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和100的最大最小公倍数怎么求是什么?

杨博:战略求最大公约 运营求最小公倍_新浪汽车_新浪网
更多选车参考:
杨博:战略求最大公约 运营求最小公倍
  新浪讯 日,北京车展系列活动之全球重构下的合作与共赢――首届中美产业交流峰会举行。本次会议以中美交流峰会为载体,以“全球重构下的合作与共赢”为主题,架起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新兴产业基地与老产业基地沟通的桥梁。新浪汽车全程报道此次峰会,以下为江淮纳柴油公司副总经理现场发言实录。
  大家对于江淮比较了解,对纳威司达相对比较陌生,江淮纳威司达也是我们合作方面的一个后来者,所以说这个方面我们也可能能够吸取一些同行在这个中美合资合作方面的一些经验,甚至一些教训。纳威司达很简短的介绍他的产品,我们中国第一辆车的,其实就是解放的原形就是纳威司达的产品,目前江淮和纳威司达在合资合作方面我本人是几年前从两个公司的第一次会议,到双方的谈判以及到今天的整整两年的运营都参与其中,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说在双方的合资方面,战略上一定要求最大的公约数,就是求共同点,双方的互补,双方的共同,大家的目标一定要非常地清晰。
  第二个在运营方面,尽可能求他合理的最小公倍数,什么意思呢?我们可能大家在谈合资前夕都是非常战略协同性,双方互补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多的让你觉得很振奋的东西,但真正进入运营的时候,每天柴米油盐很具体的时候,很多方面因为他运营方面做事的方式的不一样,他很多的方面需要求同存异,所以什么样是合理的,在运营方面我们这个方面在合资之前,双方在运营层面上的了解,了解的越多可能会对合资的过程当中,会有更好的帮助。
  第三个方面,在合资过程当中文化,文化不仅仅是语言或者风俗,文化是做事方式,就是不同的做事方式,如果一个产品从生产的角度它的工艺都是一样的,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它理论上讲应该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产品,但是很难能够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是不同的人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追绕人,对人的管理方面,对文化方面的相互理解,就是这几个方面。
  谈到合作,这么多年有一个体会,首先是要互补,就是这个互补双方要相互需要,因为没有双方相互需要,就没有合作的基础,所以在纳威司达和江淮有非常好的互补性,江淮商用车产品系列非常全,从轻卡到中重卡,纳威司达是全系列柴油机,所以一个有整车,一个有全系列的发动机,第二个从整车的方面,江淮我们知道在轻卡领域是非常强,纳威司达是中重卡非常强,所以这两个公司2010年双方签署了两个协议,一个是发动机,一个是整车,我们目前的进展还是相当的顺利,来源于两个公司一个是高层的直接的关注,这点尤其在两个合资合作过程当中非常重要,因为双方高层的互信是合作非常强有力的后盾。第二个,我们双方运营还是不错的,两年来作为一个新公司来讲一直是处于一个盈利的阶段。
提问前请先搜索相关问题,查看是否已有人提问过。
热门问题: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大 中 小 |
车型排行6.97-9.77万元01 |
| 口碑:4.5分& 22.08-8.77万元02 |
| 口碑:4.25分& 10.69-9.99万元03 |
| 口碑:3.65分& 10.39-9.89万元04 |
| 口碑:3.25分& 10.99-9.99万元05 |
| 口碑:3.65分& 5.68-7.58万元06 |
| 口碑:3.45分& 10.08-9.58万元07 |
| 口碑:3.75分& 10.58-9.77万元08 |
| 口碑:3.3分& 10.42-9.42万元09 |
| 口碑:4.05分& 19.98-29.98万元10 |
| 口碑:4.25分& 10.53-9.98万元01 |
| 口碑:72分& 10.78-9.98万元02 |
| 口碑:87分& 13.18-22.58万元03 |
| 口碑:80分& 10.78-16.59万元04 |
| 口碑:71分& 10.78-14.98万元05 |
| 口碑:80分& 12.19-23.58万元06 |
| 口碑:81分& 10.89-15.72万元07 |
| 口碑:74分& 10.77-9.97万元08 |
| 口碑:90分& 10.38-9.99万元09 |
| 口碑:53分& 10.57-9.57万元10 |
| 口碑:71分& 13.98-21.58万元01 |
| 口碑:80分& 14.58-20.18万元02 |
| 口碑:80分& 16.98-23.69万元03 |
| 口碑:60分& 18.89-31.99万元04 |
| 口碑:90分& 17.98-26.58万元05 |
| 口碑:59分& 27.28-57.81万元06 |
| 口碑:90分& 18.38-32.28万元07 |
| 口碑:70分& 19.98-29.28万元08 |
| 口碑:82分& 25.28-34.28万元09 |
| 口碑:79分& 28.30-60.78万元10 |
| 口碑:75分& 124.80-209.80万元01 |
| 口碑:75分& 100.10-98.10万元02 |
| 口碑:85分& 101.80-92.80万元03 |
| 口碑:76分& 146.32-99.92万元04 |
| 口碑:79分& 105.80-95.80万元05 |
| 口碑:75分& 688.00-800.80万元06 |
| 口碑:76分& 568.00-928.00万元07 |
| 口碑:85分& 142.15-267.00万元08 |
| 口碑:70分& 113.80-268.80万元09 |
| 口碑:84分& 暂时无报价10 |
| 口碑:80分& 10.08-16.28万元01 |
| 口碑:70分& 19.98-31.58万元02 |
| 口碑:60分& 10.98-15.48万元03 |
| 口碑:55分& 52.80-66.80万元04 |
| 口碑:60分& 16.38-29.88万元05 |
| 口碑:86分& 18.38-27.28万元06 |
| 口碑:71分& 35.85-56.77万元07 |
| 口碑:68分& 19.38-27.58万元08 |
| 口碑:50分& 111.50-98.50万元09 |
| 口碑:87分& 16.98-24.28万元10 |
| 口碑:76分&
网友文章推荐
可输入140个汉字 向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因数和倍数单元复习教学策略比较
《崇文实验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 2005年12月 ● 杭州
1.《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教研活动计划书&&&&&&&&&&&&&&&& 2
2.《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设计-1&&&&&&&&&&&&&&&&&&&&&&&&&&&&&&&&&&&& 3
3.《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设计-2&&&&&&&&&&&&&&&&&&&&&&&&&&&&&&&&&&&& 5
