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水生植物的叶片?叶片比麦冬的大且长,颜色也要深一点,种子长得和麦冬的一样,但是是生长在比植株还高的枝

麦冬,当归,沙参,白芍,太子参,地黄
产地分布:&主产于浙江、四川、江苏等省,多为栽培。
&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topogin&japonicum&(Thunb.)Ker.-Gawl.)&冬以块根入药。功能: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主产于四川、浙江。治阶草除东北外,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麦冬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植物特性&&&&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深绿色,形如韭菜。花小,淡紫色。果为浆果,成熟后为深绿色或黑蓝色。根茎短,有多数须根,在须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即药用的麦冬。。
生长特性&&&&喜温暖和湿润气候,四川、浙江两省麦冬主产区年平均气温都在16~17℃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稍耐寒,冬季-10℃的低温植株不会受冻害,但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影响块根生长,在常年气温较低的山区或华北地区,虽亦能生长良好,但块根较小而少。宜稍荫蔽,在强烈阳光下,叶片发黄,对生长发育不利。但过于荫蔽,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长,对生长发育也不利。干旱和涝洼积水对麦冬生长发育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宜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和沙质壤土,过沙和过黏的土壤,均不适于栽培麦冬。忌连作,需隔3~4年才能再种。
在麦冬主产区,广大药农习惯在麦冬地里间作,不仅能增加收入,而且有利于麦冬生长,进行间作可以减少烈日直射。四川产区夏、秋两季一般多套种两季玉米(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等。&&&&采收加工&&&&四川麦冬栽种后,第二年4月即可收获。选晴天,用锄或犁耕翻23-26厘米,将麦冬全株翻出土面,然后抖落根部泥土,用刀切下块根和须根,分别放入箩筐中,置于流水中,用脚踩淘洗,洗净泥沙,运回加工。浙江麦冬则在栽后第三年或第四年收获,方法同四川麦冬产区相似。
读上面的文字,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浙江麦冬生长期长达三年或四年。三年或四年之中,当然依次经历数个:厥阴风木之气、少阴君火之气、少阳相火之气、太阴湿土之气、阳明燥金之气、太阳寒水之气的。从而麦冬之气,能够进入人体全部的十二正经。
麦冬,&忌连作,需隔3~4年才能再种&。如果我们把植物生长所需的天时成为天气的话,那么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则可称为地气。麦冬忌连作,说明在它的一个生长期间,吸收了较多的适宜于它的地气的。这点对于我们的药效而言,相当地重要,这直接说明了麦冬之气虽然进入十二正经,但它主要作用的领域却不在十二正经的。而是运气学中的&火运&所在地。本书没有介绍五运,我们仍是用脏腑、经络的概念来粗略划分人体的领域。浙江,属于先天离火之地,麦冬在这里生长,并且开淡紫色的小花,先天的离火,对应于人体的胆,紫色,也为离火之色。所以,麦冬主要的作用范围是胆。浙江,还是后天震卦之地,麦冬色碧,确实得了较多的后天的震卦之气的,震卦,在于人体,应于心,所以麦冬之气,入于心的多过其它的经络。
麦冬,数次历经春夏秋冬,就象一个经过生活中各种磨练的老人,待人接物,往往趋于平和。所以,麦冬,性平。后来的本草书籍把麦冬的性归为凉,主要的原因是它常常用于火热性的疾病,于是以为它凉。其实,这也仿佛人做事,一个年轻的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子,固然能够以偏纠偏,制约某种太过之气;可是一个平和的老人,却往往能够处理得更好,就用他极其平和的性格。人的世界,往往是很奇妙的;药物的世界,同样如此。凉,固然能够泻热;然而,让人体更好恢复平衡的,却并非为凉,而是更为平和的东西。
《本草纲目》记载:麦冬,主治:
本经: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肌。
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
藏器: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老,下痰饮。久服轻身明目。和车前、地黄丸服,去湿痹,变白,夜视有光。
大明: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止嗽,定肺痿吐脓,时疾热狂头痛。
甄权:治热毒大水,面目肌节浮肿,下水,主泄精。
元素:治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主血妄行,及经水枯,乳汁不下。
抄录《本草纲目》的药效在这里,是给大家给参考。当我们从药物的生长环境、自身特性所推导出药效时,可以来看看这些古人所记载的药效,是否也在你所推导的范围之内。就仿佛先设定了一个理论,然后我们找些相关的例题来看,看看由你的理论能不能够刚好说明了这些例题,如果理论完全能够解释这些具体的事例,那么这个理论就没有错,以后我们可以放心地在别的地方使用,甚至远远超出这些例题的范畴。
麦冬看过,来看地黄。地黄,四大怀药之一,是中医最常用到的药物。
