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计算能手答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97页的解方程要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重点试题,本文共11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1: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重点试题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重点精选试题一、填空。(28分)1、0.4里面有个0.1;0.025里面有()个0.001。2、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一位小数的和是(),差是(),3、150克=()千克42分=() 1米5厘米=()米49千克50克=()千克4、把3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得到的数是()。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数。1.72、2.072、1.702、1.721()6、一种上衣降价x元后是100元,原价是()1、180.64精确到个位是(),保留三位小数是()。7、由5个0.1、3个0.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读作()。篇2: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试题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试题一、直接写出得数。①22.7-19.9=99×38=180÷36=12×2.5=420÷2.8=8.02+2.16=8-0.72=1.48+0.22=72.81÷9=4.7×20=②4×(50+25)=(360+72)÷9=65.3+12.5+7.5=40×1.8×5=30-3.8-10.2=4.6+1.09-0.69=1.5×100÷50=0.34+2.75+8.66=二、填空题。1、一百亿零三百六十万五千三百写作_______________。2、把256000000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3、3.24扩大100倍是__________;缩小10倍是____________。4、4×38×25=(4×25)×38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5、把7.36扩大____________倍是7360。6、57÷19+51×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吨30千克=__________千克234分=______时______分20平方厘米=___________平方米7.06平方千米=_________公顷8吨305千克=_________吨10元3角4分=__________元8、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9、一个三角形至少有_______个锐角,至多有________个锐角。10、□÷○=135……21中,○最小的是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三、判断题、1、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叫做乘法。()2、0.15和0.150一样大,计数单位也一样。()3、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4、125×8÷125×8=1000÷1000=1()5、一个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6、直线比射线长。()7、420能被40整除。()8、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9、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10、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平行四边形是梯形。()篇3:四年级暑假作业试题四年级暑假作业试题精选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31%1、读拼音,写词语4%cì hòu líng lì quán tuǐ jīng zhàn( ) ( ) ( ) (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3%阻挠(náo ráo) 荆条(jīn jīng) 喷香(pēn pèn)3、辨字组词4%焰( ) 烘( ) 隧( ) 呐( )陷( ) 哄( ) 遂( ) 纳( )4、先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再写反义词4%热情—( )—( ) 推却—( )—( )精密—( )—( ) 具体—( )—( )5、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4%举头望明月( ) 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举例子( ) 大家推举王明任班长( )白川归大海( ) 何时复西归( )亡羊补牢( ) 狐假虎威( )6、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5%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⑵小鸟在枝头唱歌。( )⑶蓝的天,绿的水,红的花,这就是我心中的乐园。( )⑷蓝的天,绿的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⑸战胜“非典”,难道我们没有信心吗?( )7、改写句子4%⑴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⑵蝴蝶飞舞。⑶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⑷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8、在原局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3%⑴我的衣服差不多全湿透了。⑵重庆市是我国的直辖市。⑶伊拉克的士兵击落了敌人的飞机和坦克。二、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4%1、说说句子的意思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不能应也。2、补充诗句、名言或警句3%⑴不要人夸颜色好, 。⑵ ,从无字句处读书。⑶少壮不努力, 。3、常识填空3%《问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被称为,诗歌中的“妻子”的意思是 ,“青春”的意思是 ,表达了。4、在学习《一夜的工作》前,你收集到了关于周总理的哪些资料,至少写两项出来。2%5、小明的奶奶在农村,他的爸爸悄悄给了奶奶一些零花钱,妈妈知道后,和爸爸闹别扭,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他们?4%三、阅读25%1、乱句重组4%(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母亲一病就三年,卧床不起。( )公元前XX年,汉文帝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三年里,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并且日夜守侯在床前。2、阅读21%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小小水滴,多可爱,一滴一滴,滴在石头上,滴出一个,小洞洞,滴到太阳下山坡……”欢快的歌声随着老师在电子琴上弹出的一串串动听的音符,在宁静的校园回荡。我们班“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主题队会在在欢快飞翔的音符中开始了。“叮咚,叮咚……”录音机放出了用古筝演奏的行云流水般又迭荡起伏的音乐。几个女同学在教室中间踏着古筝的节奏翩翩起舞。透过古筝的声音和优美的舞蹈,我仿佛看见了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把大地妆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仿佛看见了高耸的冰山在暖暖的阳光下,化着一缕缕清泉,融入祖国大地迁回曲折,汇成江河,融入大海;仿佛看见了水平如镜的西湖,碧波荡漾的`漓江,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美难道不是水给我们带来的吗?