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政府洪塘镇安山村到江东明楼中学坐公交怎么走

浙江宁波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啊⑿╂ぉ。? - 爱百科
& ─═┳︻浙江宁波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啊﹉┭お言囶
─═┳︻浙江宁波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啊﹉┭お言囶
三江口(宁波城市核心滨水区、宁波城市最繁华的标志性地带)
月湖景区(位于宁波老城区的西南隅,是宁波内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素有“浙燕邹鲁”之美誉)
庆安会馆(庆安会馆,即天后宫,位于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故名”甬东天后宫”。咸丰三年(1853)建成,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系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宁波老外滩(位于三江口的老外滩是中国最古老的外滩,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这里的建筑物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和载体,现分六个街区:行业会馆、生活天地、城市公寓、世界美食、酒店式公寓和城建展馆,总建筑面积达7.4万平方公里,原汁原味地保持着古典风范的街区特色。)
佛教文化探秘雪窦寺(弥勒佛道场)/天童寺(日本曹洞宗祖庭)/阿育王寺(我国禅宗名刹“中华五刹”之一,珍藏有佛国珍宝释加牟尼真身舍利)
海滨休闲度假象山中国渔村(渔文化主题公园)/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集休闲、娱乐、度假、训练、会议与一体的国家4A级海滨旅游度假区)
现代工业旅游北仑港/开发区/保税区/北仑电厂/北仑吉利轿车(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慈溪杭州湾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绿色生态旅游余姚四明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浙东绿肺”、“第二庐山”之誉)/宁海温泉(华东三大优质温泉之一)/丹山赤水景区
天一阁“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 素有“南国书城”的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取《易经》中“天一生水”的说法,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内藏书13000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有不少是海内孤本。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据说,范钦在兴建书楼时反复考虑过防火问题,他在阁前开凿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沟与月湖相通,使池水终年不竭,万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抢救。康熙四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阁前池边建造假山,增筑小桥亭榭,环植竹木,用山石砌成“九狮一象”,面积虽小,相当精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后来各地保存《四库全书》的文源、文渊、文津、文溯、文汇、文澜、文宗七阁都是模仿天一阁的式样而建造,从此天一阁享誉全国。1935年,把原在尊经阁等地的历代石碑,一起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命名为“明州碑林”。共有宋、元、明、清石碑80余块,其中以三块“南宋旅日华侨碑”最为珍贵,这是迄今已发现的南宋时明州港最早的文物,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华侨文物。参观线路:西大门→东明草堂→天一阁→东园→书画馆→南园交通:火车站乘560路到到天一阁站下车门票:20元门票:5元(不说它是否最好玩,但它是宁波的标志,必须去哦)
