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上册口语交际反驳关于公平竞争和谦让的话语

南县教育信息网 - 南县2009年中小学校长论坛优秀论文(小学篇)
      
      
      
      
      
      
      
      
您当前的位置:
南县2009年中小学校长论坛优秀论文(小学篇)
.cn 发表时间:
点击次数:2,027
浅议课改中教师的合作研究与共同发展
南洲实验小学&  & 孟 琳
合作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课改深入实施的重要方式。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难以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方法,过多依赖专家引领,没有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合作研讨大多流于形式。有的是“精英式”研讨合作,参与面窄,研讨人员仅仅是学校几个骨干力量,缺乏研讨的广度;有的是“蜻蜓点水式”研讨合作,内容肤浅,往往只是停留在对某节公开课的做课,缺乏研讨的深度;有的是“小作坊式”研讨合作,局限于本年级本学科,形式单一封闭,缺乏探讨的效度。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合作型教学研究,做了以下尝试:
一、探索规律,搭建合作研究平台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领域。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的问题,我们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入手,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开展“问题式”研究。我们倡导每周一反思,要求各学科备课组提出本组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提交学科教研组,然后由教导处归总。研究内容包括如何撰写预学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落实对学生的评价等等。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合作研究方式,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导处组织专题论坛合作研究探讨,而各学科个性的问题则由各教研组通过每周二教研组例会、周三教学展示活动等途径进行探讨解决。这种研究方式,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寻找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二)以开发教师个体优势资源为基本方法。
在合作团队中,如果有专家或名师引领,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现实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专家的定时定岗定内容的指导显然是不现实的,学校即使有名师,也未必每个学科都有。就我们学校而言,真正的“名师”毕竟寥寥无几,但却不乏在专业上拥有一定优势的骨干教师或在某方面有一定专长的普通教师。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教师各有千秋、各有所长的宝贵资源,创新合作研究形式,形成了较好的团队优势。
1.“骨干教师”引领的研究形式。
学校优秀教师最突出的能力之一就是教学科研能力。我们的合作研究就要让这些教师担当重任。在骨干教师的组织、主持下,引领整个团队开展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教学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方式,具有主题集中,与课堂紧密联系,解决操作性问题,有助于及时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等特点。
2.新老教师的组合形式。
实施“青蓝工程”,是我校教师合作研究的另一种方法,即新老教师配对。老教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新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组合开展研究,个体的优势资源再一次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3.不同背景、能力的教师的组合形式。
我们注重年级组建设。学校设有八个年级组,在年级组成员的搭配上,我们就像班级学生合作小组的组建一样,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学校按照教师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优化组合。
(三)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为动力机制。
1.制度约束,提供合作研究保障。
在合作研究过程中,我校先后出台了《教师课改工作奖励办法》、《合作型教研组评价办法》、《优秀年级组评比细则》等评价性制度。我们在制度的制订时注意了两点:一是实在。制度不能因忙于上级检查而太杂,条款不能因过于面面俱到而太多,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认同,是否便于操作与落实。我们以上几个制度全都是教师参与制订的,先由学校拿出初稿,然后下发到各年级组征求意见,整理后形成第二稿,再通过教代会讨论修改,表决通过后形成第三稿。二是兑现。不管资金多紧张,该奖的一定要奖;不管压力多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及时兑现,奖罚分明,制度才有生命力。否则就会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2.活动引领,创设合作研究氛围。
老师们在乎福利待遇,更在乎工作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位教师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教学工作再紧张,我们也要尽可能地开展各种教工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老师们体验工作的快乐与幸福。例如,我们学校开展了“冠美名,争先进,创品牌”年级组命名系列活动,包括讨论年级组的名称、口号、工作目标等。每个组的命名都新颖独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五年级组是课改年级,命名为“课改先锋组”;艺体常组科目杂,教师多才多艺,命名为“曲苑杂坛组”;行政后勤组人多事勤,命名为“幸运九牛组”。然后组织各年级组进行命名展示表演,更是精彩纷呈,妙处横生。类似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积极向上的教风校风的形成,提高了团队合作研究的持久性和生命力。
二、循序渐进,创新合作研究渠道
(一)骨干示范,个案分析,寻找方法。
实施课改,教师震动很大。怎样让课堂教学“六四五”大框架为教师们所熟悉和应用呢?我们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首先,让骨干教师根据实验要求策划、设计预学案;其次,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实验教师灵活实施,组织教学,其他教师现场观摩;第三步是全体教师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研讨与反思;第四步总结与提升(如何撰写规范的预学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这一过程使大家对“今天如何上好课”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二)组内研究,同伴互动,摸索规律。
我校的合作研究走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道路,提出了“设计、实践、研讨、反思”的实施步骤,将日常教学工作与专题研究两者结合起来,即教学中的问题科研化,科研中的问题专题化,将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融入到了课改专题研究中。
1.“梳理分析、合作筛选”,精心设计教案。
从改变教学设计入手,我校制定了备课制度,明确了“合作(集体)备课的调整意见和操作流程”,强调落实备课的五个基本要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设置自学和尝试答疑的环节,重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如五年级语文组在备《将相和》一课时,老师们依据自己教学经验判断,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学习主动提问时,问题不是很小、很琐碎,就是不着边际。为了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通过集体研讨,大家拟出对课题、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和围绕重点段让学生提问的教学思路,对提高学生质疑的意识与能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讨,老师们深深地感到集体研究是科学设计的保障,每个教师在奉献自己智慧的同时,也在收获他人的成果,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
2.“研究实践、引领反思”,研讨教学方法。
