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提完离职还要继续工作吗还要辞职吗?

每个职场人在工作中都有无数个时刻在心里破口大骂:“我**的不干了!”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应该辞职,什么时候需要忍无可忍从头再忍呢?十年资深HR大婷,跟你分享一些辞职前需要考虑的一些事儿~我们可以把思路梳理一下,自己-团队/公司-行业,由小到大,由最切身相关到未来发展,依次考虑。本文共计19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没有时间细细阅读的小伙伴可以先收藏一下。如果需要1V1的职业咨询,也可以私信我~第一步:看自己看自己的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1、这份工作适合我吗?2、我能够承担换工作甚至没有工作的风险吗?第一个问题是抛开公司和团队,只看工作内容本身。目前的工作内容、需要的工作产出、工作中得到的反馈和收获,是你喜欢的吗?是你想要持续几年、几十年继续做的吗?根据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当人从事符合自己人格特质和职业兴趣的工作时,工作中会获得更高的愉悦感,效率也往往更高。而当从事与自身特质相悖的工作时,往往会感到不适甚至痛苦。对于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思考和直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来发现自己。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试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看看自己适合和不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也可以直接私信我要测试链接~第二个问题则是个人风险评估,包含经济承受能力和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已经接到了看起来很完美的offer,也是有风险的:offer可能被取消、试用期可能会被开除(且无赔偿金)、新公司的项目可能是个大坑、新公司的老板可能是奇葩等等。更不要说目前手头还没有offer的裸辞了。因此,考虑辞职的时候,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的钱包:“你可以支撑XX月吗?”而这个“XX月”,就取决于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了。没有工资收入时,你的焦躁感会成倍增加,而焦躁感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你找下一份工作时的选择判断。因此,想要辞职前,先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有一样无法确定,那么建议还是先按兵不动,先想清楚。第二步:看公司目前所在的公司和团队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几个小指标,帮你快速判断是否需要快速逃离现在的团队。01 团队里的大牛数量日常工作中,一定有一些工作能力让你非常认可的同事。这样的大牛在你的团队里是变多还是变少了呢?如果你发现身边能力强的大牛都在纷纷主动逃离公司,那么建议找到其中的几位,私下询问原因。这往往是公司运转出现问题的征兆。而身边能力让你认可的同事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公司在源源不断地招聘优秀人才,并且优秀人才也愿意选择它。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个人原因想要辞职,倒不如调整个人心态或者考虑转岗。02 上司对工作结果的要求正常情况下,你的直属上司对你一定是有要求的,需要你产出与岗位相符、与他的期望相符的工作结果。因为你的工作结果关系到了他的。一个不但对你有要求,并且能够告诉你如何达成要求、教你工作的职场前辈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有幸遇到这样的上司,建议其他缺点都忍忍吧,先跟着前辈学点东西是正事。而原本对你有要求的上司忽然松懈了,不在意了,则是个危险信号。要么他准备放弃你了,要么他准备放弃公司了。准备放弃你的话,可能很快你就要面临被裁员。而后者,则意味着他可能会很快离职,他的离职会带来你未来工作的动荡(当然,如果你足够优秀也可能是你的机会)。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往往也是你需要考虑辞职的时候。03 工作氛围如何每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都不一样。处在那个环境里时,你会感觉到自己是如鱼得水还是格格不入。虽然并不是企业文化不符就必须换工作,但不要忽略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当公司出现过于明显的抱团倾轧、人浮于事、内部斗争的时候,对个人情绪消耗会很大,而且这也往往是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一个简单的小问题: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当想到明天要上班了,面对你的同事和工作,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你是否要辞职的答案。04 工资发放是否正常这个大家都懂,工资经常性拖延=快逃。第三步 看行业当考虑辞职的时候,不仅要看自己和公司,也要看看所处的大环境。经济和行业都是有发展周期的。你所在的行业是朝阳还是夕阳产业,目前处在动荡还是较为稳定的发展周期,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都会影响你递交辞呈的决定。