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卫健委公布药食两用名单同源?

什么是食药同源?其实就是食物到了一定的量的时候,就到达药物的效果,在我做苁蓉专卖店的这十年里,只做一件事:就是调配各种苁蓉的搭配,来帮助一个人恢复健康。给大家举个例子:粗的那种芹菜,也就是西芹,它本身在西方国家是药物,但是进入我国它就变成了蔬菜,我有些长期便秘的顾客,除了吃苁蓉还有什么办法?我说只用一招就可以解决了,就是榨一个芹菜汁,每天喝800毫升到1000毫升,晚上睡得好,便秘也没有了。那你说这是什么药呢?再举个例子,苁蓉,这个在我们内蒙当地有些牧民是炒菜吃的,或者没有水的时候,削掉皮就像吃萝卜那样吃下去。什么便秘、失眠、这不行那不行,统统解决!上世纪90年代,在国际医学会日内瓦年会上有一条这样的新闻:中国内蒙古阿拉善盟查干希热跻身世界长寿之乡。顿时,查干希热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中外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不惜用4个月的时间对查干希热进行调查。他们发现,只有139人的(嘎查)村有百岁老人4人,人均寿命87.5岁;慢性病、常见病的发病率极低。原因就是在饮食结构上,加入了苁蓉。所以苁蓉锁阳都是食药同源典型的代表。当我们食用到了一定的量的时候,它在身体里面,它比药物还更有作用。来的更快。如果不相信你回去试试看,如果各方面改善好了回来感谢我。或者是说你现在有一些对于身体健康类的疑问,那你可以来关注我。}
2017-06-09 14:40
来源:
湘域郎中
什么是“药食同源”
什么是“药食同源”呢?“药食同源”是说,很多食物既可以做食材同时还有药用的价值,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如何定义药食同源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这就是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可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而制成“食疗”佳品。
那么药与食的“同源”关系又是怎么回事呢?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矿物,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又可食用,所以就叫做药食两用。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纯粹的药物(即不能作为食物的药物,以下简称药物)与食物的共同点是:可以用来防治疾病(食物是否能治病有时只是在于用量的多少以及使用的时机与配伍情况);不同点是:药物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药物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影响作用会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药物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为什么食物能入药
食物也有“四性”、“五味”,虽然食物之四性五味的偏性不那么大,但其同样适用中医的治则,比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
“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能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在炎热的夏季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汤、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用,如严冬季节选用葱、蒜、羊肉等食物,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区别。辛味食物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行气止痛,如生姜发汗解表,健胃,胡椒暖肠胃,除寒湿,韭菜行瘀散滞,温中利气,大葱发表散寒;而甘味食物则可补养身体,缓和痉挛,调和性味,如蜂蜜等;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醋等;苦能泻火坚阴,如苦瓜等;咸味软坚散结,润下通便,如海带等;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可渗湿利水。
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植株特点和味道来推断其功效,比如,山药味道甘淡,所以入脾经;皮黄肉白,故可补肺脾;体质柔滑液浓,故益肾,滋养血脉,强志育神。
食疗注意事项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
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去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部分妇女、儿童疾病。中医治病之法不一而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合理的食疗,不仅所含的营养成分齐全,配方恰当,而且色、香、味、形美观,能增进病人的食欲。那些针对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制定的食疗配方,在健康恢复阶段能起到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内经》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药物主要是袪除病邪,而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富有营养的食物可以补益精气。
中医食疗的特点,不能单纯以营养素的含量和作用来解释。重视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细微偏性来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扶正袪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食疗的具体形式就是药膳,是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如《内经》提出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针对不同的体质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再加入一定量相应的药物配制而成。药膳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保健、补养有相同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应有针对性地辨证施膳。
更多中药健康管理知识,请您关注湘域郎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里的人生哲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