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石头啊帮我查一下?

2018-06-10 16:15
来源:
易门信息港
每当枫叶微红、江边的空气中夹带着丝丝寒意的时候,一直澎湃汹涌的绿汁江就会像傍晚的孩子一样突然安静下来。几天前还像一条飘荡着的巨大绸带的江面,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会突然褪了下去,露出这里一片、那里一堆的浅褐色沙滩来。
一夜间,一块块披着灰绿色苔藓,或方、或圆、或形状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石块块迅速铺满了两岸的河床,给绿汁江带来一抹突然的很不一样的风景。
随后,经历一两个星期的烈日暴晒,附在石块表面的苔藓和泥土就会干裂得像枯黄的莲花白叶片一样慢慢的曲卷起来。之后,再经几天的江风撕扯,附在石块表面干脆的苔藓和泥片就会自动脱落,露出干干净净、带着各色花纹的石头本色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就会看到一群背上背着竹箩,手里拿着铁镐,低着头,像饥饿的老鹰搜寻地上的猎物一样,在沙滩上来回反复、不停走动的奇怪人。他们头顶烈日,足蹬胶鞋,迎着飕飕的江风,脸庞被白花花的阳光炙烤得通红。早已浸透两鬓的汗水,沿着腮帮,在布满尘土的面颊上形成两道弯弯的小沟,像两条夏初的蚯蚓一样从脸面上迅速的滑落下来,一滴滴的洒落在脚下的沙滩上。这么恶劣天气,就连平时久经烈日考验的农民朋友们也不敢轻易出门的,可他们却没事儿人一样,一边擦着通红脸上的汗水一边尽情享受着迎面吹来的江风,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神情。这样的场景,可以一直持续到第二年雨季来临之前。
他们是在欣赏风景吗?不像,把观景点选择在低凹的谷底地带,角度似乎不对。来体验一下乡村的宁静与安详?好像也不太可能。这里虽没有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嘈杂,但飕飕的江风和哗哗的流水声也会搅得你心绪安宁,根本谈不上宁静与安详。那么,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他们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原来这是一群来自本地、昆明、玉溪或是从其它更远的外地远来的寻石人。他们千里迢迢,不辞辛劳,来到这闷热得令人窒息的深山大峡谷,就为寻找心中的宝贝 — 绿汁江奇石。
绿汁江奇石?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石头呢?竟有这样的魔力,能把这么多人心悦诚服地吸引到这里来?
第一:“绿花石”
说起绿汁江奇石,我们就不得不谈谈易门有名的“绿花石”。“绿”,顾名思义,它的颜色是绿的,同时也有以绿汁江地名“绿”取名的意思;“花”,它上面布满了很多花纹,绿的、白的、黄的或是各色条纹夹杂在一起交织而成的图案;“石”,它的质地为石质,故取名“绿花石”。
此类石头,细腻度好,质地较为坚硬,摩氏硬度大约4—5.5之间,以绿、白两种颜色为基本组成,中间夹杂着黄、红、黑或是灰褐色。白色部分为石英质晶体,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略透明,硬度非常大,在泥冲水刷的过程中就难很被磨损。绿色部分质地稍软,摩氏硬度约5——6之间,比起白色部分来要软一些,容易被水冲了凹进去,所以很容易形成凸凹不平的表面。因此,图案也就非常丰富,白绿分明、错落有致,很有层次感,看上去非常舒服。如果中间夹杂着金黄色条纹,很干净,图案的色调对比度明显,色彩鲜亮,中间没有裂纹,完整度高,外观不错,图像的大小比例、位置又恰到好处,那就是绿花石中的精品。这样的石头很难遇到。如果在前一条的基础上再加图案形象生动,意像非常好,带有“吉祥”、“安康”、“历史典故”、“宏图伟业”等喻像的图案或文字,那就是绿花石中的珍品了,只有运气相当的好的情况下才会偶尔遇到。如果能拥有一块这样的石头那将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如果能同时拥有几块,那你将有足够的资本在周围的石友们面前炫耀了。
