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向好莱坞电影排行榜学习什么

中国儿童电影要跟好莱坞学什么?-艺恩网-中国娱乐产经门户
中国儿童电影要跟好莱坞学什么?
来源:艺恩网作者:孟佳
本文为艺恩网原创专稿,尊重作者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好莱坞电影以其成熟的体制、精良的制作,引领着世界电影的走向,而老少皆宜的好莱坞动画电影更是其中的典范,受到全球观影者的追捧。反观国内,拥有2.2亿儿童人口的泱泱大国,儿童电影发展却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去年一共上映儿童电影或动画电影共36部,票房共计16.6亿,其中国产儿童电影有26部,占上映儿童电影及动画电影的72%,但票房仅为6.5亿,占39%。国产儿童及动画电影的吸金能力不足进口电影的五分之一。到今年,这样的情况依然没有缓解,六一儿童节叠加端午小长假期间,七部国产动画电影扎堆上映,当日票房累计1.82亿,创下儿童档票房纪录历史新高,但即便如此,七部动画电影的票房加在一起,却只占当日票房的三成,表现欠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上映的四部好莱坞动画电影无一例外地大卖:《里约大冒险2》(2.91亿)、《冰雪奇缘》(2.97亿)、《神偷奶爸》(3.13亿),和《天才眼镜狗》(1.31亿)。实际上,与定位于成年人的电影相比,中国的儿童电影是一个更加具有潜力的市场,2014年,中国儿童的消费市场大概在3600亿元人民币左右,快于GDP增速的2倍到3倍。以影视为主的娱乐占7%,是将近250亿的市场。学习好莱坞&打造中国的动画IP国产儿童电影及动画电影要学习好莱坞,有几个维度,从创作维度讲:要有好故事,中国目前缺乏优秀的编剧人才,更缺乏优秀的儿童及动画编剧,粗糙简单的故事成为了市场和口碑都不讨好的根源。国产动画故事的想象力缺乏让我们眼睁睁看着中国的功夫,中国的熊猫变成了美国的《功夫熊猫》,中国的巾帼英雄变成了美国的《花木兰》。好莱坞动画电影具有鲜明的精品意识,从前期策划到市场调研,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精准把握,以及强大的宣传,从创意、编剧、角色、服饰、配音、音乐、剪辑都是“慢工出细活”,一丝不苟,力求精益求精。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日就为电影版本的《辛普森一家》注册了官方网站,可是过了整整10年,影片才正式登陆。该片前后差不多至少有100个版本的剧本,经过不断修改,才最终定稿。而很多国产动画电影都是粗制滥造,追求短期票房利益,投资人想捞金,制作人也只想赚钱。此外,好莱坞儿童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非常尊重儿童,不把儿童想象成什么都不懂、缺乏基本逻辑的小孩子,而是用成人视角讲述儿童故事,从成年人的角度在有趣的情节设定中,教会儿童一些道理,这也使电影更加有趣,具有合家欢的性质。对于这样的电影,不同年龄的观众可以有不同的收获,低幼儿童可以看“热闹”,青少年和成人观众可以看“门道”,而无论哪种年龄的观众都可以欣赏电影的趣味性。而国产动画缺乏普世的娱乐性,往往只有儿童喜欢,陪看的父母却非常煎熬,这就丧失了电影市场占比最高的18-30岁观众,也让很多年轻父母代替孩子拒绝了国产动画。据统计,2013年以低幼儿童为目标观众的国产儿童影片票房约占当年国产儿童片总票房的92.5%。这表明,未来在合家欢式的儿童电影创作方面,电影从业者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制作角度来看,完善制发产业链,建立可以复制的制作模式。好莱坞动画电影《蓝精灵》和《里约大冒险2》做过品牌联合营销的合润传媒负责人许咏曾在采访时表示:“在跟好莱坞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好莱坞的资料库是海量的,它可以提供给客户立刻使用的素材,甚至TVC都帮他剪好,客户只要把它的形象替换进去,所以我觉得这是可以给国产动画电影启发的地方,我们应该去思考商业模式,以及更长的产业链怎么铺建。好莱坞花的时间长是因为它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下来,而国产电影一年一年迭代下来,可能积累的只有票房,没有其他后面的产业链。”从商业维度:打造成熟的IP。好莱坞在儿童电影的IP运营上非常成功,除了耳熟能详的卡通形象,辛普森一家、唐老鸭与米老鼠等,还捧红了很多鼎鼎大名的小童星,有怪力萝莉科洛·莫瑞兹,有《小鬼当家》系列的麦考利·卡尔金,后来名声大噪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是童星出身。除此之外,梦工厂、迪斯尼本身就是优秀的品牌,这才使好莱坞动画或儿童电影具有在世界范围内的极强号召力。