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得了治优尖湿锐最有效药? 西 安市这冶拿手吗?请问大家

医生回答共9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问题分析:你好,尖锐湿疣,它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也就是HPV,是性病的一种。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病,复发率高,传染性强。HPV病毒的潜伏期为1-8个月,平均3个月左右,主要生长在男女阴.部肛门尿道等部位,这种病很常见而且危害性较大,开始时为淡红色针头大的小丘疹,单个或小而散在、柔软,呈淡红色、长形、顶端尖,有时呈丝状、有蒂,逐渐增多增大,大小不等,有的孤立散在,有的呈簇状排列。意见建议:要想快速治疗尖锐湿疣,控制住病情,不让它增长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患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在平常的生活中,患者可以多参加一些运动,男性朋友可以打打球,女性可以练习一下瑜伽。同时一定要保持好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平常可以多补充一些维生素,不要吃太多油腻的食物等等。有用0问题分析:尖锐湿疣的治疗如果不及时,并且治疗方法不当那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只有正规治疗、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治疗尖锐湿疣的关键所在!意见建议:您好!而咱们“中药靶向渗透+T细胞免疫重组”的治疗是除了针对成型期的病毒疣体以外,直接潜伏期的病毒用药渗透进行杀毒这样既消除了表面的成型疣体又随着潜伏期病毒的杀死,疣体进行脱落的同时潜伏期病毒也随之清除从而达到治愈!希望可以帮到你并给您指导用药!有用0问题分析:你好,尖锐湿疣复发率很高,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正确治疗的关键是抗复发。目前常规治疗尖锐湿疣主要是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所以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会给患者正常更大的痛苦。外治的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LEEP刀、艾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电烧治疗、手术刮除法治疗等,化学药物和物理治疗方法仅仅能够破坏疣体表面组织,患者痛苦大,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治标不治本,并留下疤痕,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精神痛苦。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独到的治疗方法,见效快,疗效确切。意见建议:尖锐湿疣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穿山甲、川黄连、败酱草、赤芍、铁胆粉、海南沉、黄芪、板蓝根、野菊花、生地、茵陈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许多患者治愈后不会复发,治疗过程没有任何痛苦。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使体内产生大量的内源性干扰素,从而强力阻断尖锐湿疣病毒DNA的复制,就象给人结扎一样,使其不能产生新的病毒,从而快速清除尖锐湿疣病毒,达到治愈尖锐湿疣的目的。另外,这些药物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激活免疫应答,强烈抗病毒,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既彻底又快速。采用以上传统中药配方治疗,完全无副作用,治愈后不会复发,只需单服中药即可,不需要其它治疗方法,而且服药期间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用0问题分析:你好,尖锐湿疣治疗方法当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临床工作中,激光和冷冻确实能较快地清除可见疣体,清除的深度及范围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至于二者的的选择往往根据医生自身的经验决定。但是,如果企图通过单纯的反复激光烧灼或冷冻治愈尖锐湿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往往使得很多病例越治越重,不仅造成瘢痕挛缩的不良后果,还使疣体大面积的接种扩散。由于每进行一次破坏疣体的物理操作均有可能使病毒向周围正常皮肤接种而形成新的潜在病灶,当已发的疣体清除修复后,往往会出现治愈的假象,但随着潜在病灶的继续增殖便又会出现新的疣体。而中医中药治疗尖锐湿疣则不同,中医自古讲究“标本兼治,治病除根”,针对尖锐湿疣亦是如此,根据个人病情及身体状况,合理组方用药,逐步达到根治目的。意见建议:建议初发或复发患者不要盲目治疗,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多方面参考,只要患者本身没有免疫系统疾病,都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来达到彻底根治不复发。有用0问题分析:你好,尖锐湿疣临床治疗方法有几十种之多,较为常见的有激光、冷冻、电灼、光动力或手术切除等。其中,激光和冷冻是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手段,其他还有局部使用的药物,包括鬼臼毒素、50%三氯醋酸溶液、5%氟尿嘧啶等,但由于这些药物局部反应较重,容易造成皮肤糜烂或溃疡,目前已很少推荐使用。特别是鬼臼毒素被许多人过分夸大疗效,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临床上这样的病例数见不鲜。要想彻底治愈尖锐湿疣,必须得先去除局部疣体组织,再清除肉眼不可见的HPV病毒,尖锐湿疣才能达到彻底痊愈。意见建议:建议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尖锐湿疣,临床上要想通过药物作用于肉眼不可见或难以发现的病毒,可以通过中药“内服+泡洗”方式结合,泡洗过程可以作用于患处及周围皮肤。然而不同的中药成分不同,将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根据个人病情选择合理的中医药组方才是关键所在。有用0问题分析:尖锐湿疣开始为细小的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数目增多,表面隆起,多数质地脆而硬,高低不平的疣状增生,临床上依其形态分为蕈状、鸡冠状、菜花状、乳头状。湿疣体表面显红色或污灰色或正常皮色,局部湿润,部分病人感到瘙痒,性交时疼痛或出血,由于自觉或不自觉的搔抓,可使疣体破损,形成糜烂,出现渗液而继发感染。