“刚才是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美丽的水”,主持人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想,“接下来要展示的是第二部分——生命的水”。人称“博士后”的张×走上讲台。“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75%是水,血浆中90%是水,眼睛的99%是水,骨骼也有20%的水,连牙齿中都有10%的水。可以说,水在人体中无处不在;水是生命的源泉。”语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一半是给张×的,另一半则是给生命的源泉——水的。讲台上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主题班会的第三部分——“呻吟的水”。画面上只见工厂的工业废水,黄土高原的泥沙,城市的废弃污水油液、居民的垃圾浩浩荡荡地向江水涌去。画外音是水的呻吟:“我们从绿变黑,从甜变涩,从清变浊,从美丽变成丑陋。我们对人类忠心耿耿,人类为什么却如此对待我们呢……”主题班会结束前,班主任老师沉重地说:“同学们,珍惜水吧!珍惜水就是珍惜我们自己。同学们,为了大地的丰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保护和珍惜水资源,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1、短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找出关键词语写下来。4%—— —— ——2、划句子4%:⑴用“~~~~~”划出作者联想的句子。⑵用“————” 划出中心句。3、填空5%(1)“刚才是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美丽的水”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我们从绿变黑,从甜变涩,从清变浊,从美丽变成丑陋。”用了 修辞手法。(3)“人体的75%是水,血浆中90%是水,眼睛的99%是水,骨骼也有20%的水,连牙齿中都有10%的水。”用了 说明方法。(4)“这些美难道不是水给我们带来的吗?”是一个 问(反问、设问、疑问)。(5)文中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来自于 。4、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5、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你有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至少四条)4%四、作文30%小学即将毕业了,你对母校、老师、同学……有什么心理话要说;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你想对布什总统或者伊拉克人民有什么心理话要说;当前,“非典”疫情蔓延,对医务工作者、“非典”患者有什么心理话要说;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选择一方面写一片作文。篇4: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写出36所有的因数;写出51所有的因数()。2、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25°,那么另一锐角是()°。3、钟面上从4:00到4:10,分针转动了()°。4、如果24×3=72,那么24×300=();()×3=7。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腰长是y厘米,底边是x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6、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可走,那么从甲地经过乙地到丙地共有()种不同的走法。7、把50×4=200,218-200=18,79+18=97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8、小红,小军,小华,小明在儿童节互相打电话问候,一共打了()次电话;如果互相发一张电子贺卡,需要发()张电子贺卡。9、一个乒乓球拍y元,一个计算器比一副乒乓球拍便宜x元,一个计算器()元。求当x=20,y=45时,一只计算器的价钱是()元;10、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互相平行,梯形只有()组对边互相平行。1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①一瓶椰子汁约有240()。②一个电热水器能盛水60()。12、98×46+2×46=(98+2)×46,这是运用了()律。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圆圈内)(每题2分,共10分)1.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①3cm3cm5cm②4cm米4cm4cm③3cm3cm6cm2.把1升的水倒入容量为200毫升的纸杯中,可以倒()杯。①1②5③2003.小猴要给一块地围上篱笆,()的围法更牢固些。①②③4.a×b的一个乘数乘10,另一个乘数也乘10,得到的积等于()。①原来的积乘100②原来的积乘20③原来的积乘105.与e×e一定相等的算式是()①e2②2e③e+e④62三、计算下面各题(共35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8分)12×300=200×34=50×110=800×0=600×50=400÷50=26×30=150×40=2.用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9分)28×307=760×50=400÷30=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3分,共18分)60÷15+15×60206×(39÷13×4)125×54—46×125(730-80÷2)÷23400×[(270+80)÷7]99+99×99篇5: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试题一、认真审题,相信你都能填出来。(20分)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一辆汽车的油箱能盛50()汽油;一个病人一顿要喝20()药水。2.6和30两个数,()是()的倍数,()是()的因数。24的因数有()。3.把1、2、12、37和51填入下面圆圈里。奇数素数合数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5,它的顶角是()5.600÷[40-(15+10]]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6.在里填上+或-,在里填数144÷12=(144×2)÷(12)=(144÷2)÷(12)20厘米7.从右边的四条线段中选择三条围成一个三角形,围成的10厘米是()三角形,它的周长是()厘米。10厘米8厘米8.四年级同学做操,男生站5排,女生站3排,每排有a人,做操的学生一共有()人,当a=8时,男生比女生多()人。9、小红、小丽、小军、小强在儿童节的时候,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次,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寄了()张。二、当回裁判(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6分)1、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3、18×500,积的末尾有两个0。()4、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5、用0、3、5三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6、2a=a()三、择优录取.(5分)1、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一定()A.大于90度B.大于60度C.不小于60度D.等于60度2、在□中填上最大的数,使2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中应该填写()。A.2B.4C.6D.83、9000除以800的商是11,余数是()A.2B.20C.200D.20004、如图:小明经过学校去公园,有()条路可以选择.