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各个功能空间人体尺度与空间设计图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1、第二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二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平面设计是关键,它集中反映建筑平面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分析,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类。 从空间角度看,公共建筑通常由使用空间、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三种空间组成,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 单个房间设计是在整体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上,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 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使用房间、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2、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2.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使用房间设计 (一)、房间的面积 使用房间的面积大小,主要是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多少等因素决定的,使用面积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 (1)家具和设备所占的面积; (2)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面积; (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二)、房间平面形状 房间平面形状,主要是由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家具和设备的布置方式,以及采光、通风、音响等室内环境要求决定的,一些有特殊功能和视听要求的房间如观众厅、杂技场、体育馆等房间,它的形状则首先应满足这类建筑的单个使用房间的功能要求,2,为适应特殊地形或为了改变朝向防止西晒房间出现时,房间可3、做成非矩形房间,三)、房间的平面尺寸 考虑因素: 1、满足 家具设备布 置及人们活 动的要求,2、满足视听要求,视觉要求:视角(水平视角、垂直视角)、视距(最小视距、最大视距) 1)为防止第一排座位离黑板面太近,垂直视角太大,易造成学生视力近视,因此第一排座位到黑板的距离必须大于等于2.0m,以保证垂直视角不大于45度; 2)为防止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面太远影响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最后一排至黑板面的距离不宜大于8.50m; 3)为避免学生过于斜视而影响视力,水平视角(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的水平夹角)应大于等于30度,声学要求:声能分布均匀、无回声、无声聚焦,3、良好的天然采光。 为保证房间的采光要求4、,一般单侧采光时进深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2倍,双侧采光时进深尺寸可比单侧采光增加1倍,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四)、使用房间门窗的设置 1、门的宽度 门的宽度通常指门洞的宽度。包括房间门的总宽度和单个门的具体宽度。 房间门的总宽度按防火规范规定的疏散指标和使用人数确定。以保证在紧急状态下让房间里的人能安全疏散。 详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第5.5.18条、第5.5.19条、 第5.5.20条、第5.5.21条、第5.5.30条,5.5.18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 m,疏散走道和疏散5、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 m。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5.5.18的规定,表5.5.18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 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5,5,19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 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 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第5.2.20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6、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表5.5.20-1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 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第5.2.20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表5.5.20-2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5.5.21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7、,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表5.5.21-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的最小净宽度(m/百人,2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8、人不小于1.00 m计算确定; 3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4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 m2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0.5人/ m2计算,5 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6 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宜按0.75人/ m2确定; 7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5.5.21-2 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对于9、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5.5.21-2 规定值的30%确定,表5.5.21-2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 m2,5.5.30 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户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 m,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 m,单个门的宽度,取决于人体尺寸、人流股数及搬进房间的家具、设备的大小等因素决定。按通行人流股数确定时,每股人流按0.55m00.15m计算 2、门的数量 门的总宽度确定以后,再根据房间面积大小和使用人数来安排门的个数。 详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10、第5.5.15条、5.5.16条等,5.5.15 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少于2个。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1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50 m2;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 m2;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 m2; 2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 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11、40m,3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 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5.5.16 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剧场、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出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2 对于体育馆的观众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人700人,3、门的位置 应考虑以下因素: (1)、安全疏散 人流量大的房间,门应布置在人行过道的尽端,并且尽量均匀地设置,5.5.17 12、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17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 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2)、家具布置 使室内空间完整,更有效的利用空间,3)、自然通风 利用门与窗组织室内的穿13、堂风,改善室内卫生条件,5、窗的面积 窗口面积主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根据各类房间对天然光线照度大小的需要而定,住宅建筑各类房间的最小窗地比,学校建筑各类房间的最小玻地比,综合医院各类房间的最小窗地比,6、窗的位置 窗的位置应综合考虑采光、通风、家具布置和建筑立面处理等因素来确定。(采光均匀度、穿堂风等,二、辅助房间设计 不同类型的建筑,辅助房间的内容、大小、形式均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 (一)、厕所(卫生间)设计 厕所的设计方法步骤是: 首先了解各种设备及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 其次根据使用人数和参考指标确定设备数量; 最后确定房间的尺14、寸和布置形式,卫生间示例,1、卫生设备的数量,卫生设备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使用对象、使用人数和使用特点,2、厕所的布置,厕所的布置分为有前室和无前室两种。有前室的厕所隐蔽,走廊卫生条件较好,常用于公共建筑中。前室内常设有洗手槽及污水池,深度应不小于1.52.0m,二)、厨房 厨房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 (2)尽量利用有限空间布置足够的贮藏设备,如壁龛、吊柜等。 (3)地面、墙面应考虑防水排水、便于清洁。 (4)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程序,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厨房的布置方式有单排、双排、L形、U形等几种。从使用效果来看,L形与U形较为理想,避免了频繁转身和路经过长的缺陷15、,厨房示例,二)、浴室、盥洗室设计 主要设备有洗脸盆(槽)、污水池、淋浴器,设计时可根据使用人数确定卫生设备的数量,同时结合设备尺寸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进行布置。 浴室 按进浴方式分有淋浴、盆浴、大池三种,淋浴使用普遍,浴室、盥洗室或龙头个数参考指标,2.2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分为: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交通枢纽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的形式、大小、位置,主要取决于功能关系及建筑空间处理的需要。 一、走廊(走道、过道)设计 走廊的宽度 走廊宽度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要保证在紧急状态下人们的安全疏散。 具体疏散指标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5.5.18 除本规范另有规16、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 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 m。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5.5.18的规定,表5.5.18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 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第5.2.20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17、,表5.5.20-1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 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第5.2.20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表5.5.20-2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5.5.21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18、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表5.5.21-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的最小净宽度(m/百人,2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 m计算确定; 5.5.30 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户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 m,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 m,2、考虑在正常状态下人流和家具设备19、的顺利通行,3、考虑在某些情况下能利用走廊兼作别的用途,对于携带物品为主或有车流的走廊还应结合物品及车子的尺寸来确定其宽度,如车站、航空港、候机楼等;对于兼有其他功能的走道,如医院、学校等,应较一般人行通道的尺寸适当加宽,二、楼梯设计 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布置恰当的位置;根据使用性质、人流通行情况及防火规范综合确定楼梯的宽度及数量,并根据使用对象和适用场合选择最舒适的坡度。 (一)、楼梯的宽度 楼梯的宽度是指楼梯段的宽度,包括两个含义:总宽度和每座楼梯的具体宽度。 1、楼梯总宽度 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类型)、防火要求和使用人数来确定,5.5.18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20、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 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 m。