产地分布:  主产河南省。辽宁、河北、山东、浙江亦产。&[药材特征]&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地黄  生长习性:&  地黄喜温和稍微有点湿润的气候,喜光、喜肥、忌积水,&载培时易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土地根茎瘦细、质量差,不宜重茬,连作要在三年以上,前茬作物忌萝卜,油料等。&  繁殖栽培:&  亳州地区以根茎繁殖为主,秋季采挖时,选指头粗细的种根沙埋贮存,到来年开春后大地化冻,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将种根截成3至5厘米的小段,以行株距30&30厘米开穴,每穴大根时放一段,小根放两段,撒少许草木灰(石灰亦可)复土6厘米,15--20℃时10天可出苗,&  采收及加工:&  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
从上面的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
(1)&&&&&& 地黄生长于沙质土壤里,味甜。所以,地黄主要作用于人体胃。
(2)&&&&&& 地黄在土壤化冻后种植,在10月份采收。那么,地黄的生长经过: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主气的区间,从而地黄之气能够进入这些经络。经过肾的经络为足少阴肾经,所以地黄一向是补肾阴的传统药物。
(3)&&&&&& &鲜地黄&断面皮部淡黄白色&,生地黄&断面棕黑或乌黑色&,熟地黄&端面乌黑色&。白色是坎水之色,所以鲜地黄能入胃与肾交界的区域;黑色为坤土之色,所以生地黄、熟地黄还入脾土;
(4)&&&&&& 鲜地黄表面浅红黄色。黄色是艮土之色。浅红为兑泽之色,鲜地黄之气还通于肺,入太阴肺经。
归纳上面的几点,我们知道:地黄,主要作用于胃,滋补胃阴;生地黄、熟地黄还入脾、肾,滋补脾阴和肾水。能够进入的经络为: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本草纲目》关于地黄的主治记载如下:
本经: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
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大明:助心胆气,强筋骨长志,安魂定魄,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运。
甄权:产后腹痛。久服变白延年。
元素: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除皮肤燥,去诸湿热。
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脾气痿蹶嗜卧,足下热而痛。
治齿痛唾血。
别录:大寒。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豌(足字旁)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甄权:解诸热,通月水,利水道。捣贴心腹,能消瘀血。
时珍: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元素: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股酸痛。
好古:坐而欲起,目琉琉(目旁)无所见。
下面,看太子参的功效。
&&&&(一)概述&&&&&&&&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以块根入药。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适于小儿夏季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小儿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平等症。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二)植物特性&&&&&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5-20厘米。地下块根肉质、直生、呈纺锤形,上有疏生须根。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吴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小,倒披针形,基那渐窄成柄,全缘;叶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片最大,通常4叶轮生状,长卵形,基部狭窄成柄,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白色,近地面1、2节处有单生闭锁花,形小,无花瓣;蒴果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三)生长特性&&&&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30℃以上生长发青停止。怕强光暴晒,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较耐寒。在-17℃能安全越冬。低温条件下也能发芽、生根。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疏松、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壤,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低涝地、黏壤、土质坚实、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质少。瘠薄的土壤生长不好。&&&&(四)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上,带点坡度的阳坡。&&&&2.繁殖方法&&&&太子参繁殖方法分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1)种子繁殖&&&&因太子参是蒴果种子成熟不一致,蒴果开裂,种子自然脱落,不易采收。一般都是利用太子参收获后,就地培育幼苗,用四齿浅耕2厘米左右,再施入人粪尿,种点秋菜或大青叶等药材,秋菜收后再施一次人粪尿,6-7天后整平地面盖上稻草或麦草。第二年4月份苗出来。&&&&(2)根茎繁殖&&&&大面积生产多采用分根繁殖。