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厚,3.6米高轮滑鞋官网的监理墙做,需多少钱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难点的分析
当前位置: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难点的分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font color=#ff-20
浏览次数:
  1、前言
  1950年意大利开始在水库大坝工程中使用地下连续墙技术,1958年我国引进了此项技术并应用于北京密云水库的施工中。70年代中期,这项技术开始推广应用到建筑、煤矿、市政等部门。我们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总包方早已涉及到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但真正开始自己施工却是从2001年轻轨明珠线二期临平路车站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开始的,上海的轨道交通施工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研究对我们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地下连续墙简介
  虽然地下连续墙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但是要严格分类,仍是很难的。
  (1)按成墙方式可分为:①桩排式;②槽板式;③组合式。
  (2)按墙的用途可分为:①防渗墙;②临时挡土墙;③永久挡土(承重)墙;④作为基础用的地下连续墙。
  (3)按强体材料可分为:①钢筋混凝土墙;②塑性混凝土墙;③固化灰浆墙;④自硬泥浆墙;⑤预制墙;⑥泥浆槽墙(回填砾石、粘土和水泥三合土);⑦后张预应力地下连续墙;⑧钢制地下连续墙。
  (4)按开挖情况可分为:①地下连续墙(开挖);②地下防渗墙(不开挖)。
  我们这里讲的是槽板式用作永久挡土围护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的优点有很多,主要有:
  (1)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非常适于在城市施工。
  (2)墙体刚度大,用于基坑开挖时,极少发生地基沉降或塌方事故。
  (3)防渗性能好。
  (4)可以贴近施工,由于上述几项优点,我们可以紧贴原有建筑物施工地下连续墙。
  (5)可用于逆作法施工。
  (6)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
  (7)可用作刚性基础。
  (8)占地少,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红线以内有限的地面和空间,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9)工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经济效益高。
  地下连续墙的缺点主要有:
  (1)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如很软的淤泥质土,含漂石的冲积层和超硬岩石等),施工难度很大。
  (2)如果施工方法不当或地质条件特殊,可能出现相邻槽段不能对齐和漏水的问题。
  (3)地下连续墙如果用作临时的挡土结构,比其它方法的费用要高些。
  (4)在城市施工时,废泥浆地处理比较麻烦。
  3、地下连续墙施工难点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墙施工、钢筋笼制作、泥浆制作、成槽放样、成槽、下锁口管、钢筋笼吊放和下钢筋笼、下拔砼导管浇筑砼、拔锁口管。
  以下将分项叙述各个施工环节中的要点和难点:
  3.1导墙施工
  导墙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第一步,它的作用是挡土墙,建造地下连续墙施工测量的基准、储存泥浆,它对挖槽起重大作用。根据我们使用的情况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导墙变形导致钢筋笼不能顺利下放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导墙施工完毕后没有加纵向支撑,导墙侧向稳定不足发生导墙变形。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导墙拆模后,沿导墙纵向每隔一米设二道木支撑,将二片导墙支撑起来,导墙砼没有达到设计强度以前,禁止重型机械在导墙侧面行驶,防止导墙受压变形。
  如导墙已变形,解决方法是用锁口管强行插入,撑开足够空间下放钢筋笼。
  (2)导墙的内墙面与地下连续墙的轴线不平行
  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施工过程中曾经碰到过,超声波测试结果显示,由于导墙本身的不垂直,造成整幅墙的垂直度不理想。
  导墙的内墙面与地下连续墙的轴线不平行会造成建好的地下连续墙不符合设计要求。解决的措施主要是导墙中心线与地下连续墙轴应重合,内外导墙面的净距应等于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宽度加50mm,净距误差小于5mm,导墙内外墙面垂直。以此偏差进行控制,可以确保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3)导墙开挖深度范围内均为回填土,塌方后造成导墙背侧空洞,砼方量增多
  解决方法:首先是用小型挖基开挖导墙,使回填的土方量减少,其次是导墙背后填一些素土而不用杂填土。
  3.2 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的制作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们的施工过程中,钢筋笼的制作与进度的快慢有直接影响。钢筋笼制作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进度问题
  进度是由许多因素影响的,我们一般碰到的主要有:
  ①施工时场地条件不允许设置两个钢筋制作平台。钢筋笼制作速度决定了施工进度,要保证一天一幅的施工进度,一定要两个施工平台交替作业。
  ②施工时进入梅雨天气,下雨天数多。电焊工属于危险工种,尤其不能在雨天施工,在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下我们在雨天停止施工。我认为解决方法是用脚手架和彩钢板分段搭设小棚子,下设滚轮,拼接起来,雨天遮雨,平时遮阳。待钢筋笼需要起吊时用推开或吊车吊离。
  (2)焊接质量问题
  焊接质量问题是钢筋笼制作过程里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①碰焊接头错位、弯曲。
  错位主要是由于碰焊工工作量大,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质量问题,经过提醒并且不定期的抽样检查,碰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民工队伍里需要掌握碰焊技术的人员。弯曲是因为碰焊完成后,接头部分还处于高温软弱状态,强度不够,民工在搬运钢筋到堆放地时,造成钢筋在接头处受力弯曲变形,在堆放后又没有处理过,冷却后强度恢复很难处理。对民工技术交底过后情况有所好转,在以后的工作里应该紧盯这个问题。
  ②钢筋笼焊接时的咬肉问题。
  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民工队伍技术水平不到位,许多是生手,其次是因为由于电焊工数量不够,由一班人长期加班加点,疲劳过度引起的质量问题。如果更换生手并且配足电焊工的话,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3.3泥浆制作
  泥浆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深槽槽壁稳定的关键,必须根据地质、水文资料,采用膨润土、cmc、纯碱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在地下连续墙成槽中,依靠槽壁内充满触变泥浆,并使泥浆液面保持高出地下水位0.5—1.0米。泥浆液柱压力作用在开挖槽段土壁上,除平衡土压力、水压力外,由于泥浆在槽壁内的压差作用,部分水渗入土层,从而在槽壁表面形成一层固体颗粒状的胶结物-----泥皮。性能良好的泥浆失水量少,泥皮薄而密,具有较高的粘接力,这对于维护槽壁稳定,防止塌方起到很大的作用。
  泥浆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按泥浆的使用状态及时进行泥浆指标的检验。
  新拌制的泥浆不控制就不知拌制的泥浆能否满足成槽的要求;储存泥浆池的泥浆不检验,可能影响槽壁的稳定;沟槽内的泥浆不按挖槽过程中和挖槽完成后泥浆静止时间长短分别进行质量控制,会形成泥皮薄弱且抗渗性能差;挖槽过程中正在循环使用的泥浆不及时测定试验,泥浆质量恶化程度不清,不及时改善泥浆性能,槽壁挖掘进度和槽壁稳定性难以保证;浇筑混凝土置换出来的泥浆不进行全部质量控制试验,就无法判别泥浆应舍弃还是处理后重复使用。
  (2)成本控制
  泥浆制作主要用三种原材料,膨润土、cmc、纯碱。其中膨润土最廉价,纯碱和cmc则非常昂贵。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节约成本,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用膨润土。合格的泥浆有一定的指标要求,主要有粘度、ph值、含沙量、比重、泥皮厚度、失水量等。要达到指标的要求有很多种配置方法,但要找到最经济的配置方法是需要多次试验的。
  (3)泥浆制作与工程整体的衔接问题
  泥浆制作工艺要求,新配制的泥浆应该在池中放置一天充分发酵后才可投入使用。旧泥浆也应该在成槽之前进行回收处理和利用。当工程进行得非常紧张的时候,一天一幅的进度对泥浆制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有时自来水压力小,要拌制一个搅拌池的泥浆(5立方米)至少需要30分钟,当需要拌制新浆的时候,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张。解决的方法一个是连夜施工,在泥浆回笼完成的时候马上开始拌制新浆或进行泥浆处理。另外准备一个清水箱,在不拌制新浆的时候用于灌满清水,里面放置一个大功率水泵,拌浆时使用箱内清水,同时水管连续向箱内供水,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水流量,加快供水速度,节约拌浆的时间。
