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真的很难法律专业好就业吗吗?

我,本科毕业快七年了,现在在给一群大专生当保安。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专业,但现在都是程序猿,而我的专业是新闻学,之前一直在做各种短视频编剧编导。他们有的人在考虑读专升本,好几次听他们在讨论。而我在默默准备考研,看了四本专业书了,每天在背单词。撇去我命运的颠簸与考验,他们人生的侥幸与机遇,我想,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我是文科生,而他们是理科生。就算我考上研,依然是文科专业,可能读完出来,依然比不上他们的现在,可能这就是文理的差别。可我无意转理科行业,难道对于喜欢文科、工作行业是文科的文科生来说,以后只能去死吗?事实上我高中是学理的,分文理之前,其实文科成绩比理科好,但是当时大家都说,学文科没出路,只有理科学不会的人,才去学文科……于是,也不知道是好面子,不承认自己是学不会理科的废物,或者是为了那更多的可能,毕竟文科可选择的路有限,于是我学了理。但是虽然选了理科,我却是语文课代表,语文基本上总是年级第一。我的英语,复读当年题简单,高考考了140。而理综,死都学不会,理综说不上倒数,也是班级下游。然而凭借我语数外三科每次都前几的成绩,硬是把排名拉到前十左右。我虽然学了理,但对于文学文字的着迷,却像是磕药了一样戒不掉。就这样,高考选志愿时,我一个理科生,竟然又第一志愿选到了新闻学这个专业,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我又回到了文科。进了大学,我也没怎么好好听课,天天就泡图书馆了。我看书奇慢,基本上要默读的那种,但前三年也基本每年看五十本书左右。至于最后一年,光顾着恋爱了。我是一个文科生,毕业差不多七年了,工作几乎一直是在做短视频宣传片之类的编剧,写写文案、剧本啥的。但是在工作之外,我写的更多。和刺杀小说家里的空文一样,七年了,我写过太多太多东西了,但是资质有限,还不想改行。我也许不算有天分,也没什么灵气,但我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勤奋的。微博上、朋友圈、扣扣空间写过的不能称之为诗的古诗、现代诗,各种哲理短句,以及搞笑段子、微小说,加起来差不多上万条。剧本网上写过的微电影、网大、小短剧等各种剧本近百个。那些无数抖音快手小短片还不算。还写过三四千字的反转灵异小故事近百个。早年还写过一个扑街扑到外星的四十万字悬疑破案小说,烂到提起我都觉得丢人。豆瓣上不算影评的长影评近四百篇,各种自己看法的日记记录,也差不多百十篇。可以说,敲字成了我的本能,随随便便就能敲出一大篇,平均下来,每天至少要敲三千字。而事实上,敲三千字Word文档,可能我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分分钟我能给你编出几十个故事,奇幻、悬疑、爱情、热血等等,不重样。也许不够深刻,也许很套路很狗血,但绝对逻辑不掉线。事实上现在大部分影视剧,何尝不是很套路狗血。我自认为,作为一个文科生,作为一个编剧,我应该勉强能及格吧?人们都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了大学我还背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还有温庭筠、辛弃疾、李清照、纳兰性德、苏轼、李煜等等的诗集词集,看过席慕蓉、汪国真、顾城、海子……也读过济慈、拜伦、雪莱、叶赛宁、普希金……看过苏童、池莉、余华、三毛、张爱玲、亦舒、徐訏等。现在又很喜欢推理,看了几十本推理小说。可是我找不到工作,去做编导,人家明明看我有运营经验,明明有案例,明明文字编剧能力可以,但就是不肯再多开哪怕一丁点工资,区分刚毕业的毛头小子跟我这个毕业七年的老苦瓜。在他们眼里,我仿佛比刚毕业啥也不懂啥也不会的新闻系编导系的应届生一样,并不值得再去商量一下要不要加一丁点薪资。现在的我坐在前台做保安,新闻学毕业了七年的本科生,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三本。拿着微薄的薪资,给公司四五十个程序员倒垃圾搬东西。而他们,大部分都是专科生,拿着几倍于我的薪资。我看着他们在办公室搬躺椅睡觉打呼噜、看着他们进出门时粗暴的用脚踢门、听着他们普通话蹩脚又难听、看着他们到处乱扔垃圾饮料从来不喝完就丢、听着他们在办公室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看着他们一个个大腹便便不顾形象……可是大部分没素质的他们是程序猿,而我事事礼貌待人温和,无论哪份工作都被人夸无可挑剔,现在是他们的保安。他们上班打游戏、看网络小说、睡觉、唠嗑、吃零食、一天抽好几次烟,我在看专业书、在背单词,或者在看推理小说,用手机不方便地打字。可是他们薪资是我的好几倍,我辛苦帮他们搬公司的福利,却没有我的份。我看着他们一个个,很多那么简单的事都笨手笨脚做不好,忍不住内心想发笑,但是却笑不出来。他们能力那么差,却坐在了这里,我能力还凑合着可以,在这里给他们当保安,是谁该笑?前几天还听他们在讨论,要不要去念专升本,觉得念完三十多不划算。而我,能说什么,我已经三十了,在准备考研。我自我觉得,我是一个标准的文科生,一个绝对不掉队的文科生。