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麻之后仅仅一个脚趾头有点麻星期了左脚底还是麻使不上力,跟打完麻药的时候一样,做了肌电图也没问题,什么原因呢?


(关注服务号,进入直播中心查看病例讨论回看)
2022年06月11日,国际华人麻醉学院(ICAA)联合我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开启第十七轮病例讨论-以问题为导向的麻醉临床思维训练营!
ICAA专家刘虹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童传耀教授(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周少凤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孟令忠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储勤军教授 (郑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在线讨论点评并对本次病例讨论质量给予高度肯定,本次训练营吸引了6.11万人次医学同道在线学习。
以下是李寒冰老师的病例讨论内容分享,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如有不足之处,欢迎麻醉同仁批评指正!




1. 肿瘤的体格检查
a. 怎样描述颈动脉体瘤的检查时特有的发现
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质地、活动度、搏动性
b. 肿瘤的大小和有边界吗?
直径约5cm左右,边界清晰
c. 肿瘤有搏动吗?
无搏动
d. 怎样与甲状腺的肿瘤进行区别?
1)体格检查,2)超声
e. 大概会有哪些颅脑神经的受累和它的临床表现?
第9-12颅神经可能受累。
1)舌咽神经受累可能会有舌后1/3的味觉的改变
2)honor综合征: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无汗、发热、潮红;眼球内陷。
3)迷走神经: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颈、胸部、外耳道皮肤感觉的改变
4)舌神经: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2.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a. 谈谈这个的颈动脉体肿瘤的影像检查包括了超声,CT,和MRI,每个检查的有什么特点?
超声:简单、无创,显示软组织的结构、质地、及是否有血流
增强CT可显示瘤体的血供情况;MRI 可精确显示该部分的解剖结构和组织间隙,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b. 需要做脑血管造影吗,特别是当TCD提示有可能为Willis环的不完整?
需要做脑血管造影。CTA可清楚的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包绕关系、血供、大小形态、及肿瘤的位置。
c. 这些检查意外发现甲状腺囊性肿瘤和对侧的脑血管瘤,谈谈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需要告诉病人和他的家属吗?怎样进行交流?
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指征:(1)出现结节明显相关的局部压迫症状;(2)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无效者;(3)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隔内;(4)结节进行性生长,临床 考虑有恶变倾向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对于性质未定的甲状腺结节如肿瘤直径较大(>4 cm)、活检结果 示明显的不典型改变或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有甲 状腺癌家族史或放射线暴露史应考虑甲状腺全切除。
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但目前甲状腺囊肿和脑动脉瘤不用外科干预,需定期随访。
3. 颈动脉体瘤
a. 什么是颈动脉体瘤
a. 颈动脉体瘤 (Carotid body tumors,CBT), 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肿瘤,通常位于颈动脉分叉附近
b. 它的手术指征是什么,换一句话说这个病人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吗?
手术指征:Shamblin I 级或 II 级或肿瘤直径<5cm,疼痛、肿瘤生长过快。该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肿瘤较之前已明显增大,瘤体上极接近颅底。
c. 怎样区分神经节和副神经节肿瘤,以及其临床意义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由交感神经母细胞分化而来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交感神经链走行区。神经节细胞瘤由神经元病变细胞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不规则、簇状、发育不良的多极神经元。
副神经节:副神经节( paraganglia),是指在肾上腺以外的神经上皮细胞的集聚。它们都起源于神经嵴,并且都能合成和储存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s)。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非嗜铬性(non- chromaffin),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关,另一类为嗜铬性(chromaffin),与交感神经系统有关。
d. 颈动脉体与颈动脉窦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差别?
1)颈动脉体:是一个红褐色的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以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它由特殊的细胞团包以结缔组织构成,是感受血中CO2浓度变化的化学感受器,能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动。对血清中氧气、二氧化碳和 pH 值的浓度变化敏感。当受到缺氧或高碳酸血症或酸血症的刺激时,颈动脉体会释放神经递质,这种反馈机制调节血氧张力。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 ,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增多 ,脑和心脏血流量加大 ,而腹腔内脏的血流量减少等综合征。
2)颈动脉窦:是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稍(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时,引起窦壁扩张,刺激神经末梢,向中枢发放神经冲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颈动脉窦也可能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e. 手术前需要进行活检以确认其病理特性?