  (4)泥浆制作具体方量的确定
  泥浆制作需要一定的方量,到底多少方量才是合适的呢。方量的确定在理论书籍上有许多复杂的公式。一般情况,以拌制理论方量的1.5倍比较合适。在已经施工的36幅墙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合适的。但也出现过特殊情况,例如DQ95的成槽过程中发生过明显的泥浆渗漏情况,幸亏发现及时,马上拌制新浆,由于渗漏速度不是很快,最终没有影响工程的进行,此幅实际用浆量是平时的2倍。
  3.4成槽放样
  成槽放样其实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但我们却在这个问题上碰到了钉子。成槽宽度理论上应该是:
  成槽宽度=墙体理论宽度+锁口管直径+外放尺寸(先行幅)
  成槽宽度=墙体理论宽度+锁口管直径/2+外放尺寸(连接幅)
  第一幅时我们把外放尺寸定为10公分,实际情况看来,这个尺寸是偏小的。在成槽完毕的时候,我们碰到了钢筋笼下放困难的问题,实际上成槽不能保证垂直度,在底部的时候发生倾斜,解决方法是:
  1)加强成槽司机的垂直度控制意识,设立奖励制度。
  2)购买测斜仪,确保垂直度。
  3.5成槽
  成槽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成槽机施工
  成槽施工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第一步,也是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是否完好的关键一步,成槽的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是前后偏差、左右偏差。由于前后偏差由仪器控制,前后偏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次数是较少的;左右偏差由于原有的控制仪器损坏,至今未修复,因此主要由司机的经验和目测来控制。左右偏差的问题是我们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顽症,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在一次抽检时,槽顶与槽底的偏差竟然有60厘米之多,这么大的偏差肉眼很容易就可以观察到。我认为首先是我们的技术交底工作没有做好,其次是成槽司机的态度不是很严肃,希望在以后的施工过程过程中可以杜绝这种现象。
  (2)泥浆液面控制
  成槽的施工工序中,泥浆液面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保证泥浆液面的高度高于地下水位的高度,并且不低于导墙以下50厘米时才能够保证槽壁不塌方。泥浆液面控制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成槽工程中的液面控制,这一点做起来应该并不难。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对我们的槽壁质量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塌方在所难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指导工麻痹大意,民工不知道如何操作。我认为对民工的交底也是一项必做的工作,民工不止是干体力活,对具体的工序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是成槽结束后到浇筑砼之前的这段时间的液面控制。这件工作往往受到大家的忽视,但是泥浆液面的控制是全过程的,在浇筑砼之前都是必须保证合乎要求的,只要有一小段时间不合要求就会功亏一篑。
  (3)地下水的升降
  遇到降雨等情况使地下水位急速上升,地下水又绕过导墙流入槽段使泥浆对地下水的超压力减小,极易产生塌方事故。
  地下水位越高,平衡它所需用的泥浆密度也越大,槽壁失稳的可能性越大,为了解决槽壁塌方,必要时可部分或全部降低地下水,泥浆面与地下水位液面高差大,对保证槽壁的稳定起很大作用。所以另一个方法是提高泥浆液面,泥浆液面至少高出地下水位0.5—1.0米。在施工中发现漏浆跑浆要及时堵漏补浆,以保持泥浆规定的液面。第二种方法实施比较容易因此采用的比较多,但碰到恶劣的地质环境,还是第一种方法效果好。
  (4)清底工作在吊放钢筋笼前不认真操作。
  沉渣过多会造成地下连续墙的承载能力降低,墙体沉降加大沉渣影响墙体底部的截水防渗能力,成为管涌的隐患;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严重影响接头部位的抗渗性;造成钢筋笼的上浮;沉渣过多,影响钢筋笼沉放不到位;加速泥浆变质。
  (5)刷壁次数的问题
  地下连续墙一般都是顺序施工,在已施工的地下连续墙的侧面往往有许多泥土粘在上面,所以刷壁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刷壁要求在铁刷上没有泥才可停止,一般需要刷20次,确保接头面的新老砼接合紧密,可实际情况往往刷壁的次数达不到要求,这就有可能造成两幅墙之间夹有泥土,首先会产生严重的渗漏,其次对地下连续墙的整体性有很大影响。在以后的堵漏工作中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经济损失不可弥补,而且这对我们日后的决算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虽然刷壁的工作比较烦,而且它导致的恶果不是很快就能看出来,但它却对我们的施工质量有着至关紧要的影响,一点也马虎不得。
  3.6下锁口管
  锁口管的问题是施工过程的一个疑难杂症,至今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槽壁不垂直,造成锁口管位置的偏移
  由于机器和人工的原因,我们成好的槽壁在下部总是存在两端不垂直的问题:如图所示
  这就造成在下锁口管的时候,锁口管不能按照预先放好的样的位置摆放,影响到这幅墙的宽度及钢筋笼的下放。同时锁口管的后面空当过大,加大了土方回填的工作量,也容易产生漏浆的问题。解决方法是修好左右纠偏的仪器,并且提高司机的操作技术,做好技术交底,在成槽后期的时候有意识的向两边倾斜。
  (2)锁口管固定不稳,造成锁口管倾斜
  锁口管的固定包括上端固定和下端固定:下端固定主要通过吊机提起锁口管一段高度使其自由下落插入土中使其固定,这个工作除了一次漏做外做的还是比较好的,这种固定方法使锁口管的下端一般不会产生大的位移。上端固定一般是通过锁口管与导墙之间的缝隙之间打入导木枕,并用槽钢斜撑来解决。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杜绝锁口管移位的产生,我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实际施工中我们使用最多的是用100吨吊车用10吨力竖直向上拉锁口管,当锁口管发生偏移时,会有反方向的力使其回位。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当发生小的位移时,反方向的力很小,不能够起到作用,因此位移不可避免,而且当场地条件不允许时,100吨吊车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
  实际施工中,有几次锁口管上端未作固定或固定不好,偏移严重,造成此幅墙的幅宽超过设计宽度,占用了下一幅墙的幅宽。这个问题的产生和漏浆问题的产生共同造成了闭合幅的幅宽缩小的问题,其中最小的一幅只有4.5米宽,整整缩小了1.5米。
  另外锁口管的倾斜也会造成墙与墙之间有淤泥夹层的问题,如图所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其中第一种情况为上端偏移,出现的次数比较多,第二种情况为下端偏移,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淤泥夹层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会造成严重的渗漏水问题。防止夹层的出现一是要防止锁口管的倾斜,二是刷壁的时候务必想方设法刷干净。
  (3)拔锁口管的问题
  拔锁口管时为了避免使用液压顶升架,往往在砼没有浇筑完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拔了,这样做不是不可以,只是一定要掌握好砼初凝的时间,在实际操作中指导工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我认为拔锁口管应该在砼灌注完毕的时候再开始拔,建议每次都使用液压顶升架,这样可以防止因锁口管拔的太早,墙体底部的砼未初凝而产生的漏浆问题。
  (4)锁口管后回填土的问题
  锁口管下放以后,不会紧贴土体,总是有一定的缝隙,一定要进行土方回填,否则砼绕过锁口管,就会对下一幅连续墙的施工造成很大的障碍。但由于缝隙较小,又充满泥浆,回填如不易密实。
  因此我们要加工一根专用设备――钢钎,用来插入缝隙,捅实回填土,防止砼绕流。
  3.7 钢筋笼起吊和下钢筋笼
  (1)钢筋笼偏移
  由于上一幅施工时锁口管后面的空当回填不密实造成的漏浆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成槽时由于砼已凝固,会损坏成槽机的牙齿,下钢筋笼时也会对钢筋笼产生影响。
  当钢筋笼碰到砼块时,会发生倾斜,使钢筋笼左右标高不一致,影响接驳器的准确安放。同时由于漏浆的影响,会使钢筋笼发生侧移,扩大本幅墙的宽度,占用下一幅墙的墙宽。
  (2)民工上钢筋笼的安全问题
  钢筋笼起吊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整个钢筋笼竖起来后足有30米高,经常发生焊工遗留的碎钢筋、焊条高空下落问题,因此在整个起吊过程中无关人员一定要远离钢筋笼,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由于施工的要求,必须要爬上钢筋笼进行施工操作,危险性比较高,因此一定要注意安全,爬笼子之前对民工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帽帽扣要扣好,到达高度后第一步就是要系好安全带。
  (3)钢筋笼下不去
  除少数是槽体垂直度不合要求外,大部分情况是由于漏浆的原因导致钢筋笼下不去,因此漏浆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回填土不密实是导致漏浆的主要原因。
  (4)钢筋笼的吊放
  钢筋笼的吊放过程中,发生钢筋笼变形,笼在空中摇摆,吊点中心与槽段中心不重合。就会造成吊臂摆动,使笼在插入槽内碰撞槽壁发生坍塌,吊点中心与槽段中心偏差大,钢筋笼不能顺利沉放到槽底等。吊点问题至关重要,一旦吊点发生问题,就有可能造成钢筋笼变形等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一定要经过项目部人员的仔细研究推敲,以确保钢筋笼起吊的绝对安全。插入钢筋笼时,使钢筋笼的中心线对准槽段的纵向轴线,徐徐下放。