阿育王祠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位于鄞县宝幢镇。现存殿、堂、楼、阁600余间,依山坡构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二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和藏经楼。右侧有云水堂、鄮峰草堂、拾翠楼、祖师殿、承恩堂、方丈殿、宸奎阁、寮房等361间;左侧有松光斋、钟楼、舍利单、先觉堂、大悲阁等264间。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年间重建,殿上有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塔身青色,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寺内有全省仅存的两座元塔,砖木结构,仿楼阁式,六面七层,每层置腰檐、平座,底层四周有围廊。阿育王寺现存唐、宋、明、清、民国及现代碑刻58块。其中以《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阁碑记》和《妙喜泉铭》最为珍贵。参观线路:阿育寺庙门前→藏经楼→佛迹岩→上塔→下塔→东塔交通:在轮船码头坐82路到阿育王寺,或在汽车东站坐去大矸、柴桥、白峰码头的中巴车。门票:5元
东钱湖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8.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由谷子湖、北湖、南湖组成,是杭州西湖的四倍,号称“华夏沿海第一湖”。四周青山环抱,林木苍郁。湖岸蜿蜒曲折,溪流众多。湖面一望无际,烟波浩渺。元、明时期,时有文人隐居湖山之间,故四周山麓多有名人遗迹。湖光山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湖中小岛名“霞屿”,又名“小普陀”,是东钱湖景区精华所在。目前,东钱湖的主要景点有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二灵夕照、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枰等。参观线路:芦汀(下车)、岳王庙→霞屿、普陀洞天→二灵山→忠应庙→绿荷洲、沙孟海书学院→周尧昆虫博物馆→芦汀(上车)交通:可搭乘K906前往,票价2元。汽车东站有“莫枝线”中巴车去东钱湖。门票:岳王庙10元,小普陀20元 ,船票20元,陶公岛10元。
天童寺天童寺位于鄞县天童乡太白山麓,号称“东南佛国”,为我国“五大丛林”之一。建成后屡遭损毁,1631年(崇祯四年)重建,筑佛殿、天王殿、法堂、先觉堂等,共有寺舍999间。整个建筑梯级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两侧配置偏殿,左为钟楼、新新堂、伽兰殿、云水堂、玉佛殿、御书楼、御碑亭等;右为大鉴堂、库房、禅堂、面壁居、方丈殿等。现存佛殿为1635年(明崇祯八年)建,系寺内最古建筑,殿高20.5米,宽36米,深27.16米,殿内三世佛坐像3尊,总高13.5米,其中佛身高6.38米。法堂改建于1931年,上为藏经楼。天王殿、钟楼、东禅堂等重建于1936年。天王殿高19.6米,宽31.77米,深23.64米,四天王总高7.77米。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寺内有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1961年,天童寺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线路:在汽车东站乘362路空调公交车(汽车东站为始发站),票价3元,每15分钟一班。
天一广场宁波天一广场东起车轿街,西至开明街,北沿中山东路,南临药行街,总占地面积为19.6公顷,是国内一流的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广场。景致通透的广场建筑、一池碧水、一块3.6公顷的城市绿地,使天一广场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的休闲娱乐中心。小贴士:广场天天都有音乐喷泉,晚上有水幕电影,另外还有城隍庙在对面,是喜欢购物的女孩子的好去处,好吃的小吃也在那边的……。交通:市区内很多公交车都可以到达,在火车站到坐公交车10路,7路等可到。
七塔寺宁波市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院,位于江东区忠介街。寺院创建于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是浙东著名丛林,称东津禅院,清康熙年间,在寺前建了七座塔,故称“七塔寺”。寺内保存着唐代舍利塔、宋代大钟、明代木雕、清代刻印的《藏经》及石刻五百罗汉。交通:火车站乘354或560路公交车到七塔寺站下车(市区)。门票:5元 1、福泉山:汽车东站可乘中巴车直达,或乘906、901、106至东钱湖镇转乘中巴直达。
2、它山堰:宁波汽车南站乘中巴至鄞州区鄞江镇
3、五龙潭、青云梯:宁波中巴南站有直达五龙潭的旅游专线车
4、前童古镇:宁波南站至宁海总站乘108公交车至宁海西站乘2路直达
5、河姆渡遗址:宁波南站乘中巴直达
6、滕头村:宁波南站乘奉化方向中巴至三横转车至滕头
7、达蓬山:宁波汽车北站至慈溪龙山镇
8、五磊山:宁波汽车北站至鸣鹤下车转乘去五磊山的汽车
9、天下玉苑:宁波南站至天下玉苑(中巴车或旅游巴士07:00--17:00,每隔半小时一班)
10、慈城:市区乘公交337路(第三医院)06:15至17:20
哈哈!宁波好玩的地方说实话不太多!选择来说的话。你可以去东钱湖那里玩玩!比较凉快!天一广场这不要说的了!建议晚上去、因为有音乐喷泉,可以去保国寺看看。阿育王寺。天童寺。个人推荐宁波江北新建的万达广场还不错!也可以去遛遛!还有你在宁波哪里?我可以量身帮你推荐!
