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职业女特工工,后来重生在二流女歌星身上,性格像猫,唱歌比原来的女歌星女听的

  ☆【首页推荐帖】    排名不分先后:  1、乐蒂  藝名:樂蒂    本名:奚重儀    英文名:Betty    籍貫:江蘇省浦東縣人(今屬上海市)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7 年 7 月 24 日    身高:5 呎 5 吋(約 167 公分)    喜歡的水果:西瓜    喜歡的零食:松子糖、陳皮梅、鴨肫肝    喜歡的戲曲:京戲    喜歡的書籍:小說類    喜歡的小動物:小狗和貓    最愛的是:家庭、家人、家居生活    樂蒂,原名奚重儀,1937 年 7 月 24 日出生於上海,祖藉浦東,因在家中排行第六,故小名「六弟」,奚氏為上海浦東望族,從樂蒂祖父手上便創辦了著名的「奚福記營造廠」(建築公司)。     樂蒂出生前一星期,父親奚兆年被炸彈炸中身亡,樂蒂五兄妹隨母親返回位於四馬路迎春坊的外祖家中,一直住到 6 歲才遷往「天蟾舞台」居住。     樂蒂的外祖父是「江北大亨」顧竹軒,他經營的「天蟾舞台」,是上海四大舞台之首, 每天均有當時的平劇名伶演出,樂蒂自小便開始接觸表演藝術 ,更常模仿戲台上花旦的神態動作。     11 歲那年,樂蒂的母親亦由於心臟病去世,此後一直由外祖母撫養成人。     1949 年 5 月,樂蒂兄妹隨外婆來到香港,居於尖沙咀赫德道,就讀伊維英文學校。     1952 年,樂蒂考入「長城電影製片公司」,簽下五年合約,首部公映作品為《絕代佳人》。樂蒂在長城共拍了 11 部作品,可是由於受到劇本及角色所限,仍未能廣為人知。     1958 年,樂蒂經李翰祥介紹轉投「邵氏兄弟(香港)電影有限公司」,簽下三年基本演員合約,於舞台劇《清宮怨》中初次亮相,大獲好評。首部作品為《妙手回春》,樂蒂憑著戲中出色的表現備受讚賞。     其後接拍《倩女幽魂》(1960),此片乃中國第一部參加國際影展的中國彩色電影,樂蒂雖未親身到法國康城,但仍艷驚四座,被譽為「最美麗的中國女明星」。     樂蒂的古裝扮相,清麗脫俗,最受觀眾歡迎,「古典美人」之譽不徑而走,樂蒂亦憑出眾的演技成為邵氏旗下最受歡迎的明星之一。     樂蒂在邵氏共拍 21 部作品,她一生大部份最出色的作品,均拍攝於此時。     1961 年 1 月 12 日,樂蒂外婆病逝於法國醫院。     1962 年 1 月 31 日,樂蒂與邵氏男星陳厚結婚,哄動一時,婚後居於新界「聽濤村」。同年 9 月 3 日,誕下愛女陳明明。     1963 年,樂蒂憑《梁山伯與祝英台》一片榮膺「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64 年 2 月 1 日,樂蒂與邵氏合約期滿,轉投「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共拍了 9 部作品。     1967 年 3 月 16 日,樂蒂單方面向華民政務司署申請與陳厚分居,並遷往太子道與兩位兄長同住。  同年 6 月 27 日,樂蒂正式入稟高等法院,申請離婚。  同年 10 月 3 日,法院正式批准樂蒂與陳厚離婚,並把陳明明的撫養權判歸樂蒂。     1967 年 4 月,樂蒂與兄長雷震及袁秋楓等人合組「金鷹電影公司」,拍了《風塵客》及《太極門》兩部電影。     1968 年 4 月,「金鷹」宣佈樂蒂不再擔任合夥人,樂蒂亦宣佈不再拍武俠片。  同年 6 月,樂蒂遷到九龍界限街的自置物業。     1968 年 4 月,電懋為樂蒂開拍《霧》及《翠湖春斷》。     1968 年 12 月 27 日,樂蒂被發現於九龍住所內昏迷,送至醫院的時候,已返魂乏術,年僅 31 歲。12 月 30 日於九龍殯儀館出殯,卜葬於香港長沙灣天主教墳場。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2、胡蝶:  (.23)
     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生于上海。因其父曾任京奉铁路总稽查,她从小便随家人各处奔波,16岁时迁家上海。     1924年,受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事业的吸引,投考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训练班结束后,在 处女作《战功》中初上银幕,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
    年,相继在“天一”、“友联”等公司主演了《秋扇怨》、《梁祝痛史》等20余部古装片。她面貌甜美, 身材挺秀,气质端庄,仪态大方,再加上聪明灵巧、勤奋好学,很快就在中国影坛走红了。     1928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该公司的郑正秋、张石川赏识她的条件和才华,认准她是一名颇具号召力的演员。不仅重用她主演公司着力推出的影片,甚至请人专为她写作剧本,使她很快步人其艺术事业的辉煌时期。她主演了轰动一时的《火烧红莲寺》(2一17集),随着侠女红姑潇洒飘逸的身影,她也红遍各地,受到更多观众的瞩 目。她还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与阮玲玉合演了《白云塔》,还主演了影响较大的《空谷兰》、《啼笑姻缘》等片。随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胡蝶又相继主演了反映现实生活的《狂流》、朋旨粉市场》、《盐潮》、《姊妹花》等片。其中,《姊妹花》堪称其电影表演代表作。她以娴熟的演技将两个经历、 性格完全不同的双胞胎姊妹演得各具光彩,影片出映后,连映两月不衰,盛况空前。
    1935年,应邀随中国电影代表团一行携《姊妹花》、《渔光 曲》等片赴莫斯科参加国际电影节,后又赴德、法、英,意等国考察,扩大了中国电影在欧洲等地的影响。之后,相继主演了《夜来香》、《劫后桃花》、《兄弟行》、《女权》、《永远的微笑》等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明星”公司毁于战火,她辗转香港、重庆等地。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主演了《春之梦》、《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后息影,随夫经商。
    1959年复出。为邵氏公司主演《街童》、《苦儿流浪记》、《两代女性》、《后门》等片。因《后门》一片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67年拍完《塔里的女人》一片后息影。1975年移居加拿大,1986年获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1989年病逝于温哥华。
    胡蝶在半个世纪的从影生涯中,先后主演了百余部影片, 饰演了中国各阶层的各类女性形象。她的电影生涯及其艺术 成就构成了中国电影历史重要而独特的篇章。
        
  3、白光:  白光为中国四五十年代著名影星、歌星;原名史永芬,1921年生于北平。因见电影院投射机的一道白光而得艺名“白光”。白光因演出:《荡妇心》、《一代妖姬》、《玫瑰花开》、而走红,被称为中国“一代妖姬”。除了演戏,白光还是一位极负盛名的歌星,以其磁性的低音风靡歌坛,感性缠绵,别树一帜。她主唱过不少电影歌曲,其中以《叹十声》、《东山一把青》、《祝福》较为著名。其他歌曲如《魂萦旧梦》、《等著你回来》、《如果没有你》均也脍炙人口,至今已成为国语时代曲的经典。白光在1950年代初退出歌影坛,隐居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日,白光因结肠癌在吉隆坡病逝,享年78岁。  代表作    电影:《荡妇心》、《一代妖姬》、《玫瑰花开》、《雨夜歌声》等。  歌曲:《怀念》、《秋夜》、《春》、《今夕何夕》、《如果没有你》、《假正经》、《葡萄美酒》、《魂萦旧梦》、《等著你回来》、《恋之火》等。  
  4、龚雪  出生日期 1953年
  国籍 中国大陆
  人物简介:
   中国影视、话剧女演员。生于上海。1970年实践毕业后到江西农村插队,四年后入总政治部话剧团任演员。1979年起涉足电影,参加影片《万水千山》的演出。两年后,任影片《祭红》的女主角。之后,在影片《好事多磨》,《七月流火》中演女主角,从此引人注目。1981年,她连续在三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楚天风云》、《子夜》、《石榴花》。翌年,她进上海电影制片厂,并参加了影片《快乐的单身汉》、《张衡》等的拍摄。1983年因主演《大桥下面》。获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她还获1984年上海电影小百花奖最佳女演员;获1985年中国银幕最佳青年形象奖最佳女演员;获1987年中国新时期电影十年成就奖最佳女演员奖;获1985年新加坡最佳外国女演员奖第二名。     
  5、王人美  1927年,王人美到黎锦晖创办的美美女校学习歌舞。黎锦晖让她改名王人美,将这女孩列入王家的“人”字辈,是要破一破女性不入家族辈分的旧习。后来,王人美果然没辜负期望,成了上海早期著名的歌星和影星。       在美美女校学习歌舞期间,王人美就跟着黎锦晖学习歌舞。她学得快,嗓子亮,又能识谱,黎锦晖总是要她先试唱,然后让她当“小先生”教其他人。       王人美的父亲原来是浏阳一中的教员,而毛主席当年就认识她的父亲。1956年毛泽东接见电影家协会成员时,还问王人美:“细妹儿(湖南话,最小的妹妹),你还记得我吗?我在你家避过难呢。” 王人美档案       生命历程:87.4.12原名:王庶熙处女作:1931年《银汉双星》代表作:《野玫瑰》、《渔光曲》、《壮志凌云》银幕形象:健康、活泼、粗犷的青年女子。       经典镜头:《渔光曲》中,王人美饰演的“小猫”在波光万顷的海面上撒开鱼网捕鱼。  
  6、邓丽君  日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
  1958 至屏东市仙宫戏院附近学芭蕾舞
  1963 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曲比赛以《访英台》获得冠军
  1964 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国语朗读比赛,获得第一名
  1966 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
  1967 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九月推出第一张唱片,正式以歌唱为职业
  1969 演出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   演唱中视开播首档连续剧《晶晶》主题曲及主持中视《每日一星》节目   应新加坡总统夫人邀请首度出国赴约做慈善义演