  3.8 下、拔砼导管、浇筑砼
  (1)导管拼装问题
  导管在砼浇注前先在地面上每4-5节拼装好,用吊机直接吊入槽中砼导管口,再将导管连接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2)导管拆卸的问题
  导管的拆卸问题是一个困扰我们的老问题,在倒砼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计算逐步拆卸导管,但由于有些导管拆不下来或需要很多的时间拆卸,严重的影响了砼的灌注工作,因为连续性是顺利灌注砼的关键。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以解决,只要每次砼灌注完毕把每节导管拆卸一遍,螺丝口涂黄油润滑就可以了。还应注意在使用导管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防止导管碰撞变形,难以拆卸。
  (3)堵管的问题
  由于砼的质量问题,发生过几次导管堵塞的问题,经与拌站联系过后没有再发生过。导管堵塞后,要把导管整体拔出来,对斗上的钢丝绳来说是一个考验,整体提高二十几米是非常危险的,万一钢丝绳断掉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拔出时应该换用直径大的钢丝绳。导管的整体拔出会因为拔空而造成淤泥夹层的事故,而且管内的砼在泥浆液面上倒入泥浆,会严重污染泥浆。
  (4)在钢筋笼安置完毕后,应马上下导管是一个工序衔接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减少空槽的时间,防止塌方的产生。
  (5)槽底淤积物对墙体质量的影响
  ①淤积物的形成
  清底不彻底,大量泥渣仍然存在;清底验收后仍有砂砾、粘土悬浮在槽孔泥浆中,随着槽孔停置时间加长,粗颗粒悬浮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到槽孔底部;槽孔壁坍方,形成大量槽底淤积物。
  ②淤积物对墙体质量的影响
  槽孔底部淤积物是墙体夹泥的主要来源。混凝土开浇时向下冲击力大,混凝土将导管下的淤积物冲起,一部分悬浮于泥浆中,一部分与混凝土掺混,处于导管附近的淤积物易被混凝土推挤至远离导管的端部。当淤积层厚度大或粒径大时,仍有部分留在原地。悬浮于泥浆中淤积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又沉淀下来落在混凝土面上。一般情况下,这层淤泥比底部的淤积物细,内摩擦角小,比处于塑性流动状态下的混凝土有更大的流动性,只要槽孔混凝土面稍有倾斜,就会促使淤泥流动,沿着斜坡流到低洼处聚集起来,当槽孔混凝土面发生变化或呈覆盖状流动时,这些淤泥最易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形成窝泥。被混凝土推挤至槽底两端的淤积物,一部分随混凝土沿接缝向上爬升,甚至一直爬到槽孔顶部。当混凝土挤压力小时,还会在接缝处滞留下来形成接头夹泥。当多根导管同时浇注时,导管间混凝土分界面也可能夹泥,这些夹泥大多来自槽底淤积物。
  砼开始浇注时,先在导管内放置隔水球以便砼浇注时能将管内泥浆从管底排出。砼浇灌采用将砼车直接浇注的方法,初灌时保证每根导管砼浇捣有6方砼的备用量。
  砼浇注中要保持砼连续均匀下料,砼面上升速度控制在4-5m/h,导管下口在混凝土内埋置深度控制在1.5-6.0m,在浇注过程中严防将导管口提出砼面,导管下口暴露在泥浆内,造成泥浆涌入导管。主要通过测量掌握砼面上升情况、浇筑量和导管埋入深度。当混凝土浇捣到地下连续墙顶部附近时,导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一方面要降低浇筑速度,另一方面可将导管的最小埋入深度减为1m左右,若混凝土还浇捣不下去,可将导管上下抽动,但上下抽动范围不得超过30cm。
  在浇筑过程中,导管不能作横向运动以防沉渣和泥浆混入混凝土中。同时不能使混凝土溢出料斗流入导沟。对采用两根导管的地下连续墙,砼浇注应两根导管轮流浇灌,确保砼面均匀上升,砼面高差小于50cm。以防止因砼面高差过大而产生夹层现象。
  (6)砼面标高问题
  灌注砼时,一定要把砼面灌注到规定位置。因为表层的砼的质量由于和泥浆的接触是得不到保证的,做圈梁的时候把表层的砼敲掉正是这个原因。
  (7)泥浆对墙体的影响
  性能指标合格的泥浆有效防止坍方,减少了槽底淤积物的形成;有很好的携渣能力,减少和延迟了混凝土面淤积物的形成;减少了对混凝土流动的阻力,大大减少了夹泥现象。有人用1:10的模型用直导管法在不同比重的膨润土泥浆下浇注混凝土,当泥浆比重为10.3~10.45kN/m3时,墙间混凝土交界面无夹泥,与一期槽混凝土接头处夹泥仅0~0.7mm;当泥浆含砂量增加,容重增加至10.6~10.8kN/m3时,接缝处夹泥显著增加至2~3mm,底部拐角及腰部窝泥厚达2~5mm;使用12.3kN/m3,粘度为18s,夹泥相当严重。由此可见,在有效护壁的前提下,泥浆比重小,夹泥和窝泥少,而泥浆比重大时,夹泥严重。
  (8)施工工艺对墙体质量的影响
  ①导管间距
  不同间距导管浇注的墙段,墙间夹泥面积占垂直端面积的百分数统计表见下表
  夹泥面积统计表
  统计数据表明,导管在3m时,断面夹泥很少,3~3.5m略有增加,大于3.5m夹泥面积大大增加,因此导管间距不宜太大。
  ②导管埋深
  导管埋深影响混凝土的流动状态。埋深太小,混凝土呈覆盖式流动,容易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泥卷入混凝土内;导管埋深太深时,导管内外压力差小,混凝土流动不畅,当内外压力差平衡时,则混凝土无法进入槽内。
  ③导管高差
  不同时拔管造成导管底口高差较大,当埋深较浅的进料时,混凝土影响的范围小,只将本导管附近的混凝土挤压上升。与相邻导管浇注的混凝土面高差大,混凝土表面的浮泥流到低洼处聚集,很容易被卷入混凝土内。
  ④浇注速度
  浇灌速度太快,使混凝土表面呈锯齿状,泥浆和浮泥会进入到裂缝重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3.9 拔锁口管
  (1)砼的凝固情况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的,因此在第一车砼到现场以后,现场取砼试块,放置于施工现场,用以判断砼的凝固情况,并根据砼的实际情部况决定锁口管的松动和拔出时间。
  (2)锁口管提拔一般在砼浇灌4小时后开始松动,并确定砼试块已初凝,开始松动时向上提升15-30cm,以后每20分钟松动一次,每次提升15-30cm,如松动时顶升压力超过100T,则可相应增加提升高度,缩小松动时间。实际操作中应该保证松动的时间,防止砼把锁口管固结。由于锁口管比较新,一般情况下用100吨吊车就可以把锁口管拔起来。
  (3)锁口管拔出前,先计算剩在槽中的锁口管底部位置,并结合砼浇灌记录和现场试块情况,在确定底部砼已达到终凝后才能拔出。最后一节锁口管拔出前先用钢筋插试墙体顶部砼有硬感后才能拔出。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地方,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各位同事、老师共同学习提高。
  以上是对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一点个人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改正。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特点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米。它的表面系数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较集中,内部温升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本文以我们施工的一个大体积混凝土项目为例,论述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
  一、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2、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3、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二、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1、材料选择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号,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抗渗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毫米,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毫米,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
  (5)外加剂:每立方米混凝土2公斤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三、浇筑时采取的措施
  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四、养护阶段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要注意温度控制。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4、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5、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掌握住它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会使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
初装修楼地面一次成活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人的观念在逐步改变。目前建筑物的交付标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菜单式精装修。施工时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菜单式装修,交房时已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装修,达到使用的效果,客户只要添加少量的日常用具就可以入住使用。但是这种房子缺乏个性比较单调,国内接受较困难,但在国外发展较快。另一种是国内买房人比较喜欢的初装修标准。一般业主都比较有个性,喜欢自行根据不同的爱好进行装修。为了便于用户进行家庭装饰,目前很多商品住宅楼采用初装修竣工的状态交房,开发商可减少投资。
