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在哪篇课文 第几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按照?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课文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xi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xi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xi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歌词中所描述的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产生热爱草原的情感。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与其他学科整合,使学生在多种信息的交流与学习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4.学会唱这首歌。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多种形式理解诗歌。  教学准备:  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vcd,草原的风景图片.  2.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草原的?想不想去看看呢?去  草原就必须有通行证,要想获得通行证就得闯过下面这几关,有信心吗?  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诗歌,把生字连同组成的词语画出来。  三、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唱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觉?齐读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诗题的?(抓住“美丽、家”两个词来讲)  2.自由读诗歌。  二、结合课件,体会内涵。  1.出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说说应该怎么读?(读出美、亲切和骄傲的感受来。)  2.先读第一节,说说从哪你能体会到草原的美?(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讲,讲后要练读,教师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在大屏幕上放出映的草原图片,使学生对草原的美有一个直观具体的感受)  3.再读第二节,可以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抓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句话反复来读,每一次读都提高要求。  三、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如: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编排一个舞蹈,办一期小报等)  2.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  3.学习唱这首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小报、排练的节目等学习的心得做以汇报。  二、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下面的词语,边读边在头脑中联想画面。  风吹绿草 彩蝶纷飞 一湾碧水  水清草美 绿色的海 春光万里  遍地花 百鸟唱 彩云朵  2.根据课文填词语。  彩蝶纷飞百鸟唱 骏马好似彩云朵  一湾碧水映晚霞 毡包就像白莲花  3.我来做小导游。  可以请学生自由发挥,将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所  了解的草原做以介绍。  三、作业:  1.书写一类生字  2.读诗歌。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的天,的地,生活在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  1、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  2、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3、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受美  1、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和邻近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小旅游团,去草原浏览,切记不要走马观花,因为你们还有浏览任务呢。  2、出示自学要求:  ⑴ 草原上的`什么最使你留恋?为什么?  ⑵ 设计一种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汇报方式,如:画画、唱歌、朗读、从课外积累的知识等。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美  1、草原的美景:  ⑴ 学生:浏览后,我们觉得草原的景色实在太美了。  师:美在哪里呢?  生:美在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你们想唱什么歌呢?《天堂》、《我爱草原》、《我的草原》、《草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谁能唱几句吗?一句、两句都可以。  教师播放VCD《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观赏,要求学生用手打节拍,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⑵ 学生:我们小组也特别留恋草原美景,尤其是那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绿和洁白的羊群。  教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  ⑶ 学生:草原的美景让我们看也看不够。如果说要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我们觉得《敕勒歌》最恰当了。  师: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⑷ 播放《草原》的课文录相让学生观赏。  ⑸ 朗读第一自然段:  请大家选择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名几个同学读一读,然后全班齐读。  ⑹ 你们除了爱草原的美景,还爱什么?  学生:我们觉得草原不仅景美,人更美。我还爱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师:从哪里看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  ⑺ 练习表演:  学生先读课文的有关段落,选择一个场景自由练习表演,再指名上台表演,表演后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  ⑻ 从他们的表演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民族团结、蒙汉情深)  ⑼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临别之际,作者发出了这样由衷的感叹。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创造美  1、在我们即将离开草原时,你最想说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  3、作业超市: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地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感受内蒙古草原地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地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汗情深”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草原的风光、文字资料;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有关草原的歌曲,蒙古民族风情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光独特,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边叙述边播放蒙古族风情录像)  3.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2.既然是美景,那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参观任务是:(多媒体打出)  3.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4.小组汇报  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的美(读、唱)  5.重点引导  6.学生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陈巴尔虎旗草原美,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汗一家的情谊。课后请同学们通过读书上网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掌握1个多音字“蒙(měng)”,认读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5、引导学生介绍、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庐山,今天,老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谁有兴趣?好!我们出发!  2、多媒体课件(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  3、启发:谁愿意谈谈感受?  4、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近一些,来个近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  2、讨论: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师:虽然,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让我们踏上草原,细细地用心欣赏它。  三、细读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可以边读边画。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板书(广阔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4、引导学生体会  野草――广阔、茂盛  湖水――清亮、神奇  野花――鲜艳、清香  5、重点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1)各自轻声读,体会  (2)讨论: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句子对比:  (4)启发想象: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  6、多媒体课件(草原近景,配乐腾格尔所唱《天堂》)  7、指导朗读  (1)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评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8、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  师: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发出哪些声音?有哪些动作?  (3)启发想象:除了这些,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板书(动物、人)  4、指导朗读  师:老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们呢?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总读感悟  1、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第一、三自然段,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2、小结:  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  五、拓展  1、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歌词)  2、欣赏歌曲第一段  3、自主创作第二段  4、展示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描写的生活情景。