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东亚研究所的的问题

【学者园地】《中国何以可改革成为一个清廉的国家?》(郑永年/文,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 今天用这个题目来讨论中国的腐败问题,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就是要承认中国目前存在的腐败情况;第二,中国可以成为清廉国家;第三,从腐败到清廉是要通过改革。
&&&&& 今天中国官员的腐败状况不用多说。简单地说,腐败已经发展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腐败的方式层出不穷。如果其他地方缺少创新,但官员在腐败方面的创新则是世界一流的。腐败的层级也越来越高。这些年,每年都有一些部级干部的腐败案。腐败的规模更不用说了,从八十年代的几万、几十万已经发展到今天的百万、千万、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上百亿。实际上,很多腐败案例已非正常人所能理解。
&&&&& 人们对中国腐败情况的认识是很清楚的。中国历届领导人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腐败会导致&亡党亡国&。中国老百姓对腐败也深恶痛疾,很多社会抗议运动,或者中国所说的&群体性事件&都和不同层级的官员腐败有关。外界的认知也差不多。&透明国际&组织的每次有关腐败的调查报告,中国总是被视为是其中一个最为腐败的国家。腐败也已经极其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些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软力量。对很多国家来说,人们非常羡慕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想学中国的经验。然而,一旦当他们看到中国腐败的情况,就令人止步了。不管穷国家还是富国家,人们对腐败都是极为憎恨的。
&&&&& 中国陷入&腐败陷阱&?
&&&&& 中国是否已经陷入人们所说的&腐败陷阱&了呢?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确进入了&腐败陷阱&。腐败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官场文化。尽管很多官员也痛恨腐败,但一旦身处官场,就必然腐败,无论是主动的腐败还是被腐败。有人说,官员不腐败,就不能展开工作。如果是这样,情况就真是很糟糕。的确,执政党领导层每天都在强调反腐败,并且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但腐败仍然每况愈下。越反越腐败,这是人们所深刻担忧的,也使得很多人趋于悲观。
&&&&& 但如果从中国以往的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来看,担忧是必须的,悲观主义则没有必要。很多国家也经历过很长的腐败历史,甚至更为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腐败的出现不足为奇。只有有人的地方,就会发生腐败。人类历史上,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腐败状况。问题是如何应对腐败?一些国家因为没有有效的应付腐败措施,陷入腐败陷阱。在这些社会,腐败俨然已经成为其文化和制度的一部分。专制时期腐败,民主化了之后也同样腐败。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社会就是这样。但更多的国家,通过各方面的改制,遏制了腐败,建立了清廉政府。西方很多国家是这样,香港和新加坡也是这样。如此看来,中国也同样面临两种不同的命运。如果能够制定有效的举措,遏制腐败,国家有可能变成清廉;反之,如果找不到有效的方式,腐败一直横行下去,也就会像一些社会那样陷入腐败陷阱。
&&&&& 也就是说,清廉国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了,是人们争取来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多清廉政府是通过改革而来,而非革命而来。很多政权因为腐败而被推翻,但并不是说新建立的政府就是清廉政府了。革命就是要革掉腐败的政府,但革命之后的情况又会怎样呢?中国历史上一些农民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哪怕是暂短的政权)也是极其腐败的。中产阶级的革命要好一些,但也不能保证新建立的政权是清廉的。
&&&&& 经验告诉我们,组织推翻旧政府的那个政治群体或者说革命者,都怀有革命理想,在建立政权之初能够做到清廉。如果这一代怀有革命理想的群体能够确立有效的制度,这一代之后,政权仍然可能保持清廉。但如果这一代不能建立有效的制度,一旦这一代过去,政府很容易转向腐败。但是,没有一个政权的清廉是一劳永逸的。人性本恶,一旦有机会,人们就会变得腐败。要保持一个政权的清廉,改革是一项永恒的事业。政权的外在环境变化了,政权就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防止腐败和遏制腐败。
&&&&& 对中国腐败的几种看法
&&&&& 在讨论如何通过改革来建设清廉政府之前,有必要讨论一下,中国社会存在的有关腐败的几种主要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对中国为什么变得那么腐败,以及如何变得不腐败的讨论和分析。
&&&&& 看法一是认为,执政党领导层对腐败的恶果认识不够、对反腐败不够重视,制度建设不够。从政策话语上看,执政党对腐败不是没有认识,执政党领导层已经把腐败提到&亡党亡国&的高度。执政党也很重视反腐败。这些年来,执政党每年都会发动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官员因为腐败而下马,而坐牢,甚至被杀头。不定期的反腐败运动,已经成为执政党整治腐败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经常招致社会批判,认为是超越了法制。
