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大户买久保田收割机机有优惠政策吗

武鸣县农机国家购机优惠政策催生武鸣县农机大户
武鸣县“三月三”歌节农机展销会吸引了大批农民前往参观、购买,仅3月29日,展销会农机成交50多台(件),意向成交100多台(件),成交和意向成交金额共21万元,成交量为历年之最,成了“三月三”歌节的一大亮点。
武鸣县“三月三”歌节农机展销会吸引了大批农民前往参观、购买,仅3月29日,展销会农机成交50多台(件),意向成交100多台(件),成交和意向成交金额共21万元,成交量为历年之最,成了“三月三”歌节的一大亮点。 农机热销的盛况是武鸣县农民对购买农机充满热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鸣县利用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将有限的农机发展资金投入到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上来,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生产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3月5日,一大早,武鸣县农机局就涌来上百名农民——原来农机主管部门早早通知大家,今年全县农机购置补贴有400多万元,3月5日为购机报名时间。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四面八方的农民不约而同地在3月4日就赶到县城,希望第二天能赶上报名时间。“那天他们把农机主管部门的办公室围个水泄不通,有的找位置填写购机申请表、有的手执购机申请表排队办理手续、有的想‘走后门’报名购机,里里外外热闹非凡。”武鸣县农机化管理局副局长黄驰鸣说。 2008年,武鸣县获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48.32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资金650.65万元,新购置各种农机262台(套)。今年,该县获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400多万元,可购置各类农机700多台(套)。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种类型拖拉机1.7万多台、动力插秧机160多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30多台、其他农业机械5000多台(套),排在全区各县(市)前列。现在,武鸣县农业运输实现了机械化;机犁、机耙、机插、机收、机械脱粒和机械施肥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其中水稻耕耙、插秧、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以上。 而农机广泛应用,加快了武鸣县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一方面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另一方面腾出了大批剩余劳动力从事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出务工,促进了农民增收。 黄驰鸣告诉记者,武鸣县是广西首批农业机械化试点和示范县之一。早在上个世纪60年中期,武鸣县就被列为全区“四化”试点县,后来又先后定为全区农业机械化试点县和示范县,到1990年全县各种类型拖拉机拥有量达10705台,其中个体拥有10181台。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后,当地农民又掀起一轮又一轮新的购买农机热,而且种类不断增加,功能越来越齐全。城厢镇平等村现有471户,13000亩耕地,366台拖拉机,还有其他农业机械200多台(套),全村水稻、玉米、甘蔗、木薯、西瓜种植、产品运输等全靠机械作业,是南宁市农业机械化科技致富示范村。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
重工长城长城润滑油拓展宇通重工装填领域市场辛辛那提公司美国MAG公司将在cimt展出多款数字控制机床机械产品月份我国机械工业生产销售情况不锈钢中国欧盟欲限制从中国进口不锈钢中国行业九牧——中国卫浴龙头的希望吴忠仪表吴忠仪表调节阀产业生产经营稳步增长种田大户买收割机有优惠政策吗_百度知道
种田大户买收割机有优惠政策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只要是农村户口的到专门有优惠政策的经销商那买
我是湖南衡阳的补窃都力度有多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江苏省启东市合作镇种田大户朱锦荣的调查报告--基金会中心网
关于江苏省启东市合作镇种田大户朱锦荣的调查报告
10:25:05 &&&作者:未知&&&来源:南通市老区扶贫基金会
老促会听取朱锦荣的喜、忧、盼。
&&& 9月上旬,启东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在理事长刘静芳的带领下,来到合作镇曹家镇村,采访了种田大户朱锦荣。从与朱锦荣的交谈和实地察看过程中,我们受到非常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也引起了我们许多深层次的思考。朱锦荣从一个最初承包20亩地的普通农民,发展成如今种田2000多亩的种田大户;由一个最初较为贫困的农民发展成现在拥有千万元资产的现代化富裕农民;从原始粗放种田,发展到如今全部机械化收种。从朱锦荣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欣喜地看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看到了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更为喜人的是,我们找到了今后农村谁来种田、怎样种田这一问题的答案。面对我们的采访,朱锦荣道出了肺腑之言:每当我看到大片绿油油的花地(庄稼)、籽粒饱满的麦穗和鼓囊囊的玉米果头,看到自己辛勤的劳作,为社会、集体和个人带来的丰厚回报,我心里头有说不出来的高兴。虽然喜、忧、盼三种情结一起交织在朱锦荣的心头,但他感到更多的是喜。
