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科平调到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有实权吗工作好吗

先附上报名的官方网站,以免很多考生连官网都找不到,被各种第三方网站或机构忽悠:下面讲几点注意事项,虽然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每年还是有不少人犯错误或出现失误,在此给大家提个醒:第一,报名前期可以适当观望,但尽量不要等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刻再报名很多考生在报名时,习惯等一等、看一看,看看各岗位的报名情况再做决定,这种策略没错,但是也存在一定风险。根据报名公告,今年国考的报名时间是 10 月 15 日 8:00 至 10 月 24 日 18:00,资格审查时间是 10 月 15 日 8:00 至 10 月 26 日 18:00。在 10 月 15 日 8:00 至 10 月 24 日 18:00 期间,报考申请未审查或者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10 月 24 日 18:00 以后,报考申请未审查或者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也就是说,如果对自己是否一定能通过某个岗位的报名没有十足的信心,千万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再报名。要给报考单位留出资格审核的时间,也给自己留出改报其他岗位的时间。第二,报名时填写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不要给后续的资格复审和政审挖坑很多考生是第一次报名参加国考,对于整个流程不熟悉,在初次报名时,往往对系统中填写的信息不重视,不当回事。结果,进面之后,在资格复审环节出现信息对不上等情况;或者笔试面试都通过了,到政审环节,出现档案资料与填报信息不符等问题,最终功亏一篑。所以,在第一次报名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切不可随意填写,把握不准的情况,可以与招考单位联系询问。第三,不要忘记报名确认和缴费时间这也是很多考生经常犯的一个错误,认认真真备考了大半年,磨刀霍霍上考场,名都报了,结果忘记缴费,导致大半年的辛苦付之东流。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于 2023 年 11 月 1 日 0:00 至 11 月 6 日 24:00 登录专题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并缴费。逾期未完成网上报名确认并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此外,一定要记清楚今年打印准考证的时间:报名确认成功的报考者,请于 2023 年 11 月 20 日 0:00 至 11 月 26 日 15:00 期间登录专题网站打印准考证。第四,多打印几张准考证,留待后续使用在考完笔试之后,很多考生认为笔试准考证没用了,就随手丢弃,这种做法万万不可。笔试准考证是后续参加资格复审、面试、体检等一系列环节中必不可少的证明材料,一定要多打印几张,保留好。第五,国考不允许高学历低报对于很多习惯了省考的考生来说,在这方面容易犯错误。尤其是一些本科和研究生所学专业不同的同学,有时候为了报考某岗位,会选择以本科学历报考,这一点在国考中是不允许的。国考明确要求,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社会考生,均应以其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第六,遇到有情况不清楚的,可以与招考单位联系咨询不同单位在专业、基层工作经历等资格条件认定上,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尤其是对于留学生的专业划分、学校自设专业等不包含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之内的情况,在报名前务必与招考单位提前联系,根据招考单位的要求开具相关证明,比如成绩单、专业课目录等,以免白忙活一场。第七,一切信息都要以官方公告、报考指南和职位表为准报考过程中的很多疑问,在官方招考公告、报考指南中都能找到答案,但遗憾的是,很多同学习惯通过第三方网站或机构获取报考信息,这样获取的信息,有时候不完全准确,可能会误导人。尤其是职位表,各岗位的报考条件等,一定要以官方网站上下载的职位表为准。第八,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有人裸考能考上公务员,有人认真准备却考不上”?因为:大家考的不是同一个公务员。你以为的公务员考试,是所有人一起报名,一起参加考试,大家同台竞争,看谁考的分数高。实际上的公务员考试,是你报的热门城市、他报的偏远乡镇,你报的几百比一的 A 岗位,他报的十几比一的 B 岗位。本质上来说,有多少个岗位,就有多少种公务员考试。你报名时的一念之差,直接决定了你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所以,公考圈才有“考得好不如报的好”的说法。你可能会问,那到底如何才能在报考时选择好上岸的岗位呢?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 在自身条件符合岗位要求要求的前提下,限制条件越多越好。岗位限制条件一般包括:专业、学历、政治面貌、基层工作年限、资格证书、英语四六级、户籍等等。限制条件越多,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就越少,你的竞争对手就越少。