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字的写形声字左形右声?


2018年自考《现代汉语言》章节试题:文字
第三章 文字
一、学习提要
1. 文字
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
2. 文字的类型
世界上的文字类型主要有三种: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3. 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是形音义统一体,属于表意文字。
4. 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汉民族的祖先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创造的一种文字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体系。汉字起源于图画和简单刻画。我国在原始社会晚期已有汉字的萌芽。
5. 现行汉字
现行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写符号系统。
6.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7. 汉字的结构单位
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8. 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书写单位。现代汉字有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9. 构字部件
构字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构成的组成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
10.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1.笔顺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12.现行汉字的结构方式
根据构字部件的情况,汉字可分成独体字和合体字。根据构字部件的排列方式,汉字的结构方式大体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四种。
13.“六书”
“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家根据汉字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分析归纳出来的构形规则。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4.汉字的整理
汉字的整理主要包括整理和废除异体字、统一新旧字形。
15.汉字的简化
汉字的简化是为了减少汉字的笔画。汉字简化的原则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主要包括简化偏旁、同音代替、草书楷化、符号替换、部件删除、创造新字。
16.现行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的内容是“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二、强化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文字
2、汉字
3、甲骨文
4、金文
5、篆书
6、隶变
7、楷书
8、行书
9、草书
10、笔画
11、部件
12、部首
13、独体字
14、合体字
15、象形
16、指事
17、会意
18、形声
19、异体字
20、错字
21、别字
(二)判断改错
1、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所以说汉字是音节文字。
3、能分析出两个以上部件的汉字就是合体字。
4、“笔画——笔划”“倒霉——倒楣”都是异形词。
5、会意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6、“方”“井”“分”都是四画。
7、“漢——汉”“體——体”都是繁简字。
8、“丁、七、且”的部首都是“一”。
9、汉字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是汉字编码。
10、许慎《说文解字》是分析甲骨文写成的。
11、“隶变”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12、定量、定形、定音、定序是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的主要内容。
(三)单项选择
1、从记录汉字的符号性质来看,汉字是( )
A、表音文字 B、表意文字 C、意音文字 D、表词文字
2、甲骨文距今的时间有多少年?( )
A、2000多年 B、2500多年 C、3000多年 D、3500多年
3、金文又叫( )
A、钟文 B、鼎文 C、钟鼎文 D、青铜文
4、汉字的第一次规范化字体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5、“今隶”指的是( )
A、秦代的隶书 B、汉代的隶书 C、古代的隶书 D、现代的隶书
6、现行汉字合体字所占比例约为( )
A、60℅ B、70℅ C、80℅ D、90℅
7、现行汉字中使用最多的结构类型是( )
A、独体结构 B、上下结构 C、左右结构 D、内外结构
8、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确定了多少个常用字?( )
A、3500 B、2500 C、1500 D、1000
9、《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于( )
A、1950年 B、1955年 C、1960年 D、1965年
10、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收简化字共( )
A、2000多个 B、3000多个 C、4000多个 D、5000多个
11、《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哪一年公布的?( )
A、1980 B、1985 C、1986 D、1988
12、下列汉字中是象形字的选项是( )
A、埋 B、完 C、臣 D、 末
13、下列汉字中是指事字的选项是( )