4.《因数和倍数复习》前、后测设计&&&&&&&&&&&&&& &&&&&&&&&&&&&&&&&&&&7
5.《因数和倍数复习》前测统计和分析&&&&&&&&&&&&&&&&&&&&&&&&&&&&&&&& 8
5.《因数和倍数复习》后测统计和分析&&&&&&&&&&&&&&&&&&&&&&&&&&&&&&&& 9
6.《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10
7.《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教师调查问卷统计和分析&&&&&&&& 11
8.《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教研活动主持串词&&&&&& &&&&&&&&14
9.《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教研活动记录&&&&&&&&&&&&&&&&&& 15
10.教学策略比较研究之相同学生参与两次课堂教学的记录与分析&&&&&&&&& 18
11.《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教研活动执行感言&&&&&&&&&&&&&& 19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制作
发行范围&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顾问/朱乐平& 主编/策划& 邵建晖& 执行主编/黄金荣&& 编写/五-六年级组&
日&&&& 第期&&& 总第16期&&
印刷&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文印室&& 字数5,201&& 印张8K×3张,双面&
《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教研活动计划书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五六年级数学学科组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以“比较研究”为基本形式,开展数学教学研究。使教师在活动中提高参与、拓宽交流面、激发教学思考、提高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行为能力。
2、以比较研究带动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在过程中学会研究思想和方法。
3、增强学科组的教学研究分工与合作,强调个体作用和团队协同,构建学科教研文化。
4、通过活动,使教师更清晰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和生成,深化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学水平。
二、活动整体设计与安排
(一)准备阶段(12月10――12月20日)
1、讨论学习《因数和倍数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二),查阅相关资料,基本理解和领悟教学设计存在的共性和主要区别。
2、召开活动准备会议(12月13日):
►活动分工:
●顾问& 朱乐平
●执行总监& 邵建晖
●专家& 朱乐平&&& 唐彩斌
●承办年级&& 五-六年级数学学科组
●执教&& 黄金荣&& 许海燕
●地点&& 观摩教室
●活动记录& 忻& 菁
●资料制作& 制作室
●信息技术支持&& 赵& 强& 李& 慧
●后勤保障&& 后勤处
●参加人员&& 全校数学教师及参观访问团
1、3、5年级学科组合编为第①团队――设计1;领队/ 徐卫国
2、4、6年级学科组合编为第②团队――设计2;领队/ 邵建晖
●黄金荣老师设计前后测(12月13日)
●邵建辉设计教师问卷并作分析(12月26日―1月7日)
●许海燕执教教学设计A,黄金荣执教设计B(12月28日上午)
●黄金荣和许海燕负责前测和后测(12月27―12月28日)
●许海燕负责前测分析,黄金荣老师负责后测分析(1月7日前)
●许幼芳负责相同学生两次上课的不同表现和学习效果评析。
●徐卫国老师负责两个设计及教学效果的简要分析。
●被访谈专家&& 朱乐平&& 唐彩斌
●朱乐平导师作活动点评
●邵建辉对本次活动作综述(12月28日上午)
(二)实施阶段(12月27日周二――28周三)
●教学前测:12月27日下午,时间为30分钟。负责:许海燕和黄金荣。
●课堂教学展示:12月28日上午8:30――10:00。
●实时互动交流:10:10――11:30(包括学生访谈、后测、教师问卷等)
(三)总结阶段(12月28―1月5日):
●资料汇总整理,分析成文。&&&&&&&& 负责:黄金荣
(四)活动基本流程
1、主持人邵建晖背景介绍及引言;
2、黄金荣老师执教设计-1;(课后选3-4名学生参加设计-2课的学习)后测
3、许海燕老师执教设计-2;(后测)
休息5分钟;
4、学生访谈;(6位学生)
5、休息10分钟,教师填写教师问卷,收卷;
6、互动交流,观点碰撞;
1)&& 徐卫国老师简单介绍设计意图及基本理念;
2)邵建晖老师简单介绍设计意图及基本理念;
3)互动交流;(请外校老师和专家参与一起交流)
7、访谈专家唐彩斌老师;
8、邀请朱乐平老师作活动专家点评;
9、邵建晖老师作活动综述;
10、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设计-1
设计/ 第①团队学科组
指导/ 徐卫国
设计理念与意图――用对比的方法组建复习系统
1、系统性:注重知识结构梳理,使知识系统化;
2、对比性:强化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念;
3、方法性:通过知识梳理、对比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创造一种复习的方法;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九册
教学时间/ 日周三上午
教学地点/ 崇文观摩教室
教学班级/ 507班
教学课型/ 复习课
1、通过整理知识,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通过概念对比,强化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概念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
3、通过合作与交流,形成优势互补。
4、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种复习的有效方法。
一、 “知识整理”
交流与汇报。
1、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2、知识整理。
3、知识整理交流与汇报。
活动要求:1、独立整理。
2、结构清楚。
3、注重联系。
汇报要求:
1、&& 一人汇报,组员补充。
2、&& 先说概念,在说区别(联系)
3、&& 汇报响亮,倾听认真。
二、概念对比。
寻找容易混淆的概念。
引导学生发现容易混淆的概念。
对一组概念进行对比。
汇报交流。
活动建议:
1、&& 澄清概念。
2、&& 联系与区别。
3、&& 举例说明。
三、总结。
说说学习收获和不足。
引导学生总结。
四、作业布置。
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两个对比的点进行对比研究。
五、练习。
练习并反馈。