&&& 先 说 喜
&&& 一喜提高了经济效益。朱锦荣从小在家务农,早年虽然从事过贩运生意,但喝惯了农村的水,闻惯了泥土香,与农村有着不解之缘的朱锦荣还是在农村留了下来。1999年底,老朱夫妇俩壮着胆子承包了20亩土地,那年虽然生产条件差,环境艰苦,经济拮据,但由于他们俩的辛勤劳作,当年还是获得了较好的收入。初尝甜头后,他们以每亩100多元的速度逐年扩大承包面积,到去年已经扩展到2080亩。朱锦荣现有固定资产1200多万元,近两年来,年收入达100万元左右,平均每年向国家和市场提供小麦、玉米等粮食200多万斤,对平衡市场价格,保护粮食安全和推广优良品种作出了重要贡献。
&&& 二喜产生了社会效益。看到朱锦荣的土地规模经营越来越大了,周边镇村的近千个农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虽然流转给朱锦荣的土地租金只有300元左右,但他们都乐意流转给他,因为他们在朱锦荣那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他们不仅从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熟玉米一熟麦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而且还增加了收入,有的收入还非常可观。周云村陈辉是个木匠,家里有7.3亩土地,平时,他既干木匠活,又帮助妻子经营土地,两头丢不下,结果那一头都做不好。去年初,他干脆把土地全部流转给朱锦荣经营,土地没有了,他安心做木工活,一年净挣20多万元。本村村民黄汉平,他承包别人19亩土地,虽然经营的还不错,但和老朱相比,还是相差一大截。去年他干脆也把这些土地全部给了朱锦荣,自己帮助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管理网络,年收入少说也有100万元。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非常乐意帮助朱锦荣干活,先说驾驶员吧,有两名常年聘请,每人年薪4万元,农忙时再请三、五个临工,月薪6000元,都是包吃包住,农忙空闲期间,还允许他们外出打工,收入归自己。看到老朱这样大方,驾驶员没有一个不安心的,有的外地驾驶员还携家带口一起在老朱那里工作。再说周边镇村的近千户农民,不仅及时拿到了土地转租费,还让他们从繁杂沉重的传统劳作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干脆给老朱打工。一年下来,多的有四、五万元 ,少的也有六、七千元。如今,在朱锦荣的办公室里,已经高高挂上了由南通市工商局颁发的“启东市合作镇锦荣种植合作社”、“启东市合作镇锦荣农机合作社”两块营业执照。朱锦荣并没有满足现有的发展规模,他又开始向新的奋斗目标迈进。
朱锦荣流转的土地长势喜人。
&&& 三喜发挥了示范作用。朱锦荣规模化种田出了名以后,不仅给周边镇村的农户起了示范带动作用,庄稼跟着老朱种,栽培管理跟着老朱学。同时,也引起了各级领导、涉农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的重视,他们经常暮名而来,了解情况的有之,总结经验的有之,扶助支持的也有之,更重要的是近两年来,农业部门、种子公司经常把良种试种任务放在朱锦荣那里。去年,省通过启东市农业部门把“苏玉20号”玉米放在朱锦荣那里试种10多亩,试种成功后今年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今年,省又把“苏玉30号”玉米试种点放到了朱锦荣那里,省、南通市、启东市三级农业委员会在他的千亩“苏玉30号”玉米地旁,非常醒目地竖起了“创建万亩玉米示范片中心示范户”的大牌子。8月上旬,他种植的千亩“苏玉30号”玉米获得了大丰收。明年,省农业部门、种子部门准备全面推广这一新品种。
&&& 四喜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老朱从小就知道这一道理。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后,老朱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近几年来他先后购置中型拖拉机4台、小型拖拉机9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台,中型喷雾机20多台。最近,他又投入100多万元,购买烘干机3台,建造机库、晒场、仓橱等。目前,他种植的小麦、黄豆及两熟制玉米收种全部运用机械化操作,下一步实现“机耕、机播、机收、机烘、机防”等全到位。为了鼓励和扶持朱锦荣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南通、启东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给予扶助资金20多万元。
