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女孩子读博士出来工作好找吗毕业了都干什么去?

关键词:定岗定编,评聘分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分学校已经实行定岗定编,并且将陆续推广到所有学校,在这原则下,高校铁饭碗已破,以天津某著名高校的一个有名学院为例,教授已经超编,这就意味着,第一,部分教授聘不上教授岗,第二,除非有些教授over了或者调离,否则副教授是基本升不上教授的。第三,一场高校教师之间的腥风血雨般的厮杀即将拉开战幕。。。。。。你做好准备了吗?国内高校又可分为一流院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院校,下文统称三流院校,二流的就是夹在这两者之间的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对于青椒来说,除硕博连读的外,一般毕业年龄在28左右,这是个很尴尬的年龄,该结婚了,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需要钱,钱从哪来?买房的钱一般有如下三种途径:父母提供,学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一流学校待遇:0-6万左右房屋补贴,0-2万左右安家费,1年左右周转房,不安排配偶工作,工资2000以下,讲师待遇,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科研启动费2万左右,一年工作缓冲期,不参加岗位考核,一年后考评,直接决定岗位津贴数目。博贴基本没有,除非当地政府出。生活滋润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万。三流高校待遇:房屋补贴5-20万左右,越差的学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来了直接给副教授待遇,工资1700-2500左右(税前),基本不解决配偶工作,安家费2-5万,1年周转房,1-2年缓冲期,随后参加岗位考评,一般会有博士津贴,有的地方有政府的博士津贴,例如福建。2年后可申请副教授,有的学校评定职称时承认工作以前包括博士和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有的学校不承认,若找工作时,一定要问清楚。生活滋润度,勉强温饱,年收入4-6万三本与四流高校:房屋补贴20万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税后6-8万,有的提供住房,服务n年后给产权,一般有博士津贴。科研启动费2-10都有可能。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博士为副高。生活滋润度,最好。发展前途: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无所有,三本与四流院校最滋润,但是职业发展最受限。申请课题难度一流高校与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学校非常困难,后文将对项目申请有详细叙述,但是对于大多数青椒来说,没有项目=没有职称博士工作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两年后的考验, 副教授=项目?一流高校与研究所:主持并完成1-2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影响力的文章若干。由于这个限制,国内毕业青椒想在工作后2年顺利拿下副高简直是做梦三流高校:主持并完成1项厅级项目(例如教育厅项目)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三)参与完成省部级(地方省级基金委、科委或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项目一项或者完成横向项目达到一定经费数额,例如我所在学校要求横向一次到位经费10万以上。SCI/EI检索论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注意,要求是完成结题的项目,论文有的要求是必须署名为工作单位的,有的没要求,也就是你在读博士期间发的也可以。由于项目的限制,都要求完成的项目,因此,想在工作两年后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个大额横向,然后与企业商量迅速结题。纵向项目,拿到完成,最少需要3年。三本与四流高校:参与完成厅级以上项目,几篇文章即可对于女博士来说,可以考虑三流与四流院校,工作压力小,有利于家庭稳定,收入很不错。对于有志于有所成就的博士,那么下面的问题,就需要仔细考虑了影响青椒前途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项目和文章,文章各个行业不同,很难说清。项目,这个是每个大学青年教师头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没有项目,一事无成。下文将就项目仔细评说对于青椒来说,若无导师帮忙或者相当的人脉积累,横向项目(企业项目)是基本无望的,现在企业已经很狡诈了,一般要求你有成果,拿过来,可转化为生产,才会给钱。不象以前了,不会支持前期探索的。纵向项目:973,963,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地方省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基金,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等。