A、只 B、下 C、云 D至
14、下列汉字中是会意字的选项是( )
A、大 B、信 C、止 D、访
15、下列汉字中是形声字的选项是( )
A、巾 B、叶 C牛 D、群
(四)多项选择
1、对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B、苍颉创造的 C、具有超时空性 D、我国法定的通用文字
2、汉字在历史上出现的正式字体有( )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草书
3、汉字在历史上出现的辅助性字体有( )
A、甲骨文 B、隶书 C、草书 D、行书
4、甲骨文又称( )
A、殷墟文字 B、卜辞 C、殷契 D、契文
5、广义的大篆包括( )
A、甲骨文 B、金文 C、籀文 D、小篆
6、关于楷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又称真书 B、兴于汉末 C、从隶书演变而来 D、通用时间最长
7、草书包括( )
A、章草 B、今草 C、行草 D、狂草
8、汉代产生的汉字形体有(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9、下列简体字使用草书楷化的简化方法的是( )
A、书 B、鸡 C、夺 D、孙
10、属于现行汉字的基本笔画的有( )
A、横 B、竖 C、撇 D、折
11、下列汉字的笔画是六画的是( )
A、华 B、县 C、阳 D、关
12、由两个最小部件构成的汉字有( )
A、休 B、切 C、待 D、部
13、下列汉字是上下结构的有( )
A、适 B、忽 C、居 D、资
14、独体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15、合体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16、汉字的查字法有( )
A、拼音字母查字法 B、部首查字法 C、四角号码查字法 D、笔形查字法
17、把汉字归为214个部首的辞书有( )
A、《字汇》 B、《康熙字典》 C、《新华字典》 D、《辞海》
18、下列汉字中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一致的有( )
A、翁 B、较 C、痕 D、键
19、下列汉字中的意符不能表示整个字的意义类属的有( )
A、虹 B、颁 C、渐 D、栏
20、规范现行汉字的字形的文献有( )
A、《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B、《简化字总表》 C、《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D、《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21、下列成语写法正确的有( )
A轰堂大笑 B改弦更章 C、脍炙人口 D、卑躬屈膝
22、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有( )
A、皴(jùn)裂 B、日晷(guǐ) C、吮(yún)吸 D、星宿(xiù)
(五)简要回答
1、什么是文字?什么是汉字?
2、汉字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4、简述汉字的作用。
5、简述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
6、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是怎样的?
7、什么是甲骨文?主要特点是什么?
8、什么是金文?主要特点是什么?
9、什么是大篆?主要特点是什么?
10、什么是小篆?主要特点是什么?
11、什么是隶书?主要特点是什么?
12、什么是楷书?主要特点是什么?
13、什么是草书?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4、什么是行书?主要特点是什么?
15、什么是笔画?有哪些类型?
16、什么是部件?可以如何分类?
17、合体字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18、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两者有何区别?
19、什么是笔顺?基本规则是什么?
20、传统的“六书”是什么意思?
21、举例说明什么是象形字?
22、举例说明什么是指事字?
23、举例说明什么是会意字?
24、举例说明什么是形声字?
25、形旁和声旁有什么作用和局限?
26、现行汉字的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7、《简化字总表》采用了哪些简化方法?
28、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有哪些?
29、汉字有哪些排列方法?
(六)事实分析
1、分析下列汉字的造字法:休、刃、河、水、空。
2、写出下列汉字的繁体字:会、敌、处、机、党、爱、医、书、帘、惊
3、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愛、發、醜、會、經、塵、鞏、積、劃、鄰、廟
4、按笔顺写下列汉字:凹、凸、历、根、年、代、玉、米
5、分析下列汉字的末级部件:嵌、拉、霏、固、湖
6、如何用拼音字母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在辞书中查找下列汉字:园、疗、省、纣、胸
三、考研精点
1、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2、简述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和演变趋势。
3、隶变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两者有何区别?
5、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方式。水、杨、掰、星、羸、国。
6、传统的“六书”是什么意思?
7、写出下列字的任意一种古代文字的字形,并且指出它在“六书”中的类型。舟,隹,佞,莫,殊,亦,徒,矛,牧,兵。
8、形旁和声旁有什么作用和局限?
9、形声字和会意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寒”、“治”、“慕”、“灸”、“爬”、“看”、“炙”、“步”、“问”、“修”等字中哪些是形声字?
10、现行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有哪些?
11、汉字规范中的定音做了哪些工作?
