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互泰”理性人的名词解释释?

2022-03-20 12:45
来源:
哲寓
哲学(自然辩证法)名词:天人互泰
“天人互泰“是哲学学者梁缺(梁之永、梁詠)在《穷通刍论》中提出的哲学观点。他指出:“天人互泰,辩证地阐明了天人彼此之先后秩序、包容关系、和谐原则、中庸法度及变化规律。”
1、字义
泰:常指平安、平和、安定、安稳、美好等,如泰安、泰适、泰运、泰然处之、泰然自若等;象征通达、畅达、融通、融会等,如天地交泰、阴阳交泰等。
2、词源
“泰”,其义是: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泰”以《易经》六十四卦中之第11卦“泰卦”为理论根据。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3、应用举例
“与天为善,其趣无穷;与地为善,其益无穷;与人为善,其乐无穷。”——摘自《穷通刍论》
“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他所关注和思考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未来,而对那些诸如个体生命生息等此类微观的东西,却漠然置之。”——摘自《穷通刍论》
“人类如何想象或解释这个世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实践真正认识和融入这个世界。”——摘自《穷通刍论》
“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若不懂珍惜与感恩。那么,不排除大自然会做出重新选择的可能。”——摘自《穷通刍论》
“人类,是大自然最自豪的选择,可能也是大自然最悲哀的选择。”——摘自《穷通刍论》
4、相关词语
近义词:天人合一;天人互善;天人互动;天人互应;天人互和;天人互谐;天人互友;天人互爱;天人互安;天人互悦;天人互美;天人合德等。
反义词:天人互损;天人互害;天人互恶;天人互争;天人互夺;天人互斗;天人互敌等。
5、延伸阅读
a、 汉代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认为:“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子无不备,虽事百神犹无益也。”又说:“命受于君,天之所大显也。”这表明了他的宗教意识及“君权神受”观点,也是他关于“天人感应”思想的注脚。他说的“天”,包涵宗教性、人文性与自然性。其宗教性是由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其人文性主要是受儒学思想影响,多用于人伦及政治方面。其自然性是由宇宙万物的自然属性所决定,这一意义的“天”主要是指一切万物及人。他为了论证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提出了“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的命题。他也认为:“天”有“天命”、“天志”、“天意”等存在,并强调天命对人事的干预和影响作用,即“天人感应”说。首先,天为万物之祖,人类之父。所谓“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人副天数”、“天人合一”,人本身像一个小天地的缩影,是天地一切特征的副本。笔者在此学说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并认为:“人类的知行发展进程,应当从“‘天人互应’、‘天人互动’到‘天人互善’、‘天人互泰’”。意思是说:“天的运行规律是客观的、万古不灭的。人类应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天的法则和秩序下,自觉地、不断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与天的高度和谐统一,最终达到‘天人互泰’的理想境界。”——摘自梁之永《中国人的天命观》
b、天道大善、天道大爱。天,为万物及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人类要有敬天、畏天的思想,懂得感恩与善待。因为天对人类的关爱是有尺度的,人类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应倍加珍惜和保护,不能为所欲为地侵害与毁坏,更不能贪婪无止地掠夺与索取!——摘自梁之永《中国人的天命观》
6、解读
[解读之一]:天人互泰──星际文明之“魂”;
[解读之二]:天人互泰──人类哲学之“巅”;
[解读之三]:天人互泰──善恶是非之“鉴”;
[解读之四]:天人互泰──精神信仰之“纛”;
[解读之五]:天人互泰──生命智慧之“光”。
7、点评
[点评一]:从“道法自然”到“天人互泰”;
[点评二]:从“天人合一”到“天人互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性人的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