学校小明家〇───〇〇公园A.4B.5C.65、a×b的一个乘数乘10,另一个乘数也乘10,得到的积等于()A.原来的积乘10B.原来的积乘20C.原来的积乘100四、计算能手(35分)1、直接写出得数(8分)70+400=45×20=20×400=560÷80=10×800=385-99=750÷5=24×50=篇6: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试题一、“神机妙算”对又快:(31分)1.直接写出得数:5分2.65+0.73=2.12-0.9=0.54-0.45=0.6×0.9=125×0.8=0.32×0.5=0.12÷0.3=2.4÷0.004=1÷0.25=2.用竖式计算。8分14.53+5.677.2-6.455.6×2.947.04÷5.6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8分1.29+3.7+0.71+6.323.4-8.54-1.466.75×0.5+4.8619×3.6–3.6×92.5×1.8×0.0410.24÷1.25÷8二.“认真细致”填一填。20分1.五十点五零写作。2.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3.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1=720,∠2=480,∠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5o,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一个()三角形(按角分类)。4.3.03×16.7的积里有()位小数。5.把25缩小为原来的()是0.025,把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6.3069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把687430000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7.在○填上“>”、“4吨50千克○4.5吨25×100-1○25×99654×0.98○6543.26×2.02○3.267.67÷0.23○7.677.67÷2.3○7.678.小红、小青和小兰三个小朋友同时买了同样的一枝铅笔,三天后小红用去2.03厘米,小青用去2.45厘米,小兰用去1.9厘米,他们三人中()剩下的铅笔最长。9.4.6×0.16的积是(),保留两位小数后约是()。10.6.4÷0.8=()÷820.5÷0.25=()÷25三.“对号入座”选一选。(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5分1.下面正确的是()。A.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十分位。B.C.0.26和0.260的计数单位不同,但大小相同。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0厘米、4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要在下面的三个量中选出,只能选()。A.50厘米B.70厘米C.80厘米3.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0米,在它的边上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盆花。A.11B.10C.94.下面与10最接近的数是()A.10.01B.9.998C.9.95.用四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不能拼成一个()。A.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四、“火眼金睛”判一判。7分1、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能组成钝角。()2、计算a×b×c=b×(a×c)运用的定律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3、10.020的计数单位是0.01。()4、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5、一个数的3.05倍一定比原数大。()四、操作题(共9分,第一小题4分,第二小题5分)1.(1)将下图中三角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5格。(2)将下图中梯形沿A点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记录了一架模型飞机的飞行情况。(1)这架模型飞机一共飞行了()秒,飞行高度最高是()米。(2)在飞行过程中,前()秒是逐渐上升的,后()秒是逐渐下降的。(3)估一估,第15秒时模型飞机的飞行高度大约是()米。五、解决实际问题(共28分,前四题每题6分,最后一题4分)1.甲乙两个小镇的公路长75千米。小王驾驶一辆汽车行驶30千米共用去2升汽油。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行完全程还需要多少升汽油?2.一个长方形,如果把它的长减少了6米,面积就减少了240平方米;如果把它的宽增加4米,面积就增加了200平方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画图,再解答。)3.池塘的四周有一条小路,小明和爸爸一起沿着这条小路跑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11秒后相遇。如果爸爸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4.小静看一本194页的数学故事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35页。剩下的打算用3天看完,平均每天还要看多少页?5、小红和小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发向而行。小红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25秒两人相遇,这个环形跑道长多少?篇7: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试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试题精选一、直接写出得数。①22.7-19.9=99×38=180÷36=12×2.5=420÷2.8=8.02+2.16=8-0.72=1.48+0.22=72.81÷9=4.7×20=②4×(50+25)=(360+72)÷9=65.3+12.5+7.5=40×1.8×5=30-3.8-10.2=4.6+1.09-0.69=1.5×100÷50=0.34+2.75+8.66=二、填空题。1、一百亿零三百六十万五千三百写作_______________。2、把256000000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3、3.24扩大100倍是__________;缩小10倍是____________。4、4×38×25=(4×25)×38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5、把7.36扩大____________倍是7360。6、57÷19+51×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吨30千克=__________千克234分=______时______分20平方厘米=___________平方米7.06平方千米=_________公顷8吨305千克=_________吨10元3角4分=__________元8、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9、一个三角形至少有_______个锐角,至多有________个锐角。10、□÷○=135……21中,○最小的是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篇8:四年级暑假作业 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及答案一、直接写出各题得数.450+360
720-390 423-299800×125
300÷15
547+39816×50
58×5×2 921-123-77(37+43)÷40720÷8÷924-24÷24+24二、填空.1.4030605000读作(
),6在(
)位上,表示(
).2.一百零四亿零三十万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
).3.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4.把32×125=4000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时20分=(