我自问,应该还对得起文科生这个称号,你们大多数文科生,有写过我这么多东西吗?当然了,文学文字这种东西,靠精不靠多,没有天赋,再努力也是瞎掰。也并不会量变引起质变。我也清楚,自己绝不是那种能走到塔尖的人,只是我至少可以勉强拿到入场券,勉强在及格线挣扎吧?可是这么勤奋码字的我,社会拒绝,这个世界不需要我这样勤奋的人。可能是我自己命不好,从小到大宛如衰神附体,运气似乎永远和我绝缘。但是其他文科生又能好到哪里?去做短视频编导?去运营公众号?写网络小说?这种都是随便一个刚毕业的都能做吧?不过都是追热点蹭流量,文章质量,好像也并不需要多高,会耍小机灵能熟练运用网络热词等等,而且刚毕业的小年轻还能加班……思维也更跳跃有更多惊喜。考公务员就很好吗?无非打打杂跑跑腿,甚至不需要大学毕业,初中生都能做。当然了,除了公务员考试很难,还必须要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外,好像他们的工作,并不一定有初中生做的好。那就只能当老师做销售或者当那种辅导机构的老师,天天疯了一样地卖课。哪里还有一点文人的风骨文人的气节?白居易琵琶行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只知道钱,情义算个屁。可是如今全世界都是商人,都重利轻别离。不当商人,把情义看得重,你可能无路可走。文科生的出路在哪里?文科生还能干什么?略微有点风骨和气节的,应该会被时代饿死。经济高速发展,全人类似乎都变成了只问数据只看金钱的机器,文学、艺术,似乎正在被时代淘汰,这个时代,诗人都已经死去,文人都变得谄媚,每个人都是满意是钱的怪物,仿佛是感染了金钱这种病毒的丧尸。就算去考研吧,去看吧,文科、艺术,永远是所有专业里分数线最高的,从无例外。文学艺术能当饭吃吗?不能,所以很多人考,分数线越来越高高到离谱,却也很多人失业,很多人被迫转行,忍痛撕破文人的体面,卑贱地求生。当然了,很多人说,你不行,只能说明你没天分又不努力,不行就是不行。可是我还不能做个普通人吗?每天大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们,有几个是天才?大部分还不都是普通人?那么多码农那么多理科工科等等,他们也不过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搬砖的工蚁,并没有多优秀。为什么文科生就必须人人优秀,必须拔尖,必须无可挑剔,才能活下去?那普普通通的文科生该何去何从?难道只能去死吗?这个时代已经疯狂、扭曲,还是说,文科生就不该存在?那天和一个送货的师傅说起来,他说他儿子现在高三,希望至少考个本科,我说,不管985、211还是,二本三本,好像专业也很重要,千万不要学文科,否则可能你清华北大毕业,也只是成为网上热议的小镇做题家,沦为985废物。而我弟弟也马上要高中了,如果可以,我会尽量劝阻他读文科,除非他特别特别喜欢,那么我会更加严格更加苛刻地逼他努力,努力博览群书,努力码字如山,因为身为一个文科生,可能你不拼命,不爬到塔尖,就会饿死。文科生,没有资格普通!}
关于学文还是学理的,学文“无用论”的话题和回答,在每一年高考结束后,都会出现在知乎的热榜。这里有一个回答,转自李葆春教授的微博,个人觉得很有意思,大家可以看看,重新定义自己已选择或即将选择的专业。“‘葆春老师您好,我是一个不知名大学的本科的文科生。我父母文化不高,高考填志愿时不会帮我选专业,结果调剂到了我不喜欢的文科专业——酒店管理。我挺羡慕理科生的。理科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毕业后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我一直都是个没有目标的人。我好像从未对什么提起过很大兴趣,我也不是个勤奋努力的人。今年就要毕业了。我想去上海,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我想过考研,但也没有明确的考研目标,我真的很迷茫。我很后悔自己以前的选择,这两年来都沉浸在痛苦中,非常希望葆春老师能指点一二,谢谢葆春老师,盼复。’(问题来自微博私信)我以前在引用一个打算回答的问题时,问题中所用的语言和标点符号,一般都会粗略地修改一遍。比如有的人喜欢用很多逗号,经常一句话特别长。我会把问题中的一部分逗号改成句号,再多分几个自然段,让问题更加清晰易读。看了你的问题,我发现无论是语言还是标点,通篇竟然没有一处需要修改。我喜欢你的问题中每个自然段里第一句话不用逗号,而是直接用句号结束。这样表达更加简洁明了,颇有古人「环滁皆山也。」的开门见山,我一看到就挺有好感的。可以说,我喜欢你这个「不知名大学本科的文科生」的文风。那咱们就步入正题吧。一我小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叫「学好数理化,走边天下都不怕」。高中时,很多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都对理工科趋之若鹜。大家高考考的都是「理工农医类」的考卷,班里学习最好的同学报的是北大生物系,而前几名的同学也清一色地都报了理工科。我上大学的时候,清华还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我学的虽然是计算机,但学过金工实习,学过机械制图,感觉毕业了随时可以分配到大中型企业当一名工程师。