意见建议:尖锐湿疣属病毒感染性病,早期就要求迅速控制病情,需要了解你个人的病情程度,不要盲目的自己治疗,建议你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不熬夜,不酗酒,保持心情舒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清淡为佳,这样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疾病恢复。有用0问题分析:你好,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好发于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的性传播疾病。初期为皮肤黏膜便秘出现小的皮粉色或淡红色、尖形软丘疹,逐渐增大,增多,融合,由于局部潮湿或者慢性刺激,长迅速增大呈菜花状或鸡冠状赘生物,基底有蒂,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容易出血,有恶臭。意见建议:疫力低下的个体如肾移植、恶性肿瘤、糖尿病、艾滋病、免疫抑制性化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等病人,的发病率及率均显著增加,是反作的原因重要方面。所以要多多锻炼身体,吃些营养的食物,增加自身免疫力。有用0问题分析:你去公立医院做个全方面的检查和治疗。尖锐湿疣的传染性是很强的,所以发现之后要禁止性生活,并且积极,如果不及时的话对以及伴侣的健康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意见建议:是因为夫妻间性生活不卫生给引起的。这个时候的话,需要坚持佩戴避孕套再去房事。而且方式前后的话,需要认认真真去清洗自己的生殖器。而且需要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生殖器。不过,并不是戴上就能预防,得了首先要禁止性生活。有用0。目前尖锐湿疣治疗的方法虽然较多激光,冷冻等,且均有一定疗效,但都有程度不等的复发率.因此重点应放在预防复发上,1及时彻底治疗现有病症,.如果是夫妻双方患病,一定要注意同时进行彻底治疗.2,治疗期间应停止性生活,治愈后定期复查并注意性卫生,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减少复发.3,增强抵抗力,可以记住调节免疫的针剂如胸腺肽啊,患者应解除思想顾虑,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起居,寒暖暑湿等,以保持身心健康.4,防止尖锐湿疣复发的根本问题是不要再接触感染源.患者要洁身自好,杜绝性乱,避免再度感染.有用0相关问答尖锐湿疣一般发生于私密部位,患处有赘生物,有恶臭味,而且,有暗红色的丘疹,乳头样突起。尖锐湿疣是有HVP病毒传染所致。不良情绪,熬夜行为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所以对这些陋习要避免,同时要适当锻炼身体,作息时间规律,膳食均匀,进而在如促进尽快恢复,降低减少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尖锐湿疣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蔬菜样的身体,但也有一定的发白症状。一般采用激光治疗或冷冻治疗,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平时,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先去医院检查一下。可以做一个白色醋酸盐实验。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它主要发生在外阴、肛周,男性通常在直肠内。它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可以治好,但是短期内容易复发。它要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免疫力进行治疗。尖锐湿疣,不能治好的。疣体祛除后在六个月内,没有新的疣体出现,称为临床上治疗,但是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疣体会再次长出。医院用激光,或者冷冻将长出的疣体,全部去掉,疣体局部用干扰素,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释后,局部皮下注射,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增强自身抵抗力。定期到医院复查,辛辣,海鲜,牛羊肉不要吃,适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这样可以防止疣体再次长出。可以外用药物局部涂抹来治疗,也可采取激光手术来治疗,光动力可以清除潜伏的病毒,复发少,损伤小,应用较广,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激光可以快速祛除疣体,而光动力减少复发,联合应用可以很好达到治疗目标。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造成的性病,在临床上许多病人都是在治疗后,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而发生反复发作的,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配合医生,平时也要注重个人卫生,避免不洁的性生活,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relNode.imgName += sUrl.slice(sUrl.lastIndexOf('/') + 1) + '|';
relNode.ImgNum++;
}
function removePic(obj){
var index = $(obj).parent().index(),
tempArr = relNode.imgName.split('|');
$(obj).parent().remove();
relNode.ImgNum--;
tempArr.splice(index, 1);
relNode.imgName = tempArr.join('|');
}
function uploading(){
relNode.node.find('#uploadpic').hide();
relNode.node.find('.add_Picbtn').html('上传中...');
}
var addHtml = '\
\
\
请输入您的追问内容:\
\
\\
\
\
\
上传图片\\
\
提交追问\
\
\
\
';
$('.js-addask-btn').click(function(e){
var obv = $(this);
var Parent= obv.parents('.replay-time');
relNode.ImgNum = 0;
relNode.imgName = '';
relNode.node = obv.parents('.js-replay-item');
if(Parent.next('.js-addask-box').get(0)){
Parent.next('.js-addask-box').remove();
return;
}
$('.complain-box').remove();
if(obv.html()=='继续追问'){