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5.5.18的规定,表5.5.18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 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第5.2.20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表5.5.2021、-1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 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第5.2.20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表5.5.20-2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5.5.21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22、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表5.5.21-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的最小净宽度(m/百人,2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 m计算确定; 5.5.30 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23、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户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 m,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 m,2、每座楼梯的宽度 按通行人流股数和家具设备的大小来确定。作为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宽度应根据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为0.55m00.15m计算,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二)、楼梯的数量 建筑物楼梯总宽度确定以后,到底设几座楼梯,应根据使用人数及防火规范要求来确定。必须满足走道内房间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的限制 . 5.5.17 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1724、的规定,表5.5.17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注:1 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 m。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 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 m,3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及注1的规定增加25,3 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17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25、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 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三)、楼梯的位置 楼梯的位置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要求,注重建筑环境空间的艺术效果。即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防火规范的规定,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三、电梯设计 按使用功能要求选择电梯种类及主参数(额定载重量和速度),按运载量及要求配置电梯数量。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26、筑景观2009 9.1.3 电梯的设置及要求(以下均为最低要求,设计时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高标准) 1 住宅七层及以上(含底层为商店或架空层)或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地面高度超过16m;不设电梯的住宅宜预留电梯井道,以便有条件时安装。 2 五层及以上的办公建筑。 3 三层及以上的医院建筑,4 四层及以上的图书馆建筑、档案馆建筑、疗养院建筑和大型商店。 5 三层及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建筑。 6 七层及以上的宿舍或居室最高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地面高度超过21m; 7 一二级旅馆建筑三层及以上、三级旅馆四层及以上、四级旅馆六层及以上、五六级七层及以上。 8 三层及以上的一级餐馆与饮食店和四层及以上的其他各27、级餐馆与饮食店。 9 高层建筑应设置电梯。 10 仓库可按使用要求、规模和层数设置载货电梯,9.2.1 电梯的配置及要求 1 电梯应尽可能的集中在一个区域设置,以便乘客在同一个地方候梯,从而达到乘客对电梯的均匀化分布。 2 以电梯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每幢建筑物或每个服务区,乘客电梯不应少于2台,以备高峰客流或轮流检修的需要。两台宜并排布置,以利故障时互救。 3 当建筑物的出入口为两层或以上时,可用自动扶梯连接出入口层之间的交通,使始发站集中在一层,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4 对服务站或运行速度一致的电梯,应采用并联和群控管理,5 对于主要需要局部运行的电梯的建筑物,为提高电梯运输能力,宜选择局部28、实效高的电梯而非一味考虑高额定速度。对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电梯应分层、分区设置。 6 建筑面积巨大,且工作、生活人数很多的超高层建筑,为提高运输效率,可配置双层轿厢电梯。 7 建筑面积较大,且建筑设计标准很高的办公建筑,货梯与客梯的比例大约为14的关系,大约建筑面积20000m2需配置1台额定载重量1000左右的货梯。若货梯数量较多,占核心筒面积太大时,可用较大载重量的货梯,9.2.2 乘客电梯台数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层数、每层面积、人数、电梯主要技术参数等因素综合考虑。方案设计阶段可参照表9.2.2. 表9.2.2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电梯的同时应配置29、辅助楼梯。楼梯应靠近电梯布置,以便灵活使用,并有利于安全疏散,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9.1.2 按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电梯类别、性质、特点合理选用和配置电梯。电梯类别、性质和特点见表9.1.1. 表9.1.1 电梯类别和性质、特点,四、自动扶梯 可以连续不断地运送大量人流,运载量大,故多用在交通频繁、人流川流不息的公共建筑中。自动扶梯具备连续不断地运载大量人流的性能。其数量仍然根据人流量的大小来确定,其位置多设在建筑物入口大厅。根据使用需要,自动扶梯可以单独布置(向上或向下),也可以成上下行并列。其宽度0.61.0m,五、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出入口)设计 在公30、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设计的关键是组织人流。既要避免人流交叉及堵塞,又要便于人流集结及疏散,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要求面积足够,形状适用,层次丰富,导向明确,并应与走廊、楼梯有直接方便的联系,一)、门厅的面积 门厅的面积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的性质、规模和质量标准来确定 。设计时可参考有关面积定额指标,见下表。兼有其它功能的门厅面积,还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相应地增加,二)、门厅的人流交通组织 门厅的布局有对称式与非对称式两种。 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按防火规范的要求不得小于通向该31、门厅的走廊、楼梯宽度的总和。外门的开启方向应向外或采用弹簧门。 (三)、门厅的空间处理 体现一定的空间意境,如雄伟高大的宏伟感或曲折小巧的亲切感等,四)、过厅 过厅是走道的交汇点,在不同大小和不同功能的空间交接处设置过厅可起到空间过渡作用,起到门厅人流再次分配作用,五)、中庭 指建筑物内部的庭园,通常设玻璃顶盖避风雨,在中庭内设楼梯、观光电梯、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联系工具而成为整栋建筑的交通枢纽空间,同时也作为人们憩息、观赏和交往的共享空间。 (六)、出入口 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是整个建筑内外空间联系的咽喉,吞吐人流的中枢,亦是建筑空间处理的重点。一般将主要出入口布置在建筑物主要构图轴线上,成为整32、个建筑构图的中心,出入口处通常设门廊或雨棚,是建筑物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起遮阳、避风雨作用,并应满足艺术处理上的要求,2.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一、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原则 (一)、功能合理、联系紧凑 平面组合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明确的流线组织两个方面。同时也必须重视采光、通风、朝向等要求。 1、合理的功能分区 根据功能分析图,设计者可以将性质相同或相近、联系密切的部分布置在一起,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然后综合结构、美观、经济等因素来进行组合,以作到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建筑功能分析的方法有:1)按房间的主次关系 分析,应将主要使用房间布置在朝向较好,通行较方便 的位置,并使其具有良好33、的采光通风条件;而将次要 房间布置在朝向、采光通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位置,2) 按房间的内外关系分析,各类建筑的组成房间中,有些对外联系密切,直接为公众服务,有些对内关系密切,主要供内部人员使用,3) 按房间的联系与分隔关系分析,房间的使用性质上还有如“闹”与“静”、“清”与“污”等方面的特性区别,使其既有分隔,又有关系,4)、按房间的使用顺序和人流交通分析,2)明确的流线组织 要考虑交通路线的分工、连结或隔离, 流线组织明确,即要保证各种流线简捷、通畅,不迂回,不逆行,避免相互交叉和干扰,二)、结构经济合理 1、混合结构根据承重墙的布置方位通常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等三种方式34、。 对于房间开间尺寸大部分相同,且符合钢筋混凝土楼板经济跨度的建筑,常采用横墙承重。 当房间进深较为统一且符合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经济跨度,但开间尺寸多样,要求房间划分方便、布置灵活时,常采用纵墙承重,2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与混合结构不同,是由梁、板、柱组成承重体系,内外墙均为非承重构件,这种结构形式强度高,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好,平面布局灵活性大,开窗较自由,唯钢材、水泥用量较大,造价较高。适用于房间较大或布置灵活性要求高的商店、教学楼及高层宾馆等公共建筑,3. 空间结构,随着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的发展进步,出现了各种大跨度的新型空间结构,如薄壳、悬索、网架等。这类结构用材经济,受力合理,自重轻35、,为解决大跨度公共建筑的覆盖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增强建筑形象的表现力提供了可能,三)、设备管线布置应简捷集中,民用建筑中的设备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排水、供暖通风以及电气照明等专业的设备管线。 对于设备管线比较多的房间, 在保证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力求使各种设备管线集中布置,上下对齐,以利施工和节约管线,四)、体型简洁、造型美观 建筑平面组合除受到使用功能、结构类型、设备管线的影响外,还受建筑造型的影响。建筑造型一般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直接反映,同时,建筑体型及其外部特征又会反过来影响建筑平面布局及平面形状。 二、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 建筑功能分析和交通路线的组织,是形成各种平面组合方式内在的主要36、依据,各类建筑由于使用功能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必须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联系特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平面组合方式。 进行建筑的平面组合,要综合、全面地考虑各房间之间的功能联系,并考虑房屋设计中内外多方面的因素,把所有的房间都安排在最适宜的位置上而使之各得其所。而建筑功能分析和交通路线的组织,是形成各种平面组合方式内在的主要依据。通过功能分析初步形成的平面组合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1、走廊式组合 走廊式组合的特征是房间沿走廊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门直接开向走廊,房间之间通过走廊来联系,1)内廊式组合 走廊两侧均布置房间,平面紧凑,节约用地,外墙长度较短,对建筑节能有利,但难免会出现37、一侧房间布置在朝向较差的情况,且走廊采光通风较差。 2)外廊式组合 仅在走廊一侧布置房间,其特点与内廊式组合正好相反。其中北外廊(即走廊布置于北侧)房间日照条件好,可用于居住建筑,但北外廊冬季易受寒风侵袭;对于南外廊,走廊可起遮阳作用,2、套间式组合 套间式组合的特征是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无需经过走廊来联系。其特点是平面布置紧凑,面积利用率高,房间之间联系便捷;缺点是各房间使用灵活性、独立性受到限制,相互干扰较大。 串联式:是按一定的顺序将房间一个接一个穿套起来。 串联式组合的特点是各房间功能联系密切,具有特定的使用顺序,连续性强,人流方向统一,不逆行、不交叉,但使用路线不灵活,常用于博物38、馆、展览馆等建筑。 放射式:是将各房间围绕同一个交通枢纽呈放射状穿套起来。 放射式组合的特点是联系方便,使用较灵活,房间独立性好,但容易产生交叉迂回,相互干扰,串联式组合,1.3.3 建筑平面的组合的几种方式,并联式的平面组合交通组织尽量明确简捷,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顾客入口,工作人员入口,某饭店大堂,1.3.3 建筑平面的组合的几种方式,串联式的平面布局容易组织交通路线 利用连廊部分的收进使得建筑的体块明确,某美术馆,放射式组合,大厅式组合是以主体空间大厅为中心,环绕其布置其它辅助房间。这种组合形式的特点是主体空间体量突出,主次分明,辅助房间与大厅相比,尺寸相差悬殊,3、大厅式组合,2.2.339、 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体育场馆观众席地面的升起应使观众的视线不受遮挡,4、单元式组合,将关系密切的相关房间组合在一起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称为组合单元。