在师生双向互动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是关键。我们针对县局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五个“还给”(把提问与质疑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原过程“还原”给学生,把知道运用的机会留给学生,把交流与分享的意识带给学生),在教研组的合作教学实践中,紧扣这一内容,不断加强研究实践、引领反思,使课改的理念逐步深入到了每一个教师的心中。
如上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口语交际内容《如何劝说别人》,最初的设计是预设了几个情景让学生思考,如劝说爸爸戒烟和劝说小伙伴不打电游,并且给每个情景做出了提示,如:劝说爸爸戒烟,在预学案上就提示:着重谈谈吸烟的危害。试教时,课堂上很顺利,学生预习已经查阅了资料,基本按提示进行陈述和劝说表演。但是,听课后我们总结,总感觉课堂上缺少学生思维的精彩,脱离实际,教学效果很一般。教研组开始了细细的反思,有的老师提出:口语交际内容来源与生活,学生是有实际生活体验的。我们要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表达展示空间。
于是,第二次上课,预习时教者只提供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我们的劝说,可以自己创设一两个情境,对于劝说方法不再提示,只要求能说服别人。这次的课堂,学生没有束缚,放开来了。创设的场景生动有趣,表演惟妙惟肖,非常贴近生活。老师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勤于反思,集体研讨,相信学生,就能创设快乐的课堂。
(三)组际交流,放大亮点,推广经验。
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我们加强各学科的合作教学研究,让老师们意识到课改实验不仅仅是语数老师的事情,每个学科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课改实验。我们组织跨学科的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听同一节课,评同一节课。大家用研究的眼光一起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探讨艺体常等学科如何组织实验教学。如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展示课,教师利用预学案导学,引导学生将展示本地生活的饮食、服饰、居住特点的实物图片带入课堂,充分让学生合作展示,教师的评价遵循了“品德学科无差生”的理念,采取了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手段,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想学、爱学的兴趣和信心,较好地达到了三维教学目标,给参加活动的艺体常等学科教师很大启发,从而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合作交流,引发了更多人的课改思维风暴,形成了强大的团队优势。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新的理念“润物无声”,沁入教师的心田,化为教师自觉自主的行为,使课堂教学改革处处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
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华阁镇中心小学&&&&& 郭正科
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哪里?毫无疑问——在课堂。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就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使命的关注;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就是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关注。“六•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没有追赶潮流,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今天县局组织的校长课改论坛,理应是课改浪潮中又一朵绚丽多彩的浪花。
作为一名课改学校的校长,我深感惭愧,因为我校的课改试点工作局限在三年级语文学科。课改实验班学生基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相对本校非实验班来说旗鼓相当。为了确保实验效果的可信度,实验一开始,我就对实验老师明确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坚持预学案导学。工作中不难发现,实验老师真实地履行了这一基本原则。在中心学校组织的2009年上学期期末统考中,实验班统考合格率为94.2%,在全镇15个教学班中位居第三,比本校非实验班的合格率(77.78%)高出16.34个百分点;生均73.01分,雄居全镇第一,比本校非实验班生均(70.22)高出2.99分。遗憾的是优秀率只有23.52%,比本校非实验班优秀率(33.33%)低了9.81个百分点,在全镇15个教学班排名第四。实验班语文在中心学校组织的上学期期末统考中整体排名第三,本校非实验班语文整体排名第四。尽管现在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界定还为时过早,但从合格率和生均分来看,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课改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当然,优秀率低于非实验班,无疑反映出我校在课改操作层面上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甚至是急待改正的地方。
人的发展,事业的发展,热情与理智缺一不可。一蹴而就既不可取,一劳永逸也不可能。只有脚踏实地、抑制浮躁、淡泊名利,才有可能在“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的豪迈中去领略生命飞扬的课改魅力。
记得在课改初始的一次学生家长联系会上,有位家长曾经这样对我说 :“学校搞课改我们不反对,但伢子的成绩不能越改越差!”肺腑之言动人心扉。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度过。像我这样的课改实验学校的校长算不上官,但也不好当。校长之责有如佛祖,既要育人又要渡人。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一是要坚守学科本位,牢记语文姓“语”。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之间要加强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寓教于乐无可非议,但单纯地为了营造学习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绘画、舞蹈以及相声、小品里的说、学、逗、唱等十八般武艺不加甄别的全搬进语文课堂,以求“童趣横生”之效果,有悖于语文学科教学特点。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凭借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小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削弱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把识字教学这一重点渗透到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就是语文,有其自身的规律。要不,整个一个热闹,语文素养的提高从何谈起?我校三年级课改实验班语文之所以优秀率低于本校非实验班优秀率,主要原因就是“读”这一环节把握还没有到位。上学期期末考试卷中的阅读部分,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虚有其表”和“意味深长”两个词语,查阅我校实验班学生的考卷,能做出来的微乎其微。有学生把“虚有其表”机械地理解为“想卖一块表”,将“意味深长”解释为“好吃的东西”。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答时根本没有去品读短文,纯粹望文生义。
二是深度解读文本,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本是师生对话的载体,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文本、吃透文本。在感悟《落花生》这课的重点句“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教学中,有学生指责作者观点太落后;有的则旗帜鲜明地说:“像苹果和石榴那样,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人既好看又实用,比‘花生’那样的人更好”;还有学生更为现实,说“外表不好看的人用人单位不欢迎,找工作也困难”……毫无疑问,这些学生的经典感悟均博得了老师的赞誉。可惜的是,由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滞留在浅表层,在肯定学生的个性认知的同时忽视了作者许地山写此文的社会背景以及借文自喻的心路历程,也偏离了编辑的初衷,从而错失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谈到如何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把握文本价值取向的关系时,特级教师朱瑛曾作过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她说文本的价值取向好似靶子,学生的感悟如同打靶,十环最佳,七环八环是对的,三环四环也可以,但如果完全脱靶是肯定要否定的。“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从这个角度看,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不能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课文了。不少老师把它作为揭露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其实这样的定位并不符合安徒生创作的本意,童话力求要表达的是穷苦人的悲惨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幻想。还是于漪老师说得好:“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育艺术的明灯就会在课堂里高高升起。”