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曾随课文一块登上过黄山,欣赏过黄山奇石,到过贵阳黄果树瀑布,领略了那里的独特风光。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学们还想不想作一次长途旅行,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国,领略一下那里的独特风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呢?(生质疑)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吧!(指名读课文)  2、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学习结果)  三、自主探究:  1、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感受拿到小组中去交流吧。把你的疑问提出来让小伙伴帮助你。  2、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  四、品读课文:  1、 课文读完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美)作者老舍先生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景色美、人情美、语言美)  2、 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部分,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可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得体会)  五、知识拓展:  1、 出示“能力大考验”课件,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画面,设计解说词,再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汇报。  2、 为自己搜集的图片配上解说词。  六、作业:  搜集自己家乡的有关图片,写一段文字,想别人介绍自己家乡。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10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草原的美丽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  二、自主读书  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将怎样向游人作介绍呢?  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导游要主动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  1、哪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们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定要请教导游。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的独特风情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五、体会情感  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谊厚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指导学生朗读第2~5自然段。  4、教师小结:老舍先生和我们一样,留恋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的人,所以他动情地写下了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试说一下这两句话的意思。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三、课外延伸: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12  一、出示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1、先学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谈谈感受。(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后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  2、后教  (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  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  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一: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  (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馈  (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听写文中的生字并组词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 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 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体会神奇而美丽的 景象。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叫什么呀?(生齐读课 题)师指导读(在锡林郭勒下画一条线):请你们再读的时候,把这四个字读连 贯。再读。  2、理解锡林郭勒的意思。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用线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吗?(是一个地名)对,它是一个 草原的名字。 锡林郭勒是从蒙古族的语言里音译过来的, 它背后还有一定的含义。 有人知道锡林郭勒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我们来一起看一张图片。 你可以借助 这张图片来判断一下锡林郭勒可能是什么意思(多媒体出示图片)。生说,师注 意听:哎,他发现了,一般的草原没有水,而锡林郭勒有水。老师告诉大家,在 蒙古语里,有水有草的地方、水草丰美的地方,就叫――锡林郭勒。  3、再读课题。(指板书)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它的名字!(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读。  3、师:同学们读得不错,看来大家在课前都认真地进行了预习,个别地方 还有一点小问题,没关系,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们肯定会越读越好。现在谁来说 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生说。师边听边板书:广阔 美丽 欢腾 过渡: 课文中哪些段落写了草原广阔美丽的特点?哪些段落又写了草原欢腾 的特点?这节课, 就让我们先来领略大草原广阔而美丽的景色吧!请同学们默读 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 喜欢。  三、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草原广阔美丽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读一 读,跟同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1、草  ①“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扑向远方。 ” “满眼绿色”“铺” 、 师:假如此时你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都是青青的野草。就 像一个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直扑向远方。  ②师:这样的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③草原上的录得广阔,录得美丽。谁来读一读描写草的部分  2、湖水  ①指名读谈体会  ②师: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还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那么到底有多清亮呢? 你能用“湖水清亮得可以…….”说一句话吗?  ③谁能把刚才同学们说的梳理一下连成一句话? 湖水清亮得可以……可以……还可以…….  师:这样的湖水我们就把它叫做……(清亮的湖水)它们就像宝镜镶嵌在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多美呀!多神奇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过渡语: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不仅有茂密的青草。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  3、野花  ①指名读,谈体会――ppt 出示野花的句子。  ②你能读出它们的特点吗?――自由练 Ppt:观看野花――草原不仅仅只有这些种类的花, 看看还有……这些婀娜多 姿的野花点缀在草原上, 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美美的读读――指名 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中心句与下文的关系。  1、引出中心句。  同学们,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从中领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而 又美丽的景色(指板书)请大家再找找看,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意思?(第 一段) 也就是说第二段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对吗?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 (中 心句)。其实第二段中也有这种写法的句子,比如: (出示“草丛中……”一句)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就是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围绕一句话具体地来描 写。你能学习这总方法也来写一写吗?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 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清亮的(湖水),最后是各种各样的 (野花),锡林郭勒大草原真是(美丽)极了!(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 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在心里?让我们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 段。(自由练  五、作业布置  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锡林郭勒大草原的 美丽景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草原广阔无垠、一碧千 里、绿水镶嵌、百花点缀的恬静的自然风光。后面的两段课文,将给我们展示出 大草原特有的欢腾画面。让我们再跟着课文深入大草原吧!  二、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意思,说说它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段只有一句话,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像一座桥梁一样把两部分 内容连起来了,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 件 第四段) 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人和动物动作的词语。  2、生读。  3、师评价,纠正字音。(小马驹)  4、找出动词。表现人和动物动作的词你都找到了哪些?  