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副高职单招考试时间一般要多久时间

我在05年工程类副高职,现想评正高级职称需要什么条件,今年50岁, 英语(评副高时是省内通过)计算机还需考吗?
我在05年工程类副高职,现想评正高级职称需要什么条件,今年50岁, 英语(评副高时是省内通过)计算机还需考吗?
&我在05年工程类副高职,现想评正高级职称需要什么条件,今年50岁, 英语(评副高时是省内通过)计算机还需考吗?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条件见申报文件,外语若是A类就行,计算机5个模块就不考
等待您来回答
资格考试领域专家&&社会与法制
作家为评副高职称考12年英语计算机未通过
【广东卫视 《广东早晨》】作家为评副高职称考12年英语计算机未通过。
你或许喜欢
我来说两句()
想先评论需要先您的位置:
“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转贴
发贴人:222.93.175.*发贴时间:【】[]
&& ()&& ()“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 & &
  要给职称下完整的定义,是不太容易的。&& ()&& ()&& ()&& ()&& ()&& ()&& ()&& () 汉语词典上说是职务的名称,但有职称的人不一定有职务说是技术人员的资格水平标志,疑惑反而更多:无职称的人能否从事科技研究?低职称的人能否进行重要研究?高职称的人一定会出尖端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迫切需要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迅速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如果不尽快改革当前直接关系到知识分子利益的职称制度,那么挖掘他们的智慧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只会成为空话,年复一年,他们仍旧会在职称的路上耗费他们宝贵的智慧和生命,于己于国,害莫大焉!&
  职称啊职称!多少年轻的英才、想有一番作为的,被古怪的职称评审拒之于门外,失去了发挥其创造力的机遇,多少智力资源在无声中流失,这一切对我们的国力,将造成多少损害,也许我们今天还无法看得十分清晰,等到我们能够凭日常感觉能够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也许那时就该有悔之晚矣之叹了&
  为了今后不致有这样的悲叹,我想用比较凶狠的“炮轰”,痛批职称评审体制的痼疾,比之用比较温雅“质疑”,更能表达我的忧愤,也更能来引起有关人士改革的紧迫感&
  一、计划经济的产物,严重限制的自由发展&
  我们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总体框架未变,那就是的职称评聘受学历、资历(岗位年限或曰任职年限)、岗位甚至单位职数的限制,人只能根据所在单位从事的工作评定职称,而不是根据其才能来评定;更不能根据其才能同时拥有多种职称;是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需要”来“规范”限制的发展,而不是根据的自由发展让他自由去寻找社会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种职称评聘的结果,一是部门所有和单位所有化,一旦进入某个部门某个单位,你就变成部门人单位人了,要想跳出这个圈子,这个圈子的职称就没用了,而其他更适合该的相应职称却没有,这样,的自由流动尤其是跨行业流动就往往必须付出极大代价,甚至有可能意味着那人的职称必须在另行业“从零开始”二是职称评聘的“官本位”化同样是清华大学本科生,分到部级科研单位,分到县级事业部门,分到部级单位的可能成绩平平五年八年就能拿到高级职称,但是分到县级事业单位的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拿个中级职称,不管你工作多么努力,业务多么精湛,贡献多么突出原因何在?因为部级单位高级职称多!&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职称,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最重要最根本性的因素;解放生产力归根结底是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既是全社会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目的给的职称评定松绑,改变的“行政级别化”的官本位色彩和岗位化资历化色彩,实现、资金等等社会有效资源的自由优化组合,是我们必须明确必须坚持的努力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不是职称高低科技人员在企业里的地位收入,主要看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工程师没有干工程师的活,或者在工程师的位置上没出该出的力,就可能只拿普通员工的工资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尽管还有关于职称的条件,但已经主要看个人能力了&