12、标明下列字的简化方式。书(書)赵(趙)灯(燈)夺(奪)泪(淚)
13、写出繁体字。尘 驴 咸 吁 绳
14、什么是异体字?
1、您目前的学历层次:
2、您为什么提升学历:
3、您更偏向于哪种取证方式:
4、确认报考地:
请选择省
请选择市
请选择县/区
*您的尊称:
*手机号码:
请认真阅读《用户服务协议》
#测评结果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

山西教师招聘网为大家带来2020山西教师招聘面试:教师招聘考试字音识记解答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备考考生,让大家在教师考试中获取满意的分数。
教师招聘考试字音识记解答技巧
相信参加过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都会发现,一般考语言文字运用的试卷都会考查字音题。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字音题是很容易忽视的一个备考点。因为字音题的解答多建立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对考生的积累量要求比较高,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存在一个误区:字音庞杂,积累过于耗费时间,分值较小,还不如将复习重点放到分值比重大的阅读、写作上。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在日益激烈的教师招聘考试竞争中,1分很有可能决定你是否有资格进入面试环节。当别人都在复习时,你不复习,你就落后了!那么,对于这样庞杂的知识,我们又该如何复习呢?
既然解题的前提是大量的积累,那么备考复习就得从积累和解题两个角度来准备。
一、积累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看近两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字音题是如何考查的:
【例题1】(2016·山东潍坊)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泥淖(nào) 择菜(zhái) 悭吝鬼(qiān) 怙恶不悛(qūn)
B.嗜好(shì) 摒弃(bìng) 土坯墙(pēi) 夙兴夜寐(mèi)
C.落枕(lào) 龋齿(qǔ) 高粱饴(yí) 戎马倥偬(zǒng)
D.赝品(yàn) 隽永(jùn) 倒春寒(dǎo) 舐犊情深(shì)
【中公解析】C。A项,怙恶不悛(quān);B项,土坯(pī)墙;D项,隽(juàn)永,倒(dào)春寒。
【例题2】(2017·安徽小学)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粗犷(guǎng) 蹿出(cuān) 炽热(zhì) 千乘之国(shèng)
B.脊梁(jǐ) 矜持(jīn) 瞑目(míng) 衣冠楚楚(guàn)
C.戏谑(xuè) 强迫(qiǎng) 骨髓(suǐ) 怙恶不悛(quān)
D.镌刻(juān) 作坊(zuò) 敛财(liǎn) 闭目塞听(sè)
【中公解析】C。A项,炽(chì)热;B项,衣冠(guān)楚楚;D项,作(zuō)坊。
【例题3】(2017·广东广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挨紧 狭隘 挨饿 白雪皑皑
B.惩罚 成功 陈皮 趁虚而入
C.基础 罢黜 橱柜 相形见绌
D.复辟 弊端 奴婢 麻痹大意
【中公解析】D。D项都读bì。A项,āi、ài、ái、ái。B项,chéng、chéng、chén、chèn。C项,chǔ、chù、chú、chù。
字音题的考查不外乎上面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读音判断正误;一种是只给出几组词,然判断读音相不相同。从北到南的各类教师招聘考试的具题情况,我们在这不一一举例了,暂且就以这三道题为例进行说明。上面【例题1】中读音错误的是,“悛”“坯”“隽”“倒”,【例题2】中读音错误的是“炽”“冠”“作”,分析这两道给出注音的题,我们发现,“悛”“坯”“炽”错误的原因是都只读了整个字的半边“夋(qūn)”“丕(pī)”“只(zhī)”的韵母或读音;“隽”“倒”“冠”“作”四个字是多音字,上面注音是选择该字几个读音中的一个,但注音仍然错误,因为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或用法中读音是不同的。【例题3】中A项“挨”是多音字,C项“础”“黜”“绌”是一组形声字。从上面的设误情况来看,字音题多在形声字和多音字读音上的设误。
对于形声字和多音字,我们在复习备考的时候是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积累。
(一)形声字——记少不记多
形声字,是一半表义,一半表声的字。这类字绝大多数是可以读其声旁的,即读音与声旁的读音一致。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只用重点记忆那些极少数的特殊字——不读其声旁的字,这样就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二)多音字——记典型
多音字,是指有几个不同读音的字。这类字,因词义、语体、词性的不同而在读音上有差异。对于这类字我们采取的是记典型的方法,记住义项少的字,记住不同字音的区别点。
比如:
“载”这个字,在表示“年”“记载、刊登”意思时,读“zǎi”;在表示“装载”“充满”“又、且”意思时,读“zài”。读“zǎi”时,只有两个义项,记忆负担小,所以在积累这个字时,只用记住词义为“记(录)”“年”的读音即可。
“劲”用作名词,形容力气、作用、趣味等时,读“jìn”;用作形容词,表示坚强有力、力量大时,读“jìng”。“干劲(jìn)”“刚劲(jìng)”“使劲(jìn)儿”“劲(jìng)敌”,不管是哪种读音,词汇量都比较大,意思也容易混,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记住其对应词性的读音。
“露”这个字,不管含义和词性,大多数情况下读“lù”,只有在口语中读“lòu”,我们在只用记住这一点即可。
二、解题方法
考试往往是你怕什么就来什么,命题者会就你的记忆弱项来设题,所以总结解题方法时,要将其与积累技巧是相关联,根据积累技巧来把握答题规律。
(一)形声字——划掉读声旁的字
