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拍摄的视频淘宝秒杀怎么能秒到变亮

- 8,185 浏览数
- 8,027 浏览数
- 7,866 浏览数
- 7,292 浏览数
- 7,215 浏览数
- 6,305 浏览数
- 5,894 浏览数
- 5,687 浏览数
- 5,630 浏览数
- 5,550 浏览数
慢拍快播 延时摄影(1)
“医科预科学生Ryan Killachey和他的妻子花了近2年时间,在加利福尼亚拍摄了10000张照片。他们将这些照片组合剪辑成一段约2分半时长的视频“加利福尼亚的一天”。这些照片使用佳能1000D拍摄,镜头包括50/1.8、18-55mm套头及50-250mm镜头。其中一些照片通过后期加上了移轴效果。视频链接: /v_show/id_XMjkzMDU1MTg4.html ”——引自新摄影。
德国电控滑轨pocketslider延时拍摄,45秒后极为精彩。
延时摄影,长时间定时定格延时拍摄。亦称低速摄影或定时定格摄影、“缩时”摄影。定时、间断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的手段。譬如花蕾的开放约需3天3夜,即72小时。每半小时拍它的一个画幅,以顺序记录开花动作的微变,共计拍摄144个画幅,再通过放映机按正常频率放映(每秒24幅),在6秒钟之内,重现3天3夜的开花过程。
自然界中如细胞分裂、卵的孵化、日蚀月蚀、云彩变幻、天文、地理等多种题材的拍摄,经常采用延时摄影,以便积累科研资料。摄影人使用它进行艺术创作,所获得画面非常震撼:
日本摄影师mockmoon在日本各地拍摄的延时摄影视频合集
慢拍快播 延时摄影(2)
延时摄影起源于电影拍摄特技。电影是利用人的视觉延迟特性,在一秒钟内播放24张照片,从而形成运动画面的错觉。情节从慢节奏到快节奏是电影发展的规律之一,快节奏的动作片、灾难片出现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看到转瞬即逝的精彩画面。电影摄影师便开发了快拍慢放的技法。
在摄制影片时调节电影摄影机每秒拍摄的照片数,使其一秒拍摄的胶片张数远远大于24,放映时再以正常格率(电影每秒**张一般被称之为**格)播放。原本高速的动作被分解了,这就是慢镜头。拍摄慢镜头的电影技法称之为高速摄影。
高速摄影机捕捉到的画面
很快人们发现,如果将摄影机的格率调低,拍摄正常的画面,再以正常24格放映,视频就变成了快镜头。如果有足够的耐心,使用该方法能短时间看到日蚀月蚀、云彩变幻。延迟摄影就这样诞生了。
慢拍快播 延时摄影(3)
定格拍摄的摄影机,延时自动控制器、稳压电源、照明灯、等等常人无法接触的器材是延迟摄影曾经的必要条件。对现代人,显然要轻松容易多了。一个带手动曝光功能的数码相机,一根带延迟功能的快门线,一只足够稳定的脚架,当然再加上极好的耐心,你就能进行延迟摄影。以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云彩变幻为例:
广角镜头能获得较大的视角,所能包含的运动元素相当多。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会被短焦镜头强化,视频将十分具有立体感。广角镜头还拥有很大的景深,延时摄影都采用固定对焦的方式,它能确保运动物体的清晰。只要你的构图手法过硬,大场景画面最容易获得极佳的视觉冲击。Pocketslider延时拍摄采用的就是适马超广角镜头。
太阳出现在镜头视野时,应使用遮光罩
构图的绝对固定。使用足够稳固的脚架,并确保地面的恒定,锁死各脚管关节及云台,关闭相机防抖功能。为确保相机的绝对静止,应使用快门线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不得触动相机及镜头。事实上很多数字化快门线已经带有延迟控制功能,如Nikon-MC-36就能设置拍摄张数与间隔时间。
慢拍快播 延时摄影(4)
恒定的曝光与白平衡。绝不允许使用全自动或优先曝光模式,在延时摄影中,应遵循因时间变化而改变亮度的被摄场景。对于控制颜色的 白平衡也不能使用AWB模式。使用手动曝光M模式,固定某个色温或场景白平衡模式。早上拍摄时,曝光按测光表减少一定曝光值,随着阳光的增强,拍摄到的画面不断变亮,黄昏时拍摄可直接用测光表所测得组合,场景会渐渐暗去。快门设置应保证每张的清晰度。在整个镜头的拍摄过程中,不要对相机有任何操作。
使用手动对焦并锁定。拍摄云彩变幻时,以天空的云层对焦,尽量选择镜头视野中近1/3处的云层对焦。可使用自动对焦校准,准确后立即切换至手动对焦。在延时摄影中如采用自动对焦,画面会发生小量的偏移,严重时还会出现中途无法启动AF而终止拍摄。
我更提倡使用带间隔功能的快门线操作,你的耐心未必比我好到哪儿去。设置两分钟至十分钟一张(根据风的情况决定快门,风越快,间隔时间应越短),整个拍摄时长按照你想得到的视频长度而定。接下来就是将照片导入非线性编辑软件,按先后顺序编辑成影片。
延迟摄影的成功不仅靠技术,更靠发现,靠创意,靠坚持,靠耐得住寂寞的毅力。最后……
求那两个视频的背景音乐!
本文原创作者: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机屏幕查验曝光的尴尬
数码相机的即时显示功能让它成为很多摄影人评估曝光的重要参考。TTL的测光是反射式,它所提供的标准只是能将对应区域还原为中灰色调(忽略颜色信息)。尽管我们到过你使用手做灰板,对准手测光后再拍摄。但若被摄场景在远处,无法评估手的受光与其是否相同;或者拍摄场景性风光。这样的情况下,倒不如按测光表读数试拍,再查看后屏显示做补偿。
很多时候屏幕的即时显示存在诸多缺陷。三年前出厂的相机都存在着像素不高,仅二十万的像素值提供的视觉查看,你很难确定细节是否被保留。近两年的数字相机开始在后背屏幕上下功夫,九十三万、一百二十万都已屡见不鲜。高像素的屏幕不仅使得拍摄过程充满乐趣,绚丽的色彩也让摄影师的自信在创作中倍升。可显示屏查看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像素的提高而改观。
严格的说,液晶屏提供的图像显示只具有参考性作用,很多人都有过经历,后屏上的照片好看到不行,在计算机终端上以大图查看时,要逊色太多。再者,液晶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亮度会逐步的减弱。最要命的是,在光线强的时候难以查看,光线弱的时候即使曝光不足也会觉得合适。
相机周边器材商为解决查看液晶屏时容易受环境亮度影响的问题,开发了专用的遮光罩,它的功能定位主要在使用单反拍摄高清视频。价格不菲,体积庞大,很难成为一般摄影人的必备附件。
直方图的横竖坐标
夜景摄影与普通风光摄影
众所周知,除了新型的概念方式——“手持夜景”,风光摄影中的夜景拍摄多是使用慢门、小光圈、低感光、结合脚架快门线获得。“手持夜景”是通过高感拍摄多张,合成为一的方式实现相对较高的画质,与常规夜景不同的是它一般只适合表现静态建筑,而后者通过慢门可将运动元素表现为曼妙的轨迹线条,同时静态的景象会还原为清晰状。
“手持夜景”
“慢门夜景”
众所周知,非夜景风光摄影的效果应当是清晰的。瞬间能在较高速快门的情况下被凝固,被摄景物的细致影纹得以锐利展现。
长时间曝光风光摄影的实现
因此我们拍摄了很多类似的照片。我们经常感到自己的美学创作达到了瓶颈,作品在网络相册中呈现无差异化。艺术上有这样一句话“规则是用来干吗的?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这里我们要讲到的是,用夜景摄影的方式来拍摄常规风光。
长时间曝光不仅仅可以运用于水流的拍摄,以获得绸缎般的质感。把它运用于城市风光时,画面也令人震惊。
风光摄影专家西蒙·巴特沃斯(SimonButterworth)说:“这张照片(香港风光,上图)是在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拍摄的,我使用了压暗10挡的中灰密度镜,使得曝光时间延长到3分多钟。在晴朗无云的天空下,这样做和使用普通曝光模式拍摄的照片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但是当天空中出现流动的云层时,这样做可以捕捉到云层的运动变化,让你的照片变得更加精彩。”
即使是在晴朗的阳光下,你也可以尝试使用慢门拍摄。几片减光的中灰镜就能帮你实现长时间的曝光,为此不需付诸极小光圈的镜头。事实上即使是微距镜头,也不过是能在F22的基础上再减小三档,这不过是等同ND8的功效。摄影人都有一个认知,画面的成像质量并不会永远随着光圈的收缩而提升。一般情况下,当光圈值大于16时,画面的成像会呈几何下滑。ND32、ND64会起到更好的功效。
长时间曝光风光摄影2
我不建议你把几片ND叠加使用。在应用更多的长时间曝光风光摄影中,逆光取景拍摄暖色调天际是摄影师喜好的题材。同时逆光也能更好的加强画面的立体及质感。多片滤镜叠用会增加眩光出现的几率。
即使是慢门摄影,也要注重时机的把握。如天空需要出现动态云层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与普通风光的不同。风光摄影师泰德·利明(Ted Leeming)和莫拉格·彼得森(Morag Paterson)却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慢门下的运动表现。
莫拉格的“印象”摄影