每年国考中都有很多岗位,由于限制条件较多,导致最终报名人数较少,进面分数往往都比较低,极端情况下,甚至有些岗位因为符合条件的人数太少,勉强才能凑够面试比例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三不限”岗位,这些岗位动辄都是上千人的报名人数,进面分数线非常高。比如 2022 年国考中最热门的岗位: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招 1 人,但报名缴费人数达到了 2.5 万人,成为国考有史以来最热门的岗位。该岗位的报考条件非常宽松,只要求学历本科,不限制专业,不限制基层服务工作经历,不限制基层工作最低年限,不限制政治面貌,也就是说只要是本科毕业就行。在如此宽松的条件下,该岗位报名人数大爆发,再加上媒体炒作,很多原本就凑热闹的人也选择报考该岗位,更是火上浇油。最终导致该岗位的进面分数线高达 141.5 分,该岗位进面分数线甚至在当年国考的全部岗位中排名第 3,而很多中央部委的进面分数线才 120 多。2. “岗位招录人数”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总体而言,只招录 1 个人的岗位容易爆冷,无论该岗位报名人数有多少,只要竞争对手中出现一个大神,你就是炮灰。也就是说,只招录 1 个人的岗位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因此,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招录人数大于 1 的岗位。3. 根据自身实力和条件量力而行。这是很多初次考公务员的考生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往往容易高估自身实力,盲目报考热门地区和岗位。此外,学校一般、自身履历一般、大龄考生,慎重报考中央部委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由于国考中很多岗位面试“非双盲”,自身条件一般的考生即使能顺利进面,在面试阶段也不占优势,甚至可能就是去打了个酱油。第九,不要为了上岸而上岸这是在考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认知错误,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无论是对体制外还是体制内的工作都没有一个清晰和正确地认知,最容易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近几年经济下行,市场萧条,很多考生在就业压力之下,夹杂着焦虑等情绪,脑子一热,不管不顾,只要能公考上岸,其他一切都不顾了。很多考生其实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公务员,考公务员的目的是什么。总之,脑子里就是一个念头:我要考公,我要上岸,完全不考虑考上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单纯的为了上岸而上岸。还有一些孩子听从父母的建议回家考公务员,但是,很多父母囿于自身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和视野,往往对于现在体制内的工作缺乏合理的认知,甚至对公务员有一种盲目的迷信,片面认为只要是公务员就一定比体制外好。或者对体制内的晋升难度存在错误估计,盲目迷信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孩子的能力,认为只要考进来,后续的事情都好说。方向错了,走得越远错得越深。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公务员与公务员之间的差别,比人与狗之间的差别都大”。同为公务员,不同单位和部门在工作强度、忙闲程度、收入待遇、晋升空间等方面的差距极大,甚至大过体制内、外的差距。很多考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容易在选择岗位时出现偏差,导致上岸后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过大,悔不当初,但已经来不及了。诉求不同,报考时选择的岗位就有区别:比如,不同地区的公务员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非常大,上下差距甚至能达到 10 倍。比如,不同级别单位的公务员之间,在发展前景上的差距非常大,以至于你终身奋斗的终点,仅仅只是别人的起点。比如,不同单位的公务员之间,在工作强度、忙闲程度上的差距非常大,当你满怀憧憬,希望考上公务员就可以朝九晚五的时候,现实往往给你当头一棒,朝九晚五就不要想了,996/007干起来吧。所以,报名选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诉求:到底是想收入高、想发展好、想工作轻松,还是想别的什么。搞清楚了自己的诉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否则,一旦选错,可没有后悔药吃。所以,选岗很重要,选岗要谨慎。公务员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最大的缺点也是稳定。你去企业找工作,找错了,大不了拍屁股走人,重新再找。但是考公务员考错了,想走可没那么容易。《公务员法》明确规定,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不允许辞职。你可千万别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不报考有服务期的岗位就可以了。根据中组部有关文件规定,新录用公务员服务期限为 5 年:也就是说,不管你报考的岗位有没有服务期限制,新录用公务员都有 5 年服务期,在这 5 年服务期内,不允许辞职。那如果非要辞职怎么办,就只能按照辞退处理。你是不是以为辞退就完事儿了?那你就想简单了。看看国考公告中是怎么说的:总之,公务员队伍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第一次如果选错,要么就继续在里面待着混吃等死,甚至生不如死;要么就破釜沉舟逃离,但大概率这辈子与公务员再没有交集了。在考公务员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考公务员是为了有个安稳工作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考公务员而考公务员。以上就是报名阶段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后续如果对笔试备考、资格复审、面试、体检、政审、公示等环节有疑问,或者以上环节有什么个性化问题,欢迎 1 V 1 咨询:}
