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溪洛渡渡水电站死了多少人

向家坝溪洛渡电站投产
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电站
&&&&来源:&&&&
&&&&&&字号
10日,随着向家坝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入电网,中国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一期工程――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两座电站总投产装机达2026万千瓦,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电站。&
本报记者&王明峰摄
《 人民日报 》( 日 04 版)
(责编:曹昆、宋煦冬)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溪洛渡电站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研究
(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72)
3.3 坝体应力分析、
(1)应力控制标准 应力控制标准系根据《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以国内外高拱坝容许应力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近期高拱坝的建设经验及溪洛渡拱坝工程特点,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要求而确定的。溪洛渡拱坝应力分析以拱梁分载法为主。相配套的容许应力控制标准见表2和表3。
表2 拱坝应力控制标准
容许拉应力(MPa)
混凝土抗压
强度安全系数
容许压应力(MPa)
特殊组合[无地震]
表3 特殊组合(有地震)工况应力控制标准
混凝土设计强度(MPa)
容许压应力(MPa)
容许拉应力(MPa)
注:混凝土设计强度定义为在标准制作和养护条件下.20cm立方体试件,180d龄期,具有85%保证率。离差系数Cυ≤0.15的极限抗压强度。
(2)坝体应力分析
坝体应力分析以多拱梁法为主,有限元法及模型试验为辅。通过对各种工况包括施下:期的坝体应力分析以及甚础特性等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拱坝应力分布良好,应力水与二滩拱坝相当,不仅满足设汁要求,而且对基础变模的浮动具有较
好的适应能力。坝身设有表孔、中孔后,对大坝整体应力分布从拱坝整体稳定无影响,仪导致孔口附近局部应力集中,通过配筋即可解决。大坝混凝土强度以R180 350控制。
  采用拱梁分载法(9拱17梁),在荷载基本组合工况和特殊荷载组合工况下,坝体应力位移汁算成果见表4、表5
表4 荷载基本组合工况下的坝体应力成果
基本组合Ⅰ
基本组合Ⅱ
基本组合Ⅲ
数值(高程m)
数值(高程m)
数值(高程m)
最大主压应力(MPa)
6.64(480)
8.81(520)
6.99(332)
5.24(480)
6.12(480)
9.06(520)
最大主拉应力(MPa)
-0.75(480)
-0.32(332)
-1.02(610)
-1.17(610)
-0.88(480)
-0.31(3321)
最大径向位移(cm)
12.60(520)
3.80(332)
6.43(440)
2.74(332)
12.15(480)
3.77(332)
最大切向位移(cm)
3.39(480)
2.77(440)
1.81(440)
1.68(400)
3.33(480)
2.78(440)
注:基本组合Ⅰ:上游正常蓄水位+相应下游水位+泥沙压力+自重+温重
  基本组合Ⅱ:上游死水位+下游最低尾水位+泥沙压力自重+温升基本组合Ⅲ:上游正常蓄水位十相应下游水位十泥沙压力+自重+温升
表5 特殊荷载组合工况下的坝体应力成果
最大主压应力(MPa )/(高程m)
最大主拉应力(MPa )/(高程m)
最大位移(mm )/(高程m)
坝体/(高程mm)
基础/(高程m)
  从计算结果可知:
在基本组合Ⅰ、Ⅱ、Ⅲ工况作用下,坝体最大径向位移12.6cm,坝基河床最大径向位移3.8Cm,坝体位移平顺光滑;坝休应力状态良好,坝体大部分处于受压状态,只在中部高程坝踵部位局部出现拉应力,最大主拉、主压应力值满足应力控制
标准。说明抛物线体型设计符合要求。
在特殊荷载组合工况下,坝体应力满足应力控制标准,应力分布规律及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出现部位与基本组合相似,
主要差别在于上游坝踵拉应力增大,增幅约30%。
线弹性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表明:坝体位移对称、均匀与拱梁分载法计算成果一致;坝体拉应力主要受上游面控制,从
拉应力区分布及拉应力值综合判断,坝体拉应力满足设计要求;坝体压应力主要受下游面控制,从压力区分布及压应力值总和判断,坝体压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3.4 坝肩稳定分析
从坝址区的地形地质分析,对拱坝坝肩稳定有利,主要表现为:河谷狭窄,地形完整对称,山体雄厚;坝肩出露的岩体为坚硬、完整的去武岩,具有较高的强度。坝肩岩体内无特定的陡倾角结构面发育,只有稀疏、短小、挤压紧密的陡倾角裂隙
发育(其连通率&10%~20%)。对坝肩稳定不不利的因素是玄武岩内层间层内错动带较发育,错动带物质大多由坚硬的
玄武岩角砾碎块组成,但大多挤压较紧密,是拱坝坝肩稳定控制性底滑面。