973,863那是谁拿项目谁写项目申请指南,一般青椒就不用考虑了。地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与教育厅项目,限项申报。也就是规定了每个学校能申报多少项。以我所处学校为例,每年允许申报30项左右,最后批准3-6项不等。由于限项,所以很多人的本子连学校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就剩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这两个自由申请,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所在的院系没有博士点,那么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往职称的华山一条路?谁是你的伯乐?号称国内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请到全看个人本事。08年以后,国基将青年科学基金从面上项目中分离出来,列为人才基金,总体命中率25%左右,各个学科不尽相同,其中生物医学类是死亡之组,地球和数学好些。国基在本人眼里,最容易拿到的基金,其难度低于省部级基金和教育厅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没申请过,不知难易。申请要求:博士学位35岁以下,在职博士需要导师推荐信国家基金考察什么:创新点,排名第一,其次为研究基础,课题组组成等。评审方式:3个以上匿名专家评审人(简称函评),评审人的意见为三种,优先资助,资助,不予资助。根据三个评审人的意见决定你的本子是否提交学科组开会评议(简称会评,需要至少一个优先资助),会评通过,则获得国家基金,上会率,据说今年青基是130%,也就是会评时还需要灭到30%的人。国家基金与博士期间的工作创新点,国家基金的灵魂,如果你在博士期间完全依赖老师,老师交代什么做什么,很抱歉,你无法提出能够让评审人欣赏的idea,那么你的博士是失败的。申请青基的思想来源一般为三种:博士论文的延续,工作单位的新方向,以上两者结合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很简单,国基要求,创新+工作基础,虽然国家基金委一直强调说,对于青年基金申请者,可以放松对工作基础的要求。但是,这条相当于无用,因为很多人有工作基础,你没有工作基础申请,简直是找死。什么是工作基础,就是你的文章和项目与现在申请课题的紧密度,你现在单位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你完成改项目,还有你的课题组成员搭配是否合理。因此,最容易让青椒入手的是,博士论文的延续或者将工作单位新的方向与以前博士课题结合起来,这样所有的文章都能用上。文章越牛,希望越大。博士的订单式培养---以科研创新与文章为主体,死亡赛跑的起点我的警告:浪费博士3年,等于浪费你的未来目前现状:中国博士产量世界第一,以我所在学校为例,06年,我们学院两人申请副教授,07年,13人,08年,24人,全院接近100教师,近三年引进博士约60人课题现状:省自然基金全校每年限报30项左右,教育厅项目限报25项左右,全校每年新引进博士约100人如何才能申请到国家基金?创新,在博士期间对本领域一定要做到世界级的领悟,对于每个缺点,发展方向要做到了然于胸,看100篇英文文章?拜托,这才入门而已。并且,看,不代表你了解,要了解每一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优点。如果你能将100篇文章的背景全部了解,算是合格的博士了,记住,合格,不是优秀。国家基金的最高原则优中选优,即所谓锦上添花,国家基金不是扶贫项目,也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在我眼中什么样的博士是优秀的,能够一毕业就能申请到国基的?SCI3篇以上,影响因子越大越好,博士老板越牛越好,最好是能当会评评委的那种,创新点越新越好,解决某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因此,还是我上篇帖子的哪句话,大量的阅读文献,流利的英文阅读与写作,勤奋的工作,那么你将来的路,要平坦很多。天天一到实验室就上网聊天打屁,整天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博士,进了高校也会被淘汰。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你找到一个棵大树靠,那算我没说。国基会评的几条原则:有人在会上坚决支持的项目一定能获得资助,即使全体学科组成员投票没过半数,而这个支持者则必须签字表示支持,即所谓非共识项目。有人坚决反对的项目也基本通不过。因此,博士时导师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函评专家认识你导师(认识你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导师在会评时力挺,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资源。所以说,导师越牛越好,文章IF越大越好。在这场死亡赛跑中,如果失去了导师的支持,那么你就只剩下你一个人总结博士期间的论文水平+参加项目水平=工作基础博士期间的独立能力+领悟能力+对本领域的了解=创新能力工作基础+创新能力+一些运气=国家基金国家基金=课题组的经费+你的职业发展博士就业两极分化提起博士生就业,这两年给人明显的印象是境况大不如前,他们普遍被戴上了“薪酬缩水”“找不到工作”的帽子。