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人体健康的空气湿度多少为干燥是多少?医学

人体感觉适宜的温度在22到26度之间,相对湿度在40%到70%,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下人体感觉相对比较舒服。而且这种环境细菌存活时间最短,各种病菌也不易传播。夏季温度超过30度,湿度超过80%,就容易出现桑拿感觉,可以通过开空调来改善。  增加空气湿度的方法  1、养绿色植物更能督促居室保持适当湿度,尤其是蕨类植物,因为在一定的湿度下它们才可以健康生长,浇水、以及经常用水喷洒叶面这些养护的动作都有利于提高房间内的空气湿度。  2、在屋子里可以装个加湿器,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把窗户打开,最好是对流的窗户,一定要打开通风。  3、天气太干燥,一定要减少室内的灰尘,肉眼看不到的灰尘,不定时地往屋子里洒水,把桌子和沙发都擦一遍,毛巾长沾一些水分,擦掉灰尘,减少静电。}
医学百科
空气湿度
词条正文
1 拼音kōng qì shī dù3 注解空气湿度(air humidity)是指空气中的含湿量。空气湿度常用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表示,即一定空气温度时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之比。[1]4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Z].2010-01-22.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最佳人体舒适温度是多少?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7-12-15
分享到:0
中国气象报记者 宛霞  在北方集中供暖的采暖季,有不少人说家里感觉很冷,但温度已经达标了;也有人说家里暖气太热了,感觉干燥。这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体质的人群对适宜温度感受不同而引起的。“北方冬季取暖的室内最低温度规定不低于18℃,这符合人体适宜温度的标准。”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气象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式功告诉记者。  科学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在18℃到25℃,相对湿度在40%到70%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温度在26℃到30℃,湿度小于60%时,人体感觉热而不闷;温度高于30℃,湿度大于70%时,人体感觉闷热。  “在低于18℃的房间里,人体会感觉冷;而在高于26℃的房间里,人体会感觉热。这也是北方集中供暖规定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18℃的原因,还是夏季空调房间设置温度建议不低于26℃(省电和人体舒适兼顾的选择)的理由。”王式功解释。  王式功介绍,人体最佳的舒适度与海拔高低、纬度高低都有一定关系。“我们通常认为22℃到23℃是中低纬度平原地区人体的最佳舒适温度,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高纬度的哈尔滨人来说,他们会觉得此环境温度下感觉还略偏热一点;同样,对于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拉萨居民而言,他们也会觉得有点偏热。”  在北方的冬季,如果室内温度长时间过高,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昏脑胀、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同时,若室内外温差过于悬殊,所居人群也容易患伤风感冒。  “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每年春季停暖气之后,中老年人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明显增多就是最好的例证。”王式功说。  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称22℃到23℃为中性温度。在中性温度状况下,人体既不需要释放多余热量,也不需要保暖,人体与外界热量交换很少。此时,人体处于能量消耗的最低点,人体感觉也是最舒适的。中性温度是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几率的最低点。  供热属于公共事业,尽管冬季取暖的温度不可能满足全部人群的舒适需求,但基本上按照绝大多数人群感觉适宜的温度进行调控。比如,北京市从2010年4月1日起执行室内温度不低于16℃的供热标准。“2011年7月26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住宅设计规范》,要求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采暖计算温度不低于18℃。北京市将采暖季室内最低温度调整为18℃。”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迅说。  北方各地随着纬度不同,采暖期也长短不一。在供暖季,人体对温度的感知会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而略微有所变化。“但总体来看,当环境温度在18℃到25℃时,人体感觉比较舒适,隆冬季节室内最佳温度保持在20℃到21℃为宜。”王式功说。(来源:《中国气象报》2017年12月15日四版 责任编辑:王美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湿度多少为干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