基层公务员,普遍意义上指的是广袤大地上县级及以下的公务员群体。基层公务员的晋升,也一直牵动着基层公务员那根敏感而又麻木的神经。为什么敏感而又麻木,敏感是因为我们期盼待遇的提升与改观,麻木是因为我们对现实情况的无力和无奈。作者:北辰遴选寒柏老师基层公务员晋升的空间太狭小了,狭小到只能在科级的这个空间里苦苦挣扎。有人说太夸张了,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是金子早晚会发光。但事实上,能力的提升与经验的丰富,跟基层的晋升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个法则,一直在运行。笔者在基层工作了近10年的时间,兜兜转转,左右腾挪,见识了光怪陆离,明白了是非曲折。在基层这片广袤而又狭小的土地上,牺牲远远大于收获。不信,你看看你的周围,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20年一动没动,有多少人即将退休仍然只是一个主任科员。这个主任科员没加一二三四,他们又有多大的区别呢?正常来说,乡镇街道、区县部门都是正科级单位,一把手高配或者本身所在的地区级别高是例外。这就意味着,一个基层公务员要晋升到正科级,就要做到单位的一把手或者与一把手旗鼓相当的位置。做到一把手有多难?与一把手旗鼓相当有多难?不说难如登天,也绝非易事。有人会说,现在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职务晋升瓶颈的问题。的确,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为基层公务员提供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晋升空间,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实际的感受来看,远水不解近渴,如九牛给了一毛,如隔靴搔了一痒。比如说,《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要求,县(市、区、旗)、乡镇机关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不超过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数量的60%,其中一级、二级主任科员不超过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总数的50%。我们以一个街道办事处为例。一个中部地区的街道办事处大约全员100人,其中临时人员大约15人,工勤聘干等特殊身份大约15人,事业编制大约40人,行政编制大约30人。假如这30名公务员全部都是综合管理类,那么科级职级的数量应该不超过18个,其中正科级不超过9个。这18人和9人当中,大部分已经获得了科级实职,能实际受惠的人并不多。因此,一个偌大的单位,通过职务与职级并行增长的职数,虽有人晋级,但却少的可怜。你说,基层公务员晋升到正科级有多难?我们这只是分析的职级,还不是职务。我们还是以街道办事处为例。从参加工作到成长为股级干部,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同,基本在3年左右,可以成长为副股级干部。再过一两年,可以成长为正股级干部。股级干部,想想真是委屈了广大基层的同志啊!没有职数,没有职务,硬生生弄出了个股级干部,也就是所谓的中层干部。5年左右的时间,能成为中层正职,算是一个正常的成长时间,这就具备了晋级副科级的资本和履历。现在乡镇街道提拔干部的速度加快,但是经常遇到区县部门插队的情况,尤其是常委部门的同志,时常加个塞。顺利的话,大约3-5年的时间,基本可以提拔为副科级领导职务。除了自身的运作和特殊机遇外,差不多从科员成长为副科,基本上就用掉了接近10年的时间。而接下来想要晋级正科级,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比如,你得从副科级非班子领导职务晋级领导班子成员,有的地方你需要先进政府班子,干个副主任或者副镇长;有的地方你需要先进党委班子,先干个委员。兜兜转转,在委员任上你得干个三五年。接下来,如果运气好,能晋级副书记。副书记任上,你还得干个三五年,才具备冲击主要领导,也就是正科级职务的资本和实力。如果没有这等实力和运气,也可以选择去正科级的人大主任上养老了。也就是说,你在副科级领导职务上起码要工作10年左右,才能冲击正科。就这样,20年的时间过去了。你已经从23周岁的大小伙子成为了43岁的中年大叔。当然,这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同志有超强的实力和超强的运气,30岁就可以晋升到镇长或者书记的职务,甚至更年轻。有的县级领导班子里也有30岁左右的常委。但这些太少,不具有任何代表性。有读者可能会问,你说这么多,基层晋升职级这么难,晋升职务也这么难,基层就不能去了吗?基层就不能待了吗?我觉得可以去,也可以待。