河姆渡遗址 &&& 【河姆渡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西北25公里处余姚市河姆渡镇。1973年发现。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4米,由相互叠压的4个文化层组成。经两期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7000余件,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6900多年的历史。遗址的第四文化层里发现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产工具骨耜,证明长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遗址出土的成排的木桩、板、柱等木构建筑残件,分布井然有序,部分凿有榫卯,为干栏式建筑遗存,是人类建筑技术上的奇迹。出土的工艺品有小猪、小狗、木碗、骨匕、象牙饰件等,用彩绘、刻画、捏塑、编结等手法制成。遗址出土了6支木桨,说明宁波的先民们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了水上活动。遗址还出土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少量的石器以及亚洲象、犀牛、四不像、猕猴、梅花鹿等动物的遗骨。继河姆渡遗址之后,市域内又发现了八字桥、辰蛟、董家跳、淄山、童家岙、茗山、塔山等属河姆渡文化的遗址30余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天童禅寺&&& 【天童禅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东南27公里处鄞县东吴镇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原址在今称之为"古天童"的东谷,开山祖师为义兴。唐重建时名"太白精舍",唐至德三年(758)因东谷地狭谷浅,徙建于太白峰下即今址。乾元二年(759),因传祖师义兴在修行诵经时,感动玉帝派童子下凡入侍,又因太白山有玲珑岩,唐肃宗赐名"天童玲珑寺"。宋景德四年(1007)敕赐为"天童景德禅寺",南宋嘉定年间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三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赐名"天童禅寺"。几经兴衰,现寺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轩昂,中轴线上有伏虎亭、古山门、内外万工池、七浮图、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先贤堂、罗汉堂等,两侧为配殿、禅堂、钟鼓楼、僧房、客房等,总计999间,占地面积7.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全国少见。天童寺在海内外负有盛名,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和太白山现辟为天童寺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内,青松夹道,爽气扑面,抬头可见翠岗之上古塔挺秀,此为进山入寺的第一门户小白岭,岭上有五佛镇蟒塔、铁蛇关、揖让亭等胜迹。过小白岭,渐入佳境。太白山主峰高653.3米,重峦叠嶂,怪石嶙峋,潭深溪长,松茂竹密,与千年古刹天童寺构成了"深径回松"、"清关喷雪"、"东谷秋红"、"南山晓翠"、"平台铺月"、"凤岗修竹"等10大胜景。旖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抒怀,王安石游览天童时有诗:"村村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描绘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今天太白山的山林和生态环境还保持着原始风貌,并作为国家森林公园予以保护。?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东20公里处鄞县五乡镇宝幢阿育王山西麓。西晋太康三年(282)始建。相传阿育王寺的开山祖师慧达为求贮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宝塔,行至会稽之?山,在今古育王地祀祷,忽闻地下有钟磬之声,有舍利宝塔自地下涌出,遂建庐守护。因原址狭隘,后又另择宝地即今址建造殿宇。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赐额"阿育王寺",而其坐山也以阿育王名。历1700多年来,几经兴衰,现存寺院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殿、舍利殿、法堂及僧房、斋堂、偏殿等以及元代的东西二塔、新建的仿楼阁式塔等建筑组成,占地12.