反观国内,通过电影创造的卡通形象或童星品牌几乎没有,现有的知名的卡通形象喜羊羊、熊出没都是通过无休止的电视刷屏得到的,而专注于动画电影或儿童电影的优秀的制作公司更是凤毛麟角。万达儿童娱乐有限公司动漫业务副总经理周亮在接受艺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电影只是儿童产业链的一个小部分,演艺、艺人经纪、游戏都是可以开拓的领域。好莱坞非常注重童星的培养,甚至会为童星量身打造电影,让童星与儿童电影相得益彰,相互提升。目前国内的造星任务不是在电影手里,而是综艺节目掌控之下,《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成功说明了培养童星的重要性,童星的巨大号召力也是儿童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TF&boys&最近的火爆充分说明了娱乐市场对于童星的需求,从仅仅拍摄一部电影的孤立思维,到运营儿童电影品牌或童星品牌的系统思维,正是国内儿童电影制作公司需要改变的。&
艺恩汇推荐项
项目完整度(80)%项目完整度(80)%项目完整度(70)%项目完整度(80)%
网络日播榜
日单日票房(万)29841105377163102
日播放次数(万)274262169159147当前位置: >
尹力:一味学习好莱坞并不是中国电影必由之路
汉唐军事网()
好莱坞有过去好的传统,贴近时代、为民代言、针砭时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电影构成了过去中国电影的辉煌定于3月8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
好莱坞有过去好的传统,贴近时代、为民代言、针砭时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电影构成了过去中国电影的辉煌定于3月8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围绕文化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尹力]但凡关注这样的影片都是贴近生活、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反映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和当代的人的情感打通的这也提醒了电影界,一味学习好莱坞也并不是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但是今天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记录当下、表达当代有分量的艺术精品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
日本共同社消息称,美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表示,不会因冲绳知事选举结果改变普天基...
香港“占中”行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天,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就在昨天,香港警方还表示...
徐才厚于2013年2月确诊患膀胱癌,已经多个周期治疗。今年6月,军事检察机关对徐才厚立...
10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工作会议代表。新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电影钱学森】好莱坞每年进口30部影片,对中国电影有影响吗?_陈坤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8,555贴子:
【电影钱学森】好莱坞每年进口30部影片,对中国电影有影响吗?收藏
因为咱坤现在主攻电影,现在算是中青年演员中的中流砥柱吧,现在好莱坞每年将进口30部影片了,我觉得多少对中国电影有冲击,应该是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创作空间和把握尺度可以更宽松一些,可以促进中国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弊的一面可能会影响中国电影的票房吧,各位认为呢,特别是演员方面,是否会跟外国电影人合作的更多了呢?
我只知道光电总菊引进好莱坞大片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中国电影的票房的,比如避开国产大片的上映时期,并且其实我觉得中国电影质量在提升,应该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至于有木有更多的合作,我就不知道啦
虽然近些年国外大片在中国市场确实赚取了很多票房,但是中国这边也不乏好作品啊,在我看来,还是更注重剧情好的作品坤哥会和国外合作吗??