“我们在拍摄风光作品的时候,通常会从1/2秒的快门速度拍起,”莫拉格解释道,“在曝光期间,我们会移动相机,营造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的效果。”上面的两张照片都是用超过1秒的快门速度拍摄的。绿色这张拍的是一片田野,其中的背景是一座小山丘。右边这张竖片拍的是一片湖,同样有远处的小山作为背景。这种效果完全是在移动相机的时候拍出的,而不是预先设定好的。“拍摄这种照片的要点是让相机沿着画面中最强势的线条平行移动。打个比方,拍摄垂直的树就需要相机垂直移动,而在这两张图片中,最好是让相机沿着小山丘的斜坡平行移动。”
在我看来,莫拉格的照片已经突破了“学院派”的写实,转变成如“印象派”的自我创作。主观在作品被极具放大。抽象的作品并不意味着艺术性和审美性的优势,但不随意的模糊无异增添了摄影作品另一种韵味。
在风光摄影中,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作为参考物、添加画面色彩,慢门摄影下的人物,有人会觉得如幽灵一般诡异,也有人觉充满了另类空间。我更同意后者。
最后要说的是,完成这一切,脚架和快门线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原创作者: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机防潮的必要性
掉水里了?不是,最近不是潮嘛,我给装到防潮箱里,然后弄了一堆硅胶吸湿卡,出差一周多,回来就变成这样了。我说你去看看湿度表上显示多少。答快归零了。诶!我的相机还在保修期内,你说canon能给保修吗?我胡猜着说“你这个属于整形手术,保险公司一般不管的……”
有语云“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可真不是危言耸听。除了第一次的含泪泣购相机、镜头,很快就发现这事儿没完没了。“大师”和陈老师都说,摄影靠的不是器材,你的问题是那好的器材是用来干吗的?不难观察出,好的器材的确能促进艺术的发挥。于是机身和镜头很快比封建男权社会的女人还要悲苦。要花钱的还不仅仅是照相机本身。
周边附件好装饰物我以后再去八,这里先说相机保存护理。不好意思,应该叫维护。
相机的存放真的是个很拧巴的事儿。中国绝大区域地处温带,咱们的南方又处亚热带,潮湿几乎是从年头到年末的事。2008年数字摄影刚在南方城市大面积泛滥时,恰逢南方都市报说的干了112天……
相机防潮防霉
嘴唇都开裂的日子里谁也不会想到相机会生潮发霉。相机难得的休息时,要么在摄影包中,要么在橱柜里。这样干在特定的干燥天气里并不危险,尽管摄影包和衣柜会因缺少空气流通而封存湿气。112天后终于湿了……把相机保存在包里、柜里已经成为摄影入门者的习惯。于是,镜头内、反光镜上、毛玻璃上有了生命的痕迹。
我说的是霉菌,镜片、镜子、玻璃上的小蘑菇。当第一簇出现后变一发不可收拾,即使是在保修期内,维修也会告诉你这属于整形手术,不在保修范围内。怯于不敢自拆镜筒,开多少价格你就只能签字了结。
霉菌生长的必备因素
镜头、机身,即使是经原厂维修人士拆过,也会对成像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可能你还未经历过这样的悲剧,又一个潮天来临之际,就要先弄明白相机维护的基本规则。首要的当然是防潮防霉。这里普及霉菌的知识点:
霉菌的生长需要两个必备因素:
湿度:大多数的霉菌在相对湿度大于60%时就会开始滋生,而相对湿度大于65%时,霉菌生长就会加快。当相对湿度大于80–95%时就是霉菌就会极为活跃;
温度:在摄氏8度的环境下,霉菌就能生长。当环境温度在10度以上及65%的相对湿度时,霉菌就有能力侵蚀其滋生的材料。若环境温提升至摄氏20–35度,而相对湿度同时达到75–95%的时候,霉菌就会出现爆发性地增长。
之所以提到温度,是顺便提醒下北方的朋友,天寒地冻室内温度极低时,可完全不必在意防潮工作,南方大部分时候常年的气象决定了除了在拍摄时,抑制霉菌一刻不歇。不可能为相机定制恒温箱,工作的重点便在湿度控制。
低于60%的湿度控制,任何一个防潮箱都可以实现。密封式塑料防潮箱和电子式防潮箱的不同在于,密封式的需要随时关注湿度计的指数,以在电子吸湿卡饱和时充电抽水,电子防潮箱只需要选择相应档位,智能化的抽湿系统便能维持对应的湿度。回到开头的问题,相机包皮脱落。低于60%的湿度并不可以一味的降低下去,皮革会在低于30%时候便会出现脱胶。你可能会认为这并非大不了的问题,下面的一条会显得严重,在低于20%的湿度时,润滑油也会干涸。大雄的快门会不会因此而干涩,我还没去考证。
如何更好地防潮防霉
有人禁不住要问,为什么防潮箱不设计成适合保存相机的湿度控制。适合的湿度应维持在40%-55%之间。防潮箱的作用不是单一面对摄影器材的。这必须弄清楚,作为生活常识你要记住以下物件都是需要干燥保存,古董、纸币、传真纸、幻灯片、刀具、测量仪器等等,都不可以在湿度高的环境下保持健康。大致列表如下:
55-60% 古董、纸币、传真纸
45-55% 相机、镜头、滤镜、计算机用品、幻灯片、影带、CD-ROM、PDA、麦克风
40%以下 光电半导体组件、电子零件等制品、半成品。
40-50% 精密加工金属制品,银器、铜器、模型车、刀具、量具、仪器等等 有金属表面氧化可能物品。
40%以下 药食品、保健食品、中西药材、干燥食品、容易受朝结块等食品物料。
30%以下 化工原料:制药原材料、调料、涂料、粉料、粉末材料、接着剂;农园研究用品:种子、花粉、干燥花。
这事儿也没想象中的那么累。老实说,在不适合的环境中放置几天并不会马上造成损害,湿度的监测只需每三日进行即可。电子式防潮箱的档位设计也能找到适合摄影器材的湿度维持,如果是湿度极高,可调制最大抽湿档位,达标准后即降低程度。
夏天也不远了,特别要提醒,相机的背带从湿漉漉的脖子上取下的时候,一定不能马上置入防潮箱中。抽湿的过程中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极高的潮气,再次打开防潮箱时,不仅仅要面对长霉,还有发酵不良的汗味。
附:防潮箱内切不可放置樟脑球,散发出的物质会损蚀镜头镀膜。
本文原创作者: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D3S发布的时候,我刚从广州回深。碰上交通台的新品抢先听栏目,煞有介事的去当了回评论员。就该新品的各项性能、市场趋势以及对业界带来的影响叨叨了一大堆。注意,去的是交通台的栏目。
相比D3,D3S只是细微的改变。众所周知,D3在新闻摄影相机上是一次革命,它提供的高感光度及降噪能力在08年的北京奥运上,着实让Nikon找回了久违的“体育Nikon”的尊严。两年后的南非世界杯,挤牙膏般的性能提升让人沮丧。于是在评论中多了一些惋惜少了一些赞叹。我说的是对于一个评论人。
日,尼康正式全球同步推出一款全新的单反相机旗舰机型——尼康FX格式相机D4。“搭载了特别为优化数码单反相机设计的全新的尼康FX格式CMOS图像传感器 (画像尺寸36.0 × 23.9 mm) 和全新数码图像处理器 EXPEED 3,功能丰富,可提供卓越的图像品质以及超高速的性能。该机型有效像素为1,620万,其图像传感器支持令人难以置信的宽广感光度范围,从ISO 100 至 ISO 12800(最低可至相当于ISO 50,最高可至相当于ISO 204800),可在各种照明条件下提供卓越的画质。 ”
尼康新旗舰-D4 2
Nikon的官方稿件中标称“如前代D3系列一样,尼康D4也希望成为一台令人印象深刻的相机。”看看目前公布出的关键参数:
尼康D4主要配置参数
162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 10fps连拍(支持AF/AE),11fps(AF/AE锁定) 9.1万像素测光传感器 感光度ISO 100 &#,可扩展至ISO 50 &# MultiCAM 3500FX AF传感器 2个控制摇杆/按键 1080p30全高清视频,最大可以24Mbps输出无压缩视频 全新的EN-EL18电池(21.6Wh,续航2600张) 双卡槽:1个CF,1个XQD
你会发现,相比它的前辈,D4的拍摄性能并不醒目。连拍的速度在FX模式上仅上升了一张,DX模式未知,这或许就是提升的少许(约400万)有效像素的代价。高感虽然从十万跃为二十万,但对相机成档的数值规律,只不过是在曝光上为快门提升了一级的空间。这些让人觉得它的出现还是挤牙膏的方式。
尼康新旗舰-D4 3
稍有起色的技术性改进莫过于是9.1万像素测光传感器,代替了之前一直使用1005像素组件。和佳能1DX带给人的惊喜一样,它的功能是为实现测光、拍摄物追踪、白平衡及动态D-Lighting中的优化。晚出数月的新传感器也很难给“新闻审美”要求过高的人以惊喜。
最大的不同并不在性能上,Nikon D4声称在人体工学方面做了一定的改动。对人像拍摄模式(竖持相机)的人体工学进行了改进,令其与风光模式(正常持机)的使用体验更加统一。D4取消了专用的AFL键,取而代之的是分别针对横竖持机使用的控制拨杆。针对人像模式,D4还增加了一个橡胶方块,以提供更好的握持性;以及一个附加功能键,就位于竖拍快门旁边。
这些改动对于绝大多数摄影人的意义并不明显。让我们觉得扎眼的是,红色三角被替代成了丝带,不得不让人疑惑“Nikon是要朝着nike的方向进军吗”。整体的外形少了硬朗,多了圆润,N家的本色看起来弱化了不少。到了说“看不看好这款新相机”的问题事件了。