不需要。该肿瘤没有功能、且血供丰富。
f. 什么是TCD,它与超声检查有什么不同?手术前TCD发现同侧前交通支和后交通支没有开放的意义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检查吗?
TCD:属于D型超声,及多普勒法。TCD利用血液中运动的红细胞对声波的散射,主要以血流速度的高低来评定血流状况。
超声有:A超:空间一维,A型显示的是一条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而不是图像。B超:空间二维,显示出人体的解剖结构图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黑白超。M超:空间一维+时间一维,用于显示体内某一声束上各界面与探头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纵轴代表人体组织的深度,横轴代表这些不同深度的界面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曲线。主要应用在于心脏的检查,可将运动的心壁,血管壁或瓣膜的活动情况。D型:(多普勒:空间二维+移动(多普勒效应):按显示方式分两大类:1.彩色多普勒显示;2.频谱多普勒显示;彩超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简称。它是根据多普勒效应在二维超声显像(即B超)的基础上,叠加彩色血流信号,实现彩色血流显像的一种方法。
g. 为什么测血浆的儿茶酚胺?是不是更应该查24小时尿中儿茶分胺代谢产物?
主要是为了判断肿瘤是否具有分泌功能。
4. 多学科会诊
a. 手术前多学科会诊的目的是什么?都有哪些学科的专家参与?
目的:1患者诊断考虑:颈动脉体瘤,该体瘤较大,且与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关系密切,瘤体上极接近颅底,颈内动脉远端显露困难。2、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以及术中可能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较多,脑灌注不足等可能。有血管外科、口腔颌面、耳鼻喉、麻醉科、超声科。
b. 当时对手术的一些特殊情况是怎样讨论的?
口腔颌面科张瑞主任医师会诊后建议:颈动脉体瘤整体发病率低,患者目前诊断考虑Ⅲ型右侧颈动脉体瘤,与颈内、颈外、颈总动脉连接紧密,风险较大,颈内动脉远端如显露困难,可以考虑拉下颌、或者下颌关节脱位、打开下颌角等方式暴露手术视野。耳鼻喉科董玉科副主任医师会诊后意见: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右侧颈动脉瘤应与结核、腮裂囊肿、转移癌鉴别,术前行颈动脉体瘤MRI检查,明确与周围组织关系,儿茶酚胺分泌检查。颈动脉体瘤有5-10%的恶变可能,建议术中行快速冰冻,如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术中需行淋巴结清扫术。注意术中术后神经损伤及水肿压迫气管的情况,必要时气管切开。麻醉科李正凯会诊后意见:术前查儿茶酚胺,查喉镜,术前压颈实验评估,注意控制手术时间(缩短阻断时间),术前备血,术中动脉,脑氧,TCD监测,手术结束完全清醒后送ICU观察,病情稳定后再回病房继续治疗。超声科闫媛媛主任会诊后意见如下:术前评估颅内交通支血流,评估颈动脉体瘤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关系,术中TCD监测。
i. 手术中需要阻断颈动脉吗?大概会是多少时间?什么是安全阻断时间?
需要阻断颈动脉,阻断时间:30min,一般而言,15-20min内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使用减少脑代谢率的药物可以使阻断时间延长。阻断时间小于10min,无论麻醉药应用与否,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较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决定阻断时间
ii. 手术中脑缺血的可能性有多少?怎样进行脑缺血的监测和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脑保护?
术中有可能发生脑缺血。脑缺血的监测:1)颈动脉残端压(stump pressure):阻断血管后在将颈总动脉远端(或颈内动脉)通过导管连接到传感器上,sp<35mmHg时需要转流;2)TCD:通过颞窗监测MCA的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了解颅内侧枝循环及灌注情况,还可监测栓子信号。出现以下情况应提升血压或放置转流:MCA<30cm/s,夹闭后值/基线值<0.6;3)脑氧:术中,脑氧较基础值下降20-25%时,可能发生脑缺血;4)脑电图:脑缺血时,首先表现为快波减少,慢波逐渐增多;5)颈静脉球氧饱和度:正常值55-75%,应维持其大于50%。
iii. 手术中需要搭桥以保证同侧脑血流灌注?