&&&&& 再者,也不能说执政党在反腐败方面没有制度建设。较之其他国家,中国反腐败的机构是最多的。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党的系统有一套,政府系统有一套。反腐败、预防腐败、廉政建设等等,名称和机构多得谁也记不住,搞不清楚。但也很显然,尽管有强烈的反腐败意识、反腐败运动和制度建设,但腐败还是在恶化。为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
&&&&& 看法二是惩罚不够。也有人认为中国官员的腐败是因为惩罚不够。这种说法,更不能成立。在腐败问题上,较之其它国家,中国官员面临更为严重的惩罚,即包括党纪方面,也包括国法方面。在法律方面,中国很多官员因为腐败而判死刑。今天社会上在讨论要不要取消经济犯罪的&死刑&问题,但政府不敢轻易取消。实际上,在中国,一旦当官员涉及腐败,受到惩罚的不仅仅是官员本身,而且也往往包括其家庭,亲戚朋友。
&&&&&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情况,就是官员的集体性腐败。在一些案例,整个领导班子卷入腐败;而在另一些案例,上下级官员卷入腐败。所以,一旦哪一位官员案发,就要承受另外官员的压力。很多官员选择自杀。因此,从各方面来说,中国官员还是面临很大的社会和政治压力的。但是,为什么官员在腐败问题上,视死如归,前赴后继呢?如果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里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官员的腐败到底为了什么?知道案发就要杀头,家庭成员会受到牵连,为什么还要如此腐败?难道官员是为了腐败而腐败?难道他们仅仅是为了试探运气?
&&&&& 看法三是道德教育不够。道德在遏制腐败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清廉本身就是官员道德的内在部分。对官员的道德教育不足是很显然的,因为那么多官员腐败表明官德的缺失。但是,这里的问题也相当复杂。也不能说,中国对官员没有进行道德教育。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道德教育的空洞无物。人们往往把一大套非常抽象的意识形态作为道德教育内容。教育者本身就不理解道德教育为何物。这一套、那一套,无论哪一位官员都知道,都可以大谈特谈,但这些都是说给别人听的。对说的人毫无约束力,对听者也毫无约束力。说者和听者,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谁也不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还有一种道德教育就会回到中国从前的&德治&。&德治&是中国传统儒家的核心。但&德治&的有效性也是可以质疑的。&德治&传统上就没有能够有效惩治官员的腐败,拿到现代社会更成问题。
&&&&& 腐败性质超越道德想象
&&&&& 严酷的现实是,今天中国的腐败已经不是道德所能解释的。腐败是私利观念的结果,而一定的私利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官员通过腐败希望过上比别人好的生活。问题在于,现在的官员贪污的数量惊人,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上百亿。不用说一辈子,几辈子都花不完;一个人花不完,整个家庭花也都花不完。这样的数量不是道德所能解释的。这种腐败是人类理性难以解释的。所以,从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道德教育没有效果。第二,官员的腐败已经远远超出道德范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超越道德领域,来寻找遏制腐败的机制。
&&&&& 看法四是没有民主化。海内外,持这种看法的人居多。这些人都是把清廉政府和民主政治联系起来,或者把民主政治等同于清廉政府。很简单,经验地看,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清廉政府都是民主政府,或者说,民主政治至少比专制政府要清廉得多。为什么民主政治导致清廉政府?这里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民主政治强调政府内部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其中,三权分立是一种制度机制。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这是普世现象。要遏制腐败,就要限制政府权力。其次,民主政治提倡法治。一旦官员出现腐败现象,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这里当然最重要的是司法独立,保障法律的执行。其三,民主政治是透明政治,官员必须生活在阳光下。透明政治可以预防官员的腐败。其四,民主政治内还存在着社会对政府的制约。社会力量尤其是媒体,可以对官员产生很大的社会制约。
&&&&& 如果从民主政治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可以说中国官员的腐败是因为中国缺少民主:官员手中有太大的权力,既没有内部分权的制约,也没有外部社会的制约,同时中国法治不健全,大部分官员生活在修得严严实实的城堡里面,缺少阳光。
&&&&& 民主并不一定等于清廉
&&&&& 从理论上说,这种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但从经验上看,民主政治和清廉政府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就是说,民主政治和清廉政府这一等式,在一些社会形态下是成立的,而在另外一种状态下并不成立。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近年来,“就业难”已成困扰广大学子的普遍问题。今年6月,教育咨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也经历了收入差...