  但是,事情往往比较复杂的改革是极其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中存在着许多伪改革,让人分不出好坏当体制与实际不相适的时候,人们就会绕着走、去变通,这是许多地方经常使用的办法人搞变通的手段是很高明的,在职称上,就出现了评聘分开、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等发明创造于是,职称评审体制,继续被我们“发扬光大”职称只要还存在,目前有用,大家就会趋之若骛,没有人去想将来是否用得着评聘分开和高职低聘容易明白,而低职高聘则让人费解没有职称的教师,在私立学校,只要使用者愿意,认为他有能力,就可以担任高级的技术职务在市场经济中,这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但却是对职称的彻底否定 &   职称评定浪费了申报者、组织者、评审者大量的心智财力,浪费了社会大量的人力资源及自然资源,与科技事业无助,与现代社会不适但让人不明白的是,已经被现实否定了的职称,仍在年年评定着,评上用不着就存入档案里,好象要等着恢复计划经济时再用似的&
  害人的职称啊,真不知你还要评多久?&
  二、无能者靠熬和混获取名利的神兵利器&
  改革开放搞了20多年,我们一直没有多大触动计划体制下的职称评审体系这一评审体系,年龄、年限、论资排辈,为一些资质浅、等级水平低的单位和个人开了方便之门“教授、高级帽子”漫天飞,假冒伪劣教授、高级技师人员以合法的身份充斥社会,严重损害知识分子整体形象,严重的败坏了尊重知识、尊重社会风尚的形成&
  其结果只能是无能者靠熬――这一神兵利器――而有资,有能者靠等――等伯乐的发现――而不能一展宏图前一种结果直接造成低能无能者靠裙带关系等等而充斥重要岗位,并间接造成有能者因无合适岗位故无机会一展宏图,被迫或去他乡――成了外来的和尚,或与低能无能者同化而沦落&
  必须承认,这一体制下的论资排辈和事实上普遍存在的“终身制”现象比如,有的人员虽已拿到了某种专业技术职称,但却完成不了这一职称所应完成的工作,而单位便只能是因人设岗;比如,一些确有能力完成高于自身职称“职级”乃至两个“职级”工作的人员,因为诸如“年限不到”等原因而无法晋升相应职称,结果拿着中级甚至初级职称,干的却是“副高”乃至“正高”的工作……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直接结果是很多人的积极性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目前的职称评定存在重本本、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如他们当地企业聘了一位高级工程师,却发现他连最基本的机械图纸都不会画又如:某中学的一位教师,从未教过一节课,居然也评上了中教高级职称这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在却比比皆是&
  三、阻碍青年英才前进和发展的绊脚石&
  在我国,职称本身就讲究“论资排辈”因为在不少评职称的规定中,就限定了在下一职级必须要有的任职时间除了文件上的这种规定之外,在同样具备了相应任职时间的人中间,你还要心照不宣地等着资历、辈分比你高的人,让他们先行一步这种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定,在实际中就衍生出种种矛盾,抹杀了发展的多种可能,尤其是抹杀了发展的差别,大锅饭,混到一定年限,大家彼此彼此都能评上一定职称,十年的媳妇熬成婆是也而如果没有在本部门本单位呆上一定年限,你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能也是白搭职称变成了相当程度上的“待遇”,往往把一些年轻的、资历浅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杂家”、“大家”等优秀排除在“”尤其是高级之外 &   就一般而论,人的创造力年轻时是较强的,可职称评定主要是依据年限年龄越大,则年限越长,职称越高年轻人多是低职称,受高职称的领导,创造力肯定要受到影响&