三是摈弃形式,关注合作学习的实效。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勿庸置疑,合作学习也势在必行。但认为只要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的思想并非就能成立。将学生分成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几乎都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每个小组都有一两个抢手,因而再懒惰的学生老师也不必担心,有高人在不怕完不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其实也是一种教育的资源,我想应用在刀刃上,用不着事事都来它一个合作。要不,考试怎么办?我曾在《中小学校长》杂志上看过一篇关于如何学习杜郎口教学经验的文章,作者认为“学习杜郎口中学不一定要把讲台砸掉,不一定也把课桌摆成小组摊位式,不一定也在教室墙壁的三面都挂上黑板”。“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但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正如县局领导所言,“六•四••五模式主导,多种模式并存”。否则,一番热闹之后只能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
南县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校长,更需要高素质的校长去引领教师践行和进一步完善“六•四••五”模式。当然,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少不了相应的教学生态环境和生存土壤。因为课堂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专业反思所形成的内源力,更需要通过学校行政组织所引发的各种外驱力。不然,教师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与审美疲劳。尽管课改没有年龄禁区,但老教师走进新课改比起年青教师来说要困难得多。像我们这样日趋高龄化的学校要想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队伍的锤炼必须抓好、落实好。要不然,没有金钢钻也就揽不了瓷器活。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务必做到“三个坚信”:第一是坚信“名师出高徒”。走出校门,虔诚地向兄弟学校拜师学艺,在“听你千遍也不厌倦,听你的感觉像三月”的听课中炼就技艺,鲜活自身的教学课堂。第二是坚信“舞台出英雄”。特级教师王菘舟在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位置上常说的一句话是:“教师成功是校长最大的成功,对校长而言成全教师就是成全自己。”服务应该是每一位校长的工作宗旨,工作中我们不妨想方设法地为青年教师和老教师搭建舞台,开展各种不同年龄组别的课改教学比武活动,让他们拥有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帮他们圆梦,促他们成功。回眸县局组织的各种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不难发现二三十岁教师展示才华的多,四十多岁的少,五十岁以上的更为稀罕,而四五十岁的教师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属于教学的主力军。第三是坚信“氛围出人才”。夯实人文管理,丰富的校园养分,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环境。教师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倾注在教育教学上,学校要为他们的发展筑平台、铺道路。在尊重与相信中,焕发他们特别是老教师的课改热情。
投身一项改革,不能没有付出,也少不了苦楚。只要我们坚守县局“六•四••五”主导式课改模式,用执著构筑自己的精神城堡,扎实推进,我们的舞台会更闪亮,我们的课堂会更具生命之活力,有苦也会有乐。
南洲四小&  & 邓 清
今年上学期开学伊始,局工委在全县范围内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南洲四小作为试点校之一,紧跟全县课改步伐,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借鉴、探索与思考,从全校的整体状况看,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对局工委以及教研室推介的几种主体模式由陌生逐渐变得熟悉与熟练;课堂教学改革的步子由忽轻忽重甚至有些混乱逐渐变得整齐与坚定。
开学不久,我校就确定了六年级两个班为课改实验班,以“六步、四疑、五悟”为主要模式开展实验教学。课改启动之初,实验班教师受思想观念、认识水平、理论知识、物质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感到难以适应课改带来的强烈冲击,甚至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一方面引导教师强化理论学习,认真解读外地的先进范例;另一方面与老师们一起研究课改理论、课程思想的具体实施与落实。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先要找准课改中理论与实践的几个结合点,以此作为课改实验班教学研究的落脚点,作为课改实验的有力抓手。
一、“爱学生”以及“如何爱”是课改的热点问题
爱学生,这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具备的职业操守,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如何爱学生则是相当多的教师比较盲目的。因此,课改启动时我们就把“爱学生”以及“如何爱学生”作为重要命题交给老师们去思考、去开发、去延伸。
第一,每一位实验班的教师都要弄清楚“教育爱”的真谛,弄清楚“教育爱”在新课堂的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的老师说,要象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自己的学生。我以为,这种认识还只是站在师德的层面上思考的,而事实上对学生的爱与父爱母爱在价值取向上是不尽相同的。教育爱是以高尚的师德为前提,深厚的教育哲学作支撑,充满着教育智慧与理性的大爱,其教育性与科学性是一般的父爱与母爱所不能替代的。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时有发生体罚学生的现象。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教师检讨自己时常有的体会是:我不是不爱学生,而是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些现象的发生,就是因为教育哲学与教育智慧的缺失,情感重于理性导致的。新的教育价值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学生不是学校生产的统一规格的“标准化产品”,张三就是张三而不是李四,铁就是铁,不一定非要变成钢不可。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用途。
第二,如何爱学生,怎么对待学生,就这一问题我们与实验班的教师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行为方式。其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个性,可以让教育爱更具有主动性。了解学生,掌握具体的学情,是设计新课堂的必要过程,是因材施教的有力保障。我们要求实验班教师都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详细记载每一天,每堂课以及每个学生所发生的一些有意义有研究价值的教育现象。班主任教师要有详细的家校联系记录。这样,就能够使学校与家庭,课程与社会紧密相连,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生命成长齐头并进,课堂教学就一定是灵动的,开放的。再者,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分析学情,就能够科学的搭建学习小组,畅通合作学习的渠道。其二,建立课堂表扬与批评的新机制。对个体的热情专注,充满情感的表扬鼓励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上进心。当然,我们反对那种无原则的,千人一面的表扬和话语形式。要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境,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学生不同的对待。不一定要鼓掌,也不一定要公开表扬或批评,有时,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张温馨的纸条、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效果会更好。这些“小动作”蕴涵着教育科学的大道理,平常我们做过,可能没有很好的去体会。其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在过去的教学活动往往被忽视。通过一个学期的课改实验,我校教师特别是实验班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有了较彻底地转变,对教育科学真理有了敬畏,对自己的学生多了尊重。课堂内外,教师杜绝了过去那种对学生大声呵斥,冷嘲热讽的现象,更没有了对学生的体罚。实验老师与学生谈话交流老师坐着,学生也一定坐着,学生站着,老师就一定站着和学生说话。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已经在实验班形成。