alert('您已追问过,等医生回复后再次追问');
return;
}
Parent.after(addHtml);
})
$('.js-replay-item').on('click','.js-addask-box .js-quesAdd-btn',function(){
var obvAree = $(this).parents('.js-addask-box').siblings('.replay-time').find('.js-addask-btn');
var contentValue = $('.js-addask-box .js-quesAdd-text').val();
if( contentValue == ''){
alert('请输入您的追问内容');
return
}
$.ajax({
url: '//api.club.xywy.com/reply_taolun.php',
type: 'get',
dataType: 'jsonp',
data: {
rid: obvAree.attr('rel').split("&")[0].split("=")[1],
qid: obvAree.attr('rel').split("&")[1].split("=")[1],
quid: obvAree.attr('rel').split("&")[2].split("=")[1],
qrid: obvAree.attr('rel').split("&")[3].split("=")[1],
qtitle: obvAree.attr('rel').split("&")[4].split("=")[1],
images: relNode.imgName,
content: contentValue
},
success: function(data){
if (data.result == 1) {
alert(data.msg);
$('.js-addask-box').remove();
location.reload();
} else {
alert(data.msg);
}
}
});
})
}
我来讲讲在一些具体的浅部真菌病的用药方面的原则:1、头癣的“五字疗法”:即服(药)、洗(头)、搽(药)、理(发)、消(毒)。2、须根据不同病情,不同皮损表现,而采用不同剂型的药物。并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3、病变处肿胀渗出明显时,可选用3%硼酸水或0.02%呋喃西啉溶液湿敷,俟消肿、渗出减少后再选择有效治疗癣的外用药。4、如损害处有皲裂现象、忌用酊剂外搽,仍选取软膏或霜剂为好。5、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者,可选用酊剂或软膏和霜剂。6、面部、股内侧等部位皮损,禁止用高浓度角质剥脱剂,以免刺激而引起皮炎。7、只要剂型选择无误,多主张不宜频繁改换外用药。每种药膏至少要用一周。在病人来看病前,有很多病人已经自己买过一些外用药先用过了,往往是效果不好才来求医,所以一定要仔细询问其用药情况再作考虑。一. 疾病因素1.诊断必须正确,误诊必然误治2.诊断必须精确,不仅确定是某病,还要确定是哪个阶段,哪个分期.3.还要和所见症状紧密结合.二.药物因素1.药物性能(包括剂型,浓度等)必须与诊断和病情一至.2.必须熟悉药物的组成,尤其是复方制剂3.选好剂型.除针对病情外,还要考虑到部位,全身情况,性别及年龄等等.4.弄清哪些药必须单用,那些要可以和其他药一起用及先后次序.5.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副作用及用药期限.6.注意病人有无过敏史,避免使用致敏性药物.7.最好从低浓度开始,从小面积使用前面战友说了很多了,我下面也谈谈:1 外用药的种类有以下:1.1 粉剂:粉末状的外用药。1.2 软膏剂:是外用药的主体,有油性软膏、乳剂性软膏、水溶性软膏和混悬性基质(凝胶)等。1.3 溶液: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的外用药,包括非挥发性的水溶液和将药物粉末混合于水、乙醇中的洗剂。1.4 硬膏:在布片上涂抹粘着剂,是含有主药和基质的外用药。1.5 喷雾剂:喷雾状的外用药。1.6 胶带状剂:通过粘着剂将主药涂抹在聚乙烯胶带上的外用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用作含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1.7 其它:有糊剂(泥膏)、擦剂等。2
使用方法如下:2.1 单纯涂擦法:是皮肤科最常用的外用方法,直接将适量软膏揉进皮质内,每日涂擦2次~3次。小面积皮损可用指尖将药物揉入,范围较大时则用手掌仔细涂抹,以使药物充分吸收。如要保护局部可用纱布绷带包扎。2.2 斑贴法:皮损表面湿润、糜烂、溃疡等难以直接涂抹软膏时使用。外用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时预先在纱布或软麻布等布片上涂抹厚度约0.5cm的软膏,根据病情、面积大小剪成相应的形状贴在病变部位,可每日1次或每日交换数次。2.3 重层法:为发挥皮质激素作用而应用的外用方法。单涂皮质激素软膏后,再在软麻布片上涂抹氧化锌软膏并将其覆盖的外用方法。常用于苔藓化皮损。2.4 封包法:为发挥皮质激素软膏作用的外用方法,大多外涂软膏后用薄膜封包,周围用胶带固定。亦用作抗肿瘤外用药。2.5 湿敷法:用4层~8层纱布制成湿敷垫,将其浸透药液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稍后敷贴于患处,特殊部位可用绷带固定,以免滑落。每隔15min~20min更换1次,每次0.5h~1h,每日湿敷次数视病情而定。湿敷液的温度以病人感到不冷不热为宜,湿敷面积不应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着凉和某些药物吸收中毒。我是学药剂的,我觉得皮肤用药不仅与药品所含药物的种类有关,而且还与药品的剂型有关。在皮肤用药时,我们要根据病情需要与药物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如药粉、药水、洗剂与酊剂、霜剂及软膏等。一般急性炎症,表现为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药水湿敷,具有消炎、散热等功效;待红肿减轻,渗液减少时,则使用糊剂与药粉等,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化时,则需用软膏治疗,因它作用持久且有润滑皮肤的作用。除了这些,我认为即使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10%水杨酸能软化和溶解角质,并使之脱落,其作用恰恰相反。同时还应考虑年龄、性别及患病部位与季节不同等因素。如老幼患者应选低浓度药物;乳房、外阴处,不可用浓度高或刺激性强的药,手掌、足底等可用浓度高药物;对皮肤敏感者,先用低浓度,后用高浓度;对新药,先用小面积,如无反应,再适当扩大,这正如以上战友所说的一样。随然皮肤科外用药物是皮肤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皮肤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给患者减轻了痛苦。但是随着外用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及药品的滥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临床浅谈一下常用外用药物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期引起临床用药注意。