坝肩抗滑稳定分析以刚体极限平衡法为主,坝肩抗力休的侧滑面为一套极不发育的节理裂隙;底滑面为特定的层间层内错动带,倾角平缓,面有起伏,连续性较好。
按照地质勘探揭示的裂隙产状及层间层内错动带的产状、分布和位置,列出坝肩各种町能的滑移面组合,按规范要求,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坝肩稳定计算,结果见表6。
计算结果表明,纯摩、剪摩安全系数均达到并超过规范要求,稳定性较好。
除此之外,采用目前国内的多种计算程序进行静、动荷载作用下的坝体应力分析、拱座稳定分析和大坝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下,拱座基本上无不良应力分布,拱坝应力分布较为理想;左右岸拱肩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坝体设计符合地震设防要求。
表6 各典型滑动块体稳定安全系数
滑块高程(m)
底滑面左岸
滑块高程(m)
底滑面右岸
3.5 拱坝抗震设计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南北向的峨边一金阳断裂,北东向莲峰断裂及北西向马边一盐津隐伏断裂带所围限的雷波一永善三角形块体之中南部,块体面积约1 600km2,断裂不发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坝址区地震危险性主要自块体东部马边地
震带强震的波及影响。年国家地震局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了地震基本烈度复核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相应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8g;100年超越概率0.02时,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0.32g。总库容l 26.7亿m3,最大坝高278m,溪洛渡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610m,坝高超过世界上最高的格鲁吉亚英古里坝,溪
洛渡拱坝、英古里拱坝和小湾拱坝都是建在基本烈度Ⅷ度的高地震区的特高拱坝。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L)规定,拱坝抗震设计类别为甲类。由于坝高大于250m,其抗震安全性须进行专门研究。
按现行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如下计算分析:①动力拱梁分载法进行拱坝强度动力分析;②线弹性有限元反应谱法进
行拱坝强度动力分析;③线弹性有限元时程法进行拱坝强度动力分析;④采用刚性极限平衡法和刚体弹簧元法进行拱坝坝肩动力稳定分析。
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①坝体横缝张开对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在强震作用下,拱坝中、上部会产生很大的拱向拉应力,抵消静态压应力的拉应力,将使基本不能抗拉的横缝张开,并随着突变的地震作用而反复开合,使坝体应力重分布,拱向应力显著降低,拱坝的强度反应成为一个复杂的三维边界接触的非线性动力问题,直接关系到抗震安全性的评价,因此研究了坝体横缝张开
对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②地基辐射阻尼对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拱坝在地震作用的过程中,存在波动能量向远域地基的、
辐射。人为截断地基边界,造成截断边界上波的反射作用,加大了拱坝动力反应。因此,在遭遇强震时应考虑波动能量向远域地基逸散的辐射阻尼影响;③地震动非均匀输入对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采用柯依纳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分析地震运
动沿坝的相差幅差、分析对拱坝动力反应的影响;④综合考虑地基辐射阻尼,坝体横缝张开对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⑤动力模型试验,模型坝体模拟了横缝布置并设置人工阻尼边界。
拱坝抗震设计的各项研究,均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试验手段,结合工程类比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技攻关。研究工作联合了国内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知名专家共同完成。计算研究及模型试验成果表明,溪洛渡高拱坝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时,其强度及稳定性均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主要结论如下:
(1)大坝自振频率相对较低,呈现出各阶模态分布密集的特点。在正常蓄水位及低水位运行时,大坝第一阶振型呈反
对称,第二、三阶振型呈正对称。正常蓄水位时,大坝基频1.18~1.25Hz,基本周期0.80~0.85s。