&&& 五喜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朱锦荣流转的2000多亩土地,大大小小一共有357块,涉及到4个镇,10多个村,近千个农户。其中本村的1100多亩,本镇周边的有500多亩,其他镇村400多亩,在启东的传统农业种植中,种植面积之大,涉及农户之多,分布镇村之广,在启东是少有的,在省 、南通市也是数得着的。在老朱承包之前,这些田块不是经营的不好,就是处于抛荒、半抛荒状态,有的虽然也进行了辛勤劳作,但收入甚微。自从集中到朱锦荣手中,这些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土地要素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程度。由于一家一户分散式、封闭式的经营格局发生了变化,农业劳动力的结构得到了优化,从而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六喜解决了今后谁来种田的问题。眼下,真正在农村种田的人越来越少,而且这种趋势还要持续发展下去,能种的不愿种,会种的不想种,年轻的不会种,年大的不能种,已经成了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导致了农村不少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有的虽然勉强种了,但产量不高,收入不多,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同时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将来农村究竟由谁来种田、怎样去种田?朱锦荣这一种田大户的出现,给我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现代农业,必须拥有朱锦荣那样的新型农民。
种田大户朱锦荣。
&&& 再 说 忧
&&& 10多年来,朱锦荣坚持以田为家,以地为荣,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他谈起自己的种田经,谈到他这个种田大户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很自信,也显得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但在言谈之中,我们发现他也免不了有些忧虑。
&&& 一忧经营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中央一系列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特别是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令朱锦荣信心倍增,但是,他对外部环境仍有一些忧虑和不满。朱锦荣种田规模搞大以后,周边的人有眼红的,也有嫉妒的,甚至也有骚扰刁难的。朱锦荣的不少田块比较分散,有的穿插在其他农户的田块之中,收种耕作机械有时要经过这些田块,有的农户硬是不让通过,为此,让他伤透了脑筋,跟领导说吧,领导管得了一天,管不了天天,管得了一事,管不了事事,到头来还是自己倒霉,谈到这些,老朱也显得有些无奈。类似这样的问题,朱锦荣会经常碰到。
&&& 二忧风险大怕得不到回报。朱锦荣说,尽管当前农业保险正在积极推行,也有很多亮点,但由于农业是一个典型的风险行业,是一个靠天吃饭、靠老天爷眼色行事的弱势产业,时刻面临着旱灾、水灾、虫灾、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和侵袭。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风险的特性也会随时随地发生变化,给农业保险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不确定性,他希望保险部门对农业保险工作作进一步的完善,使种田大户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 三忧土地流转不规范。近几年来,由于土地流转价格不断上涨,朱锦荣与农户签订合同,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少则一二年,多则三五年,由于时间较短,导致他不敢大量投入,而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改良等都需要有大量的长期性投入。同时,由于他的土地流转方式不是很规范:自行流转多,批准公正的少;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约定内容不明的多,明确的少,由于有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应,老朱担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 四忧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难配套。粮食高效高产,除了土地、种子、气候条件等必备的几大要素外,还要有配套的水、电、路、仓储、烘干等设施设备,朱锦荣经营的土地由于分散杂乱,有不少田块仍然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这些设施如果配套齐全,需要一笔很大的投入。就朱锦荣个人而言,是很难做到的。目前,朱锦荣已经投入100多万元买烘干机,建造晒场、仓储等,政府有关部门虽然也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庞大的配套设施建设靠他个人投入是难以承受的。
&&& 五忧技术信息服务不到位。象朱锦荣这样的种田大户,种植传统农业的经验比较丰富,吃苦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但由于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对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掌握不多,科学种田水平相对有限,他们迫切需要掌握更多的种田新技术、新信息,特别是在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间栽培管理等方面能经常得到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人员少、年龄大、知识老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农技人员与种田大户的直接对接少了,这让朱锦荣心里感到不是很踏实。
朱锦荣流转的土地长势喜人。
