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与观念的区别逻辑的区别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 时] 6课时
[要 点]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案例: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
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200元订金,而商场却在相关票据上将“订金”改为“定金”。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200元订金。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此时,这个人才意识到当初商场将“订金”改写为“定金”就是为了扣住这200元钱。
混淆概念: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
偷换概念: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制造概念混乱。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语词中的专有名词表示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语词中的普通名词表示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划分标准是根据外延的多少来进行的,因此,要区别一个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可以通过在概念前面加数量词来进行。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它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例如: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前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所有的同学,也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是中国人”。前者表示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示非集合概念。
实例:“客人的反驳”
前不久,有客人来杭旅游。主人对客人介绍说:“杭州的最大特色是秀气。山秀水秀人亦秀。”
客人反驳道:“那不见得,我看有些杭州人并不秀。”
你认为客人的反驳能成立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区分两类关系:
“类”与“分子” :事物的类是由若干同类的分子组成的;
“集合体”与“个体”:事物的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有机组成的。
区别:①一个类所具有的属性,它的分子也一定具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的个体却不一定具有。②可以用反映类的概念来指称类中每一个分子;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不能来指称集合体中任一概念。③类概念的外延是类所包含的每一个分子;集合概念的外延只是作为集合体的事物,不是集合体中的个体。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合法”、“公务员”、“伟大”等,都是正概念,也叫做肯定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不合法”、“非公务员”、“未成年人”、“无罪”等,都是负概念,也叫做否定概念。
任何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范围而言,一个概念所相对的特定范围,在逻辑上称为论域。理解一个负概念,必须注意它的论域。在同一论域中,有确定的正概念,就必定有明确的负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内涵的不同:
(1)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2)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一个概念不只是属于某种划分中的一个种类,而是可以分别属于几种不同划分中的三个种类。例如:“秘书”这个概念既是一个普遍概念,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正概念。
【思维训练题】
据报载,有位匈牙利商人与我国一家制鞋企业签定了订购8万双鞋的合同。等到货到开箱,这位匈牙利商人傻眼了:8万双鞋都是左脚。紧急追问,鞋长老板解释说:“汉语的‘双’就是两个。”无奈的匈牙利商人只得再订购了8万双右脚鞋。
问:在上述诡辩中,诡辩者玩弄了什么违反逻辑的花招?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外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一、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
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鲁迅”(a)和“《阿Q正传》的作者”(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内涵有所不同,外延却完全相同。因此,在语境许可的情况下,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表述重复,又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例如:“中国”,“我的母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三个概念是同一关系,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会取得不同的修辞效果。
2.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是相对互逆的,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属种关系。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外延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由于属概念与种概念分别反映不同层次的对象,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属概念与种概念一般不能并立使用,否则,会使部分外延被重复断定。另外,由于属概念反映的是一个类,外延比较大,因此,属概念不可能是单独概念,也不可能是集合概念。
4.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例如:“教师”(a)和“律师”(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即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不相容关系也可以称为全异关系,它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两种。
1.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好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成文法”(a)和“不成文法”(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法律”(c)的外延。
2.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例如:“红色”(a)和“黄色”(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颜色”(c)的外延。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
凡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之间都具有反变关系,即种概念的内涵比属概念的内涵多,而外延小;属概念的内涵比种概念的内涵少,而外延大。反变关系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应注意的问题:
1.这种反变关系不是数学上可以用数值精确计算的比例关系,只是一种大致趋势。
2.普通逻辑揭示的这种反变关系,目的是为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它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3.这种反变关系只限于普通逻辑的眼界——只研究概念形式的抽象性,而撇开了概念内容的具体性。这与辩证逻辑的眼界不同。
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反变关系”一例】
刘晓庆在《我的路》中说: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人——女人——名女人——单身名女人
这四个概念构成了一个属种关系的系列,相互之间在内涵与外延之间就存在一个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缩小法,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也有方向性,是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
4.语言方法:增加附加语或限制词,如在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加状语。
例如: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听课——认真地听课;
注意:概念的限制可以连续进行;因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同一关系、交叉关系或不相容关系的概念不能进行限制;单独概念或集合概念也不能再进行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扩大法,就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有方向性,是从一个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概念。
4.语言方法:减去附加语或限制词。例如: 中国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基本称职 称职
注意:概念的概括可以连续进行;概括只能在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概念概括的极限是哲学范畴。
【应用概念的概括一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有一条纪律的提法是这样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后来修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另外一条纪律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进一步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四、进行概括与限制的注意点
1.用一个属概念去概括一系列的种概念时,使用的属概念应当能恰当地包括所有的种概念,如果不能包括所有的概念,就会出现“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例如:宣武区环卫局970多名居住在市区和近郊区的职工中,有26户家中养了鸡、鹅、兔、鸽等家禽。
2.对概念进行限制时,应当恰当地应用限制词,否则就会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例如:我父亲已去世一年,父亲在世的十几年中,经常教育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为了准确地使用概念,常常需要对外延过宽的概念加以限制。如果应当限制而不加限制,就会出现“外延过宽”的错误。
例如:日《解放日报》载有《美国的一个病人移植心肺成功》一文,文中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务人员,最近把一个十五岁男孩的心脏和肺,同时移植给一个女患者,两天以后,患者已能吃固体食物。这个患者叫玛丽∙戈尔克,对她进行的各种测试证明,手术是成功的。
第五节 什么是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
举例: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2.定义的结构:
被定义项(概念), 用Ds表示;
定义项(概念),用Dp表示;
定义联项,用“是”表示;
定义可表达为:Ds 是 Dp.