(2)采用拱梁分载反应谱法和线弹性有限元反应谱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仅数值上有一定的差异。坝体压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安全裕度。坝体的高拉应力区集中出现在坝体中上部,由地震时的拱向拉应力产生。在正常蓄水位情况,拉应力值超过标准的坝体面积与坝体总面积之比〈0.4%,低水位时其比值&5%。
(3)反应谱作用下的地震反应与人工波作用下的计算结果基本相似。输入不同的地震时间历程,对动应力的分布规
律影响不大。
(4)地基辐射阻尼对动应力的分布规律影响不大,但拱坝地震反应显著降低。最大拱向应力值减小25%~40%,最大梁向应力值减小25%~50%。
(5)地震运动幅差相差对坝体动应力综合影响不显著。
(6)强震作用下,坝体横缝张开,坝体应力重分布,顶部拱冠梁附近的高拉应力被释放。正常蓄水位及低水位运行时原出现高拉应力部位的拉应力远小于应力控制标准。综合高拉应力区分布范围及应力集中影响区以外的坝体应力值,坝体应力满足设计要求。如考虑坝体材料的非线性,则消除了上游坝踵出现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拉应力满足应力控制标准。
(7)设计地震作用下,坝踵出现局部开裂,计算深度〈5m。裂缝相对稳定,大坝整体稳定能够得到保证。
(8)模型试验表明,设计地震时,坝体最大应力不超过坝体材料强度控制标准。模型坝在3.9倍设计地震时发生损伤,5.2倍设计地震时左右坝肩附近由显著开裂迹象,其它部位仍尤可见损伤。坝体发生明显损伤迹象之后,其震后静承载能力末见异常,表明拱坝自身有优异的抗震性能。
(9)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及刚体弹簧元法进行的坝肩动力稳定计算分析表明,坝肩动力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10)按照坝体混凝土分区方案,在拱冠梁附近中上部区域及坝基附近区域采用180d龄期抗压强度为36MPa的混凝土,其动、静迭加的抗压、抗拉允许应力分别为17.7MPa及3.3MPa,计算及模型试验成果均表明,拱坝强度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在强震作用下,横缝的最大开度不大于10mm,不会导致横缝间止水破坏,从这一角度分析,勿需设置抗震钢筋来保证大坝的整体性。
3.6 泄洪消能
  金沙扛:径流丰沛,洪水峰高量大,洪水过程较长,洪水过程线多呈复峰型。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4 620m3/s,年径流
量1 460亿m,相当于黄河径流量的3倍,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虽有115.7亿m3,但与年径流量相比,水库库容系数较小,调蓄洪水能力有限,每年均要频繁泄洪。
  电站千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43 700m3/s,万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52 300m3/s泄洪功率近100
000MW,位居世界高拱坝之首,约为已建的二滩电站泄洪功率的3倍,与国内外部
分已建成的高拱坝泄洪功率比较参见表7。
溪洛渡工程泄洪消能功率高,具有“高水头、大泄量、窄河谷”的特点。国外高拱坝工程的泄洪功率相对较小,已建薄拱坝中泄洪功率最大的是洪都拉斯的唉尔卡洪拱坝,泄洪功率15 500MW;国内已建工程中,泄洪功率最大的是二滩水电
站,泄洪功率为39 000MW,均远远小于溪洛渡工程100 000MW的泄洪功率。因此,溪洛渡工程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是世界水平的高难度问题。
表7 国内外部分高拱坝枢纽泄洪功率比较
坝高/(m)
落差Z(m)
Q(m3•s)
(m3•s)
B(m)                                                                            
里•罗克斯
卡博拉•巴萨
岩、混合岩
为解决泄洪消能问题,结合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溪洛渡工程泄洪消能设计以“分散泄洪、分区消能、按需防护”为原
则,采用坝身孔口、两岸泄洪洞和适当台数机组共同承担泄洪任务的布置方案。主要泄水建筑物由坝身7个表孔、8个深
孔和两岸5条泄洪洞组成。
在设计中解决了以下关键技术问题:
(1)增大坝身孔口泄量
溪洛渡河道顺直,基岩裸露,抗冲流速高,有条件增大坝身孔口泄洪流量,减轻坝外泄洪任务,从而缩小泄洪洞的规模,或者保持原有泄洪洞的规模,减少泄洪洞数量,降低工程造价,经济效益显著。
坝身采用表孔、深孔相结合,分层出流,上下差动,空中扩散,水舌空中碰撞。射流水舌在入水处纵向尽可能的分散;在水舌不砸岸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下游水深大的特点,使水舌横向拉开与扩散,有效地削弱人水射流的集中程度;利用射流
和淹没水跃的消能原理在水垫塘中集中消刹下泄洪水的能量,并减少水舌冲击压力,以减轻射流对水垫塘底板的冲刷破坏。并对水垫塘进行衬护。形成“分层出流、水舌碰撞、水垫塘消能”的消能方式。通过坝身孔口泄洪功率达到57 000MW,为二滩的2倍,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多个水力学模型试验的成果表明,针对坝身设7个12.5mXllm表孔和8个6mX6.7m的深孔的设计方案,通过表孔采用舌形坎或差动坎,缩短表孔闸墩、优化表孔和深孔体型等工程措施后,当坝身宣泄30 000m3/s流量时,表孔和深孔水舌能适当碰撞、剪切形成散落状水股,水舌扩散充分。碰撞后的水舌大量掺气,形成掺气水流,消能效果较好。多股水流入射坝下水垫塘后,在水垫塘内形成复杂的三元水流,在水垫塘内纵向、横向和垂向扩散,加之与水垫塘边壁的碰撞折冲,下泄水流剧烈紊动消能。利用水垫塘内水深达80m左右的有利条件,大大地减少底板上的动水压力。水垫塘底板上的最大时均压强仅为13mX9.8MPa,在设计的允许范围之内。