将一种或多种单元按地形和环境情况组合起来成为一幢建筑,这种组合方式称为单元式组合,5、混合式组合,由于功能关系复杂,往往不能局限于某一种组合形式,而必须采用多种组合形式,也称混合式组合,第 三 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建筑剖面图时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以及竖向空间有关的结构和构造问题。 3.1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一、建筑物的标高系40、统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及高度是由一个相对标高系统来表示,标高有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两种,设计时一般取底层地坪相对标高为0.000,低于底层地坪为负值,高于底层地坪为正值。易积水或需经常冲洗的地方,地坪标高应稍低一些(低2050mm),以免溢水。 民用建筑的室内地坪至少应高出室外地坪0.15m。设计时多采用0.3m 0.6m,室外踏步的级数常以不超过四级(600mm)。 仓库为便于运输常设置坡道,其室内外地面高差以不超过300mm为宜,内外联系方便,底层室内地面应 高于室外地面300 或300mm以上,防水防潮要求,山地和坡地建筑物,应结合地形的起伏变化和室外道路布置等因素41、,综合确定底层地面标高,地形 及环境条件,一般民用建筑室内外高差不宜过大;纪念性建筑除常借助于室内外高差值的增大,以增强严肃、庄重、雄伟的气氛,建筑物 性格特征,二、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房间的剖面设计一般从确定房间的净高入手。房间净高是指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或楼盖、屋盖底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层高是指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1.房间净高应不低于2.20m。 2.卧室净高常取2.83.0m,但不应小于2.4m。3.教室净高一般常取3.303.60m。4.商店营业厅底层层高常取4.26.0m,二层层高常取3.65.1m左右,人体活动要求,室内净42、高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室内使用性质和活动特点的要求(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采光通风要求,1.进深越大,要求窗户上沿的位置越高,即相应房间的净高也要高一些。 2. 当房间采用单侧采光时,通常窗户上沿离地的高度,应大于房间进深长度的一半;当房间允许两侧开窗时,房间的净高不小于总深度的1/4。 3. 用内墙上开设高窗,或在门上设置亮子等,改善室内的通风条件房间。 4. 公共建筑应考虑房间正常的气容量,中小学教室每个学生气容量为3-5M3/人,电影院为45M3/人。根据房间的容纳人数、面积大小及气容量标准,可以确定出符合卫生要求的房间净高,二)、采光、通风的要求(满足生理、心理要43、求的其他标准,结构高度及其 布置方式的影响,1.在满足房间净高要求的前提下,其层高尺寸随结构层的高度而变化。结构层愈高,则层高愈大;结构层高度小,则层高相应也小。 2.坡屋顶建筑的屋顶空间高,不做吊顶时可充分利用屋顶空间,房间高度可较平屋顶建筑低,三)、结构类型的要求,家具设备影响,1.学生宿舍通常设有双人床, 层高不宜小于3.25m。 2.演播室顶棚下装有若干灯具,为避免眩光,演播室的净高不应小于4.5m,四)、家具、设备设置的要求(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高而窄的空间比例,宽而较矮的空间比例,室内空间比例,1. 房间比例应给人以适宜的空间感觉。2. 不同的比例尺度往往得出不同的心理效果。44、3. 处理空间比例时,可以借助一些手法来获得满意的空间效果,五)、室内空间比例要求,高大的宫殿式宴会厅 显得豪华却不亲切,空间尺度与视觉感受,空间尺度与视觉感受,居住空间的尺度宜人,建筑经济效果,1. 在满足使用要求和卫生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层高可相应减小房屋的间距,节约用地、减轻房屋自重,节约材料。2. 从节约能源出发,层高也宜适当降低,六)、节能要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1.0.3 按本标准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公45、共建筑的照明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有关规定,由于建筑标准的不同,我国建筑保温隔热状况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多。 我国的单位能耗,外墙为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气密性为36倍。我国住宅建筑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 我国每增加1元钱的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值的4倍,是日本的7.2倍。以单位GDP产出能耗来计算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日本为1,意大利为1.33,法、德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则高达11.5,我国的建筑能耗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建筑节能46、二阶段目标,Phase 1,Phase 2,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全部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从2010年起到2020年, 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 准,平均节能率要达到 65%,东部地区要达 到更高的标准。一些建筑的节能率要达到75%标准,如果能完成上述目标,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2002年整个英国能耗的总量,这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建筑节能的范围,建筑用能包括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两个方面。由于建筑使用能耗比建造能耗大得多,发达国家把建筑节能的范围限于建筑使用能耗。47、 我国建筑节能的范围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指建筑使用能耗。但由于新建建筑规模很大,也应同时重视节约建造能耗。 建筑节能在具体的实施中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节能措施: (1)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 (2)建筑构造,主要是围护结构上采取措施。 (3)在建筑的使用中节能。 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围绕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供热制冷系统效率两个方面展开,常用建筑室内净高(待续,续)常用建筑室内净高,续) 常用建筑室内净高,1. 窗台高度一般常取9001000mm,2. 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窗台高度, 见(窗台高度,窗台高度,窗台高度,住宅、办公楼、旅馆等建筑可采用多层和高层,1,3.2 建48、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影响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托儿所、幼儿园等建筑,其层数不宜超过三层。 医院门诊部层数也以不超过三层为宜,2,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宜建成低层,3,2.3.3 厨房,二)、城市规划、基地环境的影响,房屋的层数与所在地段的大小、 高低起伏变化有关,1,确定房屋的层数要符合各地区城市规划部门 对整个城市面貌的统一要求,2,风景园林区适宜采用小巧、低层的建筑群,3,图片,风景园林区建筑,深圳信义假日广场,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的要求,2.3.3 厨房,三)、建筑防火要求,5.4.3 商店建筑、展览49、建筑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营业厅、展览厅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5.4.4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老年人活动场所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且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当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3层;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为单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 2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50、 3 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4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5 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5.4.5 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5.4.6 教学建筑、食堂、菜市场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51、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5.4.7 剧院、电影院、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应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或多功能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 m2; 4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混合结构的建筑一般为16层。常用于一般大量性 民用建筑,如住宅、宿舍、中小学教学楼、中小型 办公楼、医院、食堂等,1,多层和高层建筑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52、层数 及高层建筑的结构体,2,见(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层数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确定房屋层数除受结构类型的影响外,建筑的 施工条件、起重设备、吊装能力以及施工方法 等均对层数有所影响,3,四)、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及建筑经济,空间结构体系适用于低层大跨度建筑, 如影剧院、体育馆、仓库、食堂等,4,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层数,建筑造价与建筑层数的关系,建筑层数与用地的关系,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一、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 (一)、单层 当人流、货流进出较多,多采用单层的组合形式,如车站、影剧院等。 (二)、多层和高层 根据节约用地、城市规划布局及使用要求,建筑设计中多采用多层或高层的组合形式。这种组53、合交通联系紧凑,垂直方向通过楼梯将各层联成一体。 (三)、错层和跃层 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或使用要求不同,使建筑物内部出现高低差时,可采用错层组合方式,错层组合,跃层组合,重复小空间的组合,1,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2,建筑空间的组合,这类空间常采用走道式和单元式的组合方式,如住宅、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常将高度相同、使用性质相近的房间组合在同一层上,以楼梯将各垂直排列的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有的建筑由于使用要求或房间大小不同,出现了高低差别。如学校中的教室和办公室,可将它们分别集中布置,采取不同的层高,以楼梯或踏步来解决两部份空间的联系,1)以大空间为主穿插布置小空间 (2)以小空间54、为主灵活布置大空间 (3)综合性空间组合,错层式空间组合,3,台阶式空间组合,4,当建筑物内部出现高低差,或由于地形的变化使房屋几 部份空间的楼地面出现高低错落现象时,可采用错层的处理方式使空间取得和谐统一。(1)以踏步或楼梯联系各层楼地面以解决错层高差.(2)以室外台阶解决错层高差,台阶式空间组合的特点是建筑由下至上形成内收的剖面形式,从而为人们提供了进行户外活动及绿化布置的露天平台。此种建筑形式可采用竖向叠层、向上内收、垂直绿化等手法丰富建筑外观形象,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体育馆观众席升起部分下面的空间被用来做出入口及休息厅等辅助空间,二、建筑空间的利用,体育馆观众席升起部分下面的空间被用来55、做出入口及休息厅等辅助空间,2.2.3 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住宅空间的利用(a)居室设悬挑搁板; (b)居室设吊柜;(c)厨房设吊柜;(d)走道设吊柜,夹层空间的处理,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利用楼梯上部的空间进行退台处理,可以减少因日照要求而设置的建筑行间距,第四章 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4.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原则 一、建筑造型应反映内部特征;(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类型的特征) 二、建筑造型应反映建筑技术条件;(符合建筑所选用结构系统的特点及技术的可能性) 三、建筑造型应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掌握相应的设计标准和经济指标) 四、建筑造型应与城市规划和环境结合;(符合基地环境和总体56、规划的要求) 五、建筑造型应遵循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合理运用某些视觉和构图的规律,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原则,4.1.1 使用功能,4.1.2 物质技术条件,4.1.3 城市规划及环境条件,4.1.4 社会经济条件,4.1.5 建筑形式美的规律,4.1.1 使用功能,6 项,房屋外部形象应反映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特点, 美观问题须紧密地结合功能要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剧场建筑,4.1.2 物质技术条件,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技术 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材料和施工的特点,6 项,施工方法,空间结构,框架结构,混合结构,4.1.3 城市规划及环境条件,建筑基地的地形57、、地质、气候、方位、朝向、形状、大小、道路、 绿化以及原有建筑群的关系等,都对建筑外部形象有极大影响,赖特与他的有机建筑,赖特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把自己的建筑成为有机的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他认为“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赖特 Frank Lloyd Wrignt 1869-1959,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58、aterfall,1936,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流水别墅Kaufmann59、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The classic view of Fallingwater,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looking up the creek,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main deck,concrete gateway trellis,gateway trellis detail at tree,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60、terfall,1936,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首先,浓缩了赖特独自主张的“有机”设计哲学 第二,流水别墅的命名名副其实,成为一种以建筑词汇再现自然环境的抽象表达,一个既具空间维度又有时间维度的具体实例。 它是一个研究对比的作品,极端相对的元素}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