而这些相关行业的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1、行业资深人士的观点。认识的前辈大牛或社交媒体上的专家,都可以作为参考。2、猎头的信息。一方面是认识的猎头提供的信息可以作为部分参考,另一方面是你的简历更新到招聘网站后,有多少猎头主动打你电话(强调一下,网站内的在线沟通不算)。你接到的电话量,基本可以反映出你在人才市场上的火热程度,也就是找下份工作的难易程度。3、网上的新闻和信息。行业内的新闻、知乎等网站的分析,都可以作为参考。4、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比如洞见研报、艾瑞咨询、前沿报告库等。辞职是个重大的职业决定。希望大家在辞职前都能够慎重考虑,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以上就是大婷关于辞职前所需思考的一些思路。希望能够帮到每天都想辞职的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可以关注我哦,持续获得免费的求职面试和职业发展干货。如果你或你的朋友需要1V1的职业咨询,也可以私信我,获得更多帮助。}
编者按:很多人工作久了,都会面临职业选择上的挣扎纠结:我要不要换掉眼前的工作?在这方面,乔布斯有一句名言:“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生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所有有的人宁愿少赚钱,也要做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作者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从大公司离开,只为追求意义,离职 9 个月之后,他写了这篇文章来复盘自己的得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离开大公司,值得吗?本文整理自 Reddit 社区网友的帖子,原帖标题“I left a FAANG pre-FI for a more fulfilling job and took more than a 50% pay cut. It was not everything I expected it to be.”。先说结论:不管怎样,我确实体验到了一些自己所期待的东西。在 Reddit 论坛的财务自由板块潜水了很久了,这是我第一次发帖,我要分享的是我的故事。我是一名在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工作几年后感到厌倦的科技从业者。我觉得我的故事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也许能帮助到一些人。如果你和我有类似的背景和经历的话,你会尤其感同身受。对于任何考虑离开舒适、但缺乏成就感的工作,想要寻找更有意义的工作的人来说,这篇文章都是有参考价值的。我知道,很多人并不是想要有成就感的工作;一些人找到了工作之外的成就感,只想尽快搞钱,实现财务自由,早日退休,这么想完全没有问题,只是这篇文章可能对你们帮助不大。本文不会涉及很多财务方面的具体建议,但财务自由的思维方式强烈地影响了我的决策。渴望更有成就感的工作是一个常见话题,尤其是当你有了 fuck you money(当你有一笔生活储备资金,可以随时裸辞的时候)或者正在接近财务自由的时候。在大约 9 个月前,我迈出了人生的这一大步。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背景我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 FAANG(美国科技五巨头)公司做软件开发。我很幸运,毕业时助学贷款不到一万,很快就还清了。在公司我的表现不错,工作两年后就得到了升职。随着薪水增加,我的视野也慢慢打开了。和公司里的很多人一样,从小到大,我在经济上都非常有焦虑感,以至于从高中开始,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几乎就是我的人生目标。当我的净工资达到 10 万美元的时候,我开始对金钱和自己的就业能力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我退后一步思考,开始意识到我所做的工作(涉及到开发一个有趣但影响不大的智能手机功能)永远不会让我满足。没有了那么多的财务上的焦虑,我终于能够给自己空间,去反思和理解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忽视的东西。我试着在工作中做出改变。我试图告诉自己,如果我给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角色或志同道合的群体,我就可以忍受自己的工作没有那么重要的感觉,但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也在找其他职场上的机会。后来,我找到了一个似乎是我更喜欢的工作风格,而且在一个感觉更有影响力的领域(医疗保健)。最终,我找到了一个风险更大,但对我来说似乎潜在回报更高的机会。反思与新的机会回顾过往,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后悔,在大学里没有多上人文社科类课程。我目光有点狭隘,选的都是计算机科学类课程,只想着毕业后到科技大公司找一份工作。我一直想学心理学,但出身于工程师家庭的我,脑子里的声音总是告诉我,那不是一个“真正”的学科。此外,我开始感觉到,越来越需要做有影响力的、能帮助别人的工作。我想任何人都可能会有这种渴望,但我认为像我这样来自边缘社区的人,可能特别容易感受到这种回馈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越来越有信心,我开始觉得:自己没有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业,这是很可笑的。