拿到题,看到形声字的注音注的是声旁的第一时间划掉,这种情况下一般为错误读音。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读书时,有不太会的字,自动选择读半边,后来一查,竟都读错了。命题者会抓我们的这一投机心理来设题,做题的时候不能像读书时那样想当然。
(二)多音字——根据词性、含义、语体判断
分析注音字所在的词组表达的是什么含义、什么词性、什么语体,根据这三点来判断。
(三)生僻字——自动过滤
不少考生在拿到【例题1】,看到“悭吝鬼”“戎马倥偬”“龋齿”“舐犊情深”这四个词中的加点字时,有点恍惚,一时间不知道读什么,有点慌神了,这时候千万别乱了阵脚,以致影响后面的答题,记住我们上面的四个字——自动过滤。考试中,不认识的生僻字的注音一般为正确注音。
上面这些技巧和方法,都是我们老师从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考生的考试心理的角度总结出来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

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范畴,并具有工具课性质。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
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
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
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
讲授时,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5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50%。
(一)文选
1.文选是理解古代汉语知识与理论的语言材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教材中的文选,是从大量古代文献中选择出来的典范作品。
2.编选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有益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同时又注意与古代汉语常识密切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文选,认识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古代汉语理论与知识的理解。
3.教材中的文选编成若干单元,与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相配合。
4.文选的讲授应以字、词、句的解说分析为主,并结合古代汉语常识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
5.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文选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讲授篇目,由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讲授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示范性,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一部分为自学篇目,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课时数和影视文学专业需求,具体精讲的篇目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二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 理解、背诵
《齐桓公伐楚》 理解、背诵
《鞌之战》 理解、背诵
《范雎说秦王》 理解
《触龙说赵太后》 理解
第三单元
《论逐客疏》 理解、背诵
《论贵粟疏》 理解、背诵
《报任安书》(节选) 理解
第四单元
《论语》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理解、背诵
《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理解
《论语》之《子路从而后》 理解、背诵
《老子》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理解、背诵
《老子》之《小国寡民》 理解、背诵
《齐桓晋文之事》 理解、背诵
《许行》 理解
第六单元
《关雎》(周南) 理解、背诵
《静女》(邶风) 理解
《伐檀》(魏风) 理解
《蒹葭》(秦风) 理解、背诵
《采薇》(小雅) 理解、背诵
《生民》(大雅) 理解
(二)古代汉语常识
1.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是从古代的语言材料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不仅是研究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工具,还能够指导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文言文语句的含义。
2.讲授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这些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利用这些知识与理论分析、研究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3.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讲授内容,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材中语言理论范围内的内容,如文字、词汇、语法、古注知识、音韵、修辞、工具书等。另一部分为自学内容,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材中与学习古代汉语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代的姓氏名号、职官、地理、历法、文体知识等。