正因它独特的地域性魅力和诡异的花纹,一直以来绿花石很受外地人欢迎。每年的菌节或是易门举办什么大型活动,都会有大批的外地人涌到这里,他们或来品尝易门美味的野生菌,或来欣赏景色秀丽的易门风光,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在临走的时候,很多热爱石头的朋友都不会忘记带上一方或者几方漂亮的绿花石回家,来作为易门之行很好的纪念品。他们或送亲朋好友或留着自己欣赏,以此来勾起心中对这块美丽土地的回忆,给身边的亲人和自己带来视觉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特别是北京、天津、东北一带的游客,每次到易门来,都不会忘记到“石缘祥”奇石店来欣赏一番易门特有的绿花石。他们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走进“石缘祥”,慢慢的在店里面转上一圈儿,然后眯着眼睛细细的选出几块心中的宝贝,和店主像老朋友一样的来上一番艺术的交流和品评,最后带着心爱的宝贝乐呵呵的离开。临走前还要千叮万嘱的嘱托店主:遇到好的一定要留着,等下次他们来的时候再购买、欣赏。就连柳州、水富、泸州等这些中国著名玩石之都的玩石高人们也会不远千里来易门购藏这种石头。
绿花石的原石来自几地下千米的矿井,那是七、八十年代凤山、三家厂开矿时从地下矿井挖出来的石头。矿工们把这些石块倒进江里,大石块顺江而下,小石头随波逐流,历经几十年的泥冲水洗,刷去松软、粗糙的表层,露出了坚硬、光泽、布满花纹的表面。它们大多浑圆,像一只只过年时挂在门口的大灯笼,有的又像一个个河边躺在瓜地里的碧绿西瓜,色泽丰富,神形兼备,看上去非常的漂亮,也很大气。大的有七八十公斤,小的仅有三四十克。不管大小,它的中间都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圆圈,很像一只眼睛,两面都有,个体大的眼睛就大,个体小的眼睛也跟着小,所以当地人又叫它们“独眼龙”。“眼睛”里常常有漂亮的图案或文字,如“老君骑鹤”“和谐易门”、“鱼跃龙门”“高瞻远瞩”这样的图案,“千岁”、“吉祥”、“运”、“舌”等这样的文字。“眼睛”外的四周又有跟“眼睛”里截然不同的画面,如“孔雀开屏”、“章鱼”、“双喜临门”“驰骋”等这样的图案。这,可能就是绿花石最独特的地方。这样石头,全世界大概也只有易门绿汁江可以找到。
目前,绿花石的资源已面临枯竭,凤山、三家厂的矿场开采早已停止。出于对绿汁江流域地理环境的保护,国家也不会允许再次开采,所以绿花石的来源之路早已断绝,这也就意味着不远的将来绿花石将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其次是泥石。这种石头在绿汁江相对要多一些。它的主色调以黑、黄为主,在每两块黄色的成分之间夹杂着一层黑色,很像我们常吃的夹心饼干。黑色的夹层大约2——4.5厘米厚,黄色部分大约4——8厘米之间,它们黄黑相间、层层重叠,构成一个完整的奇石艺术结合体。咋一看,又很像一块刚刚做好的生日蛋糕,所以也很漂亮,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为什么叫泥石呢?因为它们质地细腻,线条流畅,分布均匀,泥质感强。细细看来,就像用泥巴做成的,但又不是泥,它是实实在的石头。它们有着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胶泥一样细密、均匀分布的泥质细粒。它的黄色部分要软一些,摩氏硬度大约在4.5左右,所以常常被水冲了深深的凹陷下去,黑色部分又要硬得多,摩氏硬度在6左右,在被江水冲洗的过程总是凸显出来,所以这类石头的层次感非常强。在沙滩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片片夹心饼干一样的个体,他们有的像蛋糕,有的像饼干,品相稍好一点的会像帆船上扬起的风帆,很是漂亮。