于是我开始寻找新的职业方向,让我能够了解更多社会科学领域,并且能够让我感到充实。我还是想从事一些至少是部分技术性的工作开始,因为我想利用我的技能优势。最终我发现了一个非营利性的研究中心,该中心专注于将计算方法应用于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性贩卖到宗教极端主义都有。我联系了这个组织,最后与一些工作人员会面,讨论了这个领域以及我可以做什么来参与其中。我希望能得到一些博士项目的推荐,他们也给出了推荐(他们建议我申请计算机科学或工程项目,专攻类似计算社会科学的领域)。我还发现他们有一个基金,下个月就要发下来了,我这样的背景的人适合做这个项目中的一个岗位。当时,我的退休账户有 11 万美元左右,纳税账户有 7 万美元左右,现金 1 - 1.5万美元左右。我当时 24 岁。可以说即使我不继续存钱,到退休年龄时,仅靠复利的储蓄,我可能勉强财务自由了。我不记得确切的数字,但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大概赚了接近 20 万/年,包括股票和奖金。我得到这个非营利组织的 offer,薪水是 8.8 万美元,不是一个很低的薪水,但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降薪,所以我有点惊讶。医疗保健福利也差不多。退休选择和一般福利在大公司比较好,但这个非营利性组织也还行。我想了很多。我和组织里的工作人员见了多次面,尽可能地去感受它。我试着理性思考,但我承认,我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和理想化来看待这件事的,认为抓住这个机会让我的工作更有意义,降薪是完全值得的。9 个月之后:没我想得那么好,但也不算糟糕有的时候,工作内容就是我所希望的;我可以参与一个非常有趣和有影响力的研究项目,并利用我的技术和 CS 背景来解除问题或建立新的东西。或者,我可以了解有趣的研究,并将计算的视角应用到其中。在这些日子里,我就像那句谚语说的:“找到你喜欢的工作,你这辈子都不会再工作了”。但并不是每一天都是理想状态。有时候,我会连着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没有状态,这很糟糕。和我以前在大公司的工作一样,有些项目是孤立的,混乱的,或者太没有组织性。在这些日子里,我会觉得工作就是工作,财务自由是实现平衡的唯一途径。再加上因为新冠流行而导致的生活变化,这几个月真的很不容易。(要说明的是,当我接受工作邀请时,新冠还没有开始。我不知道疫情对我的决策会有什么影响,但我相信它一定会让我的内心发生一些动摇)。虽然只在这家机构呆了 9 个月,但这些都是我为了更充实的工作而得到的经验教训。这些教训既是关于我自己的,也是关于我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我相信其中一些根本不适用于你,我所说的可能是错的。但我想一些人将从阅读这篇文章中受益。目表和成就感是具有前瞻性、长期性的概念,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生活刚开始做这份新工作的时候,确实,我每天都能比以前更充实。但时间长一点我就发现:就算是新工作,也不是每天都让我顺心满意。换新工作以来,有些时候我会感到无比振奋,这是我在上一份工作中永远无法体验到的;不过,我还是免不了要经历很多难受的日子。我在这些时候会感到满足:第一,当我思考长期目标,设想自己在当前岗位上未来 3 年、5 年或 10 年内可以达成的成就时,我就很满足,比以前的工作更满意。第二,在工作经验方面,新工作让我得以成为专业和领域的专家,走上正确的轨道;这一点,哪怕我最终换了工作或这家公司倒闭了,都不会改变。我现在相信,这就是职业的目的和成就感对我的意义。它并不一定意味着改变一个人每天的生活(在某些领域,可能它真的也会改变一个人每天的生活,比如医学专业或社会工作)。但是,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心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即使尽最大的努力似乎也无法改变现状。因此,你需要更重视一份工作长期的潜力、而不是每天的日常,因为计较每天的输赢不会持续产生满足感。充实的工作仍然是一份工作我手上的一些项目没那么有趣。有时,我不得不负责一个我认为没有太大潜力的项目。有时,一个项目是孤立的、或管理不善的。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代码妖怪,而不是我努力想成为的创意专家……在我最初的几个月里,这些现实对我打击很大。我想,“既然我知道我有能力做更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做这个?”我学到的是,有时候最好退一步,算是把自己的工作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少放一些意义在工作上。你必须面向未来,问自己:“我所朝向的方向是我想要的吗?它是否会给我带来我想长期的经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坦然接受吧:把你的工作当成一份工作。对自己每天的经历不要有任何期待。就像股票市场一样,工作也会有戏剧性的起伏波动。就像股市一样,我必须假设,如果操作得当,我职业生涯的“净值”会呈上升趋势,而不是让自己在“熊市”时感到绝望。我希望这个比喻还算恰当......另一种思考方式是:内在的个人动机并不一定能持续存在。有些时候,我并没有很强的动力去做我真正喜欢的项目。在这种时候,我提醒自己,一份充实的工作仍然是一份工作,如果期待太多,可能还是会失望。我试着提醒自己这样的事实:我现在就在正轨上,即使偶尔感觉不到。与价值观相同的人共事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喜欢我现在的工作的一个原因是,工作中的每个人都致力于共同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与我有强烈的共鸣。