1依沙叮吮(利凡诺)依沙叮咤为消毒防腐药,目前广泛用于外科创伤.慢性溃疡.皮肤粘膜等的冲洗或湿敷。有报道此药经常引起局部过敏反应乃至全身湿疹性反应。2乙醇乙醇因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发挥杀菌作用.故皮肤科常用乙醇作溶媒配制外用可剂。将乙醉溶液涂于皮肤,短时间内不会造成损伤,但如果时间太长,乙醇浓度过高则会刺激皮肤,特别是涂于伤口或破损的皮肤表面,不仅会加剧损伤而且会形成凝块,其结果是凝块下面的细菌繁殖,故不适用于无感染的暴露伤口。3硼酸硼酸为防腐药,对细菌和真菌有弱的抑制作用。目前,皮肤科常用其3%浓度的水溶液湿欺怡疗急性皮肤湿疹;5%一10%软膏用于创伤、烫伤及皮肤干裂等。Goldbloom收集文献报道了在172例娜酸中毒症中,有83例死亡。其中37人是外用翻酸后死亡的。翻酸能穿透完好的皮肤,更容易被炎症或受损的皮肤及通过粘膜吸收。皮损部位愈大,吸收砚酸的t也愈大,极易引起急性中毒,要儿尤易致死。故临床上在皮损大面积使用时应多加注意。4苯酚(石碳酸)苯酚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发挥作用。蛋白质一苯酚复合物是一种疏松结合的复合物,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曾报道有1例出生仅一天的新生奥儿因用2%苯酚溶液消毒脐部出现严重的苯酚中毒于11小时后死亡。1例老年妇女用含1%或2%苯酚的炉甘石洗剂,发生眩晕及虚脱。5水扬酸水扬酸局部用作角质溶解荆,其外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尤其是大面积使用吸收后可出现水扬酸全身中毒症状。有报道2例患迭瓦脚占体表50%的病人,每天用20%水扬酸酒精溶液涂两次,患者在6小时之内昏迷并在28小时内死亡。其原因是其严重中毒造成神经系统紊乱,在愈识消失后由于呼吸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tomaple 战友已经说过孕妇、小儿在皮肤用药方面的不同,我还想补充说的一点是对于婴幼儿的皮肤照顾的一些常应该注意的地方。1. 预防尿布疹:常更换尿布,适量使用痱子粉,可保持干爽,避免尿液或粪便对皮肤产生刺激;此外在腹泻时,应改用凡士林涂抹,可减少皮肤受到的刺激。 2. 预防湿疹,汗疹:适当的加减衣物,贴身衣物要宽松吸汗(以棉制为佳),适量的使用痱子粉,洗澡水不要太热,皮肤若有搔痒情形宜即早就医。 3. 预防感染性皮肤病:注重个人清洁卫生及伤口清洁护理,常检查指甲是否过长,以避免过度搔抓。 除此之外,对于婴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日用品也应该注意,例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用品,要选择比较柔和的那些,这样的话对婴儿皮肤的保护比较好。个体有差异,一天,我姨妈两母子都用了皮炎平,我姨妈没事,但我表弟马上起了很多红斑。(申明一下,临床我不懂,这只是我所见的)上次发过一次,竹子斑竹说不能下载,那我再发一次啦:以下是一些经常被引用的文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危害严重的激素类外用药2、皮肤科外用药使用须知3、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物的不良反应4、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方法
文献.rar (181.5k)大家好象都忽视了一个前期的细节---------皮肤损害部位的清洁与护理皮肤病的治疗是以外用药为主。为了使皮损直接接触药物,提高疗效,在涂外用药之前应先去出
除皮损上的分泌物、脓血痂及涂在皮损上的各种药物。如皮损上有致敏物质或药物,更需及时彻底
地清洁 ,以去除病因。(1)避免强行揭除皮损处的敷料及用力擦洗或除去痂皮,不易松解的绷带、敷料可以剪掉。皮损处
有胶布时可用汽油轻轻拭去,涂有红汞的创面可用软肥皂或清水冲洗。(2)如皮损无渗出或感染,可用消毒植物油清除原皮损处涂抹的油剂或糊剂;如为洗剂或擦剂,可
用棉花或排笔蘸温水擦洗;膏药可用汽油或松节油去除。(3)血痂用双氧水去除,脓血痂用加温的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软去痂或用油膏泡软去痂。对渗出
物多、痂皮厚并混合有涂擦药物的伤口,可先用5%硼酸软膏封包,次日再将痂皮去除并清洁。(4)肢体或全身化脓性感染的皮损使用1∶5000高锰酸钾液泡浴,但应注意保暖,泡浴后皮损处不宜
用力擦,可轻轻拭干。 (5)脓疱或水疱先将其挑破或剪破,也可用注射器吸出疱液,剪掉坏死的疱壁,清洗局部。(6)对皮损部位有毛发者应在剪刀上涂凡士林油膏后剪掉,避免毛发散落在皮损处。禁用剃头刀剃
除皮损处的毛发,避免损伤健康皮肤而使皮损蔓延。 (7)粘膜损害的伤口应使用无刺激性的溶液清洗。耳道及口腔损害可用又氧水清洁除臭。肛周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洁。 清洁感染化脓性皮损时,须保护正常皮肤,使之不受感染。护理人员应经常修剪指甲,随时用肥皂水洗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1)急性期皮损不能用刺激性药物,涂药时避免用力摩擦,以减少刺激。 2)肿胀明显或有渗液的皮损可采用湿敷的方法,使之收敛,减少渗出。湿敷间歇期用糊膏,不用油膏或洗剂。1 次湿敷面积不得超过体表总面积的1/3,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单纯红肿、无渗液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可用洗剂、粉剂或糊剂。 4)亚急性皮损可选用霜剂、油剂、洗剂或粉剂,不宜用软膏。 5)慢性皮损皮肤浸润肥厚、苔藓化、角化或皲裂,适宜使用油膏或加用角质剥脱剂。 6)皮损并发感染时,应先治疗炎症,待感染控制后再治疗皮肤病。炎症期不能使用刺激性的外用药。 7)选择外用药宜从低浓度开始,并在小面积使用。表皮剥脱或有溃破的皮损,药物容易被吸收,因此,用药后要注意局部及全身反应,并注意药物副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慎用。 8)用药前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致敏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 9)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用药也有所不同。婴幼儿、女性面部皮肤娇嫩,用药后容易被吸收,也容易受到刺激,应选用浓度低、刺激性小的药物。面部及暴露部位不使用引起色素沉着的药物,以免影响美观。谈到皮肤病的外用药原则,大家都能说很多,但根据经验所得:面部的皮炎或皮疹重要原则:接触性皮炎或过敏
先告知患者脱离接触,加内服中西药治疗,原则上不外用药激素皮炎
先给患者讲清目前皮疹是由于激素引起,产生激素依赖,需结合内服药把激素替代下来,原则上不外用药,但需给病人讲明,听用激素药可以引起反跳,是皮疹更严重,为正常反应痤疮等皮疹
可以外用药,但一定告知病人,用药之前先抹点试试,没什么反应再抹。总之,面部皮炎尽量不外用药,用的话一定先抹点试试!以免适得其反!!谈到皮肤病的外用药原则,大家都能说很多,但根据经验所得:面部的皮炎或皮疹重要原则:接触性皮炎或过敏
