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老挝茶叶出口企业的公司

2022-05-28 19:06
来源:
金台资讯
中企“茶叶经”助力老挝村民脱贫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曼谷5月28日电 (记者孙广勇)5月的老挝,已是热季。但位于老挝南部占巴塞省巴松县的36庄园,微风徐徐,空气中充满清新香甜的茶香。一眼望去,到处是茶农们忙碌的身影。依靠古树茶,老挝当地百姓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巴松县位于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这里纬度低海拔高,常年气候凉爽湿润,雨雾丰沛,火山灰土质富含硒元素,孕育出了树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野生古茶树。
“长久以来,虽然当地好山好水产好茶,却因加工技术落后,缺少销售渠道,茶产业长期处于高产量低产值的局面。”巴松县县长皮蓬说。
8年前,来自中国的茶叶公司36庄园有限公司决定在此建厂,把在波罗芬高原发现的古茶树保护性迁移至占地150公顷的茶园,建起当地最大的茶林、茶厂,把原生态茶推向市场。中国公司通过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推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并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参与产业发展、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明显成效。
已经在茶园采茶3个年头的老挝女孩乔伊,与往年一样,在6月雨季到来前乘坐中国公司的采茶专车来到波罗芬高原上的茶园采茶。“这片茶山就是我们的‘绿色取款机’,只要上茶山就不会空手而归。”乔伊开心地告诉记者。
乔伊以前在城里打工,工作不稳定而且离家远,自从建起这片茶园,她每年都和母亲以及其他村民到这里工作,每人每天可以采15至20公斤茶叶,日收入超过15万基普(约合75元人民币)。“离家近还稳定,每天有采茶专车接送,一个月下来除了日常开销,能攒下300万基普。而在工厂打工一个月还挣不到200万基普,采茶收入高,附近村民越来越多的来采茶。”乔伊说。
与乔伊一样,30岁的赛伊已在36庄园工作4年,是负责茶园管理的园丁。赛伊以前在咖啡园工作,但在茶园的收入更高,生活条件也好很多。公司的产业化发展令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在茶园学到中国先进的种茶技术后,将来我也想开办自己的茶园。”赛伊说。
中国公司结合当地茶叶特点和中国工艺,不仅制作自己茶园的茶,还鼓励附近村民种植茶树,由茶厂收购。中国技术员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包括采茶、炒茶、揉茶、晒茶、修枝管护、防治病虫害等内容。技术提高了,村子里收获的茶叶越来越多。公司帮助村民解决茶叶销路,大大提高了村民增收信心和种植积极性。
茶园所在的村名为“36公里村”,村长坎占说,以前村里非常落后,50%到60%农户是贫困户。36庄园来之后以较高价格收购茶叶,村民纷纷转种茶树,不断扩大茶树种植规模,村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之前村民每天收入大概5万基普,现在每天收入超过10万基普。这几年村里变化非常大,百姓靠卖茶,新房子都盖起来了,133户家庭只剩四五户贫困户,中国企业的“茶叶经”让当地实现了精准脱贫。”
“秉承绿色发展、绿色减贫的巴松县,近年来把‘一片叶子’作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通过茶叶品质提升、产业规模发展和市场培育扩大等举措,全县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新渠道。”巴松县县长皮蓬说。
对于未来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的乔伊和村民有很多憧憬。乔伊说,希望能向中国师傅们多学习请教,提升自己的采茶技巧,多攒点钱,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父母坐上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去中国旅游。
“中国公司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让当地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老挝百姓提供用地、劳动力,中国公司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这个项目已成功帮助大部分村民脱贫。老中两国在不断交流减贫经验,老挝政府积极了解中国的减贫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各级政府的减贫工作中。”占巴塞省工业与贸易厅厅长本雅德表示。