二、下定义的方法
1.属加种差定义
(1)公式表示为:被定义概念=属概念 + 种差
(2)三步骤:
第一步,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概念 。
第二步,找出种差,也就是找出它的特有属性。
第三步,按照DS是DP这一形式把定义表述出来。
例如:给“刑法”下定义
→找出属概念“法律”→找出种差“规定犯罪和刑罚”→按照“DS是DP”形式,“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①性质定义: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发生定义:是以事物形成的方式或方法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犯罪集团是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③ 关系定义:是以事物间的关系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④ 功用定义:是以事物的功能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2.语词定义
(1)语词定义是说明或规定语词含义的定义。
(2)种类:说明的语词定义; 规定的语词定义
(3)语词定义的五类适用场合:
①古语、土语、外来语
举例:骥表示好马。耍子就是游玩。乌托邦是空想的意思。
②用符号公式、简称表达复杂概念
举例:坚持“两手抓”就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③使用新语词
举例:“新长征”指我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进行的长期斗争。
④在新的意义上使用旧语词
举例:“君子协定”就是不用书面缔约达成的协定。
⑤确定虚幻概念的含义
举例:“白骨精”指阴险善变的女坏蛋。
三、下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规则会出现的逻辑错误:
“定义过宽”,如:刑法是国家制定的法律。
“定义过窄”,如:刑法是惩治贪污犯的法律。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规则会出现的逻辑错误:
“同语反复”,如:罪犯是犯了罪的人。
“循环定义”,如: 辩证法就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形而上学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形式或负概念
违反规则就不能揭示出对象的特有属性
举例:合法行为就是不违反法律的行为。
4.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科学术语
如:生命就是内在关系对外在关系的不断适应。
第六节 划分
一、划分的特征
1.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举例:人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和婴儿。
2.划分的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也称划分的依据)。划分的母项必须是普遍概念,不能是单独概念。
3.划分与分解不同:
①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②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③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指称。
举例:A 人分为男人与女人。B 人分为手、脚、头、胸、腹、腰等。
4.划分与分类
(1)联系: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事物的特有属性进行的划分。所有的分类都是划分,并非所有的划分都是分类。
(2)区别:
①分类的根据必须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划分则可以按照需要选取事物任一属性作为划分根据。
举例:在阶级社会里,按照经济地位把人们分为若干阶级。请同学们指出这是分类还是划分。
②分类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新的分类没有产生以前,原来的分类都起作用;划分则有临时性,当某一项事情达到目的后,划分往往不再起作用。
举例:卓别林处理来信
有一次,卓别林来到伦敦,不到三天,就收到73000多封来信。他请了6位打字员将这些信件作了分类。其中:请求借款和援助的信28000封;想跟卓别林攀亲戚的信671封;
向卓别林倾诉爱慕之情的信有数千封;还有其他的一些信。
二、划分的方法
1.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1)一次划分:就是根据划分标准把母项的外延一次划分完毕,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
例如:以生产方式为根据,将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分法是一次划分的特殊方式。二分法是根据被划分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将母项划分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子项的划分方法。
例如:按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把它划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优点:简单易行,划分结果醒目,始终不会违背划分的规则。
缺点:不能明确地揭示否定部分的子项。
(2)连续划分:是将一个母项分为若干子项,接着又将子项(作为母项)划分为更小的子项。
三、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划分过宽:如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
划分不全:如刑罚的主刑可分为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多标准划分:如法律可分为国内法、国际法和程序法。
3.划分后的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子项相容:如我班的同学有来自北方的、南方的、浙江的,还有杭州的。
4.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层次不清:如我国的刑罚可分为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越级划分:如我国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本章概要: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概念划分为单独与普遍概念;集合与非集合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有5种: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其中全异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基于属种关系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可以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用属加种差下定义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包括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二分法;分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数据库设计阶段的3个概念区别?