1、数字之间的联系。
2、知识宝箱的密码。
1、请用学得的知识在2,3,7,15,18,21,28,90,105,200这些数中找有联系的数。
2、知识宝箱的密码是一组数字,它们依次是:①最小的合数,②3和9的最小公倍数,③16的素因数,④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⑤和100是互素的最小数字。请你解开密码开启宝箱。
《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设计-2
设计/ 第②团队学科组
指导/ 邵建晖
设计理念与意图――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性
1、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整理、个性整理,交流中渗透方法;
2、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性能力培养,平衡评价方式(肯定性评价―充分关注正确;否定性评价――充分关注错误),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监控(元认知能力)。
3、充分利用课堂元素,组织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发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整除部分概念的个性化整理,明确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引领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的反思,关注自己的学习中的获得,能根据自己的错例分析,查找出知识点中的薄弱环节,并能从题库中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进行巩固。
3、&& 利用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发展。
教学过程预设:
一、知识梳理
1、学生在单独整理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知识点的整理图表(课前)
2、组间交流、评出最佳
3、介绍整理的过程
1、&& 活动要求:(1)看懂
2、&& 介绍要求:
(1)整理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相邻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我反思
1、&& 个人观察已批的测试卷:
(1)欣赏对题,原因。
(2)整理错题
2、&& 小组交流,解决非典型错例
3、&& 全班交流典型错例
根据错例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几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从而完善知识网状图。
1、&& 整理要求:
(1)分成三栏(自己能订正的、需要帮助的、能讲解的)
(2)画出不是很清楚的知识点
2、&& 小组交流要求:
(1)分析错例
(2)联系概念
(3)提出建议
3、汇报要求:
(1)已经解决的问题,原因分析,改进建议
(2)组内不能解决的或典型的错例
三、查漏补缺,针对性练习
1、观察整理表格,反思:哪些概念掌握较好,哪些概念需要复习和练习。
3、&& 分层练习:
(1)错误较多的学生需要特别辅导的学生一组,在教师指导下练习。
(2)大部分学生根据错例,明确概念后,自主从题库中选择相应的题组练习。
(3)掌握较好的学生可选择:做提高题或是分析错例,提出复习的计划。
1、提供与自测练习中每一题相对应的题组。
2、提供提高题、对比练习题以及本班学生的错例。
3、辅导特别有困难的学生。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引导:从分析错例,发现掌握知识上的不足,明确概念后通过练习强化的复习方法。
&&&&&&&&&&&&&& &&&&&&&&&&&因数和倍数单元复习练习错误统计表
班级&&&&&&&&&&&&&&& &&&&&&&&姓名&&&&&&&&&&&&&&&
自己会订正的
需要帮助的
因数和倍数单元复习练习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
1、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5,那么我们就可以说(&&&&&& )能整除(&&&&&&& ),(&&&&&& )能被(&&&&&& )整除,A是B的(&& &&&&),B是A的(&&&&&&& ),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2、12=4×3=2×2×3,所以3和4是12的(&&&&&& ),12的素因数是(&&&&&&&&& )。
3、12345的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最小的倍数是(&&&&&& )。
4、两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0,按下列要求写出这两个数:
两个数是互素数(&&&&& )和(&&&&&&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和(&&&&& );两个数既不是互素数,也不成倍数关系的(&&&&&&&& )和(&&&&&& )。
5、A=2×2×3×5,B=2×3×3×5,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要使A×B×C的积最后的四个数字都是0,C取最小的数是(&&&&&& )。
6、两个两位数的最大公因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120,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有三个不同的素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31,这三个素数是(&&& )、(&&& )和(&&&&& )。
二、& 判断
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
2、60的所有因数是2、3、4、5、6、10、12、14、15、20、30。(&&&& )
3、一个数是7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合数。(&&&&&&& )
4、A×B=60,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2,那么A和B的最下公倍数是30。(&&&&& )
5、一个数的因数总比它的倍数小。 (&&&& )
6、互素的两个数一定是素数。(&&&&& )
7、5是素因数。(     )
三、& 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7和5&&&&&&& 78和117
四、& 求下面各数的最小公倍数
17和5&&&&&&&&&&&&& 6、9和18&&&&&&&&& 13、26和91
五、& 应用
1、把180千克的桔子和240千克的梨分装在若干个筐里,使得每筐桔子和梨的重量相等,问至少可以装多少筐?
2、在1000以内,15和20的公倍数一共有多少个?其中最大的是几?