  一家在很有名的研究单位,聚集了一大堆老、中、青知识分子然而高级职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该给谁不该给谁,哪个人都不好拍板最后默认了“论资排辈”这一游戏规则一开始还好办,职称改革后第一批戴上高级职称桂冠的,多是一批学术上的佼佼者,年老的多,中年的也有第二批摊上这一殊荣的,原因就有些复杂学术水平要有,资历也要够格,这样别不好说什么……就这样,一批一批地解决以后,居然还有一位老同志没有得到高级职称,这位老同志急了,今天找所长,明天找***所领导也急,只好向上级再申请高级职称的名额不久,上级同意了,所里下文晋升这位老同志为副研究员中青年们一片哗然:“不是说评职称的目的是精心选拔、合理使用吗?为什么不能按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评一评呢?”所领导只好搬出大家一直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来:“老同志年纪已大,这次不评就没有机会了,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嘛”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再找领导交涉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他们还是感到不公平:“再这样评下去,把人的心都评凉了”
  职称评定啊,这害人的东西埋没了多少年轻的“孔子、孙武、钱钟书、沈从文、陈景润、袁隆平、比尔.盖茨”,不能再让他这样存在下去了!&
  四、戕害主动性、创造性的刽子手&
  只要了解现状的,绝对知道其中没有这么简单实质上,职称,获取这东西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钞票、好处、官位以大学校园中助教、讲师、教授等位次排列而言,直接的体现就是同上这么多课时,排后面的就是比排前面的拿的钱多,而不管谁教出来的学生更优秀还有,分房的时候,职称高的当然可以有更宽的房子可以挑,更多的补助可以拿&
  职称曾经是评定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可是在剖开其冠冕堂皇的面纱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间的龌龊不堪&
  现在的情况是,附在职称上的附加利益太多,而职称拥有者创造出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太少升了一级职称,就可以升一级工资,同时仕途又可以向前发展,仕途发展了钱途就来了,至少年终奖金发得也多一点可是却从来没有规定,在升了职称的同时要作出相应的成绩,作出相应的贡献只要考试、评审过了关,万事OK,又可以期待着下一次职称评定了这样的职称评定,实质上是大锅饭,这样的大锅饭轮着煮,看起来每年只有那么几个人过关,其实每个人铁定会过关,只要你能骗能编,每个人都可以在锅里吃上那么一口要遇上那些榆木疙瘩不开窍的人,不懂其中诀窍,当然只有吃瘪的份儿另一方面,一旦职称定了,也就不会摘脱了,不管你有没有本事,只要混到这个位子,自然有皇粮吃,能不能做出成绩出效益才不是他关心的呢&
  这样子的职称评定制度,实际上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把国家集体的资源化为福利而不是创造出价值,给出职称不过是让大家混口饭吃,而且现在?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束缚了一大批本可以成为发明家、创造家人士的手脚,造***才的普遍平庸化、功利化,成为戕害主动性、创造性的刽子手以至于出现了高级职称的人数比美国还多的笑话然而,的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又是人家的几分之一呢?按照现在的职称评审办法,名震中外的大军事家孙子连中级职称都评不上,大教育家孔子充其量也只能评个副教授&
  五、使“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为苦涩的谎言&
  本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分配的公平原则但是,在现行职称体系下,却恰恰相反,出现了“多劳不多得,优绩不优酬”的奇怪现象如:单位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哪怕你干得再多、成绩再大,由于你的职称最低,那么你只能拿最低的工资和“享受”着最低的地位而单位的老同志,拥有高级职称,干得少甚至不干活,却拿着最高的薪水且享受着最高的地位当老同志为青年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之后,大多数的年轻人也开始混日子,随波逐流更为可怕地是,大多数人对这一极不正常的现象都变得如此的麻木、习以为常!&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古罗马猴子军团的故事――古罗马的皇家宫苑蓄养着一支猴子军团,成百上千的猴子养在封闭的大院里,训练它们列队操练,分队进行搏斗当然,这个军团并不用于战斗,而是用来表演,供人们取乐军团大院内摆着一把铡刀每只猴子捉进来时,都要把它的尾巴铡掉一截,通通只留五寸那么长,成为这军团猴子的标志铡断尾巴肯定是很痛的,被铡的猴子又蹦又跳,发出尖厉的叫声,自己舔着流血的尾巴伤心不已铡断了尾巴的猴子从此变得驯服,没有尾巴可翘了,训练起来相当容易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这种铡尾巴的入团规矩,开头由人来执行,到后来就由那些先来的猴子们代劳了每只新来的猴子一塞进来,猴子们就一拥而上,把它按倒在地,动作利索地把它的尾巴铡掉当刚铡掉尾巴的新来者凄惨地嘶叫的时候,猴子们却围着它欢蹦乱跳,兴高采烈每只猴子都经受过这一规矩带给它的痛苦,但每只猴子又都参与执行这种规矩来对待它们的新伙伴,并从中得到乐趣,一代接着一代,猴子军团存在多久,猴子铡猴子尾巴的规矩就持续多久&
