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港部队义务兵的津贴工资如何发放

我来讲讲90年代吧,其实9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后期差异很大,前者还有些前30年的残余,后者就更像现在了。我就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事吧:90年代初期,黄桃罐头还是看病人时颇拿的出手的礼品。不过那时候市面上肉罐头、鱼罐头已经挺多了,出去野餐有时会吃罐头。送礼流行送可乐、果汁之类的饮料。总之都是看起来很占分量的东西。当时可乐价格3.5元一罐,麦当劳套餐17块,和现在的价格差不多。但是当时普通人月收入很低,只有300来块。因此“喝可乐”在当时算是比较奢侈的消费了,一般人平时只喝便宜的地方汽水如:山海关。在当年麦当劳是高端消费场所,选择在麦当劳过生日的小朋友那绝对是有钱人。“三产”和“关系户”是很有90年代特色的词,早年“三产”是为了吸收下乡回城人员、职工家属的,毕竟那时候“单位”就是父母,子女(职工)的一切都有义务管理。但编制是有限的,一个职工只能顶替一个子女,那年头家家四五个孩子,剩下的孩子,尤其是领导的孩子“单位”也得给出路不是,内部斗争的败犬领导“单位”也得给找个地方。于是“单位” 提供信用背书,分出一部分工艺流程或者经营渠道给“三产”企业,五马倒六羊,又养起一批人。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有搞“三产”得红红火火的,下一步就要转移资产了。还有的“三产”萎靡不振,要靠“单位”继续输血,那就长期寄生了。当年何止J队经商,从钢厂到医院,从公A局到学校,所有企事业单位或多或少都建个“三产”,那是全民经商,财富转移的年代。90年代“交学费”这个词很常见,指代各种国企扔钱行为,比如花几百万进口的设备没有配套无法使用白白锈烂掉,几千万的企业白送一半股份给外国公司换取“先进管理经验”,运行良好的企业“资不抵债”强行卖给私人等等。很少有人追究领导如何渎职。问,就是“交学费”了。作为小学生的我当年很惊讶领导怎么这么傻。现在我知道领导比谁都聪明。90年代也是个竭尽全力引进外资的时代,80年代除了深圳没听说有多少引进外资的事。进入90年代外资企业就遍地开花了。92年摩托罗拉来我市建厂,流水线的工人月薪都1000+,超过普通国企处长的收入。招商引资是当年各地政府的的头等大事,当时《故事会》还写了个故事,一对小年轻因缘际会坐飞机去外地,因为穿着时髦被当成来考察投资项目的华侨,小地方的领导陪着一顿宴请和游玩,后来看出不对但仍然不吱声,继续大吃大喝。事毕两人良心不安,寄了一封信退回了自己吃喝玩乐花的600元,剩下1万元的花销就让借机享受的领导们“买单”吧。90年代中早期都谈不到食品安全问题,因为很多概念都不存在。社会、学校主要是警告大家不要吃“米猪肉”(误食猪肉绦虫可能会致死)。当时食用油、酱油、醋、麻酱这类东西都没有“包装”的概念。都是自己拿空瓶去副食店打回来。米、面、棒子面等等也没有塑封真空之类概念,都是放在口袋、缸里储存,一到夏天家家户户筛面粉、扒拉大米,用水泡绿豆。因为面粉里有“肉虫子”,大米和绿豆里有“牛子”,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东西就会越长越多,面粉也会变成黄色的坨坨,里面还混有虫子的粪便。晚上看电视时会有瞎蛾子往荧光屏上撞,那就是肉虫子孵化了。周末我经常在阳光下扶着筛子和妈妈一起捉虫子,一次能捉二三十条,可好玩了。90年代城市居民要想吃鸡肉,基本上要么去菜市场买活鸡现场脱毛,要么10元买只烧鸡,都是整鸡。9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西装鸡”的概念。