因数和倍数复习前后测卷
编写/ 黄金荣
班级&&&&&&&&&&& 姓名&&&&&&&&&&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互素的两个数必须是素数。………………………………(&&& )
(2)3的倍数都是合数。………………………………………(&&& )
(3)1和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都是互素数。…………………(&&& )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5)素数只有1个因数。………………………………………(&&& )
2、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60和12&&&&&&&&& 12和13&&&&&&&&& 42和18&&&&&& 17和51
3、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9,6和14&&&&&&&&&&&&& 9,18和54&&&&&&&&&&&& 6,15和18
4、魔法宝箱的密码依次是①既是素数也是偶数,②2和8的最小公倍数,③14和49的最大公因数,④和20互素的最小合数。它的密码是多少?
5、一个两位数的素数,它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后,仍是一个素数,这样素数有哪些?(至少写出3个)
6、分子和分母是互素数,它们的积是24,请写出这样的分数。
因数和倍数单元复习前测卷统计和分析
崇文五年级组:许海燕
本次参与后测的学生人数共59人,五(1)班30人,五(7)班29人,收到后测卷59份。
五(1)班正确率统计:
3的倍数中最小的3被遗漏。
互素概念不清或语句理解有偏差。
12乘13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
两个概念混杂,理解有误。
误认43也是,没有良好的反思能力。
只写了一个或写出不互素的数。理解题意不清,对互素概念不强。
五(7)班正确率统计:
对互素的几种情况不掌握。
忽略了3的最小倍数3,对倍数概念掌握不完整。
题意不清。
计算错误,如12乘13。
计算错误或求最小公倍数方法不掌握(未除到两两互素)。
互素、最小合数混杂,理解出现问题。
写不完整,19、43等都认为是这样的数,没有良好的解题反思能力。
只写出一个或有部分学生只写出了1和24,3和8互素,而没有写分数。
&对比分析:
1、&& 从完成情况看,两个班在基础上存在一定差异,五(7)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五(1)班。
2、&& 从错误的分布来看:
(1)&&&&&&&& 整体错误的原因大致相同,有可比之处。
(2)五(7)班的错误比较分散,五(1)班的错误比较集中,主要是集中在4个学生。
3、&& 造成错误的原因:
(1)&&&&&&&& 因为概念不清引起的。(2)对于题目中语句的描述不理解。(3)计算中出现错误。
因数和倍数单元复习后测卷统计和分析
崇文五年级组:黄金荣
本次参与后测的学生人数共59人,五(1)班30人,五(7)班29人,收到后测卷59份。
五(1)班正确率统计:
3的倍数中最小的3被遗漏。
互素概念不清或语句理解有偏差。
12乘13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
两个概念混杂,理解有误。
误认43也是,没有良好的反思能力。
只写了一个或写出不互素的数。理解题意不清,对互素概念不强。
五(7)班正确率统计:
对互素的几种情况不掌握。
忽略了3的最小倍数3,对倍数概念掌握不完整。
题意不清。
对于素数的概念不掌握。
计算错误,如12乘13。
计算错误或求最小公倍数方法不掌握(未除到两两互素)。
互素、最小合数混杂,理解出现问题。
写不完整,19、43等都认为是这样的数,没有良好的解题反思能力。
只写出一个或有部分学生只写出了1和24,3和8互素,而没有写分数。
对比分析:
1、从整体完成情况看,五(7)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五(1)班,虽然两个班级在基础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也不难体会到,练习和错题分析对于测试正确率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不仅针对性强、个别化,而且效率高。
2、从个别知识点的测查情况分析,如判断的第一、三、五题,五(7)班学生正确率相对较高,联系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素数和互素数概念的对比有一定的效果。在课后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深入进行对比学习,相信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教研活动教师调查问卷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数学组2005-12&&&& 问卷设计/ 邵建辉
教龄(&&&&& )性别( & &&&&)现执教年段(&&&&&& )& 本校/外校
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非常欢迎您来崇文,并参加我们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和交流。为了比较深入和全面地开展研究和反思,取得第一手资料,请您在下面写下您真实的想法,仅供研究之用,无需顾忌。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请你在所选的内容编号上打“√”。
1、两个教学设计的区别________.
A 很大&&&&&&& B大&&&&&& C一般&&&&& D不大
2、喜欢第______个教学设计,会选择第_______个教学设计上课.
A 1,1&&&&&&&& B1,2&&&&&& C2,1&&&&&& D2,2
3、这样的对比研究我觉得_______.
A很有价值&&&& B有价值&& C一般&&&& D没有价值
4、我觉得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自己_______.
A很有话说&&&& B有话说&&& C一般&&& D没有话说
5、我觉得这样的教研形式,老师的主动参与面_______.
A很大&&&&&&&& B大&&&&&&& C一般&&& D不大
6、这样的教研形式我_______.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7、我觉得数学复习课_______. (可多选)
A注重知识整理方法和落实知识复习要求的课型并存
B要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自己学着复习;
C对于易错的知识点,一定要多练;
D在复习课中要适度练习,要注重交流;
E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创设展现知识联系的平台,建立知识的系统;
F在复习的内容上,要有选择性,要有侧重,不能平均分配时间;
G知识整理的过程易放在课外,放课堂里整理很费时间;
H复习课的效率主要体现在量上(做了多少题目);
I复习课的效率指标是多元的,练习的量只是一个指标;
8、设计A中有一个环节是请学生仔细浏览自己做对的题,我认为______.(可多选)
A非常好,是正面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做对的题并进行适度地反思和回忆,促进知识构建;对于练习卷,通常过多关注错了多少,而很少肯定做对了多少。是现阶段普遍缺乏关注的点;
B很平常,可有可无,没多大价值;主要是要注重查漏补缺;
9、两个设计中都比较注重课堂中的“交流”,我认为_______(可多选)
A光交流是不够的,要多练习才能有效巩固知识;
B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很重要的,它一样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得到提高;
C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只不过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丰富了些,效率怎样要打问号;
D交流活动的环节我比较欣赏,我会在课中经常运用;
10、设计B中有让学生选择一组概念进行对比地复习环节,我觉得这样_______.