  1970 获白花油义卖“慈善皇后”荣誉   随“凯声综艺团”到香港表演   在港拍电影《歌迷小姐》
  1973 与日本“宝丽多”机构签约赴日发展   到香港演唱于“香港歌剧院”、“汉宫”及“珠城”,后前赴越南演唱
  1974 以《空港》一曲当选1974年“最佳新人歌星赏”
  1977 成为“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一位金唱片得主
  1978 个人大碟《邓丽君GREATEST HITS》及《岛国之情歌--第三集》同时获香港第三届金唱片奖   于日本以《东京夜景》获得“正顽张中赏”
  1979 “香港第四届金唱片颁奖礼”上,同时有三张大碟获白金唱片奖,另有两张大碟获金唱片奖   赴美进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数学,四月首次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演唱会
  1980 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   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登台   邓丽君身在美国,然而其歌声却响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众为邓丽君歌声而醉倒。据悉,连小平同志也甚为欣赏邓丽君独特的演绎方式   在香港推出第一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瞬即达到白金唱片数字   第四度踏足“利舞台”,举行一连七场个人演唱会   十月返台于国父纪念馆义唱,门票收入全数捐作自强爱国基金   年底赴东南亚作巡回表演
  1981 台新闻局颁发“爱国艺人”奖座,与李季准主持金钟奖典礼   在香港利舞台创下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之记录   六月于台湾义演,“台视”播出长达一百二十分钟《君在前哨》特别节目   参加“香港第五届金唱片颁奖礼”,她所灌五张个人大碟同时获白金唱片,勇破历届金唱片记录
  1982 于香港举办个人演唱会,推出《邓丽君演唱会》双唱片,面世即双双成为白金唱片
  1983 赴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演唱,是首位在此签约演唱的华籍女歌手   当选“十大杰出女青年”   推出广东大碟《漫步人生路》,唱至街知巷闻
  1984 在东南亚各地举办十五周年巡回演唱会   重返日本推出《偿还》专辑,立即打入日本唱片流行榜,停留榜内接近一年,刷新日本乐坛历史记录。邓丽君也因此获得无数奖项,其中包括“年度有线大赏”、“最受欢迎歌曲赏”,更被提名角逐“日本唱片大赏”之“最优秀歌唱赏”。其卓越成就,为中华民族添上一抹缤纷艳丽的光彩
  1985 在日本凭借新歌《爱人》连续十四周蝉联日本广播“点唱流行榜”冠军,并再夺“有线放送大赏”,同时在日本乐坛创下两项历史记录   《爱人》一曲不费吹灰之力便入选日本“第36回红白歌合战”   首次参与电视剧演出,《爱人》一曲更成为该剧主题曲   八月返台与张菲主持“反盗录、反仿冒”义演晚会   十二月在日本NHK大会堂举行演唱会
  1986 主持台视春节特别节目“与君同乐”   单曲《任时光从身边流逝》蝉联日本年度有线电视大赏   再度以大热门姿态顺利入选日本“第37回红白歌合战”
  1987 继续穿梭于香港、台湾、美加及法国等地,但已处于半退休状态,除参与慈善演出外,甚少于公众场合露面,赴纽约参加“国际公益金”义演,出席日本“第38回红白歌合战”
  1988 名作词家慎芝女士过逝专程返台吊唁
  1989 香港“亚洲电视”于农历年初二晚直播烟花汇演,邓丽君演唱一曲《漫步人生路》
  1990 应邀出席“无线电视”直播之慈善节目,作表演嘉宾
  1991 赴港为“爱心献华东”赈灾筹款,作慈善表演嘉宾
  1992 推出《难忘的TERESA TENG》专集
  1993 三月赴港作“亚洲电视”TALK SHOW“龙门阵”嘉宾
  1994 参加华视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所举办的“永远的黄埔”晚会,为最后一次在台湾之公开演出于日本推出《夜来香》唱片
  1995 五月八日因气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享年四十二岁,五月二十八日在国人及全球华人目送之下长眠金宝山“筠园”
  7、周璇  (-)
      女演员、歌唱家。
    原名苏璞。江苏常州人。童年被卖为 周家养女。
    1931年参加上海明月歌舞 团,因主演歌舞《特别快车》而崭露 头角。后入新华歌舞社。
    1934年在上 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 前茅,成为十大歌星之一,被誉为“ 金嗓子”。
    1935年从影,在天一影片 公司拍摄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 色。
    1936年入艺华影业公司,主演《 喜临门》、《满园春色》等影片,并 在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狂欢之 夜》中扮演角色。
    1937年在明星影片 公司拍摄的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 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在旧社会 受尽侮辱和损害,但对前途抱有美好 理想的歌女形象,为其表演艺术的代 表作。八一三事变后参加大型话剧《 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后随上海剧艺 社赴菲律宾宣传抗日救亡。
    1938年任 上海国华影业公司演员,主演《孟姜 女》、《李三娘》、《董小宛》、《 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
    1943年在 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 渔家女》、《红楼梦》等影片。抗战 胜利后赴香港,相继主演《长相思》 、《各有千秋》、《忆江南》、《清 宫秘史》等影片,并在文华影业公司 摄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
    1950年回上海,参加影片《和平鸽》的 拍摄,因患病而未竟。
    演出影片:
    1935:美人恩
  1936:花烛之夜 喜临门 百宝图
  1937:马路天使 满园春色 三星伴月 女财神
  1939:孟姜女 李三娘 新地狱 七重天 董小宛
  1940:三笑 孟丽君 苏三艳史 西厢记 黑天堂 天涯歌女
  1941:梦断关山 梅妃 夜深沉 解语花 恼人春色
  1943:渔家女
  1944:鸾凤和鸣 红楼梦
  1945:凤凰于飞
  1946:长相思 各有千秋
  1947:莫负青春 歌女之歌 花外流莺 忆江南夜店
  1948:清宫秘史
  8、上官云珠   〈一江春水向东流〉,〈天堂春梦〉,〈太太万岁〉中妖艳的姨太太,〈万家灯火〉,〈丽人行〉中的贤妻良母,这样一些反差极大的角色,都是由色艺双绝的演技实力派巨星上官云珠塑造的。上官云珠,原名韦君荦,1920年出生,江苏江阴人。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自幼在苏州求学。抗战爆发后,曾流亡湖南。       1938年5月来到上海,本想继续读完高中,终为生计所迫,进何氏照相馆任职。由此与影剧界人士接触日频,耳濡目染,对演戏萌发了浓厚的兴趣。
      1940年考取华光戏剧学校,首次在洪深的独幕剧《米》中登台亮相。不久,又进入新华影业公司的演员训练班。1941年,在艺华影业公司拍摄了她的处女作《玫瑰飘零》,从而走上银幕。        1941年底上海沦陷后,主要从事舞台表演,曾在《雷雨》等多部话剧中饰演重要角色,接着,又参加了《国色天香》、《泪洒相思地》、《花月良宵》、《鸳鸯泪》等片的演出,开始在影坛上崭露头角。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为中电二厂和文华影业公司拍片,在《天堂春梦》中塑造了一个奢侈、凶狠的腐化女人,在《太太万岁》中又塑造了一个放荡,骄骚的女子。后进入昆仑影业公司为基本演员,这是她在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而后,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了满身珠光宝气的“汉奸夫人”何文艳;在《万家灯火》中饰演了传统型的贤淑主妇又兰;在《希望在人间》中饰演了坚定沉着的教授夫人、妇科医生陶静寰;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了忍辱负重的华太太,她所精心创造的这些银幕形象,人各有貌,性格鲜明,真切感人,受到舆论界的高度赞扬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为表彰其在《乌鸦与麻雀》中的出色表演,1957年于文化部年优秀影片评奖中曾获得个人一等奖。        解放后,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她接受了主演《南岛风云》的任务。她全身心地投入、钻研分析角色,深入实际生活,终于成功地塑造了游击队护士长、革命女战士符若华的英勇形象。这是她在表演艺术上一次新的拓宽与突破。
      在五六十年代,她参加了一系列影片的拍摄,其中以《枯木逢春》中的冬哥妈、《早春二月》中的寡妇文嫂、《舞台姐妹》中的商水花最负盛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还在一些影片中扮演配角,但她从不计较,甘当绿叶,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如《今天我休息》中的儿科大夫,戏虽不多,却依然光彩照人。她对年轻演员,能言传身教,热情帮助。
      为了不断磨炼与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她还经常出现在话剧舞台上,以擅演《雷雨》中的繁漪著称。在《风雪夜归人》、《红旗歌》、《日出》、《上海屋檐下》、《北京人》等剧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在一些译制片中,如《曙光照耀着我们》、《玛丽娜的命运》、《世界的心》、《牛虻》等,担任过配音演员,她的诗歌朗诵,如《他在我们中间》等,也曾在群众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上官云珠热爱生活,忠于艺术。她的表演,真挚自然,善于运用眼神和恰如其分的形体动作,以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跳楼自尽。