  时间和惯性会使人精神麻木,即使是最残忍的行为也会当作正常的做法自行传承下去,没有谁感到奇怪可怕的职评体制,使“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为时代最为苦涩的谎言时,但许多人还像故事的猴子一样叫着好&
  六、你争我夺,矛盾和悲剧产生的温床&
  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务虚的较多,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他往往难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做对升职称无立杆见影作用的教学、开发和研究工作 &   或许很少有哪个国家,会像的知识分子这样,把职称看得如此重要更有甚者,不惜弄虚作假,明争暗斗,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情上实在可惜!为了职称,有的人老泪纵横;有的动口动手,斯文失尽;更有甚者,上梁下河我知道职称评聘的艰难与诸多规定每当“职称评定季节”过后,评上职称的,志得意满,如范进中举;未评上职称的,垂头丧气,牢骚满腹不少人从此消极怠工,或是与领导“干戈相见”&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关系和权力的较量能不能评上职称,关键不是衡量其学术成果、科研能力以及工作实绩,而是看其和评委的关系怎样,在单位人缘如何每次评审前,一些人托关系、打电话、请客送礼,用尽各种手段,目的是让评委投自己一票一件本来应该既严肃又公正的工作却异化成关系的较量,令人悲哀&
  每年到了评职称的时候,最忙活的其实是各单位的领导,手里就那么几个名额,哪个该上,哪个该等,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甚至过激行为,他要掂量来掂量去,比做生意都难现在职称多数是和职责分离、与待遇挂钩的,因此,带来了僧多粥少的实际利益冲突,造成了同事间的摩擦,引发了许多不该产生的矛盾和悲剧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已经评上了高级教师但在等待张榜公布的时候,她却自杀了,原因竟然与职称评定有关这位女教师55岁,已有32年教龄论学历,她是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论教学成果,她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她的照片也醒目地挂在校史展览室里在校长的鼓励下,原本与世无争的她,申报了高级职称然而,这所学校有同样资历的人为数不少由于高级职称名额很少,而竞争者很多,学校里弥漫着一种不友好的竞争气氛这使她很不习惯老师对她谈论另老师不该占着茅坑不拉屎她听后觉得是在说自己另老师在教研室大骂某老师好狗不挡道,她听了心惊肉跳一些和她有竞争的老师,见了面不再和她打招呼,她更是无法接受……在她自杀的前一天,她来找校长,这时职称已经评完,校长以为她是来打听结果,就告诉了她没想到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奋,只是平静地笑了笑:“我这一辈子长期在您领导下工作,让您费了好多心,我是来感谢您的”她又分别找了个别老师,见面时说的几乎是同样的话:“咱们难得相处一场,凡是有得罪大家的地方,都请原谅”她给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最后涕泪俱下地嘱咐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当晚,她就悄然离开了这个充满纷争的世界&
  职称评定,相互竞争本是题中之义,但现行的评定办法,往往不是激励人们在日常工作中体现竞争,而是集中在短时间把僧多粥少的矛盾凸现得更加彻底,难免引起人们的心灵倾斜&
  七、造成了知识界、教科界严重的腐败现象&
  1、养肥了一批掌握职评实权的评委和贪官&
  不少评委是各单位领导指定的,大多数是下级单位的有相应职称的领导担任的,其中,还有部分人是刚晋升上来的,也有个别人是“破格”上来的,当然,也有负责审查“论文”的学术权威们,他们只不过是摆设,因为,要重“业绩”嘛,只好由那些有领导“官衔”的评委说了算平时,不会顺着领导转的人,哪怕你有天大的能力,也是徒然快到评审时间,某些评委家来人也多起来,因为有人来烧香上供,求给他投一票你没来,对不起,不投你的票这一体制,无疑养肥了一大批掌握职评实权的贪官&