上次看第十放映室说中国现在的电影产业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且越来越明显,我觉着引进好莱坞大片可能会刺激国内电影产业,引起改进,但处理不好的话中国市场很容易被好莱坞所侵占。
像偶这种指望看好莱坞大片活的银,引进越多越稀饭~~
我支持。淘汰一些冲次的烂片,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争气还是得靠自己呀,
督主有机会和船长合作么?好莱坞偶最喜欢船长了~~
我对欧美片感冒的很少- -。引进的多的话,下次又要被拖去看自己不喜欢的片子了= =+冲击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在现在国产电影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打击啊。如果能有一部分作品脱颖而出就好了
回复8楼:熊抱,米兔啊。。。船长船长
引进好~ 打压打压国内某些滥竽充数的人。
我觉得利大于弊!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这个辩题参照一下闭关锁国就知道了,不解释。。。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中国电影要学习好莱坞电影运作的模式!
&在我国宏观经济遇到严峻挑战的时候,作为老百姓一种“相对便宜的娱乐”,中国电影市场很有可能成为逆市而动、展现强劲增长势头的行业之一。要分析好莱坞电影运作的模式,我先把美国电影业最主要的特点总结一下:&&&
产业链环环相扣,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衡。在好莱坞,寄生在同一个产业链上、靠电影吃饭的有很多人。核心的玩家包括电影品牌(如007、变形金刚)的持有公司、经纪公司、艺人、工会、电影投资基金、电影贷款公司、制作公司、后期制作公司、发行公司、担保公司、收款公司、院线、竞奖顾问公司、影评人等等。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到处都有制衡,没有一个人或者一家机构可以独揽大权、一手遮天。譬如,一部电影要想获得融资,它的制作就必须在担保公司的监理下进行并由担保公司提供完成担保,而担保公司提供完成担保的前提条件是电影的所有主创人员都必须是工会的成员,所有工会成员在参演一部电影时又都必须使用同样的合同文本(同国内往往不超过3页纸的合同相比,这些合同往往上百页,几乎把拍摄过程中所有人类所能够想到的意外全部涵盖进来,细到如果演员生什么病就可以换人、生什么病剧组必须无条件等待演员康复。)再譬如,即便是六大电影公司的CEO也无法决定一部电影是拍还是不拍—这是由他的几个副手根据一定的程序共同决定的;而那些决定拍与不拍的副手也无法决定到底用哪个演员,那是由专门的选人导演来决定的事情。
依靠增加成本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担保公司在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他们要对电影如期完成负有最终的担保责任,因此他们在电影的开拍前就要深度介入,审查剧本、预算以及所有核心演职人员的资质并同他们进行面谈,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了解和掌握拍摄进度,在必要时甚至直接派人督导乃至接管整个剧组。虽然担保公司要收取整个拍摄成本的一定百分比作为担保费,但正是由于他们的介入才使得电影制作流程变得相对可控,从而确保外部资金愿意为电影制作提供支持。通过职责细分和角色制衡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健康、用额外的成本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这不仅仅是好莱坞娱乐制造的思路,也是整个美国政治和经济治理的思路。
谁都可以把自己的飞机开出来,但是只有六条跑道可以起飞。好莱坞的项目来源可以有很多,包括电影品牌的再拍摄计划、经纪公司的打包项目、独立剧导演和大牌演员带来的项目等等,独立制作公司更是多如牛毛。但是,最终能够把飞机送上天的跑道只有六条,它们是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哥伦比亚、环球和迪斯尼。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大型传媒娱乐集团的一部分,无一例外都是面向全球的电影发行公司,也无一例外都拥有多个独立制片子公司。它们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因而也是门槛最高的一个环节。
大飞机往往一开就是几十年。好莱坞是捍卫知识产权的典范。那些拥有电影品牌的机构或个人往往既不直接参与制作,也不参与发行,更没有自己的电影院,可他们却是整个价值链上“不劳而获”、活得最滋润的那一环。就拿最近热映的“007”来说,邦德先生的扮演者已经换了七茬,可他老人家却长生不老,跨越了46年的历史,成就了22部经典电影。
5. 相对稳定的制作资金来源。
好莱坞拍摄电影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六大发行公司的预付款、电视和DVD\新媒体版权预售、政府补贴、税费返还、电影投资基金及电影投资机构的贷款等。真正由多家企业参与的拼盘子式的权益投资组合并不多见。
大头不在院线。在美国,
“院”和“线”是合二为一的,“院”多了自然就连成了“院线”。院线最主要的收入模式是固定场租费用和卖爆米花和可乐,而不是票房提成。即便如此,对发行公司来说,80%以上回到自己手里的票房收入也只占到它们电影整体收入的20-30%。更多的收入则来自于DVD、网络版权、衍生产品授权等电影后产品开发。
<font COLOR="#.
