南大学;2010年
贾磊;[D];西南大学;2010年
隋平;[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刘沛茹;[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于强;[D];山东大学;2010年
徐静静;[D];山东大学;2010年
朱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沈贞玉;[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张杰;[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王旸;[D];复旦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用文本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