先告知患者脱离接触,加内服中西药治疗,原则上不外用药激素皮炎
先给患者讲清目前皮疹是由于激素引起,产生激素依赖,需结合内服药把激素替代下来,原则上不外用药,但需给病人讲明,听用激素药可以引起反跳,是皮疹更严重,为正常反应痤疮等皮疹
可以外用药,但一定告知病人,用药之前先抹点试试,没什么反应再抹。总之,面部皮炎尽量不外用药,用的话一定先抹点试试!以免适得其反!!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是奇痒难受,到医院里去诊病,医生除了开处方给病人打针、吃药外,多数医生会再配些外用药给病人,要病人通过外搽药物减轻或治愈皮肤病;这种治疗往往要病人自己进行,所以病人不懂得正确使用外用药,非但疾病不易治好,有时候反而会使皮肤病恶化。      常用的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      一、溶液: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1∶5000~10000高锰酸钾溶液,0.1%利凡诺凡溶液等。使用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为湿敷。皮肤病的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这一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平均每隔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纱布的虹吸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二度烫伤后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感冒。    二、洗剂:所谓洗剂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剂,平时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十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在毛发部位,由于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所以不宜应用。         三、醑剂: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这类药物涂用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便可达到治疗作用。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冷霜制剂: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由于它外观细腻、洁白,像化妆品,所以很受病员欢迎。常用的冷霜制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霜剂(如必舒膏)、防止皮肤水分蒸发的尿素霜(治裂膏)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类皮质类固醇类激素霜剂(如肤轻松、地塞米松、去炎松、肤乐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激素冷霜制剂的广泛应用,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如过度的使用激素外用制剂,往往可以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多毛、毛细管扩张,以及色素沉着,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如果长期、大面积地使用激素外用制剂,也可由此而造成皮质类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柯兴氏征(如肥胖、满月脸、血压增高、糖尿等),所以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一般情况下,每日使用两次即可。      五、软膏:它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于软膏比较油腻,已逐步为冷霜制剂所取代,但它涂用后,能使皮肤软化,药物易于深入吸收,对某些角化、慢性皮肤病(如斑块型银屑并重度皲裂等)其效果要优于冷霜制剂,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芥子气软膏等。      六、硬膏、涂膜制剂:这是近年来改良的外用药制剂,它是把药物加入胶布或薄膜制剂中,涂用后薄膜与外界空气隔绝,便于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药物损失的弊玻常用的制剂如肤疾宁、紫桂治裂膏、氢可涂膜、疗肤膜等。但硬膏制剂,对部分患者可以发生胶布过敏,当然含有皮质类固醇的制剂比其它制剂更易于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过量而引起的副作用。Sometimes if you want to prolong the drug efficiency, you can use Vaseline to cover the drug. The dose of the drug can lessen to 1/2.个人认为皮肤科的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可以总结为三句话:“干对干,湿对湿,半干对半湿。”这句话虽然有点笼统和牵强但反映一个大致的用药原则!以上各位战友谈得很好,下面就临床碰到的问题谈点体会:浅二度烧伤病人,已恢复得差不多,在外用烧伤科药物时发生过敏(具体药物不详),在兄弟医院就诊,结果外用3%硼酸湿敷,效果欠佳而转诊。就诊时查体:右腹腰部巴掌大瘢痕,边界清楚,不规则,鲜红色,瘢痕组织较嫩,周围有散在的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诊断:接触性皮炎,瘢痕疙瘩;常规处理,与兄弟医院处理主要的区别点在于,把3%硼酸湿敷改为激素软膏外搽!三天后痊愈。之所以兄弟医院会选用3%硼酸外敷,是因为接诊医生看到瘢痕组织较红、嫩,外用药物后局部有潮湿感,因而认为是处于急性渗出期,外用3%硼酸湿敷。但仔细观察局部发现,皮疹仅是红、轻度肿,丘疹,无渗出。此时外用湿敷当然不对,效果肯定欠佳!体会:对外用药物选择原则,相信各位背书很容易。但有一部分医生,尤其是刚毕业出来的医生,很注重理论、课题、科研、教学,临床并不是很扎实,容易犯死搬硬套、理论脱离实践的错误。即使知道湿对湿、干对干的基本原则,但具体到什么是湿,什么是干的皮损时,依然会犯错误。希望各位战友打好扎实的基础,细心观察、处理,相信临床工作会有很大进步的!外用药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体现出一个皮肤专科医生的水平。现有的外用药原则大家肯定烂熟于胸。外用药除了要了解各种主药的作用、性质和浓度,各种剂型的选择,合理使用的原则和目前的进展外,我觉得药物的
颜色