5年前,经常有企业招聘博士时会配车配房,但现在,这种特殊待遇减少了许多,甚至海归博士的优势也不再体现。那是因为之前博士相对较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学历有一种崇拜。而如今博士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吸纳博士,各地高校也基本处于教师饱和状态。如今在人才市场上,博士找工作基本上就一个字——“难”。这个“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博士的岗位少,并且你也别以为自己是博士,竞争力强,其实你的对手全部是博士,PK更激烈;二是对岗位、薪水、福利的预期与现实给付的差距太大。比如本科生心理预期2000元,企业给1500元,也就差了500元,但博士的心理预期普遍是七八千,企业一开口只有三四千,一下子就懵了,这工作还怎么找?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显示,当前我国博士毕业生实际月收入均值是4814元。其中不同类型单位提供给博士生的工资很不一样,在公司企业工作的博士平均月收入最高,为7184元;其次是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博士,为4709元;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为4272元;最低的是高校,工资为3932元。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时,研究生这群原来的“皇帝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所以如果你这两年准备考博,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读博的目的是什么?2、想读的专业是什么?3、该专业就业情况如何?4、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如何?小邵在采访了不少博士后发现,他们当初之所以考博,一是对学校抱有幻想。觉得清华北大中科院是科学圣殿,自己能攀上科研巅峰,自然前途无量;二是对导师抱有太高期望。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导师,只以为导师有名,就业就不会发愁。这样的想法都有片面性,容易走入就业误区。目前,博士就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水平高的博士,一流学校毕业,有对口的研究方向与课题,有海外留学经历,收入依然会很高;但水平低的博士,二三流学校毕业,身上只有一份纸上谈兵的论文和一张学位证,那么你的收入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生活也会很拮据。因此想要通过读博士改变命运的人,得慎重。高校不再是就业避风港从博士就业的单位类型看,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主要去向,占总数的68%;真正进入政府机关的博士并不多,比例不到3%;进入企业的博士主要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其比例分别为7%和10%。先说说国内高校的招聘情况。近几年很多高校编制已处于饱和,大多数高校进人都很少,一般比较大的系一年也就四五个人。且越知名的高校门槛越高,一般要求海归博士,对“土鳖”兴趣不大。同时,即使有招聘名额,你也很难把握。高校很多专业学科都习惯留用自己的学生。你北大毕业,北大门槛太高进不去,进个北师大北航总可以吧?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可能门都没有。高校招聘时对候选人的考察因素有很多:专业、毕业学校、论文、个人关系、研究方向等等。因为高校招的人少,且是由人来决定的,因此主观性很强,偶然性也就非常大。此外,国内名校基本上不太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相对乐意招那种在国外已拿到教职、一回来就能吸引研究经费的人才,这样有利于高校在某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往往对女博士不那么青睐,因此女性选择读博要更谨慎。除此之外,考博要不仅要考虑现在的情况,更要考虑未来更紧缩的就业名额。对于既没名额又想招人干活的高校来说,普遍提出的招聘方案是:一是通过博士后的方法录用。一些高校规定你要进入高校,必须做博士后,如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现在乃至将来,做博士后才能进高校是大势所趋;二是实行人事代理。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通过第三方代理企业和高校产生雇佣关系。小心“充门面”式招博陷阱下面说说企业对博士的招聘态度。在企业界,不同专业的博士就业难易度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喜欢招博士的公司并不多,很多公司觉得博士做的课题华而不实,与实际距离很远,而工资要求却高,常常眼高手低。另外,公司里研究类职位受经济形势影响最大,企业一般都会在财务状况不好时削减研究经费,这也就意味着当经济形势不好时,研究类职位将不招人或招很少的人。很多专业尤其是基础学科在企业界几乎找不到工作。即使是在高科技企业,比如中兴、华为、腾讯等公司,招聘均是以本科生为主。