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气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再水变成的冰是不是晶体

水蒸气先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得到的是晶体么?_百度知道
水蒸气先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得到的是晶体么?
晶体的生成条件不是得“气体不经液化直接凝华”么,但冰好像就是晶体啊,这是怎么回事?
提问者采纳
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遵守一般热胀冷缩规律。4℃以下,原来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像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缔合分子,叫做&假冰晶体&。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体”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这就是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低于4℃密度又要减小的秘密。
其他类似问题
水蒸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A.蒸发氯化钠..
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  )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氯化钠晶体出现B.水通电后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C.水蒸气冷凝后变成水D.固体碘升华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其实就是问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这是化学变化的微观特征.A、晶体的析出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这是化学变化.C、水蒸气冷凝是分子间间隔变小,而分子本身无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碘升华是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A.蒸发氯化钠..”主要考查你对&&分子的定义,原子的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分子的定义原子的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
分子结构图: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的一种。世界上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单质,也可以构成化合物。如:氧气、氢气、C60等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水、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概念的理解: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物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如果不是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这层含义上,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变成了共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问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这是化学变化。分子的表示方法:分子可用化学式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气,也可表示1个氧分子。分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铁、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原子可用元索符号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个氧原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物理变化: 1.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 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3. 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变化:1.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化学变化:1.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成语、俗语、古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1)成语、俗语中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木已成舟;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等。 ②化学变化:百炼成钢、点石成金、蜡炬成灰等。(2)古诗词中的变化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名称和热量变化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A.蒸发氯化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6940271806178979114076234185271179结构化学 水蒸气先冷却成水再冷却成冰会不会形成晶体_百度知道
结构化学 水蒸气先冷却成水再冷却成冰会不会形成晶体
高中教材说由气态直接冷却呈固态才能形成晶体
&教育从业者
来自教育工作者
由气态直接冷却呈固态能形成晶体,这是形成晶体的一种方法。这样形成的晶体一般比较完美,或者说是“单晶”。这样得到的晶体是各向异性的。由液态凝固,也能形成晶体,但这样只得到复晶,是各向同性的。只有单晶才有各向异性。可以参考物理课本 选修3-3 晶体部分第一节。
我们没学那本书
我们是人教版的那高考中各向同性的复晶属不属于晶体
高中化学讲的都是单晶,从来没讲复晶。化学上说的晶体就是特指单晶。物理二者都讲。因此”晶体都有各向异性。”这句话,在化学上认为正确;在物理上认为错误。世界就是这么无奈,不同科目不同答案。(复晶也是晶体。)
其他&1&条热心网友回答
高中教材说由气态直接冷却呈固态才能形成晶体& 2013 - 2014 作业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9紫色的碘蒸气凝华成固体碘和冰块,是不是晶体_百度知道
紫色的碘蒸气凝华成固体碘和冰块,是不是晶体
还有在冬天里的盐湖中捞碘,玻璃结成块是不是晶体哪个是晶体啊
前两个是晶体,玻璃结成块是非晶体
其他类似问题
碘蒸气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紫色的碘蒸气凝华成固体碘和冰块不是晶体玻璃结成块是晶体是二氧化硅SiO2
凡是纯净物都是晶体,包括水,酒精,金属等。
大家别乱说误导别人。前3者为晶体。最后一个为非晶体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