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告知下,初中生高中孩子厌学是否需要看心理医生呢心理专家哪里好?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那么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怎么进行应对呢?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厌学心理给初中生带来的主要问题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在行动上表现为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听讲不注意、走神、睡觉甚至捣乱,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过分依赖辅导、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靠抄袭作业度日,甚至不交作业,学习没有动力,他们来学校读书,只是教师、父母强迫的,因此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出现迟到、逃课、出走等逃避学习的现象。对练习、作业、考试等一切学习活动漠然置之,由不学沦为混学,进而成为学困生,造成恶性循环。厌学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体验,倘若这种体验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留,会沉积固化为不良学习品质,影响个体发展,甚至贻误终生。当前初中生厌学原因很多,但受社会因素影响不大,主要受校内外学习环境与自身因素的影响,既包括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方法、家长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又包括自身心理各项发展水平不高的内部因素。但总的来说,学生并不是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而是认为家长、教师、学校的做法不好,致使他们降低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对学习的逆反心理。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导致厌学并不是简单的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各种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刺激与学生的现有心理水平相互冲突而产生的。
  个性因素水平低下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自身原因
  习惯性无助感
  习惯性无助感即学生对学习成败的态度问题,学生的学习当然存在成功与失败,但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经常看到的是学习中的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时就会降低学习热情,丧失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的自信心。这部分学生大都是一些学业不良者或学习暂时困难者,若时间稍一长,就会变成整体性学习困难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初并无多大差异,但后来由于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因此,很难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加工,有的甚至是因为知识断层而造成阶段性的考试失败,所以常表现为害怕考试,其中初三学生最讨厌考试,最担心考不上高中,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讨厌考试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他们最担心成绩考差或成绩直线下滑,从经验中得知,这部分学生群也很不固定,他们的学习信心经常随考试成绩的升降而变化,有的学生可能因为某几次或一次的分数提高而增加学习兴趣,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一次或几次的分数降低而丧失信心,降低学习欲望,教育若将这部分学生及时转化过来,将会是很大的成功。随着学习成绩的一次又一次的不如意,信心较低的一些学生开始出现完全的失败状态一一将来结果不可控状态,当然,这部分学生并不是最危机的学生群。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水平都低,这才是真正的困难群体,这部分学生也大部分是学业不良者,他们完全将学习漠然置之,成绩差已习惯了,再无上进的欲望,缺乏积极探索的意向,上课讲的内容似懂非懂,作业不做,经常抄,最怕考试,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天生学习不行,盼望早毕业。这种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
  期待与诱发的阻断的心理动因
  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就感强的学生,认为自己满足教师的学习期待后会得到来自于教师的肯定评价,因而他们便会努力学习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现实中老师总是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对他们的肯定评价传递给他们,如肯定和期待的目光、点头示意、微笑、赞扬的手势以及语言等。由于失去了教师的学习期待,他们在课堂上通常不被指答问题,在没有这一外力的作用下,这些学生便不会积极主动地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这样学习成绩也就不会得到提高,同样更不可能得到来自于教师的期待和学习的诱发,如此恶性循环,愉快的和富有激励性的学习将不会存在,厌学便随之产生。
  意义障碍与逆反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头脑中己形成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对成人某些要求的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甚至对知识和要求有心理抗拒,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未考虑学生的动机,常在教学中把学生不存在的动机强加于他们身上,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批评和主观的否定评价等,这样就可能使学生对这个老师有看法,产生意义障碍,从此不再接受这个老师的意见,有时还会发展为激烈的对抗状态产生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恶化,更加不喜欢他讲的学科,造成对该门课的极大厌恶。在教学中,还有些老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态度,而机械重复某些要求,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拒绝接受,这是学生厌学的最普遍原因,如有的学生对某门功课成绩不好,学习无兴趣,而老师却硬性要求他学好,就会使这个学生对该要求产生意义障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对被理解的有关信息和观点就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当原有的不良情绪不能有效地被克服,就会愈加强烈,从而导致产生去抵制有关教育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的行为意向,即厌学行为。