5、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6、练习。 同学们,有那么多的动物和牧民在草原上活动,草原可真热闹啊。接下来 请同学们小组中讨论,完成一道小小的练习题。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且把 所填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  (1)学生讨论,师巡视。  (2)汇报。  7、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一边朗读课文, 一边大胆地表演,把草原的欢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来。全班齐读,边读边配上动作表演。  四、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 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 情?(画画、背《敕勒歌》、到草原上做客、为草原做广告等)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作者初见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美所吸引,让我们轻轻的读,感受草原的美。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亲自领略一下草原独特的风光呢?播放有关草原的录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  5、在这碧绿无垠的大草原上,作者产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此时你是作者,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并交流。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如果说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样的热情好客呢?请同学们自读下文,想下文中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内容?再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引导学生练习给每段加小标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内容。  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多读读,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受深?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句  1、仔细观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在刚才的复习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比较难写呢?引导学生搞清难写字的书写要点,范字后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3、《草原》一文,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把你认为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的词句找出来和同桌交流后,抄写在好词好句本上。  《草原》课文优秀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2、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么?(板书:美)。  3、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景色美,人情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齐读,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子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70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呢?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六、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草原》课文优秀教案】相关文章:课文《草原》教案05-06草原课文教案05-08《草原》课文教案05-07课文静默草原教案05-06草原课文教案范例05-21课文草原的教案设计05-07课文《草原》教案设计05-07草原老舍课文教案12-25草原课文教案设计05-08}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能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趣味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以及对我的爱,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快乐,自由。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课题为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从老师的板书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隔开一些?  3、(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这是什么意思?(要在学习之后填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引发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括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期待,在无形中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和这是一座怎么样的园子?为接下来的研读设置了强劲的“引力场”。  二、整体感知园子的美丽,生机勃勃。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过渡: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可多了,有(出示词语幻灯片)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农作物呢,有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农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祖父的园子真是丰富多彩呀!  1、感受园子的生机,及其美丽。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说到昆虫多,作者可得意了,你看在课文的开头就在炫耀她的园子呢?谁来读一读。  (2)园子美吗?从哪感觉到了?  (3)喜欢这座园子吗?作者比你更你更喜欢呢?齐读,读出作者的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词语的分类,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同时抓住文中作者对昆虫的描写,通过学生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园子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三、感受小女孩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这座园子里,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女孩,她的淘气,她的可爱,我都喜欢。如果现在这个小女孩在我身边的话,我特别想在她的脸上揪上一下,那老师为什么想揪她一下呢?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女孩调皮,淘气的句子,用序号标出来,并找出关键词,做上批注。  (3)交流,朗读:  a)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的调皮?又是怎样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从哪时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淘气?怎样乱钩?)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d)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小女孩的淘气呢?怎样乱闹呢?抓住“拼尽力气,往天空一扬,大喊”这些词来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小女孩此时的快乐的心情。)  e)我玩累,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设计意图]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呢?  (4)研读祖父教我识谷穗的段落。  ①读读6至12小节,思考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  ②你看见祖父的笑了吗?从祖父的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位慈爱的祖父,只有心中充满了爱的祖父才会笑得这么温和,这么开心。  ③小结:在慈爱的祖父的园子里,我感到无比的快乐,自由。所以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祖父的三次笑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慈爱的祖父,正因为有个慈的爱的祖父才会有这么快乐的童年,是慈爱的祖父给了我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完成课题中的两个括号填空。  四、感悟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我是快乐的自由的,就边园子里的花朵,蜜蜂,蝴蝶,榆树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你感受到了吗?  2、学生再读课,享受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  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园子的一只蝴蝶,一朵花,或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自由。  出示: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___,我愿意_____就_____。  3、讨论:作者写的自己的快乐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景物的快乐,自由呢?(借景抒情)  4、和老师合作读十七小节,前三句话,(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问学生这里仅仅是写花,鸟,虫子的快乐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作者借花,鸟,虫子的快乐来抒发自己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5、那你现在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将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与理解内容融为一体,没有进行机械的分割,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必然依赖对语言的欣赏,而语言的欣赏又自然地在内容深刻把握的语场下展开了。  五、描述我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感受了作者的快乐,自由,你是不是也渴望有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呢?  2、让我们在心中建立起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吧!请你先闭上眼睛,想想你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3、学生描述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4、总结:你们的园子也一定会这样美,这样快乐,这样自由,希望这座理想的园子会一直陪伴着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去构建心中园子,锻炼学生的动笔说话能力,同时将课文中的自由,快乐的心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慈爱的)祖父(快乐自由的)园子  大笑瞎闹  笑够了乱钩  还在笑乱闹  [设计意图]在这份板书中,看不到多余的部分,非常简洁,又能突出重点,体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统一。