第三,爱学生还应该关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课堂内外的每一细节都充满人文关怀。我们在实验班的分组,座位的摆放,小黑板设置的位置、高度,小组学习评价等都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力求让学生在一个温馨平等,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
二、教学设计是课改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
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就是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思想,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她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如何将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成科学的教育实践,怎样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过程,从而建立起课堂教学的新秩序,这是课改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在我看来,课改的过程,就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或者是一个新的学习方式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实践者要创造性的将新课程理论,新的教学理念浸润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科学含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通过课改实践,理论水平、认识水平将进入到新的高度,也就是说,课改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要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我们抓的核心问题就是学案设计。在开学初的课改班教师会上,我就教学设计谈了自己的思考,把它作为重要课题交给课改班教师研究,探讨。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教师能在课改理论的指导下,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同时,也在新的课堂中让自己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第一,学案设计不等于写教案,更不是对课文的“科学的肢解”。教学设计应该是在新的课改理论的指导下,将教学新理念,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生活等等整体融合的过程。在这里,教师的精神生活尤其是教师的学习方式要起主导作用、示范作用。正如特级教师刘景宜对他的学生说过的话,“你们以为很难的问题是我教懂的吗?不是的,是以我研究问题的正确方法领导着你们,让你们自己去弄明白的。”可见,教师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价值观等在教学设计中起到的主体作用。我们不论采用什么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其核心都是“自主学习”,在“六步,四疑,五悟”教学法中,如何让每一步都能做到学生自主,每一步学生自主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是需要我们在课前规划设计的。怎样使合作交流的效益最大化,如何组织与控制,这就要在预学案上作文章,要充分发挥预学案质疑与激疑的作用。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知识性与发展性并重的展示活动,在什么时候展示,让一些什么学生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具体学情来灵活掌握。以上这些,都是从教学的各大环节上突显出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第二、学案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物化的文本。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写教案”,是因为教学设计更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更重视师生精神生活在课堂上的成长,注重情感对情感的激越、生命对生命的呼唤。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在教学设计时,有两个问题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其一,课堂教学结构较之传统的课堂要相对“松散”一些,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象传统课堂“环环紧扣”倒不利于学生顺利的“插入”。其二,在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关注问题的生成。有问题的生成,就是好现象,对生成的“问题”不能用“有用”或“没用”去看待,也不能以统一的价值观去苛求。
第三,学案设计要突显学科特点,要以本学科的教育思想作指导,符合学科的教学原则。例如,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即生活,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教育思想,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小学语文以及音,体,美等学科,在教学设计时,要着眼于不同的体验,表达与理解方式,不过早的下结论甚至不作出统一的结论,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三、建设一种全新的学习文化是课改的当务之急
我所说的学习文化是指在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学习秩序或学习习惯。大多数教师在旧的课堂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学生由于习惯了过去的学习方式也存在相当大的惯性。因此,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而言,迅速建立新的学习文化是当务之急。要巩固现有的课改成果,让新课堂的秩序常态化,常规化。
教师方面: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我们开学初就在每间教室的后面墙上悬挂了一面大石英钟,目的是提醒教师控制“讲”的时间。之所以这样,并不是“时间限制”就一定科学,这是为建立一种常态所必要的措施。当我们的教师对新课堂的认识达到一定境界,新的学习文化一经形成,就可以进入另外一种“随意”的状态。
学生方面:要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养成自觉预学,喜欢交流,善于助人,乐于展示的习惯。并且,什么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间可以交流,可以展示等等,要形成一定的秩序,形成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常规。
以上是我们在课改中学习、研究、探索的一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我们还会立足于新的结合点开展研究,然后进行多点连线,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多维的空间,让我们的师生在这个空间里施展才干,迅速成长!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茅草街镇中心小学&&&& 李 丽
在局工委的强力推进下,我县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短短的一个学期,我们茅草街镇中心小学和全县各中小学一样,学校领导全身心投入,实验教师忘我工作,其他老师热心参与……我们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我们的课堂在悄然变化,我们的学生素质在全面提升……当然,面对课改带来的压力与困惑,更多的是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与探究。今天,借此机会,结合我校课改的有关情况,就“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与做法,请各位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