      她曾是上海市政协一、二届委员,三、四届常委,上海电影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玫瑰飘零》(1941)          《黑衣盗》(1941)   《国色天香》(1941)          《泪洒相思地》(1942)   《鸳鸯泪》(1942)           《天堂春梦》(1947)   《太太万岁》(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乱世儿女》(1947)          《万家灯火》(1948)   《希望在人间》(1948)         《丽人行》(1949)
  《乌鸦与麻雀》(1949)         《太平春》(1950)   《南岛风云》(1955)          《情长谊深》(1957)   《今天我休息》(1958)         《香飘万里》(1958)   《枯木逢春》(1961)          《早春二月》(1963)   《血碑》(1964)            《舞台姐妹》(1965)     《乌鸦与麻雀》:1957年获文化部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一等奖     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   1994年获宝钢高雅艺术奖   
  9、 陈云裳     陈云裳,1919年出生于广州,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陈云强,家境贫寒,曾当过舞女,后又在“健全音乐社”学习了京剧、昆曲、歌舞等。由于她天生丽质,各方面条件好,加之学艺认真,刻苦,技艺突飞猛进,在一次元宵灯会演出上,得到了观众的好评。由于她名振艺坛,香港导演苏怡请她去拍电影,在香港的四年中,连续拍了二十多部粤语影片。1938年上海新华公司经理张善琨,邀请卜万苍导演拍摄《木兰从军(1938)》,唯独缺少扮演花木兰的女演员。张善琨到香港看了陈云裳主演的粤语片《血溅宝山城》之后,认定花木兰一角非她莫属。经洽淡,与其签定了长期合同,张善琨决心要在上海捧红这颗明星。
       1939年春节,当影片《木兰从军(1938)》在上海沪光大戏院一上映,场场观众爆满,连续三个月,后又转到新光大戏院续演,又是“狂满”数月。陈云裳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到上海的五年中,她先后拍摄了20多部国语片,除《木兰从军(1938)》外,还有《秦良王》、《苏武牧羊》等爱国历史片,也有《野蔷薇》、《重见光明》等反映现实的影片。特别是在根据巴金名著改编的巨片《家(1941)》中扮演的琴表妹一角,获得了好评。
       1943年,她与一位医生结婚后移居香港。1952年曾为香港新华影业公司主演了《月儿弯弯照九洲》等影片。
  参与影片: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4)
   家(1941)  (1941)
   新姊妹花  (1941)
   野蔷薇  (1941)
   乱世佳人  (1940)
   潇湘夜雨(1940)  (1940)
   歌女白牡丹  (1939)
   大义灭亲  (1938)
   血溅宝山城  (1938)
   最后关头  (1938)
   血肉长城  (1938)
   翠亨村  (1937)
   天下为公  (1937)
   花开富贵  (1937)
  10、夏梦  原名杨蒙,江苏苏州人,生於上海。外形艳而不媚,贞静平和,娴雅大方,兼之身材高挑,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
      夏梦1947年移居香港,曾於玛利诺书院就读。十八岁时偕友参观「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拍摄场地,获邀加盟,翌年凭《禁婚记》(1951)一片震动影坛,此後演出过《孽海花》(1953)、《绝代佳人》(1953)(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优秀影片荣誉奖」)、《欢喜冤家》(1954)、《日出》(1956)、《新婚第一夜》(1956)、《抢新郎》(1958)、《同命鸳鸯》(1960)、《王老虎抢亲》(1960)、《三看御妹刘金定》(1962)、《金枝玉叶》(1964)、《故园春梦》(1964)等著名电影。夏梦是「长城」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与石慧及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以夏梦居长。
      夏梦於1954年结婚,至1967年演完《迎春花》(1968)後退出影坛,移居加拿大,两年後回港经商。1978年自组「青鸟电影公司」,出品《投奔怒海》(1982)、《似水流年》(1984)等著名电影。她亦曾获委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夏梦擅演擅唱,演技烫贴自然,不论时装、古装、戏曲电影皆能胜任,反串男装更是俊逸不凡,是国语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後继乏人,故此息影多年仍教人赞叹不已。 1.故园春梦 (1964)
  2. 金枝玉叶 (1964)
  3. 三看御妹刘金定 (1962)...刘金定
  4. 同命鸳鸯 (1960)
  5. 王老虎抢亲 (1960)
  6. 抢新郎 (1958)
  7. 日出 (1956)
  8. 新婚第一夜 (1956)
  9. 欢喜冤家 (1954)
  10. 绝代佳人 (1953)
  11. 孽海花 (1953)
  12. 新红楼梦 (1952)
  13. 禁婚记 (1951)       夏梦:金庸的梦中情人
      原名杨蒙,生于上海。夏梦是香港众口一词的西施,金庸先生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李翰祥说:“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夏梦18岁时参观“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拍摄场地,获邀加盟。1951年凭《禁婚记》一片轰动影坛,此后演出过《孽海花》、《绝代佳人》、《欢喜冤家》、《故园春梦》等著名电影,成为“长城”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与石慧、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夏梦号称“大公主”,共主演近四十部影片。
      夏梦于1954年结婚,至1967年演完《迎春花》后退出影坛并移居加拿大,曾经营制衣厂。1978年自组“青鸟电影公司”,出品《投奔怒海》、《似水流年》等影片。
      夏梦擅演擅唱,不论时装、古装、戏曲电影皆能胜任,是国语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在老一辈的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一位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拟的女明星。据说,当年大侠金庸苦恋夏梦,金庸生平惟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筒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近芳泽,虽最终未能携手,但也算为影坛留下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
      代表作:《新寡》、《孽海花》。
  11、杨丽坤   中国电影女演员。生于云南磨黑。彝族。自幼喜爱文艺。1954年入云南省歌舞团作独舞演员,1958年主演影片《五朵金花》中的社长金花,获1960年埃及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曾两次随周总理出国访问。1964年主演影片《阿诗玛》。文化大革命被迫害患精神分裂症。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参与影片:
   阿诗玛  (1964)
   五朵金花  (1959)
  12、阮玲玉   阮玲玉,1910年出生于上海,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她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由于父亲过早地去世,为了维持生活,她很小就随母亲去帮佣,当婢女。后来,她进入一所学校读书并开始迷恋表演艺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登台表演,初次显示了她的表演才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阮玲玉出落得美丽动人,她被雇主的小儿子张达民看上,但由于张达民的母亲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就没有举行婚礼。1926年,他们开始同居。阮玲玉领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孩子,取名张妙蓉,小名小玉。后来,张达民嗜赌成瘾,令阮玲玉很苦恼。        1926年,阮玲玉被导演卜万苍选中拍摄她的第一部影片《挂名的夫妻》,影片公映后受到好评。此后,她又拍摄了几部格调不高的影片,才华难以显露。