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介绍作者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  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四、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这篇文章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2、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五、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把他背诵下来。  六、课外延伸  师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学生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七、总结全文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课文生字、词。  ⑵、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2、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她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三、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整体感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2、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  ⑴、第一问答案:  ①、种小白菜。  ②、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③、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④、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⑤、插花事件。  ⑵、第二问答案:  祖父:  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六、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七、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1、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解释并各自造一个句子。  2、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玫瑰、玩腻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寂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以朗读为主,研讨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过程〗  1、本课的作者。  2、给下列词语注音:  谷穗、玩腻了、衣襟、地榇、嘴馋。  二、朗读、赏析、感悟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大声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  (朗读时要注意,有的文段应大声朗读,有的可以欢快地朗读,有的甚至像小萧红那样喊,有的则要默默地品读。)  如:  ⑴、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⑵、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⑶、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⑷、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除了这些句子外,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  本文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也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互相交流体会。  第一部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三、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你的亲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用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说明。)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把它们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童年的欢乐和那温馨美丽的亲情!  2、选做题:  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2、介绍《呼兰河传》(出示课件)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归纳学生的发言)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3、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4、读词语(出示课件)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出示课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①“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出示课件)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句子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3.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顾全文,领悟写法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呢?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怡?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好玩快乐祖父的园子  美丽  自由  热爱怀念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积累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与思想  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突破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又是关于童年的——《祖父的园子》。  二、阅读课文  既然是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园子,更要体会到这座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即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提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稍稍引导与点拨。  注:一定要在充分朗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幸福!  例句参考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三、思考  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自由、快乐与幸福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吗?  提示:通过写“物”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四、讨论  我们生长在农村,你们家是否也拥有这么一座园子呢?  提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意思调动起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物:多种多样,生机勃勃  人:自由、快乐、幸福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6  课文简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萧红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  上课伊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蚱”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手法。  突破方法:  自读自悟,教师点拨。  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  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林海音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跟随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来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我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园子呢?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提示来学习。  课件一  1、出示学习建议  (1)带着任务跳读、扫读。  (2)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2、自由汇报  同学们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你找到了第一自然段,你圈出了哪些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课件二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出关键词来概括这个园子?  自由汇报:  生:样样都有。  师:哪些同学也圈出来“样样都有”,请举手。好,举手的同学还真不少,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园子里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还有蚂蚱。  师:指导读音,记字形。还有圈其他词语的吗?  生:大花园。  师:对呀,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却没有对花的描写,花在哪儿呢?  生:“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蜜。如果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这里描写的蜜蜂是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说得真好!蜜蜂可能是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是采蜜采累了,是不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关注这几个词语。  “金粉”、“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谈谈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  生:“金粉”一词写出了园子里有很多花;“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这几个词语写出了蜜蜂采了很多的蜜。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的文字魅力,表面上不是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一段。生齐读,老师板书:大花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师直接描写园子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师指导朗读“明晃晃”,注意“晃”的读音。  