根据课时和影视文学专业需求,具体精讲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绪论(了解)
1.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1)“古代汉语”概念
(2)文言和古白话
(3)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言语言
2.古代汉语课的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文言文教学能力
(4)培养分析研究汉语问题的能力
3.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1)“五四”以前:死记硬背
(2)“五四”以后:系统学习古代汉语知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了解)
1.查检字音和字义
(1)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方法
按音序排列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按号码排列
(2)常用的查字音和字义的工具书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康熙字典》(体例 反切法 直音法 叶音法)
《汉语大字典》
2.查检词语和典故
(1)《辞源》《辞海》的编撰
(2)《辞源》《辞海》的修订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诗词曲语词汇释》
通论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理解、掌握)
1.“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1)“六书”的产生、性质、名称、次第
(2)“六书”解析: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形声字的六种结构
(2)部首
3.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
(1)汉字的形体演变
篆书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
隶书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 古文字 今文字
(2)异体字
异体字的分类 异体字形体的差异 不能视为异体字的三种字
(3)繁简字
简化汉字的方法 同音代替的简化字
通论三、古今词义的异同(理解、掌握)
1.词义范围的差异
(1)词义扩大 菜 睡
(2)词义缩小 宫 瓦
(3)词义转移 暂 汤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1)褒贬不同 复辟 爪牙 锻炼 谤
(2)轻重不同 诛 感激
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理解、掌握)
1.词的本义
(1)本义的定义
(2)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2.词的引申义
(1)直接引申义
(2)间接引申义
3.考察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问题
(1)音变
(2)形变
通论五、词类的活用(理解、掌握)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名词的意动用法
3.名词用如动词
(1)普通名词用如动词
(2)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4.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
(2)表示工具或依据
(3)表示对人的态度
(4)表示比喻
5.词类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
(7)名词用“而”连接时
通论六、古代汉语的词序(理解、掌握)
1.宾语前置问题
(1)疑问代词作宾语 如何 若何 奈何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3)宾语用代词复指 惟(唯)……是(之)…… 是(此)之谓
2.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
(1)古今的差异
(2)古汉语表示行为数量的方法
通论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理解、掌握)
1.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
(1)古今汉语判断句的不同
(2)“者”、“也”的性质与作用
(3)古汉语否定判断
2.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性质和作用
(1)“是”的性质和作用
(2)“是”演变为判断词
3.古代汉语判断句中“为、维、乃、即”的词性和作用
4.判断句的活用
通论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理解、掌握)
1.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差别
2.古汉语的被动句式
(1)“于”字被动句
(2)“为”字被动句(为……所……)
(3)“见”字被动句(见……于……)
(4)“被”字被动句
通论九、副词(理解、掌握)
1.程度副词
少 稍 颇
2.范围副词
但 徒 特 第(弟) 直 独 仅
3.时间副词
曾 尝 再 复 仍
4.情态副词
且 固 盖
5.否定副词
不 弗 毋 勿 未 未尝 非 否
6.谦敬副词
情 幸 谨 敬 惠 辱 窃 忝 猥
通论十、代词(理解、掌握)
1.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 吾 我 予(余) 朕
(2)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 尔 若 而 乃
(3)第三人称代词 其 之
(4)古汉语人称复数表示法 侪 曹 属 辈
(5)谦称与尊称 寡人 臣 妾 仆 愚
子 君 公 先生 足下 大王
2.指示代词
(1)近指代词 此 是 斯 兹
(2)远指代词 彼 夫
(3)泛指代词 之