这类石头,有两种情况是非常稀少的。那就是“菌子”和“宝塔”。可能有些原石很特殊,它破裂的时候不是片状,而是块状的,被水冲洗了以后,留下最坚硬的部分就很像我们易门的菌子,上面有菌帽,下面有菌根,有长大的牛肝菌,也有刚刚破土而出的鸡枞,活灵活现,如果再配上一个合适的底座,那就是一件非常不错的艺术品了。在我们易门2016年菌节“第三届易门工艺美术展”上荣获奇石类一等奖的作品——“菌韵飘香”,就是绿汁江泥石的代表。“宝塔”,可能跟“菌子”是一样的原石,被江水冲洗了以后,层层重叠,节节向高处延伸,宛如一座高耸山顶的宝塔。如果能遇到上小下大,又有塔顶的个体,可要算“宝塔”类的孤品了,那可能也是泥石类的极品,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也很难遇到。
接下来是“王八石”,因它的原石产地在王八山一带,就叫它王八石。这类石头在绿汁江非常少,很难有一见,捡到了一般都有价值。它的质地细腻,硬度很高,摩氏硬度不低于6.5,二氧化硅含量很高,呈半透明状,外观很像玛瑙。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或者是铁硫氧化物的原因,在半透明的白色晶体中常常夹杂着一层层红色、黄色、或者黑褐色的夹层,被水一冲,表面就会露出非常漂亮的花纹,一条条的呈彩带状的呈现在断裂面上,很像广东那边的玛瑙石。有的凸凹不平,凸凹错落的层次感非常明显,所以也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但这类奇石,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的表层常常被一层大约1厘米厚的沙石质外壳包裹,这一点又很像玉溪华宁那边的玛瑙石。只有在水洗度非常好的情况下,才能大面积的露出它漂亮的花纹。一般情况下,我们遇到的都不会太理想。能达到完美画面的个体就更是稀少了,得靠你的石运。
第四:要算“月亮石”
这类石头母体为深红色,在深红色的基质之间常常镶嵌着一些白色的“弯弯月牙”,像天女散花一样的分布在石块表面,煞是好看。如果稍加打磨,图案颜色的对比度会更加鲜明。它的质地有点“蜡”的味道,只要稍加打磨表面就会像出现一层薄薄的、玻璃一样光滑的抛光层,带着浅浅的关泽,很像长江流域的清江石,很漂亮。
这类石头,分布很具地域性,只有很少几个河段可以找到。品相根据“月亮”花纹的排布而定,如果遇到有规律、具美感的,那就是上品;如果“月亮”杂乱无章,那就没什么价值了。但这类石头似乎很懂得寻石人的辛苦,一般情况下,只要遇到了,都没有丢掉的,因为图案糟糕的很少,都可以达到“玩儿”的级别。如果想找一块上等品,那可是很难的、得碰运气。
第五:化石
这类石头黑褐色或是酱褐色背景底色,硬度非常高。它的表面面常常布满了一条条白色的“虫子”,很像五、六亿年前海洋里那些还不太成型的生物。咋一看,就像一些水里的小虫子在石头上窸窸窣窣的爬动,让人心里毛簌簌的。有的石面上分布的又是一些雪花状的白色斑点,很像深冬天空飘落的朵朵白雪,非常漂亮。
这类石头非常非常少见,长年捡石头、眼力比较好的寻石人可能也只是仅见。
第六,排草花石。猛然听到,还以为弄错了,草花石那可是广西的特产,云南好像没听说过。但易门,在易门的绿汁江确实有,质地花纹跟广西那个差不多,只是个头有点小。能见到的只有拳头那么大,或是更小,可作为小摆件随便玩玩。
这类石头,在它们金黄色的表面上常常布满了一丛丛、一簇簇柔嫩的“小草”,它们有茎、有叶、也有花。一阵清风吹来,小草在微风中随风轻轻地摆动,草花被吹得朵朵的向外舒张开来,向观者展示出了有一种浪漫的晚秋情怀,极富诗情画意。有的又很像水底的苔藓或水草,随着水流缓缓扭动着她们那婀娜的身姿,给人以柔美的动感情怀体验。细细品来,也别有一番风味儿。
第七:青沙石
砂石的质地,灰白色,多为碳酸钙组成,中间或表面常常夹带着一层石英质洁白晶莹的夹层,样子很像有名的泰山石。被水一冲,砂子一磨,表面就会出现各种各样让人惊讶的图案,也很具收藏的价值。