)分 2060千克=(
)吨(
)千克6.在1840年、19、1954年、1976年、1990年、中,平年有(
),闰年有(
).7.320÷40=8.(
)能被(
)整除.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
).9.已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00,则被减数是(
).10.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与丙数的积是270.已知甲数是30,丙数是6,乙数是(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125×8÷125×8=1
(
)2.最小的自然数是0.
(
)3.48只能被6整除.
(
)4.学校操场占地面积是48000平方分米.
(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7263+2982.1923-456-5443.265×99+2654.(250+25)×405.101×876.13×49+49×877.125×25×328.9999+998+97+6五、求未知数x.1.x+847=12002.x-587=6433.8640÷x=3204.x÷201=1505.x×45=20256.(25×8)×x=1400六、计算下面各题.1.75×(47-2184÷56)2.(2393-34×14)÷273.(262-26×7)÷404.76×(812-654)÷38七、列式计算.1.125乘以45的积,除以587与562的差,商是多少?2.一个数的34倍比3700少538,求这个数.(要求的数用x表示)3.47减去2184除以56的商,所得的差去乘125,积是多少?[四年级暑假作业 数学]篇9: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1、34平方分米;84分;0.02吨2、300÷6×300=15000千克=15吨3、每公顷需要4÷5=0.8小时;每小时耕5÷4=1.25公顷4、27222÷6981500×【(752+225)÷2】5、36÷【100÷(12-8)-13】6、407、420+(420+12)÷48、(1131-5×75)÷759、31.5÷18-31.5÷2010、6÷3÷4算出每台每小时耕0.5公顷,0.5×5×6=1511、连环画看做1份,故事书是2份还多5本,两种书一共的245本就是3份还多5本,所以245-5=240,连环画240÷3=80本,故事书80×2+5=165本12、乙是甲的10倍,丙是乙的10倍也就是甲的100倍,甲:.653÷(100+10+1)=0.12313、13×6=7890÷2=4514、11个,21条15、28+44=7216、817、1522.618、第六天白天一下就爬了110米,就没有滑下来;前五天每天爬110-40=70米,所以70×5+110=460米19、90.05(不包括);最小应大于89.94(不包括)20、如果被除数968加上35就刚好被这个数整除,商就是17,所以这个数(968+35)÷17二、计算(1)25600(2)386.6(3)7.5(4)11100(5)三个数一组,每组分别是0、3、6、9…27,和一共是1351、运用倒推还原(8.6-1.7×3)÷5,当然也可以设这个数为X,列方程解答。2、129减去余数3,再减去商3得123,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和,被除数是除数的3倍多3,所以123-3=120就是除数的4倍,120除以4就是除数等于30,所以被除数是93.3、(39-3)÷3=12岁,39-12=27岁,老师27岁4、相差125、先算油的重量:(86-53)×2=66千克。所以桶重20千克6、6位一循环,÷6=334……3,第三个是57、70.25小时,0.075千克;0.34平方米8、(18-3)×0.6+13.59、倒推,(40+30)×2=140,(140+20)×2=320,(320+10)×2=66010、2160÷30=72台,72+18=90台,2160÷90=24天,30-24=6天,提前6天11、(m-n)÷512、苹果每千克(3.2+1.4)÷2=2.3元,一共带了2.3×3+1.4=8.3元13、考虑除数应该比余数大,24-3=21,所以除数可以为7和21,商就有两个答案14、相加就是这个数的2倍,相减是0,相除是1,所以101-1=100就是这个数的2倍,这个数是501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才等于乙数一半,所以乙数就是加数的20倍,63÷(20+1)=3,所以甲数是316、距离中点150米相遇,就说明走得快的甲比比走得慢的乙就多走了两个150米,就是多300米,甲的速度是乙的1.4倍,那么他走得路程也是乙的1.4倍,接着就是差倍问题了,300÷(1。4-1)=750米,(750+150)×2=1800米17、5×5×4×3=30018、12.21,如果这个题没做对,该好好修理一下。19、第一把钥匙去开,运气太差了,连试4次都不行,就一定是最后一把锁的钥匙了。第二把运气差就要试3次,以此类推,所以4+3+2+1=10次20、0-99有20个2,100-199有20个2,200-300有120个2,共160个221、长和宽相差2,周长20除以2就是长和宽的和,和差问题,长:(10+2)÷2=6,宽就为422、有点难,要做辅助线,要补成一个大长方形ABCD,答案就等于15乘8计算(1)71.5(2)1÷2×3÷3×4÷4×5……÷19×20=10(3)略(4)111100(5)37-3.7=33.3(6)自己算【快乐暑假快乐数学】一、填空。 (23分 8、10题每空0.5分)1、0.958是由9个( )、5个( )和8个( )组成的。2、0.45里有( )个百分之一。3、0.682去掉小数点后得到的数是原来的( )倍。4、5.954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5、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位,右边第二位是( )。6、6.8扩大到它的( )倍是680,缩小到它的( )倍是0.68。7、2米4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写成整数是( )厘米。8、在○里填上“>”“0.49○0.499 4.12○4.23 12.00○123.0○2.999 2.620○2.62 0.98○10.82千克○820克 7米23厘米○7.2厘米9.27吨○9吨27千克 1.004千米○1千米40米9、有一个数,十位和十分位上都是2,个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这个数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10、6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克=( )千克4千米150米=( )米 7080克=( )千克( )克8.3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吨90千克=( )吨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8分)1、小数都比整数小。………………………………………………………( )2、小红的身高是1.35分米。………………………………………………( )3、40.403读作四十点四百零三。……………………………………………(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篇10: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题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题一、填空题(第1~14题,每空1分,第15~18题,每空2分,共28分)1.方程的解是 .2.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填序号)3.写出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一元一次方程:①某个未知数的系数是0.5;②方程的解是2;这样的方程是.4.木工在打墨线时,往往先在木头上确定两点,然后拉紧,提起墨绳一松手便弹出一条墨线,其道理是 .5.比较下列角度的大小:18°15′18.15°(填“>”,“6.平面上有任意三点,过其中两点能画直线条数是 .7.如果某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左视图都相同的图形,则该几何体可能是 .(写一个满足条件的几何体即可)8.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BC=3㎝,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OB的长度是 cm.9.1周角= °,1°=′=″,22°32′16″-3°20′24″=.10.