我之前的工作在这方面就有些不足。然而,与我以前的工作相比,现在的工作中有我专业背景(软件/ CS )的人要少得多,有时会让人感到孤立,尤其是在做不太理想的项目时。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和我交流的开发人员会比较少,但有时还是会有点痛苦。值得庆幸的是,我已经成功地让更多的工程师参与到项目中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且,对明年的增长有一些合理的预期,这样我们应该可以多雇佣几个与我紧密合作的开发人员。我想这里的建议是:与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并不能替代与专业背景相似的同事的合作,价值观与专业背景,两者缺一不可。你需要持续学习,以实现你的目标我找新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在新的领域学习,也就是社会科学。起初,我以为,鉴于我在职业上的戏剧性转变,我会主要通过工作来学习。有些时候确实如此,但并不尽然。我决定继续攻读心理学的课程来实现这个目标。我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考取证书,并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去年春天我上了一门课,今年秋天我虽然没有上课,但我决定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教科书或研究论文。这样一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即使是工作中不学习的日子里也是如此。我发现必须建立完成目标的日常习惯,否则我就会非常沮丧。家庭生活不满意,工作也不会有成就感疫情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的家庭环境非常不稳定,这让我真的很难忍受工作中的低潮。有的时候一直想辞职,想尝试其他的工作。但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诱惑更多的是来自于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以及我个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和我的伴侣为了适应疫情大流行的世界做了很多改变,我可以说,现在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家庭生活平衡,大大减轻了让自己逃跑的诱惑。有时候,我还是很想离开工作岗位,但这不会持续很久,在这样一个我无法控制的极端外部环境中,我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你认为不能将你的技能/经验应用到一个新的领域,你可能错了当我刚开始换工作时,我认为如果不回学校深造,我就无法从事我想要的工作。但对于大多数考虑转行的人来说,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多做准备工作,多出去找找,找到与你产生共鸣的组织,并主动联系,看看你的背景能不能融入其中。世事难料,要有信心我曾被一个项目卡住,有一段时间真的提不起精神。但我一直在努力,尽管有的时候我拖了后腿,我不想在刚入职的时候就弄得一塌糊涂。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项目可以有其他的应用,和我的兴趣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公司内部也开始对这些新的应用非常感兴趣。我仍然有一些保留意见,但是,总的来说,曾经黯淡的局面确实变好了。我以后会记住这一点,尽量不要在当下感觉不好的情况下过于沮丧。好的管理者是存在的,而且远胜一般的管理者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有过三个经理。其中一个还 OK,他的管理风格与我不太合拍,但我认为这种风格对某些人来说是有效的。另外两个还不错,也没什么太多可抱怨的。但我现在的经理是最好的,他不断地给我带来惊喜。他的理解和同情心的程度,让我觉得和他谈论我所面临的问题更加轻松,因为我知道我会被倾听,而不会被另眼看待。离开大公司,值得吗?简而言之,9 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明确判断从大公司离开是否值得。但是,在这 9 个月里,我经历了很多起伏(我们都一样),可以说,我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我做了一些非常酷的事情,我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感觉很好。此外,我的工资也提高到了 9.3 万美元(从最初的 8.8 万美元),而且还有进一步涨薪的计划,如果顺利的话,2021 年我的工资可能会提高到 12 万美元。所以,有朝一日,我还是有可以再次获得相当有竞争力的薪水的......然而,薪资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种福利,不是这份工作的主要吸引力。我已经与现实和平相处了,也许当初我太理想化了,但我现在的满足感还是比以前高了很多。我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合理自信”的境界。我觉得,这次转行是我人生中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在疫情的背景下也有这样的感觉,这是很难得的。总的来说,转行后的工作仍然是一份工作。我很高兴我做出了改变,不再“这山望着那山高”。(译者:蒂克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完离职还要继续工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