“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是老挝政府战略性优先发展的工作,减贫一直是老挝政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老挝积极推广中国减贫经验和模式,学习中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减贫理念,提高村民生产技能,创造长久收益。中国减贫实践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老中扶贫合作一定能为老挝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老挝国家主席府部长开玛妮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0-07-04 19:49
来源:
茶点西西茶叶网
据老挝资讯网报道新冠疫情影响到了每一个人,人人叫难,但最严重的应该是各个借款来做生意的公司,因各国仍在封关,做什么都不行。商品亏损的同时,另一方面贷款还必须得还。老挝茶企也遭受疫情影响,商品无法出口。
老挝琅南塔县一家茶企透露: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对茶叶公司的茶叶出口影响还算比较大的,部分茶叶因无法出口而囤积,并且质量受损。无论如何,公司方面仍还在等待中老两国口岸开关,以便茶叶能正常运输出口。
该公司进一步表示:公司方面引进投资,大力促进勐龙县的人民种植茶叶,同时还从2010年开始向勐龙县以及勐醒县收购天然茶叶,鼓励了占地880多公顷的17个村子的山区人民种植茶叶,现今有70~80公顷的天然茶地,茶叶种类有3种,即:绿茶,苦茶和红茶。天然茶叶收购价格为25,000基普(约19.6元人民币)1公斤,人工种植茶叶为1万基普1公斤。公司方面共有1家茶厂,3个收购点。平均每月收购及茶厂生产的茶叶有20吨。直到现在,还有80吨茶叶囤积在仓库,无法出口,并且已经损坏了1吨多,价值4~5千多万基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4年来,24岁的乔伊已经习惯在每年6月雨季到来前乘坐中国公司的“采茶专车”到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上的茶园采茶。他说,在附近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挣大约150万至200万基普(约合820元至1090元人民币),采茶的收入则高得多,越来越多村民来采茶。中资公司老挝36庄园有限公司近年来在老挝南部高原开发当地古茶树资源,以中国工艺制茶,依靠茶产业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30岁的赛伊是公司园丁,已负责茶园管理4年。他说,相比以前在咖啡园工作,这里收入高,生活条件也好很多。8年前,老挝36庄园有限公司在波罗芬高原发现了古茶树,将其保护性迁移至占地150公顷的茶园,建起当地最大的茶林、茶厂,把原生态茶推向市场。让这两位老挝年轻人开心的不只是收入多了,公司的产业化发展也令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乔伊说,以前本地茶卖到外地加工,价格不高。现在中国公司在当地制茶,做品牌,把茶园经营得很好。赛伊说,种茶过程中从未用农药、化肥,产品属于原生态、纯野生,这种有机种植令人满意。从1999年开始就担任茶园所在村村长的坎占对记者说,村里以前经济发展非常落后,50%到60%农户是贫困户。当地不重视茶树,36庄园来之后以较高价格收购茶叶,村民纷纷转种茶树,不断扩大茶树种植规模。“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之前村民日收入大概是5万基普,36庄园来之后,日收入超过10万基普。这几年村里变化非常大,现在有133户家庭,贫困户只有四五户了。”坎占说。茶厂厂长胡小峰介绍,公司结合当地茶叶特点和中国工艺,不仅制作自己茶园的茶,还鼓励附近村民种植茶树,由茶厂收购村民的茶叶。“这几年当地百姓靠卖茶,新房子都盖起来了。”胡小峰说,这样的精准扶贫,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这家中资公司的“茶叶经”赢得老方关注和赞誉。“36庄园来到巴松县后,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帮助当地百姓脱贫,”巴松县县长皮蓬对记者说,“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的减贫政策,并尝试着将其运用到巴松县的减贫工作中。自从36庄园来到巴松县,我们就鼓励百姓提供用地、劳动力,庄园则提供技术、资本和市场,现在这个项目已成功帮助大部分村民脱贫。”占巴塞省工业与贸易厅厅长本雅德对记者表示,老中两国也在不断地交流减贫经验。36庄园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让当地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新华社万象3月30日电)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叶出口企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