艺人把自己打造成品牌,而不是别人品牌的载体。好莱坞的一线艺人一部戏可以挣到数千万美元,因此他们主要都是靠电影本身挣钱,而很少参与非奢侈品品牌的广告代言。相比之下,中国艺人拍电影基本上图的就是个名。把电影挣来的名变现,中间多了一个过程。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中国今天的电影产业,虽然增长势头喜人,但是总体来看我们所处的阶段还十分初级,甚至把我们自己说成婴儿也不为过。具体来说,我们目前
该分开的还合在一起。艺人经纪和制作发行放在一家公司下面,一定会出现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现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的电影市场本身还太小,艺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还不是片酬而是广告代言和商演。但是,随着中国电影票房从去年的33亿走到今年的45亿,总有一天它会达到100亿乃至500亿的水平,那个时候艺人经纪和制作发行一定还是会分开。
该合在一起被人为分开。在中国,除了直接拥有一定规模的电影院的万达和中影,绝大多数所谓的“院线”和电影院并没有股权上的关系,30多家院线公司的绝大部分只是被历史人为植入的一层没有生命力的皮,早晚会被真正的拥有电影院资产的院线取而代之。
该出现的还没有出现。如前面提到,电影贷款机构以及担保公司是电影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但是这两个环节在我国都还没有出现。
拍电影用的钱很多都是不该用的。挖煤的、卖药的、盖房子的、做投行的都成了电影的投资人。这肯定不正常。
影视公司老板管的事很多都是不该管的。很多影视公司的老板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选剧本、找导演、定演员上。他们的公司基本上都还只是项目驱动,而不是流程和战略驱动。
——不过没有关系,我们慢慢来。我们有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潜质;只要内容监管上能够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国电影一定可以长大成人。从婴儿走向成年,谁都有个过程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全城戒备》特效口水战 华语片要不要学好莱坞_影音娱乐_新浪网
《全城戒备》特效口水战 华语片要不要学好莱坞
好莱坞无法学到的中国武术 野兽刑警吴京勇斗变异人张静初动作爆发力十足变异人郭富城一声怒吼似金刚
  新浪娱乐讯 但凡中国拍一部特效电影,业内人士都会先以质疑的眼光与口吻去评判,并大肆与科幻片对比一番。近日,由、、、、、等豪华明星主演的华语首部变异人动作电影,是香港动作导演力求突破的最新力作。影片中动作戏份比重之高,场面之火爆,为近年华语电影中所罕见。但因为有着变异人、生化危机等好莱坞元素,由此其特效与场面继而被影评人以及媒体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并引发了一场口水战――华语片要不要学好莱坞。
  《全城戒备》特效距离好莱坞太远& 玩不好别玩