  初装修交房中的楼地面交付标准一般是水泥砂浆地坪或细石混凝土地坪。我公司投资建设的一个标准厂房项目,总建筑面积83000平方米,每幢楼每层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为大开间,为了降低造价,就采用了初装修标准的交房方式。但楼地面做法我们进行改进尝试,采用聚合物砂浆,用批嵌压实的方法将聚合物砂浆与钢筋混凝土基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形成观感良好的楼地面面层。我们不做终饰面层,降低了造价成本,而用户可以直接在地面找平层铺贴管线或进行精装修,不仅因此增加了室内净高,也减少了用户对原建筑地面的处理,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这个项目施工前我们专门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虽然地坪不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做最终饰面层,仍要求楼地面平整度符合规范验收质量标准。但是在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地面平整度极不易控制,不做水泥砂浆和细石混凝土难以达到交房要求。虽然大多数业主进户后都对楼地面再次进行精装修,但在业主进户验收时都对楼地面平控度和观感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在精装修时会对己完饰面有较大的振动或冲击力,因此要求初装修饰面材料应与混凝土基层牢固结合。
  为了确保一次成活,我们从结构阶段和面层聚合物批嵌及加强检查验收这三方面进行控制,在施工前还进行了小面积的试做,经过本项目的尝试我们得出了以下心得。
  一、结构施工阶段的平整度控制
  因为预先就考虑楼地面要采用找嵌工艺,所以在结构施工时就应该注意进行平整度、标高的技术控制。主要控制内容有:
  1、模板工程控制。主要控制支模时楼面模板的标高,每一道井字梁的四角及板的中间都要用水准仪测量,标高不能超过5毫米。梁起拱不能过大,支承在楼面上的梁底模取规范的下限值1/1000,支承在地面上的梁底模取规范的上限值3/1000.如果楼面模板的标高误差很大,会直接影响面层的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
  2、钢筋工程控制。主要控制楼板上皮面钢筋的位置和高度,特别是控制梁柱板的交叉处钢筋重叠、密集的地方。钢筋接头尽量用对焊,上层板面钢筋尽量用小规格,严格控制上层钢筋的保护层不要过小,防止面层砼开裂。结构面层混凝土施工前,要尽早把标高控制点引测到竖向钢筋上,使施工人员和检验人员在施工过程有标记可验。
  3、混凝土工程控制。要求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控制在5毫米内(规范为8毫米),施工时必须做好标高控制限位,限位的间距控制在2×2米内,方便2米直尺施工时可检查控制,限位可用钢筋头做,用红漆表示。平整时要根据标高控制限位,进行标高和平整度的控制。混凝土表面收光用细木蟹拉毛,要求表面毛面平整。遇雨天应用塑料布遮盖,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要进行保护养护。
  二、聚合物砂浆批嵌工艺
  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使用水泥、中砂、细砂和建筑粘结剂,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细砂不能为粉细砂,配合比按水泥:砂1:1。
  (2)劳动力。每组配4名泥工,1名普工。每组施工宽度为8米一开间,可多组同时施工、分段施工或平行施工。
  (3)机具。砂浆搅拌机、刮尺、铁板、木抹子、水桶、长把刷子、铁丝刷、粉线包及其他常用抹灰工具。
  2、工艺流程。弹线、找标高-清理基层积灰浮尘-洒水润湿-修整-刷粘结剂浆-基层批嵌-养护-面层批嵌-养护。
  3、操作要点。
  (1)清理基层:其方法为先将基层上的灰尘扫掉,用钢丝刷和錾子刷净或剔除灰浆皮和灰渣层,用10%的火碱水溶液刷掉基层上的油污,并用清水及时将碱水冲净,表层光滑的基层要凿毛处理。
  (2)刷粘结剂浆:清理结构面层后,就洒水润湿。第二天进行刷浆。刷浆材料采用建筑专用粘结剂,用毛辊蘸浆料在楼面上来回滚动,注意滚动应厚薄均匀,不能漏刷,刷浆面积不能过大,面层施工多少刷浆就刷多少。刷浆后楼面上可能会有一些小孔,应用浆再修整一次。
  (3)基层批嵌:修整过后半小时,就可进行基层批嵌。批嵌材料按设计用水泥:中砂为1:1配定,强调批嵌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铁板,材料用中砂,方法是压实。批嵌厚度在3毫米左右,且应控制好平整度。收水后用木蟹抹搓,表面作打毛处理。
  (4)面层批嵌:基层批嵌过12小时后,对楼面进行喷水养护。过24小时后,再进行面层批嵌。面层厚度控制在1~2毫米,强调铁板压实和材料用细砂。收水后进行最后一次收头,用木蟹在批嵌面上排理出细纹,要纹理清晰、顺直、均匀。
  4、施工质量验收。
  验收标准我们参照水泥砂浆楼地面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评定,主要验收项目有:主控项目:①面层的原材料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规定,验收时提供材料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试验报告;②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检查级配单和检测报告;③面层与基层粘合必须牢固,无空鼓、裂纹,用小锤轻击检查。
  一般项目:①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用观察和泼水检查;②面层表面应光滑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观察检查;③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三、经济效益分析
  经测算技术经济指标对照,采用聚合物砂浆工艺与水泥砂浆相比,每平方米可降低4元,总价可节约30万元左右,使用效果同样达到初装修楼地面验收标准,并且地面不会起鼓。可见初装修聚合物楼地面施工工艺由于其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大深得业主欢迎,能广泛应用于商品住宅初装饰工程及目前国家推广的标准厂房项目,是潜力很大的一项技术改进措施。同时初装修聚合物楼地面一次成活施工工艺,对施工单位而言,不需采取特别的施工工艺,不需投入大量的产品保护费用,在人力、财力和机械运输上都得到了效益,还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观感质量完全能达到初装饰质量验收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值得注意的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施工管理,严格按施工工艺规范操作,控制每一步骤的施工时间,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天津地铁1号线主体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地铁主体结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工程设计、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天津地铁1号线工程在主体结构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概述
  天津地铁1号线全长26.2Km,北起刘园,南至双林。该工程的试验段工程全长1.58Km,已于2000年10月正式开工,部分工程的主体结构已经竣工。由于天津市地下水位高,地铁的主体结构均位于含水层中,因此,天津地铁的主体结构将长期受到地下水的有害作用。如果没有可靠的防水措施,地下水不仅可以渗入地铁的主体结构内而直接影响地铁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而且严重地危害到地下结构物的寿命。为此,天津地铁主体结构采用了“结构自防水为本,附加防水为辅”的防水方法,二者相结合,能够达到“刚柔结合,协调匹配,优势互补,标本兼治”的防水目的,可有效解决地下结构渗漏现象的发生。
  所谓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主要是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使混凝土致密不裂或把裂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不渗不漏的目的。因此,对防水混凝土不能只追求抗渗等级,而不注意防止裂缝的产生。否则抗渗等级虽高,裂缝严重时照样渗水。
  由此可见,地铁工程防水的成败,关键是控制地铁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为避免和减少裂缝,就必须分析防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然后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水混凝土的裂缝通常有以下几种:
  2.1收缩裂缝
  2.1.1失水收缩
  ①开始凝结的混凝土在强烈风、阳光直射或湿度下降的影响下,外露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产生收缩应力,最后导致裂缝产生。这种裂缝一般是不规则的表面龟裂。
  ②已凝结的防水混凝土由于养护不及时,早期失水,会产生干燥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也是不规则的,而且易于贯通结构而引起渗漏。
  2.1.2水化收缩
  ①混凝土水泥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到达一定程度后,混凝土中心温度超过外界温度时,混凝土就要向外界散热,这是一个降温的过程,此过程将使混凝土产生冷缩。
  ②混凝土水泥水化反应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引起收缩。
  ③水泥水化过程生成新的水化产物,以及水泥水化物Ca(OH)2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引起的收缩现象。