有时也需考虑,相信大家都有因为病人在皮损处涂了龙胆紫或什么的来初诊,闹得搞不清楚状况的情况吧,虽然可以用去污剂,但总嫌太麻烦,而且有些时候对于观察病情的发展也不利。就皮肤病外用药谈两点:1、自己一定要熟悉药物说明书,有些外用药的不良反应可能并不象说明书上标示的那样严重,但医生自己心中要有数,需要跟患者说明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来复诊或停药。2、由于浓度或者基质在眼膏跟软膏有差异,因此靠近眼睛使用外用药需要慎重。3、所有外用药特别是面部用药在使用前应该先在皮肤隐蔽处做过敏试验,以防出现外用药的皮肤过敏。  皮肤外用药的使用技巧,体现一个皮肤科医生的治疗水平,所以,皮肤科医生掌握好外用药的使用原则至关重要.  我觉得选择外用药需从几个方面考虑:  1,皮损特点:红斑,丘疹,风团,可选洗剂,酊剂,如:卢甘石洗剂,舒肤特,乐肤液,氢化可的松洗剂等.明显红肿和糜烂渗液的皮损要先用溶液冷湿敷;可选庆大溶液,硼酸溶液,硫酸铜溶液,1:10000高锰酸钾溶液等;慢性肥厚性皮肤损以及结节(痒疹),则要用用硬膏外贴,方有效果,如:肤疾宁硬膏,鸡眼膏等,牛皮癣病人最好选用含氟的激素软膏.疗效更好.  2,部位:毛发处不用卢甘石洗剂和泥膏,可选用酊剂(如:乐肤液)或软膏.面部,阴囊处不要使用含氟的激素,以免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这些部位也尽量把用酊剂(有刺激性).皮损面积太大的病人,不要全身外用激素软膏,应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软膏.  3.年龄:婴幼儿皮肤过敏,使用软性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软膏,艾洛送软膏,或起他非甾体类软膏:如布特,艾迪特,冰黄肤乐等老年人多选用含尿素的外用药.  4.地理气候:南方(包括北方夏天)高温潮湿,多选用一些水剂制剂或水包油型霜,北方(包括南方冬天)干燥,多选些油包水型霜剂或含尿素成分的制剂.  外用药的使用易学难精,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辩证选用!在皮肤病性病治疗中外用药物疗法占很重要作用。故应根据病因、皮损特点,正确选用外用药物及剂型。(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常用外用药物按其性能分为以下10余种,按疾病不同原因、皮损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1.清洁剂
(clearing agents)用于清除皮损部位的渗出物、鳞屑、痂和残留药物。常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较厚痂皮需凡士林封包,使其浸软,易于清除。鳞屑多或头部厚痂、软膏等,可用温水、肥皂洗涤除去。2.保护剂
(protective agents)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植物油等。3.止痒剂
(antipruritic agents)通过表面麻醉作用或局部皮肤清凉感觉而减轻痒感。常用的 有5%苯唑卡因、1%麝香草酚、1%苯酚等。抗组胺剂也可止痒,但可致敏而较少使用。各种焦油制剂,如煤焦油、糠馏油等,虽是角质促成剂,但也有止痒作用。4.抗菌剂
(antiseptics)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有些抗生素易致敏而不宜外用。常用的有 3%硼酸溶液、0.1%雷佛奴尔、5%~10%过氧化苯甲酰、0.5%~3%红霉素、1:2000苯扎溴铵、1%氯洁霉素、0.1%黄连素、1%四环素、0.5%~3%红霉素、2%莫匹罗星(mupirocin)等。5.抗真菌剂
(antifungal agents)具有杀灭和抑制真菌的作用。常用的有:唑类如2%~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2%酮康唑和1%联苯苄唑;丙烯胺类如1%特比萘芬;多烯类如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合成药如10%十一烯酸、5%~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 2.5%硫化硒、5%~10%硫磺等。6.抗病毒剂
(antiviral agents) 3%~5%无环鸟苷、5%~10%疱疹净用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每日外用5次以上。1 0%~40%足叶草酯主要用于尖锐湿疣及跖疣治疗。足叶草酯毒素 (podophyllotoxin)是足叶草酯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更可靠,使用更安全。0.5%足叶草酯毒素,2次/日,用3日停4日为一疗程,可重复4疗程。7.杀虫剂
(insecticides)有杀灭疥螨、虱、蠕形螨等寄生虫的作用。常用有5%~10%硫磺、1%γ-666、2%甲硝唑、25%苯甲酸苄酯、50%百部酊、5%过氧化苯甲酰等。8.角质促成剂
(keratoplastics)能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常伴有收缩血管、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的作用,适用于有角化不全的疾病如银屑病等。常用的有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3%水杨酸、3%~5%硫磺、0.1%~0.5%蒽林、钙泊三醇软膏(50μg/g)等。9.角质剥脱剂
(keratolytics)又称角质松解剂。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常用5%~ 10%水杨酸、10%雷锁辛、10%硫磺、20%~40%尿素、5%~10%乳酸、10%~30%冰醋酸、0.01%~ 0.1%维A酸等。10.收敛剂
(astringents)能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促进炎症消退、抑制皮脂和汗腺分泌。常用有0.2%~0.5%硝酸银等配成溶液湿敷。2%明矾液和5%甲醛用于多汗症,但对皮肤有一定刺激。11.腐蚀剂
(caustics)能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常用30%~50%三氯醋酸、纯苯酚、硝酸银棒、5%~20%乳酸等。12.外用细胞毒性药物
(topical cytotoxic agents)0.5%~5%氟尿嘧啶软膏用于治疗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等。13.遮光剂
(sunscreen agents)能吸收或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有遮光和防晒作用。用于多形性日光疹、红斑狼疮、光毒性药疹、日光性荨麻疹。常用5%二氧化钛、10%氧化锌、5%~10%对氨基苯甲酸、5%奎宁等。14.脱色剂
(depigment agents)可减轻色素沉着,如3%氢醌(hydroquinone)、20%壬二酸 (azelaic acid)等。15.甾体抗炎剂