原地留种,选择植株生长健壮的地块,留于地中,4-5月在行间套种蔬菜或豆类、中草药草决明、柴胡、望江南等,夏季炎热的气候,套种作物正是生长旺盛时期,给太子参起遮荫作用,并巨能降低地温,使太子参安全度夏。秋季栽种孩儿参时挖起作种栽,栽种不能过迟、过深或过浅,一般在10月份。&&&&块根栽的方法:按行株距15厘米*6厘米,斜栽或平栽入沟内。栽入深度以6~9厘米为宜。太子参具&茎节生根&的特性,栽植深度与产量有关:过钱,块根集中在表上层内生长,参体细小且易发叉;过深,块根虽肥大,但发根数量少,产量低。一般栽下1个母参,能产生10多个子参。幼苗萌芽生长是靠母参供给养分,植株枯萎后,母参已腐烂,此时子参分散生长于土中,进入夏季休眠。&&&&&&&&(五)采收加工&&&&1.采收&&&&6~7月初大部分植株枯黄倒苗后,除留种地外,应立即采挖,若延迟不收,遇雨水多时,易造成腐烂。收获时,先除去茎叶,后控取块根,注意不要碰伤劳头,保持参体完整。&&&&2.加工&&&&用清水洗净参体,搓会须根,薄摊于晒场或晒席上直接晒干。或将参根运回后置通风干燥的室内摊晾1~2天,使根部失水变软后,再用清水洗净,投入100℃开水锅中,烫2~3分钟,取出立即摊放于晒场或晒席上暴晒,晒干即成商品。
在上面的说明中,我们注意到:
(1)&&&&&& 太子参在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太子参主入胃。太子参喜含丰富腐殖质土壤,说明它在入胃的同时还兼入脾。
(2)&&&&&& 太子参在高温时停止生长,其栽种一般在10月份,而收获在此年的6、7月份。所以太子参的生长经历: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主气的区间,从而其气也入人体的这些相应的经络。太子参在阴湿地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从而太子参之气,入人体厥阴经、少阴经尤多。
再来看看白芍,此物用得也尤其多。
产地分布:&主产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壤土为佳,粘土及低洼地不宜栽培。&栽培技术:&  1、种植方法:主要用芽头繁殖,也可用种子育苗。种子育苗一般须三年才能开花,四至五年方能收药,但退化轻,病害也少,用芽头繁殖,二至三年可收药,退化较重,病害较多。现当地为了缩短栽培时间,多用芽头繁殖,较少用种子繁殖。分秋栽和春栽。秋栽在寒露节前后,春栽在春分至谷雨节。秋栽较春栽好,秋栽先长根后发芽,成活率高;春栽半月左右出苗;秋栽当年不出苗,翌年春才出苗。  2、田间管理:不太旱时不要浇水。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收获加工:&  根入药。于白露至秋分节刨收。选晴天将芍根全部刨出,切除芽头,洗净泥土,按粗细分别用沸水煮透为度(严格掌握火候),添水量以淹没芍根为度。煮沸时间根据芍根粗细而定,一般掌握芍根无白心为好。火大分量减轻,火小炸心切不成片。捞出后放冷水中稍浸,取出,用磁疗片或竹刀轻轻刮去外皮,随即晾晒。晾晒过程中,晒半天用麻袋或席子盖半天,俗称发汗。
凡是多年生长的植物应该都是好东西,因为历经多个风雨寒暑,往往性质平和,并且能够进入人体的各条经络。白芍至少二、三年后才能收药,当然也是如此。
白芍喜砂质土壤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其主入区域也是胃,兼通于脾气。
白芍主要产于浙江,此地为先天离火之地,后天震卦之地,所以此地生产的白芍还入离火之三焦与胆。胃为釜,釜底有火用于腐熟水谷,此火正是离火,所以白芍确切的作用区域应是胃底火处。白芍得后天震卦之气,震为少阴君火,所以白芍之气还入少阴经较多。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白芍的功效:
白芍主入胃土中与火交界的领域,其气入少阴心经与少阴肾经较多,且能入人身十二经络。
《本草纲目》中白芍的主治功能如下:
本经: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大小肠膀胱,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甄权:治脏腑拥气,强五脏,补肾气,治时疾骨热,妇人血闭不通,能蚀脓/
大明: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益气,惊狂头痛,目赤明目,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
元素:泻肝,安脾肺,收胃气,止泻利,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
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时珍:止下痢腹痛后重。
还有,北沙参。下面我们来看它的功效。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肥沃的砂质壤土种植为佳,粘土地不宜栽培。抗旱力较强,耐寒,怕积水。安国多在潴龙河南北两岸沙带种植。&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春播,将当年新收获的种子于上冻前进行沙藏催芽处理。方法是在半阴半阳处挖0.3米深的坑,长宽视种子多少而定。然后将一份种子掺三份沙子混合均匀,放到坑内,浇水,表面再覆盖一层席片或柴草。第二年清明至谷雨节前取出,每天搅拌一次,将要发芽时筛去沙土进行播种。&  &  收获加工:&  根入药。冬前播种的到第二年白露节前后,叶子桔黄时刨收,春播的北沙参,可以稍晚一点刨收。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放在沸水中烫后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入药。
在上面的文字中,我们看到:
(1)&&&&&& 北沙参,以砂质土壤种植为佳,粘土地不宜栽种,抗旱,怕积水。这说明沙参的主要作用范围在于胃。
(2)&&&&&& 沙参,清明至谷雨前播种,白露节前后收获。它的生长期历经: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主气的区间,所以它的气能够进入人体相应的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值得一提的是,沙参的质地粗糙,色淡黄,恰形如沙子,其味道甜、香,这些都说明它的主要作用区域是胃本土。同时,它的内部有乳白色的汁液,故它更准确的主要作用区域是胃本土上与肾交界的领域,白色的汁液属于坎水之精,故它具有滋阴的作用。它的气兼入上述所罗列的少阴经、少阳经、太阴经。