  2.2移动裂缝模板强度或刚度不够,尚未凝固的混凝土在自重和振捣器作用下,很容易因变形而引起裂缝。此外,木模板吸水、漏水、漏浆,也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2.3结构裂缝结构设计考虑不周,如钢筋用量不足、配筋错误、地基不均匀下沉、超荷载、过度振动(如地震)等,都会使混凝土拉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总之,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总体上讲,裂缝主要可分为受力裂缝和其他因素如收缩、温度、不均匀沉陷等引起的裂缝。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由变形引起的裂缝几乎占80%以上,而其中混凝土收缩又是占主要的。属于由外力引起的裂缝约占20%左右,这类裂缝在设计上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
  3、防水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地铁主体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地铁主体结构产生裂缝现象与设计、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密切相关,尤其是原材料的品质、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影响较大。在地铁工程建设中,为防止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就必须从防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3.1精心进行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防水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一般都要进行裂缝开展的验算。即使如此,也很难保证防水混凝土在干缩应力、荷载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下不产生收缩裂缝。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构件截面均匀,避免截面突变出现尖角、棱角,以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和荷载应力的集中。通过裂缝宽度验算调整主筋配筋量,把裂缝最大宽度控制在迎水面不大于0.2mm,背水面不大于0.3mm.结构配筋应加强纵向分布钢筋,其配筋应按细而密的原则配置,钢筋间距宜控制在150mm以内,必要时可加设扩张金属网,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天津地铁试验段工程洪湖里车站,主体结构侧墙与顶板原设计配筋采用Φ18mm@200mm,配筋率为0.36%.施工中为提高主体结构抗裂性,将原设计配筋改为Φ16mm@150mm,配筋率为0.38%。另外,为平衡结构收缩应力,在侧墙中部1m的范围内和顶板中部3m范围内,将水平构造筋间距调为100mm.此外,设计中还应对施工段长度的划分提出指导性意见,适当缩短施工缝间距,分段长度宜控制在12m以内。
  3.2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如下:
  3.2.1水泥
  ①尽量采用低标号、低水化热的水泥;
  ②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则必须掺用外加剂,以降低泌水率;
  ③在受冻融作用时,则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④不得使用过期和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混合使用。
  3.2.2外加剂
  ①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以上的质量标准。
  ②可根据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等;外加剂可单掺,也可复合使用,其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③外加剂的使用应不影响结构的强度,并应具有体积膨胀、强度提高、坍落度提高和损失小、收缩落差小等特点。优质外加剂的含碱量不能超过0.75%。
  3.2.3砂、石
  ①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②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为输送管管径的1/4~1/3决定。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用于防水混凝土其含泥量不应大于1%;石子吸水率不应大于1.5%。
  ③宜采用中砂,用于防水的商品混凝土含泥量不应大于3%。
  3.2.4掺合料
  ①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
  ②磨细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应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它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3优化防水混凝土配合比
  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在满足抗渗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藉以提高防水混凝土的抗裂性。在设计允许的前提下,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可采用后期强度(60d或90d)进行配合比设计。
  防水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2Kg/m3.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m3,掺有活性粉细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80Kg/m3;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灰砂比宜为1:2~1:2.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用于防水商品混凝土时不得大于0.6.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cm,用于防水商品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宜控制在12±2cm.入模前每小时坍落度损失值应小于3c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cm.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用于防水商品混凝土的缓凝时间宜为6~8h.为了做好天津地铁1号线试验段工程的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工作,天津地铁总公司在施工前对防水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进行了专家论证,统一了原材料与配合比,方便了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3.4合理混凝土施工
  模板设计施工中模板应平整,拼缝要严密不漏浆,并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地铁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施工最好采用钢模板,钢模板散热快,失水少,振感灵敏而不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3.5强化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排水工作,必须做到围护结构无渗漏水,严禁带明水浇注主体结构混凝土。
  对于明挖法施工采用排桩的围护的结构,桩间凹槽部位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和防水砂浆找平,尽量减少基面对新浇注的侧墙混凝土收缩的约束。
  要避免在炎热的夏季露天浇筑防水混凝土,混凝土初期曝晒会因过量失水而开裂。在浇筑混凝土时,还要注意控制施工温度。夏季混凝土入模温度直控制在25℃以下,施工时宜将砂石预冷,例如向砂石堆上喷洒水温低的地下水或将砂石遮盖。而冬季拌合混凝土时,应将拌合水适当加热,使混凝土人模温度能保持在5~10℃以上。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的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严禁直接加水。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并应避免偏振、欠振或超振。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式振幅器振捣。
  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应有止水措施。
  合理划分施工段长度,适当缩短施工缝间距,分段长度宜控制在12m以内。底板、边墙、顶板施工缝尽可能对齐,必要时采取跳槽施工,也可采用后浇带。
  3.6认真进行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养护及时对防止裂缝有重大作用,特别在夏季施工时更是如此。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养护,有利于降温散热,减少温差,减少和推迟因失水而产生的干缩,保证混凝土强度迅速增长。因此,规范规定防水混凝土至少养护14d,这对防止产生有害裂缝是非常必要的。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模板拆除时间宜控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左右,避免失水过快,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均不应大于15℃,且混凝土的降温速率每天不应大于2℃。