MBA智库文档
";
str2+="...";
}
$('#nav1').html(str1);
$('#nav2').html(str2);
});
$(".top_nav_li a").click(function(){
var h = $(this).attr('data-href');
var channel = $(this).attr('data-channel');
if(typeof(statTopChannelEntrance) == 'function') {
statTopChannelEntrance(channel);
}
//location.href = h;
});
$('.topbar-logo > img').click(function(e){
if(typeof(statAll_logoBtn_) == 'function') {
statAll_logoBtn_();
}
if (e.ctrlKey) {
// ctrl+鼠标点击,新窗口打开
window.open('/');
} else {
// 非ctrl+鼠标点击,当前窗口刷新
location.href = '/';
}
})
$('#p1').mouseenter(function(){
if(typeof statAll_PilotFileSort_ == 'function'){
statAll_PilotFileSort_();
}
})
$('#p2').mouseover(function(){
if(typeof statAll_PilotTopicSort_ == 'function'){
statAll_PilotTopicSort_();
}
})
$('#p3').mouseover(function(){
if(typeof statAll_PilotApplyCertification_ == 'function'){
statAll_PilotApplyCertification_();
}
})
';
for(var i in result)
{
//计算评分
var show_score = result[i].score;
if (show_score > 5)
show_score = 5;
var score = Math.round(show_score * 2);
str += '';
}
str += '';
$("#related_browsing").html(str);
}
},'json')
}
//
relatedBrowsing();
加入专题
收藏
TOP
全屏
放大
缩小
/55
下载即可得无水印文档
}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通用11篇)  一个宜居的居住区定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因此,重视小区的环境建设,而改善外部环境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1  建筑与园林完美结合  在园林绿化设计上注重与建筑相结合,形成一体的绿化体系,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系统和流动景观空间,打破以建筑为界面围合庭院的刻板模式,以花园围合建筑,用植物软化建筑的硬线条。把建筑的形式与景观形式相结合,达到整体的形式与风格的相同,更让绿化组团式散布于园区,并且有效引导视觉,同时采用立体平均式景观,主动创造场地高差,形成自然的起伏,有效增大绿化面积,并且使园林景观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同时在建筑和景观的结合上,能让建筑的格局随着绿化景观变化而变化。另外从园林光影效果与声音效果上,使建筑空间与园林的虚实效果,更上一个台阶。因为园林景观的创造,是从所在外部的空间与居住区空间的不同,为人们创造出身心栖息的港湾。  不同特色景观的营造手法  在设计上大多数的居住区绿化,运用了开放式设计手法,有所谓的欧陆风情、美式风格、北美社区、江南园林等,都在设计蓝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切景观还是基于简洁的手法,或是很多居住区的景观越来越反璞归真,接近自然,有的景观还追求异国情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但一定注意的是不要只是园林元素所营造出的居住区景观。每个优秀的居住区定会有其特色之所在。  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居住区的景观,主要是一些园林要素的反璞归真,更加的人性化,遵循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大面积的水体,曲折赢回的水岸线,满足了人类亲水欲望;斜坡造园,增大园林面积增加了园林的“柔”的气质;另外还有些居住区为了迎合居民的意愿还创造了清泉石上流的园林景观;曲径通幽的道路系统,营造出动感的园林景观;而在绿化上使用全冠移植的成树,把实景展现出来;置石侧卧,高低错落,运用不同的种植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空间特点;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超常规比例运用使楼盘突出了家的温馨感,增强了住宅的私密性。而这些景观的创造在另一方面就要求能够与之并驾齐驱的园林工程,才能打造出设计师心中的园林。另外园林细部的处理应该十分的细腻,使景观在大气之中不失精致感。一些高档的居住区园林会更偏重景观的观赏性(即感知价值),而园林的景观参与性(即使用价值)则为次要。  善于因借外景  很多的高档居住区将其改造延伸至红线之外,将社区的道路修得超过市政标准,其在增强社区整体性的同时充分展现高档社区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早在英国私家庄园就利用隐垣来淡化园内园外的景观分界线,这样会把园外的远山,树林更好的引入园内来,使人们眼中的人居空间变大,对于现在城市中寸土寸金的现状,这也成为虚化空间感的另一种手法。  各种不同形式水景的应用  大多数居住区的水景基本上以“观水、游水、戏水、亲水和饮水”深层次挖掘水系,在园景打造上也是重点突出水景的表现,通过营造自身水景、水境的特有气质、格调和氛围,使水文章变得更加丰富、灵动、亲和,巧妙应用的形态各异。很多居住区为了进一步巩固生态就从“水景住宅”发展为“山水住宅”,就要求我们有更高的建造技术。  景观回归自然  人工环境与自然的协调是既古老又不乏新意的话题。在西方城市建设中有“人工建筑”与“自然的建筑”相结合的优良传统,这在中国古代城市更是一种基本的法则,人们在规划建筑群时,重视整体布局,与山水地形相结合,既有通风、向阳等科学的内容,又有与山川形态相结合的建筑艺术构图,形成城市特色等内容。现代化的城市进程加重了高层建筑的建设密度,使人们的视线受阻,生存空间局促。人们渴望在更加和谐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在对自然的再创造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法则,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地规划人工景观,使每一种景观的创造,与生态原则相吻合,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一致。  景观更加人性化  居住区的服务范围是居住区的居民,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我们应该根据该居住区的居民的年龄范围、爱好、生活习惯设置相应的景观与服务性园林小品。做到最小的投入,最大的利用率和回报率,做到投“客户”所好。  风水学说在居住区中的应用  风水是人类生态环境的表征词,景观只是其浅层结构,生态才是其深层结构。只有两者结合才称得上风水。而居住区的风水则相地建造。我国古代风水学主张庭院应广种植物、花草,认为它具有“藏水、避风、陪萌地脉、化解煞气、增旺增吉”四大功能。如《阳宅十书》认为“人不居草木不生处”、《相宅全者》则断曰:居住地要草木郁茂、苍松翠竹、森林绕室。特别是《阳宅会心集》还辟专章论述了《种树说》。至于现代风水书籍,有很多学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值得我们园林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景观与生态互补和谐而构成好风水,建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至少做到以下两点:  (1)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要交相辉映。首先,比例协调有机结合。不要给人以居住区只是混凝土森林的感觉。第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要注意在围合空间内做足园林并见缝插针地绿化,符合中国园林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三,以大观小,以小观大。特别要注意以小观大,即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假山、鱼缸、小桥流水、绿化盆景。第四,步移景换,曲径通幽。在园林中突出一个“活”。第五,虚实相生,回归自然。  (2)绿化系统的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要协同发挥。近年来,房地产住宅的绿化系统追求景观需求有余而满足生态需求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发挥绿化系统的景观和生态双重功能。  要想让植物达到人们预想的生长状态,必须依循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首先考虑植物的阴阳性。从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看,阳生植物,宜种在室外,建筑的阳面。阴生植物,宜种在室内或建筑的阴面。第二要考虑民俗。如柏树一般多种在陵园而不种在住宅小区;榕树一般种在路旁而不宜近宅。第三要考虑植物的五行性。植物可分水、木、火、土、金五行:虽然古代风水理论对栽什么颜色植物没有具体的、过多的论及,但风水理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原素组成,而且不同的颜色是代表不同的原素。  至于什么方位、什么地方宜栽什么颜色,风水学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制造了一系列复杂的理论,我们不予讨论。现代一些新的风水学者,根据人们对颜色的心理习俗,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他们认为:红色代表红火、热烈;绿色代表平安;黄色代表富贵;黑色代表庄严;白色代表洁净、肃穆。笔者认为上述划分有一定意义,因为它符合现代人心理定势,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参考应用。  另外,如遇到墙角冲、楼梯冲、走廊冲、天斩煞、烟囱煞、光幕煞、噪声煞、辐射煞等情况,可用植物来挡或化。可用常绿、阔叶、生机盎然的盆栽摆在财位,以收和气生财效。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2  一、居住区景观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  (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居住区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三、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Flederic Law Olmstead)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概念,此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这些年,境外事务所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也带来这一概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 。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复合材料的使用,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重视色彩的表现,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  (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  (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  (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市民很少能够看到蓝天白云,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减少。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成为广大居民和众多房地产开发者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适、安全、生态的环境中,但在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进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高品质的需求,既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内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  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布局  首先,应考虑基地内原有形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绿地及活动场地的布置、景观建筑、小品的点缀等。如南京五台花园即利用小区原有的陡坎设计成叠水喷泉。其次,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观景视线,将周围优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区中,小区内外遥相呼应,创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如南京宝船听涛小区即借外部宝船遗址公园景观。  (二)以人为本,创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和交往空间的设置、休憩设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动休憩时更加舒适、方便,创造一个亲切、优美、便捷的居住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的需要。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应做到动静结合、相互搭配,将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和个别交往的私密空间相结合,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区的人文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突出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体现本土特色。