某商店将彩电按成本价提高50%,然后在广告上写“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仍获利270元,那么每台彩电成本价是___________.11.正方体有______条棱;若一个正方体所有棱的和是36cm,则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cm3.12.如右上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多个,最少_____个.13.如右图,OA⊥OB,∠BOC=300,OD平分∠AOC,则∠BOD=。14.在同一平面中,用游戏棒搭4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至少要个游戏棒,那么在空间搭4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至少要个游戏棒。.15.已知,B是线段AD上一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AD=10,BC=3,则AB=________.16.如果关于的方程2+1=3和方程的解相同,那么的值为________.17.“仁义礼智信孝”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小明将这六个字写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仁”相对的字是__________.18.一个长方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暑假来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小编整理了这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2、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6;④∠4+∠7=180°.其中能说明a∥b的条件有()个A、1B、2C、3D、4第2题第3题3、如图所示,已知AC∥ED,∠C=26°,∠CBE=37°,则∠BED的度数是()?A、63°B、83°C、73°D、53°?4、点A(m,n)满足mn=0,则点A在()上.A、原点B、坐标轴C、x轴Dy轴、5、线段MN是由线段EF经过平移得到的若点E(-1,3)的对应点M(2,5),则点F(-3,-2)的对应点N的坐标是()A、(-1,0)B、(-6,0)C、(0,-4)D、(0,0)6、如图小陈从O点出发,前进5米后向右转,再向前进5米后又向右转……,这样一直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O时,一共走了()A、60米B、100米C、120米D、90米第6题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B、C、或D、则其俯视图的面积是cm2.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沿图1中的虚线旋转一周,能围成的几何体是下面几何体中的. ABCD图12.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能用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3.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 A B CD4.一队师生共328人,乘车外出旅行,已有校车可乘64人,如果租用客车,每辆可乘44人,那么还要租用多少辆客车?如果设还要租x辆客车,可列方程为A、44x-328=64B、44x+64=328 C、328+44x=64D、.328+64=44x5.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个建筑物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6.右边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7.如右图,用一根质地均匀长30厘米的直尺和一些相同棋子做实验。已知支点到直尺左右两端的距离分别为,,通过实验可得如下结论:左端棋子数×=右端棋子数×,直尺就能平衡。现在已知=10厘米并且左端放了4枚棋子,那么右端需放几枚棋子,直尺才能平衡? A、8枚B、4枚C、2枚D、1枚8.某测绘装置上一枚指针原来指向南偏西500(如图),把这枚指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结果指针的指向A、南偏东50B、西偏北50C、南偏东40D、东南方向三、解下列方程(每题4分,共16分)(1) (2)(3)(4)四、解答题(共40分)1.已知水渠l的两侧分别有两个村庄A,B,现要在水渠上修一个水站,分别向A,B两个村庄送水,使得A村到水渠的距离与B村到水渠的距离之和最小,请找出水站的位置H,并说明理由。(4分)2.如图,在直线上任取1个点,2个点,3个点,4个点,(1)填写下表(8分)点的个数所得线段的条数所得射线的条数1234(2)在直线上取n个点,可以得到_________条射线,__________条线段。(2分)3.为何值时,代数式与代数式相等?(4分)4.如图线段AB上有一任意点C,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当AB=6cm时,(1)求线段MN的长。(3分)(2)当C在AB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MN的长。(3分)5.甲、乙两地相距560km,A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km;B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每小时行60km。(1)若两车同时出发,多长时间相遇?(4分)(2)如果A车行了1.5h后B车才出发,B车出发后多长时间与A车相遇?(4分)6.无锡市天一实验组织七年级学生秋游,由王老师和甲、乙两同学到客车租赁公司洽谈租车事宜。(1)两同学向公司经理了解租车的价格。公司经理对他们说:“公司有45座和60座两种型号的客车可供租用,60座的客车每辆每天的租金比45座的贵100元。”王老师说:“我们学校八年级昨天在这个公司租了2辆60座和5辆45座的客车,一天的租金为1600元,你们能知道45座和60座的客车每辆每天的租金各是多少元吗?”(4分)(2)公司经理问:“你们准备怎样租车?”,甲同学说:“我的方案是只租用45座的客车,可是会有一辆客车空出30个座位”;乙同学说“我的方案只租用60座客车,正好坐满且比甲同学的方案少用两辆客车”,王老师在一旁听了他们的谈话说:“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有别的方案吗?”如果是你,你该如何设计租车方案,并说明理由。(4分)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题节选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初一数学暑假作业栏目页!假期来了,大家是不是特别开心呀?但是小编提醒大家:我们还是个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哦!鉴于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初一数学暑假作业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DDCAADC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11、;12、∠3;13、0.4;14、24;15、-2(a+3)(a-3);16、;17、160°;18、4.5或-1.5;19、9;20、①②③④三.认真解一解(共46分)21.(本题8分,每小题4分)(1)(-4)0+(-1)2014-(2)解:原式=1+1-2…………3分解:原式=…2分=0………………1分=…………1分=……………………………1分22.(每小题4分,共8分)(1)解:①×2得6x-10y=18③②×3得-6x+9y=-18④③+④得-y=0x=2……………………1分y=0…………2分把y=0代入①,得x=3………………1分∴方程组的解是………………1分篇11:五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题五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7分)1、小明原有a元钱,买x个本子,每个本子单价y元,还剩下()元。2.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长是全长的。3、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她坐在第()列第()行。