  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溪洛渡拱坝坝身宣泄30 000m3/s流量,坝身孔口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消能效果,水垫塘底板上
的最大时均冲击压力和底板稳定均能满足要求。再通过拱坝泄洪振动水弹性模型试验,坝身泄洪时诱发的坝体振动是有
感振动,其数量级不会对坝体安全构成威胁,也不会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通过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下游河道具有承受由坝身孔口下泄30 000m3/s流量的能力。因此设计采用坝身孔口宣泄30 000m3/s流量是可行的。坝身泄洪消能指标与国内外高拱坝工程比较见表8。
(2)采用反拱型水垫塘
溪洛渡工程的泄洪消能设计采用坝身设两层孔口,坝后设水垫塘消能的布置方式。这样布置方式使枢纽布置紧凑,泄洪水流方向与原河道基本一致,顺应河势,避免下泄水流对两岸的直接顶冲,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布置方式。在设计中首先注意水垫塘的开挖不能危及大坝的坝肩安全,水垫塘的边坡不宜太高;其次,水垫塘底板的稳定性。因为大量的能
量在水垫塘内消刹,一旦水垫塘底板失去稳定,河床基岩遭受冲刷,势必影响大坝及坝肩的稳定。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河谷形态为对称的窄“U”型,枯水期
水面宽70~1lOm,河床420m高程以下的坡度较缓,仅为20°~25°,420m以上则为55°~75°陡坡。从适应河谷形态,减少岸坡的开挖,增加底板稳定的安全度考虑,采用反拱形底板水垫塘。
注:L一水垫塘长度;b1b2一水垫塘顶底宽:T一水垫塘水深。
表8 高拱坝坝身泄洪消能指标比较表
水垫塘尺寸
塘内单位水
最大冲击动
坝身泄流量
 注:L-水垫塘长度;b1b2-水垫塘顶底宽;T-水垫塘水深。
  为研究水垫塘内的水流特性,专门制作了枢纽整体模型,并开展了反拱型水垫塘底板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试验研
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反拱型水垫塘的流态与平底板水垫塘没有本质的区别,坝身多股射流,在水垫塘内形成复杂的流动结构,塘内水流紊动和混掺剧烈,消能比较充分。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细致地分析了水垫塘复杂的三元流动结构,按照不同的受力情
况对水垫塘各部位进行适当的保护,可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②反拱型底板的受力特性与平底板不同。平底板块以
升浮稳定为控制条件,其抗力主要是单块的自重和锚固力,一旦止水破坏,抽排系统失效,动水压力沿裂缝传到板块底部,对底板稳定形成直接危险,特别是水垫塘动水压力较大的水舌入水区,容易产生底板块失稳。反拱型水垫塘底板,当动水压力产生的上举力超过底板块自重时,底板块间形成拱,靠拱端产生的推力来维持其稳定。反拱型底板在上举力作用下产生的推力在摩擦力和锚筋剪切的力的耗损下传至拱底,因此拱端产生的推力不会很大,拱座容易保持稳定。③反拱各底
板块上举力相关性差,各单块底板稳定失稳受相邻两块底板制约大,从而保证了各单块底板有足够大的稳定性;反拱型底
板较之平底板有更大的安全度,在模型上不设抽排和止水措施,也末见底板块发生失稳。
(3)大泄量的“龙落尾”泄洪隧洞
  溪洛渡工程40%的泄量山两岸多条泄洪洞负担,单洞泄量高达4 000m3/s。泄洪隧洞分流后可减轻坝下消能防冲的
负担和泄洪雾化的影响,增大枢纽泄洪设施运行的灵活性利可靠性。由于水库设有46.5亿m3防洪库容,汛期库水位基
本上要维持在560m运行,汛期泄洪设备主要为泄洪洞和坝身深孔。泄洪洞加上部分机组运行可以宣泄常年洪水。因此,对泄洪洞的安全运行要求颇高。
根据枢纽布置,泄洪隧洞长1.3~1.8km,平面上布置要转弯,泄洪洞水头高,反弧段流速达45m/s以上。在总结国
内外大型泄洪洞设计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口为有压段,后经地下工作闸门室接无压洞,无压洞洞内“龙落尾”型式,将总能量的80%左右集中在尾部占全洞洞长的15%的洞段之内。泄洪隧洞洞内流速大多控制在25m/s左右,仅在龙
落尾段流速才由25m/s增加至反弧段末端的45m/s。这种布置型式的优点:绝大多数洞段由于流速低,不致产生空化空蚀,衬砌要求低;高速水流集中,减少衬砌工程量,增加了洞身运行的安全度。由于出口水流流速较大,挑射水舌能挑至主河床,水流归槽条件好;加之高流速无压段短且与大气连通条件好,水流表层自掺气充分,提高了水流的空化数,增加高流
速段抗空化空蚀能力。
(4)将一条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
溪洛渡电站采用全年断流围堰隧洞导流的导流方式,左布岸各设3条18mX20m导流隧洞。其中左右岸各2条导流洞拟与厂房尾水洞相结合,将剩下的2条中的1条改建为泄洪隧洞。山于水头高(约200m)、泄量大(3000m3/s)、技术难度大,在“八五”、九五”攻关基础上,进行了多种体型的对比试验,深入研究改建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出采用竖井旋流与孔板消能整流相结合的消能方式和竖井与洞塞相站合消能的方式,并经模型试验验证,消能率达90%,洞内流速控制在25m/s左右,这两种改建方式都是可行的。由于导流洞结合段内流速低、压力小,在结构上不需要作特殊处理,完全可以利用原导流洞。竖井段结构简单,投资不入片:可以提前施了,改建占用直线工期少,因此被设计采纳。