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阿育王寺不但风光秀丽,殿宇巍峨,在中国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南宋理宗时将其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诏定为"天下禅宗五山第五"。宋高宗、宋孝宗、清乾隆帝等曾御书匾额,唐代高僧鉴真在东渡日本时曾卓锡在此。另外,寺内还藏有许多文物,有唐代书法家范的所书"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代张九成撰写的"妙喜泉铭"碑,唐贯休十六尊者像石刻以及"钦锡龙藏"经等。寺附近有"佛迹亭"、"极目亭"、"仙人岩"、"月现岩"、"七佛潭"等胜景。?梁祝古迹遗址&&& 【梁祝古迹遗址】宁波市鄞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南8公里处鄞县高桥镇。遗址由梁山伯庙、梁山伯祝英台合葬墓组成。相传梁山伯为晋代人,曾任?县令,有政绩,晋安帝时追封为义忠王,建义忠王庙,后称梁山伯庙。梁祝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流传甚广。梁祝故事最早见于梁元帝《金缕子》一书,宋代的《四明乾道图经》有详细记载。墓地内曾有大量的晋墓砖出土,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梁祝故事传说,但遗留有墓与庙的仅鄞县一处,现已辟为梁祝文化公园。?上林湖青瓷窑址&&& 【上林湖青瓷窑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西北60公里处慈溪市桥头镇境内。越窑是中国著名的瓷窑之一,主要分布于绍兴的曹娥江两岸和宁波地区,而上林湖窑址则为越窑的中心产地。上林湖坐落在栲栳山下,四面环山,湖形狭长,岸线曲折,长达20公里的湖岸上分布着东汉、三国、唐、五代至北宋的120余座青瓷窑址。上林湖青瓷胎质细腻,釉色晶莹。唐陆龟蒙在《秘色越瓷》诗中赞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青翠如玉的秘色瓷不但成了奉给皇上的贡品,自唐以后还由明州远销高丽、日本以及阿拉伯诸国,成为中国古代外销商品中的大宗商品,形成了海上的"瓷器之路"。上林湖的高峰期为晚唐,其主要产品有壶、罐、碗、盘、盏、托、盒、杯、唾盂、水注、香炉、砚等,并烧造出珍贵的"秘色瓷"。瓷器的纹饰,以花草、鱼龟等为题材,采用刻、画、镂、堆塑等手法,技巧娴熟。北宋后期,越窑生产衰落。?保国寺&&& 【保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区北部江北区洪塘镇安山村灵山山腰。相传创建于东汉,原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灭法,寺毁;广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国寺。现建筑群由山门、经幢、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及钟鼓楼、斋房、僧房、偏殿等组成。主体建筑大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距今已有980余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大殿的平面进深大于面阔,前槽安装有3个镂空藻井,斗拱古朴粗壮,为七铺作单拱双杪双下昂偷心造。柱子的设计,别具一格,以小拼大"四段合"的做法为全国现存木构建筑中的孤例,斗的做法也各不一样,海棠斗、靴角斗等在现存的木构中也极为罕见。大殿的外观原为三开间单檐歇山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增建了下檐,现为重檐歇山式。保国寺大殿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前人题赞"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岿然结构奇"。寺内还藏有珍贵的唐代经幢两座。寺四周层峦耸翠,流水潺潺,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宁波市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天封塔&&& 【天封塔】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内海曙区大沙泥街。是古代宁波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武后天册万岁及万岁登封年间(695~696),故名。后汉乾?NB039?三年(950)建天封塔院。