现在把她的位子向前调两桌,向左调1桌,现在的位置用用数对表示是(,)。4.能同时被2、3和5整除最小的三位数();5、如果a÷b=8是(且a、b都不为0的自然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6、(a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时,是真分数,当a时时,是假分数,当a时,等于3。7、==()÷16=8÷()=0.125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35立方分米=()立方米52秒=()时25公顷=()平方千米9、有一个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的正方体骰子。掷一次骰子,得到合数的可能性是,得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0、林场工作人员统计了两棵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制成了它们生长情况的统计图。(如下图)(3分)从图中可以看出:(1)从开始到第6年,生长速度较快的是()树;(2)生长到第()年,两种树的高度一样;(3)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米。11、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中,当它们的周长相等时,()面积最大,()的面积最小。12、下表中粗线框中三个数的和是9。在表中移动这个粗线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三个数的和各不相同。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①一共可以框出()个不同的和。②()(填“能”或“不能”)框出和是64的三个数。二、认真判断。(6分)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2、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它的。()3、在、、中最接近1的数是。 ()4、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面积就一定相等。( )5、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b时,ba是真分数。( )6、如果A+1=B,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 ( )三、慎重选择。(5分)1、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A.12个B.15个C.9个D.6个2、是真分数,x的值有()种可能。A.3B.4C.5D.6★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复习题★四年级暑假作业★六年级数学毕业暑假作业综合试题★四年级暑假作业答案★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初二语文暑假作业试题★初一生物暑假作业试题参考★数学五年级暑假作业答案202★数学四年级期中试题下学期★小学四年级暑假作业练习题参考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重点试题(整理11篇).doc》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精选13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的例2及“做一做”题目,练习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多位数法则的运用。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完整回答下列各题。  (1)70里面包含有几“十”?260里有几个“十”?  (2)14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组成280?  2、口算。  4×7+33×7+67×9+8  6×8+57×5+97×8+3  3、专项训练。(要求学生正确填写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数是多少个“十”。)  二、新授。  1、引言: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呢?分几步计算?这是今天例2所要研究的内容。课题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2、教学例2。212×34  (1)学生试算。  (2)分析讨论:  提问:例2用乘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各位上的数,各乘了几次?为什么?(各乘了三次,因为被乘数是三位数。)  3、例2与例1比较。  (1)不同点:例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例2,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相同点:乘的笔算方法相同。  帮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归纳笔算法则。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题目。  1、板演:  (1)提问:963是什么与什么相乘的积?  (2)继续把题做完。  (3)训练学生口述笔算法则:  321乘以13的笔算分三步算:第一步用乘数3去乘321得963;第二步用乘数1去乘321得321个十,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第三步把两次乘的得数加起来。  2、独立做另外2道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数对齐。  五、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6-10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一P5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电脑课件出示口算题:23X20=42X30=  3、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X19=42X29=  23X21=42X31=  4、笔算下面各题。  16433865X21X15X44X3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5、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3、独立列式:145x12=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提问: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4、经历计算过程。  (1)请学生估一估145x1Z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Ox1O得1500  15Ox2得300  1500+300=1800  145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X12。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x2)  再算什么?(再算145x1o)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3)、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1)数位对齐;(2)先算2火145(3)再算1x145(10X145);  (4)、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师: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练习,要求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X32=54X145=254X36=  217X83=43X139=328X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学习任务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么熟练,我相信大家这节课一定能学好,你们有信心吗?  