对住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应该深入地挖掘,以凸现基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突出小区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传统。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考虑建设与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会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代价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就要在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管理和运行。节约成本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设计要大小适中,既要满足景观需要,又要注意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少动土方,节约造价;在土建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推广当地草种,树木规格不宜过大,要给植物一个自然生长空间和过程,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对大环境生态的破坏。  (五)建设生态型园林,创造多样性植物景观  要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温、遮阳、隔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作用。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性环境效应。所谓植物多样性,就是要建筑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营建以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结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绿量、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和顺应植物演替规律,采用生长习性、形态等有较大差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植,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荫植物资源,乔木与草地之间的生态空间满足了林下植被对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层次。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地方特色。对于同种植物,其规格的选择应大小结合,为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植物种植上,密度不应过大,应留出一定的林间隙地,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养分的供给,创造健康的能进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稳定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体绿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占用绿地的种植方式,包括外墙绿化、屋顶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还能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  结语  景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舒适、安全、方便、卫生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4  1.绿色建筑理念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现阶段,许多居住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时,过度追求装饰性元素的表达,频繁使用喷泉、雕塑、亭台等设计要素,这其实是对景观设计的一种误解,背离了景观设计追求生态、自然的本质。绿色景观设计在内容及形式上应当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并且要坚持简单、朴素的原则。就这一点而言,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采用绿色、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和应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建筑体系下的景观设计一般包括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对原始空间关系的处理,使之与居住区总体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通过较少的投入,简易的工艺,乡土化的树种来实现局部的景观改造,且尽可能避免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保证绿色、节能、环保的同时,取得较为出色的景观效果。  2.绿色建筑视域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2.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将景观设计的消极要素转移至地下,从而为地上空间的设计规划奠定基础。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建造地下车库,可以将车库的出入口、采光通风口同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相结合,使之看起来协调自然,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2.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外围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2.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2.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2.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②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2.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2.7种植设计  景观植被应以绿色为主,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搭配,同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景点的景观特征,实施专题种植设计。对于居住区换热站换气口、消防水池通气口等区域,可利用植物加以遮挡,达到环境美化效果。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风景特色,对不同色彩、类型、高度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构造集“点、线、面”于一体的绿化植被系统,用不同的植物点缀不同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的观景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兼具舒适性和观赏性的生活空间。  3.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体系下的绿色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大方向,对营造优美、舒适、生态的现代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景观设计的研究,在节能、节水、节地等方面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有关要求,使城市景观设计脱离喧嚣与浮躁,回归自然、生态的本质。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5  1、优化居住区的植物布局  优化居住区的植物布局,不仅能够很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整体质量水平,而且能够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植物布局规划时,要根据实际功能和需求进行规划。在居住区的周边临近道路部分,应当适当布置一些较高、较茂盛的植物,以起到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居住区内部,为了有效的调节气候,合理的进行植物的搭配和规划,保证在一年中的每个季节,都能够发挥调节气候的功能,增加居住区的舒适度,为居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2、丰富绿化植物种类  针对目前城市居住区园林植物较为单一的现状,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需求,适当丰富绿化植物种类。植物种类的选取,要考虑当地地址环境和当地气候环境。如果居住区环境湿度较低,应选择调湿性能好的植物;如果居住区环境风速过高,则应选择具有较好降风效果的植物。总之,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居住区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种类,进行科学、有效的搭配和设计,使居住区园林能够起到改善气候、调节气温、遮阳降温以及降低风速等作用,为居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3、提高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功能性  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对其功能性的重视程度,对于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合理的对娱乐休闲场所和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布局,达到较好的综合效果。同时,对于娱乐休闲场所,也要具体划分为运到场所和休息赏景场所。其中运到场所主要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网球场等;休息赏景场所通常包括,休息场地、下棋场所、赏景园林等。在具体设计时,更加功能性进行划分和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综合效果。总之,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这样才能设计出外观效果较好,功能性较强的城市园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要求还会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更好的满足未来的设计需求。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6  如今居住区的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等,已经成为判定一类城市综合化建设质量的核心标准,而当中的景观设计理念,正是凭借民族文化优势发展的,其主张以自然为基础、人员为核心,布置清新优雅且生态适宜的居住区环境,借此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因此,需要房地产开发商家多加关注。本文分析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贯穿融入文化特色的必要性,并就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融合应用的路径做了重要论述。  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原始居民数量骤降,各类新建的现代居住区也开始呈现出趋同的迹象,至此居住区文化特色逐渐消失。长此以往,不仅模糊了居住区自身的可识别特性,同时,不利于传承周边城乡的特殊文化。因此,尽快理清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细节,显得尤为紧要。  1、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贯穿融入文化特色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依靠其特有的文化,但这部分文化的衍生却历经极为漫长的蜕变过程,并且时刻经受自然生态和人文因素2方面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条件,人文因素则容纳政治、历史、宗教和艺术等,宏观角度观察认证,它们都是居住区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客观表现,需要在景观设计中予以淋漓尽致地凸显。现代居住区设计的一切景观,都要在迎合城市空间布局、地形和气候等要求基础上,蕴藏主流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最终全面满足当地居民在历史沿革期间衍生出的生活习惯。归结来讲,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特色要素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1)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审美需求。  (2)经过文化基因植入以强化居住区的可识别特性。  (3)凭借独到的景观艺术欣赏功能,持续丰富居民的视觉感官效应,并维持居住环境的多样性。  (4)透过景观设计和文化特色的融合,激发居民强烈的归属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维持该类群体安定和谐的生活交流秩序。  2、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融合应用的路径  2.1文化特色非物质形态要素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地域文化特色,其可以说是城市改革发展的灵魂,尤其贯穿到居民区景观设计环节中,该类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需要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予以全方位呈现,确保居民可以长期保留原有的优良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因此,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主体,切勿盲目关注甲方规划需求,同时,针对居住区居民生活内容和习惯做出系统化校验,目的是了解该类居住区域居民存在和不同于其它区域的需求。这部分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将透过公共空间塑造加以呈现,即该类空间中的景观设计风格和环境氛围,都不允许和统一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发生冲突。如私家园林的景观设计风格,契合吴语区居民隐逸于山水的精神需求。北京原始居住区主要包括四合院和胡同,居民一切生活都在房前和树下开始,因此,在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环节中,理应着重借鉴传统活动场所的位置,为居民设计开放传统的文化交流广场景观,方便他们随时聚集于此下棋、聊天或是晒被子,使得居住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特色得以有机传承。  