每个人成长的路径不同,价值观念不同,人生追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从面上来说,基层晋升瓶颈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这种情况必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这毋庸置疑。比如落实乡镇补贴、落实基层补助、落实职级晋升、增加提拔力度、实现交流任职等等,广大基层公务员面对着非常多的成长机会,这些机会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而不同程度的帮助个人更好的成长。还有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打破天花板,实现华丽转身,那就是遴选。我认识太多太多的人,通过遴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自己的环境,改变了自己的状态。很多考生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已经有工作了,考上考不上无所谓。一些东西就是这样,当你发觉自己应该离开的时候,可能机会已经不多了。现在遴选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内,同时每年遴选的岗位要求都会变化,无论是专业要求,还是工作经验要求,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所以,如果有更远大的目标,一定要提前准备,提早下手,毕竟平台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未来。谁不想拥有一个好的未来呢?船不可无舵,事不可无方。闭门造车不如达者先行!北辰遴选为学员科学地安排了遴选备考资料、长期备考计划及每日学习计划,助你高效备考、轻松赶超小伙伴!添加维信:beichen001618 领取。(备注:遴选真题杂志)①、30套最新笔试真题、21套最新面试真题,包含各种题型及热点考点。②、51套遴选真题全部来源于最近各省市公务员遴选考试真题。③、赠1本《遴选真题解析》月刊杂志。④、最新“两会”资料等。(以上免费)}
4.1更新:和那位讲述父亲经历的匿名答主类似,我这里也讲一段我舅舅的经历。和匿名答主的父亲从基层做起相反,我舅舅在大学毕业之后,做了一小段时间老师就进入了某市局机关工作,随后的七八年时间里,从普通机关干部到科长,再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波澜不惊,就那么几个职位就上来了,这和匿名答主的父亲从基层一步一个台阶锻炼上来,经历各种平调,升迁职位大不相同。这也的确是基层向上的艰难之处,在县级区划里,正科到副处可以说是最艰难的一步,因为提副处需要市一级来提名才行,所以要么县级的主要领导推荐,要么就得自己在市级有自己的人脉网络,而只有上了副处圈子才能大起来,不说主政一方,至少有一大批职位可以轮转锻炼,更多的展现平台,不像科级大部分只能囿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上。在成为副局长之后,正如在原答案中提到的,虽然他受到时任市长的重视,但自己选择了继续在局机关工作,而不是转为下放县区锻炼,因此在几年时间里,他从排名靠后的副局长位置到了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的二号位置上(因为那时候局长兼任党组书记),并且在有一段时间里,一把手缺位时主持局里的全面工作。但由于市长的调离,导致他最终还是在这个位置停了下来,虽然加了个括号(正处级),直到几年之后才来到他的下一站,某县的县委副书记,继续括号(正处级)。在这个副书记两年多任期里,应该说是最考验他能力的一段时间。现在一般是只配一名专职副书记,第一副书记是政府一把手,因此副书记就成为了负责党务的三号人物,但其实际职权还要看书记的信任程度,看他将什么方面的工作交付于你。在县区里,书记的权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记本人自己的权力欲望,除非县区长有足够强大的政治资源,但基本上书记还是可以把手伸到县里的各个方面,这一点造成书记与县长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在体制实际运行过程中,只能是因人而异的磨合,妥协,调节。我舅舅和他的老乡县长碰上的就是这么一个强势的书记,但在场面上还是要顾全大局,配合书记把工作做好,毕竟要是破罐子破摔,激化矛盾,对他们俩的仕途也是大有影响。也正是由于他们这种大原则上的配合,3个人还是比较好的把班子维持了下来,工作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因此在换届时,书记升了市委常委,县长接了书记,我舅舅调任其他县的县长,3个人都各取所需,功德圆满。我的爷爷外公一辈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或者基层的乡村干部,说是普通家庭绝对没问题,而我的父辈可以说就验证了那个年代的一句金句:知识改变命运。虽然他们也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只读到中专,大专,最多到本科为止,没有选择再继续深造,但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的知识水平加上他们自己的个人奋斗,让他们都走上了各个方面的领导位置,确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我们整个家族的命运。而到了今天这个所谓‘寒门难出贵子’的时代,我依然认可这句话:知识改变命运。至少现在大学的门还都是敞开的,努力学习,上个大学难度并不算太大,有志于从政的人,公考也还是一条公平公正的路,一定的学历和学习能力可以保证给你一块敲门砖,进入这个圈子。