二、 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自主学习  师: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1)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  (2)请拿出练习本笔算吧,做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笔算的?要求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3)谁愿意把你的笔算过程分享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A、把145看成150,150×12=1800  B、把12看成10,145×10=1450  C、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150×10=1500……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A.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B.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享后,再通过集体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检测导结  (一)目标检测  1、课件出示:书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和结果。  2、我做得最快  322×24=145×27=679×13=286×35=  (1)分组算  (2)公布比赛结果  (3)表扬  2、结果反亏你  出示课本第50页练习七的第7题  (1)谈话:有位同学他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2)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结果。  3、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你有办法吗?你敢试一试吗?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试试吧。  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 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带x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x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x,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训练  师:咱们先进行口算大战,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先听要求:老师每一小组任意抽一名同学,被老师抽到的6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加1人。  出示口算卡片  2.笔算  23×1530×87  师:不要骄傲,还有难的啊!这次的规则是谁先做完,给谁板演的机会,做完后举手告诉老师。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师:同学们知道20__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是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信息)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咱们先来列出算式。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听好老师要求: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把你的方法在你们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师: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师引导:为什么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师:咱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咱们呢。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象这样的算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出色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同学们还有问题吗?那下面咱们进行练习,看看谁能全部过关,对自己有信心吗?P38页自主练习第一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做第一行,把第一行做到练习本上,开始。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我的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谈话导入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210×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1和3,直接写得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算法:怎样算?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  学生说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口算,我最棒!  400×30=90×600=  50×200=30×300=  250×40=490×20=  160×50=70×130=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这部分内容可以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231×4=321×2=  415×3=298×3=523×3=  2、笔算  24×12=44×59=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12  -------  290  145  -------  1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176×47425×36  237×82  2、练习九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九第3、5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  谈话引入例1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与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算)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  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和笔算的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50页第一题。(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50页第二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车白泥小学一年一度的计算大赛即将开始,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一、赛前热身  1、牛刀小试  哪两位同学愿意请战?  白板出示竖式笔算:24×12=19×12=  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2、脱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计算秘籍吗?  如果是142X12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动笔试一试……  指导并指名学生汇报,参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与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穷大,看来,这个赛前热身对同学们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来的项目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看招。  