南宋建炎初毁于兵火,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以后元、明、清历代均曾修葺。清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修塔时,因塔灯失火,烧毁了塔的斗拱、平座、扶拦、楼梯等木结构,仅存砖塔身,1989年重修。现天封塔高51.5米,平面六角形,七明七暗,共14层,有飞檐、平座、栏杆等,朱栏青瓦,飞檐翼角,呈宋代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风貌。游客可拾级而上,凭栏远眺。天封塔院建筑毁于清后期,现尚存天王殿。?鼓楼&&& 【鼓楼】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海曙楼,是宁波城市建立的标志。位于宁波城内中山西路公园路口。唐长庆元年(821),明州的州治从今鄞县的鄞江镇迁至今宁波市区,并在今公园路一带建筑了明州城,鼓楼即为明州城的南城门。唐末在今老城区的环城马路一带增筑了罗城,则以公园路的老城为子城,成为州官衙门的所在地。五代时,鼓楼称"望海军楼(门)",宋时称"奉国军楼(门)",置有刻漏,鄞县令王安石登楼并撰有《新刻漏铭》。元初被毁仅存残阙,至治元年(1321)重建,名"明远楼"。明万历十三年(1585)再次重建,并更名为"海曙楼"。现存建筑系清咸丰五年(1855)重建。城高8米,城门宽5米,楼为五开间,三重檐歇山顶,飞檐翼角,气势雄伟。1930年后在鼓楼上置大时钟和警钟。?它山堰&&& 【它山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西南26公里处鄞县鄞江镇西它山之麓。鄞西为四明山区,每逢雨季,山洪暴发,人为鱼鳖,旱时,则咸潮上溯,良田被毁。唐大和七年间(833),山东琅?NB044?人王元任?县令,为根治灾患,率众踏勘地势后在此建造了它山堰。为增强泄洪能力,又在南塘河上分别建造了乌金?、积渎、行春三座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利体系。它山堰全长113.7米,面宽4.8米,堰高3.05米,用长2.3米、宽1米、厚0.3米的条石砌筑而成。它山堰建成后江河分流,涝时水流七分入江,三分入溪;旱时七分入溪,三分归江,使鄞西7乡20余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明州城内居民得以饮用。为纪念王元?NB045?为民造福的功绩,当地群众在它山之巅建造了遗德庙、"片石留香"碑亭。它山堰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经过宋、元、明、清各代的整修、疏浚、配套,工程更臻完善,至今仍发挥着阻咸蓄淡、排洪泄涝的功能,被誉为水利史上的奇迹。?天宁寺塔&&& 【天宁寺塔】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内中山西路。天宁寺为市区内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寺院之一。原名国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北宋崇宁二年(1103)改称为崇宁万寿寺,政和元年(1111)更名为天宁万寿寺。几经兴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定名天宁禅寺。寺前原有东西两塔,东塔毁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为西塔。西塔系砖结构楼阁式方塔,高约12米,每边长约3.2米,五层,逐层收缩,每层叠涩出檐,四壁均设佛龛,底层四面开门,内呈筒形,塔壁厚约0.76米。塔砖上有正书"咸通四年造此砖纪"铭文。1995年对东塔塔基进行了发掘,发现东西两塔大同小异。天宁寺塔是长江以南少有的唐代砖塔,也是全国仅存的唐代寺前双塔实例。?七塔寺&&& 【七塔寺】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内江东百丈街。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称东津禅院。唐咸通二年(861)改名栖心寺。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由普陀山宝陀寺迎来观音像,遂名普陀寺,有"小普陀"之称。其大雄宝殿内供奉千手观音像,以代释迦牟尼佛。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寺前建七座石浮图,故称"七塔报恩禅寺",为浙东四大丛林之一。现寺院由大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殿、钟鼓楼及偏殿、僧房等建筑组成,布局严谨。为市区内保存最完整的佛寺。另外,寺内还藏有开山祖师《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南宋的铜钟、明代的古木槎、清刻的五百罗汉像等。?