       1929年她离开明星影片公司,考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拍摄了3 部影片。后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与另三家公司合并,成立了联华影业公司,阮玲玉便成为“联华”的基本演员。她主演了“联华”的第一部影片《故都春梦》,1930年影片公映,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同年,她又担任了《野草闲花》的女主角,这部影片使阮玲玉一举成名,随后,她主演了《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多部影片。她的演技精湛,在无声片时代,她准确地运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语言。进入有声片时期,她能很快领悟导演的意图,进入角色。她饰演的人物类型各异,有纯真的少女,有迫于生活出卖肉体的妓女,也有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女性,她将所演人物刻画得维妙维肖,令观众为之动情,她的魅力征服了观众。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家庭生活的幸福,在她与张达民的关系出现裂痕时,一位惯于玩弄女性的商人诱骗她上了钩,她与张达民离婚后,与这位商人同居。后来,两个男人打起官司来,弄得满城风雨,加上当时报刊对阮玲玉的诽谤和攻击,令她无法承受,被逼无奈,于日服毒自杀,年仅25岁。       阮玲玉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二十九部影片,她是中国电影史上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参与影片:
   国风  (1935)
   归来  (1934)
   人生  (1934)
   神女  (1934)
   香雪海  (1934)
   新女性  (1934)
   再会吧,上海  (1934)
   城市之夜  (1933)
   小玩意  (1933)
   三个摩登女性  (1932)
   续故都春梦  (1932)
   恋爱与义务  (1931)
   桃花泣血记  (1931)
   一剪梅  (1931)
   玉堂春  (1931)
   大破九龙山  A HIT TO NINE-DRAGON MOUNTAIN(1930)
   故都春梦  (1930)
   火烧九龙山  BURNS NINE-GRAGON MOUNTAIN(1930)
   野草闲花  WILD FLOWERS BY THE ROAD(1930)
   自杀合同  (1930)
   劫后孤鸿  (1929)
   情欲宝鉴  WARNINGS FOR THE LOVERS(1929)
   银幕之花  (1929)
   珍珠冠  (1929)
   白云塔(上集)  THE WHITE-CLOUD PAGODA Ⅰ(1928)
   白云塔(下集)  THE WHITE-CLOUD PAGODA Ⅱ(1928)
   蔡状元建造洛阳桥  THE LUOYANG BRIDGE(1928)
   北京杨贵妃  IMPERIAL CONCUBINE YANG OF BEIJING(1927)
   挂名的夫妻  THE COUPLE IN NAME(1927)
   血泪碑  THE TABLET OF BLOOD AND TEARS(1927)
   杨小真  (1927)
  饿,继续……  12、南红   女演员。原名苏淑眉,广东顺德人,先后在广州德明中学、广大会计专科学校与圣罗撒书院求学,课余师从红线女学艺。16岁起加入职业粤剧团,为正印花旦。1951年起参加粤语片拍摄,1956年任光艺影片公司演员。至1985年参加拍摄粤语片近200部,成名作《唐山阿嫂》,主要作品有《七重天》、《椰林月》、《海棠红》、《天伦情泪》、《紫色风雨夜》、《七十二家房客》等.是名导楚原的太太 ,70年代先后入丽的、无线电视台主持节目并拍摄电视剧集。
  参与影片:
   紫色风雨夜  (1968)
   天伦情泪  (1960)
   难兄难弟  (1960)
   椰林月  (1957)
  13、胡蓉蓉(曾经的小童星):  女舞蹈演员、编导,教育家。江苏省宜兴人。5岁进入上海索考尔斯基芭蕾舞学校学习舞蹈,其间曾参加《天鹅湖》、《睡美人》、《火鸟》等舞剧片断的演出;并是《葛蓓莉亚》等剧的主要演员。幼年时期还参加拍摄过故事影片《压岁钱》、《四美图》等,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成为30年代著名童星,时称&中国的秀兰邓波儿&。她除受过严格的芭蕾基本训练以外,还专门学习过现代舞、西班牙舞蹈和踢踏舞,舞技娴熟;又经过电影表演艺术的实践,使她的舞蹈表演富于内心感情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主要从事芭蕾的编导和教学工作。先后在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行知学校、上海舞蹈学校等学校教授舞蹈。在教学过程中,她努力学习传统戏曲舞蹈和民间舞蹈,探索芭蕾艺术的民族化道路。她在教学上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芭蕾人才。1964年,她参加编导的中国芭蕾《白毛女》获得很大成功。1982年,她改编创作了芭蕾《雷雨》,对芭蕾的革新,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980年,胡蓉蓉担任了日本大阪第3届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1982年又担任了美国第2届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
    胡蓉蓉现任上海舞蹈学校名誉校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图为胡蓉蓉当年表演的芭蕾《胡桃夹子》。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她是我国早期电影的著名童星,后在上海俄国舞蹈家那里学习芭蕾舞。曾在上海兰心大戏院表演芭蕾舞《胡桃夹子》,轰动一时,是我国最早的芭蕾舞演员之一。     作品:  小侠女 (1939)   歌儿救母记 (1938)   压岁钱 (1937)   四美图 (1948)   
  14、陈娟娟  ()
      陈娟娟,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生于马来安(今马来西亚柔佛),香港电影演员、导演。
      陈娟娟的父亲原在南洋开办学校,在她出世一个月后便离开人世。她10个月的时候,由母亲带回上海,由祖母抚养,母亲去当教师。
      1933年,她四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所学校登台表演。当时的暨南影片公司主持人黄槐生发现了她,邀她参加拍摄《为国争光》一片。1934年又参加了《飞花村》的拍摄,首唱由孙师毅作词、聂耳作曲的中国第一支电影儿童歌曲《牧羊女》。两年后她在蔡楚生执导的《迷途的羔羊》中扮演小翠一角而负盛名。紧接着,她又参加《小孤女》的拍摄,在影片中主唱冼星海作曲的著名儿歌《团团坐》,直至今日,这支歌还在学前儿童中传唱。之后,相继在联华、新华、华新等影片公司拍摄了《壮志凌云》、《慈母曲》、《江南小侠》、《博爱》等片,成为中国影坛上一位杰出的童星,并被誉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在八一三事变后,曾随梅花歌舞团赴南洋、香港等地演出,影响颇大。
      1948年,她前往香港,在大中华、大光明、长城、凤凰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先后主演了《春之梦》、《桃花依旧笑春风》、《龙凤呈祥》、《小二黑结婚》、《雪中莲》等影片,创造了许多生动逼真、细腻感人的少女形象。
      1972年,她与任意之、朱枫联合执导《杂技英豪》。翌年,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来京拍摄大型纪录片《万紫千红》,她是导演之一。该片以新颖、独特的风格,明朗、洗练的画面和富有文采的解说词,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正当她在导和演两方面大展才华的时候,不幸于1976年逝世,时年47岁。
    表演获奖情况及主要作品:
    《为国争光》(1933)
  《飞花村》(1934)
  《逃亡》(1935)
  《壮志凌云》(1936)
  《小孤女》(1936)
  《迷途的羔羊》(1936)
  《潇湘夜雨》(1937)
  《慈母曲》(1937)
  《中国白雪公主》(1940)
  《杜十娘》(1940)
  《江南小侠》(1941)
  《家》(1941)
  《博爱》(1942)
  《四姊妹》(1942)
  《秋之歌》(1943)
  《春之梦》(1946)
  《苦恋》(1946)
  《桃花依旧笑春风》(1946)
  《龙凤呈祥》(1947)
  《四美图》(1947)
  《天网恢恢》(1947)
  《风月恩仇》(1948)
  《同是天涯伦落人》(1948)
  《珠光宝气》(1948)
  《小二黑结婚》(1948)
  《再生年华》(1949)
  《人》(1951)
  《一家春》(1953)
  《青春之歌》(1953)
  《乔迁之喜》(1954)
  《太太传奇》(1956)
  《雪中莲》(1957)
  《尸变》(1958)
  《柳暗花明》(1958)
  《金屋梦》(1959)
  《同心结》(1959)
  《生死牌》(1960)
  《糊涂姻缘》(1962)
  《金鹰》(1964)
  《画皮》(1965)
  《春自人间来》(1965)
  《我的一家》(1969)
    导演:
  《英雄后代》(1969)
  《三个十七岁》(1971)
  《杂技英豪》(1974)
  《白云山下谱新歌》(1975)     貌似也是童星开始,有“东方的秀兰·邓波儿”之称  
  15、凤凰  本名严慧秀,从艺后经张石川改艺名为凤凰。1939年11岁的凤凰出演了由舒适和周璇主演的电影《李三娘》,她在影片中扮演李三娘的儿子“咬脐郎”,从此走红影坛,成为与胡蓉蓉、陈娟娟齐名的童星,当时国华公司拍摄的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小孩角色都由凤凰出演。     1946年18岁的凤凰嫁给柳氏家族的柳和锵,W丹凤则嫁给了柳和清,出演了两部电影之后,凤凰息影......     1949年全国解放后,凤凰再度出山,在当时不多的几家私营电影厂出演了两部电影,没多久政府把所有的私营电影厂归为国营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凤凰虽然在上影演员剧团,但是出产的电影太少,演员过多,再加上工农兵和凤凰的戏路不对,所以凤凰长期无戏可演......     1958年全国”大跃进”,上影厂一分为三,凤凰才得以出演了《鲁班的传说》、《长虹号起义》、《乔老爷上轿》等电影,1990年出演了最后一部电影《传国秘诏》。当初张石川为她起艺名凤凰,原本是希望她比巨星胡蝶飞的更高,但实在是造化差错,命不由人......     凤凰和周璇、慕容婉儿的关系都很好,其中和周璇曾多次合作,50年代周璇回上海的初期,凤凰由于无戏可拍,所以经常陪伴看望周璇。
    1975年同病相怜的舒适(第一个妻子慕容婉儿在文革期间患绝症去世)和凤凰(1964年丈夫去世)冲破重重阻力结合了,尽管当时舒适还带有“特务嫌疑”等多种罪名,可两人还是去了一躺桂林度蜜月......
  赵雅芝..........算不算????????