  反对《全城戒备》的声音认为,多年来,科幻片始终是华语电影的“软肋”,曾执导过《我是谁》《怒火街头》的香港动作导演陈木胜,首次尝试了好莱坞变异人题材的电影,不过《全城戒备》从海报到预告片,从1亿投资到豪华阵容,都被认为是“唬”人。当年、和舒淇的那部即使有卫斯理的小说撑腰也难免票房惨败,多年后同样由刘德华主演的也成了烂片中的霸主,那《全城戒备》也是处处模仿的痕迹太重。
  相比之下,好莱坞的科幻片倒是一直很讨喜,这跟好莱坞的财力和电影人的敬业程度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无关系,、拍到了第六部还能出现《暗》那样的极品。《全城戒备》使用“电脑特技”的地方不少,但模仿痕迹过重,比如,郭富城变异后能利用肉眼清楚地看到蚊子的飞行状态,这个情节与的男主角帕克变异后的感受完全相同;邹兆龙变异后肌肉膨胀的模样类似,当他吸郭富城的血时又像“吸血鬼”。
  虽然“变种人”青面獠牙的形象很逼真,但过于恶心的造型却备受观众诟病。所谓的“变种”好像只是人物面部血管暴突,皮肤色彩变化而已。至于“变种人”的厉害,似乎只有刀枪不入、飞檐走壁,咋看都不像生化危机催生的“物种”。
  影评人魏君子:《全城戒备》不惧好莱坞,走出国产动作新突破
  华语动作电影,一直以来都已港产片最具代表性。近几年,中国电影一直在拍过去,比如,那陈木胜导演的《全城戒备》算是华语片的一大创新,而我们这部电影是在拍未来,《全程戒备》可能会有一些遗憾,虽然有着类好莱坞的一些情节,但他在动作片上的一种全新尝试,因为我们要想进步发展一定要迈出这一步。
  导演陈木胜打出了自己的特色,不一定要跟好莱坞比,但我们面临着好莱坞的压力,慢慢的一种濒临城下的感觉,我们一定要有一种特色在里面,《全城戒备》完全是向我们完全不擅长的领域攻势,起码是打出了自己的特色,它不同于好莱坞的漫画和奇幻篇,也不是韩日那种怪兽片,他是将最擅长的警匪动作和奇幻题材进行了一次有效结合,仅此一点我都是觉得值得鼓励的。
  影评人李星文:以《全城戒备》的火爆特效与动作,这张电影票很值
  而近几年来,在香港影坛翻拍经典电影蔚然成风,翻拍为,,那《全城戒备》也算是首次创新题材的电影,虽然有着好莱坞元素,但拍出了陈木胜自己的风格。之前陈木胜导演是香港唯一在飞车和爆破上能和好莱坞相抗衡的导演,4500万打造的拍出了超好莱坞的火爆场面,而这一次《全城戒备》中的变异人,生活危机、包括吸血、打斗都是观赏性很强,文戏也下了功夫,但是稍弱一些,可能是武戏太灿烂遮蔽了文戏,不过无论从武术、动作、爆破等特技、特效,都已经折回票价了。
  陈木胜导演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火爆的消暑大片,这个暑假不需要看太过深刻的电影,这个影片非常适合于这个假期。
  影评人徐江:《全城戒备》是华语主流片的领潮与跟潮
  对《全城戒备》准确一点的定义应该是:一部中国人用接近好莱坞的思维拍出来的科幻片。如果考虑到多年来内地片想象能力的匮乏、制作意识与水准的下降;考虑到港片多年来对低成本和小市民趣味的执迷,《全城戒备》赢得我的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它所表现出来的对全球主流电影制作意识的主动跟进,堪称引领了华语主流电影追逐世界先进水平的潮流。也奇怪,类似的追赶意图和试水野心,从的、的到眼前的《全城戒备》,我近年总是从香港导演们的镜头中看到,不知道忙着翻炒欺诈、古装和都市情色的内地和台湾导演,对此心头有没有一丝愧疚?
