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被评为全球女性英雄周晓璇去哪了

证据不足不代表事实不成立。我觉得事情是不是这样的,弦子试图性骚扰朱军,只不过朱军不从,于是弦子恼羞成怒选择诬告朱军。弦子一直拿不出朱军性骚扰她的证据,说白了就是她才是性骚扰方,朱军是受害方罢了。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先前某高校一女生追男生不成,反咬男生说他性骚扰,试图强迫男生服从她的意愿。你怎么知道弦子是不是这种女人?最近日娃不是也被这种女的缠上了,可惜他比较聪明,开直播证明自己的清白。弦子肯定也是这种女人啊,清白在这年头算什么?大清亡了,集美。}
先不谈这个判决本身是否公正,谈一个社会心态变迁。弦子诉朱军案其实包含着两种身份政治逻辑:女性vs男性,实习生vs名人。这件事本身是在女性主义话语下受到关注的,因此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它基本上作为整个简体中文互联网上的女性主义话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我想指出的是,在2018年,在互联网空间中固然已经出现了男女矛盾,但大体上仍然是围绕着“婚恋中权责对等”进行的,青年男网民对于女性在性侵犯这个问题上维权哪怕不是支持的,至少也是中立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如果一个人(无论男女)有一定的社会经历,都会知道有权势的人对无权势的人(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男性对女性)的性侵犯绝对是普遍存在的,而青年男网民即使不同情女性,也会同情一个处于受压迫位置的实习生或者新员工——换句话说,就是讨厌站在实习生、新员工对立面的爹味十足的老男人。因此,在事件之初,很少有男性会去支持朱军,或者攻击弦子,就算有人在担心“反性侵运动扩大化误伤男性”,这种话语也得不到普遍的支持。几乎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刘强东事件也是一样,虽然这件事在一开始就显得疑点重重,但倾向于支持女方的男性也不乏其人——当然了,其中有很多人可能只是单纯讨厌刘强东而已。我自己是支持作为群体的女性的反性侵主张的,其中一个很私人的原因是,在一段工作经历中,一个我认识的女同事曾经遭到位高权重的男领导的性侵犯,她曾经试图在公司内解决,但最终也没有办法,最终选择了离职,而普通同事们并帮不上她什么。我相信类似的事件在无数次地发生。但是我也曾经私下跟一些女性好友讲过,从价值理念上性别平等绝对应该支持,但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但凡出现涉及性侵的案子一律支持女性”是极端不恰当的。“一律支持女性”固然有鼓励受害者勇敢发声的意义,但是另一个问题在于,公众的信任是一种稀缺的、很难再生的资源,在男性女性总人口相当、男性总体上还拥有更大权力的环境下,如果女性(以及部分自称“男性女权主义者”)的人全力支持、吸引了大量公众眼光的典型案例最终罪名不成立,就会极大地消耗公众信任,不仅会驱赶男性中的平权支持者,甚至最后连女性群体内部都会分裂。三年后,在公共舆论空间中发生了很多起有巨大争议的(男性对女性)性侵事件,这些事件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那些原本可能从阶层角度会去反对或者调侃朱军的青年男网民,已经大量转化为同情朱军的“男权战士”。这个剧本走向和韩国极端类似(不知道韩国网友以后会不会指责中国人抄袭),这在长远上将不利于全部社会成员,但现在可能已经无法掉头了。}
2021年09月20日 10:51--阅读 ·
--喜欢 ·
--评论2019年的父亲节,朱军发微博寄托对父亲(已于1996年过世)的思念,结果弦子立刻转发这篇微博对朱军进行精神侮辱:“你父亲知道他儿子是性侵犯吗,你儿子知道他父亲是性侵犯吗?”更可悲的是,朱军老师纪念父亲的微博下,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你对得起你父亲吗?朱军的父亲朱庆礼生于1922年,洛阳孟津平乐镇朱仓村人。朱父是一个苦命人,从小都是一个孤儿,被送到送庄村的王姓家中寄养。朱父的一生可以说是苦难缠身。朱军的父亲在生前曾先后六次复发脑溢血,强忍着病痛还不忘嘱咐家里人不要将自己的病情告诉远在千里之外的朱军。直到1996年,朱军的父亲因为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之际,母亲才鼓起勇气将老伴的病情告诉了朱军,奈何朱军赶到家的时候,都未曾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也没能让父亲见到自己在1997年主持的第一场春晚,这对他来讲算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弦子被评为全球女性英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