现在说回当时的时间背景,2009是南非世界杯备战前夕,专为体育摄影定制的相机由一个半商业半娱乐的摄影解读给一群出租车司机。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这跟咱们有多大关系吗?看到新摄影网评论里一个哥们这样说道“一群买不起的在这起哄,这玩意除了记者“公款”消费,有多少普通人买”。咱们都是蛋疼的紧才有了没完没了的评头论足。但厂商稿中标称的“D4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无疑是在视频能力上的提升。”就有点让人费解了。
本文原创作者:
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解读单反与单电
除交通台的E路大玩家,还有答疑的论坛版块。在新相机、新概念不断推出的10年,二者促使我完成了诸多摄影类问题考证。09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机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逐渐消失,中国的相机需求市场被充分释放,我没学过经济学,隐约也能总结出一些消费对产品的影响,岁末对10年较典型相机选购问题的盘点,这和大学毕业拍学士服一样,挺俗的。我还是在台灯前开始了这篇文字,希望能形式独立,风格新颖,写到哪儿算哪儿,尽量好玩。
注:本盘点均源自2010年,网友在博客、电波中的问题答疑,已掩去提问者信息。
名词解释:即可更换镜头的小照相机,全称为单镜头电子取景器照相机。“单电”的说法早期只是部分网友模仿“单反”叫法简称而来,单电也不能准确概括该类别相机的所有特点,而且单照中文简称理解上也有点晦涩,不过相信当“单电”二字出现得更多的时候,大家应该也可以像对“单反”那样有直观反应和能意会所言之物了。(来自百度百科)
吴玮按:众所周知,中国民众对于非单反相机的类型统称即是——卡片相机或傻瓜相机。无论其中的哪个,显然让定位于非纯业余的Sony-Nex5不能接受的。于是乎,单电的名称在民间诞生。厂商那边管它们叫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中文译为“可交换镜头的无反光板照相机”,你理解为单不反照相机也说的过去。在性能上极接近单反,在画质上丝毫不输入门级,在操作上可以同样复杂,大家都管这样的自虐叫专业。单反单电听起来像兄弟俩似的。
Sony NEX5C
解读单反与单电的选择:
突然杀出的SonyNEX5让这个世界更加不太平了。还没搞清楚选择哪个品牌的单反,作为女摄影人的我,真的无法拒绝小巧、时尚还有专业的诱惑。我该怎么办?
Sony NEX5C
***,你好!
“专业真的是一厢情愿的事儿”,这话虽然挺伤感情的,但我还是接受了。在旗舰级全幅单反、带数字后背的中画幅都已经有了智能化的全自动控制,再谈谁专业谁不专业就矫情了。
我曾妄自揣摩过现代相机的设计理念,和奥运会的口号一样——更高更快更强是我的过往理解(我想所有的厂商都不会反驳)。观察各品牌在同档相机的升级历程,无一不是围绕着高质、快速、兼容进行的。直到Sony的粉色NEX5热卖。
难以置信,我这么不解风情的理科生都有点爱不释手了(我说的是银色)。小巧时尚,大传感器保证画质,更让人惊讶的是还有镜头更换,虽镜头群少却可通过原配转接环兼容α系列,实在太强大了。粉色的糖衣更能让人忘记选择相机的初衷。光好不行,还得强大。
Sony NEX5C 可通过转接环兼容α镜头
细品单电,你要做好以下的思想准备。电子取景的方式会导致电池续航能力大大下降;实时屏幕取景也会缩短传感器的寿命(我坚信这点);反光镜的存在才能具有的高速对焦相位检测,单电的反差对焦系统没法与之竞争,我的意思是用它来抓拍运动物体肯定不给力。
我能给出的总结和建议是:以摆拍或风光为题材的用户,记得出行时为你的单电备足电力。
半透明反光板
2.半透明反光板
半透明反光板相机Sony α55 α33
名词解释:外形与单反相机相同,结构上反光镜装置为透明,取景非光学而为电子方式(EVF),具有连拍迅速,机震小的拍摄特性。Sony于10年8月发布两款新颖的α系列,α33、α55即为半透明反光板相机。
吴玮按:压根就不是单反相机,Sony官方仍将该相机定义为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即单电相机。半透明反光板不是新鲜事物,冷战时期出现过真正的半透明反光板单反相机,哥俩的脑袋长的酷似单反,里面并无毛玻璃、五棱镜光学取景系统。使用aps-c规格传感器,画质同档截幅单反无太大区别;反光板仅起反射光线用于快速的相位检测对焦;拍摄时无反光板升降,机震相对较小,连拍速度较快。
反光板是单反相机的重要特征。主要作用为反射镜头成像光线至毛玻璃成像,摄影人通过五棱镜校正毛玻璃上左右倒置的影像,以实现取景构图。理想状态下,这样的取景系统不仅省电而且无视差。单反的反光镜分为主附两块,附镜能实现高速对焦、测光及自动白平衡设置。缺陷是设置在焦平面快门前的结构,快门的每次启动均伴随着反光板升降,带来机震,并降低连拍速度。
Sony α55 的半透明反光板
解读单反与版透明反光单电照相机的选择:
Sony的几款新机器让我蛋疼。持币观望的我,已经彻底迷失方向了。请教,半透明和传统单反相比,是概念还是进化?
半透明反光板相机Sony α55 α33
***,你好!
没有31年前的那次大哥入侵阿富汗,谁也不会觉得α55是半透明反光镜相机的鼻祖。Nikon在1978年就专为莫斯科奥运会量身定制了使用电影盘片拍摄的半透明单反相机。传统单反的连拍速度一直以来受到的最大制约,即是快门启动时的反光镜运动。半透明的反光镜采用了拍摄时无升降运动,再结合高速卷片马达实现快拍。如果不是使用35mm电影盘片作为记录介质,36卷的135菲林会因5秒每张的连拍速度在7秒内拍完。
最早的半透明反光板快拍机-NikonF2H
邪恶的西方帝国主义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让这批仅生产500台类似直升机载机枪的玩意不得不流向民间,以亏本价两千美金兜售。研究过历史经济的朋友可以分析下这款相机的销售走势。
这款相机的设计思路和α的半透明几乎相同。使用半透明反光镜将镜头输送光线分配,小部分传送至毛玻璃以供五棱镜取景,大部分穿透后在快门打开时感光记录。除了取景器黯淡难以对焦外,还因感光光线减少不得不使用更高速的胶片。
相比α55的10张每秒NikonF2H逊色了太多,需要马达卷片不是借口,Canon在84年的NewF1HS让菲林的连拍发挥到极限,增加了大容量电池盒后达到14张每秒,和前面说的一样,135的底片会在2.5秒就结束使命,不得不仍采用盘片后背。
canonNewF1HS
现代TTL自动对焦还没出生的时候,这样的设计是纯粹的技术卖弄。奇怪的是85年美能达开发出TTL自动对焦技术后,这些怪物反而越来越少,直到蒸发。
上个世纪末数字尚未普及时,Olympus倒是在E-10上采用了此类的设计。可能是考虑到更换镜头可能会损伤到脆弱的半透明反光板(反光镜),E-10采取了封闭式设计,等效35mm相机35-140mm的镜头和机身连为一体。这样的产品总给人“不专业”的感觉,半透明反光镜又一次离开了相机业。
OlympusE-10
作为全球顶尖级电子现象技术及CMOS生产商,Sony用EVF取景的方式替代了原有的毛玻璃结合五棱镜取景技术,保留了半透明反光镜反射光线以提供高速单反对焦方式,高ISO降噪技术解决感光光线的损耗。不得不说这是数字时代的一次改良后的复兴。
α55内部结构
单反这个词汇是相机取景系统的一个划分门类,从这个意义上说,α55和α33是属于电子取景系统的阵营。而保留了镜头的兼容性、单反特有的高速相位检测对焦技术,Sony都为这个系列的命名感到纠结了。不善忽悠不明真相群众的Sony给它们取了个很新颖的名字——SLT(Single Lens Translucent Cameras)。*①
和之前不同的是,完全定位于民用市场,快拍成了它的噱头,和单反一样的操作成了它被群众冠以“专业”的筹码,稍弱的成像性能在这些光环下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②
选购参考:
优势:连拍极度优秀、定位较低,质量较轻,α卡口兼容所有单反镜头,手动性能高,相比nex对焦迅速,手感更强
不足:电子取景不如光学取景节能,更换镜头时切记保护好半透明反光板。
适合寻新鲜的人,抓拍孩子、野外动物的人。(可有可无)
*①单反的英文简称为——SLR(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s) *②更换镜头尤要注意勿弄脏半透明反光镜
智能全景扫描、手持夜景拍摄
3. 智能全景扫描、手持夜景拍摄
智能全景扫描与手持夜景
名词解释:上述Sony相机均可通过连拍多张,相机内部智能合成为一。智能全景模式即为通过旋转连续拍摄,机内合成为一张宽幅照片;手持夜景为利用较高速快门连拍多张合成,以实现低噪点,因高速连拍性能,在运动中的交通工具上亦可。
吴玮按:别指望单反的未来会实现这两样功能。无反光板升降运动带来的高速连拍,通过机内强大的处理器在前期即可实现的高智能效果。的确,相比单反的后期全景、慢门夜景,它逊色了很多,在后背屏幕上即可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谁能不心动。
解读智能全景扫描与手持夜景拍摄:
路过Sony的展示,新相机上的新功能好强大,智能全景扫描好强大,还有3D全景扫描,因为是白天没有见识到手持夜景拍摄,还因为是在显示屏上观看,不知道在电脑上的展示会咋样。这样的功能靠谱吗?