生读第三自然段,师: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花园的来历,在这里,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榆树,哪位同学把描写榆树的句子读一读。(这是一棵高大而又有活力的榆树啊!)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往后边找。  生:第十七自然段。  课件三出示第十七自然段  师:这段话中你会圈出那个词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园子里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呢?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花,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记“倭”的读音和字形。  师: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  学生先自由读描写“花”、“鸟”、“虫子”三句话。(强调“似的”读翘舌音,其他情况都是读平舌音。)再指名读,谈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生:花都开了,睡到自然醒。  生:鸟儿飞得悠闲自在。  生:从虫子的叫声里既感受到了园子的静谧,又感觉到园子里很热闹。  生:我感觉到它们都是自由的,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老师竖起大拇指,对大家的理解予以肯定与表扬。作者下面还对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进行了描写,老师与你们合作读,老师读停顿了你们立马接上读,同时还要与老师的朗读节奏保持一致,好不好?  师: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数一数,“就”字一共出现了几次?你们认为作者是不经意写的,还是特意写的?  生:特意写的。  师:作者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猜猜看。  生:为了强调这些事物是自由的。  老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萧红为什么能够把这些事物写得这么自由自在?  生: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的。  生:在作者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生:因为萧红自己在园子里就是自由的。  师过渡:说得真好!那么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哪些自由的事情呢?  出示课件四  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作者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生: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水、睡觉。  师:哪一件事最能表现她的自由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铲掉谷穗这件事最能表现她的自由呢?  举手的真不少,大家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萧红铲掉粮食祖父并没有责怪她。  师:数数看,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写这件事?  生:八个。  师:用八个自然段来写,可能在萧红的心中,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细细写,是不是?可老师又纳闷了,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不写,只写这一件事,你们觉得行吗?  生:不行,因为其他事情也能表现她的自由。  师:那为什么作者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开来写呢?  生: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东西很多,写不完。  师:是啊,写不完,于是萧红选最典型的事情来详写,写出了心中最真切的感情,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给我们写作启示。  同学们,正因为萧红有这么一位宽容、慈爱的祖父,萧红可以在园子里为所欲为。文中很多地方写祖父怎么样,萧红就怎么样。  课件五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浇花我也浇花。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我也()。  总而言之,祖父干什么,萧红就干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那画面好温馨啊!慈祥的祖父给萧红带来了无比的幸福,祖父的园子给予萧红无穷的快乐。请大家齐读第十六自然段。  板书:快乐幸福  四、总结全文  园子是萧红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目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为祖父的园子。让我们富有感情地再次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萧红十八岁的时候,慈爱的祖父永远地离开了她。十九岁那年,萧红被迫离开了家乡,她从一个地方漂泊到另一个地方,多年的漂泊生活加上生活中遭遇的一次次打击,使萧红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状况。此时,她更加怀念慈祥、宽容的祖父以及给了她无尽快乐、自由、幸福的祖父的园子。于是,她拿起笔来,把心中的思念汇成文字,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今天老师把这本自传体小说推荐给你们。  六、课后作业:  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样样都有大花园  一切自由  快乐幸福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读记记“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自主地如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萧红”的图文资料简介  2、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认读词语 分析这些词语  三、研读课文  (一)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园子的,快点儿找找看是哪几自然段?  1、自由读这些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几段话的字里行间。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读相关语句,说感受。  预设: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a、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b、园子里有些什么颜色?  c、她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园子? 带着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  (2)“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a、去掉“是”读读看,比较比较。“是”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A、在我的眼中,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B、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愿意……就…… 愿意……就……)  C、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出示课件  D、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比一比谁的更自由。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 师引读( )的园子 根据板书引读  (二)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1、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着,请同学们自由读4—15自然段,你觉得哪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  2、在园子里,我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这园子简直就是 (“我”的乐园)  3、介绍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寂寞…… 相机出示文字介绍(相机出示文字介绍)  4、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4—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5、因此萧红一直怀念这个园子,那么,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 (爱、温暖) 所以萧红在书中这样写道 (出示)  (三)升华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2、在《呼兰河传》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8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瞎闹、樱桃、水瓢”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祖父的园子》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通读课文,自学字词。  2.熟读课文,写出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童年生活的资料。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蚂蚱、瞎闹、樱桃、水瓢  (二)我知道: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画波浪线。  (三)我疑惑: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三)精讲精读,升华主题: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最令你快乐?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写  ( ) ( ) ( ) ( )  蚂蚱樱桃瓜瓢倭瓜  (二)我概括:  从课文的那些事例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情趣,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三)我阅读:  1、《祖父的园子》一课,分别叙述了————、————、————、————,表达了————。  2、花园里,——-——!———————,新鲜漂亮。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自由的家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文章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中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使师生都融入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与祖父在园中自由、快乐地劳作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及感悟园子对作者的精神意义。  [教学准备]:女作家肖红的资料及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的回忆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走进祖父的乐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自由、快乐……)  2、检查自读:说说对园子的了解过程中解决以下问题,  (1)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2)难读顺的句子: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设计说明: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三、品读,感受祖父的爱园。  