  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尚未成熟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可能因素
  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处于半成熟、半独立的时期,认识水平尚未发展成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为了一个远大目标而执着地去追求,“头悬梁,锥刺股”也是成人的典故,初中生尤其初一生还未脱离“玩”的天性,他们最想做的事是“玩”,迫切需要的是睡眠,可见,初一学生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他们依然有很强烈的活动需要,因此,虽然他们给自己定了远大的目标:考上大学、当一名科学家等,但他们不会给自己定小的近期目标,他们还不懂得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在学习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学校教育存在弊端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外部原因
  学习模式单一,学习时间过长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当前教学还是遵循着这样一个程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命题测验—学生应试;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学方法改进了,课堂活跃了,讨论多了,但讨论还是教师限定题目和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讨论并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在这样一个被动模式下,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其趣味性也比较有限,更何况大多数课堂教学仍是满堂灌(改进后又变为满堂问),学习缺乏新鲜感,探索欲望降低。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当前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者虽有大量增加,但又转向另一个极端,把课上得花里胡哨,给学生带来的是更多的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但在热热闹闹的45分钟后,学生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把知识又还给了老师。学生也对当前盲目运用电教手段,一味追求花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反感,他们自始至终还是喜欢有学识与修养的老师。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只是倾向于怎样使学生记得更多,而没有注重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一节课的出发点只是理解内容,而没有“培养”这一环节。
  社会及家庭的压力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外部原因
  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社会活动,几乎占据其全部的活动范畴,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往往将这一活动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同时,它也会被人们认定为对教师和家长评价的参考值。当教师和家长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以这一观念支配自己对待学生和子女的行为时,压力就会在学生身上生成,而且,在现实中教师如果从国家和社会利益出发,希望学生获得知识,以便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督促学生学习的话,一般来说,只要方法适度,学生不会有学习压力的。但如果教师从个人利益出发,如通过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或升学率反映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甚至为自己评职称和升迁找机会等,这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便会因个人功利而变得严厉和超强,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就产生了。时间久了,学生在学习中就产生倦意。
  家长方面,当前父母头脑中充满了“唯有读书高”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不客观考虑子女的实际和环境的因素,一定要让孩子考上大学,剥夺子女的自由活动时间,他们以“成绩好的要保住”,“成绩不好一定要赶上”为原则来督促孩子。为此,除学校学习之外,家长还要为孩子请家教,加班加点,有的学生各种手段都采用了,还是未达到父母的要求学习还是赶不上去,此时便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对学习由倦怠而变成厌烦。
  防范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导致学生厌学有诸多的因素,与此相应,防止学生厌学的策略也应是多维度,多种类的,在此针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内外因—即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外动力机制提出具体的对策。
  注重初中生内部动机的激发
  在学校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创设情境
  通过“设疑”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上的不和谐状态。其途径可表示为:提出与学生己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先教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法则,在学生理解之后,再举出反例—提出有几种选择答案的问题。
  鼓励好奇与探索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设法鼓励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对学生尽量鼓励肯定,即使对其不恰当的思想和行为,也应以保护其好奇心为原则。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成功的满足感
  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此,首先要寓教于乐,把学习和完成实际活动任务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成功.从教学经验与调查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上微机、实验,英语听力等实践活动课,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学。“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可知,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相结合,就会使学生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其次要提高“给”的艺术,教给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能保持下来。