  四、结语
  防水是地铁工程成败的关键,而控制地铁主体结构裂缝的产生又是保证防水质量的重中之重,它已愈来愈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工程实践表明,设计、材料选择是控制地铁主体结构的基础,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工艺是防水质量的技术保证,只有同时做好两者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总之,防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且往往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为了防止结构产生有害裂缝,就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使地铁主体结构裂缝得到较好地控制。
钻孔灌注桩基事故处理与建议
  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诸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重的甚至要推倒整幢建筑物。根据我多年来的现场实践经验,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2)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3)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陷、下钻;
  4)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5)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必生断桩事故;
  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7)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如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再如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将会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发生,我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桩基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1)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
  2)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3)参与人员意见基本一致,并确定处理方案;
  4)设计人员认可签字。
  (二)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1)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2)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事故处理应及时,防止留下隐患:
  1)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经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2)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一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等。
  (五)选用最佳处理方案。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对处理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
  二、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
  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梁)、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这里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一)接桩法
  当成桩后村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1)开挖接桩。挖空泥土出桩后,凿去混凝土浮浆层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2)嵌入式接桩。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二)补桩法
  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三)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桩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桩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2)桩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四)大承台梁法。
  1)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梁)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梁)来处理;
  2)考虑桩上共同作用,当单靠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用扩大承台(梁)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梁)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梁)的配筋。
  (五)改变施工方法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施工顺序错误或工艺方式不当所造成,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防止事故再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改变成桩施工顺序。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可采用间隔成桩法;
  2)改变成桩方法。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
  (六)修改设计。
  1)改变桩型。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桩基事故,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如灌注桩有困难时,可采用打预制桩;
  2)改变桩位。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
  3)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
建筑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一、建筑外墙渗漏成因分析
  (一)设计因素
  (1)不重视细部大样设计,如窗台坡度、鹰嘴、滴水槽、穿墙管、外墙预埋管件、铝合金门窗、幕墙与墙体间的接缝等。
  (2)为美观而将外墙饰面砖设计成细缝拼接,使砖与砖之间不能嵌填密封材料,导致漏水。
  (3)设计中忽略了不同材料界面的连接。如在外墙设计时层层装饰腰线,且腰线顶部标高与圈梁顶部标高相同,由于外墙砖与混凝土圈梁的温度膨胀系数相差很大,极易产生裂缝,从而使腰线上部渗水。同样原因,女儿墙根部往往也较易开裂渗水。
  (4)高层建筑非承重外墙用的砌筑、找平砂浆标号,一般低于承重墙设计用的标号,强度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透水性增大。
  (5)设计中不重视防水,外墙立面设计没有防水概念及功能设定。
  (二)材料因素
  空心砖质量差、翘曲、变形,防水涂料、防水密封材料等质量不合格,饰面材料缺角破裂,铝合金门窗材质不合格、加工制作质量差等,都有可能影响建筑外墙的内在质量,导致渗漏。
  (三)施工因素
  施工导致的渗漏原因很多,易渗漏部位施工质量差,是造成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
  (1)框架结构外墙柱与砌体连接处不埋拉结筋或拉结筋设置不牢,拉结筋间距、数量、长度不符合要求,由于温度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导致连接处开裂是漏水的多发区。
  (2)砌筑找平层、抹灰层砂浆未按设计配制,引起砂浆强度差,干缩开裂。
  (3)外墙面砖与打底砂浆粘结力不足形成空鼓,饰面砖勾缝不密实,出现砂眼及裂缝。
  (4)细部构造,如窗台坡度、鹰嘴、滴水槽等未处理好造成雨水渗透。门窗安装未做仔细的防水处理。
  (5)穿过外墙的管道和预留孔密封处理不良。
  二、建筑外墙渗漏防治
  对设计因素导致的渗漏主要采用事前预控的手段。对材料因素造成的,应对外墙需用材料及构配件进行严格检查把关。对关键主材如铝合金、粘结密封材料等,应检查材质检验合格证明,抽取样品进行产品质量的复检,以杜绝规格、质量不合格材料进场。
  施工过程是防治渗漏的重要阶段。施工中要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督外墙砌筑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及当地规定进行,并对外墙易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控。
  (1)对基面进行清理,凿除表面污物并清扫干净,必要处可用聚合物水泥净浆抹刷2~3遍,以增强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性能。