***,你好!
3D智能全景扫描是个阴谋…..就像老罗说的去书店买了钱钟书的文言文书,还得搭上一本康熙字典。
全景和夜景应分开对待。决定全景画面素质的和普通照片一样,在乎镜头和传感器。Nikon他们家到现在用的还是Sony的CMOS,镜头就决定你自身是否舍得了。数字处理技术一流,从后背屏幕上你一定能领略到无痕拼接,而对该功能的熟悉运用,还需要加深对镜头成像的理解。如广角端全景接片会失真但不失另类风格。2D智能扫描取景,我看行!
这次的手持夜景不同于之前DC上的单纯性“智能”提高ISO。通过连拍多张合并后的噪点削除,比DC靠谱多了。但你要搞清楚的是,Sony的意思并不是让你放弃三脚架,主要意图是在运动中完成夜景拍摄。纵使在轻轨上,三脚架也是棒槌。能使用三脚架的场合,慢门夜景好处诸多:慢门营造车流轨迹、小光圈打造光源星芒。这都不是多拍几张就能实现的。关于它是否靠谱,运用场景不一样,不太好回答。
手持夜景原理
最后关于在电脑显示器上效果如何,你能上网问我肯定也能搜索下试用效果图(非官方公布)。另:据我所知,Sony不会将客户要求影像导至笔记本观看当做无理取闹。
NEX5与α33、α55
4. NEX5与α33、α55
名词解释:Sony10年发布的几款概念相机。
吴玮按:可更换镜头的单反相机市场,一直在稳定增长中。再牛逼也不过是占了整个数码相机市场7%的份额。回忆银盐的时代,单反相机的占额可远远不止于此。“又大,又重,又不易于操作”虽然不是唯一原因,也是主要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Sony的10年概念机,就是充分挖掘了受众需求。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基本靠谱。不是每一个单电机的用户都用的上高速连怕,您说不是?
解析nex系与半透明反光板的选购:
不纯为追时尚、赶潮。我想买Sony的新型相机,喜欢nex的小巧与时尚外观,心动半透明反光板的专业躯干,我到底该选哪个?
***,你好!
纯为性能,当然半透明反光版的更好!
理由如下:α卡口可兼容的镜头多;相位检测对焦跟单反差不多快、更大更沉、相对来说增加了稳定性……参数上再做对比就没意思,说一个重点的——虽然都是电子取景方式,半透明反光板相机的取景器是镶嵌在机身中,如此在强光下取景,nex系列肯定不及它看的清楚。
半透明反光板的封闭式取景与nex5c的开放式取景
赶潮儿、追时尚,外观不能不纳入考虑。用专业来形容产品外观,我始终觉得这不能算是褒义。 我跟你一样稀罕NEX的模样,这事儿就纠结了。
说下我的想法:如果我是个够资格赶潮儿的成功人士,我就不在乎多花一倍的价钱,俩全入。
60D与D7000
5. 60D与D7000
Nikon D7000
名词解释:如题
吴玮按:像素、处理器、周边功能上全面升级,参数就劳烦您自己去查看报价页面了。Canon60D NikonD7000
哥俩挺好玩,这回同时做除了中端相机的细分。Canon以60D为中端爱好者机,连拍凶猛的7D作为媒体机;Nikon则将D7000作为前者,D300S为媒体机型。值得八卦的是,作为D90的升级,我一直憋了满肚子坏水,看着Nikon怎么在命名上出洋相。没想到D7000的称呼让大家觉得无比自然、大自然。
解析60D与D7000的选择:
价差两千元的两款中端新机——60D和D7000。我不是品牌控,就爱好者使用来说,哪个更适合一点?
D7000与60D
***,你好!
没有品牌情节,看价格定位就能衡量了。是的,太多时候,日系光学定价有点儿不靠谱。简要分析功能对于应用的影响。
Canon向来比Nikon在像素上朝前,这不过是一种商业竞争的标签。1800万与1600万并无区别,39点对焦相比canon的9点就强大太多了,况且对焦模块一直是Nikon的大资本。焦点的增加带来的是构图选择的大幅提升,黄金分割法构图的确很好用,毕竟不是唯一的,要不这世界照片都一个德行。利于构图的不仅是焦点,D%取景器视野率,才能体现“单反取景无视差”,这可不是书本上说的理想状态下哦。
Canon的升级,相比50D,主要体现在好玩上:翻转屏;16:9、4:3、1:1的实时取景长宽比改变、大量的内置特效功能。另外的我很难去界定算不算升级——塑料机身、体积缩小。如果你属于爱装彪悍的壮汉,奉劝体验下手感再做定夺。
60D可选的多种长宽比构图
只考虑性能,我一个小兄弟“君宝同学”对这俩机器发布的鉴定很有见地“面对60D,50D的用户表示毫无鸭梨;面对D7000,D90用户内牛满面。这就是差别!”
名词解释:应用于数字相机的实时取景技术。取景所用的屏幕可通过机械衔接实现旋转,以方便难以实现的角度拍摄。
吴玮按:“换个姿势来摄影”,王力宏的耍酷,总让人觉得他倍儿欠抽。名人的确要考虑造型影响,说不定旁边操着翻转屏相机的狗子队,观景框中就是你惨不忍睹的德行。对平明大众来说,Olympus说的才在理儿(如下)。
“面对障碍,单反也能得心应手”——Olympus
惨不忍睹的拍照人
解析翻转屏:
连60D这样的中端机都有翻转屏了。想问问,购买单反时要不要考虑有无翻转屏?
60D的翻转屏
***,你好!
取景器向活动式发展得感谢数字技术。它使得低角度拍摄姿势更舒坦、隔山打牛心中有数、偷拍极少暴露,非主流的朋友还可以轻松用它拍出可爱爱的照片哟。
上述的几种情况,你肯定会遇到一二。要不是现代翻转屏会导致机身厚度增加、牢固度降低。纠结的事儿就在这,看你能克服哪个了?
鉴于还处于单反相机的挑选阶段,有必要再补充下选择要点。翻转屏的主轴所处的位置决定着取景的机动性。
1.Sony采用设计只可以上下掀起,不能左右旋转 2.Olympus、Canon采用DV型的设计,机动性最强 3.Nikon主轴位于底部,机动性最差,且不适合脚架上取景时的反转
SOYNY的翻转屏
Olympus的翻转屏
Nikon的翻转屏
插一句嘴:就目前,高端相机都没有翻转屏。
60D的新型肩屏
名词解释:数码单反相机的辅助屏,位于快门旁的相机肩膀上,故谓之肩屏。可查看基本拍摄信息。
吴玮按:当你问道“肩屏是不是必须”,就目前来说,肯定不是。
***: 吴玮你好:
1、佳能的50D 60D 以上款式都有肩屏,肩屏基本是相机参数的体现,但有肩屏的机子都比较重,对于一般爱好者,不知道是不是必须? 因为液晶屏上也可以现实参数,所以现在肩屏似乎只有一个省电的功能?
2、看了一些摄影杂志,感觉成像基本是靠镜头,朋友的24-105,50 1.8 18-55、28-80都玩过所以又考虑买便宜的500D,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购机方案(只买机身,镜头单买,不要狗头):只有一万预算。请吴玮点评下方案
500D+百微(百微霸气) 或者500D+17-40; 或者500D+70-200 小小白(白色也很霸气),或者500D+200 2.8 (因为要和朋友错焦段,只在乎买个L,请问吴老这四款镜头那一款能玩的时间久呢,我当然知道常用焦段17-40明显能玩的更久,但单位却有个16-35,不过心中有些不甘,毕竟不是自己的,顺便请吴老先生点评一下这几款的焦段)
或者60D+蔡司50.14 (好处是肩屏可以看看参数,剩下4000只能买个蔡司定焦买不来红圈,好处是学习下手动,坏处只能买个定焦)翻转屏的好处自己一直用,构图方便,从630 G11一直用上来。缺点是不好贴膜,老花灰尘多。
3、在市场买单反镜头有个问题是,镜头这东西买水货还能便宜不少,店保的水货应该能买吧?