原因很简单,高科技应用开发不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员不断去学习接触新事物,大量工作有一定知识含量但又不涉及过深的基础理论。而从目前培养体系中出来的博士生,大多属于关起门来研究理论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企业会招博士?无非有两类:一类是出于“充门面”的目的。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心理咨询、健康养身、医药或教育机构,很多会打出招聘博士的广告。被招博士常常在公司的对外活动或宣传中担当“主角”,他们对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博士”两字,似乎是在炫耀公司在该领域的专业度。进入这类公司,博士价值被大大弱化,工资也不会很高,且没有升职与发展可能。博士求职时一定要小心避免踏入这类企业的“陷阱”。另一类是大型研究型企业,是真正的招聘,在这些企业中博士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才能。在国内有少数技术领先的“牛”公司,需要依靠前沿的技术研究,支持自己的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公司往往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但对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不是海归或名校博士,不会有面试机会。这类企业以外企居多,但在整体外企数量中也仅占有很小一部分,以医药、化学、高科技、通讯、搜索网站、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居多。因此在读博前你一定要搞清楚,你选的专业,哪些企业会重视博士招聘,以及每年招聘的数量大概有多少。博士就业还有最后一条出路——创业。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创业的成功率很低,但博士成功率较高。因为博士可以考虑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变成产品,遇到企业资源丰富的导师,还可以借助导师的力量,帮助自己成功创业。}
来源
募格学术编辑
学术君本文曾在互联网上火热一时,时至今日我们扔掉鸡汤,用这篇旧文送给所有曾经读博、正在读博、以及准备读博的男生女生们,祝你们在求学和求职的过程中,平等,独立、自由,以及被尊重。经过了五年的鏖战,今天终于通过了正式答辩。可以毕业了!心里很轻松,也有很多感慨!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目前为止最大的理想了!五年博士生活,是目前为止我所经历的最为艰难的一段日子,我承受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痛苦,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是那么艰难,流泪、伤心、难过、痛苦、自怨自艾整整伴随了我四年,尽管也有为数不多的成功与喜悦。想起这段经历,我都有一种庆幸的感觉,自己能坚持下来并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实在是让自己都感到意外。图源网络五年的博士生活,最轻松的莫过于入学第一年,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运动,周末和同宿舍的姐姐逛街吃饭,看comic。初到上海,刚接触到花花世界,一下子被上海吸引了,新奇是少不了的,每天沉浸于上海的繁华、上海的时尚。一年时间很快便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了,这段时间我真真切切的实践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全部浪费了。其实应该早点查阅相关资料进入状态,但我没有。我是典型的中国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从小就在填鸭式教育环境中成长,加之父母的关爱,总习惯有人能告诉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备考,这样的学习生活是我擅长的,但读博却是另外一回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做实验,一切都要靠自己,没有主观能动性对读博是致命的。通常读博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而这一时期,我根本无法转变以往的学习方法,表面看上去很轻松,整日无事可干,但心里却极为着急,这种情况可能很多人都会碰到,而我尤其严重。到了第二年,周围同学都纷纷进入了课题研究,而我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性格和能力所限,自己不够主动。另外,导师没有合适的课题可做,这使我不断更换课题,往往一个课题还没搞清楚,就进入了下一个课题的调研,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大半年,期间我只发表过一篇论文,还是硕士阶段所做课题的总结。同宿舍的姐姐是高校老师,很早就有了英文文章,其他人也是玩归玩,但心里都很有数。只有我还懵懵懂懂,根本无从下手。转眼已是第四学期,但我还没确定课题方向!就是这样,暑假我还选择回家避暑,我的主动性可见一斑。到了第五学期,导师总算帮我确定了课题,是和一个企业合作的项目。我根本没考虑自己能不能做,或者做到什么程度,就开始了调研工作。