  (2)严格控制砂浆的标号和质量,打底找平层建议用微纤维加减水剂的水泥砂浆,既可作找平层也可作防水层;外墙找平抹灰层遇不同材料交接处宜加挂金属网,高层建筑超过24米高的部分外墙,找平抹灰层应全部加挂金属网。
  (3)找平抹灰施工前,对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墙的顶部、空心砖外墙的竖缝,首先进行堵洞和勾缝,并作为一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予以抹灰。找平抹灰施工时,应分层抹灰,两层找平的操作间隔宜控制在24小时以内。
  (4)饰面砖施工前,要求墙体基面和面砖均先润湿且阴干,在防水层上贴饰面砖时,要先扫一遍聚合物水泥素浆。如打底层平整,可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料的乳液加水泥直接粘贴面层,把粘结层和防水层合二为一。外墙面砖勾缝时,要先清理勾缝内疙瘩并用水润湿,勾缝砂浆宜稠一些,建议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保证缝隙内料浆密实饱满,缝面平整光滑、无砂眼及裂缝。勾缝后要及时淋水养护。
  (5)加强细部构造处理的质量控制,内窗台要高于外窗台2厘米左右;外窗台向外坡度应≥20%;窗檐、鹰嘴坡度≥20%;滴水槽宽、深应≥1厘米;屋面天沟与女儿墙阴角处应做R=100毫米圆弧角;屋面女儿墙要做泛水处理。
  (6)应加强事后控制,外墙防水效果验收可用连续淋水法,如发现渗漏,协助并督促施工单位补救,并跟踪复查直至渗漏现象彻底解决。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与控制
  一、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
  轴线通直、尺寸准确;棱角方正、线条顺直;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表面无明显气泡,无砂带和黑斑;表面无蜂窝、麻面、裂纹和露筋现象;模板接缝、对拉螺栓和施工缝留设有规律性;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
  二、清水混凝土过程控制措施
  为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必须从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与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养护和修补等全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对整个施工过程抓全过程工序的预控。
  1、模板体系控制措施
  (1)模板设计要充分考虑拼装和拆除的方便性,支撑的牢固性和简便性,并保持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整体拼装后的平整度。
  (2)模板拼缝部位、对拉螺栓和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形式和尺寸须经建筑师认可。
  (3)根据构件的规格和形状,合理选用不同的模板材料,配制若干定型模板,以便周转施工所需。
  (4)模板接缝处理要严密。模板内板缝用油膏批嵌,外侧用硅胶或发泡剂封闭,以防漏浆。模板周转次数应严格控制,一般周转3次后应进行全面检修并抛光打磨一次。
  2、清水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措施
  (1)水泥。首选硅酸盐水泥,要求确定生产厂商、定强度等级、定批号,最好能做到同一熟料。
  (2)粗骨料(碎石)。选用强度高、5~25毫米粒径、连续级配好、同颜色、含泥量0.8%和不带杂物的碎石,要求定产地、定规格、定颜色。
  (3)细骨料(砂子)。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以上,含泥量2%,不得含有杂物,要求定产地、定砂子细度模数、定颜色。
  3、清水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
  (1)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现场组织措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2)合理调度搅拌输送车送料时间,逐车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
  (3)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
  (4)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深度在5~10厘米,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一般为155左右。
  三、清水混凝土养护
  控制措施及表面缺陷修补控制措施为避免形成和减小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抓好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清水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应在48小时后拆除。模板拆除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天。
  尽管已采取各种措施,但拆模后由于混凝土的泌水性、模板的漏浆和混凝土本身的含气量较大,其表面局部可能会产生一些小的气泡、孔眼和砂带等缺陷。拆模后应即清除表面浮浆和松动的砂子,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修复和批嵌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并用水冲洗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浅谈中标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招标投标法》的深入贯彻落实,招标人和中标人的行为得到了很大的规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有些地方中标工程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固疾难医,屡禁不止,还呈现出新的趋势、新的特点,严重干扰着建筑市场秩序,危害着工程质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笔者就建筑领域的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做些探讨。
  一、转包和违法分包的涵义
  招标人通过招标投标活动选择了适合自己需要的中标人并与之订立合同。中标人应当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应将工程转包给他人。
  所谓转包是指中标人将其承包的中标项目转手让给他人,使他人实际上成为该中标项目的新的承包人的行为。从实践上看,转包行为有很大的危害性。中标人擅自将其承包的中标项目转包,也违反了合同法律的规定。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是擅自变更合同主体的行为,违背了招标人的利益,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所谓中标项目的分包是指一中标项目实行总承包的单位,将其总承包的中标项目的某一分或几部分,再发包给其他的承包单位,与其签订总承包合同项目的分包合同,此时中标人就成为分包合同的发包人。对一些招标项目如大中型建设工程或结构复杂下,将自己总承包工程项目中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项目分包给其他承包人,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都有好处。但分包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限制条件:
  (1)中标人只能将中标项目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2)分包的工程必须是招标采购合同约定的可以分包的工程,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必须经招标人认可;
  (3)中标项目的主体性、关键性工作必须由中标人自行完成,不得分包;
  (4)分包只能进行一次。
  一般来说,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履行合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但为了维护招标人的权益,适当加重分包人的责任,《招标投标法》规定了中标人与分包人应当就分包工程对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因分包工程出现的问题,招标人既可以要求中标人承担责任,也可以直接要求分包人承担责任。
  二、现象
  1、有些中标企业擅自转包。有的中小型企业为了谋取利润,在没有征得招标人同意的前提下或者是通过关系,将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的、本身就没有多大利润的项目,转包给他人,自己按一定的比例提成,净得一些利润;至于施工成本、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等一些问题,原中标人一概不理。这种行为势必使二手承包商在工程成本中获取利润,导致工程偷工减料、粗糙劣质。
  2、中标的项目经理私下转包或转包后再次转包。这些项目经理大都是乱挂靠企业的。他们在挂靠时办理投标报名手续期间,就已经交了部分挂靠费用,若中标后,还将按中标价4-8%比例提成;而挂靠中标的项目经理自己想得些纯利润就转手给他人承建。这种转包行为比企业转包更具有隐藏性,人们往往注意建筑企业是否变化而不注意项目经理的更换,所以有的工程能被项目经理转包二三个人,而招标人却全然不知详情。
  3、不按规定履行转包、分包手续。有的中标企业和项目经理因与地方群众有着十分尖锐的矛盾,短时间内实在无法协调解决好,或者施工条件突然发生变化等不可抗力原因必须要转包的工程以及招标时充许分包的工程,私自决定给他人施工;不让原招标人审查承接企业和项目经理的资质,不到招投标管理部门办理有关转包或分包手续,更谈不上报建管部门备案了。
