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麦20小麦和菏麦26小麦品种介绍9那个好?

林坤对今年收获的小麦种子进行细致挑选甄别对育种小麦种子进行数粒、称重处理郭凤芝指导新进队员不少农活技艺,人人手到擒来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有着这样一个十人小麦育种团队,每年“三夏”时节,他们时常以田间地头为家,一待就是一整天,头戴草帽、手握镰刀、脚穿陈旧布鞋、不管男女均被烈日炙晒得皮肤黝黑,也只有他们身上穿的实验服、肩挎的科研记录工具才显露出他们不仅仅是“农民”,更是一群十余年埋头黄土地麦田间,秉承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踏实、严谨、执着精神,为我国粮食安全默默奉献的小麦育种人。记者了解到,该育种团队历经13年,专门为菏泽区域量身打造小麦新品种“菏麦29”,以812.14公斤、815.76公斤的亩产量连续两年刷新菏泽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7月5日,记者走进菏泽市农业科学院,深入了解该院“菏麦29”这一优良小麦新品种背后科研人员的研发之路。十余年埋首小麦育种,把高产丰收种子送进千家万户刚刚结束今年上半年份育种工作的他们,难得“清闲”下来坐在电脑前整理科研资料、撰写实验报告。“今年选育、实验的小麦种子已经全部颗粒归仓了,前段时间的‘三夏’时节,在办公室里基本看不见人。”菏泽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郭凤芝笑着告诉记者,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皮肤黝黑、穿着朴实、走路稍有颠跛是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放眼望去,整个办公室内,基本没有一个皮肤白净的人,而这也让记者对他们的日常工作更加好奇。记者了解到,2009年,郭凤芝从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业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毫不犹豫地回到生养她的故土,从此,便开始了十几年如一日的小麦育种事业。而像该小麦育种所的研究员郭凌云,农艺师林坤、任自超等人也是从大学毕业后均投身这一事业。“小麦育种是一项技术要求极其精细严谨的工程。每一个优良品种的诞生,都要从成百上千个原始材料中选配杂交组合,再经过几代筛选、从上万个后代材料中筛选出好的稳定品系、审定推广,常常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郭凤芝向记者介绍,“像‘菏麦29’新品种的培育是从2007年由我们院的黄兴蛟书记领头开始的,2009年我进入科学院后加入这个团队。‘菏麦29’以我院自育品系07P026为母本,以‘济麦19’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收获几万枚小麦单穗,再经过万里挑一有针对性的系统选育,于2013年育成稳定品系。”而形成稳定品系后,郭凤芝一行人又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对照实验。“2013-2016年度,‘菏麦29’参加院内小麦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2017-2019年参加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比对照均达到增产效果。”郭凤芝告诉记者,“2019-2020年进行高产组生产试验,2020年11月通过山东省审定。目前己完成黄淮北片水地组试验程序,等待国审。”记者了解到,从事小麦育种工作13年来,郭凤芝先后参与育成9个小麦新品种,获得3项植物新品种权,主持2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2021年,她带领团队进行“菏麦29”高产攻关试验时,克服了当年条锈病严重发生、白粉病和赤霉病等重大病害偏重发生等不利因素,一举创下菏泽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实现实打亩产812.14公斤,2022年更是以实打815.76公斤的记录再刷新高。现如今,“菏麦”系列小麦新品种也在黄淮麦区广泛种植。十几年来,郭凤芝及其团队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把科学研究做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成果送进千家万户。任自超对育种小麦进行套袋处理,排除育种干扰因素身披烈日头灌雨,黄土地挥洒青春一组组实验数据从郭凤芝的口中娓娓道来似是“轻松”,一个个科技成果煞是喜人,但其背后却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付出。“这都好多了,你没见前段时间我们抢收小麦种子的时候,身上黑得泛光。”说起团队人员的肤色问题,郭凤芝爽朗的笑声引得众人无不摇头无奈苦笑,“前段时间,我的手和胳膊就像拼接上的一样,完全不一个颜色,这一个星期也养过来一点了,我们做小麦育种不管男女都一样,化妆品更是别想,一下地,汗水流成一道河。”尽管他们每次下田均是草帽、毛巾、长衫、长裤,全套装备齐全上阵,但晒伤、中暑也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受伤。“像咱们团队年龄最大的郭凌云老师,她今年已经55岁了,工龄甚至比咱们团队年轻人的年龄都长,一生奋斗在科研育种上,即使马上退休,仍时时‘冲锋’在农田一线。”该院农艺师林坤向记者介绍道,“前两年,在一次雨中前往试验田查看小麦苗情况时,郭老师不小心滑倒在田埂上,肋骨疼了好几个月,就这样,她还是坚持把当年的育种小麦种子全部颗粒归仓。由于要常年下地,郭凤芝脚踝扭伤一直没有好利索过,平常走路都有点跛,阴天下雨更是疼痛难忍。刚来两三年的小队员,好几次冒雨在试验田里收集数据摔得鼻青脸肿、全身泥泞,但他们也是爬起来继续工作,没有任何怨言。”2019年的麦收时节,时值“菏麦29”高产组生产试验关键期,一条暴雨天气预报消息急坏了众人,“天气预报是下午出来的,我们赶紧全员上阵前往试验田,在晚上9点多抢收麦种基本结束时,暴雨突然降临,大家将麦种包上防雨布,又抢收了一会后,用自行车将麦种拉回了院里。虽然每个人都因雨淋患了感冒,但仍边吃药边将收回来的小麦种子进行后续实验处理。”郭凤芝回忆道,“干我们这个工作,忙起来吃饭更是没点,每人都有长期胃病。”没日没夜的工作让郭凤芝等人无暇顾及家人,“相比团队的其他人,我已经很幸福了,我有一个‘专职司机’和‘秘书’。”郭凤芝笑着说道,“我对象也在农科院工作,每年特别忙碌的时候,再晚他也会等着我一起回家,因为他知道,只要我一坐下来肯定就起不来了,再加上脚伤在劳累一天后开车不听使唤,他也就成了我的专职司机,同时还兼职着我的‘秘书’,帮着我做一些统计、整理工作。”同在农科院工作,让郭凤芝的对象对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宽容,但对女儿的亏欠,却让郭凤芝深感内疚。“我反正没去过。”谈起现年8岁女儿的学校家长会,郭凤芝用笑声掩饰着自己的自责之情,“女儿打小跟着我往农田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能认清农田里众多庄稼和小动物。这些年,每当农忙时节,我天不亮就出家门,晚上女儿睡觉后才能到家,一天天只有中午视频时才能见上一面……”悠悠沃土,缕缕麦香,十几年来,让小麦增产,让农民增收,让国家粮食安全,郭凤芝等一众小麦育种人履行着身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他们以土地为家,与麦田为伴,用双手为农民朋友送去高产丰收的种子;用双脚,踏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新路径;用一颗赤子之心,诠释着小麦育种人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躬耕田野,无悔追梦,他们坚定果敢,信念如一,始终走在科技报国的大路上,为菏泽市小麦高产创建树立了示范样板,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科技支撑。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孟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菏麦26小麦品种介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