后海塘&&& 【后海塘】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东北,东接巾子山,西至余范的嘉燮亭,全长4800米,其中东端1300米与镇海的古城墙合在一起,用条石垒筑。海塘始筑于唐,原为泥塘,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改建为石塘。历代多次修葺,清乾隆十三年(1748)一次大修,用了3年多时间;道光二十八年(1848)进行全面整修,拓宽塘基,塘身采用条石交错的竖砌坡陀法,敷以黏性强的蛎灰抹缝,使海塘更为牢固,不但有拒潮挡浪保城护田的作用,还兼有城防作用。聪明的镇海军民将镇海县城的北城墙建在塘上,城塘合一,一物二用。这段城塘之上设有城垛、望海楼、警铺等,安置了火炮,曾在抗倭、抗英战争中发挥过作用。城塘的西端建有明万历元年(1573)的"定(镇)海县建城碑亭"一座,石质,内立"增筑定海城碑记"碑,为当时的兵部尚书张时彻撰文,记述了镇海建城的历史沿革。?郡庙&&& 【郡庙】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即宁波府城隍庙。位于宁波城内药行街西端。始建于五代,原址在子城西南,后遭火毁,明洪武四年(1371)迁今址。现存建筑系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坐北朝南,呈纵长方形,中轴线上有照壁、正门、仪门(戏台)、正殿、后殿,东西为厢房、偏殿、偏屋等。正门面县学街,为五开间单檐硬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上悬"宁波府城隍庙"额,仪门后连戏台,台顶为鸡笼顶藻井,朱金木雕,装饰华丽轻巧。正殿为五开间重檐硬山式,明间前建抱厦,用材硕大,气势轩昂,庙内藏有明正统十一年的《宁波府城隍庙之碑记》等碑刻27方。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张苍水、钱肃乐等志士为抗击清军入浙,曾在庙内聚众起义。?清真寺&&& 【清真寺】宁波市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区西南部月湖西岸后营巷。是宁波对外交往的历史见证。自北宋以来,明州(宁波)港对外交通贸易日趋繁荣,许多波斯、阿拉伯人到这里从事商贸活动,并定居下来,最早的集居点在今狮子街一带。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在该地建造了清真寺,元至元年间()随着集居点的迁移,寺迁建于原冲虚观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于今址。现清真寺为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坐西朝东,由头门(望月楼)、二门、照壁、礼拜殿和南北厢房组成。礼拜殿内悬有阿拉伯文的匾额。?高丽使馆遗址&&& 【高丽使馆遗址】宁波市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区西南部月湖东岸宝奎巷一带。是昔日宁波港对外交往和中国与高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中国与高丽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到了北宋,两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熙宁七年(1074)宁波开始接待高丽使者。政和七年(1117)在宁波建造了高丽使馆,供高丽使节居住。现仅存遗址。?南宋墓道石刻&&& 【南宋墓道石刻】宁波市鄞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东南25公里处鄞县东钱湖的韩岭、上水及福寿山一带。由史诏墓道、史弥远墓道、史渐墓道、叶氏太君墓道等组成。史诏为宋丞相史浩祖,累封太师越国公,墓道现存石羊、石虎、石马、石文相、石武士、石椅等石刻11件。史弥远,史浩的第三子,曾为相25年,墓道现存石笋、羊、虎、马、武士等。史渐,史浩之堂弟,赠太师齐国公,墓道现存石刻有羊、虎、马、武将、文臣等。叶氏太君,慈溪人,史诏生母,赠冀国夫人,墓道现存石笋形神道柱一对及残损的翁仲等。这些墓道石刻,武将气宇轩昂,文臣沉静含蓄,马鞍等处饰缠枝牡丹、海兽波涛等,雕技细腻娴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填补了南宋石刻艺术的空白,也为研究古代服饰提供了实物资料。?广济桥&&& 【广济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南22公里处奉化市江口镇南渡村,横跨于县江之上。该地自唐以来为明州(宁波)经奉化至台州、温州的驿道必经之地,原只有船渡,因与北上的另一渡口北渡相对应,故称南渡。北宋初年始建木桥,但因河宽水急,屡建屡毁。到南宋绍兴年间()当地人汪及易木桥为立柱式石墩廊桥,元至元年间重建。以后历代均有修缮。现桥东西向,长52米,宽6.6米,为四孔石墩廊桥。桥墩立柱式,每墩用6块断面为长方形的条石直列而成,上下有榫卯,连接地?NB038?