&&& 最近,朱锦荣在现有的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正在申请办理建一个种植有规模、收种耕作有机械、良种有选择、管理讲科学,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上相一体的新型家庭农场。为了把家庭农场办得红红火火,他期望能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 一盼社会经营环境宽松一点。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是发展种田大户的重要条件。除了要改善种田大户的经营环境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种田大户的发展环境,建立促进种田大户发展的有效机制与措施。农业农技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着力做好生产技术、农资经营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财政部门要增加资金和项目的扶持力度,落实兑现好各项优惠政策;工商、质监和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切实维护种田大户的利益;粮食部门要帮助种田大户畅通粮食收购出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和加工企业;金融部门要增加农业信贷规模,并向种田大户倾斜。
&&& 二盼政策优惠一点。中央1号文件明确规定,要鼓励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兴办家庭农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近几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比较优惠的支农政策,对粮食生产特别是种田大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朱锦荣不仅是个种田大户,还承担着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培育、农业机械化普及等任务,象他这样的种田大户理应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朱锦荣一方面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包括水、电、路、种子、水利等设施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对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支持,无论是直接补贴还是政策优惠,一定要和经营主体直接对接,这样才能真正让种田大户得到实惠。
&&& 三盼农技推广和信息服务靠近一点。朱锦荣说:我们种田大户增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但这些信息往往比较滞后。希望市镇乡农技部门的工作人员向田头地头靠近一点,与种田大户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接触,及时了解发现和解决种田大户在栽培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发布农技、土肥、植保和农作物病虫测报等信息,及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网络通信予以发布,指导种田大户进行粮食生产的栽培管理。
&&& 四盼农业保险制度完善一点。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可以帮助种田大户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分解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朱锦荣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完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风险的宣传教育,增强种田大户对农业风险和农业保险的意识,使他们牢固树立“种田有风险,风险不要怕”的观念。二是希望政府建立农业抗风险基金,增强种田大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三是希望保险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理赔投保制度,扩大农业灾害保险工作范围,探索更灵活、更健全的农保机制和办法,从而从源头上消除种田大户的各种风险。
&&& 五盼土地流转规范一点。朱锦荣期望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制订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包括流转申请、登记、备案,提供转为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要多向农民宣传流转出效益,流转有成果的先进典型,让转出户放心流转,接受户大胆接包,使土地规模种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促使土地流转经营依法、规范、有序。镇村一级组织是农村土地的直接服务者,要倾心全力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评估、咨询、变更、登记等各项服务,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编辑时间: 10:25:05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湖南种粮大户年利润40万称以后肯定不让儿子种田
资料图片:日,收割机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的稻田里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种粮大户年利润40万 称以后肯定不让儿子种田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颜 珂