也就是现在常见的袋装鸡,当时很多人觉得不如现杀新鲜,价格也偏高,买的人不多。后来又有了分开卖卤鸡脖、鸡腿、鸡翅的。冷冻鸡胸肉大行其道是更晚些的事情了。早年只卖整鸡估计是因为冷链技术不过关。90年代中早期还很流行向贫困地区“捐款”,我一年级时第一次捐出人民币5角,铅笔两支。每年秋天街道、学校都会组织居民向山区、灾区捐赠一批衣物,点名要长衣、长裤、毛衣、棉被。到了90年代末就不收实物改收钱了,一家收个五块十块的。印象里最早的加盟骗局是“养殖海狸鼠”,广播、报纸上愣说海狸鼠的皮比貂皮还金贵,肉也能卖。一对海狸鼠种鼠售价2、3000元,说是养出小鼠高价回收。这可是90年代中早期!打开广播,到处都是宣传养殖海狸鼠致富的广告。我虽然是个小孩子,听了也很神往,只不过城里没地方养殖罢了。其实海狸鼠鼠种质量低下不说,收购一事也纯属虚构,厂家会以种种理由表示质量不合格,拒收,让养殖户的时间精力打水漂。这种玩法发展到后来就是赵本山、高秀敏站台的蚁L神、万里大造林等骗局,吃人不吐骨头。直到90年代中期媒体还是宣传遇事要“见义勇为” 。碰到坏人,甭管对方拿刀还是拿枪,都应该上去搏斗一下子(当然实际中敢搏斗的也是凤毛麟角,都得上社会新闻)。全国宣传的标杆是盘肠大战车匪的解放军战士徐洪刚。《读者》故事里把美国柜员遇到银行抢劫,直接让对方抢这种事,当笑话讲。当时全社会流行的概念还是要“誓死保卫国有财产”。90年代末才开始提倡不要让少年儿童冒风险救人、救物,先管好自己再说。银行则是谁愿意抢谁抢,别出人命就好。开始宣传“见义智为”,从这个时候起学校就不老宣传赖宁了。1995年珠海有家韩国电子厂,女老板因为1个女工打瞌睡,要100多中国工人举双手下跪否则就开除,结果打工人全跪了,除了一个孙天帅。之所以跪是因为在这家外资企业打工一个月赚1300元,是珠海平均工资的2倍,全国平均工资的3倍,当时珠海房价火热,4000元一平,北京之类大城市才不到3000元一平。孙天帅的事迹被写成《不跪的中国人》,一时轰传天下。当时全国房价便宜,是因为多数人都没什么买房的概念,房子都是公家的,等着分就行。当然为了分到好一点的房子也是人脑子打出狗脑子。不过在80年代开始分房之前,很多城市居民连公家的房子都混不上,老少三代七八口人挤在一间房里的也大有人在。运气好的话可以私搭乱盖出一个藏身之所,类似《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改开前我市人均房屋面积4平米,照样能活着。照这个标准我市现在还可以再塞一亿人。90年代中期有钱人开始养狗,不过有证的不多,因为“狗证”太贵,要5000块,相当于普通人小一年的工资。买一条狗也不便宜,便宜的也要两三千块,真是买不起。具体情形可以参照葛优演的《卡拉是条狗》。90年代中期我们这里有牌子的瓶装啤酒1.5-2元一瓶,退瓶还能还回来3毛。职工月收入5、600块,啤酒卖的很好,而且当时啤酒的地方税高,所以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啤酒厂。因为啤酒厂是地方上的纳税大户,各地为了搞钱纷纷设立关卡,阻止外地啤酒进入本区销售,生怕少了税款。当时地方上能来钱的手段不多,政府运作的资金,有不少甚至是由五块十块的罚款积累而来。所以在公众场合经常能看到戴着红箍的老太太,到处抓随地吐痰、扔烟头、大小便的人。当时还真有不少中国人会随地大小便。海尔老总张瑞敏1984年当厂长时立下的第一条规矩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感觉和现在的印度差不多。印象里90年代不少地方还挂着“禁止随地大小便”的牌子,现在这种牌子已经很罕见了。后来土地出让金顶了上来,地方政府就不太干这种四处罚款的事了。90年代中期以前,我见过最柔软,最吸水的纸是餐桌上的餐巾纸。