***,你好!
需要纠正的是中端相机相比入门级的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肩屏上。在细节调控、成像抑噪、动态范围、连拍速度上,你能理解体积增大并非因为肩屏的介入了。最重要的是体积的增大并不仅仅是面子的需要,你没有感觉到手持550D的时候,小拇指感到空虚、寂寞、冷吗?
我还要指出的是,肩屏的作用也不仅仅是省电,中端机型依靠肩屏可完成快速设置,盲拍时的更加方便的监视。必须得承认的是:当你问肩屏是否有用时,那就是暂时还用不着。刚接触西餐的时候,其实筷子还是一样使。
同档次的相机使用不同档次的镜头,表现力有所差异,而对不同级别的相机,鉴定以“成像基本是靠镜头” 有失偏颇。
我建议你选择方案2,但是对练习手动对焦,我真的好难理解。秋初的大街上又出现了好多马褂、唐装裹着的人,当做遗老遗少成为一种时尚,也就释然了。如果是我,我会想办法多搞千把块,以EF17-40mmF4/L挂机,实际取景中广到中焦是最常用焦段(本条较为主观)。
单反五棱镜取景系统
对了,入门机取景器使用五面镜,中端以上使用五棱镜,不仅明亮而且抗震。
行货水货,我回答过一个伙计,发楼下了。
行货还是水货
8. 行货还是水货
党教导我们
名词解释:行货是相对于水货而言的。行货指经过合法的报关手续等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境外商品。行货能在国内市场享受到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水货指在某国家或地区没有经过原生产厂家所指定的销售代理而进行销售的产品。水货不是假货。
吴玮按:做一个合法纳税的好公民;GDP的增长、人人有责
解析行货、水货:
吴玮,你好!我是个摄影初学者,准备买一个Nikon的数码单反相机。他们都告诉我买水货,和行货一样的质量却低好些的价钱,而且商家还提供保修。我这人平时去外地并不多,就算在外地出毛病也能等到回来再修理。我是该听他们的选择水货,还是狠一点买行货呢?
补充:朋友还说,即使你是去买行货,商家也会给你水货,那么增加的问题是——行货和水货怎么鉴别。谢谢。
***,你好!
“做一个纳税的合法公民”
考虑到法律上的责任问题,我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开头。
我国暂不具备山寨该类产品的制造能力。 理想状态下,行货和水货的确没有质量上的分毫区别。而水货牵涉到的水客带货,海路走私,运输过程中你不能完全忽略保存不当情况的发生。要命的是,你也不能肯定运输中就有磕碰、受潮。在质量上说这个是个很拧巴的问题。
我越来越不幸的发现,商家的保修很多时候会存在更换新零件伎俩。这是你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倘若能对自己狠一点,品牌维修同样受理付费维修服务。听说,只是听说,水货的数码单反在保修期范围内和行货一样几乎没故障产生。过了保修期后,别以为行货就不收你维修费。
我这嬉皮笑脸的态度去谈行货水货的鉴别有失严肃,你可以上他们的中国官网。
行货还是水货,能不能报销说“这是一个问题”。
Nikon:D3100与D7000;Canon:550D与60D
9. Nikon:D3100与D7000;Canon:550D与60D
D3100与D7000
名词解释:如题
吴玮按:我总被问到拿入门级和中端对比的问题,理由不过如下:我是不是该先买入门的练手,以后再做升级。我想说的是,买的起法拉利的只有脑子不好的人才会先拿夏利练手。这句话说的的确势利。
解析入门机与中端机:
没人提问,自言自语。
不仅仅是体现在外表的彪悍程度上,不仅仅体现在触摸手感及小指依靠上,不仅仅体现在肩屏的有无上,不仅仅体现快门速度与闪光同步速度上。
尽管他们有很接近的像素,有同大小的传感器,有相同的影像处理器,有参数上一样摸起来却很不一样的高清屏,有高到不靠谱的感光度。
更重要的是,中端使用五棱镜,而入门采用五面镜(同样的镜头不同的取景器明亮度);中端对焦能力的绝对加速;中端画质的大幅提升;中端测光的更加精良。
D7000坚固的镁铝合金机身
剔除对便携、重量的要求,就摄影本身来说,中端绝对比入门靠谱。
10. 高清视频
单反拍摄高清视频
名词解释:
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电视清晰度标准。以下为常见的电视扫描格式:
D1为480i格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525条垂直扫描线,4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 或 16:9的长宽比
D2为480P格式,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525条垂直扫描线,4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 或 16:9的长宽比,分辨率为640×480
D3为1080i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长宽比16:9,分辨率为
D4为 72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750条垂直扫描线,72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
D5为108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逐行扫描,专业格式。
吴玮按:没有扯淡吹牛等嗜好的,以上数据可视而不见。高清视频是数码相机多元化发展后的产物。这并不意味着,数码相机可以取代摄像机。这个周边功能就普通实用性来说,甚至比不上数字变焦。你可以反驳我为什么每家都要做,实际上你已经替我回答了。这种“他有我也得有”的土鳖心态,老实说是活生生的让用户给绑架出来的。
解析单反高清视频拍摄:
最近看了一些国外的广告片、纪录片,剧情本身并没什么,特别的是这些都是用数码单反(5DⅡ、7D类的相机)拍摄的。我这人喜欢跟人抬杠。大家都在说这些有多牛逼的,我倒没觉得分毫。高级专业的摄像机拍出来的也能达到这样。单反的视频拍摄有哪些长处、哪些不足,请吴玮给一些答案?
武装到牙齿的单反
仅作抬杠用… ***,你好!
抬杠上别像二货芮成钢那样说“我的老朋友吴玮说过”,对这事儿来说,我就是一打酱油的。
单反拍视频的好处,这得从源头说起。135相机就是从35mm电影机这儿来的。35mm胶片的小巧迎合了战地摄影相机的需要,从每秒拍摄24格到每次快门拍摄一张,用Ezra Pound的话来说“多么的自然啊”。35mm相机发展到135相机,师父说不能小巧了这个幺,之前我们都他妈的得重复利用胶卷卷片盒。135可更换镜头相机的出现,丰富的镜头群又反馈于电影的拍摄。这段写的有点儿乱,意思就是单反的镜头差不多都能搞到电影摄影机上去。
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就很有点儿电影的意思了。丰富的可更换镜头群,还有周边附件。再加上大尺寸的传感器。广角的优势、画质的优势,这些不是一般的摄像机所能比的。注意!是一般哦!
很多人说,单反的大传感器和大光圈镜头,能实现更佳的小景深记录。但你有没有发现,单反拍摄视频时,光圈是固定在最大不能收缩的。由此而带来的只能用焦距和距离控制大景深。单反在这点上是优势还是不足,我真的没法儿鉴定。
谈点重点的,摄影并不仅仅是光学成像和数字记录。系统单元的划分相机,除了成像系统记录系统,还得有调节系统。相比传统摄像机,单反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存在着运动摄影调节的不便利性。推拉镜头你很难像摄像机那样平滑;机身结构很难保证手持的稳定;单反相机的自动对焦虽然是摄影中最快的,可他妈的在摄像实时取景模式下用的压根不是相位检测,单反的反差检测设计时压根就没考虑到你要用来摄像;缓存的大小和媒介写入的速度直接决定了单反拍摄高清视频只能进行片段化的分镜头取景,而不可连续进行。
别忘了,高清说的可不仅仅是大分辨率的影像,5.1的声道你怎么用单反相机去实现。
武装到牙齿的单反
很多人已经在着手武装数码单反了,下图是我见到的比较酷的一张。我并不建议非行为艺术者这么干。高清摄像时,相机始终处于B门开启,着不着火不好说,硬伤的发生完全可以肯定。
世界杯赛场相机
11. 世界杯赛场相机
名词解释:针对10年南非世界杯,Canon和Nikon两家光学巨头分别发布1D Mark IV、D3S。两者均具有十万最高感光度,超高速连拍性能。
吴玮按: 09年的事儿了。
有人问到,随便扯:
对世界杯赛场记者手中长枪大炮挺有兴趣,想打听打听他们用的是什么照相机,有什么特点,还有他们为什么都挂两个照相机。纯为八卦。盼答。
***,你好!
Nikon D3S、Canon 1D Mark IV
赛事的室内举行、程度剧烈等属性,要求相机应在弱光下获得高速的快门、凶猛的对焦、强大的连拍、满足网络、平媒的画质。上述两款相机即是按该要求设计,超高ISO,强大的处理器保证高感光度降噪;达9-10张每秒的连拍速度;多十字型感应器自动对焦系统;过的去的图片分辨率。关于分辨率一项,有必要做如下补充,顶级的旗舰级专业相机已近三千万像素,因此必将带来高感光度降噪和连拍存储能力的不足,而它的定位在于大幅户外广告的制作。
为什么带两个相机?除了不需要花自己口袋里的钱外,赛场的拍摄需要多景别顾及。通俗的说,即是偶尔需要全景(广角);偶需特写(长焦),足球的高节奏特征会因换镜头而失去最佳拍摄契机。
纯为八卦的解答,不好意思我写的太正经了。
名词解释:中画幅是指介于36×24mm的小画幅及4×5英寸的大画幅之间的成像尺寸。画幅在现代数字摄影中,指传感器的大小规格,传统时代指菲林记录面积,因使用6cm宽的120胶卷,故又称120照相机。成像规格有6X4.5cm,6X6cm,6X7cm,6X9cm等。较之135相机,具有分辨率高、画质强、便携差等特点。
吴玮按:我不能无视哈苏H4D-60、宾得645D等几款中画幅数字相机2010年发布的事实。尽管需要用到它的人根本不用来听我絮叨。回答过一个中画幅的问题,贴出来纯为八卦吧。
解析中画幅:
看到一个摄影网站上有这样的言论:“135相比120,那就是奥拓和奥迪!”老实说,我看过135的相机,也看过别人手上拿的120相机,不过是块头上相差了一些,请问为什么会上上述一说?
奥拓与奥迪
嘿!!!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不过是块头上相差了一些,如果用奥铃和奥拓来打比方就合适了。
奥拓与奥铃
135;120这些画幅上术语,在现代不过是用途的差异而已,谁也别因为画幅更大而把自己当回事儿。
摄影的发展史不仅是相机趋于智化、成像不断优异过程,更是体积不断缩小,便携性愈加出众的过程。普法战争给刚刚诞生的摄影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需要用马车才能携带的相机和底片,摄影师在战场上连逃命的资格都没有。一战后的新闻界不得不总结,即使是大大缩小体积的120相机(那个时候叫布朗尼式相机)在需要随时躲避热兵器的战场也成了累赘。其实135相机早在一战之前的1913年,德国人巴纳克就已经设计出了使用35mm胶片的小型相机,这不仅是莱卡相机的雏形,也是135的鼻祖。而战争让新品并未投入生产使用。这一切,直到更加残酷的二战的到来……..
有意思的是,这个进化过程并未表现的像生物那样优胜劣汰,用完善这个词汇来描述我觉得是最合适的。基于不同规格胶片而设计的照相机,将能因成品出片的要求而被用在不同的领域。
胶片的大小你可以片面的理解为像素的高低。这个世界如果缺少了高像素的120、4*5,135会让所有的大型广告近看都是有码。
1.135即使用35mm胶卷的相机统称,关于这个1有个小小的八卦。35mm在19世纪末就已经诞生,用于电影的拍摄,两边的卷片齿格就基于该需要设计。1913年莱卡的鼻祖诞生,到1925年的投入生产,所使用的胶卷仍然是取之于电影卷片,另购置一卷片暗盒以装与相机中。拍摄完毕,该卷片盒重复使用继续装片。直到伊斯曼博士的柯达开创了一次性的卷片盒携同胶片出售,才被命名为1。该类相机运用菲林成像大小如现代的全画幅:36mm*24mm。
2.120即使用成像宽度为6cm的胶片作为记录介质的相机。成像面长度会因相机设计不同有所差异。常见的有6*4.5cm、6*6cm、6*7cm、6*9cm、6*17cm、6*21cm。120经常也被称作中画幅相机。
3.大画幅相机,使用4*5英寸或8*10英寸底片的照相机。
便携口袋专业机
13.便携口袋专业机
P7000与G12
名词解释:拥有大尺寸传感器、镜头分辨率高且带有广角焦距段、手动完善的DC相机。
吴玮按:相比普通消费类DC,具有画质高、启动速度快、高感光降噪好、手动性能多等强项;较之入门单反有体型小巧,机动便携性能强、偷拍不易引起注意等优势
解析专业口袋机:
准备买一个备用口袋机,定位在新上市的G12与P7000。价格相差不多,只考虑性能,哪个更好点。
***,你好!
在传感器大小、像素值、广角程度、最大光圈相当的情况下,能纳入对比的只剩下焦距范围和一些周边功能了。
如果你喜欢扫街偷拍,28-200mm的Nikon P7000会比Canon最长140mm给力很多,问题是Canon的翻转屏又能在完全不引起对方注意力的情况下把事儿给办了。在地铁上我亲眼见过旁边的小伙儿用G12偷拍对面劈腿坐着的….,最近反三俗厉害,详细的我就不多说了。
把这问题变得更复杂点,是纳入S95、LX5比较。松下的那款在广角24mm能取得完胜,在变焦范围上又显得力不从心。关于专业便携DC的选择,我想还是取决于你经常涉及的题材把。我把焦距与景别的关系列表在下面,剩下的你自己去琢磨了。
S95与LX5GK
<28mm:广角镜头,适合场景性风光摄影远景、全景;狭窄空间内拍摄人物全景;创意性夸张人像、小品,焦距值愈小愈适合 50mm:标准镜头,适合人像全景、中景 85mm-135mm:中焦镜头,适合人像近景、特写 >135mm:长焦镜头,适合拍摄不能靠近的物体拍摄,风光小品,可以营造小景深人像
注:翻转屏并不能完全替代长焦,如果拍的是劈腿的狮子,就算它不知道你在拍它,还是会跟你急。
以上数据均为135相机等效焦距。
我还是忍不住把那个莱卡的问题发上来:
逛器材城,除了长的稍不一样,D-LUX5和LX5在性能上不是完全一回事儿吗?处理器、传感器、镜头、像素、取景器、对焦测光、续航、操作性。貌似在最近对焦距离、连拍能力、非恒定光圈变化,松下都略胜价格贵其一倍的D-LUX5。莱卡情节真的是一种脑残的临床表现吗?
LX5GK与D-LUX5
术业有专攻。临床上的事儿,我真不知道………
本文原创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乔布斯在10月5日逝去时,苹果公司的网站挂上了这位前苹果ceo的肖像照,以纪念这位不凡的企业家。
之所以选择该张白底肖像,据说是因为它是乔布斯生前最喜欢的照片。画面简洁干净,朴素明了,其中的主角饱含睿智。一篇来自于国外摄影博客PDN的文章揭示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2006年摄影师阿尔伯特·沃森为乔布斯拍摄肖像。在拍摄开始前,乔布斯没有立即看着沃森的镜头,而是把目光集中在了沃森手中这款4×5相机身上。“就好像在观察一头庞大的恐龙一般。”沃森回忆道:“他(乔布斯)说,‘哇,你这是在拍摄电影呢。’”沃森回答说:“我不觉得这里有数码装置(指这台胶片机)。”乔布斯说:“我同意”。然后他转身看着沃森说道:“但是我们会占领那里的(原文是get there,既有到达那里,又有实现目标的意思)。”乔布斯给了沃森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拍摄,远远超过了他曾给其他摄影师拍摄肖像的时间。沃森想通过一种简洁的方式来表现出场景,他知道乔布斯适合这样的模式。乔布斯问摄影师:“你想让我怎么做?”沃森希望乔布斯的眼神可以95%甚至100%的聚焦在镜头前。于是他对乔布斯说:“想想你公开的下一个项目,或者想想那些试图挑战你的人。“就这样,这般思考状态下的乔布斯被摄影师拍了下来。沃森后来说:”如果你看看那张照片,你能看到他的激情。我的意图是,通过这张照片,你看着他,你就知道这家伙有多厉害。后来我听说这一直是他最喜欢的照片。”
何勇老师曾对人像摄影的艺术境界做了四级划分,按等级先后如下:赏心悦目、惟妙惟肖、张扬个性、诠释生命。很显然,乔布斯和观众都钟情的这张肖像照片极为符合后两点。
使观众赏心悦目是视觉艺术创作的最重要目标之一。让照片好看对于现代摄影师来说,除了本身的素质要求,还依赖于一些客观因素:优秀的化装师、美丽的服饰、精致的道具,高档的摄影器材、高级的灯光、设备先进的摄影棚,高级的照片后期加工系统、精美的装裱和精心的编辑策划等等。没错,这就是现代商业人像、影楼摄影的思路。在其过程中,摄影的本体语言被弱化,而且经常呈现道具张扬、化妆极力掩盖瑕疵、表情扑朔迷离。随着大众审美的提高,在近几年,受众已经越来越不能苟同这种“宫廷绘画”式的人像摄影。很多时候观众(或客户)感到照片中的形象与本人差异太大,以至无从辨认。惟妙惟肖成为肖像摄影表现目的。
很多人像摄影教材,在人像摄影哲学层面提到“形神兼备”,这便是惟妙惟肖的另一种解析。赏心悦目仍是追求,但不是唯一目标。道具在摄影中只是陪衬,做画面的点缀或环境的适度交代,而不是要刻意的表现什么。化装的目的是修饰而并非掩盖。摄影的本体语言:技术手段、艺术手段、曝光、用光、构图等应得到最大的尊重和发挥。最重要的是,惟妙惟肖要强调“神”的表现——神态的捕捉和眼神的塑造。这并非易事。镜头前得主体如果缺乏与摄影师充分的沟通,摄影师很难把他(他们)从紧张感、尴尬感中拯救出来。询问、交谈,使被摄者放下警惕,说话中抓拍是创作的一条捷径。让被摄者从事正在进行的工作,摄影师趁机偷拍也是不错的选择。