这类石头,有多个品种。他们外观上很接近,色泽稍有不同,有的沙质细一些,有的又要粗一点,有的颜色青黑,有的又灰白。白色的石英质薄层就夹杂在砂质的颗粒中间,形成黑白分明的条纹。被河沙一冲刷,被水一清洗,白色的图案就清晰排布在黑色的砂质背景之上,黑白分明,形成对比鲜明的水墨画。
它们浑然天成,朴拙自然,也是很多玩石人喜爱的石种。
这七类石头,就是绿汁江较有代表性的观赏性奇石,其它的如墨石、青石、古铜石、贝壳石等也有一定的价值。如果遇到外观、图案品相较好的也可以收藏。
纵观绿汁江奇石,不仅种类繁多,质地较好,色彩也非常丰富。它们一般都有三种以上的色彩,多的能达到五、六种,夺目耀眼,让人不忍移目;它们颜色深浅变化有梯度,层次感强,很容易激起人们对色彩美感的享受;它们图案与底色之间反差较大,能很容易的衬托出图案鲜明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绿汁江奇石,图案丰富,变化万端。有的极富动感,充满生机,很有活力,容易感染人,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有的又灵空抽象,变化万端,如行云流水,似烟、似雾,又如夕阳西下时的云彩,让人目不暇接,如坠云雾。
绿汁江奇石,水洗度非常好,很有水冲石的特征。不管是外观的圆润度、图案的色泽、石头的质地还是图案的布局,都很自己的特点,很具方性性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块小小的石头竟这样的丰富多彩,竟蕴含着这么丰富的艺术元素,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与惊叹!一条小小的河流竟蕴藏着这么丰富的奇石资源,这是事先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的。
大自然就是这样的神奇。它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当你刻意的去寻求时,千寻万觅,却总也找不到。不经意间的随便一瞥,却发现那真的很美。
我们的身边从来就不缺少美,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大自然这位鬼斧神工的巨匠是绝不会吝啬的,它总要把勾勒了几千年、甚至上亿年的杰作奉献给你,让你尽情的去享受这份纯真、朴素的自然之美。
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天地日月造化之精华,是上苍赐予人类之瑰宝,是诗情画意之乐章。它来源于自然,又巧妙地把它简练成神话般的意境,使人神往,令人陶醉。
一块造型奇特石头,就像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面,是宇宙间古老、天然的艺术品。有自然之美、无声之妙、个性之奇、永恒之贵,令人遐思、令人陶醉。品奇石之神韵,感知古今之沧桑,千秋同在,乐趣无穷。
拥有一块绿汁江奇石,将是一件莫大的艺术享受。历史的更迭,岁月的变迁,造就了绿汁江流域险峻峥嵘的河谷山川,孕育了绿汁江特有的奇石资源。沧海变桑田,沉睡亿万年的大自然杰作终于迎来属于它的那片天地。之后,历经上万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霜侵,造就了绿汁江岩石坚强的品格;然后,再经大江千年的洗礼,熔炼出绿汁江奇石独特的艺术品格。然而,它却只是静静的,静静的立在那里,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面带慈祥的微笑,用深邃的眼神恬淡的看着面前这片茫茫苍苍的大地。从不张扬,也不害怕会被埋没,只是默默的等待,等待着终有一天,懂得他、能读懂他背后故事那个人的到来。
作者:沙漠芝草
来源:易门信息网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一扫识别石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