术前评估该患者大脑的侧支循环良好,前交通支可开放,因此可暂不使用转流,但是术中监测提示可能出现大脑缺血时,则需要转流。
v. 手术中会发生明显的血流动力波动?如果是,那发生的原因会有哪些?
术中大量出血、术中牵拉颈动脉窦、麻醉深度不足
vi. 有人说可能会是一个神经内分泌的肿瘤,你同意吗?如果是,他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同意。功能性CBT可能会产生神经内分泌,导致与儿茶酚胺有关的症状,如:心悸、头痛、高血压、心动过速或潮红。
vii. 麻醉科当时向各学科的专家请教了哪些问题?
具体的手术方式、手术路径、是否需要阻断颈动脉、是否需要放置转流,手术时间,术中监测,患者的术后去向
5. ASA分级
a. 为什么说这个病人是属于ASA二级?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目前仅发现右侧的颈动脉体瘤和右侧的甲状腺结节。
b. ASA分级的临床意义?
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相关,分级越高,死亡风险相对越高。但ASA分级只是简单的术前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无法预测手术风险的大小。
c. ASA分级仅限于手术前的状态吗?
不是,ASA分级适用于整个围术期。




1. 麻醉监测
a. 放置有创动脉压监测的目的? 说说会有哪些情况引起手术中大的血压波动?换能器放置的水平,有关系吗?
有创血压是连续性的测量血压,主要是在阻断颈动脉期间使患者的血压提升到基础值的 20%左右,维持脑灌注。
引起血压波动的情况:1)麻醉深度,2)血压突然显著下降,并伴有脉搏减慢,可能是术中牵拉颈动脉窦,可用1%利多卡因1~2ml注射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膜,可立即解除这种现象。
病人仰卧时,通常腋中线与左心房的水平一致,并常作为校零的指示位置。换能器比心脏水平每低13cm,血压读数就会上升10mmHg;相反,换能器高于或校零时高于心脏水平,血压读数就会下降。
b. 中心静脉导管,试想一下,右侧的颈内静脉血液的回流会因手术暴露牵拉而有减少的可能,左侧的血流则会因为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导致回流不畅,两者一起有可能明显地影响脑血的循环,是吧?
凡能影响循环血量、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流。因此,当右侧的颈内静脉血液的回流会因手术暴露牵拉而减少时,左侧的血流则会因为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导致回流不畅,两者一起有可能明显地影响脑血的循环。
c. 手术中TCD监测意义?是谁做的监测,麻醉科还是神经内科,还是其他学科?怎样能保证监测的角度是恒定,从而结果恒定?怎样能做到不影响手术且不受手术的影响?为什么不是连续的监测?
监测阻断颈动脉期间及开放颈动脉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防止阻断颈动脉期间发生脑缺血,开放颈动脉时能监测到栓子,及开放后大脑中动脉的流速是否正常。监测是超声科做的。监测时探头固定在,保证监测期间超声的角度恒定,即超声的角度与血流得方向一致,但是会受外科操作的影响,术中超声探头很容易脱落。
d. 脑缺血的监测有哪些方法?什么是脑氧监测?手术中什么样的改变提示脑缺血? 还有其他的方法监测脑缺血吗?
脑血流的监测方法:
1)TCD;2)脑氧合监测:近红外光谱(NIRS):可连续评估脑氧输送和利用之间的平衡。;3)颈静脉氧饱和度、正常范围55%-75%;4)脑组织氧分压:应维持其>20mmHg;5)脑电图
e. 前面提到这个病人可能有威廉氏环的不完整, 能进行哪些检查来了解当钳闭一侧颈动脉时,对侧脑血流的代偿灌注状况?什么是WADA测试?如果确认有解剖缺陷的存在,手术前是否应该告诉病人?