  枢纽整体模型试验和单体水力模型试验表明,这会枢纽泄洪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其泄洪能力、消能效果和布置格局是安全可行的,完全可以在遭遇特大洪水时投入使用。
3.7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设计  
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12 600MW,发电厂房分左、右两岸对称布置。每个厂房各装机9台,单机700MW。左、右岸地下工程包括地下厂房、主变室、尾水调压室、引水隧洞、尾水隧洞、母线洞、电缆竖井以及交通洞、通风洞等辅助洞室,形成规模巨大的地下洞室群。主厂房尺、(长X宽X高)430.3mX28.4mX75.1m,地下洞室总开挖量近1 500万m3,超过已建的二滩、拉格朗德二级以及丘吉尔电站地下厂房。厂区洞室多、尺寸大、布置密集、立体交叉
,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参见图3。
图3 地下厂房三维图
在地下工程的设计中,工程布置、围岩稳定评价以及加固处理措施等都属关键技术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甚大,设计给予了充分重视。溪洛渡工程两岸地下厂房洞室群的水平和垂直埋深均大于300m。围岩新鲜坚硬、完整性好,呈块状结构,断层不发育,以Ⅰ、Ⅱ类围岩为主,围岩成洞条件好。初始地应力场以构造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为15.0~20.0MPa属中等地应力水平。岩层近水平展布、垂直裂隙不发育,主要
构造形迹为近水平的岩流层层间层内构造错动带。岩体内地下水活动弱,透水性低,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两岸均具备修建大型地下洞室群的良好工程地质条件。
缓倾角层间、层内错动带对大跨度顶拱、高边墙及洞室交叉部位围岩的稳定不利。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很多,结构面的组合、地下水的运移规律、施工程序、开挖方法、围岩力学参数等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给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的设计、施工及围岩临时与永久支护带来极大的困难。在溪洛渡工程的研究设计中,结合“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和特殊专题研究,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分析、试验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与支护、合理的施工顺序、无支护时围岩静力稳定特性、有支护时围岩静力稳定特性(包括弹塑性损伤有限元分析、FLAC3D拉格朗日元分析及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洞室群的抗震稳定分析。建立了地下洞室群的动力分析系统和施工动态仿真分析模拟系统。利用这些先进方法和手段能充分考虑优化开挖顺序、确定加锚支护参数、施工爆破参数,对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围岩稳定作出合理的评价,使地下厂房的设计有较大的提升和突破。
成都勘测设计院积几十年的经验,集中优势力量,针对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设计周期短等问题,在可研设计中注意采用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针对重大技术问题列出专题,与国内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通力合作,并依托国
家“九五”科技攻关,攻克了这些技术难题,保证了可研报告的质量。目前溪洛渡工程已批准立项开工,我们将在下阶段设计和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继续深化研究和落实这些重大技术问题。
(编辑:胡少华)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肖白云,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溪洛渡工程设计总工程师。百度文库--您的访问出错了
&您的访问出错了
很抱歉,页面没有找到。但是不要着急哦!
检查刚才的网址输入;
直接搜索要访问的内容
到获得解决办法。
©2012 Baidu|||||||||||
最新播报:
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机组全部投产
新华网宜昌7月1日电(记者刘紫凌、梁建强)记者1日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已经投产,运行状态良好。至此,溪洛渡水电站所有机组全部投产。