然而不知你发现没有,国外很多大学的惯例是将文科和理科归入同一个学院,工科则归入另外一个学院。与其分为「理工科」和「文科」,不如分为「文理科」和「工科」更为贴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更加别出心裁,把文理学院叫做「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一个学院涵盖了从文学到音乐到历史到经济到生物的方方面面,涉猎之广,令人目不暇接。所以可以这么说,文科——也就是伯克利的「Letters」——至少和理科是可以相提并论、分庭抗礼的。那这个「Letters」到底毕业后有没有用、是不是白学了呢?我很晚才领悟到,其实这个「Letters」说不定比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比当年热门的金融和生物 —— 甚至比从二十多年前到现在一直热门的计算机 —— 都更加有用。原因很简单:跟金工实习或者计算机都不同,文科学的很多东西,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技能。正是这种飘忽不定的感觉,让很多人觉得时间白白浪费全都白学了,毕业了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好。可如果从长远来看,也正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技能,才能真正左右一个人长期的职业发展。我喜爱的电影「Jerry Maguire」和「Chicago」中的女主角Renée Zellweger,刚上大学时学的是英语文学(English Literature)。上了一阵子她开始选修戏剧表演方面的课程,后来毕业后参演了一些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共和党著名参议员Mitt Romney在去哈佛大学学法律之前,本科学的也是英语文学。那他们的英语文学是不是白学了呢?从「看不见摸不着」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非但没有白学,还造就了他们后来的事业。如果他们本科时学的是工科,那说不定现在也只不过是在一家大公司的研发部门供职,而不会成为好莱坞星光大道中的一员,不会成为政坛的一代枭雄了。乔布斯零六年在斯坦福的演讲中说:「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英语文学也好,酒店管理也罢,或许越是没什么用的文科,就越没有白学。二所以说,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是「有用」的,还真的不好说。1873年,美国纽约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叫 Frank W. Woolsworth。一天,他衣衫褴褛地去应聘一家商店的营业员职位。老板跟他聊了一会儿,对他说:“行了,你下周一来上班吧。” 他非常开心,连忙问:“那我能拿多少工资?” 老板大叫道:“工资?你还想拿工资?我教你怎么做生意,你应该反过来给我发工资!”那时候美国的劳动法还没有最低工资保护有关的条款,Frank 得以顺利得到了这个头三个月不拿工资的工作。头几年他确实很辛苦,每天只能打扫卫生,早上七点干到晚上九点,大家都瞧不起他。后来,他逐渐开始揣摩商品摆放位置和定价的门道,终于投资了几百美金,跟几个合伙人成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初创」公司,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商店。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连锁店开始遍布全美,继而又遍布全世界。1913年,他的公司在纽约曼哈顿建成了当时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厦。试想,如果当年的 Frank 看不上这个既不发工资又要打扫卫生的工作,大概就悟不出来后来得以大获全胜但却转瞬即逝的商机了。公司成功之后,他果然很感激当年的老板给了他这个不拿工资的工作,还请这位老板到他自己的公司来当合伙人,「反过来」给他发了工资。这样「励志鸡汤」的例子自然俯拾皆是。年逾九十的斯坦福大学著名经济学家 Thomas Sowell 在他的著作 《Applied Economics》中认为,无论是上学、看书还是工作,都是一个获取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的过程。像在给自己「投资」一样,是一个积累「human capital」的过程。Sowell 提到:「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tends to create greater incoming inequality between those people who have been assiduous in acquiring knowledge and mastering skills and those who have not. It tends to create greater inequality between those who work and those who do not.」