TCD检查时,可通过压颈试验来判断是否有前后交通动脉的开放。
WADA测试:1949年由瓦达创立的技术,将一种迅速起作用的麻醉剂-异戊巴比妥钠注入颈内动脉,使一侧半球处于暂时麻醉状态,导致该侧机能丧失,以判定该侧是否为语言优势半球。亦可应用此法研究两半球各自的机能。
如果术前存在Willis环的不完整,术前应该告知病人,并详细告知术中存在的风险。
f. 有必要进行颅脑神经监测,为什么?假如需要监测面神经(7th)?喉上和喉返神经(10th),谈谈能用哪些方法?对麻醉方法的影响?
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m)、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
2.颈丛阻滞
a. 描述颈丛阻滞是怎样在清醒状态下做的,是颈浅丛还是颈深丛,还是两者都阻滞了, 颈丛阻滞的范围(一个平面还是多平面)?
患者平躺,头偏向左侧,详细告知患者颈丛阻滞的目的,阻滞的是颈中丛,即局麻药注射到椎前筋膜与被覆筋膜之间,能同时阻滞颈浅丛和颈深丛。
b. 用什么局麻药,浓度和容量?
0.25%罗哌卡因,15ml
c. 颈丛阻滞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手术中的平稳还是手术后的镇痛?
主要是为了术后镇痛
d. 描述术后疼痛的部位,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等与疼痛有关的问题?
术后患者并未有明显的疼痛。
3. 麻醉诱导
a. 选择联合静脉麻醉药的根据是什么?
依托咪酯对循环的影响小
b. 诱导时怎么知道可以插管了,是根据时间还是剂量,还是其他?
主要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
c. 选择的是几号ETT,有关系吗?
选择的是7F的弹簧管,插管深度27cm。经鼻的导管型号比经口小0.5-1F。
4. 麻醉维持用药
a. 为什么要吸入和静脉泵联合用药?
主要是为了减少术中静脉全麻药的用量
b. 为什么要连续静脉泵去甲肾上腺素?
为了维持术中循环的稳定
5. 肝素
a. 为什么要给肝素?肝素的药理作用原理是什么?一般首次负荷剂量是多少?
主要为了防止阻断颈动脉期间血栓的形成。肝素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而增强后者对活化的Ⅱ、Ⅸ、Ⅹ、XI和XII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其后果涉及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滞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妨碍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首次剂量:100U/kg,根据ACT的值来决定是否追加肝素
b. 什么是ACT?怎样进行ACT的测定?ACT 385的临床意义?
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主要用于监测肝素的抗凝效果,抽取2ml的血液置于含硅藻土(白陶土)的试管中,ACT值是从标本置入检测管到出现凝血块的时间。ACT 385s 可以开始阻断颈动脉。ACT会进行性下降,所以常选择较高的目标值。
c. 手术前是否与外科医生讨论过理想的ACT指标?
建议ACT高于280s。
6. 脑氧监测
a. 脑氧监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脑氧监测是从麻醉后就开始的
b. 脑氧监测的原理?监测得到的数值反映两个大脑半球还是左右两个点?
脑氧监测的原理:氧和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吸收近红外光的频谱不同,主要监测静脉的血氧饱和度。脑氧主要监测额叶一小部分皮质血管,简单、无创,但是不能确定这种局部监测是否可以持续反映其他区域脑组织的生理变化。
c. 手术中怎样的脑氧变化提示缺血?如果发生/发现,麻醉会做些什么管理上的改变?
术中主要观察脑氧的变化趋势,下降超过20%时,提示可能有脑缺血。
脑氧下降时的麻醉管理:检查电极片的位置、呼吸回路、提高吸入氧浓度、查血红蛋白、适当的升高血压,提高脑灌注压
d. 手术前TCD提示前后交通支的闭锁, 而脑氧监测两侧差不多,支持TCD的发现吗?
不支持。脑氧主要监测额叶的大脑皮质的氧供情况,主要受大脑前动脉支配,而术中TCD监测的是大脑中动脉的血流。
7. 手术中血流动力血变化
a. 说说你们准备了哪些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和方法?
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阿托品、乌拉地尔、硝酸甘油
b. 具体的是,开放几条静脉通路,上肢还是下肢,给药是泵输还是手推?
开放了上肢静脉和颈内静脉
c. 麻醉记录单显示整个手术中的病人的血压和心率非常平稳,这与麻醉的用药和麻醉方法的选择有关,为什么?