2.2文化特色物质要素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交接  人眼不容易清晰观察到4000m以外的景观,一旦人眼和景观的距离达到500m时,视线就变得模糊,缩减至250~270m时,看到的景观轮廓才算清晰,维持达到几十米范畴时,便可以识别花木等自然景观。依照人的视域范畴,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想要有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必须选定一类人眼识别能力最强的区域范畴。  2.2.1居住区建筑类景观设计方面。尽管建筑设计工作是建筑师的核心职责,不过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人员,应注意针对相关物质文化要素加以引导控制,确保彰显出标准的地域文化特色。再就是基础设施的定位工作,尽量保持低调状态且位于配角位置。至于景观设计形式,则可考虑在居住区盛行的宗教或是传统民俗活动之中抽取特定符号,设计尽量内敛。整体上确保映射出居住区整体的文化氛围,最终顺利地表达出特有的现代城市性风格。  2.2.2居住区自然类景观设计方面。在配置植物过程中,保证结合小品建筑,进行特定场所传统文化氛围衬托,同时,结合活动场所位置有序地布置一些树冠较大的树种,并且想方设法维持活动空间整体和景观设计的协调美观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尽快创设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和存在多样化景观的现代居住区,需要设计主体预先针对居住区所在的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准、民众生活习惯等要素加以全方位把控。之后深入性挖掘居住区的传统人文内涵,提炼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物质形态,并在居住区内部不同类型景观中予以整体性设计。相信长此以往,势必为我国现代居住区合理化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协调化发展以及居民各类生活、文化和审美需求满足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7  1.极简主义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1.1极简主义概述  极简主义强调纯粹空间的单纯性和简洁性,除去多余的装饰,将空间简化至光、量及体,意谓着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性,而极简主义的精随也在于此。  1.2设计原则  1.2.1强调环境景观的生态性:生态性在景观设计语境中表现为人工元素介入自然空间的方式,其终端表现为“最少介入”;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其中突出的实践是将景观赋予生产功能,将第二自然介入到景观中。  1.2.2强调环境景观的地域性: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保留地域文脉的多样性,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1.2.3强调环境景观的人性化:表现为人性场所的设计,这依赖大量的调查、分析以及经验,表现为在空间尺度与结构的把握,场地色彩、微气候的营造,以及行走、逗留空间的设计,还包括不同人群的偏好和针对弱势人群的关照,及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等等。  1.3设计手法和风格  简约、现代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格调,通过对景观要素的简化处理,包括形式和空间的简化,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开展活动的空间,加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对广州亚运城媒体村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浅谈极简主义景观风格  2.1项目概况和建筑风格  媒体村位于广州亚运村西北部,建筑用途为广州在2010年时举行亚运会来访媒体采访队伍提供住宿和休憩使用,赛后作为商品房出售。媒体村建筑群体疏密结合,高低错落;形体上强调线条的组合,建筑造型挺拔、简洁雅致、格调脱俗。  2.2设计构思  在景观设计上从一种“肌理”和“纵”、“横”两条线索上深入。  2.2.1一种“肌理”:  在研究岭南水乡聚落特色基础上,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使“水乡河网”的肌理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共生和协调。经过设计后的肌理表现在园区的硬景(环形散步道)和软景(行道树、花带等)。  2.2.2“纵”、“横”两条线索  外围行列式、内部点式和拼接式结合的建筑布局要求景观设计上用线索将它们联系起来,设计中用笔直便捷的交通道形成了“纵”的景观线索。这条“纵”线索不仅在平面上将建筑群有机联系起来,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横”的景观线索则是对“纵”线索的呼应和交融,用理性的设计手法体现感性的居住区环境。明朗的线性元素,与水乡河网的肌理之间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能相互联系构筑项目的整体风格,在植物的衬托下显示出清晰的景观构成秩序。  2.3设计风格  为和建筑取得协调统一,该项目的景观设计体现出简约、洗练、纯粹的极简主义风格,使人们在情感上回归自然与宁静,不同的绿色空间形式,不同层次的景观,构成了一个纯净与素雅的景观空间。  2.4设计手法  2.4.1模糊边界的手法:  首先表现在景观布局上。通过软硬景的穿插交错,如道路和其边上绿地的相互渗透,如水池和铺地的咬合,以弱化生硬的边界,使景观空间感受更为丰富。  其次表现在对消防道的处理上。设计中以嵌草路面、木栈道和铺设植草格的方法相结合,减少为满足消防要求带来的人工化景观的生硬感,减少硬地面积,消解道路尺度。模糊边界的手法同样应用在架空层与室外空间的交接——如果架空层与室外空间的界面是一堵死板的墙面,即便是植物围合,也会缺乏生气。界面如果没有生气,室外空间难于取得成功。方案在这个界面上通过室外铺地的延伸、室内平台的挑出、室内外植物的交融、植物的疏密种植使室内外的边界变虚、变通透,变得有空间层次,同时在室内外之间造成了近人的半围合空间。  2.4.2一气呵成的手法  有选择地呼应延续建筑的现代风格,使建筑与景观有机融合,使“有限”空间通过整体设计的手法回环联系、呼应有致,获得“无限”的感受。  2.5空间的营造  该项目的景观空间一方面强调建筑环境的层次感、秩序感,使主空间从城市空间通过一系列的秩序延续,由全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逐步过渡到私密空间。同时以序列化与秩序化的空间分别予以各自不同的景观特征,强调出城市到家庭细胞的过渡,最终完成生活与自然,感受到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家”。另一方面景观空间还强调自然和建筑的融合性、渗透性,使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布局密切联系。  2.6设计内容  由于该项目景观成本的限制,决定了该居住区的景观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有所侧重有所简略,因此该项目景观设计在以下几个区域重点布置。  2.6.1南入口  社区入口并不彰显,秩序化的景观设计拉开了整个园区的设计风格。社区入口以最简单的方式出现:一边是开敞的车行道,一边是惬意的人行道。而穿过入口,却会发现不简单的品质:水池、木栈道、绿带、林荫道依次展开。铺地的渗入,使棱角分明的黑色长方形水池被分隔出锯齿状的休息场地。水池中央还“渗透”进一方绿地。明镜般的水面映射出不断变化的天空和水池中间鸡蛋花优美的枝干。水池边溢出的水缓缓地流入周边铺满鹅卵石的水槽。林荫道上的木制树池结合木栈道,此起彼伏,树池可供人坐憩,也可让人斜躺。木栈道一直延伸到中心花园,成为“纵”线索其中一条。如果说木栈道前半段是处于开敞的集散空间,那后半段的木栈道就是穿行在树影婆娑的疏林草地间。同一种材质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  2.6.2中心花园  黑色长方形水池再次出现,它据于一隅,它镶在另一条木栈道边,由两级水池构成跌水景观。平地面的水池池壁设计成从地面倾斜至浅浅的池底,当无水的时候水池也可成为活动的场地。水池上悬浮的轻盈钢亭,给社区注入现代气息。水池是“纵”线索,那么水池边的树阵广场就成了与之呼应的“横”线索:广场上“横”的桥、“横”的铺装、“横”的树阵、“横”的长椅、“横”的花带……木栈道继续指引我们到花园更深处。这里碎砾石铺设的休闲广场,条石、长凳、草地穿插其间,长木凳或摆放景石,或种植乔木,自然、朴实。  2.6.3西入口  西入口同样采用简洁朴实的手法。中央长方形绿地设计成两边倾斜的草坡,每块绿地相互交错,丰富了入口空间层次。绿地上错落地种植枝叶层次分明的尖叶杜英。林带尽端,轻盈的钢亭再次出现,它仿佛是林间向外敞开的一扇窗口,欢迎远方来客。所有的“设计”只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欣赏这处难得的绿荫。  2.6.4环形散步道  一条条线形优美的模拟水乡河网的散步道把广场、绿地和建筑连成一体,形成了具有完美构图的高层建筑群中的第五立面。散步道在最惬意的位置围合一个个象孔雀羽毛的休闲绿地。开阔的大草坪,任人仰卧,四肢放肆地写成“大”字,享受春风冬日,呼吸着大自然泥土的气息。  2.7景观材料  景观材料上整体风格与建筑统一,以具现代感的灰色为基调,强调表面肌理的质感,园路选用透水砖或透水艺术地坪,较经济环保,而在主要广场则穿插石材、木材及金属等,在现代简约的大原则下统一材料,突出重点部位。设计中局部使用了碎砾石作为铺地材料,使整个园区看起来更加朴实,另外这种材料具有透水性和低反射性,能够降低水土和热量的流失。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硬质材料的品种数量,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常绿植物的种植量,使环境色彩朴素沉静,以保持简洁明快的建筑立面的完整性。  2.8灯具及小品  在灯具及小品设计上选用与建筑相协调的风格和形式,也起到点景的作用。路灯、庭院灯、草坪灯的灯型、色彩、风格都保持一致,区内的小品,如指示牌、垃圾桶、标识等都与环境相协调。  2.9植栽  种植设计力求简洁,植物种类精简,植物色彩素雅,营造清爽怡人的绿化空间。采用自然式为主、局部规则式的种植设计。如主要广场采用阵列式栽植;环形散步道种植行道树,强调肌理;中心花园设计开阔的大草坪和休闲的疏林草地;组团庭院则采用疏密有致的自然式种植;跟以往的园路种植设计不同的是沿路不再种植整齐的行道树,而是以自然式种植来弱化道路生硬的边界。植栽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主景点点缀开花植物,营造“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植物的选择除了常规考虑的气候、品种、搭配、胸径、冠幅等因素外,更强调树形姿态的选择,重点部位要求棵棵精确到位,与硬质景观配合默契,交相辉映。  3.结语  简洁明快的线条,干净的色彩,精致的小品,静静流淌的水流,清爽的植栽,辅以温馨的灯光,现代语言的建筑等,共同营造一个愉悦、轻松、富有生活气息的社区休闲地带,这里没有极富冲击力的构筑物,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色彩,一切归于平淡、朴素、自然。设计师为人们提供一个私密的心灵庇护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我想这将会是中国现代居住区景观发展的趋势。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8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平方公里的旅游区域发展到规划数百万平方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地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 科学利用资源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当然,特定地段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  (2) 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所在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 生态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和演绎了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要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除了选景、造景、移景、借景等自然景观之外,还应将人文景观吸收进来,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就是在解析了传统因素之后上升到又一个新的层次去阐释和建构的。仅有人文特色是远远不够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亦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最基本原则。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偏好等决定了对景观环境空间的选择,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使居住区活力得以再生,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景观设计之中,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关系与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始终坚定环境景观的建构是服务于人、取悦于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居民视觉上的感受,让其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  1、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作用  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的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据有关数据表明:“一棵树龄为50年的大树,50年可以生产价值为三万一千二百五十美元的氧气,对于防止大气污染所创造的价值约为六万二千五百美元。”某些花卉的香气还可以兴奋人的大脑神经、松弛人的紧张状态。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皮、藤蔓等。每一种植物在环境设计中所担当的角色各不相同。乔木是植物景观的骨干,以遮荫、观赏为主,灌木用以丰富树冠层次,同时树篱可起到景物间的联接、过渡、围合的作用,是植物景观中的重要协调因素。花卉是植物景观中色彩与造型的活跃因素。草皮是底色,是联系各种景色的铺垫因素。  2、水景在景观设计中作用  休闲水景:目的是给人一种心理安慰,往往以静为主。在居住区多作为游泳池和戏水池。水池造型多样,是既可玩耍又可观赏的水体。居住水景:与休闲水景不同的是,它仅仅服务于拥有者,例如一个家庭.这种水景严格区分于自然水景,人工设计意味明显。如儿童戏耍、私家小院以及房前屋后与路径相关联的局部水景。自然水景:临水人家、湖畔雅居、水岸人家等这类居住区环境周边的水景,这类水景决定着居住区建筑的性质和拥有这类水景的人的生活质量。  3、建筑小品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一方面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的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一是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二是室外工程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三是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四是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设施、休息亭等。五是艺术小品,如艺术灯座、雕塑等。