国家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面对课改中出现的一些实际困难,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的课改究竟是为了什么?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走一回?还是真正能有效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何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针对这些问题,本次区域内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评价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关注课堂,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新课改倡导开放的课堂。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勿庸置疑,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大有文章可做。其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察言观色,深情注视。课堂上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学生的面目表情,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透过学生的目光,读出或迷茫、或困惑、或苦思冥想、或恍然大悟的眼神。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情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用亲切的目光,饱含深情地注视班级里的每一名同学,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能感觉到老师在注意他、关心他、重视他。要让优等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欣赏、读到器重;要让中等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鞭策、读到期待;要让学困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鼓励、读到希望。当学生“不规距”时,要让他们能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嗔怪、读到提醒;当学生进步时,要让他们能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赞许、读到肯定。亲切的目光,深情的注视,能够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真心期待,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
二是认真聆听,适度点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重点难点的恰当处理等问题早已熟记于心,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中可能产生的疑问,也都进行了合理预测和充分的估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意外情况,对于教材上的正确结论,总有一些学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中的那些看似正确而实际错误的结论要认真聆听,慎重对待,适度点评,不要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而轻易地给予否定。更不应该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避而不谈或者大肆鼓励而不指出其错误所在。教师要善于聆听课堂上自然生成的各种不同声音,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条件,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应百听不厌,百问不烦。点评时应科学评价,从多角度进行鼓励,特别是能反映学生求异思维与智慧火花的地方要充分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寻求真理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对症下药,评中要害。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合理地评判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把好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同“病情”,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对症下药”。
现在,课堂上我们普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应引起我们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更应做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评价工作,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在这方面,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究与总结。
二、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提倡形成性评价,旨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使课程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蕴含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是创建学生成长记录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健康成长,我们精心设计了《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学生成长记录袋》,扎实做好了学生形成性评价工作。本学期,我们组织班主任,特别是课改班的班主任进行了形成性评价专题培训。要求班主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坚定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志向。《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来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强调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更关注学生的自评和自我反思。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成长记录和评价:我的介绍(既有学生的身体素质介绍,又有学生的个性宣言与理想,还有学生的爱好兴趣介绍等等);我的品行(既有家长的期望和 “来自伙伴的心语”,又有“成长旅途”,还有学生的“自我评定”);我的学习(既有代替《素质报告单》的成绩记录和老师的寄语,又有“我的课内外活动”,还有“我爱读书”记录);我的进步(既有“我的光荣榜”,又有“我的作品”,还有“点点闪光”);我的假期(既有“假期计划”,更有“下学期的梦想与打算”)。
二是最大限度增加评价奖励项目。以往的“三好学生”只是少数学生的专利,5%至10%的评选比例让多数学生可望而不可及,他们辛辛苦苦地学习了一年,什么奖项也难得到。为了打破过去那种过于重视成绩,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评选“三好学生”制度,本学期的期中和期末的总结表彰,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增设了多种多样的奖励项目。在校园里开展“优秀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环保小卫士”、“故事之星”、“写作之星”、“文明之星”、“科技之星”等等评选活动;同时还要求课改班级根据班级的特点还可评选“进步之星”、“创新之星”、“合作之星”、“阅读之星”,“最佳主持人”,“最佳发言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组长”等,对在某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我们还将他(她)的情况做成“名人名言”式画像张贴在教室里、走廊上。这样,学生受表彰的面大大增加了,课改班甚至超过了80%,评价激励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改变评价时间与方式。以往评价就是学校每个学期的两次(期中和期末),现在我们除了学校评价的两次以外,要求班级根据班级情况每周或者每月评价一次。比如,评价“进步之星”、“最佳主持人”、“最佳发言人”等是每周一次;评价“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组长”、“创新之星”、“阅读之星”、“交际之星”等是每月一次。评价方式上,我们一改过去老师说了算的做法,学生人人都可主动参与申报评选。这样,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素质发展情况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也可为自身的个性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五年级93班学生周凛同学天生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有老师的鼓励下,他申报了“故事之星”的评选,于是,课外他有意识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平时刻苦练习,最后,他不仅拿到了“故事之星”的奖状,而且也改变了内向的性格;94班学生崔小涵成绩优异,好表达,喜欢表现自己,在课堂上总是喜欢一人津津乐道,老师根据他的特点,建议他申报“优秀小组组长”的称号,慢慢地他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合作与关爱,课堂上他善于调动组内的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经常把很多的表达机会和表现的机会让给别人,带动了组内同学的共同进步。