与横额,有明显的侧脚。桥墩上搁粗大的圆原木桥梁,铺设桥板,桥上建有人字坡、小青瓦的廊屋16间,并藏有记载广济桥历史的碑石数块。?游仙寨&&& 【游仙寨】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东南52公里处象山县赤坎村南。寨城东北为大爿山,西北距大海约1公里,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56米,南北长约121米,占地1.8万余平方米。墙断面呈梯形,外砌块石,中为填土,高约8米,上宽1.2米至2.1米不等,顶部外侧有高1.8米的城垛,城门设在西南面,有残存瓮城,城门宽2.5米,与瓮城门相距10米,城外有宽约5米的护城河环绕。寨城内道路纵横交叉,路面用鹅卵石铺成,当年的兵营已不复存在,但尚可见到排列整齐的断墙残基。城内西北面有大小两处当年练兵的校场遗址,原有水井四口,分布在四隅,现仅存一处。寨城北侧的山上有几座烽火台。游仙寨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属爵溪所管辖,有225名官兵驻守。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进犯象山,攻游仙寨甚急,爵溪所百户秦彪与弟秦汉率兵杀敌,俱战死,后人多有赞叹。游仙寨作为象山县城、爵溪所城之门户,历代有驻兵防守,直至清道光年间后不再驻守,寨城渐废。?天一阁&&& 【天一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区西南部月湖景区的芙蓉洲上。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建于年之间。范钦一生爱好藏书,致仕后在宅第的东侧建造了藏书楼,取《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名为"天一阁",寓意以水制火,以期藏书永存。清乾隆皇帝在修《四库全书》后,命杭州织造寅著来天一阁丈量书楼、书橱的营制尺寸,并据此而建造了文渊、文源、文溯、文津等北方四阁和文汇、文宗、文澜等南方三阁,以置放《四库全书》,天一阁遂名闻天下。现天一阁为重檐硬山式,观音兜山墙,楼上一大通间,楼下6间,有藏书30万卷。阁前为天一池、"九狮一象"假山,阁后有后期迁建的尊经阁和"明州碑林"。近几年,天一阁又扩建了东园,建造了书画馆,迁建了清代藏书楼"抱经楼"和"水北阁",以及数幢古建筑,掘池垒山,植木栽竹,一座占地2.4万平方米的"南国书城"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古老的明州城。?范宅&&& 【范宅】宁波市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区西南部海曙区中山西路月湖文化景区入口处。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北朝南,由三开间的台门、二门、照壁和单檐硬山顶三开间的前厅、后厅、后楼及东西厢房组成,结构简朴,用材硕大,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是宁波市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住宅建筑。范氏的后人盐运使范廷谋,在清乾隆年间曾任台湾知府,对台湾的建设作出过贡献。?钱肃乐故居&&& 【钱肃乐故居】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区江东潜龙巷。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建筑由台门、厅堂、后楼及厢房等组成,现仅存三开间、单檐硬山式的厅堂。钱肃乐()字希声,号止亭,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太仓知州等职。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钱肃乐与张苍水等在郡庙组织义军抵抗,迎鲁王监国。后追随鲁王,官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职,联合各路义军,转战在浙闽沿海一带,曾连克兴化、福清等30余城。由于鲁王政权的腐败,官宦之间的倾轧排挤,致使连江等相继失守。钱肃乐忧愤至极,病故于连江的琅江舟中。南明政权赐太保,谥号忠介。著有《正气堂集》、《越中集》、《南征集》等。后世为纪念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志士,将其故居西南端的一条马路命名为"忠介街",现故居已辟为纪念馆。?张苍水故居&&& 【张苍水故居】宁波市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区海曙区苍水街。张苍水抗清失败后,隐居于象山县南田悬岙岛(一说舟山悬岙),因叛徒出卖而被捕,严辞拒绝清军的劝降,矢志以岳飞、于谦为榜样,于康熙三年(1664)九月在杭州慷慨就义。