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脾胃不好好几年了,用老中医调理理能好吗?

脾胃虚寒,吃东西拉肚子,这是胃寒的现象,中医上讲,有内寒。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症状,经常中午吃完饭坐一会儿就会肚子不舒服,就要去趟厕所,去医院看过,开些西药,吃了好几天,过阵子又不舒服了。没办法感觉西医不靠谱,只能靠自己找办法,后来就自学中医,突然发现中药也许有用。看的书多了,也就知道一些,自己的症状有点像是脾虚气滞,脾主运化,就像是搬运工,如果脾罢工了,货就堵在哪里。以下是节选的一段,我觉得说的蛮有意思的。。。。。。。。。内寒——寒从中生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的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我们知道,阴阳应该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中,如果阳虚,则必然阴盛,阴具备寒冷的属性,所以阴盛就会内寒,就像大自然到了冬季,河流就会凝固结冰,身体寒气太盛,温煦的能力打折扣,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就会减慢,血管收缩。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身体发寒,手脚冰冷,或者筋脉拘挛,肢体关节疼痛等。内寒的产生主要与脾、肾两个脏有关系。因为脾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从饮食中}
脾胃,在中医上指的是脾脏和胃腑这两个对于人体有重要作用的器官。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与后天之本,同时主管着人体的饮食吸收与消化。
脾为脏、胃为腑,两者通过经脉相互连接而构成表里关系。脾胃五行中属土,脾属阴、胃属阳,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凡与饮食水谷的运化、物质的吸收运输、为机体提供能量,皆是脾胃的功劳。
需要明确的是,中医所说的脾胃,要与西医中实质性器官脾、胃相区别,中医上的脾胃为功能性的统称。
脾胃在人体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为什么?
因为我们吃进身体里的食物,无论有多少、是什么都由脾胃进行消化,承担着人体主要的能量,其中消化吸收是胃的主要功能,脾则重在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形成气血,气血亦是人体活动的基础。
除了最重要的消化吸收、运输作用,脾胃还起到人体水液的代谢调节、统摄血液,有助于防止出血、将营养物质运输至心肺,防止内脏下垂,导致疾病的发生、负责饮食口味的调节,与喜怒哀乐、睡眠等有紧密的关系。
1、脾气虚:消化能力下降,会导致腹胀,特别是吃完东西以后更加厉害;胃口欠佳,看到喜欢的食物也不想吃,舌苔变厚,吃东西感觉没有味道,因此会想要吃重口味的食物;
上文提到脾胃与气血有关,脾虚容易导致消瘦,四肢觉得疲倦,不想说话;另一种情况是,会导致肥胖,由于不能运化水源,物质停聚在体内,难以排出,形成浮肿。
2、脾不统气: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力,气血有所亏损,气虚导致无力推动大便,引起便秘的发生,水湿停滞在体内,导致大便不规律,大便溏薄,肚子持续疼痛,面色萎黄,感觉四肢浑身无力;另外,会出现多种出血症状,例如月经过多,崩漏等。
3、中气下陷:气血供不上来,导致面色淡白,气短无力,总觉得身体无力、腹部有很多东西坠着,小便浑浊。多见于胃下垂、子宫下垂以及慢性的腹泻等。
总而言之,脾胃虚弱的表现会体现在全身上下,是一个整体的影响。
调理脾胃的目的不是为了令你吃得好、吃得多,而是更重要的,将你吃进去的食物好好进行消化和吸收,将有用的物质转化为能量,没用的物质及时处理和代谢。
1、在饮食上:做到饮食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一般吃七八成饱即可,否则都会影响脾胃的吸收消化,导致脾胃不和。
选择的饮食上,应当选择清淡为主,肥腻的饮食会引发湿气生疮,生冷食物损伤体内阳气,引发脾虚,辛辣的饮食易导致胃肠积聚热气,火气上行表现为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火气下走则表现在大便干燥。
注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任何的食物都可以尝试,关键是不过量。
2、中医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养原则,注意不同情况的饮食宜忌。
对于体质肥胖的人,体内或多或少比一般人多痰湿,在饮食上避免吃惹痰湿的东西,比如各种甜食、冷冻储藏的食物、寒凉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
另外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群,他们脾胃一般比年轻人虚弱,对食物的选择更加谨慎,可以多吃温热、细软的食物,有助于消化吸收,忌口生冷、难消化的食物。
对于一般的女生,考虑到脾胃虚弱对月经也有影响,可以吃一些温和补气血的东西,比如红枣、猪肝、蛋黄之类。
3、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气血功能的提高,增强免疫力,老年人可以尝试太极拳。不要熬夜、宵夜少吃、戒烟限酒。
可以尝试艾灸,有不错的调理脾胃的效果,每周艾灸中脘穴或者足三里穴大约半小时,长期坚持下来可以看到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中医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