作者:迟福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EAI)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I)
&&&热&&&&&★★★
【字体: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EAI)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421&&&&更新时间:&&&&nbsp
◆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East Asian Institute, EAI)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是当地最着名之综合性大学,其东亚研究所系於 1997年4月成立,其前身为「东亚政经中心」(IEAPE),相较於後者,其研究范围将扩大至东亚事务之研究,但短期之内仍将就中国 (共) 政经、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区域内华商网络议题为核心研究议程。东亚研究所目前推动的方案,除了举辨研讨会与发行研究成果之外,并且参与新加坡政府之相关计画。另一方面,亦将陆续与区域内之同领域学术研究机构交流合作。
目前其所长为知名学者王赓武博士,该所并且拥有高水准之研究阵营。至於其附设之图书馆,则有相当丰富之有关东亚与中共资料 (包括专书、期刊与微卷),其内容包括了政经、社会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领域。此外亦设有1978年以来当地区域研究之电子资料库,但是目前只对其研究人员开放使用,外界若要使用则需与该所洽谈。
二、联络方式
地址:East Asian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S5, Level 4,
10 Kent Ridge Crescent
Singapore 119260
Tel:(002-65)779-1037
Fax:(002-65)779-3409
Web Page: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Copyright&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传真:视频播放位置
    大家刚才在讲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作用非常重要,我想讲一讲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最近我到浙江和广东去考察,发现一个问题,中国特别重视怎样创造财富的同时怎么保护财富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体制很有效的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但是没有有效的机制来保护财富,尤其是这几年因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国有企业扩张得太快,有可能加上法治环境的变化,中国的财富正在加快的向外流出。中国正常的向外投资,政府也鼓励“走出去”,这是非常正常的。我观察到中国大量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向外移民,这个现象是不正常的,因为企业家向外移民,并不只是中国财富的流失问题、向外投资的问题,更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怎么样,每一个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如果大量的企业家外移会带来非常负面的效果,尤其是这两三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这个势头变得越来越强劲。
    第二方面,外部进入中国的财富也同样面临一些困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有效的吸收外国的投资,国外资金的流入毫无疑问对中国的经济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天中国成为资本过剩的国家,需不需要外国的资本,政府开始提倡自主创新,因为前面过去几十年外国资金给中国带来的技术不是那么理想,我觉得自主创新非常重要,对自主创新不能简单的理解,自主创新表明中国要排斥外部资本,任何的技术需要市场,没有市场技术是一文不值。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多,很多的外国技术以投资的形式进入中国的市场,现在有一些地方开始追求既得利益,利用自主创新的政策,适度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对外国资本抱怀疑的态度,自主创新如果是慢慢演变为民族主义会妨碍中国的技术进步,对中而言,在如何继续实施外国资本和外国投资,并且努力把这部分财富理解成为正确的方向。
    结合这两方面,如果外部资本开始退出中国,中国的财富和企业家开始流向国外,我认为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太好。80年代、90年代,中国确实是把握了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今天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这是大家公认的。今天中国又面临这个机遇,因为现在美国也是这个趋势,因为国内的宏观经济变化,美国的企业家其实也是往外跑,面临一个问题,怎么样继续创造财富,大家都想一想怎么保护好财富,大家都讨论中等收入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谢谢。(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国立大学地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