  16、 陈思思   1940-) 女演员。
原名陈丽梅。浙江宁波人。1955年入 香港长城电影公司任演员。1956年参 加拍摄影片《鸣凤》。同年主演影片 《红灯笼》。1963年在影片《三笑》 中饰演秋香,以其俊美的扮相,潇洒 自如的表演获得观众的喜爱。1964年 主演影片《云海玉弓缘》,表演洒脱 奔放,颇获好评。1965年在歌唱片《 双女情歌》中兼饰姐妹两个角色,性 格一刚一柔,在演技上有所突破。从 影十余年,主演影片三十余部。 演出影片 1956:鸣凤 红颜劫 1957:红灯笼 捉鬼记 魔影 香喷喷小姐 1958:王老五之恋 锦上添花 小咪趣史 金美人 有女怀春 少年游 机灵鬼与小懒猫 1959:午夜琴声 新闻人物 1960:飞燕迎春 迷魂阱 1961:红蝙蝠公寓 美人计 1962:粉红色的梦 1963:爸爸的情人 三笑 1964:五虎将 黄金万两 艳遇 1965:云海玉弓缘 1967:双枪黄英姑 春雷 1968:双女情歌 珍珠风云 一剑勾魂 麒麟寨 冰谷魔女 1969:八步追魂 我不要离婚 1980:密杀令
  17、李秀明  出生日期 1954年
  出生地点 天津
  国籍 中国大陆
    人物简介
   李秀明,中国电影女演员。原籍河北大城,生于天津。1972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步入影坛后,因主演影片《年轻的一代》、《春苗》,1976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七八十年代的红星,曾主演过&山林中头一个女人&.&秋瑾&.&孔雀公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今夜星光灿烂&.&甜蜜的事业&等多部名片.1981年,因在影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扮演四姑娘许秀云,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燃烧的雪花 (1993)
  红楼梦-第6部 (1989) .... 元春   红楼梦-第2部 (1988) .... 贾元春   红楼梦-第1部 (1988) .... 贾元春   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1986)
  你的微笑 (1986) .... 渔女   小铃铛-续集 (1986)
  秋瑾 (1983) .... 秋瑾   孔雀公主 (1982) .... 喃穆诺娜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981) .... 许秀云   今夜星光灿烂 (1980) .... 杨玉香   甜蜜的事业 (1979) .... 唐招弟   大河奔流 (1978) .... 宋敏   巨澜 (1978) .... 凤妮   年青的一代 (1976) .... 林岚   春苗 (1975) .... 春苗   
  18、陶玉玲  中国影视女演员。生于江苏镇江。1949年入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队学习。1951年到华东军区文艺干部训练班学习。1952年任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演出过《东海最前线》、《刘莲英》、《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话剧,获第四届全军文艺会演优秀演员奖。1956年因在影片《柳堡的故事》中演二妹子出名。1972年任南通市文工团团长,1975年任前线话剧团任演员队长,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二泉映月》、《归宿》等影片的拍摄。因电视剧《张培英》的表演创作获全军第五届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
  参与影片:
   大喜之家  (1998)
   突围  (1995)
   新娘  (1993)
   烦恼家庭  (1992)
   梦想家  THE DREAMER(1987)
   远离战争的年代  FAR REMOVED FROM WAR(1987)
   望日莲  SUN-FLOWERS(1986)
   幸运的人  LUCKY MAN(1986)
   夏明翰  XIA MINGHAN(1985)
   明姑娘  BRIGHT-EYES(1984)
   没有航标的河流  THE RIVER WITHOUT BUOYS(1983)
   如意  AS YOU WISH(1982)
   归宿  HOMECOMING(1981)
   奸细  THE SPY(1980)
   三个失踪的人  THREE LOST MEN(1980)
   二泉映月  MOONLIGHT ON SECOND SPRING(1979)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4)
   江山多娇  (1959年8月)
   英雄岛  (1959)
   柳堡的故事  (1957)
  19、黎莉莉  黎莉莉,中国著名电影明星,1914年生于北平,原名钱蓁蓁。1927年,她移居上海,父亲送她进黎锦晖主办的歌舞团学习,后与王人美、胡蝶被称为歌舞三杰。黎锦晖也十分喜爱她,认她为干女儿,改姓黎。1931年,黎莉莉随团转入联华影业公司。1932年,她主演了孙瑜导演的《火山情血》,同年还与王人美合演了《芭蕉叶上诗》,1933年她主演了《天明》,参加了《小玩意》的拍摄。后来孙瑜专为她写了几个剧本,由她主演,如《体育皇后》和《大路》,在这两部影片中,她以活泼、健康、富有时代性的形象征服了观众,被公认为典型的“甜姐”,颇受当时学生及青年人的欢迎。   她于日凌晨5时20分病逝,享年91岁。她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此,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大门对我们关闭。     
  20、王文娟  1926年12月生于浙江嵊县坑边村。1939年离家至上海,师从表姐--越剧小生竺素娥。初习小生,2年后,改学花旦。开蒙戏是《投军别窑》饰王宝钏。1944年受竺素娥提携,与其搭档演出《碧玉簪》、《盘夫索夫》等戏,脱颖而出。1945年下半年,与小白玉梅、邢月芳合作。1947年与陆锦花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1948年春与尹桂芳搭档,演出了《双枪陆文龙》等戏。1948年秋,进玉兰剧团与徐玉兰合作,首演《风潇潇》。上海解放后,与徐玉兰合作演出《白毛女》、《信陵公子》等剧目。1952年7月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饰演《西厢记》中崔莺莺,获演员二等奖。1953年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和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获朝鲜劳动党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和志愿军二等军功章。1954年春,随团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同年秋,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春香传》中扮春香,获表演一等奖。由于在该剧中出色地表演了朝鲜少女的情怀而受到同行的高度赞赏,成为她的成名作。至60年代初期,艺术上日臻成熟,扮演了神话剧《追鱼》中的鲤鱼精、《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角色,都以演技精湛、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在观众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被行内名家赞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员。1958年8月,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1960年6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与徐玉兰合演的《追鱼》、《红楼梦》,曾多次招待国内外贵宾。1955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自50年代中期起,多次随上海越剧院赴朝鲜、越南、泰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越剧艺术光扬海外作出贡献。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后,在现代剧《忠魂曲》中饰演杨开慧、传统剧《西园记》中饰王玉贞、《孟丽君》中饰孟丽君。80年代中期,积极投入剧院体制改革,曾任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1996年领衔主演了10集越剧电视片《孟丽君》。她在演唱上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王派&之称。学生有钱爱玉、王志萍、单仰萍等。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红楼梦 (1962) .... 林黛玉   追鱼 (1959) .... 鲤鱼精   越剧精华 (1949)
  21、殷明珠  江苏吴江县人。殷明珠在少女时代从家乡到上海,肄业于上海中西英文女校。她擅英语,学洋派,爱舞蹈、唱歌、骑马,还能开汽车。同学们因她洋气十足,就称她为Foreign Fashion(简写F.F),成为她的代名词,从此,F.F女士闻名海上。
      但杜宇筹办电影公司,他先拍新闻片,成功后决心从美术家的角度拍摄一部尽善尽美的故事片《海誓》。
      当他在物色一位与影片角色相称的美人时,在一场喜事上遇到了殷明珠。殷明珠也为自己能上银幕而兴奋。于是由但杜宇导演,殷明珠为女主角,于1922年拍成中国第一部爱情片《海誓》。
      在此后的17年中,但杜宇共导演了3O余部影片,殷明珠就主演了其中的《重返故乡》、《传家宝》、《盘丝洞》等近2O部影片。夫妻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22、顾媚(台湾人)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1964) .... 徐文姑
  万劫孤儿 (1961) .... 菁华
  女人的秘密 (1961) .... 张太
  武林十三剑 (1961) .... 郡主西凤
  武林十三剑-大结局 (1961) .... 西凤
  三女性 (1960) .... 梅丽玲
  两个大老衬 (1959) .... 月好
  天地有情 (1958)
  特别快车 (1957) .... 李小姐
  雾里情天 (1957) .... 翁秀珠
  春色恼人 (1956) .... 朱为芬
  万花春色 (1956) .... 白兰香
  恋爱与义务 (1955)
  碧血黄花 (1954) .... 四姨太
  重逢 (1954) .... 李小凤
  虎穴龙潭 (1951) .... 歌女
  第二夫人 (1951) .... 歌女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虎穴龙潭 (1951) .... 演唱
  重逢 (1954) .... 演唱
  万花春色 (1956) .... 演唱
  雾里情天 (1957) .... 演唱
  万劫孤儿 (1961) .... 演唱
  不了情 (1961) .... 演唱
  23、赵静  出生日期: 日
原籍河南镇平,生于辽宁大连,电影演员。