(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即糖皮质激素,外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抗炎和止痒作用。按其作用可分低、中、强、特强效四类。低效有醋酸氢化可的松(0.5%~ 2.5%)、甲基泼尼松龙(0.25%~1%);中效有丁酸氢化可的松(0.1%)、地塞米松(0.1%)、曲安西龙(0.1%)、特戊酸氟美松(0.03%)、糠酸莫米松(0.1%);强效有肤氢松(0.5%)、戊酸倍他米松(0.1%)、氯氟舒松 (0.1%);特强效有丙酸氯倍他索(0.05%)、卤美他松(0.05%)、双醋酸双氟拉松(0.05%)。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及毛囊炎等,因此面部及婴儿不宜长期外用。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吸收引起全身性副作用,需加注意。(二)外用药物剂型
不同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吸收作用。皮肤病的外用治疗主要原则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损害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和剂型。如剂型选择不当可能适得其反,还引起不良反应。(三)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药物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药物。化脓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2.正确选用剂型
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①急性炎症性皮损,仅红斑、丘疹而无渗液,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有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渗出不多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外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①必须询问病员有否药物过敏史,并告知患者外用药引起过敏反应或刺激时应立即停用。②向患者或家属详细告知用法,如湿敷需用六层纱布,浸湿溶液,以不滴水为度,紧贴于患处,分泌物多者,宜勤换湿敷。大面积湿敷时需浓度低些,以免吸收中毒。③用药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病损部位而有所不同。④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高浓度水杨酸不宜用于婴幼儿、面部或皱褶处。⑤外用药物浓度应由低至高;药物用久易产生耐受,故需经常变更药物。外用药(一) 外用药物的性能也叫外用药物的性质。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分为如下的类型:⒈ 清洁剂 作用:对皮损处的分泌物、痂皮、脓液等起清除作用。药物: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等。⒉ 保护剂 作用:具有减少摩擦、防止外界刺激、保护皮肤作用。药物:氧化锌、炉甘石、滑石粉及植物油等。⒊ 止痒剂(antiprurities) 作用:具有清凉止痒和麻痹神经末梢止痒作用。药物如:0.5%~5%薄荷脑、1%~5%樟脑、1%麝香草酚、1%~3%达克罗宁等。此外,3%非那根和3%苯海拉明也可止痒,因可致敏故少用。⒋ 抗变应性炎症剂 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 出,起抗变态反应性炎症及止痒作用。如:1%氢化可的松、0.1%去炎松、0.5%肤轻松、0.03%地塞咪松等。⒌ 抗菌剂 作用: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药物如1%~2%龙胆紫液、0.1%黄连素、0.02%呋喃西林液、0.5%~1%新霉素。⒍ 抗真菌剂(antimycocties) 作用:具有抑制真菌、杀灭真菌的作用。药物如:5%~10%水扬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1%~3%克霉唑、2%~3%咪康唑等。⒎ 角质促成剂(keratoplasitcs) 作用:增强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浸润,促进角质恢复正常。药物如1%~3%水扬酸、0.1%~0.5%蒽林等。⒏ 角质松解剂(keratolytics) 作用:具有松解角质、使角化过度的角质层细胞松解剥脱。药物如5%~10%水扬酸、20%~40%尿素、30%冰醋酸、5%~10%乳酸等。⒐ 腐蚀剂(caustics) 作用:具有腐蚀作用,以清除破坏增生的肉芽组织及赘生物。药物如:>20%水扬酸、50%三氯醋酸、纯石炭酸及硝酸银棒等。⒑ 收敛剂(astringents) 作用:能消散皮损炎症、减少渗出,制皮脂腺及汗腺分泌,起收敛作用。此外,尚有抗病毒剂、抗肿瘤剂、遮光剂、脱色剂、外用维甲酸(治疗痤疮、鱼鳞病)等。(二)外用药物的剂型系指药物配成的型式。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作用,并能使所含药物发挥较好的作用。(三)外用药使用原则⒈ 正确选择剂型A.急性阶段 a.伴糜烂、大量渗液,选溶液作冷湿数。b.无糜烂、渗液,选洗剂、粉剂外用。B.亚急性阶段 a.皮损渗出甚少者,选湖剂、油剂。b.干燥丘疹、小片增厚,选乳剂。C.慢性阶段 浸润、肥厚、苔藓样变,选软膏、硬膏、乳剂、酊剂。⒉ 合理选择药物A.根据病因选择。如:a.真菌感染选用抗真菌剂。b.细菌感染选用抗菌剂。B.根据病理变化选择。例如:a.角化不全选用角质促成剂。b.角化过度选用角质剥脱剂。C.根据自觉症状选择。如痒选用止痒剂。⒊ 外用治疗注意事项A.注意患者与医生的配合。向病人给予详细说明药物使用方法,尤其敏感皮肤、婴幼儿及皱折部位。B.外用药的刺激性、浓度应适合。C.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外用药(一) 外用药物的性能也叫外用药物的性质。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分为如下的类型:⒈ 清洁剂 作用:对皮损处的分泌物、痂皮、脓液等起清除作用。药物: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等。⒉ 保护剂 作用:具有减少摩擦、防止外界刺激、保护皮肤作用。药物:氧化锌、炉甘石、滑石粉及植物油等。⒊ 止痒剂(antiprurities) 作用:具有清凉止痒和麻痹神经末梢止痒作用。药物如:0.5%~5%薄荷脑、1%~5%樟脑、1%麝香草酚、1%~3%达克罗宁等。此外,3%非那根和3%苯海拉明也可止痒,因可致敏故少用。⒋ 抗变应性炎症剂 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 出,起抗变态反应性炎症及止痒作用。如:1%氢化可的松、0.1%去炎松、0.5%肤轻松、0.03%地塞咪松等。⒌ 抗菌剂 作用: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药物如1%~2%龙胆紫液、0.1%黄连素、0.02%呋喃西林液、0.5%~1%新霉素。⒍ 抗真菌剂(antimycocties) 作用:具有抑制真菌、杀灭真菌的作用。药物如:5%~10%水扬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1%~3%克霉唑、2%~3%咪康唑等。