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岗招聘校招有哪些单位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学习动态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法律行业全职/实习专场招聘会举办2021-04-13 10:14:08 4,265 次浏览来源:法学院编辑:王 思琪4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法律行业全职/实习专场招聘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办。本次招聘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联合主办,共有52家知名法律行业单位参展,岗位数87个,计划招聘人数近千人,共吸引中国人民大学校内六百余名在校生前来应聘。以切实服务学生、促进就业为宗旨,本次双选会拉开了法学院“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活动的序幕。双选会前期,法学院认真调研了同学们的求职状态与用人单位需求,并依次为依托开展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活动保障等各个环节,用心、用情、用力为同学们最为关切的就业实习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引,切实为每一位同学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助力护航。本次双选会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法学院主办的第一次线下大型招聘活动,从活动前的信息申报、入校预约、防疫物资准备,到双选会现场的严格防疫,法学院和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在各环节、各流程,都全方位地保障用人单位及参会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本次双选会是疫情以来北京地区最大的法律行业专场线下招聘会。当天下午,法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郭栋、团委书记肖晶代表法学院到会场与用人单位和学生们深入交流,并转达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对参会单位的感谢和对同学们的鼓励。杜焕芳表示,本次大型专场招聘会旨在搭建同学们与用人单位直面交流的平台,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丰富的求职选择,同时,也为优质用人单位输送法律人才,为未来法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郭栋表示,本次双选会旨在为在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中,充分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努力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实现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就业实习需求的相互匹配,真正把“为师生办实事”落到实处。肖晶向用人单位负责人询问招聘情况,聆听同学们的声音,了解同学们的就业实习需求,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学生,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提升心理素质、完善简历制作等诸多方面的建议。本次招聘会吸引了众多优质的律师事务所、证券企业、资产公司、出版社等前来参与。各用人单位都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生质量表示高度肯定,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与法学院保持长期合作。他们还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人才需求制定了不同的招聘计划。大成律师事务所招聘负责人表示将招聘30至50人的应届毕业生,同时开放暑期实习、校招实习的招聘计划;法律出版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本次招聘计划将招收助理编辑以及实习生,分为期刊、图书板块,助理编辑的招聘流程将分为笔试、面试、短期实习等环节。招聘会自下午一点半正式开始,现场气氛良好,秩序井然。每位应聘同学携带简历,认真查看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积极与招聘人员交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此次双选会同时也为非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暑期实习机会。现场同学与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当被问到如何在用人单位的录用考核以及实习期间脱颖而出时,金杜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表示:“我们对各项要素以一个开放的心态进行综合衡量,没有较硬性的标准,对于涉外业务较重视英语能力,但国内业务方面对英语没有强制要求。在简历筛选中主要看中的是同学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学历背景、学习成绩、模拟法庭辩论赛等经验以及其他实习经历。”本次招聘会的举办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环球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部经理杜学芬表示:“这次双选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学生整体素质非常高。”君合律师事务所招聘负责人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子们对君合的认可和信任表示感谢。本次法律行业专场招聘会为法学院学子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推动用人单位发展需求和毕业生就业需求对接,丰富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择,引导更多毕业生在当前社会变革时代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招聘会也帮助非毕业年级在校生更直面了解法律行业的就业行情,促进其及早提升求职技能,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未来,法学院还将围绕“管理服务、技能培训、信息宣传、困难帮扶、价值引导、校友资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八大方面,不断探索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把“我为师生办实事”落到实处。(责任编辑:王思琪)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
就业质量相关分析报告一方面将基本情况和中国人民大学特色内容两者结合,全面展现,让社会公众更全面了解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及定位;另一方面,为全面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当前的就业质量及其竞争优劣势,并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引入“学生”“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作为评估主体,构建就业环境质量、就业主体质量、就业匹配质量等多维指标体系。一、毕业生市场需求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为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大学畅通渠道、统筹供需,依托各类专场招聘会、大中型双选会、就业信息网等线上线下平台分层分类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力促毕业生顺利就业、优质就业、满意就业。从来校招聘单位所属行业领域来看,反馈招聘岗位数有所增加的占比均处于54.00%以上;其中教育(82.45%)、制造业(80.77%)、卫生和社会工作(80.00%)领域单位招聘岗位数有所增加的占比相对较高。二、毕业生就业机会毕业生求职收获多: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择业过程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获取6家及以上笔试/面试机会的占比为77.31%,获得6家及以上单位接收函的占比达到75.09%。可见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市场中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三、就业能力满足度中国人民大学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积极融入创新驱动进程中,持续推进教学团队、课程设置、实践资源等专业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经过在校期间的生活与学习,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认为自身就业能力对工作需求的满足度达到了92.77%。从各项能力满足度评价来看,满足度均在88.00%以上;其中,毕业生认为自身“认真负责/毅力等品质”(99.23%)、“组织/管理/人际关系等软技能”(95.89%)对工作需求的满足度相对较高。四、毕业生求职信心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统计数据,近八成毕业生认为自己肯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20.09%的毕业生持不确定态度,而仅有不足1%的毕业生对自身找到一份满意工作存在担忧。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对求职充满信心。五、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清晰度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目标有利于毕业生明确自我定位,发掘自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择业过程调查”统计数据,毕业生职业规划清晰,近九成的毕业生反馈了解自身将来职业发展目标。六、毕业生岗位与专业对口度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为78.99%,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均可以学以致用,这既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有利于毕业生发挥自己专业知识技能,促进其职业发展。七、实际薪酬与预期薪酬符合度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择业过程调查”统计数据,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中,超九成毕业生目前实际薪酬与预期薪酬“持平”或“基本持平”,可见毕业生薪酬期望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择业观较为理性务实。八、毕业生工作稳定性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统计数据,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较好,大部分毕业生均对自己初次就业单位有相对稳定的预期。其中反馈计划在初次就业单位工作5年以上的占比7.67%,计划工作3-5年(含5年)的占比29.21%,计划工作1-3年(含3年)的占比60.34%,而仅有不足3%的毕业生反馈其在初次就业单位计划工作1年及以内。九、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面试表现的满意度以逻辑判断、情绪控制、自信心、肢体表达、语言表达和气质仪表这六个方面来测量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的面试表现,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受访用人单位对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各项面试表现的满意度(含非常满意和满意)均在93.0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对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语言表达(96.63%)、逻辑判断(96.63%)方面最为认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岗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