1973年入河南曲艺团任演员,1976年从影,主演了《新风歌》、《冰山雪莲》等影片。
1980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海之恋》是赵静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会反响的影片,她在片中饰演海洋科学仪器厂工人立秋,这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角色,对于长期从事戏曲表演工作的赵静来说 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赵静经过刻苦钻研揣摩,深入到立秋内心深处,彻底地理解了立秋这个人物。要演好这个人物关键是要了解那个人性扭曲的社会,而赵静恰恰对那段历史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因此从立秋刚开始的热情执着,到后来的被迫违心选择,到最后的大胆追求,都被赵静用心去成功表达出来,《海之恋》上映时轰动一时,直至今天它仍算得上是反思电影中的上乘之作,赵静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国影坛的地位。
继《海之恋》之后,赵静先后在近十部影片中饰演热情正直、善良多情的当代女青年形象。《笔中情》是应该着重提出的一部,赵静在该片中第一次尝试古装人物的造型,饰演了绝代佳人齐文娟的形象。齐文娟温柔贤淑,对爱情坚贞不渝,通过赵静的尽心演绎,完全使观众耳目一新,切实领会了才女的大家风范。
在《街上流行红裙子》中,赵静饰演纺织厂女工陶星儿,这个人物的精髓就在于爱美和掩饰美的矛盾心理的碰撞之中,陶星儿是一个闻名的劳模,但陶星儿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凡女人都是爱美的,“劳模”的荣誉并不应该成为她追求美的束缚,赵静的出色表演使这个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观众心中。
1985年赵静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表演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至今仍活跃在中国影坛上
  主要作品:
  电影:
  《新风歌》(1976)                《冰山雪莲》(1978)
  《海之恋》(1980)                《巴山夜雨》(1980)
  《车水马龙》(1981)               《闪光的彩球》(1982)
  《奇迹会发生吗?》(1982)            《笔中情》(1982)
  《两个少女》(1983)               《街上流行红裙子》(1984)
  《鸳鸯楼》(1987)                《有情人》(1991)
  《魔窟生死恋》(1993)
    电视剧:
  《卖大饼的姑娘》                 《中国商人》
  《长夜行》                    《吴玉章》
  《跨越》                     《人生有缘》
  《生死存亡》
  24、 刘尚娴
江苏徐州     人物简介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41年12月出生,籍贯江苏徐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同年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毕业之际,应长影之邀参加了故事片《英雄儿女》的拍摄。她的表演使女主角王芳的艺术形象具有一种既时代化又个性化的特征,在军内外受到广泛赞誉,曾获长影建厂35周年优秀影片创作者奖。1979年在八一厂故事片《怒吼吧!黄河》中饰演重要角色何晓溪,这是她时隔多年后第一次再上银幕。近十年来,她除继续从事影视表演外,还积极向导演专业发展。参加表演创作的影视片有《火种》(饰澎湃嫂)、《以祖国名义》(饰田蓝)、《拳击手》(饰张晓微)、《足迹》(饰支书)、《矿工》(饰技术员)、《茫茫大海情》等十多部。担任导演的影视片有《风雨下钟山》(副导演)、《情留此山中》、《苏三》、《媳妇们的心事》、《说客》、《仙桃行》、《中国刑警》等十几部。其中,《风雨下钟山》曾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演员之家会员。
  25、李丽华  中国电影女演员。原藉河北,生于上海。京剧名伶李桂芳之女。十二岁在北平,从师学京剧。十六岁入上海艺华影业公司,1940年因主演《三笑》而知名。后在艺华影片公司主演《千里送京娘》等十七部影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主演《春江遗恨》等影片。1946年为文华影业公司主演讽刺喜剧片《假凤虚凰》。1948年后在香港长城、龙马、永华、邵氏等影片公司拍摄影片等。1954年创办丽华影片公司,拍摄《一鸣惊人》等影片。1957年与严俊合组金龙影片公司,摄制《游龙戏凤》等影片。60年代在香港主演《武则天》、《杨贵妃》、《万古流芳》等影片。1968年因去台湾主演《扬子江风云》,获第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78年在台湾主演影片《新红楼梦》及电视连续剧《圣剑千秋》。前后共拍摄影片一百二十余部。1983年息影,移居美国。1993年获第三十届金马奖纪念奖。
  参与影片:
   魔力  E.S.P-EXTRA SENSORY PERCEPTION(1988)
   生财有道  WAYS TO MAKE FORTUNES(1984)
   迎春阁之风波  (1973)
   武则天  (1963)
   海棠红  (1956)
   小白菜  (1954)
   秋瑾  (1953)
   小凤仙  (1953)
   新红楼梦  (1951)
   火凤凰  (1951)
   花凤仙  (1951)
   误佳期  (1951)
   说谎世界  (1950)
   血海仇  (1950)
   冬去春来  (1949)
   海誓  (1949)
   豪门孽债  (1949)
   春雷  (1948)
   艳阳天(1948)  (1948)
   春残梦断  (1947)
   假凤虚凰  (1947)
   女大当嫁  (1947)
   三女性  (1947)
   花月良宵  (1942)
   奇女子(1942)  (1942)
   薄命佳人  (1941)
   复活  (1941)
   红蝴蝶  (1941)
   魂断蓝桥  (1941)
   玫瑰飘零  (1941)
   女人心  (1941)
   新茶花女  (1941)
   英烈传  (1941)
   千里送京娘  (1940)
   三笑(1940艺华)  (1940)
   三笑(续集)  (1940)
   啼笑姻缘(1940)  (1940)
   隐身女侠  (1940)
  29、方舒  出生日期 1957年
  出生地 北京
    人物简介:
   中国影视女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64年她6岁时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成功地扮演了&小萝卜头&的形象,成为全国瞩目的童星。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79年主演了中央电视台文革后第一部电视剧《有这样一个青年》,该片获文化部优秀电视剧奖。同年演出《瞧这一家子》。1982年毕业后到北影厂任演员。她在1983年演出的话剧《真情假意》中扮演姐妹俩,获北影优秀青年演员进步奖;方舒的表演清纯真挚、深刻、细腻。由于在《年轻的朋友》、《勿忘我》《赤橙黄绿青蓝紫》《花园街5号》《悠悠故人情》、《清水湾,淡水湾》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1984年荣获《中国青年报》评选的最受青年喜爱的十大影星称号;1984年再次荣获北影优秀青年演员进步奖;1985年,因在影片《日出》中饰陈白露一角,获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上影厂小百花最佳女主角奖、金鸡奖最佳女演员提名。由于她的出色表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为她拍了《从童星到影星》一片。近年开始商业活动,并参加电视片的拍摄,并担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时传祥 (2003)
  玉观音 (2003)
  生旦净末 (2001)
  三个女人一个梦 (1992)
  警门虎子 (1990) .... 灰鸽子
  山魂霹雳 (1989)
  两宫皇太后 (1987) .... 慈禧太后
  日出 (1985) .... 陈白露
  花园街五号 (1984) .... 吕莎
  清水湾,淡水湾 (1984) .... 郭曼君
  悠悠故人情 (1984) .... 谷天
  赤橙黄绿青蓝紫 (1982) .... 解净
  勿忘我 (1982) .... 雯雯
  年轻的朋友 (1981) .... 真真
  瞧这一家子 (1979) .... 小红
  风雨里程 (1978) .... 边金绣
  烈火中永生 (1965) .... 小萝卜头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石义大战蠎蛇精 (1962) .... 副导演
  30、黄柳霜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出生地点
  国家或地区
    黄柳霜是最早在好莱坞打出名堂的华裔演员,1905年在美国出生,1919年曾在《红灯笼》中演出,但此片被纽约华侨指有辱华成份,被逼停演。     她曾在《海逝》(1922)、《唐人街繁华梦》(1924)、《龙的女儿》(1931)、《爪哇角)(1939)中担任女主角,在《月宫宝盒》(1924)《上海快车》(1932)中担任重要角色。她在《爪哇角》与《上海快车》中分别唱歌及弹古筝,颇为抢戏。     她在1942年息影,于1961年去世。   
  31、胡茵梦  台湾电影演员。原名胡菌子,天津人,1954年4月出生。台湾辅仁大学德语系就学两年后,赴美攻读大众传播专业,同时在纽约的模特学校学习。1975年毕业后回台湾进入电影界,1977年因《人在天涯》获第14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因《蒂蒂日记》获巴拿马第16届国际影展人缘特别奖。她所拍影片的题材虽广,但饰演的用多属恋女型。胡菌梦多才多艺,除了演电影外,她还是歌手、作家、台湾报刊常见她的散文发表,1981年出版散文集《胡言梦语》。演出影片:《云深不知处》、《海誓山盟》、《梅花》、《佳期假期》、《追天入地》、《小玲珑》、《蝴蝶谷》、《笕桥英雄传》、《强渡关山》、《六朝怪谈》、《大手王》、《洒色财气》、《法网追踪》、《秋诗篇篇》、《花非花》等。 胡茵梦,被称为最具古典气质的美女。她与李敖算是郎才女貌,传为佳话。 这张感觉上刘亦菲也拍过类似的照片
  32、翁美玲
  英文名字:BARBARA WENG
  藉贯:安徽省
  毕业学校:英国文化学院的纺织设计系
  出生地点:香港
  出生日期:1959年 5月 7日    逝世日期:1985年 5月14日
  年龄:26岁
  生肖:猪  星座:金牛座
  身高:52寸(158 公分) 体重:93 磅(43 公斤)
  宗教:天主教
  家庭状况:家中独女
  婚姻状况:未婚
  嗜好:打羽球、聊天、吃零食
  最喜欢的歌星:甄妮、罗文
  特殊爱好:爱饮可乐
  喜爱做的事:设计美观质地优良的服装
  最喜爱食物:生果、海鲜
  最喜爱动物:狗
  最喜爱颜色:白色、紫色
  最喜爱饰物:耳环
  难忘的第一次:拍古装剧《十三妹》
  最尴尬的时刻:忘记台词
  特别禁忌:百无禁忌
  服装品味:简单