  因为这一体制缺乏对评委的产生与工作的监督措施,且对有证据的不公评定没有建立上诉机制可以说,完全靠评委的思想品德自我约束,而道德约束又是最靠不住的&
  2、职称评定中的腐败相当严重,且演变成整个民族造假的恶劣行径&
  例如:在报界,有高职称的人长期不写文章,例如所谓的总编、副总编之类的,占着所谓指标,而写新闻的人却因为一些无碍的条件限制评不了职称,拿不到劳动所得为了职称,总编们拿着公家的钱去买学历,腐败到了顶点而下面的人为了评职称,也去贿赂领导,可谓层层腐败,烂得发臭!&
  3、成为***、假学位泛滥的重要根源之一&
  为了职称评审,许多人不惜铤而走险,和贩卖***、假学位者进行肮脏的交易,严重败坏了学术的神圣结果,催生这一产业“红”遍全国看看各城市屡禁不止、屡打不止的“城市牛皮癣”就可见这一产业有多红火&
  4、惟亲惟权难以公平&
  某单位的局级干部,本来就不懂业务,加上人品也不佳,口碑极差然而红榜一下,人们全傻眼了这位“局级”大人榜上有名,而人们最为看好的人却名落孙山而某大学某系趁省职称评审组再次评议高级职称之际,迅急地送出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补报名单为什么正常的补报要如此机密?原来补报的其中一位正是系主任的爱人此人虽也是大学毕业生,但在这次职称评定前,从未担任过有关课程的教学,近几年才讲授个别课程本学期已然过半,一本400余页的教材,她刚刚讲授20页不到的内容然而在系评审小组评议中她居然在名单排列中遥遥领先后在全系老师的反对声中,系主任伉俪宣布双双退出申报但不久,他们就一起秘密补报“入局”,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面对职称评定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不少人心存置疑特别是根据职称高低而设置的种种差别,如住房待遇、工资奖金分配等,使人们如鲠在喉因为评上职称的未必都很优秀,而未评上职称的,并不代表能力不行因此人们心理上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阻碍了人们能力的展示和积极性的发挥&
  职称评定中现在需要大量的考试,现在可以请“***”尤其是官越大,门路越广,做假越严重同时也成为***、假学位泛滥的重要根源之一职称评定已经成为另腐败的根源&
  5、年年上涨的职评费,参评者心中永远的痛&
  职评费年年上涨,动辄就是几百元上千元我的朋友,参评高级职称评定,花去月的工资竟还不够,评上后工资仅仅就长了二十多元评审费用竟是他月工资上涨金额的四、五十倍!想严肃的问一问:评审费用怎么需要这么多?是怎么测算出来?这些钱都花到了哪里?&
  既然我们职称评审工作常常喊着“公开、公平、公正”,那么按照常理,评审费的收支应当向参评人员公布但是可悲的是,全国至今我还未听说一例!这里有多少猫腻,谁能说清楚?怪不得许多人说:评审费是雾里看花,说也说不清楚!&
  八、终身制严重阻碍了专业队伍的建设&
  职称的评定是依据个人的成绩作出的,但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评上职称,得到一定地位后,往往会停滞不前,不再研究创新另一方面,多数的人进行科研,只是为了晋级,这就容易与生产实际脱钩,研究出一些无用的成果,或者评上职称后,就将论文成果束之高阁,不去推广转化为生产力&
  评上高级职称,对于大多数人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岸”,四十多岁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倚老卖老,反正这一职称终身享用,工资一分不少,管他“山外青山楼外楼”,只管“革命小酒醉一休”可以说,职称终身制严重阻碍了专业队伍的发展与建设&
  九、养活了一批靠收取版面费生存而学术水准低劣的刊物&   &   关于论文,作者与报刊媒体、出版界完全是本末倒置作者要发表一篇论文不但不给稿费,还至少要缴纳300元D800元不等??愿挨!于是这一特色,能堂而皇之的大行其道但很少有人问,为什么要写论文?为什么要发表论文?!&
  某些三流高校,有高级职称评审权,又有三流的学报有人说,这些学报的总编家的门坎都被人踩破随便写一文章,一投搞,准能录用,因为审稿人绝大多数是自己的主任或导师,他会将自己人的文章否定吗?肯定同意发表,只是何时发表的问题,那你得跑总编家,来点贡献,会给你早些发表,否则等着吧!曾经看见有一稿,从投稿到发表只用20天左右咱不懂该文是否有重大突破还是重大科研项目,只觉得这里面有“东西”作怪据说编辑家的房子比谁家都好,这用不着羡慕,人家靠本事搞起来的&
  使得一些学术刊物的编辑从本来为人幕后做嫁衣的角色,成为在自己掌管的一片学术园地里呼风唤雨的实权派人物;养活了一批学术水准低劣的刊物,为他们提供了创收的源泉;制造了一大堆写完了就没几个人看的学术垃圾……唯一的好处是――救活了一些造纸厂,创造了一批印刷就业岗位&
  十、教师职称,荒唐的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