⒎ 角质促成剂(keratoplasitcs) 作用:增强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浸润,促进角质恢复正常。药物如1%~3%水扬酸、0.1%~0.5%蒽林等。⒏ 角质松解剂(keratolytics) 作用:具有松解角质、使角化过度的角质层细胞松解剥脱。药物如5%~10%水扬酸、20%~40%尿素、30%冰醋酸、5%~10%乳酸等。⒐ 腐蚀剂(caustics) 作用:具有腐蚀作用,以清除破坏增生的肉芽组织及赘生物。药物如:>20%水扬酸、50%三氯醋酸、纯石炭酸及硝酸银棒等。⒑ 收敛剂(astringents) 作用:能消散皮损炎症、减少渗出,制皮脂腺及汗腺分泌,起收敛作用。此外,尚有抗病毒剂、抗肿瘤剂、遮光剂、脱色剂、外用维甲酸(治疗痤疮、鱼鳞病)等。(二)外用药物的剂型系指药物配成的型式。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作用,并能使所含药物发挥较好的作用。(三)外用药使用原则⒈ 正确选择剂型A.急性阶段 a.伴糜烂、大量渗液,选溶液作冷湿数。b.无糜烂、渗液,选洗剂、粉剂外用。B.亚急性阶段 a.皮损渗出甚少者,选湖剂、油剂。b.干燥丘疹、小片增厚,选乳剂。C.慢性阶段 浸润、肥厚、苔藓样变,选软膏、硬膏、乳剂、酊剂。⒉ 合理选择药物A.根据病因选择。如:a.真菌感染选用抗真菌剂。b.细菌感染选用抗菌剂。B.根据病理变化选择。例如:a.角化不全选用角质促成剂。b.角化过度选用角质剥脱剂。C.根据自觉症状选择。如痒选用止痒剂。⒊ 外用治疗注意事项A.注意患者与医生的配合。向病人给予详细说明药物使用方法,尤其敏感皮肤、婴幼儿及皱折部位。B.外用药的刺激性、浓度应适合。C.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我只记得老师教我得一句话干对干,湿对湿,不干不湿用糊剂现在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还可选用他克莫斯软膏(商品名:普得彼),这是一种外用免疫调节剂,这可能是皮肤界的一种划时代的进步,它没有激素的表皮萎缩,依赖性等缺点,目前在国内已经上市,我们有部分病人已经使用,效果的确不错。另外,谈点个人外用药物的经验,在一些皮肤肥厚、苔藓化的皮损,可以外用激素软膏的基础上加盖一层硅油,比如先擦尤卓尔,在上面再擦一层硅油,这样可以起一种类似封包的作用,使肥厚的皮肤变薄。好像大家都忘了第一条原则: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第二条才是合理剂型既然是皮肤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刚刚考试考了这道题,考试的时候大家要记得答哦.让大家见笑了谈谈辅助用药现在有些大医院推荐使用XX这水那水的,也 不便宜,我的体会是这类药物还是看人,有些经济条件好要求高的,用用也可以锦上添花啊,如果一般呢,就光用药物也可以,而且为什么外国的水就好啊,中国这么大就没有这样的水吗?激素对于一个皮肤科医生来说是一件“撒手锏”,外用药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我来谈点个人见解,请大家给予指点!1、头皮、躯干、颜面的痤疮和毛囊炎稍加些激素效果非常好,尤其是自己干门诊的朋友,在初次接触来诊患者可以酌情用上一点,立杆见影!2、再有查真菌会在镜下查看菌丝的同僚们知道,用过激素的皮损屑组织镜下的菌丝多而明显,临床工作中有些真菌病同时用些激素成份的外用药物效果更好些。3、遇到感染、渗出明显的创面最好不用激素成份的药物以免激发加重、感染,原则如此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忽略这样的情况发生!4、对于短效、强效、中效激素的运用不得当。角化、增后、苔藓化的皮损可酌情用强效激素药剂,而急性、亚急性病情轻发病时间不长的皮损及可能产生激素依赖的皮损最好还是选用短效激素!另外为防止激素依赖性的发生可以逐渐减低药物浓度和剂型!请问各位外用制剂对PH值有什么样的要求吗,PH范围在多少之间,我现在做一种凝胶,PH大渗透好,我想问一下,PH大了后对皮肤有什么样的影响,最好是有相关的参考文献转贴非常同意楼上所言。外用药是皮肤科医师的左膀右臂。个人认为应根据皮损性质,范围及患者的年龄、依从性及季节来决定。比如说吧,冬天荨麻疹也很常见,大块的风团,寒冷的冬天,用洗剂不太可能吧,患者会非常痛苦,这时用点软膏比较合适。:)本人今年刚工作,看了前辈们的帖子,确实受益非浅,感谢大家!!浓度很重要,尤其是用洗剂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过敏。而过敏是用抗组胺,也会有机会产生药敏。是否有过用康钠乐霜过敏的呢?!对于一些神经性皮炎,用激素尽管很好,可以很快缓解,但不是长久之计啊,还是会经常发作,难道西医只有激素这个办法吗???????还有其他方法吗??????我知道还有很多方法,但是我试过,效果一样,还是会反复,请教各位--------------一个长被皮炎困饶的人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和使用注意事项1. 正确选用剂型
不同的剂型对于皮肤损害可发挥不同的作用,直接影响治疗效果。选择剂型主要根据皮损的性质而定。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糜烂渗出时可选用洗剂或粉剂;如炎症较重,出现糜烂渗出时则用溶液湿敷。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甚少时可用糊膏或油剂;若皮损已干燥脱屑则用乳剂较合适。慢性期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乳剂、酊剂。单纯瘙痒而无皮损者,可用酊剂、醑剂或乳剂。2. 正确选用药物
应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和病理变化,选择相应作用的药物,如真菌性皮肤病选用抗真菌药;脓皮病选用抗菌剂;瘙痒性皮肤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性皮肤病选用角质促成剂。3. 注意事项⑴外用药物浓度要适当,特别是有刺激性的药物,应从低浓度开始,然后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药物浓度。⑵用药时要考虑到患者年龄、性别和患病部位,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应用于婴幼儿、妇女,以及面部、腔口周围和粘膜。⑶注意用药方法,例如外用乳剂或软膏时,对表浅性皮损,可单纯涂搽;如皮肤浸润厚、苔藓化,可局部涂布加塑料薄膜封包,以促进药物渗透,提高疗效。但封包法易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不宜久用。⑷随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刺激、过敏或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作适当处理。    虽然我还来不及仔细看完每一个帖子,但,总的印象是:经典,经典啊!向发帖子的丁香圆战友真诚地,真诚地说:谢谢您们!!我们许多基层医生在这里找到了一种新的"进修"方法.收获不小.                             谢谢小川斑竹及各位战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pv高危有疣体要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