他的意思是,只要学点儿什么干点儿什么,永远比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干天天打「王者荣耀」强很多。如果你还是觉得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一时半会儿没有什么用处,那就想想Frank Woolsworth —— 他当年「初创」了公司,结果开的第一家商店很快就倒闭了。放心吧,只要多运动增强免疫力,人一辈子有的是时间。三当然了,要想「学点儿什么干点儿什么」将来有用,你学的东西一定不能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得是自己感兴趣的。如果是别人强加的,换了谁都很难做到长期「勤奋努力」—— 你瞧,连李开复都明白要「追随你的心」。如果你想来想去,除了打「王者荣耀」和看「乘风破浪的姐姐」,怎么也想不出还对其他什么东西感兴趣,那怎么办?我建议,竭尽心力,自己设计制作一样需要一两个月时间才能做好的玩意儿。一两个月时间不算太长,但也不太可能一蹴而就。你提到正在考虑读研的可能性。读研的过程虽然千差万别,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毕业就得写几篇论文。虽然写出来的论文本身多半儿没什么用处,然而一篇论文就像一座雕塑,每一笔每一划都是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在这个过程之中得到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技能,意义远远超过论文本身。如果你对写论文不感兴趣,那就拍一部微电影,上线一家淘宝店,写一本书,开一个线上直播,修好一辆没人要的旧车,或者实现一个网站。注意,去云南大理旅行或者种一株玫瑰送给男朋友不能算 —— 花点儿钱或者浇点儿水就行,太简单了。比如我这两个月,就竭尽心力,从头学起,花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和所有周末,实现了一个全新的网站。其实这跟跑马拉松差不多 —— 虽然没什么用,过程也很艰苦,但大功告成之后,我看着网站背后的每一行代码,感觉每一个字节都在我的指挥下跳动,觉得非常过瘾,感到了一种「更上一层楼」般的快乐。”转自李葆春微博来说说我的经历吧。高中时期,因为家里的一句:“文科以后特别不好找工作。” 于是我选了理科。我的初高中政治老师都很诧异我为什么没有选择文,我当时也没过多解释。于是就开始了我苦逼的高中生涯。高二,开始接触生物。本来数学/化学/物理 都很差。课下和周末找私教狂补习。把之前落下的课程全赶回来。奋斗了十个月,总算是有点成效。但发现,自己的思维还是偏文。喜欢记笔记,讨厌刷题。语文和英语是班里算数一数二的,但无奈怎么也填不够理综和数学的硬伤。高三,冲刺最后一年。高考还算顺利,虽然没有达到冲高的预期,不过在我有限的时间里拿到了我付出后应该有的成绩,还算满足。不瞒的说,我确实淘气了好几年都没有在学习的状态里。后来突然自己转变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这里就不多解释了。选学校拿的offer不太满意,是学医(麻醉学),家里人挺欢喜,唯独我自己感觉未来很迷。后来阴差阳错得到了能去越南留学的消息,一个跟美国大学合作办的国际学校。咬咬牙,一个暑假几乎全部用在了自学雅思的状态里。好在英语基础算是扎实的,过了本科的留学线的分数。在没跟家里人沟通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工商管理(文科类)。大学还算是顺利,虽然三门经济学以及一门高等数学快要把我压垮,但还是靠我熬夜刷题总算是过了没重修,欣欣然。大四,投了一家在越南的中国企业(中国国企)。本科算是充实也努力,丰富自己履历,面试很顺利。在市场部坚持了八个月的实习生涯。毕业后想读研。但无奈申请学校的时候晚了,不堪待业在家,于是奔波到了杭州,参与了三家公司的面试招聘,网易/宝洁(P&G)/ 海康威视拿到了网易和海康offer以后,选择了网易,放弃了宝洁(P&G)的二面,其实按道理宝洁是我准备的最久的,从投简历到笔试到电话面试再到一面,放弃二面的时候有犹豫过,最后还是选择互联网行业,呆了快一年,辞职。继续回炉深造。研究生选择了教育学前段时间,因为在选择工作和继续读书的过程中纠结了一下,决定再去实习一段时间,进了一家研究院做HR,学习到了很多,本科就有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课程,还算是得心应手。至少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过副院的肯定,期间有想把我调到产品组,但被我“婉拒”了。今年选择继续读书,愿望是:争取能进高校。即使有一天未能得偿所愿也没关系。因为人生的目的都是虚设,过程才是目的。要说非要起初就咬定什么,我是不大信的。努力了这么多年,回想起来,会想要回到高中时期,在填写分班时,坚持跟父母说选文科。不用再过被数理化充斥的生活。