1997年乔布斯在家中与妻子Laurene(摄影师:Diana Walker)
1982年,乔布斯与Lisa。(摄影师:Diana Walker)
张扬个性与诠释生命在我看来应该合并为一体。被摄者的个人魅力从照片中体现出来,照片刻画了人物的灵魂,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张扬个性另外一方面还指摄影师的个性也从照片中体现出。完全围绕人物气质而营造的用光、构图,以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作品能深刻的记录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是悲伤或是喜悦,或是思索或是呐喊,它能给人心灵的震撼。
苹果会选择阿尔伯特·沃森拍摄的照片纪念乔布斯,正是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的内涵,彰显了一代IT天才的灵魂,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干练无比。他为什么能拍出这样的照片,掉回头去从他的描述中你可以找到答案。这已是摄影的纯哲学问题了。
附:乔布斯的其他肖像照
脚本在形成前,影片已经在导演的脑海中放映了一遍。可以肯定不是想当然的虚拟。一些基本的影片规律在修订脚本时必须要加以参照。
导演从剧情中就能读出影片所对应的发展节奏。节奏快的影片要求单镜头多,切换快,单个镜头持续时间短;慢节奏的抒情影片反之。无论影片节奏如何,单个镜头的持续时间仍要参照基本的蒙太奇规律。正常情况下,分镜头以观众看清楚内容为准。由此可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镜头的景别越大,时间越长。如全景作为环境交代,如观众尚未读完已切至下一场景,会让观众心生遗憾,持续多次后会产生厌恶心理。特写画面如时间持续太长,会给人画面定格、卡带的错觉。著名日本导演北野武经常会这么干,他的作品趋于行为艺术,不提倡效仿。运动摄影的镜头长度往往不受上述规则限制,服从摄影机运动拍完画面。之前的专门性章节有提过,运动摄影的速度快慢控制着影片节奏,也控制着单镜头的长度。
对快节奏影片来说,分镜头短暂,数量多,速度快,要求导演应更多运用较小景别,细节性的展现影片剧情。另辅以快速摇摄、移摄、跟摄。动作片中往往伴随的激烈摇滚音乐,能起到很好的承接镜头切换的节奏问题。慢速影片也应有一定的小景别画面,否则显得过于粗枝大叶。
蒙太奇分镜头的切换要遵循景别的规律。在电视制作和电影制作中,大的原则是要防止画面跳跃。同一被摄者的相邻景别不得切换在一起。举个简单的例子,从角色A的中景切至近景,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是A突然向上跳了一下,并会产生撞天花板的担忧。反之从近景切至中景,会让观众觉得A从高处掉下。合理的切换应避开相邻景别,采用跨级的方式拼接。如从特写切至全景。同主体同景别的切换也往往会出现视觉问题,《贵妇失踪》能引发话题已经是百年前的故事,现代观众对此并不会感到看魔术般得神秘新鲜感。导演不得不面对必须要拼接在一起的上述镜头,蒙太奇学说提供了解决方法,使用空镜头衔接该类。空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它还能提高影片的艺术价值,斟酌过的空镜头能起到很好的表意蒙太奇作用。
一部完整的影片除了要遵循上述的分镜头剪辑规律外,还有着自我旋律。绝大多数电影,分镜头以固定摄影占上风,过多的运动摄影会使得观众有眩晕感。运动摄影在很多故事片或纪录片中起着抒情的作用,适当运用能增强影片艺术性,带来视觉升华。现有影片中,存在小数量的运动摄影为主旋律,作为主流,固定画面仍占主导。
完整的影片还存在着景别、影调、色调、单镜头长度的相对统一。小景别占绝大多数的影片一般有动作片和心理片。小的景别快速的切换给了动作片快节奏的表现,心理片则通过角色的细微表演向观众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小景别的影片还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在剪辑中有大量的空镜头衔接。值得提醒的是,每一个空镜头在影片中都必须是有意义的。英国导演曾举过例子,影片出现了一个抽屉特写,就必须在之后的情节中打开它,观众才不会觉得被欺骗。大景别很少会成为完整影片的主导,拆哪儿的民族企业宣传片例外。多数影片以中性景别作为基调。辅以特写强调细节,全景交代环境。
因今天电影学界对蒙太奇的定义已经大大超出它的原本意义。影调和色调也成为不得不说的内容。长镜头运动后,这些统统被称为镜头内部的蒙太奇。影调来源于黑白摄影术语,指照片的黑白灰走向,黑色比例大的为低调,白色比例大为高调,含大量的中间过渡灰色的是中间调。对彩色摄影来说,只需把黑白灰换成暗、亮、普通即可。亮调子具有素雅、清纯明朗的视觉效果,低调则传递出庄重、严肃或悲惨的主题。影调的控制取决于导演对原作的解读。中间调你可以认为它是平庸的,但运用上却是最广泛的。这问题很功利,相比高低调的复杂打光、布景,中间调的实现在成本上要低太多。色调的控制取决于环境、服装、道具的搭配,完整的影片必须要有一类颜色作为主导颜色,和平面设计无异。用色不统一导致的是观众疲劳。在色调上,最笼统的划分是冷色调和暖色调。本文就不对其导演意图做详细分析了。
对导演来说,主流基本的规律是用于对构思影片时做参考性指导。验证导演水平高低的,是对剧情的结构,对分镜头的画面运用。以此实现对影片节奏的控制,达到叙事(观众读懂容易,印象深刻)和表意(之于导演或原作者本身的情感表达)的双重成功。
老实说,最终获得的影片,是远不及之前在导演脑中的虚拟影片,导致结果的因素很多,有实现手段、成本、拍摄控制等各方面的。也正是这样,电影也好,纪录片也要,一直被称作遗憾的艺术。
可能你觉得我拐了很大的弯,“从纪录片谈起”已经花了近三周的时间在谈故事片的制作。历史上作为故事片的穷兄弟——纪录片,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被冷落。我要辩解,故事片和纪录片在很多方面是一样的。就像上章咱们谈到的起源(文学)问题。
故事片的起源是小说,流程经历了小说——小小说——剧本——脚本——拍摄毛片——粗剪——精剪成片。上章节留了点内容——脚本。总体来说,是文学作品转化为影视作品。我不是刻意的要继续谈故事片,纪录片的制作也是如此。当然,它的起源一般不是小说,在诡异的国家就另说了。我还是从故事片的生产来描述。
小说精简为小小说,需要剔除场景描写、心理描写、题外描写、文学性描写。像“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伟大政策的鞭策下,我们家今天又吃了顿饺子”对于编剧来说就是疯的。你只需要交代清楚人物时间事件就够了。除了苏联的导演会在一家人吃饭的画面剪辑中不断插入墙上的宣传画、莫斯科红场,正常人都是平淡的去描绘人物和事件本身。
对于电影,场景的描写要比文学有优势,再好的文法也要读者去联想才能领会,直观的影像不需要观众动用多少脑筋。到开机拍摄前,编剧已经把该类文字描述精确到经纬度,造型师道具师则负责对地点进行修饰性布置。心理描写在电影中依靠演员演技(需给特写镜头)、导演表意蒙太奇手法运用实现。实在没主意就画外音吧。题外描写是文学家纯粹卖弄写作技巧,电影工作人员可无视。除了上述无法用影视表现的素材外,电影人还需要对小说中的冗长叙事、肥皂对话进行压缩精简。失忆后再寻找记忆再到恢复记忆,这样的故事只能用去拍思密达剧,电影要求一切求简,在不违背大的原作结果前提下,一切删减都是被允许的。看芒果台的电视剧,基本的逻辑性尽失,导演都会恬不知耻的说“一切为了剧情服务”。
从小说到小小说,它仍是文字作品。在成为电影前还有剧本脚本的轨迹要行走。小小说剧本化不可以教条化的公式制作,在此前编剧导演还要对故事中的线索进行梳理。单线索的故事很难形成可看性的电影,近百分钟的电影长度也不允许出现太多线索。一般在精简过程中,多余的或者说可忽略的线索已经被去掉,留下的必须线索也会被部分进行整合。从小小说中找出叙述线索,编剧的工作就是对单条线索进行场景化。导演则要对线索设置影片出现顺序。这点在咱们谈蒙太奇时,说到顺序、倒叙、插叙、回忆等中已说明。还要考虑剧情中表达作者构思,导演要进行线索交叉的再创作,如营造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在深化矛盾心理时制造交叉蒙太奇。这是违背舞台剧创作的,你经常看到的警匪片中,追截的画面,导演是不断切换两边,营造极强的心理冲击感,舞台就难以实现。电影编剧的思维和舞台编剧不同即是在此。经过线索的梳理,整合后,编剧对场景的详细、人物对话的详细进行文字再创作。导演还需要参与影片角色定位、性格塑造、肖像塑造等一些列纯剧本外的内容。