  这多年来,本来纯乎有关业务的职称,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与业务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高级教师是学校职称评聘中最难的一关,因为僧多粥少据了解,高级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考评标准有如下一些:思想政治方面,几乎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都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其次是学历资历方面要求,一般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还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教研科研方面;近年又加上外语、计算机成绩等等可以这样说,经过以上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已属硕果仅存比如一些地方对教研要求是在省市级以上发表过论文,这一关就非常难过因为刊物有限,教师又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就连写作时间都成问题,发表文章就更难上加难如果仅仅如此,对于那些把职称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的教师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些毕竟是与教师业务本行相关的事但目前又把下乡支教与否与职称挂上钩来,据了解,实行类似规定的地区不在少数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职称评定的条件成了筐,许多人还嫌这个筐不够大,借改革之名,还不断的往里塞进新东西&
  在现实生活里,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初中毕业的农民培育出作物高产的良种,普通青工完成了某项技术革新,但他们在进行科技活动时并没有职称而世界科技史上,留下辉煌的爱迪生,好象也没有职称;带领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比尔?盖茨,要是生在,真难以知道他能否成功,因为他连大学还没有毕业呢&
  1、外语考试,无用并悲哀着&
  4月15日,是全国统一职称外语考试日结束后,看着满操场考生们如蒙大赦似的一哄而散,心中不禁茫然:这种考试,究竟检验的是我工作中哪方面的水平?&
  评职称必须考外语,“考职称”成了“考外语”的同义词因为一般评职称中需要严格考试的,只有外语一项然而许多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到外语的机会并不多,而能将不大常用的学科一直学习不辍的人,恐怕为数很少,而外语恰恰又需要日积月累由此造成不少人评职称时难过“外语关”,为了过关则绞尽脑汁想其它办法一位一直热心于本职工作的老师突然开始热心“译书”知其根底的人无不诧异:他是不是认得ABC还是问号但是不久,他还真的出了一本“译著”,并很快就派上了用场――评职称因为按有关规定,有超过一定字数的译著者,可以不考外语不言自明,他的“译著”肯定是找人捉刀代笔的&
  不少人怀疑,在评职称时,不管是工程师还是经济师,无论是讲师还是政工师,一律设定日益严格的外语标准有无必要?当你看到某些政工师写的文章语句不通、企业管理者不会写报告、政府官员只能让秘书代笔的现象时,评职称却让他们去学英语,岂不觉得滑稽?&
  2、规定论文篇数,可笑的教条&
  不论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还是中小学,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学术论文因此,为了挤上职称这班车,许多人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论文,而很多高校还规定论文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才有效,特别是评定副高职以上时但的核心刊物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十几种,一年能刊登的论文不过万篇,几百万的科研人员要挤上去是何等之难&