A强化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再次构建知识,形成系统;
B是否提“对比地复习”与学生自己复习没有太大区别,不这样提也一样能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11、两个设计都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整理,渗透复习的方法,我觉得这样_______.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无所谓&&& D没有必要
12、对知识整理的过程,让学生做出一个作品,我觉得_______.
A放在课外较好,课内花时太多;
B放在课内较好,易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13、我觉得你们的教研活动(外校老师填)
A有新意&& B有深度&&& C有创造性&& D有规格&&& E有完备的组织
F有完善的模式&&& G很有效&&& H有价值&&&&& I有良好的教研氛围
J无新意&& K欠深度& L欠有效&& M价值不大& N工作量大 O需要很多支持性条件
14、你是否注意到三位两次参与学习的学生,请你评述一下他们两次的课堂表现。
15、对于两个教学设计,你觉得分别是以哪些教学理论作支撑的?
16、你觉得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17、与原来的教研活动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收获和建议?
再一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再次光临崇文并指导!
《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 教研活动教师调查问卷统计和分析& &黄金荣
本次活动共收到问卷19份,选项后面的数字表示选此项的人数。
教师问答题摘录:
14、你是否注意到三位两次参与学习的学生,请你评述一下他们两次的课堂表现。
1)他们中一到两位尤其出色,积极、思维敏捷、清晰、辨证,表达能力强。
2)滕中炜发言比较积极,第一节课发言2次,第二节课发言3次。但他认为自己都知道了,没必要交流。王安东第一节课积极举手,发言1次,但第二节课只是倾听,没有举一次手。
3)很认真投入,乐于发表自己意见。
15、对于两个教学设计,你觉得分别是以哪些教学理论作支撑的?
1)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建构主义理论;思维和语言的和谐发展,学会表达。
3)与前一节课表现亦投入,并更能深入学习相关问题。
4)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
5)学生讨论、表述较多,学习气氛浓厚;课堂气氛较前者少,但个体工作较多。
16、你觉得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1)复习课的知识整理和针对性练习的时间如何分配?
2)小组交流中如何照顾差生?
3)整理学习知识可以从几年级开始,如何引导学生整理,如何反馈这种形式?
4)复习课整理知识应该占多少时间和比例?
5)以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为被动。
6)可以研究试教时与今天教学的对比反思,本单元复习与别的单元复习的模式区别。
7)概念的问题较注重,复习的知识及题目较少。
8)会否拖慢教学进度?如何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17、与原来的教研活动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收获和建议?
1)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参与进来,而且学生经历了课的不同教法。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建议课后用同样的典型习题考察两个班的学生,看效果如何。
两节课都注重交流,交流的效果到底如何,有没有一个好的测评方式。会不会交流成了善于表达的优等生的展示台,而对于差生来说仅仅是浪费时间?我关注到第一节课某有一个学生在交流时从未开口说话,也没有听别人讲,表情时而冷漠,时而气愤地游离于集体之外。我不知道这样的学生有多少?
2)不一样:同课异构,有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和自己班级的教学方式,听课的同时也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关注差异和优劣。
建议:像第二节课,如果要有比较的复习,需要前面的铺垫、积累。如果学生没有做过那份练习卷,那么,对于大部分学生讲这节复习课就显得无从下手。
3)整理知识的时候,是否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便于学生理解。
4)最主要的分别是贵校的教师多以分组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群体学习,在小组中学会不足之处。
5)主题比较鲜明,有完备的组织,收获很大;比原来的教学较活,更能营造课堂气氛,获益良多。
1、&&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来看,大部分教师觉得这样的对比研究有价值,而且在活动中有话想说,教师们喜欢这样的教研形式。
2、&& 对于两个教学设计的两个具有显著区别的主要环节,教师们几乎持同样的意见。如对于设计一中的概念对比环节和设计二中的对题欣赏和错例分析环节。教师们都觉得这样的环节非常好而且很必要。
3、&& 两个设计中都注重的学生对于知识的个性整理和方法学习,他们都觉得非常有必要。而两节课在整理时间上的不同,促使教师们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有的赞同知识整理放在课外,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有的则愿意将这一环节放在课内,易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4、&& 不论是从上述的选择统计还是从教师提出的问题出发,发现了教师们对于复习课的一些想法和疑惑:(1)知识整理的方法学习从几年级开始?如何指导学生整理?整理后如何反馈?(2)知识整理和练习在时间上该怎样合理分配?
