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放开生育政策?


“全面二孩”已放开 为啥还要控制人口呢?
2016-05-20 11:18: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杨滢 实习记者陈磊)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这是习主席强调的。但是,既然国家都已经放开“全面二孩”政策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长安教授认为,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育率还比较高。
  李长安:为什么还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不一下子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让大家想生就生呢?这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有利于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增加年轻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降低老龄人口的比重,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二是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生育率比较高,再加上一些农村地区超生多生的现象比较严重,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我国的“黑户人口”至少有1300多万,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如果彻底放开的话,那么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速将会明显高于城镇地区,这将降低我国的城镇化速度,而且使扶贫工作更为艰巨。三是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人口基数庞大的现实并未改变。因此,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就还有其必要性。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还是要树立人口质量的观念,生男生女一个样,多子未必多福。对于政府来说,则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最终使我国农村地区拥有结构更合理、素质更高的人口规模。
编辑:洪越
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问题
说两句
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昨天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指出,新形势下,国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顺应群众意愿的重大举措。
2016-01-08 07:00:00
新计划生育法:特殊情况可申请生“三胎”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昨天(27日)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计生法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新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2015-12-28 11:26:00
媒体: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并未终止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面对如今这个喜大普奔的现象,我岛在与大家同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对舆论场上一些幼稚的解读泼一瓢冷水。在《决定》里是这么说的,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5-10-30 07:30:18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微信扫描分享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

今天得宠网给各位分享为什么放开二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揭秘:现在为什么要放开二胎(为何要开放二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揭秘:现在为什么要放开二胎
“为什么要放开二胎”,官方早就公告于天下,本就不是秘密,因此也无需“揭秘”。官方认为,全面两孩政策的调整,主要继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育龄妇女数量逐步减少,特别是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下降较快。群众生育意愿发生转变,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三是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抚幼、互助互济等传统功能弱化。因此,遵循人口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有情提示:现在开放的是“两孩政策”而并非“二胎政策”,这是有质的区别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要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是全面开放二胎的最大原因。当然,决定*和国家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中长期来看,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改变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速度。根据购房的人口结构,20~44岁的人口是买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岁的时候就会面临首次买房置业需求。 2、短期内,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SUV和MPV)、教育行业等的发展。
3、根据测算,如果全面放开二孩,那么在2050年,20~44岁的人口比例将比不放开二胎时增加4%,增加规模达到1.28亿人。这部分新增人口将使房地产行业直接受益。 4、长期来看,随着放开二孩后,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各类行业都将最终受益。 5、一定程度缓解中国男女比例失调。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当今社会中,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在如今这个社会当中,之所以会需要全面的开放二胎政策,主要也还是因为社会当中已经变成了老龄化趋势。当今这个社会当中年轻人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而国家为了鼓励年轻人生孩子,也是全面的开放二胎政策。尤其是对于70年代的一些人在考虑生二胎的时候,都会因为受到了生育的管控,导致很多人都没有办法考虑生孩子。甚至也有大多数的80后,90后全部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也正是因为现在中国面临着老龄化人口的问题,才会考虑全面的开放二胎。
虽然说国家已经全面的开放二胎政策,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考虑生二胎的时候,主要还是因为想到个人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考虑生二胎。对于有一些家长也会因为想到,既然国家已经鼓励年轻人去生二胎,年轻人也会有所考虑。毕竟对于一个家庭当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就能够体会到,一个孩子真的是太过孤单了。尤其是爸爸妈妈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生两个孩子,毕竟两个孩子在生活中相互可以有个伴。
其实都能够感受到,现在的小孩子也都是非常孤独的。即使现在的小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也都可以和自己同班的同学去进行玩耍。但是却能够感觉到由于孩子和同学之间没有任何的亲情关联,感觉彼此的感情只能算是友情。即使父母的经济压力大一点,也会考虑生两个孩子,这样两个孩子在一起相互玩耍,都能够更好的促进两个孩子的性格成长。
作为年轻人不管考虑生一个孩子还是考虑生两个孩子,在生孩子的问题上,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抚养能力,才能考虑去生孩子。不然光考虑生,不考虑养也是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作为孩子的父母,既然选择生孩子,就一定要把孩子好好抚养长大,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中国为什么要实施开放二胎政策?
政策背景和原因: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国内20多位顶尖 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之前,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内容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其间略有微调,如放开“双独二胎”(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及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实施的“一孩半”政策(第一个孩子为女孩,可生育第二个孩子)等。 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率大概占到全国内地总人口的35.4%;“一孩半”
政策覆盖53.6%的人口;“二孩政策”覆盖9.7%的人口(部分少数民族夫妇;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也可生育两个孩子);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覆盖了1.3%的人口(主要是西藏、新疆少数民族游牧民)。 扩展资料: 二胎政策放开作用
全面放开二胎有必要且宜早不宜迟。在人口红利出现拐点、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依照现有人口政策,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将弊大于利,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有必要调整人口政策,即全面放开二胎。
由于目前仍处于人口结构变化初期,若要调整生育政策,目前是较为适宜的时间点,因为如果政策调整时间推后,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中最年轻妇女也将逐渐迈向30周岁,随着年龄增加,妇女生育意愿将减小,即使全面放开二胎,二孩生育率恐难以得到较大提升,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
目前,社会对于全面放开二胎预期高涨,在“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中就包括了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我们预计本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并且有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放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二胎政策
为什么国家要开放二胎政策?
  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五大原因:   一、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   1、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2、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人口红利”
简单通俗地理解为: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银发危机”。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三、“刘易斯拐点”隐忧。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14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开始民工荒,从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内地,此后再没有停止过,工资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涨,也没有再停止过,而且是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所以2004年肯定是一个起点。如果说区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开始,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不是减慢了,而是一路负增长下去了,所以让我说一个区间,就是从2004年到2010年,这个区间总共才6年,但是这个区间在日本走了30年,在韩国走了40年,中国还是很快的。
  四、“失独”社会之殇。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五、男女比例失衡。
  我们将1950到2014的64年时间划分为4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与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变化相符。   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   
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原因
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五大原因:一、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1、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2、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人口红利” 简单通俗地理解为: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二、“银发危机”。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三、“刘易斯拐点”隐忧。“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14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开始民工荒,从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内地,此后再没有停止过,工资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涨,也没有再停止过,而且是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所以2004年肯定是一个起点。如果说区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开始,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不是减慢了,而是一路负增长下去了,所以让我说一个区间,就是从2004年到2010年,这个区间总共才6年,但是这个区间在日本走了30年,在韩国走了40年,中国还是很快的。四、“失独”社会之殇。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五、男女比例失衡。我们将1950到2014的64年时间划分为4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与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变化相符。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放开生育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