《本草纲目》记载的沙参的主治为:
本经: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别录:疗胸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又云:羊乳主头肿痛,益气,长肌肉。
甄权: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大明: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鲜(加病之头)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时珍: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现在来看当归。当归是妇科要药,当然临床用得不会少。
.&  植物形态&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高0.4米-1米,茎直立,带紫色,&有纵直槽纹。主根粗短。叶为2&回-3回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3厘米-10厘米,基部膨大成鞘。叶片卵形,小叶片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近顶端一对无柄,1回-2回分裂,裂片边缘有缺刻。复伞形花序顶生;无总苞或有2片;伞幅10-14,&不等长;小总苞片2-4;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12朵-36朵;小伞梗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分果有5棱,侧有宽而薄的翅,翅缘淡紫色,每棱槽有1个油管,接合面2个油管。花期6月-7月,果期6月-8月。&  3.生长习性&  当归喜高寒凉爽气候,甘肃在海拔2000米以上,云南在2500米-2800米以上地区栽培,故宜选择高寒潮湿地区,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当归在幼苗期喜阴,移栽第二年能耐强光。&  4.栽培技术&  ⑴育苗:用种子繁殖。苗床宜选择在背风、荫蔽的山坡或荒地,于5月烧掉杂草翻地,耙平作畦,从芒种到夏至间撒种于畦内,播后再盖1层细土,&再盖一层稻草,每亩播种量5千克左右。8月选阴天揭掉盖草,并及时拔掉杂草,以利幼苗生长。&  ⑵挖苗贮藏:寒露后(10月上旬)挖起幼苗,稍带些土,掐掉叶子,扎成小把,晾干,堆藏或窖藏于干燥阴凉处,贮时每层幼苗之间隔1层细土,&顶部用土封闭。&  ⑶栽植:移栽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移栽前先在预植地里施足底肥,每亩可施厩肥3000千克-100&00千克,然后深翻30厘米,耙平,按行株距各25&厘米开穴,每穴2株-3株,填土压实。&  5、收获与加工&  ⑴收获:当归种植3年才可采收。采收时间在&10月上旬,当归叶已发黄时,割去地上部使太阳晒到地面,促使根部成熟,10月下旬采挖当归。一般亩产干当归150千克左右,丰产田可达350千克-400千克。&  ⑵加工:当归收挖后,及时抖净泥土,挑出病根,掰去残留叶柄,待水分稍蒸发后,用柳条将当归扎成小把,放在预先搭好的棚架上,用柴草熏烟,使当归上色,至当归表皮呈赤红色或金黄色后(约需熏&1&5天),再用煤熏烤至全干。当归质量好坏取决于产区、栽培技术、挖当归的早晚和熏干的技术。&  8.留种&  留种地的当归不挖出,于早春拔除杂草,一般不加管理,8&月中旬种子由红色转为粉白色时分批采收,每亩可收种子50千克-100千克。&将收获的果穗扎成把放在阴凉处晾干,冬闲时晒干脱粒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保藏,不能受热、受潮,第二年播种和第三年播种都会大大降低发芽率。
当归要种植三年才采收,历经多个风风雨雨,所以当归也是好东西呢,自然也能入人体的十二经络。
当归种植在砂质土壤里,也入胃;同时它种植在西部海拔很高的地区,且是高寒潮湿地区。西部的地区特性是后天兑泽,先天坎水。这么高寒潮湿的地区,既然是属于后天兑泽之地的。所以当归虽然能够进入人体的十二正经,但最主要所入的经络却是太阴经,尤其是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源于胃,所以,当归最主要的作用领域是手太阴肺经起源于胃的地方。
当归在收获后的加工时,用柴草烟熏,时间较久,后来还用煤烤干。这样的处理之后,作为药用的当归已经又得了离火之气了,于是其性暖,进入少阳经的当归的气也比较多些。另外,当归的茎带紫色,紫色为离火之色,所以本身它的离火之气也多些。
《本草纲目》记载的当归的主治为:
本经: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
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至(加病头)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
甄权: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
大明:治一切风,一切气,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肠胃冷。
时珍: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好古:主痿癖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再啰嗦两句,当归,自古为补血良药。大家看到啊,人体的静脉血是紫色的,属于离火,而动脉血却是鲜红色的,属于兑泽。当归,得较多兑泽之气,且又暗含离火,正符合人体的血液的特性。所以,当归,不仅入十二正经,且入人体血分,为补血的良药。只是当归既有离火之气,后来又烟熏火烤,热气颇重,所以可以治疗一切血寒的疾病,却不能够治疗血热的毛病的。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肉植物叶片繁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