  于是投机取巧者耗费大量时间泡在图书馆和书堆里,东拼西凑,弄些玄而又玄的花活儿,很能唬人;更有甚着,从网上下载国外的论文,稍作修改甚至原封不动翻译过来,堂而皇之成了自己的东西;还有些人发表了几篇论文,然后改头换面,就能变出十几篇文章其实,那些文章真有多高的学术价值?鬼才信!你让有些论文高产的教授们去做点实事,很可能不如小讲师在大学里,往上爬的捷径是什么?凑论文!如果你能一年整出个十篇二十篇文章,比那些拼了老命做几百万项目或搞出了若干个专利的同志好使得多,哪怕那些文章拧干了全是水!既轻松又愉快,何乐而不为况且各高校都在拼命较劲比名次,比什么?论文!弟兄们,好好写,多往国外寄,要上SCI,职称大大的有,票子大大的有可怜那些苦命人,如搞外语的,本来国内就没几种上档次的刊物,上哪发表去?本来很多教师挺喜欢教学工作,可这该死的职称评审制度逼得他们不得不心有旁骛,去挖空心思拼凑不见得有多少价值的论文,哪有多少时间搞教学改革,去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搞科研的何尝不是如此科研项目做得再多,没有论文,评职称照样没戏,而成天要忙于科研,又要写出像样的论文并非易事,于是很多人知趣,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捷径上去了不信,你放眼全国,几百所高校,几千家研究所,一年能出多少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实实在在贡献的科技成果?&
  1999年年底,山东省莒南县的一位中学教师向媒体提出了他的疑问:为什么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非要有论文?原来,在1992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恢复后不久,不少地方在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条件中加了一条:必须有两篇论文,且必须是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还要2000字以上此后对这一条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实际上变成了“一票否决”至于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教学成绩,虽然没说不重要,但远远不及论文这样关乎“生死”:过了按工作年限和学历划定的宏观控制线后,只要有论文,就一帆风顺,连能不能上讲台都不管了,而没有论文绝对不行,论文字数差一点也照卡不误该校的一位教学骨干(数学教研组长),仅仅因为论文只有1700字,就没能评上这种现象在其它学校也屡见不鲜为评职称而自己花钱出书,为评职称而求人发“论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出版界,甚至为此而创造了新词儿:“职称书”“职称书”给知识界带来了不少恶果许多人不是为了做学问而写书,而是为了评职称去拼凑书不少学者慨言,有些“专著”不仅不能作为评职称的依据,相反应作为不能晋升职称的依据,因为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正好说明作者水平太低&
  为了评上职称,人们平时要进行的准备,主要是撰写发表论文人口众多,申报职称的人成千上万,每人需要三五篇论文,就是巨大的数字这样,就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我们的科技水平远远低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方面我们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则是这些国家的好多倍&   &   3、文凭盲目抬升,埋没多少&
  去年,一位同行评上了他企盼多年的高级职称朋友们纷纷要他请客,但谁一提这事儿他就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道出了自己的“心病”他原是老三届的学生,毕业后去了兵团后来到了新闻单位,好稿子出了不少,也写了几本有份量的书,加上他文笔好,别人翻译的稿子也请他润色,最后也署上了他的名字因此,在评副高职称时,“专著关”、“外语关”都轻松而过,只是在文凭上,有人提出过疑问但是当时主持职称评定的单位领导认为还是要看能力,所以最后也得到了通过然而在评定高级职称时,他却遇到了大麻烦此时主持职称评定的领导已经换人,不知谁在各种规定里找到了这一条:“学历在大专以上”他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以自己是“自学成才的典型”而得意,所以什么速成大专班、函授文凭班一律没有上过,履历表学历一栏填的还是“高中”但这次按规定就没有资格申报高级职称他开始厚着脸皮找领导、见评委,但是“杠杠儿”摆在那儿,谁都不好改他听从朋友的指点,到大学里想找什么班上上,拿个文凭令他吃惊的是,就在这所他一直仰慕的著名学府的校门口,居然有那么多人在卖学位证书,有的干脆在卖职称证,他就像做了贼一样地逃回单位一说起这事,他就苦笑:“你说,这职称评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呀?” &   表演艺术界这种“惟文凭论”造成的怪圈也很突出不少有艺术才华的演员因学历不高评不上一级,而现实中,有大专学历的不会唱或唱得不老练,没有大专学历的却在唱,这可难煞了一些剧团、剧院的领导们&
  你有能力,有成果,有工作经验,但没有学历就评不上职称;相反,你要是博士毕业就能给个讲师之类的中级职称,能力如何、成果如何那是将来的事这难道叫实事求是、叫重视吗? &   4、支教挂钩,滑稽的规定&