而所谓的当官靠关系,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有用的人脉关系网,都还是要靠自己在工作中去构建,靠自己的能力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一味将自己的不得志和不上进归咎于没有关系是不合理也不可取的,祝好~3.31更新:看了 @眉间尺 的回答,觉得很有价值,有具体的统计分析数据作为基础来谈,在宏观层面具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因为自己是匿名不方便点赞评论,就在这里做个小广告请大家可以移步关注;而在个人案例方面,上面的匿名答主写的很详细,其父亲的经历也让我想起了我家中几位长辈的际遇,略有些感触,周末有空的时候也会来再写写自己身边的一些故事;原答案:挺赞同百越水木回答中的最后一句:平台是前提,年龄是关键,能力是基础不过我还想再改一改:平台是前提,机遇是关键,学历是块砖,能力是阶梯,年龄是道槛。下面我就分别说说这几句话:平台是前提物以稀为贵。县长是处级干部,放在县区里,这就顶了天了,正处四大班子也就四个人,可能再加几个享受正处待遇的调研员,不管是哪个,那都是在本区域内说话算数的人;在市或者业务厅局里,处级就是中层干部,各政府部门局的局长或者业务处室的处长,市委党务部门的常务负责人,基本上是某个方面的负责人;在省委或者省政府里,处长一级基本上就是干活的,负责的有上面的各个副秘书长承担。所以很自然,平台越高,越容易解决级别,在省级平台,怎么混只要不犯事,一般都会给个调研员(处级)来解决级别问题,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处级职位的含金量又是不一样的,县长县委书记两职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这俩职位都是要通过省委常委会认可过的,也就是进入省管干部层面了,而其他一般的处级干部都是不需要这个程序的。所以要想往上走,就得先下的来,在大平台解决级别容易,但要想下凡独当一面,难度比从下往上冲击低不到哪去。机遇是关键这里所说的的机遇包括了很多方面:自身家庭的背景,单位里以及工作中接触到的领导,调任升迁职位的选择等等。自身家庭的背景这是最容易理解的了,朝中有人好做官,这是先天加成,承接平台是前提这句话一起来看,背景越高,越要挑大的平台,因为好下凡,下来锻炼事半功倍;而如果背景不高,比如说科处一级的领导,那市一级的平台可能最合适,因为本市里家庭人脉会比较熟,很可能中层干部都是相识的,走群众推荐路线也不错,毕竟大部分干部还是会从本地工作人员产生,空降干部还是少数。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单位里以及工作中接触到的领导应该要算是最为重要的人脉关系了,他们的命运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和自身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这个就涉及到自己如何在工作以及为人处世的各个维度上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以至成为其能够倚重的左右手了,见仁见智。至于调任升迁的路径,我用个实例来说,我舅舅30岁就已经是市里某局的副局长,那时候我们市的市长相当器重他,关系好到几年之后我外公去世,尽管他已经调离本市,都还是派他的秘书回来参加外公的葬礼。那个时候我父亲就劝我舅舅应该早一点下到县区去,不管是搞政府的常务副职还是党委副职,至少是常委,锻炼一届才有前途,但是我舅舅那时候想着市长还在位,这两年说不定就要接任书记,自己在局里搞到正职再下去,直接就是县长甚至一步到位书记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市长和市委书记两个人搞斗争,省里搞平衡,把市长给调到省里去了,我舅舅的打算落了空,虽然最后还是在市里解决了正处级别,但晚了一届下去,下去的时候还是搞了2年多副书记才转了县长。他和我爸聊天的时候也是后悔确实应该早一点下去,不该耽误那几年时间,这就是选择职位路径的关键所在。学历是块砖现在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高素质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引进项目层出不穷,有个好学历绝对是一块极其有力的敲门砖。像我们省今年就专门拿出了十几个副厅的职位用来引进金融方面的人才,配到每个市,而且以往这种引进都是单挂副市长,今年都给进了常委,力度空前。一般的如果是博士引进,基层锻炼结束之后定岗也都是副处级,而且副县长给的很多,因为政府其实最希望的就是让这些引进的博士在基层干出点实事来。现在全国上下搞精准扶贫,应该说机会不少,博士放到某个贫困县搞副县长,能在这方面搞出点成绩来的话,很容易树起典型。不过正如砖所描述的,别把学历看得太重,真正的工作尤其是基层工作,跟象牙塔里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应妄自菲薄,也不要自矜自大。能力是阶梯背景人脉这些东西,说到底都是加的buff,就好比1后面的0,越多越大,但要是没有这个1,那还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个1就是能力。有背景有能力,一级棒,有背景没能力,要学会用有能力的人,没背景有能力,努力表现有前途,没背景没能力,那还是好好搬砖看人品吧。说到这个我想起我一个同学的爸爸,这个叔叔很早就提了某市局的局长,这一是运气好二是他有个市委常委的大舅哥,不过他好像确实能力不怎么样,这局长一干就是十几年,要说有点能力的话,大舅哥还一直在位呢,怎么说都能放到下面来干个县长书记什么的了。。。年龄是道槛这没啥好说的了,政策一来,一刀切,切到几岁是几岁,你永远不知道啥时候人家来提一个干部年轻化的口号~我老爹这两年就被切了下来,不过他高兴的不行,切下来挂个闲职,待遇提高,不用管事一身轻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有实权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