选用静吸复合麻醉,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
d. 假如手术中突然病人的血压和心率都没有了, 你会怎样来排除这不是监测仪器发生故障的缘故?如果是真实的发生,你的治疗措施和方案?能具体说说你的临床抢救步骤?如果这样的情况手术中反复多次发生,大概的原因有哪些?外科医生能做些什么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的发生?
可能是由于术后牵拉颈动脉窦导致,首先让外科大夫停止操作,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用1%利多卡因1~2ml注射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膜,可立即解除这种现象。
e. 说说如果手术中动脉血压突然升高为220/130,你会怎样处理?需要多少时间,几秒,几分钟?
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加深麻醉
f. 有人建议手术前静脉给阿托品1 毫克,从而可以降低术中发生心率严重过缓的发生率,你同意吗?
不同意。提前给阿托品可能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后果1):可能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心动过速和心肌缺血,2)术中发生心动过缓可能是因为刺激迷走神经、牵拉颈动脉窦引起的,可以解除刺激后,再确定是否使用阿托品。
g. 假如手术中心率降低到30,而血压没有改变,你会怎样处理?
停止手术操作、静脉注射阿托品。
8. 脑保护和预防脑梗
a. 在颈动脉钳闭之前除了给予静脉肝素,麻醉还做了些什么?
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比基础值高出近 20% 的水平,有利于维持脑灌注;在术中维持正常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避免因高碳酸血症或低碳酸血症而 加重脑缺血;在颈内动脉阻断过程中,注意脑氧、TCD的变化。
b. 是不是应该给100%的吸入氧?
阻断期间应该吸入纯氧。
c. 麻醉单上显示颈动脉钳闭时进行了血压的增强 ,从115/70到160/100,是依据什么来决定的?特别是用了肝素不怕颅内出血的危险?
阻断期间血压升高基础值的20-30%左右。肝素的主要不良反映是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肝素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但关于最佳ACT,缺乏文献资料的支持,也没有共识,在非心脏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出血性并发症和ACT是否相关也不明确。
d. 这个病人围术期发生脑梗的原因可能会有哪些?临床上怎样进行早期诊断?
1)阻断颈动脉期间,大脑的血供减少。
2)开放颈动脉后,可能有气泡、血栓进入脑内,引起栓塞。临床上诊断早期脑梗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CT、MRI)。
9. 手术细节
a. 外科医生是怎样来分离的肿瘤, 肿瘤全部切清楚了?
术中主要采取钝性分离肿瘤与颈内动脉,肿瘤与颈外动脉的联系比较紧密,采用瘤体切除+颈外动脉结扎术
b. 手术中需要切开颈动脉吗?手术中暴露周围的神经了吗?
不需要切开颈动脉。术中暴露了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
c. 手术中需要做血管再造/移植?
手术只切除了颈外静脉,不需要做血管再造和移植。
e. 为什么要进行自体血回输,出血800,回输200?
瘤体的血供比较丰富,术中大出血风险比较大。除了回输的自体血外,纱布、砂垫上还有血液。
f. 鱼精蛋白是怎样来中和肝素的作用?用药的剂量是根据什么?ACT的测定可以反映鱼精蛋白的有效性吗?
肝素带负电荷、鱼精蛋白带正电荷,主要通过酸碱中和作用来拮抗肝素的。根据测得的ACT值,肝素的给药剂量与时间。ACT的测定可以反应鱼精蛋白的有效性。




1. 气管导管拔除
a. 在拔气管导管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手术结束提前半个小时停吸入,并把氧流量调大,提前10分钟停丙泊酚,然后静脉给布瑞亭。
b. 有发生气管水肿的可能吗?需要进行漏气试验,怎么做?
有可能发生气管水肿。漏气试验:主要方法是在充分吸痰后(包括插管气囊上面的),抽掉气囊的气,看看呼吸机上的漏气情况,如果漏气特别严重,说明喉头应该是没有水肿或者水肿不严重。漏气试验阳性:潮气量差值<110ml。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拔管之前抽掉气囊的气体后直接接鼻导管吸气,过渡半小时左右,看看患者有没有呼吸费力或者三凹征等表现
c. 一定要等病人苏醒以后才拔管吗,为什么?