当时这种纸会被折出造型,插在每一个食客的酒杯里。餐巾纸上有花纹,看着就很庄重。而很多城里人还在用单位的各种废纸擦屁股,能省一点是一点。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人均卫生纸消费量不过1公斤出头,是今天我市人均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塑料袋”是九十年代中前期开始普及的,之前都是用草绳、油纸、网兜、布袋子解决问题。“塑料袋”泛滥几年后成为了公害,风一吹漫天飘着塑料袋。我有个同学家在菜市场旁边,门口的大树上挂了红红白白十几个塑料袋,迎风招展,像是某种装饰物。90年代不同阶级的小朋友往往还能上一个学校,厂长、处长和小商贩的孩子是在一起上课的。我同桌有个米老鼠头像的毛衣,很好看,一问是从香港买的,要600块。我听了啧啧称奇,我妈一月工资才600块。后来直到初中,我穿的都是自己家织的毛衣毛裤。90年代,从城市到乡村超级多的人把西服当便服穿,现在不多见了。我上小学时夏天路边光膀子的大老爷们还随处可见。北京申奥成功后说这种行为不文明,就不让光膀子了。90年代的大陆电影最危险,那时候开始引进好莱坞大片,影院门口的黑板上基本都是好莱坞和成龙的片子屠榜。国产片除了冯小刚能露个头,其他片子都没有啥战斗力。学校每年都要组(qiang)织(zhi)观影一两次,票价好像是5块钱。电影院也很有限,无非是十月、红旗、八一、延安、光明等有数的几个,用手指头都能数的差不多。当时放电影不赚钱,倒是录像厅比较流行,甚至电影院里直接设录像厅,可以看一些没有正式引进的刺激片子。90年代中期以后VCD开始普及,一台2500到3000,大人们会串着换片子,《真实的谎言》《异形》《廊桥遗梦》什么都有……国产电影连续多年萎靡,直到后来电影《英雄》上映才开始有“国产大片”的概念。当年的张艺谋敢豪赌上亿元拍电影、炒作,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这是后话。90年代末,“下岗”在全国蔓延,我妈单位是个万人大厂,堵起路来也是浩浩荡荡。先让坐轮椅的老头老太太打头阵,压住阵脚缓缓推进,后面跟上两三个千人队,没人敢碰的。这招自刘裕北伐流传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正所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市下岗的情况还不算严重,对于普通人来说打打零工,也还能凑合吃饭。但看病真成问题。当时沿用前30年的做法,职工医药费由各单位自行负责,但单位都黄了,哪里还能出医药费。别说已经倒闭的企业,还活着的普通国企、集体所有制单位也是苟延残喘,医药费报销困难(我父母的单位算是很不错了,也只能报销60%-70%)。这就导致各种“祛病强身”的气功大火。对于普通人来说练气功又花不了几十块钱(主要是得买书、磁带),那不妨试试呗?于是本来就看不起病的老百姓干脆不吃药了,原本局限在公园练的气功,变成满大街都是,规模和前几年跳广场舞差不多。90年代末电视购物就很兴盛了,最早是卖“健美骑士”(类似自行车形状的健身器)然后是牙齿美白、神奇钓具、神奇掸子、塑形内衣之类,完全是国外直销广告剪辑后播出。后来国内自己的电视直播兴起,橡果国际那种。就开始卖减肥、增高、治疗近视、隆胸四大套了,P的都很拙劣。还引进了一些台湾八心八箭、木瓜丰胸之类的下流广告。90年代末期区电视台放七龙珠剧场版,以及未删减的香港电影,有时候会有露点和政治不正确的镜头,我虽然是个小学生也感觉很诧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驻港部队义务兵的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