前三类设施无论在建筑主体还是景观环境中,多数只起到次要作用,但若设计不当,会起负面作用。设计时,应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造型、材料可灵活多变,使其更好的融入在环境中,增加景观的趣味性、观赏性,丰富空间层次。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9  一、现代景观审美独特性  科学技术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环境认识的觉醒,景观设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审美主体已由少数人向大众化转变;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景观审美情趣与审美思维发生了转变,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景观设计的全局意识;而对环境功能、经济、形式的关注,要求景观设计作品既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同时要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历史延续性基础上,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角度力求建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山水画艺术特点分析  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山水画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生态观。“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一直抱着亲和的态度,他们积极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山水画的意境塑造。技法是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或雄奇幽静,或空灵淡泊。山水画利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构图手法,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解决了由于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所带来的局限。这种意境既是画境,又是景观设计中的精神空间。山水画的创意构图。山水画以步移景异的欣赏习惯处理构图,采取散点透视展现画卷的视野,这样可以让人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同时也具有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山水画空间并非是单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空间的精神体验,也就是通过画境中的可观、可行、可游和可居的心理模拟,引导人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大多通过寄情于山水抒发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的圣人情趣,更体现了山水画的精神蕴含。  三、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  1.居住区山水意境表现  意境最早见于佛经,是自我对客观的领悟。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哲学观、美学观在画面中的体现,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不同的画面体现的人格与精神意志不同。他们利用墨的皴、擦、点、染,笔锋的转、折、顿、挫,使画面呈现出枯、润、浓、淡等多种形式变化,实现画面意境的表达。利用“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表达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意境营造来说,首先,对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设计者的人格特质与精神意志直接影响着方案构思、立意和风格。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表达以及对构图、布局、意象的安排,充分体现自己对环境、对文脉的理解,也是建构人性化、个性化居住环境的保障。其次,居住区景观需要的是生态、健康、开敞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的文化品质与格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利用植物、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营造环境,做到有目的、有感情地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充分表达设计的主题,也更能表现“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留白等,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控能力,也在画面中营造了内敛、含蓄的视觉感受。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图不仅要符合居住区的功能、绿化率要求,更要按照形式美法则来布局,应依据道路级别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空间,或采用规则式以表现秩序之感,或采用自由式以表现含蓄之美,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外部空间,诱发人们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  2.居住区山水意境营造方法  (1)植物造景植物是山水画景物构成要素之一,常用松、柳、枫、竹、芭蕉等。山水画非常注重植物的配置。常利用植物不同的体态、高低、花色、叶形、进行疏密安排,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同时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象征人的品格与精神,寄托了画家疏远污浊、洁身自好的品格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审美功能与形态特征,营造居住区的山水意境。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体,结合山石、绿地、水体等构建立体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维度的景观效果,让居住者的视线在游憩时可以得到空间的延伸,带来意境的想象。  (2)叠山理水山水画以巧妙安排山石与水,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宗旨。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营造中,叠山理水对山水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山水画中利用皴、擦、点、染等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色彩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景观设计中则利用太湖石、石笋石、卵石、木化石、碎石等不同石料结合地形营造山石意象,在借景、对景、障景、露景等多种传统组景手法的运用中,做到有景、有境。叠山理水是为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无水不成景。水在中国传统以及现代山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的动可以表达激昂高亢、玲珑婉转,水的静能够体现晶莹剔透、水雾袅袅。水作为辅景,增加画面整体性,连贯性,灵动性,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水作为主景,表现了画面的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差、坡道、转弯、阻碍等形成溪流、漫流、叠流等有趣的水形,可以利用山石孔洞、假山、陡崖表现洪流跌落、雪浪翻滚的壮美景观,还可以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形成一汪静水,将水榭、山石、花草倒映其中,增加景物的层次美。  (3)空间韵律山水画空间既能表达出静的空间艺术,同样可以展现动态的时空转换,它是一个叠加的往复循环,同样节奏与韵味的笔墨构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里不停地出现,构置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感,表达画家对精神世界不可遏止的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应做到景观节点间如绘画般起承转合,利用“收放”与“开合”的对比,做到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同时合理设计交通路线,做到步移景异,错落有致,既满足人们对景观美的感受,还要满足良好的通达性。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应注重自然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空间的转折、起伏、相聚、相离都应满足自然景观的生长逻辑,人“游”于空间时要有“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在居住区景观中以空间韵律来体现,满足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理想人居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延续。  (4)色彩写意山水画朴素、淡雅的色彩美学观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色调,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石、植物等都是一幅幅水墨淡彩的图画。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色彩配置,应从整体色调上把握,做到用色精简、雅致。景观建构物以及设施小品的用色,应与主色调协调统一;植物的搭配应做到四季景致不同;同时要避免因工业化生产,造就千篇一律的景观视觉。传统造园中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卵石、方砖、碎石等材质是营造山水意境的重要材料,适当选择利用,更能体现回归自然的空间意境。  四、小结  中国山水画凝聚了华夏民族丰富的智慧与感情,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形式意境、构图方法、氛围营造对现代居住区景观都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应领会其精髓,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艺术传统。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10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息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市民的审美鉴赏能力。园林艺术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设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本文将分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论述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只是单一的建筑工程设计,需要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打造清新美丽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艺术性是运用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来提高园林的视觉效果,创新园林文化艺术,自然美是让园林景观呈现出天然效果,让市民在欣赏园林风景的过程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本文将简单介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分析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的存在问题,并从合理规划绿地面积,创新园林设计,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和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来探索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  1、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分析  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清新优美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主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要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视觉美。注重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则需要构建生态园林,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引用活水修建小池塘,并饲养适量的动物来提高园林的天然效果。  2、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  绿地建设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绿地面积需要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仔细查地形,然后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环境,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来设计图纸,但是,大多数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不认真查看地形,甚至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直接绘制图纸,图纸上的比例大小不合理必然严重影响绿地规划设计质量。  2.2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提倡创新园林建设,在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但是,大多数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缺乏创新,部分园林绿地面积过大,植物过于单一,园林建筑样式陈旧,缺乏灵动性。其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文化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没有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资源和现代技术,园林的道路设计不是特别合理,园林点、线、面的搭配不协调。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3、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思路  3.1合理规划绿地面积  园林工程师在规划绿地面积时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商贸圈和交通环境来核算绿地面积大小,采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技术绘制图纸,并在图纸上标注准确的比例,确保绿地面积规划的合理性。  