《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 教研活动主持串词&&&& 设计:邵建辉
一、引言及背景:
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和老师们,大家早上好!在这冰封的季节,能够和大家满怀激情地一起走进课堂,一起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觉得很高兴,因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弥漫在我们身边的也会是暖暖的气息……
今天,我们从比较的角度,以复习课为研究的载体,试图在思辩的层面全方位地对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与反思。我们基于对阶段学习总结复习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复习课以及一个单元的第一节复习课需要进行知识梳理方法上的渗透与培养之想法,上午将要展示两种比较注重知识梳理和整理的复习课,运用不同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理论支撑,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老师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一节课后其中有3位学生将再次参加第二个设计的学习,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这3位学生的学习表现。
课后学生访谈:
●老师们,我们5分钟后一起和参与学习的几位孩子进行一些访谈交流,请老师们抓紧时间问出想问的话题,因为学生还要去接着上课,我们不能耽误他们太多的时间,谢谢!
●今天,这么多老师和我们坐在一起,看了大家的上课,你们都学得很认真很不错的,有的老师有一些问题想请你们帮助,你们能回答吗?
●谢谢你们精彩的回答。
●请老师们边休息边填写教师问卷,10分钟后我们进入下一个互动交流阶段……
互动交流阶段:
●老师们,我们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交流,先请两个设计的指导老师徐卫国、邵建晖非常简要地介绍一下各自的设计意图和理念――
●我们看了课堂实践、也进行了学生的访谈、又听了设计意图的介绍,老师们肯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们就一起畅所欲言吧……
学生访谈中:
教师交流中:
1、&& 对知识整理方法如何指导;
2、&&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
3、&& 制定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来自于对学生的研究;
4、&& 关注了学习要求的表征;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是否可以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去进行引导与训练,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5、&& 在课堂设计中如何建立方法论的思想;
6、&& 对于学生访谈的一些想法与反思,也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7、&& 关注复习课型的问题;
8、&& 关注了教学行为背后的连锁反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9、&& 关注复习中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教研活动记录&&&&&&&&&&&&&&&&&&&&&&&&&&&&&&&&&
&&&&&&&&&&&&&&&&&&&&&&&&&&&&&&&&&&&&&&&&&&&&&&&& 记录:忻& 菁
学生访谈:
A、B是上第一节课的学生,并参与第二节课的学生。C、D、E是上第二节课的学生。
徐卫国:复习了以后,你有什么进步?
A:两节课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在考试中应该没有问题。
C:知识点更加明确了。
E:原来会说错,但是现在能找到自己的弱点在什么地方。
D:十一个概念的联系
谢莹: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你从其他同学这里得到了些什么帮助?
E:我可以看到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题目。
谢莹:除了帮助别人,让同学学到…
C: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可以…
你估计有什么收获?
C:碰到相同类型的题目,自己也知道。
盛玲燕:老师会进行试卷的讲评,你们在讲评的时候最想老师讲的是什么?
E: 想让老师讲给我们特别的方法。
C:找到一些便捷、通用的方法。
盛玲燕:观察、并说说做对的题目的原因,你觉得有必要吗?
C: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学习过程的回忆。
孙佳伦:这两节有什么很大的区别?
C:第一节课是象我们平时课堂上直接动手,第二节课是课前做了很多准备。
许海燕: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你觉得是怎么样的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A: 第一节课讲分类的,第二节课是讲试卷的。
许海燕:你们在班级中的学习水平怎样?
A/B:中等偏上。
许海燕:第二节课你一直都没举手?
A:人家的课我不敢举。
朱乐平:编报,你估计你花了多少时间?
D:半个钟头。
朱乐平:你是怎么评价小组的编报的?
D:看看素因数有没有漏掉,再看它分得对不对。
C:先看它整理的是否正确,再看有没有遗漏。
E:还看新不新颖?
朱乐平:你投自己一票?你是课外组织小组同学完成活动吗?你怎么组织的?有过修改吗?
D:投的。对,大家一起完成的。组织大家有,自己修改
邵建晖:两节课中,老师经常叫我们小组交流,你认为这样的交流有没有用?
ABCDE:有用(举手)。
教师评论:
朱乐平:黄老师是先来回顾复习的知识点,十一个学生回答十一个概念,这是为什么?
黄金荣:可能不是十一个人,六七个人之间,有一部分是说多个。我也知道可能会有学生能把十一个概念都说出来。
朱乐平:我们是让学生说一部分,还是让一个学生说全部。让一个学生说全部,很显然其他孩子就会失去表现的机会。如果让学生说一部分,就会影响知识的整体性,如果不让学生说全,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赞同让一个学生说全部,并用语言照顾其他孩子的感受。
朱乐平:为什么让学生来造句,而不是直接让孩子自己整理?
黄金荣:试教时发现直接整理难度较大,前面老师进行铺垫,可以老师来引这个头,能让学生……
徐卫国:有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无从下手,是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整理?先后次序怎么产生的?联系是怎样的?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对中下学生来说照顾得更好一些。
朱乐平: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独立思考在先,小组合作在后。但是这里有一个启发,有时我们可以在独立思考前,有引领。对中下生来说有一个帮助。但有时也应该有一些课直接放独立思考,给予一些挫折的体验。
朱乐平:小组合作的活动建议比较简炼,比如“结构清晰”学生能理解吗?