我就是这样稀里糊涂的开始了课题研究。由于我做的课题属于偏门,很少有人关注,所以查到的资料非常少,但并不是没有,并且后来发现相关领域的文献甚至可以借鉴到自己课题中。这段时间我的进展非常缓慢,心里非常着急,但就是不得法。不知不觉已是第六学期,期间逐步作了一些分析,并开始建立数学模型。虽然我是女的,但每次跟导师讨论,都被导师批的狗血喷头。每次从导师那里回来,心情都很沉重。第七学期开始了,我继续模型计算,但是编程却遇到了困难。我逻辑性非常差,没有任何自信,虽然也学过C语言,具有编程基础,但没人指导,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将以前的书本知识运用到课题研究中。我一直很怕编程,确实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幸运的是,此时我碰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我的老公,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我是无法毕业的。虽然是学机械的,但他帮我完成了第一个模型的计算,我的博士课题首次取得了进展。与此同时,我开始了第1篇论文的写作,不幸的是中文文章一次又一次被拒,所有能投的杂志我全投了,但全部被reject,心里感觉非常沮丧,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英文文章刚开始被导师痛批一顿,改了三个月还没通过,我只好偷偷投出去,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算是读博期间与导师相处的技巧。大约在第七学期末,打开邮箱发现一封邮件,acceptance of …,这是出乎意料的一封邮件,也是这封邮件使我能够继续读下来。第八个学期开始后,第一个模型的计算已经完成,我也逐渐进入了状态,尽管这个状态来的有点晚。在老公帮助下,我很快完成了第二个模型的计算,并完成了3篇英文文章,一股脑投了出去。我能如此高效写文章、发文章,重要原因是导师得癌症住院了,文章没有在导师手里拖延更长时间,当然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常情况下还是需要导师把关。后来这3篇英文文章相继accept,只有一篇经过2次修改后accept,这使我信心大增,虽然我中文文章的录用记录仍然为0。导师康复后,开始和我讨论课题进展,认为过去一年我独立研究的内容与他的想法完全背离。导师要求非常严格,说话有时候很重,“你自己不努力,毕不了业我也没办法”“你这样我无法指导你了,不行你换导师吧”,已经是第八个学期了,这些话让我非常受打击,让我非常痛苦,每次和导师见面后,都要痛哭一场。多亏我老公每次都开导我、支持我,让我随意发泄、随意哭闹,这正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各方努力下,到了第九学期,我终于进入了实验阶段。非常感谢公司的支持,他们的老总非常好。实验期间,给我准备了一个单间,伙食也非常好,这样我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写学位论文,终于在07年6月1日将论文交给了导师。这期间我在老公的鼓励下,开始找工作,平生第一次单独出去面试,说实话,心里有些发怵。但我准备非常充分,并且已经将工作定位到了山东高校,因为我以后不能不管父母,而且上海房子对我来说实在难以解决。面试了几个高校,对我的表现都很满意,最终选择了一所距离老公家很近的高校,虽然大家都认为不好,但是我很满意了,至少这是完全靠自己努力找到的,心里很自豪。论文交给导师半个月后,导师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批评非常多。根据导师意见,我开始论文修改,这一阶段一点不比前面轻松,一直到8月底,还没得到导师认可。这时候,工作单位让我去上班,我就和导师商量,一边工作一边修改论文。起先他非常不乐意,当时在电话里,我急的大哭,哭诉自己年龄、生活各方面的困难,或许我的哭泣让他心软了一点吧,最终他同意了。图源:Pixbay到了工作单位,所讲课程自己根本没学过,还要从头学,论文也要修改,确实很忙,压力很大,但很充实,我也自信了很多,做着每一件事情。11月中旬导师终于安排我完成了预答辩,预答辩后,12月送了盲审。对大多数人来说,送审就意味着离毕业不远了,但我却又经过了很长一段路才到今天。由于送审时间接近寒假,寒假之前只回来一份盲审结果,这让我在单位非常尴尬,因为此时距离我签协议已有半年多了,学院和人事处经常催问我为什么还不答辩,这种感觉非常难受,因其他学校毕业没有这么复杂,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我这么久还不答辩,各种猜测使人精神异常紧张,我非常着急得盼望盲审返回,但寒假过后,仍然没有结果,我心里真的非常苦,那种苦从未尝过。好不容易熬到了正式答辩,一切都还顺利。如今一切痛苦已经过去,我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回顾整个读博过程,感慨颇多:第一条:读博士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读博的目的,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博士不是让自己有声望,毕业后,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博士不是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博士不是自己的目标,如果只想要个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博士不是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博士不是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博士不是证明自己的聪明,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博士不是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博士不是找工作更容易,搞笑!