二、东想西算  情境导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风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是国家5A级景区。这不,家住广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来。  1、白板出示题目:火车行驶了12小时,每小时行驶195千米。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195×12=(千米)  3、195X12,怎样来计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吗: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大约有多少千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试着做一做,在计算时,想一想这道题与142X12相比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9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巡回指导,特别关注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学生互相说算法。  5、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做题过程中的易错点)  6、验算。你会验算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意和同学们分享?  三、计算接力赛----谁是计算大王  接下来这个项目就对我们班同学团结协作能力的考验了,要赢得此项比赛,就要有赖于同学们的默契合作了。我们即将选出六位骁勇善战的计算能手来出战。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四、加时赛:  1、134×12176×47 425×36237×82  2、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平均每个班有32人,共有116个班,思源实验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赢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恭喜同学们!  五、课堂总结,学以致用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11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会有太多困难,只是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需要经历一定的训练过程。在本节教材安排例题中,教材以住宅小区住户为题材,呈现了需要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后,没有作过多的提示和说明,而是直接以填□的形式呈现了竖式的结构,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运算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用竖式算出得数。同时结合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这样,引导学生在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构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后并安排了相应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竖式书写和计算的经验,但由于计算中多了一位数,计算难度上有所提高。在教学时,本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这一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新知,领会数学思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本2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认真做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128×6=28×16=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迁移的基础,通过复习,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三、揭示目标(同上)  四、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7页例1  思考: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28×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先学  1、看一看: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看课本。借鉴我们之前学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来尝试完成例题  2、指名2位同学上黑板板演书上的方法。  六、后教  1、动手操作完成课本练一练,理解算理。  师生共同活动,演示计算过程。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27页练习  ①让学生说说其做法。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③: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学习,再来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七、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第30页第2及其他练习  八、作业  完成课本30页第3、5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12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定位。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0×2= 230×4= 320×2= 410×3= 290×3= 520×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2 4 4 4 6 3  × 1 2 × 5 9 × 5 2  4 8 3 9 6 1 2 6  2 4 2 2 0 3 1 5  2 8 8 2 5 9 6 3 2 7 6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一、探究新知.  现在大家看看这道题:123×42=  (1)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3)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2 3  × 4 2  2 4 6  4 9 2  5 1 6 6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4 5  × 1 2 强调数位对齐  2 9 0 强调数位对齐  1 4 5 强调数位对齐  1 7 4 0 强调数位对齐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首先数位对齐,先用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第5题,注意解题的规范与完整  4、诊断医生:练习七的第7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  1、练习七第3题。  2、练习七第4题。  家庭作业1、练习七第6、8、9。  2、学习之友练习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范文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下册数学计算能手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