  喜爱休闲:旅行
  33、胡枫   胡枫,广东人,原名胡继修,男性的名字却有美女的容貌,朴实无华,美丽动人。
    她先在歌舞团里学唱歌和舞蹈。在歌舞团的节目未能吸引观众,逐渐衰落之际,她和其他歌女一起投身影坛,改名胡枫。
    胡枫的第一部影片是于伶编剧、张石川和郑小秋导演的《花溅泪》。这是一部因家贫而被迫沦落的舞女,受尽侮辱最后终于摆脱魔掌,走上新生道路的故事。影片的主题和故事在当时的上海曾引起人们重视。曾经有同样生活的胡枫,在表演上深刻而自然,处女作也就是她的成名作,就此奠定了她在电影界的地位,成为受人瞩目的女明星。
    接着,胡枫在同一年中主演了《桃花湖》、《红泪影》、《春水情波》3部影片。第二年(1942年)又连续拍摄了《风流世家》、《博爱》、《长恨天》、《生命之火》、《珠联璧合》5部影片。在《珠联璧合》中她一人饰演两角,相像的面貌,不同的性格。各异的处境,体现出胡枫非凡的演技。
  胡枫自1943年起至1947年,共主演了《人海慈航》、《回春曲》、《生死劫》、《锦绣前程》、《还乡记》等12部影片。在主演了最后一部《迎春曲》后,她便告别影坛。     
  34、李 菁   原名李国瑛,194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第一部电影是《宋宫秘史》。同年,她演出《血手印》及《双凤奇缘》。翌年凭《鱼美人》荣获第十二届亚洲影展之影后宝座。于1965年演出《宝莲灯》,演技再次得到肯定。1967年邵氏开拍《珊珊》,这是她从影以来首次演出时装文艺片。踏入七十年代,李菁的首部作品《保镖》成为全年最卖座电影的第六名。她在邵氏期间,所拍的影片约五十多部,包括张彻的有《死角》、《鹰王》及《新独臂刀》等。她更连续三年当选国语片十大明星,成为港台两地最抢手的女明星。七十年代末,受与她拍拖十年男友逝世的打击,李菁减少电影产量;加上1983年母亲不幸病逝,李菁于同年宣布淡出娱乐圈。
  35、陆露明  陆露明,广东中山人,1917年出生在沈阳,九岁那年,全家移居天津。她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师,陆露明十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生活无着,于是赴北平投考联华影业公司附设的演员养成所,侥幸被录取了;同时被录取的还有白杨、刘莉影、王斌、殷秀岑等。演员养成所是一所电影学校,陆露明在这所学校里学习了一些电影基础知识,并参加拍摄了一部“实习片”《故宫新怨》。
    联华演员养成所只办了一期就宣布解散,于是陆露明又回到天津。1933年,陆露明经同学刘莉影介绍,来到上海。她先是参加一些话剧演出,不久就加入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一片。陆露明在片中扮演一名小护士,虽然是配角,却获得观众的好评。
    电通影片公司解散后,陆露明应邀加入了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小玲子》、《压岁钱》、《社会之花》等影片,在影坛初露头角。
    抗战爆发后,陆露明又加入新华、艺华等影片公司,拍摄了《日出》、《欲魔》、《少奶奶的扇子》和《云裳仙子》等片,成为红极一时的电影女明星。
    上海沦陷以后,陆露明不愿意留在日伪主持的“华影”拍戏,就脱离影坛,参加中国旅行剧团,主演了《茶花女》等话剧;后来,为了摆脱黑暗势力的纠缠,又随丈夫离开上海,去了大后方。
    抗战胜利以后,陆露明回到上海,拍摄了《巫山梦回》等片之后,再度息影。
    陆露明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影剧事业。她在二十年的演艺生涯中,一共拍摄了三十多部影片,由她主演的话剧,一时难以计数。她对影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对表演技艺的刻苦学习,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她在《日出》中扮演的陈白露,她在《少奶奶的扇子》中扮演的黎女士,她在《茶花女》中扮演的玛格丽特,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陆露明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太平洋战争发生后,上海的电影业处在日伪的控制下,陆露明为了拒绝和“华影”合作,拒绝向恶势力妥协,毅然脱离她所热爱的银幕和舞台,奔赴大后方。
    陆露明能够顾全大局,服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解放后,陆露明应邀参加中央实验话剧院,准备继续她的演艺生涯;但是她的丈夫却响应政府号召,准备参加祖国边疆建设;陆露明顾全大局。决定放弃自己的打算,随丈夫一同去了边疆。
    陆露明对幼儿教育曾经洒下辛勤的汗水。1958年,陆露明全家随丈夫返回上海,在“大跃进”的浪潮中,很多家庭妇女纷纷走上劳动岗位,但她们的孩子却没人照管。陆露明为了帮她们解除后顾之忧,也就积极参加了街道托儿所工作,当上一名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并且一直坚持到退休。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患难夫妻 (1951) .... 吴太太   奇女子 (1942)
  一夜销魂 (1942)
  小姐的秘密 (1942)
  泪洒相思地 (1942)
  大饭店 (1942)
  海上大观园 (1942)
  艳阳天 (1942)
  地藏王 (1941)
  魂 (1941)
  女僵尸 (1941)
  天长地久 (1941)
  新隐身术 (1941)
  欲焰 (1941)
  中国罗宾汉 (1941)
  女人心 (1941)
  玉晴蜓 (1940)
  中国白雪公主 (1940)
  化身人猿 (1939)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1939)
  少奶奶的扇子 (1939)
  云裳仙子 (1939)
  日出 (1938)
  歌儿救母记 (1938)
  桃色新闻 (1938)
  母亲的秘密 (1937)
  社会之花 (1937)
  压岁钱 (1937) .... 主妇   风云儿女 (1935) .... 徐家珍
  36、陈波儿  出生日期
1907年 7月15日
  逝世日期
1951年 11月9日
  人物简介
中国电影女演员、电影事业家。生于广东潮州。1929年上海艺术大学肄业。同年入上海艺术剧社,开始了她的左翼戏剧运动。演出《炭坑夫》、《街头人》等进步戏剧,不得已转移到香港。1934年回上海,入明星公司,主演第一部影片《青春线》。同年入电通公司主演影片《桃李劫》,奠定了她在电影界的声望。1936年演《生死同心》。1937年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演出国防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等。1938年主演影片《八百壮士》。1940年到延安。她先后编写了《伤兵曲》、《劳动的光辉》等剧本,还导演了《马门教授》、《新木马计》、《俄罗斯人》、《前线》、《罗斯基》等剧。她还积极筹划、拍摄了文献纪录片《保卫延安》和解放区的第一部故事片《劳动英雄》。1946年,她参加了&东影&的草创工作。1947年她编导了木偶片《皇帝梦》,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木偶片。新中国成立后,她调任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处长。领导完成了《赵一曼》、《白毛女》、《钢铁战士》、《中华女儿》等片。这几部影片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国际声誉。1951年因心脏病发作去逝,年仅41岁。
  青春线 (1934)
  桃李劫 (1934)
  生死同心(1936)
  八百壮士
  37、林黛   香港电影演员,为我国知名人士程思元先生之女,先后四次荣登“亚洲影后”之宝座。祖籍广西直阳,1934年出生于广西桂林,1946年随家人迁居香港,一个偶然的机会,长城影业公司的制片人在照相馆的陈列窗里看到她的照片后便邀她在《翠翠》中扮演女主角,而且轰动了香港。这时她才17岁。1958年她因主演古装片《貂蝉》而荣获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56年又因主演《江山美人》而荣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58年因主演歌舞彩色片《千娇百媚》荣获第八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60年又因主演《不了情》而荣获第九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1963年与陈原主演《花团锦簇》,获第十届亚洲影展最佳喜剧特别奖;她生前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蓝与黑》,1966年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特别纪念奖。此外,她还主演了《红娃》、《白蛇传》、《妲已》、《梁上佳人》、《王昭君》、《宝莲灯》、《燕子盗》等。1961年与龙云子龙绳勋结婚,1964年服毒自杀,时年30整。
  参与影片:
   蓝与黑  (1966)
   妲己  (1964)
   花团锦簇  (1962)
   不了情  LOVE WITHOUT END(1961)
   江山美人  (1959)
   情场如战场  (1957)
   红娃  (1957)
   金莲花  (1956)
   貂蝉  (1956)
   梅姑  (1955)
   吃耳光的人  (1954)
   翠翠  (1953)
  38、谈瑛  30年代初,正当阮玲玉、胡蝶、陈燕燕等在银幕上以优异的演技而成名之际,有一位上海民立女中肄业的女学生,名叫谈素珍,因醉心电影,进入上海影戏公司任次要配角。她每天在摄影棚里枯坐四五个小时,观摩其他女明星的演出。她总觉得自己不被人注意而失去当明星的机会。于是,她在化妆上大事研究,最后在双目四周涂上黑色,得名“黑眼圈女郎”。     在进入联华公司后,她在《暴雨梨花》、《渔光曲》和“电通”的《风云儿女》中崭露头角。明星公司的《小玲子》更使她一举成名。《小玲子》有赵丹、龚稼农、舒绣文、陆露明等演员与她合作,她虽然仍以“黑眼圈”化妆,但成熟的演技也是她成功的主要因素。     《小玲子》之后,抗战爆发,她留在上海,主演了马徐维邦导演的《冷月诗魂》、《雷雨》、《麻疯女》、《潘巧云》等。不久去香港,1973年在李翰祥导演的《牛鬼蛇神》中任特约演员。       (文·汪清,摘自于《老上海电影明星()》,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1915-?) 女演员。     
上海人。原名谈素珍,肄业于上海民 立女子中学。1931年入上海影戏公司 任演员。1932年任联华影业公司五厂 演员,曾主演《失足恨》、《暴雨梨 花》等影片。1936年后主演明星影片 公司摄制的《小玲子》、《夜奔》等 影片。1938年任新华影业公司演员, 主演《古屋行尸记》、《化身人猿》 、《麻风女》等影片。1947年任中电 二厂演员。后赴香港,1973年在李翰 祥导演的《牛鬼蛇神》中任特约演员 。 演出影片 1932:失足恨 火山情血 1933:如此英雄 清道夫 泪痕 1934:光明之路 风 暴雨梨花 良宵 渔光曲 青春 1935:风云儿女 1936:小玲子 1937:梦里乾坤 1938:古屋行尸记 冷月诗魂 雷雨 夜奔 胭脂泪 海天情侣 人间地狱 1939:化身人猿 欲魔 麻风女 1940:潘巧云 玉蜻蜓 玉连环 夜半歌声(续集) 1942:翠屏山 1947:衣锦荣归 1973:牛鬼蛇神 1978:乾隆下江南     