博士不是赚钱更多,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而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上博士纯属跟风,也是为了让家人有面子,今天看来这是多么可笑的理由!我也为此浪费了5年的美好时光。另外,自己属于小富即安型的,从来没想过要比别人强多少,给我一份还算安稳舒适的工作就可以了,上这个博士真是浪费了,更何况我还回到山东,如果说留在上海也还算值,呵呵。第二条:既然选择了读博,就只有坚持,像是踏上了不归路。自己能力不够,无法退学找到工作,中间无数次想退学出去找个工作,但发现更难,只有继续向前走,我们班一共四个女生,中间退了两个,剩下的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我,现在我们两个都毕业了。“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最普通也确实是真理,贴切的反映了这一现象,只要大家努力、坚持,无论多苦、多累一定能度过难关。第三条:和导师相处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相处不好就会影响毕业。不同的导师情况并不一样,我的导师是那种非常认真、严谨的教授,他希望我们能经常与他探讨课题进展,哪怕一个公式的推导他都希望我们与他讨论,但我比较懒惰,遇事不积极,认为自己会的东西不需要去和他讨论,这使得他认为我进展不快,对我不满意。同门师兄弟会将看过的文献整理出来发给他看,他很满意。因此多和导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第四条:多倾诉、调节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的困难,要多和同学、朋友、家人倾诉,不要憋在心里。读博确实是最让人郁闷的一个阶段,面对学习、生活的多重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对身体不利,周围很多人都得了病,师兄就是由于压力太大,睡不好,得了甲亢。多参加体育锻炼,注意生活质量,不能因为读博变成苦行僧,走在校园里能很容易辨认出哪个是博士,多半面如菜色、形容暗淡、愁眉不展、低着头、弓着背、衣着简陋、头发蓬乱。调节情绪的最好方式就是倾诉和运动,每次碰到不开心的事情,被导师骂了之后,就是哭诉,然后出去散步,或者打球,走半个小时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还算是比较坚强的吧,嘻嘻,小赞一下自己。第五条:读博期间,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这是我过去最缺乏的。我现在自信了,再苦再难的事情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不可能毕业的,很多博士兄弟姐妹能力都比我强很多,所以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很多事情我缺乏主动性,这也是我最大的缺点,以后我一定要克服这一点,改进自己的性格。第六条:找到了可以终生依靠的人,是我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认识老公后,我的课题进展很快,而且我也经历了很多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做兼职锻炼自己,独自出去找工作,独自到外地做实验等等。我情绪低落的时候鼓励我、安慰我,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心为我付出,哪怕自己的事情再多再忙也先替我做,为我出主意、想办法,为我制定计划。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期间我学会了打乒乓球,看足球、看网球、F1。特别是打乒乓球,从一拍都不会到现在一般男的都不是我的对手,全是他一拍一拍陪练的结果。去年11月份我们结婚了,他的父母很喜欢我,因为我很喜欢说话,性格也活泼,还有就是我不挑食,呵呵,这个优点为我加了很多分数,我比较有老人缘,很多老人都很喜欢我,这是题外话,又是夸自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老公的父母也都很支持我,他们对我像亲生女儿一样,让我觉得很幸福。点点滴滴,如今仍历历在目,毕业之际,我很感动的说一句:嫁得好真的很重要,这个嫁得好不是嫁给有钱人,而是一个能够给我梦想的人,一个帮我实现理想的人,能够和我共同面对困难的人,这一切一切比起给我一套房子、一辆汽车甚至再多金钱都要宝贵很多倍。今天的一切用多少钱我也不换,因为我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本文来源:考博圈、网络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2023-02-100次浏览来源:网络
  原标题:中科院女博士毕业去当中学教师是大材小用吗?