说来也好笑阿,很多年以后,曾经好几次还梦到自己回到了高考的考场,考数学/理综,然后自己什么都不会,被急哭被惊醒。想想,我的人生啊,简直就是在和自己作对。是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什么专业好就业且高薪这句话,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特别喜欢吃葡萄,但我不爱提子。就算有人把全世界最漂亮的提子摘给我告诉我说这个提子特别甜。吃了我也不会开心的。学了那么多年的数理化,最终什么都忘了,偶尔还会被周围理科生“嘲笑”说都学哪儿去了。现在凭借着自己的语言功底待人接物的能力“混吃喝”,且活的很好,我很知足了。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说给正在迷茫的弟弟妹妹们听。FOLLOW YOUR GODDAMN HEART什么能让你最舒服最开心,就去选吧。你会发现,人生道路很长,难免会有不得志的时候,但心是轻盈并坚定的。}
一提到文科生仿佛就是就业的重灾区。十年前如此,而现在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啊。非985211的名校毕业的文科生,大部分毕业即失业,有的文科生甚至在家里长期啃老。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本人作为一个老文科生啊,今天跟大家剖析一下这个问题,在校或者已经毕业的文科生要找准方向,同时也给小学和初中生的家长们提个醒,现在该如何培养你的孩子。文科生就业难主要原因集中在三点:第一。大学层面,目前我国的大学大部分仍为公办大学,公办大学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并不是市场经济。所以直到今天,很多大学设置的专业课程和老师授课的内容都与当下实际的市场情况有脱钩的现象。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实际是K12阶段学习全科目基础知识,高中阶段开始初步分科深入学习文科或者理科的进阶知识,其实还是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到了大学阶段,只是把学习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到某一个专业领域,但还是属于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并没有与实际应用和目前的市场环境产生太多的关联。这个问题其实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存在,但由于文科学习的内容更加偏理论,极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所以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而且越是排名靠后的大学越明显。第二,社会层面。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和人口形势导致的。近几年,由于疫情和国际形势等多重原因,我国经济和就业率的情况也遭到了不小的影响。企业倒闭就导致市场上接受就业的主体数量在减少,但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却一点都没有减少,而且还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1076万,而今年预计将达到1158万,这就同时造成了应届毕业生和35岁以上的人找工作都难的尴尬局面。这不是什么一个倡议甚至立法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根儿上的经济问题,其他一切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而应届的文科生,无论从动手能力还是生产能力,还是解决企业眼下某个具体问题的能力,对比理科生都是吃亏的。为什么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人口形势,因为在文科生中,师范类大学生一直占比不小,但目前由于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一场席卷全国的教师退出浪潮,已经从小学逐步蔓延到中学了,连现在已经在编的老师饭碗都难保,人人自危。还有财会类外语类的文科毕业生,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未来这些职业的基础工作都会被机器替代。但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刚出社会,除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还能做什么呢?第三个人层面,我们都知道中学开始分科,但很多学生或者家长选择文科的依据是什么呢?