剧本中除场景描述和人物对话、人物描写外,导演还要融入重要的第三方元素。如姜文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傻子,《让子弹飞》中的鹅群。第三方元素能触发观众观看后诸多联想,也能体现重要的导演意图。但要确保第三方元素对于影片不是冗余的。
衔接剧本和电影中间翻译的,是影视脚本。电影学中的全称为——蒙太奇分镜头脚本。
镜号是单个镜头的代码,用于场记对影片摄制顺序描述,或以数字,或以字母标注;景别指拍摄的主体或环境的取景范围,在静态构图中我们谈过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就是该选项,如后一项的“摄法”为运动摄影,该处会有变化的描述,推镜头摄影中该处可描述为远景→近景;摄法指摄影选择为固定画面或运动摄影,运动摄影又有前面几章中描述的门类划分;内容指拍摄时取景人物与环境;长度为单个镜头的延续时间;…….音响、音乐、备注不做赘述。纪录片中还会有解说一项。
它当然不止这一行,脚本就是导演提炼剧本后,在自己的脑子中完成了影片的放映。再用脚本这一形式把虚拟在头脑中的影片描绘出来。它虽然很公式,很生硬,可你不能否认它的全面,直观。连续的虚拟单镜头被记录成脚本,接下来导演就要进行数学统筹。原始的脚本是连续性的,考虑到制片成本和人力优化,导演会将同一场景、同一季节(或时间)的片段进行归类,以便快速的素材拍摄。猜的没错,脚本的最重要读者就是摄影师。
说到这里,你可能忍不住要问:蒙太奇哪儿去了?蒙太奇作为韵律技巧,存在于导演的脑子中,在虚拟影片的头脑风暴中,导演动用了蒙太奇学说,结合了自己的思想意图,斟酌后得出最后的虚拟。否则拍出来的将是流水账一样的连续蒙太奇。
我们不要求一个电影的初学者能马上进行小说的改变,制作成片。对于初阶段的练习,你只需要想一个词汇,名词形容词均可,如悲伤,就可以对它虚构小场景,在心里斟酌后形成脚本,继而拍摄成素材,通过原本的蒙太奇设计,剪辑成结果。最近微博最热的是私奔,不妨就用私奔做主题制作小片吧。
差点忘了最后的,纪录片的起源是:应用文、抒情散文、文献等。它的脚本相比故事片要更为简单,但对拍摄的要求,单个镜头的视觉冲击,则要高出很多。
奥森.威利斯曾说:“相机如果不是诗人脑袋上的一只眼睛,其中的胶卷就没用”。摄影因为它的艺术属性而崇高,却因因为它的特定题材而纠结。宋石男老师写过一个社会问题杂文,名曰《照相政治》。摄影因其客观宣传性,成熟以后它和权益的邂逅一蹴而就。时近年关,Z摄江湖的朋友们一定不能免俗为年会、晚会拍照。特别是在给领导留影的时候,你太难从美学角度去考量创作。Z摄江湖本月将推出摄影技巧版“照相政治”专题,不一样的角度观察,让身为摄影师的你和领导蛋定的度过年底。
小兄弟在备考复习期间,很喜欢跟我侃大山,一方面放松超低录取率的压力,又一方面觉得跟我这样的单口相声文青说话品味不俗。在我跟他吹嘘著名无产阶级摄影家蓝苹同志的意识形态拍照哲学后,他眼放绿光,登时跳起来喊“我要申论、摄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学毕业后他还坚持硬了三年,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地方衙门,任内宣一职。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位。跟着领导吃喝玩乐、游山玩水、还有……最近反三俗厉害,我就不一一去说了。总之用忍受“无业游民”的调侃长达数年,还是很值得的。
最近的晚上接到小兄弟的电话,谈话中跟我抱怨。固守江青同志的革命文艺哲学,领导对他的忍耐已直逼极限。
“沿着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文艺思想教导,我们的摄影要敌明我暗,敌俯我仰”。在我看来,即使是在阶级矛盾并不深刻的年代里,它也能装我国威,显我领袖形象。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半民众心中的领袖英姿,那一定是高大挺拔、器宇轩昂。上个世纪那么多的宣传年画上,领袖在众武将群中林立,海拔上已占压倒性优势。相比之下,那个和他一样高的蒋中正就逊色很多。我真没瞎说。蓝苹同志的指导思想加上镜头夸大近大远小的特性,塑造了我们光辉正确的领袖形象。仰拍的角度选择,能有效的压低水平线,夸大人物高度,距镜头近距的下巴被夸大,而给人傲视群雄的装逼风范。近距离主体取景,将伟岸夸大更甚,主体位于最前景,因放大与缩小的中后景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这一处理手法在构图上非常多见,运用在政治领域,在全世界还是彰显中国人的超凡智慧。
回到小哥们的事情上。让领导恼火的照片是,无一不表现出裤子提到胸脯,下巴亮过秃头,脑袋大如马桶。领导们一般都不是很林志玲,很难勾起拍照的欲望。当他们身居高高的室内主席台时,社会经验不足的小哥们创作冲动全无,很难不犯下了教条主义错误。
台下的仰摄,当镜头碰到比它还要调皮的灯光,这事情就变得蹊跷起来了。原本就肥硕的下颔,因为更靠近相机上的闪光光源。我们都知道离开了秘书的稿件,往往丧失人类语言能力。摄影师在取景框去渴望着出现领导抬头的那一下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较为欠缺鲜花点缀的地方主席台,下巴就是最闪亮的前景。②注意:身为摄影师的你得最单纯的理解这里前景的本义。下巴自古是身体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和领导肯定也都是这么想的。
我是很有心情去探讨,是因为未脱离低级趣味的群众老盯着官员的营养状况,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话说回来,前段时间广西公路管理局特别提醒你“判定是否贪污不能以身体胖瘦为依据”,领导又何以这么较真,把下巴的问题扩大化。小兄弟说,可是自己也觉得从人类基本美学角度来说,我搞的让领导太不蛋定了!
麻烦的是你恐高,让领导蛋定你就不蛋腚了。带个人字梯,总是爬到跟干部一样的海拔,这事儿不就简单了。我承认这很跌身份,大大小小你也是个官员。你可以尝试在上司念稿抬头时抓住时机。下巴在那一瞬间还是处于羞答答的状态,风险是有的,如果都没抓到,麻烦就更大了。前几年北京通州出过一个惨案:摄影记者将区长低头将获的样子拍成照片,刊登在报,被认为是暗示“去年工作没做好,区长低头认罪”,算“政治事故”,结果被开除。(听挺靠谱的四一哥说的)
即使是文革时期建造的舞台也好,主席台也好,在灯光的设置上都能够塑造光辉、正确的正面形象。较遗憾的是,很多现代主席台在建造时,完全忽略摄影、摄像对灯光强度的要求。这显然不是你的错。环境光在一般相机看来的确太有限,完全使用未免会让ISO提到山高。领导看到浓郁的噪点会怀疑你是否师出陈门。我的意思是不要羞于申请引购高感相机。头顶灯光有限,即使用仰摄记录,上暗下亮的原始照明下③,只要台上人的脑袋未成地方包围中央之势,形象将被表现的正确又憔悴。
抱歉忘了现在的处境。一味的赖账器材,也很可能毁掉你的政治前途。自上而下的灯光才能尽力削减仰摄带来的负面影响。书本上说外置闪光灯的勃起就足以解决这问题了。我也在查看现场后崩溃。如果是高到闪光都不能到达的距离,死了这份心也就罢了,很多时候有限的天花高度要么被漆成死黑,要么被土鳖平方的贴上有色纸张。我就见过一次环保主题的贴纸,因对闪光的选择反射,给领导戴上了煞是好看的光环。
在中国做事儿,要脑子绝对的灵活。闪光灯上能抽出的白色纸片,在灯头不完全拉起的时候能提供中庸的补光照明,结合稍高ISO和略慢快门速度,后帘同步的闪光并未对光明的环境光造成破坏。这么好使的玩意,我们早就忘记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营造眼神光了。④
最后要提醒你的,当发现这法子很奏效的时候,千万不要继续尝试崇高表现,伟岸的鼻孔又会让领导觉得你是故意侮辱人类的美学。
注释: ①左边那人身高169cm ②距离强烈的闪光最近处即形成高光。当闪光摄影,灯头直射时,不允许出现比主体更靠前的前景,因主体曝光准确,前景则曝光过度。大面积的前景曝光过度是画面美观的杀手 ③上亮下暗的照明会形成人物额头亮,下巴暗,一定意义上具有减肥效应,同时能强化皮肤纹理,有皱纹的人会尽显沧桑 ④眼神光板,在灯头拉起,做天花反弹闪光时,能予正面一定补光,使眼神光形成并居中有神。
Powered by
| Download
| Thanks to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秒杀怎么能秒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