  在最短的时间效应期内,对世界主流电影的新动向,做出尽可能跟潮的反应,这历来是港片开放性与上进心的一个标志,也是香港电影所信奉的生存哲学。既然比不过,那我最好变成你――至少用形式上的近似,分你市场上的一杯羹。至于情感内核,自然还是中国人的。
  只不过以前受制于低成本和技术,这种跟潮制作显得过于粗陋,这一点直到近几年,才有了一定的改观。而陈木胜近年的电影,正是这种改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陈木胜的影片中,跟潮世界水准的制作,一直是近十几年来一条隐性的脉络。《全城戒备》是对“生物变异”题材的尝试;《保持通话》是对美国《致命手机》的翻新;是港片近年对“催眠”元素使用得最充分的作品;、、《特警新人类》等也都在港式风格和好莱坞风格的对接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尝试,那陈木胜导演的这部《全城戒备》就是追赶潮流的一次全新尝试。
  导演陈木胜回应:好莱坞不会打中国功夫 我的特效只花了1000多万
  其实,能够与好莱坞相媲美的香港导演也只有陈木胜,他的爆破、飞车特技在电影界被公认为超好莱坞级的拍摄,陈木胜的《三岔口》《男儿本色》就是很好的例子。业界也一直盛传 “如果给陈木胜导演好莱坞的投资,能拍出比更好的电影。”
  其实要提起用很少的投资拍出超好莱坞的电影,陈木胜导演早在2008年,就成为首位翻拍好莱坞的第一位华语导演,他的那部《保持通话》用很少的4500万就拍出了好莱坞电影的效果,刺激的追车,惊人的爆破,对此陈木胜很是自信。
  《全城戒备》是第一部涉及变异人题材的华语电影,之前只有好莱坞才拍过变异人题材电影,如、《绿巨人》等,可以说陈木胜是华语变异人电影的先行者,但只要拍了还是不外乎被观众,拿他的《全城戒备》与好莱坞的大制作对比,而陈木胜导演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一点不怕,也不尴尬。要让观众看到,中国人第一次拍这个题材,原来可以拍到这个地步,是好莱坞拍不到的,而且我们用的钱只是他们的1/10”。
  这一次陈木胜用在特效上的资金只有1000多万,剩下钱多数用来制造爆破和动作,就连陈木胜自己都赞叹《全城戒备》是他所拍电影中最辛苦的一部,“我第一次拍了1亿元的动作戏,实在太贵了”。其中谈起爆破戏,一直以来都是陈木胜导演影片中的必杀技,素有擅长动作的爆破商业大导,《怒火街头》《旺角天空》《新警察故事》《男儿本色》等动作片都曾经是动作场面,枪战戏高潮迭起,看过《男儿本色》的影迷深知影片中精彩的追车与爆破堪称经典,那此次《全城戒备》的爆破则更加大很多,变种人的动作设计也要更快、更加具视觉冲击力。
  其实区别好莱坞式的动作电影,陈木胜导演认为功夫还是要中国的,国外的舶来主义完全就是学在表皮,“中国功夫不是他们的,所以他们学不到。除了这一部成功之外,后面学的全都不成功的,就算说《黑客帝国》第二集也不成功。所以我觉得他们虽然去学,但到头来也只是学了外表,内在的精神学的完全没有那个味道。”
  市场反应《全城戒备》是8月暑期档大赢家
  商业电影最终还是全民娱乐的消费品,所以票房才是最后的成绩单。无论业界如何去评价这部类好莱坞电影,作为华语首部变异人动作电影《全城戒备》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自8月6日在全国公映以来,受到了诸多年轻人的追捧,首周票房即破3200万。
  影片的投资方之一,香港寰宇娱乐总裁林小强在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这部影片的热映表示欣慰。他同时透露,《全城戒备》迄今已售出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版权,总销售金额超过四千万港币。此外,韩国的版权也在洽谈中。
  最值得思考的是,在众多媒体嘲笑《全城戒备》模仿好莱坞的时候,而美国好莱坞确开始关注《全城戒备》。目前,一家好莱坞大公司已主动接洽寰宇,就《全城戒备》的改编权进行洽谈,期望日后全方位打造美国版。林小强说:“华语动作片一贯比较受好莱坞欢迎,因为好莱坞的动作片没有我们亚洲的电影,尤其是中港电影中打的成分强,他们一般都是爆破戏、特效戏比较突出。虽然《全城戒备》的变异人题材对他们来说比较常见,但加上中国功夫之后,他们也觉得非常新颖。”
  其实对比好莱坞大片《阿凡达》《星际大战》等这样的科幻片,《全城戒备》确实还有着很大的距离,但《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是筹备了10年,这种勇气和耐心换来的是成功与世界的尊敬。陈木胜导演强调,“如果现在追,可能还能追上10年,然后8年、5年。距离会渐渐缩短,会跟超一流的水准越来越接近。现在距离已经那么远了,如果还不追还不急,难道要等到下一代再追吗?《全城戒备》现在这种效果并不可笑,但如果中国商业电影在10年后,还是这种效果,那才可笑!如果我们今天不起步,那么好莱坞的特技永远是一堵高高的围墙。”
& 播放大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莱坞电影排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