伴随课堂教学改革的半年,我们惊喜的发现,教师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生沐浴课改的阳光雨露,正在健康成长。无论是教育的管理者还是教育一线的教师,尽管倍感课改工作的艰辛,但只要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大胆实践,一定能品尝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甘甜。对学生的评价仅是课改的一个方面,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面临更多新的课题,我们深信,在局工委和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我们的课改工作一定能迎来一片艳阳天,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让教师与课改同成长
武圣宫中心小学&&& 周学军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大潮已席卷全县,我校在这次课改大潮中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课改带来的新理念、新方法,犹如春风吹进校园,展现出一派新气象,促进了教师与课改同成长。下面浅谈我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的几点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坚定一个信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开学伊始,我校教师对课改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课改就是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认为就是在课堂上多搞几块黑板,让学生多展示;还有的认为课改是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是作秀……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强调课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在以往的课堂上总渗透了一些课改的思想,进行了一些课改的尝试,比如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等。原来这也叫课改?当教师们知道自己也尝试过课改,于是有了信心。后来我们组织教师进行课改理论学习,强调实现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变:即课堂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由为教学服务向为学生服务转变。这是课改的关键。没有这个坚定的信念,课改是不会成功。
二、抓住一个关键——课改理论培训
课改理论是指导教师实践的基础,对课改理论的学习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听专家讲座,但专家的讲座,一般都是宏观层面上的,教师往往是听讲座时心中豁然开朗,回到教室却头脑空空,或是不知如何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去应用;另一种普遍应用的理论学习形式是老师自学理论书籍,但这种方式枯燥乏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理论学习方式。在培训内容上由浅入深,从对课标的学习抓起,然后上升到对各种课改理论书籍的学习,学校对课标的领会作了统一的要求,无论是课改实验班,还是非实验班教师,均要求备课标,将课标要求写上教案或预学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精选能解决本校教学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培训形式上我们同样采取了老师自学、观看专家讲座及教学录像、学校领导讲座三种形式。但每种形式都以实用为目的。
(一)教师自学
我们的教师自学在内容上不强求一律,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到理论书籍中去寻找答案。为了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我校将《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杜郎口预习·展示·反馈各环节的应用》、《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等老师应该必备的理论书籍统一印发,做到老师人手一份,以便老师结合实践对照学习。
(二)观看专家讲座及教学录像
我们观看专家讲座及教学录像采取的是边看边结合实际讲解的形式,为了使老师的课改能力迅速提高,课改以来,我们购买了大量全国名师的教学录像,由教务校长李新组织教师观看并讲解,与教师共同研讨做课,教师是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改的先进理念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哪些差距,怎样在实际中落实等。然后把经验交流推广,对困惑通过共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种对照学习的方式,教师乐于接受,达到了对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吸收的目的。
(三)集中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还集中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由教务副校长李新同志主讲,为老师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达到教师理论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对教师的理论培训虽然是以结合实践自学为主,但我们注意对教师已经形成的理论水平进行验收,四月底,学校经请求中心学校,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理论知识竞赛,来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事实证明,课改以来,教师学习认真,实践积极,连专管食堂的同志都全身心投入学习,竞赛成绩十分优异,全校已形成较好的理论基础。
(四) “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 FONT-FAMILY: 仿宋_GB年上学期,我们到浪拔湖中学、武圣宫中学、实验小学、育红完小、厂窖中小等校进行观摩学习,全校百分之八十的教师得到了学习的机会。我们还请来县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邀请茅草街中小、三仙湖中小的教师来校指导和交流课改经验。他山这石可以攻玉,我们借鉴了他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少走了一些弯路,为全面深化课改赢得先机。
4月底,李新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县示范课的执教,上《众数》一课,学生展示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最精彩的是临下课时生成问题——教练如何选拔射击选手的问题,李新老师的处理让听课者拍案叫绝:假如你是教练,你会选哪一位选手去比赛?要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而定。李新以在实验小学现场会学到的经验,巧妙解决了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不说是相互学习的成果。
三、实现一个转变——努力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当前,学校师生关系不和谐主要有如下表现:一是老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没有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体罚学生等侵犯学生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教学中没有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仍然存在重教轻学的倾向。三是学生面对教师的恩威并用,违纪事件经常发生。通过培训学习,教师的认识得到了端正,主要表现在:
1、树立了教育民主的思想,用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如实验班的班主任杨淑老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情同姐妹,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做游戏,学生特别喜欢和她亲近,自然而然课堂上距离也拉近了。对于上得不成功的公开课,杨老师哭了,学生们也十分自责,一个个跑过来安慰老师。