  39、白茵  白茵是中国观众熟悉的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她原名陈惠贤,生于吉隆坡,后随家定居香港。由于父母去世较早,她从小就生活简朴,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里,新联影业公司的粤语片著名演员、导演卢燕,发现白茵很适合演戏,便引荐她进入影坛。白茵后来曾说,“我当电影演员,连自己也感到出乎意料之外。”     白茵进入影坛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骗婚》。接着,她又在《愁龙火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两部影片中,扮演了两个配角。她不仅没有“一片而红”,而且连拍三部影片都没有引起观众的重视,这对一位影坛新人来说,可谓打击不小。但白茵并未因此而气馁,她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前辈学习,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按照“新联”为她安排的学习计划,她每天晚上到中业学院文学系去读书。她与文学家叶灵凤及其夫人、女诗人赵克臻女士交谊很深,在他们的悉心指点下,吟诗作文。经过一番艰苦磨练,白茵终于在六十年代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深受观众喜爱的熠熠红星。     一九六二年,在香港新联影业公司拍摄的彩色故事片《苏小小》中,白茵扮演女主角苏小小。美貌多才的苏小小沦落青楼后,与相国公子阮郁相爱并结为夫妇,但因杭州知府孟浪从中作梗,这桩美满姻缘遭到破坏。苏小小得悉阮郁死讯后,亦含恨而死。根据苏小小生前的愿望,她被葬在风光旖旎,诗情画意的西湖堤畔。白茵以卓越的演技,把苏小小的深情、多才多艺,以及不畏权势的坚强性格,演得含蓄隽永。这部影片在港九、东南亚上映后,曾轰动一时。白茵因此片而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并成为粤语片的著名女星。《苏小小》一片曾在香港多次重映,直到一九七九年再次重映时,仍然受到观众的欢迎。     白茵与张活游共同主演的《湖山盟》,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连琐”改编的一部古装故事片。在这部影片中,白茵扮演女鬼连琐。她与书生杨于畏相爱,遭到厉鬼马武的迫害。在杨的好友帮助下除掉马武后,连琐藉表妹身体返回人间,与杨于畏结为夫妇。白茵把一个天真活泼、能填词作赋、向往人间自由婚姻、内心充满忧郁的倩女,演得细致入微,引起观众对女主人公命运的深深同情。     白茵还曾与傅奇、张铮、江汉等共同主演《西施》一片。为了演好西施这个中国古代爱国的绝色佳人,白茵不仅阅读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小说,还专门拜师学习舞蹈。影片中有一场“响展舞”,要求演员一手执羽毛扇,一手水袖连翩飞舞,脚下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舞出寿字形的图案来。为了这场特别设计的舞蹈,白茵化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地苦练,终于达到了要求。影片上映后,广大观众对这场别具一格的舞蹈十分赞赏。     影片《英雄儿女》,叙述的是古代铸剑名匠闻康被害后,他的女儿闻俊英女扮男装,易钗而并为父报仇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白茵扮演闻俊英。由于第一次演古装武打片,白茵特向著名武师邵汉生请教武艺。她学骑马、射箭、击剑,还学拳脚功夫。经过几个月的苦练,虽说不是精通,却已能演得中规中矩、似模似样了。在拍摄过程中,白茵曾被对手从高处踢下来,当场晕倒,但她清醒后,稍事休息,又继续拍戏。影片上映后,白茵扮演的闻俊英果然身手不凡,只见她长眉入鬓,手执青霜剑,英姿讽爽,别具风韵,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除此以外,白茵在六十年代还曾主演《双玉蝉》、《永远的微笑》、《孟姜女》等多部影片。随着演技的不断提高,她的粤语片明星地位也更加巩固。     进入七十年代后,白茵曾在《至爱亲朋》一片中,扮演某富豪的女儿方金芳。她以深刻的内心体验,把一个纯洁的少女在父亲的培养、熏陶下,逐渐变得刻薄、自私、虚伪、冷酷、唯利是图的过程,刻划得惟妙惟肖,演来层次鲜明,真实可信。她还在《誓不两立》这部大胆揭露黑社会内部纷争、对抗、仇杀的影片中,把一个毒枭集团里的“大家姐”,演得十分泼辣、精悍。此外,白茵还在社会现实片《棘手情人》、喜剧片《光棍、神偷、双彩凤》中担任女主角。     白茵是个爱好广泛,虚心好学的人。她不仅嗜爱文学,还投拜画家郑家镇为师学习国画。经过多年的勤学,他画的山水、花卉,已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她却谦虚他说:“我作画是为了陶冶性情,作诗纯为遣兴,诗与画都不好,所以也不能拿出来见人了”。由于在银幕下受到诗文书画的陶冶,在银幕上塑造的古代美女,多具有风雅情怀,并散发着书卷的芳香。     近年来,白茵还拍摄了不少电视剧,其中包括《追族》、《奇女子》、《名剑风流》、《不是冤家不对头》、《梅花姑娘》等。        白茵主演的电影 :   1. 花街狂奔 (1992)
  2. 旺角卡门 (1988)
  3. 光棍神偷双彩凤 (1978)
  4. 辣手情人 (1978)
  5. 男男女女 (1964)
  6. 苏小小 (1962)
    电视剧 :   《非常外父》
  《陆小凤》
  《我本善良》
  《笑傲江湖》
  《天龙八步》
  《云海》
  《我本善良》
  《男人四十一家亲》
  《天地男儿》
  《天地豪情》
  《难兄难弟》
  《火玫瑰》
  40、艾霞  (日——日)
  原名严以南,原籍福建厦门,生于天津,曾赴北京求学。1928年因与堂兄自由恋爱遭到家庭反对,只身前往上海,先后在南国剧社、耐梅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供职。1932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旧恨新仇》等多部无声片。1933年自编自演进步影片《现代一女性》,成为我国电影史上最早自编自演电影的女性。因为事业上的挫折和爱情得不到回报的痛苦,在1934年农历除夕不幸自杀身亡,年仅虚岁23岁。
  1932 旧恨新仇 战地历险记
  1933 春蚕 脂粉市场 现代一女性 时代的女儿 二对一 丰年
  41、白小曼  (1956——1974),原名胡芮梅,中美混血儿。   1974年,大导演李翰祥执导的风月笑片《声色犬马》还未上映,便引起全城轰动!说到原因,居然是该片女主角白小曼自杀身亡!而这位青春艳星的死因,更成为众说纷纭的难解谜案。白小曼死时虽年仅19岁,然生得容颜俏丽成熟,堪为天生尤物。她被李翰祥挖掘,深得李大导演赏识,不仅认她做干女儿,并将其吹捧为“林黛之后的最大发现”。
      关于白小曼之死,流传最广的解释是她不堪黑社会逼压才愤然自杀。原来她拍《声色犬马》之前,本是街头飞女,有服食迷幻药的习惯,对此挖掘她的李翰祥也早知晓。不过,李翰祥认为英雄莫问出处,况且拍《声色犬马》时,白小曼已诚心改过,若不是黑社会见她走红不断找她麻烦,干女儿的星路必定会一片光明……只可惜,假设终归是假设,红颜薄命、香消玉殒才是残酷的事实!
  42、白虹   在流行时代曲的乐坛中,歌路宽阔,可以兼顾时代流行曲、艺术歌曲、曲艺等不同曲风的红星,相信一定非白虹莫属。       原名白珠丽,1919年出生于北京。幼年的白丽珠非常喜爱音乐,在她13岁那年,明月歌舞团从上海到北京招募团员,她顺利地被录取,并以白虹的艺名开始在上海工作。       30年代初期, 白虹在黎锦晖的介绍下演出过两部电影《人间仙子》和《国色天香》,但始终以表现更为出色的歌唱事业为主。这时的白虹嗓音甜美,但歌艺的成熟则是到了30年代后期。 歌曲《郎是春日风》便是她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到了40年代,白虹的事业进入了鼎盛期。 开始演唱不同歌路的歌曲,演唱的风格则偏向于轻松活泼。 特别是她擅长演唱爵士风格的歌曲,如《恼人的夜雨》、《爱情与黄金》、《雨不洒花花不红》以及下面这首《别走得这么快》。       除了拥有极广的歌路外,白虹的事业也是丰富多彩的。 电影、舞台话剧都是她的喜好,并在唱片中灌录过舞台剧的插曲。       1992年,白虹去世,享年73岁。而在时代乐坛上,白虹的光彩永远不会消失。     ————————————————  累……不列了……还有很多的说
  这里面有些女的眼睛好恐怖
  第一张实在是太漂亮了,简直是中国的赫本。
  支持!  我爱美女……
      作者:月华罗之夜 回复日期: 15:47:45 
    16、 陈思思     1940-) 女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补充陈思思! 香港1963年版本的&小秋香&!!!    美丽的大眼睛,象赫本!象格蕾丝凯丽1963年版本的"秋香"陈思思与丈夫高远
    陈思思! 60年代的&秋香&!      
  4、龚雪    出生日期 1953年          国籍 中国大陆   ------------------------------------------------------------------------------------------------------------------------  这个国籍让人有点尴尬啊
  里面好多真正的美人啊。
  作者:斌哈 回复日期: 18:54:32 
    这里面有些女的眼睛好恐怖    那时的化妆技术么……呵呵    ————————————————————————————  作者:无叶风轻 回复日期: 23:41:33 
    4、龚雪      出生日期 1953年              国籍 中国大陆     ------------------------------------------------------------------------------------------------------------------------    这个国籍让人有点尴尬啊——————————转来的资料里写的是这个,我没仔细看就发上去了,抱歉……
    楼主看到我补充的陈思思了吗?希望没有打乱你的帖子。    我也喜欢那个时代的老明星,色艺双馨。    
  作者:初见你时的圣洁 回复日期: 10:32:43 
        楼主看到我补充的陈思思了吗?希望没有打乱你的帖子。        我也喜欢那个时代的老明星,色艺双馨。    ——————————————看见鸟,谢谢……非常感谢……陈思思真是位大美人的说……长相很欧式……
  第一个好惊艳啊  还有夏梦很漂亮  其他的就没什么感觉了
  邵氏美女如云啊!喜欢何莉莉、苗可秀!
      好美啊!!!陈思思。。。。中国的赫本,还有点象那个摩纳哥王妃。      她的“三笑-秋香“实在是太经典了!                
  胡茵梦,陈思思……太美了~
  守侯你。
  等着看啊  
  看文要回帖哦。  
  我還在線關注呢
  好贴,收藏着慢慢看
  使劲顶。顶到你高潮迭起。
    脚印。  
  问好。
  问好。  
    楼猪,  等你继续往下编.  
  怎么没有李香兰呢?    
  李香兰不是中国人
  MARK之,兰州继续8…………
  尤敏,葛兰,林翠,叶枫,丁皓,李湄,苏凤,李香君,杜娟,张仲文,凌波,丁红,丁宁,郑佩佩,林玉,秦萍,何莉莉,胡燕妮,邢慧,方盈,林嘉,于倩,井莉,李丽丽,唐宝云,莫愁,江青,甄珍,林青霞,林凤娇,归亚蕾,陈宝珠,萧芳芳,冯宝宝,施思,惠英红,丁莹,张清清,徐枫,上官灵凤,苗可秀,茅瑛,龙君儿,韩湘琴。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女特工电视剧全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