  4、有些施工企业将中标工程视为直接分包的自留地。有的中标企业与招标人合同签订后,私自将主体和关键性工作转包于他人施工,从中牟取利润。在工程招标时,中标企业的投标文件中就已经载明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工程的主体与关键性工作不转包和非法分包,而中标企业私自转包于他人,不论其转包于谁,其资质如何,都是错误的。某二级建筑公司在一教工宿舍楼工程施工招标中中标,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后,私下立即与三个公司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与一个三级建筑公司签订了土建工程施工合同、与一个水电公司签订了水电工程施工合同、还与一个装璜公司签订了装璜施工合同。而自己没有一个项目经理参与施工,充当了皮包公司的角色。在施工过程中,双方配合不好相互攻击揭短,施工进程不一,延误了工期,暴露了很多问题。
  三、原因
  1、招标人对自身应有的权力认知较少。有些招标人严重缺乏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知识,特别是如何考核监理公司派驻监理员的工作情况;如何考核项目经理在位情况以及项目经理更换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等,他们不知道中标的项目经理原则上不允许更换,特殊情况下更换项目经理须严格把关,并履行法定的程序。
  2、有些招标人意志不坚定。有的施工企业本身就不准备组织人员施工中标工程,因此千方百计施展技俩引诱招标人,惊受不了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言行套骗的招标人就放弃原则。
  3、项目经理乱挂靠是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这一固疾难医的结症。有些地方对项目经理管理十分混乱,无序流动现象非常严重,极不严肃,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随意性太大,有的项目经理一个月不到更换4个公司投标;没有按照三年变动一次项目经理的要求进行常规管理,没有按规定即时更换项目经理证,或在原项目经理证上加盖有权部门的印鉴,以示合法流动。
  4、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配合不到位。招投标管理部门对招标后的项目管理不到位,没有检查中标单位的项目经理是否变更,工程有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发现问题即时与建筑管理部门沟通,共同尽早解决。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建筑管理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没有认真审查中标企业的资质等级、中标
  标项目经理情况;施工期间的日常检查中,没有核查中标项目经理的在位情况;发现变更者没有得到建设单位同意并到建管部门履行相关手续时,没有认真的正确对待,而是任行其事。其他相关部门更是敷衍了事。
  四、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为招标人充分履行自身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宣传招标人的权利和义务,使招标人提高对施工企业行使检查、管理和监督权利的认识;二是印发应知材料。招投标管理部门和建筑管理部门应编印《招标人行为指南》、《投标人行为指南》、《中标人须知》、《工程守法分包指南》和《承建企业须知》发送给招标人、投标人和中标人,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了解违法应负的责任,何处评判,提高他们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2、建筑企业应注重自身建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加强内部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简化程序,规范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招标投标管理部门要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分包工程只要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履行合同、承担民事责任能力、资质符合能力具备,应郑重招标人意见,符合直接发包条件的就办理直接发包手续;符合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分包企业的,必须按照《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发布招标公告、制定招标文件、组织评标、定标,择优选择分包企业;但不论哪种方式确定的工程造价不得低于分包企业的成本价;在当地政府指定的工程交易中心规范操作,分包合同必须报当地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备案,以便管理。总之,在程序环节上,既坚持规范运作,维护公平竞争,又要尽可能的简化程序,缩短时间。
  4、政府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整治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
  建筑工程领域的转包和违法分包是导致劣质工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拌随着腐败,并产生着比腐败更严重的后果即危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力度,重拳出击。
  第一、成立工程专项治理整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组织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业务人员合暑办公,制定整治方案,分步实施。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工程相对集中的各类园、区设立咨询台,面对面解答各界群众提出的问题;剪集图画展;请媒体介入,当曝光的曝光,有针对性的讲清危害,以充分的事实说明整治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宣传贯穿始终。
  第三、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对辖区内在建工程的基本概况、中标情况、在建企业情况、违法违规事实等一个不漏登记在册。特别是弄虚作假,骗取工程的;不具备与工程建设相符的施工能力,经多次督促整改仍无改观的;在工程建设中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的;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等要详细登记,表述清楚。
  第四、明确职责,查处到位。
  一是招投标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除做好宣传工作之外,还应做好查处工作。
  (1)只要认定为转包和违法分包的,一律视为无效。因为关于禁止中标人转让中标项目,禁止中标人违法分包以及禁止分包人再次分包的规定属于法律的强制规定。中标人或分包人违反这些规定所签订的转让、分包合同属于《合同法》规定的无效合同,转让、分包不具有法律效力。
  (2)罚款。视其情节可以处转让、分包项目金额5%-10%。
  (3)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只要中标人转包或违法分包以及分包人再次分包所获得的金钱收入,都应当没收。
  (4)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建筑企业,应根据中标人和分包人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决定是否采用;
  (5)情节严重的,应采取严厉的措施,吊销其营业执照。
  二是建筑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应依照国家和省建筑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到位,特别是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应明确专人负责,争取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抓出成效。项目经理三年内不得流动,流动必须办理有关手续;没有办理合法手续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不允许参加任何工程的投标。在适当时候,应举办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培训班,对项目经理在施工期间的责任、监理人员的职责以及配合建管部门管理的内容进行辅导,努力提高综合监督管理水平。
  三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每一个工程都有要定到人,明确终身负责制,强化责任意识,不放过施工的每一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四、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工程建筑领域纳入安监范围,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并做到常抓不懈。第五、分类指导,巩固成果。依法查纠后,要做好跟踪检查工作,防止反弹。这样,下大力气,综合整治,一定会有效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势头。
责任编辑:中华园林网&
【】【】【】【】
中华园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华园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园林网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 栏 目 精 选 ::
园艺推荐-------
政策法规-------
图库图吧-------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米高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