  学生要有正确对待失败的心态
  学生应认识到,学业的暂时失败,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学习,长期的连续的成功会和长期的连续的失败一样对学习不利,因为一直成功的学生自己心中有种暗示,以后不用继续努力照样能成功,渐渐地学习动力会慢慢变弱,学习成绩降下来,学生还会想不通,此时若再加上其他的个性因素,就有可能厌学。
  利用兴趣迁移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学生若对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有强烈的内在动机,那么就可以采取把这种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的方式使其产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
  运用外部强化使其形成内在动机或直接培养外部动机
  给学生设立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的目标即要具体,远大的目标对初中生来说起不到积极的作用,适当的目标即难度要合适,这样的目标学生力所能及,容易受到强化。
  适时的赏罚
  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即时给予鼓励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对于学习不认真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要必要地进行惩罚,但该“惩罚”要恰如其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内心里接受,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产生逆反心理。在实际工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发现,利用对等惩罚确实能够起到纠正不良行为的作用,如作业做错要求重做,打架骂人受到批评,令其赔礼道歉等,均属对等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仅不会改正错误,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行为。所以惩罚应少用慎用,即要多进行正面教育。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并进行评价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学生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了多大进步,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可采用分数加评语的评价方法,这样可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因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善学习环境
  改进教法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进修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师教学方法应新颖、生动活泼,不能盲目延长教学时间,否则会使学生在极度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体验中,逐渐形成潜意识的逃避学习动机。
  家校联系,寻求最佳教育
  家长除及时与教师联系了解情况外,教师应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克服溺爱和苛求的心态,客观评价子女,不要硬性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发展,更不要试图从精神与肉体上驾驭他们,家长同样要注意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家校有机结合,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相关文章:浅论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10-29中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08-26儿童钢琴学习厌学成因分析与对策10-02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浅析及对策10-2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07-20孕期抑郁症的成因及对策09-23厌学儿童的心理表现07-21如何克服厌学心理11-15农村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及应对对策08-15关于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10-15}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发稿时间:2014-08-11 09:18:32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刘颖中国青年网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公孙丑上》这段记于《孟子》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表达了儒家对于“圣人”的见解。孔子说“我不能算是圣人啊,我学习不感到厌倦,教育不觉得疲惫而已。”这是孔子的自谦,他说,我还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只是我学习不知满足,教育别人不感到厌倦而已。然子贡则认为孔子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然具备了“智”与“仁”的圣人品质。在这里,我们不是标榜圣人的标准,而是来探讨由儒家的这部经典引申出的“学而不厌”这个话题。相信“学而不厌”是每个老师对学生最由衷的期冀,也是每个好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健康的态度,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然而,现在社会上被广泛关注的一种现象,相信其足以令所有家长和老师都望而生畏,那便是——初中生厌学。中国每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表明解决“初中生厌学”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应声而起,这一社会问题得到了专家,媒体和热衷于青少年教育的热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这是真实出现在笔者身边典型的“厌学”现象: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四口之家里,已经步入初三即将面临高考的弟弟从初二开始就出现逃课、不写作业,放学不回家的行为。