我的快乐、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轻声读课文。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2、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这样写说明什么?(我跟祖父亲密无间……)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体会到什么?同样是铲地,浇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2)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3)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设计说明: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在“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形象。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4)水瓢浇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5)第11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4、祖父是怎样对待我这个小淘气的呢?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1)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2)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3)祖父笑了。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设计说明:祖父的“笑”是耐人寻味的,祖父“笑”的含义在文中是一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祖父的爱鲜活、具体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因为有祖父的爱,才有我的自由”。)  景物的快乐、自由:  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课文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用了两段话。看看这些动物、植物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连景物都是快乐、自由的!)  1、代表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说说你的快乐、自由。  (1)自由地,认真地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自己当成园子中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等,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先写一写。(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成为园子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从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营造富于童趣的说话、写话情境。孩子们很快就能融入文本。)  (2)说说景物的快乐、自由。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课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等修辞如,学生以玉米的身份讲述园子里的快乐:  我是一棵长在爷爷园子里的玉米。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天空在园子里特别高。花开了,好象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好象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好象在说话似的。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在这样的园子里生长,我感到快乐、自由。  (设计意图:这种让学生转换角色说说动、植物的快乐的语言训练,绝不同于三言两语,一句半句的回答,这是一个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内化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运用课文语言的自觉性,并且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更加积极地内化课文语言的自觉性。)  (3)感情朗读中体会景物的快乐、自由。  2、题目是祖父的园子,想写出自己的快乐,为什么课文里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动物、植物的快乐?  交流:  (1)因为我的心是快乐的、自由的,所以身边的一切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也是借这里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指导写作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这个方法叫做——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道知其所以然。)  3、作者有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快乐、自由……)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爱,祖父给了我一个童年的爱园!  四、延读,领悟祖父的家园。  (引:作者因为有祖父的爱,所以拥有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拥有了一个金色的童年!所以开头这句话是这样写的。读一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有没有发现作者写得很特别?呼兰河小城里边就住着他的祖父?  引出:在我眼里只有祖父。因为祖父给她幸福的童年,给了她家的温暖!作者萧红,从小父亲不喜欢她,妈妈去世了,后妈更不喜欢她。再读第一句!  2、你觉得当她写下“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带着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对亲人的深深的怀念再读第一句!  3、所以课题 起《祖父的园子》,作者把深深的感情都寄托在这园子里!这个一个乐园;这是一个爱园;这是一个家园!再一次读第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反复地递进式朗读,读懂作者开门见山的写法,读懂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隐约地看到那抹淡淡的哀愁。)  4、如果你一天,两天,如果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肯定会给你与此时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  (设计意图:课了情未了,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引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乐园  幸  快乐 童 爱园 年 自由  福  家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由于本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  最后,再细细品读课文,对学生的引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来负担和痛苦。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的自由。我首先问,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让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从词入手,插入课文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来读一下黑板上的词语。  在小说《呼兰河传》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一个园子,而且写得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吧!  二、品读课文  (一)感受自由的快乐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自然段里读出了什么?得意,指导找出带颜色的词语,积累abb词语。  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在写这个园子,请同学们看地13自然段。  自由读,读着读着,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会出现一个什么词语呢?(随心所欲)用片断中的话来解释“随心所欲”这个词语的意思。  出示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板书:自由)  一读句子。  哪些是自由的?(倭瓜、玉米、黄瓜)  引读  我是倭瓜,我愿意 就 ;我是玉米,我愿意 就 ;我是黄瓜,我愿意 就 。  还会有什么?出示句子:我就是 ,我愿意 就  哦,真的是(二读句子)  过渡:我也是自由的,我要 就 。找读4——12自然段。  园子里的一切景物的自由都传达着我的自由,这种写法叫作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我是自由的,所以我是快乐的。(板书:快乐)  我玩累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梦呢,梦里她看见——(让学生想象梦里看见的东西。)  读到这,你们地 心里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二)品读祖父的爱。  过渡:园子留给我的,仅仅是自由的快乐吗?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什么让我值得留恋吗?  齐读4——12小节。体会到什么?(祖父的关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3个笑)  在萧红的眼里,祖父是个怎样的?在笑里还读出了什么?(和蔼,慈祥)  板书:爱。  插入: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而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是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痛苦,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和苦难,祖父就像一束阳光一样温暖着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再读课文。  三、超越文本。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多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  老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  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  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01-31《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01-21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范文04-15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2-17关于《祖父的园子》优秀的教学设计12-21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12关于《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06-29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07-27《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03-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按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