  职称是与教师业务密切相关的事,与支教何干?如果此则规定得以实行,推而广之,医生、会计、法官、律师等各行各业与职称评定有关的工作,都可以如此实行,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农村贫穷,农村教育落后,这是“三农问题”的方面“三农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的隔离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的贫穷是为城市的繁荣过度输血而造成的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并已经或正在采取种种措施来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当然包括农村教育这需要政策与资金的扶持,需要城乡统筹等等,而非硬性支教&
  即使城市教师可以为农村教育做贡献,包括支教下乡等等,但这种行动必须是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之上的,有关行政当局没有权利去硬性规定必须支教,那与文革中的强迫下乡劳动有什么两样?更没有权利把衡量教师业务水平??滥用由此带来的后果会是怎样的呢?对于教学科研已上路的城市教师来说,他可能被人为中断一两年或更多的时间而丧失最好的科研时机信息时代,科研的时效性是非常关键的所谓“错过此村无好店”!而对于投机的人来说,他可以利用这绝好的机会,只要下乡“镀金”两年,即使业务水平不见长,也可以凭下乡这一硬指标获取职称&
  5、班主任经历和双本科学历真的那么必要?&
  前段时间听说某省中学教师评职称又有新招了:增加――评高级职称没有三年班主任经历的一票否决;没有双本科学历的也是一票否决制这明摆着是想用职称改革逼教改,可惜的是目光之短浅令人哭笑不得&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也就是局域性的领导,他对学生的人格形成的影响比重最大,岂是人人都当得的?学校岂会让人人都去当班主任?学校有多少个班?又有多少个教师?就是来教师轮三年要多长时间才能都当上班主任?这些简单的问题我想那些职改办的人可能都不清楚!其结果是造假材料成风,这样的评职称成了造材料大赛,谁的材料造得好,谁就上吧&
  再说双本科,数年前,多数单位还是重视个人能力的,在现在的“提高国民素质”的大口号下,大家都来比文凭了!各地教育局自不甘落后,赶紧放下教改来搞文凭请问双本科对教师来说有什么用处?教师的教改工作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学科之间的相互贯通,现要你去单独再学一门学科,这本身是一种倒退&
  再来看看现在教师再培训和函授体系,前者是一纸空文,后者是严进宽出对于后者,由于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名额少得可怜,然后是你学好了再进来――进来干什么?混张文凭学到了什么?吹牛、拍马、送礼呜呼!可怜的教师!可悲的教育!&
  悲哉!职称评审体制!&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转贴》&&&& 地址: .cn/Article/200604/showp1.html
& Re: “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转贴
教学能力强的不一定能进职称,但是教学不好混上个官当的,一定能·晋上职称。悲哀、、、的中国。
作者:默默&&&
& Re: “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转贴
职称成了权力与金钱的奴隶,使有心工作的人,失去信心,悲!!!
作者:三叶草&&&
& Re: “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转贴
职称成了权力与金钱的奴隶,使有心工作的人,失去信心,悲!!!
作者:三叶草&&&
& Re: “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转贴
教师评职称真是教育历史上最黑暗的事,不亚于中世纪欧洲教会统治的黑暗时代,当权者明明知道这么害人,这么对广大教师不公, ...
作者:犀利&&&
& Re: “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转贴
不公的职称,应与工资脱钩,上了的不干活,干工作的拿不上,不公平!一年一个名额,老退休了也拿不到,单位有潜规则,论文考 ...
作者:可恶的职称评聘制度&&&
& Re: “职称”害人――炮轰职称评审体制 转贴
一个假字,假论文,假。。。。。。
作者:害人的职称&&&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差评生效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