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面对分科时是无感的,因为家长从小没有培养或者引导孩子,所以在面对分科的时候,在文科理科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考虑到理科竞争压力大,而且文科看上去好像只要肯努力肯多读多背,就能提升分数,考上大学的概率也许能大点儿。出于这些考虑而选择的文科,在目前大学文理比例大概是四比六的情况下,这40%的文科生里至少有一半是因为自己理科太差,或者靠着高中拼命背书考上了大学。而她本人,其实对文科是无感的,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都没什么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一切白搭。我在说什么?目前很多正在读大学的文科生,或者已经毕业的文科生一定有体会。好,说了文科生的劣势和原因,难道文科生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吗?如果不是一个完全放弃了学习的文科生,在他的长期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的总会接触到更多关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及人文领域的知识。也就是说,他接受的东西,虽然眼下貌似很难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但却更加的宏观和开阔。就是这个特性决定了文科生未来的方向,甚至是成功的钥匙。怎么讲?大家仔细想一下,我刚才提到的几个文科生的主要领域,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人文学,虽然看上去都非常宏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这些学科最终归结到一点,都是对人的研究,所以我个人经常不够严谨的把文科和理科定义为研究人和研究事儿的区别。学习文科,如果你没有把人研究清楚,全部白搭。管理学离得开人吗?戏剧或者文学创作离得开人吗?经济学离得开人吗?社会学更是离不开人。理科生只需要把手头的事儿做好,如果通人性,那是加分项,但文科生对人性的深入了解,那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从现在开始都要非常明确这一点。所以通常来说,各个领域最成功的文科生都是大器晚成的。他必须经历理论学习实践总结输出检验的过程,随着自己的阅历不断提升,到了某一个阶段,实现厚积薄发。其实如果再精炼一点,文科生只需要具备两个能力,信息输入的能力和信息输出的能力,同时具备了这两点,我告诉你——无敌。所谓信息输入就是学习能力。包括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的学习。人生当中的每一秒都在学习思考,总结生活总能带给你很多灵感,但光有这一点还不行,信息输出的能力也极其重要。信息输出就包括了语言表达的输出和文字输出能力。普通话水平、公众表达能力、镜头前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作为一个文科生,这些都能给你无限加分。现在大家再想一下我们过去对文科生的一些固有的刻板印象。普遍的智商不如理科生,有一些是彻底摆烂放弃学习,因为毫无兴趣。还有一些好像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但对人性一无所知,情商极低,加上表达能力差,很多人就会把这种人称为书呆子,百无一用。同时具备了上面讲到的两种能力,混的都不会太差。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还有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知识更加渴求。这是一个对文科生更加友好的时代,而不是更加糟糕的时代。如果你觉得糟糕,那是因为你是一个伪文科生。你虽然有一个文科的文凭,但不具备文科生的必备属性,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最近的一部电视剧啊,陈晓主演的《人生之路》。我刚看完,讲的是一个来自西北农村的文科生,是如何面对各种命运的不公,最后实现人生逆袭的。看得我非常有共鸣和代入感。我甚至觉得那个主人公就是我。很多人会说文科生今后也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我承认这一点,但对比同等水平的理科生,谁更容易被替代一目了然。还有人说,发展科学技术才是硬道理,文科生为社会做不了什么贡献,说这种话的人呐,自己压根儿就没读过几年书,还没等到分科的时候就去做苦力了,对社会一无所知,不理也罢。所以,今天作为一个二十年前的老文科生 我想对现在的文科生说这些自己的感悟 希望能帮助大家抓到重点少走弯路。如果你是文科生,如果你是金子,只要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下去这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律专业好就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