朱乐平:这种表达非常符合成年人交流的习惯。事实和价值判断上,同样结构清晰,我也可以说结构不清晰。对五年级来说,是合适的。可能一开始需要老师来解释和引导。两节课都有这样的要求,崇文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要求提出。
谢莹:我是一年级的老师,我们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怎样它们从形象化的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串联知识,成为一棵知识树。可能老师可以用更巧妙的方法,来让学生慢慢形成反思、提问的能力。
邵建晖:我们很关注要求的表征。
林燕:三年级语言还是很简炼,但是会让学生来说说你看懂了什么?你打算怎么做?等让学生来表述的过程
盛玲燕:反思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很抽象的。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渐渐知道如何去反思。
孙佳伦:让学生一本数学书去整理一些知识点,可以独立去做。但是老师需要引导,让他们的思路更清晰。有些学生可以对一个知识点里要注意什么问题都能提出来。
朱乐平:从易到难、扶的多到放得多。等我们渐渐到了高年级,我们的要求可以提得宏观一些。我们不再提出小组中的分工。而是对活动要求做简炼的概括。
朱乐平:我注意小组交流中你提出的要求是发现优点,为什么不是发现缺点。
黄金荣:一个是欣赏别人的优点,来弥补学生的缺点。
朱乐平:有时候我们应该接受别人的批评,还需要思考怎样向别人提出缺点。
朱乐平:让七个学生来说哪些概念容易混淆,然后组织学生对比研究,提出活动的建议。那么为什么说是对比研究。
黄金荣:我原来想过用比较,但是现在用对比。
朱乐平:有些词我们是经过推敲的,不是随意地用上去的。对比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对比。
朱乐平:这里一开始就小组合作,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对比,是共性的东西多,还是特性的东西比较多。
黄金荣:有些概念共性多一些。其实我们要突出一个对比的方法。概念混淆是一种比较个别化的东西。
徐卫国:我们最好出现每个学生对比自己的概念,大家对比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能弄清楚。也很遗憾的是,每个人对比不一样,很多学生就觉得对自己的东西没有用,就不去仔细听。但是我们最终考虑到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比的方法。比如先哪些概念、再概念对比。
邵建晖:共性不只全部,个性也不是个别的。同年龄段他会有很多共性的地方。
朱乐平:概念本身对比,个性会更强些。我们应该强调概念对比的方法。一个学会倾听,另一个我听你是怎么比较的,借鉴我的方法。我建议低段老师要渗透典型性的问题要举例说明。是不是有可能去先提炼一下概念,然后再说说方法。
澳门大学会长:首先非常赞同崇文学校认真探索的精神,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设计同一个内容。在研究准备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的责任重大。看到学生在这里面对这么多老师回答问题,我觉得很可怜,听到了两个学生的叹息声。对崇文教学研究的钻研是我们澳门老师学习的榜样,特别对概念的复习对我们澳门老师也收获非浅。
唐彩斌:我们是否应该提一些简炼的问题,让学生更轻松的回答。年关时,我们就要进行碎片整理,方法占的比重是多少。我们应该呈现复习课的类型也不能单一,今天我们是侧重方法。评优活动中一组和五组好的,你怎么评价标准是富有个性的。但是最终选出一组和五组。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学生又是怎么感受?课堂中怎么做到精讲多练,怎样做到针对性和共性,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练习。
张圣琛:如何把书读薄了?梳理的纸片,把书上一个单元的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样是不是把书读薄了,把形象的知识抽象出来了。如何再把书再读厚来?比如许老师的课中有些练习是老师设计的,是不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设计自己心中的一本书。
邵建晖:访谈学生时,设计A中有一个环节是请学生仔细浏览自己作对的题,你认为怎样?
林燕:低段让学生自我评价给自己评评星,到了高段知识量多了,把错误找出进行改正。形式上不同。低段采用肯定的形式比较适合。
许海燕:家长学生对考试很重视,但是他们关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另一方面,在复习课中让学生了解需要复习什么,
邵建晖:让学生欣赏自己作对的题,给予一定的时间思考当初做对的题,特别是当初模棱两可的题、拿不定主意的题是需要回顾的。
徐卫国:我们很多时候在找为什么成功,我们也应该去找我们做题时为什么会做对?但是很多时间反思做错的东西。在反思作对的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成功感。
邵建晖:我们经常有思维定式,就是拿到卷子看到95分,就找错在哪里,却没有回顾分数对在哪里?
朱乐平的总结:
澳门老师给我们提出一个人文化的建议。但是邵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们说谁愿意留下,我想会有很多人举手,但是访谈后我想学生也会叹一口气。我想学生可以有这样的体验。
学生差异的利用。差异是一种教学的资源。如果我们把两位老师实录拿出来,他们的话是很少的,我们可以话说少一点。
平等对话的理念很好。
如何欣赏?怎么欣赏的问题?
提出问题后,紧接着要去想怎么解决问题?