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大,调节性能好,电能质量高,是金沙江水电能源“西电东送”的最优电源点。电站中共安装了18台77万千瓦的巨型机组,总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71.2亿千瓦时。这相当于每年可替代标煤约2000万吨,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6月30日晚,运行稳定的溪洛渡最后一台机组结束72小时试运行,进入投产运行状态。电站生产的巨量清洁电能将源源不断送往中国华南和华东地区。
溪洛渡电站在水电机组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从2013年7月开始,一个月内投产4台,6个月内投产12台,12个月内投产18台,巨型机组的投产速度和强度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与此同时,所有投产超过一百天的机组均实现了“首稳百日”,所有机组从投产至今均做到了“零非停”,巨型机组的投产质量达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18台巨型机组在三峡机组的基础上传承创新,全部由国内厂家设计制造,国产化范围不断扩大,重大铸锻件、关键材料均实现了国产化,77万千瓦巨型机组群的成功投产更为中国下一步制造过百万千瓦的更大机组进行了扎实的技术储备。
溪洛渡水库是金沙江上第一大水库,有64.6亿立方米的调节库容,除电站自身巨大的发电效益外,对下游梯级水电站有巨大的发电补偿效益。
位于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省永善县交界处的溪洛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电站和伊泰普电站,是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工程于2003年底开始筹建,2013年开始蓄水发电。
[责任编辑:溪洛渡水电站工程简介
无标题文档
溪洛渡水电站工程简介
&&&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境内金沙江干流上,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工程。溪洛渡电站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溪洛渡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川江防洪问题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通过水库合理调度,可使三峡库区入库含沙量比天然状态减少34%以上。由于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将直接改善下游航运条件,水库区亦可实现部分通航。 &&& 溪洛渡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坝、泄洪、引水、发电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610米,最大坝高278米,坝顶中心线弧长698.09米;左右两岸布置地下厂房,各安装9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为571亿~640亿千瓦时。溪洛渡水库正常蓄水位600米,死水位540米,水库总容量126.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4.6 亿立方米,可进行不完全年调节。&&&& 水库淹没涉及四川省雷波、金阳、布拖、昭觉、宁南和云南永善、昭阳、鲁甸和巧家等9个县(区)。库区的9个县(区)为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等多民族的聚居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2%。各县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所占比重小,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均未得到开发利用。&&&& 溪洛渡工程2003年开始筹建,2005年底主体工程开工,2015年竣工投产,总工期约13年。按2005年一季度价格指数计算,整个工程静态投资503.4亿元人民币。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项目,标志着金沙江干流水电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 溪洛渡工程枢纽建筑物布置及建设特点&&&& 挡水建筑物:溪洛渡工程拦河大坝是目前国内第三高拱坝。大坝建基面高程332米,拱冠顶厚14米,拱冠底厚60m米,最大中心角95.58°,顶拱中心线弧长681.51米,分设31个坝段。&&&& 泄洪消能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由坝身泄洪消能建筑物和泄洪洞组成。泄洪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总泄量达到49923立方米/秒,泄洪功率近1亿千瓦,其规模为世界第一。