3.2创新园林景观设计  创新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借鉴传统园林的优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和先进技术,可以学习苏州园林独辟蹊径的设计方法,科学搭配花草树木与楼台建筑和假山、池沼,不过分追求对称,修建池塘时应引用清澈的活水,在水中放置小巧玲珑的雨花石和鹅卵石,饲养各种美丽的金鱼和鸳鸯、沙鸥、白鹭等水鸟,这样可以赋予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灵动性。此外,可以选用适量的彩灯来装饰园林建筑,雕塑象征现代文明的雕像,使园林景观既有古色古香的美感,又凝聚了现代文化。另一方面,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规划园林道路时应注意设计不同的道路,可以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位置分别设计平坦开阔的大路和鹅卵小径,在假山上布局有规律的山路。而且,园林工程师应注意处理好园林点、线、面的关系,采用依水造景和依绿设景的方针使园林植物、建筑、假山、池塘和喷泉能够形成一幅完美的立体画面。  3.3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  园林工程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在风景园林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河南开封市的园林一般都能够成功再现北宋汴梁城的风貌,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意境,例如牡丹园的美景可以体现“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和“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的诗情画意,水边的轩榭楼台可以重现柳永所赞叹的“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的唯美意境。成都的居住区园林不仅可以呈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而且设计了现代喷泉、花厅和玻璃幕墙的建筑,有效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3.4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  运用植物造景首先要遵循自然性、科学性、生活性与艺术性等四项原则,根据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种植不同颜色和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色彩美、韵律美、意境美和层次感等艺术效果。其次,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栽培不同的植物,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灵动性,例如种植迎春、牡丹、芍药、玉兰、银杏、玫瑰、绣球花、丁香、海棠、玉簪、菊花、水仙和梅花等季节性花卉,让市民在一年四季可以欣赏不同的美景。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特点来营造梨花伴月、杨柳细雨、映日荷花、寒菊傲霜和腊梅报春等独特景点。此外,园林工程师可以利用植物来设计主题景观,像桃花园、葡萄园、芰荷园、玫瑰园、杜鹃园和桂花园等。另一方面,运用植物造景时应该考虑园林景观的灵动性,协调搭配各种元素,使花草树木与道路和假山、池塘、人工湖达到完美结合,创造出林荫路、花径、樱花大道、合欢路、枇杷湖等特色景观。如果道路比较长,可以配置多种不同的植物,并突显出主要景观,例如在草坪中种植一株红玫瑰,创造出“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植物与山石相结合的时候,要让花草树木与岩石参差交错,互相衬托,加强景观的色彩美与立体感。在山石上宜的地方应该采用少量的平伸与悬垂植物,以显示山石的优美线条,并且,要注重让植物的体形枝干与山石的纹理形成对比。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融入创新理念和现代文明,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目前,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普遍存在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和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园林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绿地面积,灵活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认真设计图纸,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创新园林设计方案,注重提升园林的文化艺术美,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让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体现出时代风貌,这样方能全面提高现代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景观的审美艺术效果。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篇11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  (一)设计思路  以人为本,体现生态性、舒适性、参与性,营造居民生活环境,反映现代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愿景。按照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需求,合理配置功能,力求满足人本要求,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园林景观环境。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体现人本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倡居民参与意识,追求环境的舒适性、多样性,实现对居民的不同需要的满足。  2、协调性原则  小区的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充分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将住宅、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市政配套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小区空间系列。  3、整体性原则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是居住小区的整体性。通过整个小区的空间组织、住宅建筑群体布置、小区的整体色彩、绿化布局等,构造小区的整体形象。另外,彼此间的协调也要加以保证,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居住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规划场地为长条形,总体布局采用组团式布局,以游步道串联,形成大核心,小组团的景观布局结构,使每栋住宅楼的居民都享有均好的景观环境。  1、主要景观节点  在两个组团之间形成主要节点,为人群集中的区域,以无视觉障碍的大形铺装为主,可以体现出小区内的地形开阔、清新,使人入目一新的感觉。布置休息座椅、景观亭、大型景观树木等,营造热闹、闲适的生活环境;结合茵绿的草地,色彩缤纷的上层中型乔木,中层有观花小乔木及灌木,低层配以高贵的龙舌兰等,使整个节点广场显得高端、大气。  2、小组团  以宅旁、楼间绿地空间为载体,就近布置儿童活动场地、运动场地、休闲场地等功能区,与主体建筑相结合,形成小组团,满足组团内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  3、消防扑救场地  消防扑救场地占用了较大区域,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区,为使其与景观环境相融合,需对其进行了景观化处理。一是铺装材料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既丰富了地面色彩,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二是在场地内喷涂趣味图案,如儿童跳房子游戏图案、猫抓老鼠游戏图案、迷宫图案等,在不影响消防功能的前提下,赋予场地休闲活动功能。  4、大面积生态绿化区  植物以常绿乔木、观花灌木、地被为主要搭配方式,营造层次感强的生态景观。芳香树种可采用白玉兰、桂花、含笑等;观花树种可采用美丽异木棉、大花紫薇、细叶紫薇、火焰花、黄槐、鸡蛋花等;球形树种可采用黄金榕、石楠、山茶等;棕榈科可采用蒲葵、苏铁、棕榈等;观干树种可采用龙舌兰、小叶紫薇等,地被可采用野水仙、结缕草等。其间配置小品有园凳、园桌,有铺装路、鹅卵小径、步汀等。各景相互辅成,形成幽雅别致的生态环境,融健身、休憩、静坐于一体。  (四)景观要素分解  1、铺装  首先满足行车行人的安全,其次考虑生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铺装形。地面铺装材料主要选用乡土天然材料,如卵石、砂岩、板岩、粗面花岗岩等,局部做一些毛石、卵石装饰或彩砖装饰。避免大面积硬质地面,小区道路采用透水混泥土,柔化路面,确保小区环境清新朴质、丰富自然。  2、植物  (1)植物配置  整个小区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花卉树木,有机的组合,合理的搭配,并形成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季相变化明显,景色独特的景观。种植设计中考虑到小区内整体效果的统一和局部效果的特色,在总体植物配置上,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手法,通过散植、丛植、孤植、混植等不同的配植方式,力求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植物生境。植物与不同的功能空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不同的空间序列和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  (2)植物选择  以亚乔木、花灌木为主,体现其良好生态环境效果。地被以叶色苗木和花灌木为主,形成局部大片色块,体现亮丽的植物图案线条美和韵律美。主要选用植物品种有:扁桃、小叶榕、白玉兰、蝴蝶果、美丽异木棉、蒲葵、苏铁、棕榈、桂花、含笑、大花紫薇、细叶紫薇、黄槐、鸡蛋花、黄金榕、龙舌兰、火焰花、腊梅、大叶红草、山茶、鹅掌柴、满地黄金、七彩朱槿、野水仙等。  3、园林灯具  选用造型美观的庭园灯、草坪灯,达到既美观,又经济实用的目的。  4、微地形处理  在小区局部位置,通过挖填小丘,既丰富了视线,又能增加整个小区的绿地蓄积率。  5、无障碍设计  整个小区应考虑残疾人和儿童推车的便利措施,满足现代人对情感关怀的需求。  二、商业街景观设计  (一)设计思路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动态的空间景观,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感和美感。步行商业街把街内外不同的景点组成了连续的序列,同时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和“生态走廊”。设计充分考虑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心理等要求,从形式美感、空间美感、时空美感和意境创造等方面进行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场所,街道的尺度、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都应具有人情味。  2、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倾向是21世纪的一个主流。步行商业街中注重绿色环境的营造,通过对绿化的重视,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废气污染。  3、可识别性原则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可识别的环境可使人们增强对环境体验的深度,也给人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通过步行商业街空间的收放,界面的变化和标志的点缀可加强可识别性。  4、要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步行商业街是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人们出于商场,忙于购物和娱乐,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通过自然环境的介入,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5、视觉连续性原则  步行商业街线形和空间设计具有从步行者步行的角度来看四维空间外观,且应当是顺畅连续的、可预知的线形和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景观要素  步行等一般为线性带状空间,其长度远远大于宽度,具有视觉的流动性。人在街道中漫步时,会进行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活动,时而漫步前进,时而停留观赏,时而休息静坐。因此它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运动空间可用于:向某处前进、散步、游戏比赛、列队行进或其他集体活动等。停滞空间可用于:清坐、观察、读书、等侯、议会、讨论、演说、集会、沉思、娱乐、仪式、饮食等。  功能空间:  运动空间应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宽阔,利用台阶高差巧妙的向停滞空间过渡和联系。停滞空间可相应设置长椅、树木绿荫、获观景台、车站、雨棚等。二者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停滞空间如果不从运动空间中分离开布置,就不能创造真正的安全环境。运动空间容易给人流动和延续的感觉,而停滞空间往往给人以滞留和安全感,运动空间引导顾客向两个方向流动,不宜使用者停留和汇集。  水景:  水是现代造园艺术中尤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水起画龙点晴的作用,叠水与喷泉,既经济又实用。【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通用11篇)】相关文章: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10-08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用10-07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应用08-19关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11-13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03-22居住区景观设计理念10-22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10-08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注意什么-居住区景观设计注意事项10-31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原则10-2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11-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尺度与空间设计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