因为父亲对儿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出于儿子的“不争气”以及家庭经济压力,经常在酒后对儿子非打即骂,家里经常充斥着“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战乱”气氛。这家的姐姐是笔者好友,与笔者经常讨论解决弟弟厌学的方法,笔者也曾一度担任过弟弟的课习辅导,与孩子有一段比较深刻的交流。在这期间,笔者对于初中生厌学的心理有了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孩子为什么厌学?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叫“厌学”,用比较权威的概念表达是这样的——“初中生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笔者认为,“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倾向”,重点在于“内在”二字,正所谓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结合身边现实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导致孩子厌学的决定性缘由便是孩子对于“学习”的认知以及观念。很简单,如果一个人想喝水,那么谁能让他不觉得渴呢?其他原因还有很多,主要包括个人性格、心理素质、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等。行文至此,相信很多朋友迫不及待想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呢?解决问题前,让我们先来一起分析每个起因导致的后果。第一,最关键的“观念”问题,简单说就是一个人对于“学习”这个行为所下的定义,包括这个行为的发生以及产生的价值。显然,这是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并会随之而改变。这并不是不可逆的,恰恰是随时可变的,在此先搁置不谈,因为其会受以下几点综合因素的影响。第二,个人性格、心理素质因素。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造成孩子厌学的很重要原因就是自制力弱,抗诱惑能力差。老话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是的,所以谁能掌控自己贪玩的欲望,谁就是“赢家”。第三,家庭环境影响。笔者从现实的例子里发现,这个原因是影响孩子主观意识的关键。家长管教方式的不合理,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尤其是给孩子灌输攀比的心理,对其心理健康发展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孩子说压力大?没有不理性的攀比何来压力一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理由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而言,站在孩子的立场便是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不尊重孩子的态度和价值观。试想,以不尊重的态度能换取孩子尊重的理解吗?适得其反!第四、学校环境影响。这点结合笔者亲身经历,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常人而言,采取“适应环境”比“特立独行”的行为更为本能和安全,如果孩子在学校结交的恰好是不太爱学习的朋友,是会影响他的行为的;另外,如果老师对孩子采取“期望值过高”或者“任由其破罐破摔地发展”两种极端的态度,也会令学生望风而逃,因而讨厌上学。好了,几点原因逐一分析过后,回到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第二、三、四点会影响到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知呢?因为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到坚不可摧的程度,孩子对于外界的种种“风吹草动”会异常敏感。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外界的引导是很有可能改变其内在价值观的。笔者所说案例中的孩子曾经是一个听话、爱学习的孩子,由于其自制力不够,结交了一些好玩儿的朋友,放任贪玩的本性而渐渐不用功学习。不幸的是他父亲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颇为封建的管教方式以及老师任其发展的态度,使得这孩子越陷越深,久而久之,已经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的他便更加厌学,频繁逃学。笔者与其谈话后,发觉他已经认定“学习”对自己而言是可怕又无用的一件事。因为有身边朋友家的案例,笔者深知困扰很多家庭和青少年的这一厌学问题确实对家庭幸福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这里,笔者总结几个方法和经验,也是和广大关注青少年厌学问题的朋友探讨。其一,尊重个性。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有着各自的魅力,这魅力的根源即为“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希望家长和老师尽量不要以长者自居,以自己的好恶为准绳,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对于没有对“学习”这件事形成“非常重要”的价值观的孩子,用尊重、温和、爱护的态度,用身教而非言传的方式,进行引导。要知道,您怎么“做”比您怎么“说”要有说服力得多。其二,家长和孩子一起完善。其实,笔者这里说“一起完善”,也是出于对家长与孩子互动的必要性的考虑。更多时候,成年人也许不愿意面对和承认的事实是——孩子比成年人更完善。您可以回忆,儿时的您有很重的攀比之心吗?会很在意“面子”吗?笔者的意思不是否定了上进心的积极性,是强调家长和孩子一起完善,采用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切忌给孩子灌输攀比和虚荣的价值观。要知道,买椟还珠的典故仍历历在目,不要忘记了学习是为了进步和完善自我的这一本质,而让其沦为炫耀和攀比的媒介。否则,孩子只会失去学习的乐趣而倍感压力重重,不逃之夭夭又能如何呢?其三,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于人生观之上,一个有健康、积极人生观的孩子,对“学习”这件事的态度定会是超然的,并且不会被外境所左右。要知道,学习知识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完善自我的途径,而不是以“得分高低”,“考上重点学校”为目的。无论成绩如何,一个自信的孩子不会被短暂的所谓的“成功”或“失败”所迷惑,他可以随时接受所有的不确定和波动,而坚定着自己的信念,扬起希望的风帆,心中自有一片任其遨游、探索的海洋,生命自有一番格局。佛家说“手指明月,见月忘指”,其妙处引申到这里就是让我们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而不要执着于“学习成绩”甚至“学习本身”这个过程。行文至此,笔者希望本文粗浅的观点对“正在厌学”,“将要厌学”以及苦恼于孩子厌学的家长朋友们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此便不甚欣慰。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责任编辑:侯立娟家长限制孩子“朋友圈” 孩子交友莫贴功利标...
解读家庭性教育:孩子喜欢展示私处怎么办
这世上不只血是浓的,还有爱
英国家庭教育漫谈
家长如何对付孩子的冷战
帮孩子戒网瘾 专家称民主型庭教养方式最理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孩子厌学是否需要看心理医生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