&&&& 引水发电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由两岸电站进水口、压力管道、主厂房、主变室、尾水建筑物、通排风系统、出线洞、地面出线场及地下厂区防渗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左岸电站进水口采用露天竖井式结构,右岸采用岸塔式结构,底板高程518米;压力管道下平段采用钢衬;主厂房由主机间、副厂房、主安装间、副安装间四部分组成,总长384.03米,采用钻爆法施工,分九层进行开挖支护;主变室与主厂房平行布置,顶拱中心线距厂房机组中心线76米,断面尺寸为349.3米×19.8米×33.3米(长×宽×高),分五层进行开挖支护;尾水建筑物由尾水调压室、尾水洞及尾水洞出口等建筑物组成,采用“三机一室一洞”的布置格局。&&&& 施工导流建筑物:施工导流建筑物由上下游围堰及导流洞组成。上游围堰为碎石土斜心墙土石围堰,顶高程为436.0米,最大堰高78.0米,堰顶宽度10.5米;下游围堰为土工膜心墙土石围堰,顶高程为407.00m,最大堰高52.0m,堰顶宽度12.0m;导流洞单洞长度为1259米~1938米不等,单洞过流量为立方米/秒。&&&& 工程进展情况&&&& 溪洛渡水电站于2003年初开始筹建,2005年12月正式开工。&&&& 2007年8月底完成建安投资22.41亿元、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119.9亿元,完成土石方明挖600.79万立方米、累积完成4346.6万立方米,石方洞挖188.13万立方米、累积完成1280.7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126.71万立方米、累积完成1013.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91.07万立方米、累积完成320万立方米。&&&& 溪洛渡水电站的综合效益&&&& 溪洛渡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巨大的综合效益。&&&& 发电效益:溪洛渡电站现为不完全年调节。上游梯级电站建成后,保证出力可达665.7万千瓦,年发电量640亿千瓦时。同时,该电站建成后,可增加下游三峡、葛洲坝电站的保证出力37.92万千瓦,增加枯水期电量18.8亿千瓦时。&&&& 拦沙效益:金沙江中游是长江主要产沙区之一,溪洛渡坝址年平均含沙量1.72千克每立方米,约占三峡入库沙量的47%。经计算分析,溪洛渡水库单独运行60年,三峡库区入库沙量将比天然状态减少34.1%以上,中数粒径细化约40%,对促进三峡工程效益发挥和减轻重庆港的淤积有重要 作用。&&&& 防洪效益:溪洛渡水库防洪库容46.5亿立方米,利用水库调洪再配合其它措施,可使川江沿岸的宜宾、泸州、重庆等城市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过渡到符合城市防洪规划标准。溪洛渡水库汛期拦蓄金沙江洪水,直接减少了进入三峡水库的洪量,配合三峡水库运行可使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表明,长江中下游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溪洛渡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调度,可减少长江中下游的分洪量约27.4亿立方米。&&&& 改善下游枯水期通航条件:溪洛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的水量调节和拦沙作用,将增大枯水期流量,经计算,可使新市镇至宜宾河段枯水期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加约500立方米/秒。&&&& 环境效益: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溪洛渡水电站大量的优质电能代替火电后,每年可减少燃煤4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亿吨,减少二氧化氮排放量近4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85万吨。而且,库区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提高区域整体环境水平。&&&& 社会经济效益:随着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库区对外、对内水陆交通条件的改善,移民及工程开发建设资金的投入,对库区各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控制性目标:&
&&&&――2003年8月筹建工程启动建设。&&&& ――2005年12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2007年11月工程截流。&&&& ――2008年10月开始大坝混凝土浇筑。&&&& ――2012年6月第一台机组安装完成。&&&& ――2013年6月水库蓄水540米高程,首批机组发电。&&&& ――2015年工程竣工。(杨飞 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日
作者:杨飞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主办: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
投稿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码溪洛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