概念设计阶段
逻辑设计阶段
物理设计阶段
上述3个概念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不要用课本上的话回答
最好通俗点 本人太苯的缘故
不知算不算通俗?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这个不用多说吧?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从实际到理论。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理论。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选择理论落脚点。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理论应用于实践。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修正理论。
回答数:1536逻辑设备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逻辑设备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逻辑设备能进行逻辑运算与或非等的设备是由逻辑元件构成的优&&&&点可以简单地使用逻辑设备名称好&&&&处便于用户管理备份信息
每个物理硬件设备可以创建多个逻辑网络设备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的绰号和不同的配置选项来配置一个或多个逻辑网络设备这些设备都和一个物理设备相关联
例如一个只有一块以太网卡eth0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在家中为了和另一台电脑通信使用静态IP配置而在公司使用DHCP客户配置那么就可以分别配置两个逻辑网络设备名称分别为eth0_office和eth0_home设备别名通常使用设备名冒号和数字来代表例如eth0:1
设备别名用于给一个网卡配置多个IP地址相同点设备别名和逻辑网络设备都可与同一物理硬件设备相关联
不同点和同一物理设备相关联的逻辑网络设备必须存在于不同的配置文件中并且不能被同时激活而和同一物理硬件相关联的设备别名能够同时被激活并拥有不同的IP地址逻辑备份设备是用户给物理设备的一个别名逻辑设备的名称保存在SQL Serve 2005数据库的系统表中逻辑设备的优点是可以简单地使用逻辑设备名称而不用给出复杂的物理设备路径例如使用逻辑备份设备BK_JWGL而不用给出复杂的物理设备所在的路径另外使用逻辑设备也便于用户管理备份信息用户在使用逻辑备份设备来进行数据库备份之前要保存数据库备份的逻辑备份设备必须存在否则用户需要创建一个用来保存数据库备份的逻辑备份设备下面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中创建一个新的&BK_JWGL&的逻辑备份设备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
1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并连接到数据库引擎服务器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展开&服务器对象&节点
3右击&备份设备&选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备份设备&命令打开&备份设备&对话框在&设备名称&文本框中输入BK_JWGL在&目标&选项组中的&文件&文本框中添加新建设备的路径和文件名 称&D:\Practice_JWGL\BK_JWGL.bak&如图9-1所示
4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逻辑备份设备BK_JWGL的创建操作
此时即可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的&服务器对象&|&备份设备&节点下看到BK_JWGL逻辑备份设备用户可以右击BK_JWGL选项选择相应的菜单命令来完成对BK_JWGL逻辑备份设备操作例如编写Transact-SQL脚本和删除等其中用户可以选择&属性&命令打开&备份设备&属性对话框选择&媒体内容&选项通过&备份集&列表框来查看BK_JWGL逻辑备份设备里的内容如图9-2所示
逻辑设备是包含设备或设备组的实体RFID射频标识管理员可以创建一个逻辑设备以便向一组物理设备提供业务上下文逻辑设备的示例有装运设备在仓库的装运入口/出口点映射到物理设备的逻辑组或货架设备映射到监视仓库中的内部库存的物理设备的逻辑组
您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向 BizTalk RFID 添加逻辑设备
使用进程的浏览选项卡
使用绑定向导
使用浏览选项卡添加逻辑设备
在控制台树中在进程节点下选择一个进程
此时进程拓扑显示在结果窗格的浏览选项卡中
右键单击此进程选择停止然后单击编辑
在进程拓扑中右键单击设备绑定然后单击新建逻辑设备此时将显示新建逻辑设备对话框单击在进程启动后不能向进程添加逻辑设备只有当进程处于未验证状态时才能向其添加逻辑设备
在逻辑设备名称框中键入新逻辑设备的名称表达式将显示正则表达式对话框
在表达式字段中键入与 Perl 兼容的表达式然后单击添加.
您键入的表达式显示在现有正则表达式列表中
若要从列表中删除此表达式请单击删除
若要应用所做的更改请单击应用
在设备和组列表中选择要包含在新逻辑设备中的设备
若要更改逻辑设备的名称请单击新建逻辑设备节点然后在操作菜单中单击重命名
可以继续将逻辑设备绑定到一个或多个物理设备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逻辑学第一章
概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89页免费80页免费47页免费66页免费26页免费 84页免费26页免费52页1下载券65页1下载券95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免费5页免费36页免费66页免费3页免费
逻辑学第一章
概念|逻​辑​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11.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