我们要去研究反思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利用这个优点。
《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策略比较研究关于
相同学生参与两次课堂教学的记录与分析
&&&&&&&&&&&&&&&&&&&&&&&&&&&&&&&&&&&&&&&&&&& 记录与分析:许幼芳
上课表现对比表
l&&&&&&&&& 提问了几次,就举了几次手;
l&&&&&&&&& 被叫到发言了2次;
l&&&&&&&&& 对这节课的感觉很好,就是没有发挥到极点。
l&&&&&&&&& 举了5次手;
l&&&&&&&&& 被叫到发言了1次;
l&&&&&&&&& 对这节课的感觉一般。
l&&&&&&&&& 举了5次手;
l&&&&&&&&& 被叫到发言了1次;
l&&&&&&&&& 对这节课的感觉一般。
l&&&&&&&&& 发言的第一次:理解并表达第二组上的知识整理为什么要这样写;
l&&&&&&&&& 发言的第二次:解释“在1000以内,15和20的公倍数一共有多少个?”答案……40。他用自己的经验建议大家用带余除法进行解题。
l&&&&&&&&&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0,两个数既不是互素数,也不成倍数关系的是()。他建议将40的因数列出来,最后找到用排除法找到答案。
l&&&&&&&&& 自己全都会了,没有必要交流。
l&&&&&&&&& 没有举手一次。
l&&&&&&&&& 没有举手一次。
原因是别的班级的课不敢举手。
对两次上课的不同表现和学习效果的简要分析:
两次上课的同学是五(7)班的滕中炜、刘心语和王安东三位同学。他们认为,这两节课有很大区别。第一节课直接在课堂上动手收集、整理;第二节有课前准备,也就是整理知识的过程是在课前完成的。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两节课,这三位学生认为,第一节课是讲分类的课;第二节课是讲试卷的课。
那么,他们更喜欢哪一节课呢,学生说:“都喜欢”。
不管学生对于这两节课的喜好程度如何,作为执教者,我们从他们实际的课堂表现就可以明显地感到他们到底喜欢哪节课。
第一节课一下课,本人就询问了滕中炜、刘心语和王安东三人的上课感受。他们对于第一节课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从表格中看出,他们举手发言的意识很强,只不过没有机会站起来发言。但第二节课表现就与第一节课相差很大。滕中炜比第一节课发言的次数更多,但其余两人没有举过手一次。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观察,本人发现,在第二节课,上一节课留下来学习的3位学生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在整理错误的题目,他们是埋头在做别的同学整理的那份卷子。对于他们,没有经历过做试卷,不知道自己哪些题目是错误的,如何能马上跟上其他学生,进行错误分析呢。因此,从这点上看,我们的复习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现有必要的经历,才能进行第二步的整理,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疑惑。滕中炜是班级中数学比较冒尖的学生,对于他来说,练习题就可以“手到擒来”,当别人认为这道题比较困难做不出来时,他反而可以停下手中的笔,对别人进行方法的提醒和帮助。自我满足感比较强,用他的话说就是“可以发挥得比较好。”但其他两人就显得跟不上步骤,每个人都想学得更好,但在这节课中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老师的互动评课和对学生进行的访谈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第二节课的学生被忽视了。因为问到复习提纲是怎么列出来的时候,两节课都上的3位同学都沉默了,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这一步,也就没有一点发言权。
&&& 因此,经管两节课学生都尽力地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如何让他们表现得更好需要我们老师考虑到教学行为背后的前期知识铺垫和情感铺垫。毕竟,不同的班级,前期接受的教育细节是不同的,突然合在一起上同一堂课,知识的铺垫较情感的铺垫就显得更有差异,这也许就是导致第二节那3位学生有如此不同表现的原因吧。
执& 行& 感& 言
崇文实验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组&& 黄金荣
我们是幸运的,本学期工作室的教研活动从我们开始,在我们这里画上一个圆满的逗号,本次活动于本月28日上午在崇文观摩教室圆满结束,从活动的计划、教学的设计,到活动的开展以及顺利的结束,期间感受到了些许新的且意义丰富的体验。
时间紧迫,再现崇文团队力量。
原定于1月5日下午进行的复习课比较教研活动,提早到12月28日上午举行。短短的3个工作日对于准备这样的一个教研活动而言显得捉襟见肘。教学设计、试教、前后测、活动计划……几乎在第一时间内同时启动,此间还经历了每个活动环节内容的反复修改。以下是一幕幕真实的场景:
12月22日下午四点电话里接到活动提前的通知;12月22日下午四点20分在徐卫国工作室讨论教学设计;12月22日晚上6点至11点,完成教学设计A的修改和设计B的教案及活动计划书;12月22日晚上11点至11点45分,邵建辉发来复习课《立方体》的教学设计给我并作讨论;至此,两个教学设计和教研活动计划初步形成。12月23日,完成前后测试卷,和许海燕、徐卫国老师从对比的角度再次讨论教学设计,确定设计思路和意图;还好有个双休日可以做缓冲。12月26日下午第一节许海燕在五(3)班试教设计B,二、四、六年级数学老师组成的团队进行评课并提出改进措施;12月27日上午第三节我在五(6)班试教设计A,一、三、五年级数学教师组成的团队进行评课并提出措施。12月27日下午抽时间进行教学前测。12月28日上午……
回想起工作室第一次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活动筹备了整整两个星期,后来因教学内容的秩序问题在延期两个星期,而这次活动的准备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工作日。从本学期第一次活动的一再延期,到本学期最后一次教研活动的匆忙。或许我们需要经历这样一些多变的节奏。
而就是这短短的几天,再一次展示了崇文数学组团队的坚实力量。正是有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才使得这次活动圆满顺利地结束。
意义深远,与澳门同行促膝畅谈复习教学。
这次教学策略比较研究活动从时间上来说是匆忙的,但他却是意义深远的。
作为本学期唯一的一次复习课的比较研究,使我们比较的内容得到了扩展,新授启示课、新授课、复习课,一轮比较研究活动所涉及的课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课的类型。
在这次活动中,除了本校的数学老师,我们有幸接待了澳门访问团。在朱乐平导师和唐彩彬老师的引领下,与澳门同行促膝畅谈,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交融下,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托开了全新的一页。
蓦然回首,斑斑足迹映然学习之路。
经历,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团队而言,诚然它是不可缺少的,锻炼,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人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相信我们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最小公倍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