  编者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今后如何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相关政策应该从哪儿着力,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今天谁在种粮   如今在家种地的老的比少的多,女的比男的多,50岁以上的占到63%   2012,的确是个丰收年。   走进湖南省产粮第一大县宁乡,农民们说起今年天气,心存感激既没遭水灾,也没遭旱灾,是近年来难得的风调雨顺。盘点年终粮食产量,满是欢喜粮食总产90.01万吨,比去年又增加了4.81万吨。   不过,种粮农民依然有顾虑:种粮比较效益低,风险大,留在农村的人年龄老化……丰年背后,一种担忧挥之不去明天,谁来种粮?   岁月在宇德泉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布满脸庞的皱纹,花白的头发,还有一双像是被风吹干了的眼睛。   尽管已经68岁了,这位双江口镇双福村的老支书,却暂时没有休息的打算。家里还有6亩多水田,基本依靠他来打理,“今年年份好,除了留下口粮,我还卖了6000多斤谷子”。   宇德泉有两个儿子,年纪都过了40,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家帮忙。有人帮衬总是省心的好事,但宇德泉却不这么看。在他看来,没啥其他手艺的,才会回家种田。   “有本事的人,都在城市打工。如今在家种粮的,老的比少的多,女的比男的多。”宇德泉说。   双福村全村3540多人,水田3400多亩,全村有六成左右的人在家种地。宇德泉说,这个比例在全县来看,应该是很高的了。   同在双江口镇的双江口村,在家种粮的农民只有1/3。“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村里有些组,近千亩水田,没有一家种粮,都把地交给别人了。”村支书黄光辉说。   38岁的黄光辉,绝对算得上是种粮队伍里的年轻人。今年种了11亩多水田,除了自家2亩8分地,其他都是亲戚交他打理的。   黄光辉也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在外跑车,客运货运都干过”。6年前,他回到老家,去年又当上了村支书。今年,黄光辉卖粮赚了1万多元,但他却说:“如果不是当村支书,我也不愿种这么多的地”。   当前农村谁在种粮?宁乡县农业局今年对县里100个村1000户农户进行了调查,结果与两位村支书的感受基本吻合。   据统计,1000户农户中,粮食生产从业人员50岁以上的占了63%,20到29岁的只有3.5%,30岁到49岁的约占25.3%;从男女比例来看,男性仅占34.3%,女性占到了65.7%;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文化占17.2%,初中文化67.7%,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仅15.1%。   规模化程度如何   千亩种粮大户仅几户,百亩以上水田流转面积4.2万亩,占全县的3.85%   地处宁乡县东北的双江口镇,耕地超过5万亩,是县里的传统产粮大镇。尽管近年来外出打工的人在增加,但镇上不仅没有耕地抛荒,还难能可贵地都种上了双季稻。黄光辉说,村民们撂下的地,都由种粮大户们接手了。   双江口村村民范为(博客,微博)波,就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   17岁就开始在外闯荡的范为波,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在长沙、广东待了10多年后,多年前回到老家重拾农活。从十几亩地起,范为波每年都要扩大自己的种地面积,面积达到180多亩,且全部在本村。   承包田集中连片,范为波一个人包下了田间管理的活。他说,如今的规模一个人干,刚刚好,省去了不少雇人的钱。   今年范为波实实在在赚了一把。早稻亩产920斤,晚稻亩产860斤,早稻每百斤卖到了136元,晚稻卖到了138元。“晚稻比去年价格低了一些,去年的晚稻能卖到150元呢!”   即便如此,账算下来,范为波今年种粮的纯利润也有十几万元。   规模出效益,这已是种粮户的共识。县里这几年也都在鼓励种粮规模化,今年,全县100亩以上的双季稻种植大户增加到154户。   双青村村民肖建军,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千亩大户。耕种面积1020亩,遍布双江口镇3个村,仅日常管理工作,他就雇了6个人。   肖建军告诉记者,要是除去今年新买的三台机械和在外借贷的利息钱,全年利润有望突破40万。   然而,这个数字,显然还不能让他满意。“每亩纯利润只有400元。”他认为,问题出在了管理上。   “以前种百把亩地,每亩纯利润能达到七八百,现在扩大到上千亩,效益反而低了。”肖建军说,来年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减一点管理人手,提一提工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像肖建军这样的千亩大户,在宁乡不过12户。粮食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仍是摆在当前的客观实际。宁乡县农业局对今年全县规模化种粮情况进行了统计,承包面积百亩以上的农户,只占全县的万分之四点六;百亩以上水田的流转面积4.2万亩,仅占全县水田面积的3.85%。   明天谁来“接班”   大户感觉累,散户效益低,调动种粮积极性仍需实招,不让粮农吃亏   肖建军现在正在为稻谷烘干而发愁。   没有烘干机,只能靠天帮忙,肖建军为此专门请了17个人帮忙晒谷子。“晚稻收了90多万斤,目前就晒了4万斤多一点,心里急啊!”肖建军说。   除了烘干,资金周转、用工成本、种粮风险,都是让大户们发愁的老大难。承包1000多亩,每亩租金400元一年,还加上农资化肥和人工成本的投入,肖建军曾粗略算过,一年的流转资金不能少于60万元。   “去银行借钱,他们要么让我拿东西抵押,要么要我找公务员担保,忙到头也借不到几万元。”肖建军说,借钱基本找亲戚朋友。利息自然要高不少,今年光付利息,他自己拿了14万元。   让范为波发愁的,还有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虽说日常管理他一人可包下,但一到农忙时分,总免不了请人。今年“双抢”,他临时雇了十几个人,每人每天的费用150元。   让大户们担心的还有老天爷的“表现”。“前年寒露风来得早,去年旱灾,我就基本没赚什么钱。”范为波说。   双江口镇农业办主任刘奋强说,双江口镇处于宁乡黄材水库下游,上游放水,下游起码一个星期才有水来。这些年,渠道年久失修,要水的时候眼巴巴看着水不来,只有干着急,这些都让大户们感觉到累。   散户们则依然感觉效益低。据测算,今年,宁乡全县每亩水田的纯收入大约647元,每亩平均用工5个,折合每个劳动日收入为129.4元,与外出务工收入大致相当。但由于全县户均水田仅2.98亩,户均年种粮收入只有1928元。   “我的儿子在县里读初中,以后肯定不让他回家种田。”肖建军说。   范为波的小孩在外参军,儿子多次劝老爸休息,42岁的范为波表示,再干8年,到了50岁的时候,也把田地租给别人去种。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恐怕还需出实招。   除了服务配套、基础设施要跟上,大户们对当前的粮食直补政策,意见最为集中。“不管种没种粮,都能拿到补贴,似乎成了一种"福利"。”肖建军建议,应当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这才是国家补贴的初衷。   记者了解到,去年,宁乡是全国产粮先进县,拿了国家100万元奖励,宁乡按20元每亩,奖励了种粮大户。刘奋强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镇里可用的手段,确实太少。他也提到了当前的粮食直补,“能否对种双季稻的农民多补一些,种单季稻的少补一些,田地抛荒的不补呢?”种田大户联手成立农机合作社
25日上午9时许,溧城镇蒋店村,阵阵喜庆的鞭炮声震动着寂静的村庄,溧阳市溧城海清农机专业合作社揭牌仪式正在进行。
  合作社内,150台套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像是一队队接受检阅的士兵在车库内整齐地停放着,加入合作社的32个种田大户的脸上同样齐刷刷地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江海清,大名鼎鼎的全国种粮大户,蒋店村的致富能手。从2002年购买第一台插秧机起,经过5年的发展,到2007年,他已拥有高效插秧机46台,并成立了一个以机插秧为主的农机服务公司,为农户提供从供秧到插秧的一条龙服务。在2007年一个月的插秧季节,他完成插秧面积10160亩,净赚38万。长期的跨区作业和经营活动,他常常感到身单力薄。有时活太多了,自己的农机一时做不过来,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却无人相助。怎样才能扩大接活作业的能力成为江海清经常思考的问题。
  蒋店村是一个种田大户村,村里有很多种粮能手,同时也是一个农机大村,几乎每个种田大户家中都有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在长期单兵作业中,这些种田大户感觉到,仅仅依靠自家的农机,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些农机具的效能。联合起来,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联合作业的致富路渐渐成了共识。
  3月,春耕季节,在市农工办、市农林局和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引导扶持下,在江海清的发起下,蒋店村8位种田大户走到了一起,成立了溧阳市溧城海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160万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50台套,办公及机库用房1200平方米,为农户提供耕耙、栽种、植保、收割等一条龙保姆式农机服务。
  &海清,你们的农机合作社,我想参加,可以吗?&得知消息的种田大户们,纷纷找到江海清,要求加入合作社。&我们原来单枪匹马的干,风险大,利润小,小活不挣钱,大活干不了,也不敢接。现在有合作社作靠山,不仅利润高了、风险低了,我们接活的胆气也大了。&经过合作社批准,新加入进来的种田大户王阿庚高兴地说。为此,一加入合作社,信心十足的他就又买了1台插秧机和1台中型拖拉机。短短几天,合作社成员由成立初的8人迅速发展到32人。
  技术优势、价格优势、信誉优势使新成立的海清农机专业合作社迅速赢得了大批客户,据统计,目前,海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已与7800个农户签定土地耕翻、育秧、栽插、农机作业服务合同,合同面积12000亩,水稻、三麦机收作业面积10000亩,作业区域覆盖了上黄、埭头、上兴、社渚、溧城5个镇,并在社渚镇设立了合作分社,预计2008年合作社的农机作业收入将达320万元。(芷琴)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我来说两句!
&设备快讯相关链结
&设备快讯一周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养殖商务网
站长:李阳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大厦三层 邮编:063000
客服电话:
公司名称:唐山华夏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网站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割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