需要等到病人醒了以后再拔管。原因: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功能的损伤
d. 外科医生一再强调避免苏醒期间血压升高而引起出血,你同意吗?如果同意你会怎样来做?
同意。准备好降血压、降心率的药。
2. 神经损伤的检查
a. 需要进行颅脑神经的检查吗?什么时候做?
需要进行颅神经相关的检查,可在患者完全清醒后进行检查。
b. 说说你会怎样进行检查,还是请神经科会诊?
神经损伤主要由于瘤体较大侵及神经,术中钝性分离、术中过度牵拉或术后水肿瘢痕粘连所致。受累神经主要包括迷走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交感神经,大多数损伤都是暂时的。
舌下神经多横跨瘤体表面,手术 中往往需要将此神经分离牵拉开来,容易造成神经 麻痹或损伤,损伤后表现为伸舌偏斜、舌搅拌功能障 碍等。迷走神经多位于瘤体后方,有时被肿瘤侵犯, 损伤后表现为声音嘶哑、心率增快等。咽支及喉上神经位于瘤体内侧,由于该神经较细,不易辨认,术 中容易损伤,损伤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呛咳、音调 降低及讲 话 费 力 等。面 神 经 下 颌 缘 支 沿 下 颌 骨 走 行,偶而可行走于下颌骨下方,瘤体大直达颅底时, 分离上极可损伤此神经,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变浅和 鼓腮漏气等。交感神经位于迷走神经深面,损伤或 压迫后可有 Horner征。
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可请神经内科会诊。
3. 手术后脑梗的诊断
a. 怎样来发现病人是否发生了脑梗?
患者是否有脑梗相关的症状,CT或MRI上是否有新发的梗死灶。
b. 怎样来检测隐性脑梗?
通过影像学,MRI、CT来监测
4. ICU
a. 需要连续监测病人的血压吗?手术对颈动脉窦会有影响吗?
推荐术后24-48h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b. 需要继续脑氧的监测吗?
不需要。
5. 手术后疼痛的治疗
a. 说说这个病人的术后是怎样进行镇痛的?
答:术前行颈中丛神经组织、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凯纷100mg。
文章来源于醉美玉兰公众号,作者:李寒冰 薛金磊
▼ 点击“阅读原文”回看本病例讨论直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突是一件比较烦恼的事了,因为一旦与腰突打上交道,真的是甩也甩不掉,所以还是需要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才缓解腰突,大部分腰突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从事弯腰活动,腰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加上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引起腰肌慢性劳损或者痉挛,脊柱偏歪,这样椎体本身所承受的压力会造成不均匀,有一侧压力增加,天长日久史腰间盘出现脱水,弹性减低等退行性改变,椎体间隙变窄,等因素成为腰间突出的基础和内因,另一种是脊柱受到剧烈的外力下引起纤维环破裂形成椎间盘突出,如外伤、负重等外因。所以腰突的问题还真的是比较的难啊,对待腰突的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试试下面的这个贴,除了用这个贴之外,其余的方法也是可取的,试试看: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腰突虽然是无法根治,但是我们要保持好的心态去应对,积极的心态是战胜一切问题的重要所在2合理的饮食习惯要保持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水果,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少吃一些辣的凉的油腻的,避免病从口入,影响人体的健康3适当的运动没事的时候做一些运动,可以很好的缓解身体的压力,重要的是可以保持人体的健康,强身健体}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手术打了麻药一个星期了为什么还有麻木感?问题描述:我妈妈前一阵子在大拇指上做了一个小手术,当时是打了麻药,医生说做完手术后几个小时就不麻了,三天后就能做活了.可是现在都一个星期过去了,可我妈妈的那个大拇指,还是麻木的,没有感觉.请问,这个属于正常吗?多久后就不麻木了?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对了,我妈妈在手术后,就坐了车,当时窗户开着,有很大的风,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吗?请各位医生帮帮忙,谢谢了!!!...展开佟靓主治医师精神科林子煌主治医师皮肤科全南县人民医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脚脚背摸上去有点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