  
  本文整合自齐鲁晚报,新华网等
  宋庆楠,今年毕业的中科院植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到烟台二中任教高一生物,成为烟台市少有的高学历中学教师。苦读22年拿到博士学位,没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很多人觉得她“屈才”了。宋庆楠说,“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才就好,相比科研数据,学生们求知的眼神更吸引我。”
  身边人都支持
  周五晚上10点半,宋庆楠还没有下班,她要去学生寝室查寝,等学生都休息后,她才回到自己寝室休息。“早上学生5点50起床,我们老师要5点40起来,作为高一6班副班主任,我要跟着跑操,然后巡查自习。一周9节课,除了上课外就是教研和备课,听老教师的课。”宋庆楠说,“基本每天都要到晚上11点左右休息,每天都挺充实的。”
  宋庆楠1988年出生,2007年从菏泽一中考入山东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11年考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2018年1月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18年4月26日,宋庆楠正式入职,见习期3个月,宋庆楠说,“我的很多学长毕业后也有到中小学任教的,我觉得我也可以。好在我的父母还算开明,只要我喜欢我选择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支持我,导师也最终祝福我。”
  上课比做实验有趣
  “博士毕业面临研究所、大学、高中三个选择,我最终选择了进烟台二中。”宋庆楠说,“一方面我男朋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于2012年8月已经来烟台工作,我们是大学同学,感情很好,他一直等我毕业,今年1月我们结婚了,我当时就决定要到烟台工作。”
  “另外,我的科研之路很曲折”,宋庆楠说,“所以我想身边的高中孩子,也许会因为我的出现,而发生那么一点点改变,如同我的高中阶段,老师的谆谆教诲,至今让我受益匪浅。”
  “我高中的时候,特别是高二时语文成绩很差,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杨老师,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启发引导式,后来我语文成绩好转,高考考了120多分。”宋庆楠说。
  宋庆楠说:“给学生上课,课堂是鲜活的,我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数据,而是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感觉我喜欢给学生上课,看到学生的进步,我更有成就感。”
  第一次上课很紧张
  烟台中小学9月3日正式开学,宋庆楠的执教生涯刚刚开始一个周。“第一次上课也很紧张,准备了很长时间,一周课下来,感觉还不错。”宋庆楠说,做了老师才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但我现在很有劲头和热情,喜欢上课的感觉,我一定会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扑下身子去干,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宋老师虽然上课时间不长,但做事很认真,对待工作很有热情。”烟台二中高一年级主任王智刚说。
  “确实也很有压力,生怕教不会学生。”宋庆楠说,“每一个学生都代表一个家庭,代表着家长们的希望和寄托,责任很重。”宋庆楠说,自己打算暂时不要孩子,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带完这一届学生再说。我有6年多的实验课题经验,希望将来在这一方面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步。”
  博士当高中老师就是屈才?
  近两年,不断的有新闻报道,博士毕业选择了各种社会认为普通的职业。一部分说这是个人的选择,博士不一定就要搞科研;但也有人质疑博士毕业是不是大材小用?
  但是,像宋庆楠这样的博士不在少数。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处在官网上公示了人大附中拟选聘教师名单。这份16人的名单中,有7名硕士、9名博士,其中6名来自北大,2名来自清华,2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2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1名来自中科院,还有3位是海外名校毕业的博士和硕士。
  另外据了解,近年来省内济南、青岛等地已经出现了博士到中学任教的现象。2010年就有媒体报道中科院博士报考济南的中学教师,2011年青岛二中就已经有博士到岗任教。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间,山东省中小学引进新教师中,硕士研究生8663名、博士研究生6名。
  博士职业观念的转变
  “当前,博士研究生选择理想单位,不一定仅盯科研院所,要转变观念,只要能实现自己价值就可以考虑。”鲁东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吕海航表示,现在重点中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研究课题,而这些课题正适合这些博士从事教学与科研任务,同时在中学,博士学历教师职称晋升比在科研院所晋升也更有优势,从长远看博士到中学做教师发展前景不错,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博士到中小学任教。
  针对这个现象,新华网也曾发表评论称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去中学当教师,并非“低就”。如果要说是“低就”,那是以前的观念出了问题,比如,有人认为攻读北大博士,追求的是升官发财,因此,大家乐见北大博士不去搞学术、不搞教育,而去考公务员;还比如,有人认为读博士最好的出路是搞学术研究,去中学当“教书匠”是大材小用。当然,沿着这样的思路,还有人会质疑,中学招聘教师,动辄硕士、博士,而且都要求来自名校,这是不是“学历高消费”?是不是也是一种“名校情结”。这些观念都有厘清的必要。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孩子读博士出来工作好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