2、重视修身养德,尊重、信任学生。信任是助推剂,能够使师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为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打下了基础。
3、课堂教学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机会。梁先伟是一个学困生,平时成绩多不及格,但有一次,他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才艺,画的农家小舍和庭院内的动植物栩栩如生,很有诗意,受到同学和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从这以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的信心明显增强了。通过加倍努力,他的成绩也迎头赶上,基本上能及格了。
四、强化一个制度——教师反思制度
反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巩固课改成果的意义不言而喻。实验伊始,我校就十分强调教学反思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坚持,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教学反思的意义,首先是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写教学日记、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分析教学行为、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第三,进行教学反思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
根据中心学校“五个一反思工程”的要求,学校要求课改实验班教师每堂课后撰写教学后记,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个月写一个总结反思材料。其他教师每月底向学校交一份反思材料,每月评出一、二、三等奖。有些老师的反思内容十分深刻,结合自己学习、课堂教学、听课、参加集体备课的实际,谈自己的收获,谈自己的不足,谈今后努力的方向。五十多岁的雍美珍老师是科学专职教师,她每个月撰写的的教学反思内容深刻,剖析到位,对很多年轻教师都能有启示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在成长,真心感谢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它使我校教师与课改同成长,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向前发展,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征程中去。
城郊双堰完小&&&& 杨运安
“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是我校课改实验班五年级班主任吴雅芳老师自课改以来所显露的最大特点。当她接受课改实验任务后的第一件事是逛书店、下网海捞真经。厚厚的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杜郎口的“三三六”、洋思中学的“日日清”等教学法一周之内被她全部读完。认为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要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就得先管好学生。她的做法是:
一、制定班纪班规,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五年级班纪班规有十五项七十余条。内容包括纪律、卫生、活动日安排、班干部职责、日常行为管理、承包人责任制、奖励与处罚。目标明确,要求合理,责任到人,措施有力,奖罚并举。规范了学生行为。比如班干部职责有这样的分工:值日班长每天一轮流,晨读时做出安排,放学时进行总结。常务班长除完成班规任务外,每天早晨书面写出计划,白天监督实施,放学前书面总结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其他班干部周一也要写出计划,周五放学前进行总结并评出本周的学习星、进步星、作业星、读书星、卫生星、体育星、家长星。这样做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事事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班级工作“日日清”办起事来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二、学习班纪班规,全方位培训学生
班纪班规制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全班学生。组织学生学习班纪班规,明确班级管理目标,班干部与承包人职责,日常行为要求,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召开家长会,见证班纪班规与班干部管理能力。请求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学习预案并在学习预案上签署家长意见或姓名。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践行班纪班规,立信于学生
践行班纪班规需要班主任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敢作敢当、沉着机智,才能立信于学生。
课改实验一开始,班干部仍旧实行任命制。班子成员纪律松散,工作落实不到位,卫生不尽人意,每周一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眼睁睁的被其他班级夺走。吴老师一改任命制为竞选制,可竞选制也遭遇到了学生的挑战。在竞选常务班长时,人缘好的能力差的当选了,能力强人缘弱的却落选了。否决又体现不了民主意愿,不否决实在舍不得端倪初现的强者。吴老师与数学老师刘老师经过商量决定:让当选者与落选者同时试用一周,在试用期内比两人的工作计划,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管理效果,总结是否全面,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结果人缘敌不过能力,自然被淘汰了。紧接着排挤潜能生的挑战一波接一波接踵而来。一开始吴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合作学习小组,指定了小组长,将潜能生一一摊派到各组。尽管分配合理,要求明确,但排挤潜能生现象越来越明显。老师们不合事宜的“优生不优,差生越差”频频袭来。吴老师冷静思考,慎重推出“让一个小老师(优生)带一个或两个潜能生携手同行”的办法,结果是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合作意识更强。具体做法是:小老师(优生)选定自己帮扶的潜能生1—2人,再由小老师带了自己的学生去找另一个小老师,另一个小老师也带着他的学生自由组成合作探究小组,排挤潜能生的现象也不复在存在了。比如汪艳帮扶的对象是徐花,而徐花课改前不会认读生字词,写的日记也只有20来字,意思只有她自己明白。通过帮扶后,现在每天能把当日所学生字词认读并默写正确,日记字数达200多字,语句也通顺连贯了,叙事有条理了。
四、成立图书角,采它山之石攻玉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课改一开始,吴老师就倡议在教室内养花种花、养金鱼,成立图书角,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吴老师要求学生利用午自习时间读名著,摘抄4个经典句子、背几条成语,每天写一篇日记,学习任务“日日清”。就这样学生从观察中增加了乐趣,从阅读中丰富了知识,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吴老师也从学生的日记中了解到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以及对班级好的建议。比如:陈俊超小组由7人组成,就设了7个组长,分别是作业组长、卫生组长、标志佩戴组长、听写组长、背诵组长、考试组长,自己则为常务组长,七个人人人都是官,人人有事做,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第二天这个办法被全班效仿。又如:汪艳在日记中发出“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倡议,提出的口号“我弯腰,我快乐!我弯腰,我卫生!”在全校得到了响应,增强了全校学生的环保意识。汤佳玲因漫画书借阅量过大,且潜能生居多,所以她建议不完成学案或考试不及格的不准借,其他学生只准周五借阅,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漫画书的借阅量。另外,学生建议成立班级新闻站也正在筹备。
“宝剑锋成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吴老师采它山之石攻玉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学习园地原来是一期一刊,课改以来变成了每组两周一刊,且档次也不断在提高。每天晨读学生自发地讨论预学案,教师“三讲三不讲”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老师在不在岗一个样,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管理机制以基本形成。学生答疑从闭口不言到抢着发表个人意见;从语无伦次到日渐完整、准确、流畅;从优生大包大揽到遍地开花,现在正朝“潜能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生评价”的目标发展。学生成绩进步较快。上期期末统考成绩较2008年下学期期末统考人平提高了近20分。
五、教学反思成功之源