遗体葬于南屏山下,现存祠及墓。故居尚存年轻时读书的书房及张氏后人所居的三合院,院门上有砖匾"近圣人居"四字。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1936年将宅前大路命名为"苍水街"。?黄坛、前童明清古建筑群&&& 【黄坛、前童明清古建筑群】黄坛清代古建筑群位于宁海县黄坛镇。保存完整的有司马第居易堂、益善堂、厚贻堂、小姐楼等。这些建筑的石雕砖刻精细美妙,梁枋、门窗等处的木雕艺术更是堪称一绝。前童明清古建筑群位于宁海县的前童镇。该镇"家家用活水,户户有雕墙",整个村庄清溪环绕,曲折精致的卵石路面,别具一格。现整个村庄较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风貌,其中较好的传统民居有10余幢。除明代古建筑外,均为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建筑,门窗等处雕饰精美,屋脊、马头墙的做法风格独特。?白云庄&&& 【白云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海曙区西郊乡前丰村。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别业。康熙七年(1668),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来此处授徒讲学,创"甬上证人书院",白云庄成为浙东学派的发祥地。清末,书院废圮。1934年重建。现白云庄由人字坡大门、牌楼式二门、三开间单檐硬山式厅堂及后屋组成。相邻的宅院为史学家万斯同的故居,由大门、中厅和后厅组成。西边有万泰之父、明都督万邦孚及万泰第五子浙东学派中坚人物万斯选墓。?黄宗羲墓&&& 【黄宗羲墓】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西北约29公里处余姚市陆埠镇十五岙村化安山下龙山东南麓。坐西朝东,馒头形封土,正面形似观音兜墙面,条石错缝叠砌,中竖圭式墓碑,上镌隶书"黄公梨洲先生墓"七字。墓前有祭台,置石桌、石凳。墓周围青山环抱,林木葱郁,更有潺潺溪水,鸟语花香。墓对面的虎山坡上有其父亲、东林党的著名人物黄尊素墓。黄宗羲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冬选长期从事著述读书的龙虎草堂旁作为其安息之处,并营建了简朴的寿域。康熙三十四年(1695),黄宗羲因病逝世,儿孙遵其"不棺而葬"的遗愿,简单而庄重地将其安葬。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史学家全祖望撰写神道碑,萧山毛奇龄撰写墓志铭。?四先贤故里碑亭&&& 【四先贤故里碑亭】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西北45公里处余姚城区龙泉山腰。四先贤指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均为余姚人氏。原碑分别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和清末,其地在江边"接官亭"处,后迁今址。现碑亭系1982年重建,由四座单间歇山顶石结构亭子组成,坐北朝南,亭高3.55米,每亭阔0.93米,深1.84米,内立一石碑,亭柱上镌有楹联、眉额。?全祖望墓&&& 【全祖望墓】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南郊公园南面王家桥东侧,前有南塘河的支流由东向西流淌。历史上为全氏家族的葬地。墓地略高于周围的农田,现墓地上有墓三穴。全祖望墓在东南侧,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长8米,宽4.8米,里为砖椁,外用块石砌筑,墓碑横长式,上刻"谢山全太史墓"。全祖望()是黄宗羲的私淑弟子,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史学家、文学家。?江北岸天主教堂&&& 【江北岸天主教堂】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区江北岸中马路,面临三江口。明崇祯元年(1628),葡萄牙籍教士将天主教传入宁波。清顺治五年(1648),意大利人己济泰始建天主教堂,不久为清兵所毁。康熙五十二年(1713),法国人郭忠传在药行街购地再建教堂。几经兴衰,现仅存部分房屋。现存的天主教堂为同治十一年(1872)由浙江教区的法籍苏主教兴建,在中法战争中,清廷降旨得以保护,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增建了钟楼。现教堂由钟楼、教堂、主教公署、本堂区和偏屋等组成。其钟楼高耸挺秀,教堂穹隆高大宽敞,呈哥特式建筑风貌,是浙江省最雄伟的天主教堂,也是外来建筑文化在宁波市的代表作。?
3回答1回答9回答7回答6回答
&& && && && && && && &&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