凡到我校亲临现场感受过吴老师课改工作的老师只要你查阅过她的课改资料、班主任手册、工作笔记、教学案例,都看到了她的教学工作反思。她的教学工作反思并不是走过场应付检查,而是实实在在反应的是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设计失误,出乎意料的展示以及课堂中生发的新问题等的记载与反思。对于较典型的问题一经发现就及时与学校行政或同事们进行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吴老师就是这样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
吴老师在课改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怕苦,不怕累,匠心独具,精益求精,成效显著,受到了中心校领导的表扬。中心校在我校召开现场会大力推介她的课改经验。县教研室李主任在现场会上对吴老师课改成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会后李主任将吴老师的课改经验向四小进行了推介。四小邓校长率领学校课改精英与我中心校各中小学校班主任老师聚首我校共同感受吴老师的课改成果。在县局课改督评中李主任和戴卫华教授多次竖起了的拇指:“吴老师的课上得真好。吴老师的课改很成功。吴老师的课改是南县一流的,南县最好的”。当时我听了这样的评价都飘飘然了。他们离开不到一小时信息传到基教股。随后基教股派来三位领导再度核实情况给予了同样的评价。
吴老师的经验充分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科学道理。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学校只有给予教师更多珍视自我,释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空间,教师才能敢立潮头竞风流,师和生张扬个性的潜能才能发挥得更好,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我们的“南山驯骏马,双堰铸神童”梦想才能实现。
潜心教研 走适合本校发展的教改之路
厂窖镇中心小学&&&&& 谭孟玉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潜心教研,主动探究,大胆实践,在改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全体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正在走适合本校发展的教改之路。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育人氛围浓厚,备课组团结协作
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都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是执著的追求和无悔的付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的最高追求,“教学相长,桃李芬芳”是教师最大的工作乐趣。要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就必须坚持以“团结进取、勤学善思、求实创新”为指南,认真、务实地走过每一天,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
我校五年级教改实验班7位教师,我们对其巧妙搭配,使备课组内既有经验丰富、学养丰厚的中年高级教师,又有业务扎实、善于创新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互补性强、综合素质好、工作效率高的教学队伍。我们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调度会,指导备课组工作。现在全组成员互敬互助、互帮互学,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得五年级教学组的工作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学生各科合格率、优秀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走在全镇前列。在09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五年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个班语文数学成绩均获得全镇一、二、三名。
二、坚持业务学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一直将学习放在首位。学校每年都给各个年级办公室订阅教育报刊资料和教学杂志,及时发放到教师手中供其学习。老师们也主动订阅各种教学期刊杂志,主动到图书室查阅与教学相关的书籍,及时掌握各种教学动态,了解相关信息。我们不仅定期组织理论学习,老师还经常就身边亲身经历的教学和德育实例交流体会,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教学论文,坚持终生学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我校老师逐渐走上了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我校教师的论文曾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奖励。
三、完善集体备课,走集思广益之路。
备课是我们厂窖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备课组教研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学校将集体备课定在每周一上午二、三节课。为了使备课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备课组所有成员通过不断的商讨,尝试着“明确大方向,规划细日程”,做到一月之前有目标,一周之前出方案,一天之前定学案,一课之前尽完美。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的教学中避免了教学思路不清,避免了因时间紧迫造“豆腐渣工程”,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资源共享,统一了教学进度,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扫除障碍。
四、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走学习生活化之路
长期的教学和教研,使我们形成了共识,教学不能只限于教材和课堂,不能“单打一”、“一本教材教到底”。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都应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例如,上学期开展的“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演讲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活动的延伸,我们组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设计了一堂《由“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谈起》的口头作文课。课前,学生观看了电视录像,阅读了报纸、杂志的报道评论,相互交流资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堂课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再如,每逢节假日或一些重大特殊的活动,我们总是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去认真阅读生活这部大书,积累生活素材,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五、构建新的课堂结构,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之路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的学堂。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构建新的课堂结构。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自己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进行读写练习,甚至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需要时小组相互交流,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必要时进行讲解演示。真正实现一堂课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问题终。
在看到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进,如语文教学和多媒体的整合如何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数学“导学案”、“堂堂清”还需进一步落实,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课堂改革、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进一步推进。我们愿借本次课堂教学改革校长论坛的东风,向教育教学的更高目标攀登,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南县教育、厂窖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更多关于:
&&在线查询
&&快速通道
湘ICP备&&& 邮编:413400 电子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六年级上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