(4)特指代词 其
(5)作谓语的指示代词 然 尔
(6)特殊的指示代词 焉
3.疑问代词
(1)指人的疑问代词 谁 孰(孰与)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 何 胡 曷 奚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 安 恶 焉
4.无定代词
(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
(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5.辅助性代词“者”或“所”
(1)者
(2)所 (所……者 所以)
通论十一、介词、连词(理解、掌握)
1.介词
(1)于(於、乎)
(2)以
(3)为
2.连词
(1)与
(2)而
(3)则 然则
(4)虽 虽然
(5)然 然则
(5)之
通论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理解)
1.语气词
(1)句尾语气词 也 矣 乎 与(欤) 邪(耶) 哉 夫
(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3)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夫 惟(维、唯) 其 也
2.词头、词尾
(1)词头 有 其 言 于 薄
(2)词尾 然 如 尔 若
通论十七、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了解、掌握)
1.《说文解字》
(1)《说文解字》的成书、体例
(2)《说文解字》的研究
2.《经籍籑诂》
(1)《经籍籑诂》的内容
(2)《经籍籑诂》的体例
3.《佩文韵赋》
(1)《佩文韵赋》的内容
(2)《佩文韵赋》的作用
4.《十三经索引》
(1)《十三经索引》的内容
(2)《十三经索引》的作用
5.《中国人名大辞典》
(1)《中国人名大辞典》的内容
(2)《中国人名大辞典》的作用
6.《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1)《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内容
(2)《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作用
7.《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1)《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内容
(2)《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作用
8.《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1)《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的内容
(2)《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的作用
9.《四库全书总目》
(1)《四库全书总目》的内容
(2)《四库全书总目》的作用
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了解)
1.古书注解的概况和体例
(1)汉代的注释 传 笺
(2)唐代的注释 疏 正义 《五经正义》 《十三经注疏》
(3)宋代的注释 朱熹
(4)清代的注释 衍文 脱文
2.旧注的常用术语
(1)曰 为 谓之
(2)谓
(3)貌 之貌
(4)犹
(5)之言 之为言
(6)读曰 读为 读若 读如
通论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了解、掌握)
1.引用
(1)引言 引事 引文
(2)明引 暗引
2.譬喻
(1)明喻 隐喻
(2)博喻
3.代称
(1)代称与譬喻的不同
(2)代称的分类
4.并提
(1)并提的构成
(2)如何评价并提这种修辞方式
5.互文
(1)互文的构成
(2)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
6.夸饰
7.倒置
(1)倒置与倒装的不同
(2)倒置的构成
8.委婉
(1)避粗俗
(2)避忌讳
(3)避冒犯
(4)交际辞令
9.省略
(1)省略主语
(2)省略宾语或兼语
(3)省略述语
(4)“曰”字省略
通论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理解、掌握)
1.假借问题
(1)假借的实质
(2)两种假借情况 无本字的假借 有本字的假借
(3)朗读古文如何读假借字
2.破读问题
(1)破读产生的原因
(2)破读的规律
(3)朗读古文如何读破读字
3.特殊读音问题
(1)古书中的特殊读音
(2)朗读古文如何读有特殊读音的字
三、学时分配
内容性质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学时
感性认识部分
经典文选
30
理性认识部分
古代汉语常识
34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一)教学方法:
《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和工具课。教学方法上要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把古代汉语常识的理论讲授,与经典文献的精讲相结合,辅之以学生对文选其它篇目的阅读和自学。依据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采取主题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增强语感,必须要求学生背诵部分经典篇目。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手段或条件:
学校教室多配备多媒体设备,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五、考核方式
考核以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方式进行。
平时考查包括课堂讨论发言(15%)、考勤(10%)、作业(15%)等形式。
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计分比例:平时考查占40%,平时成绩占60%;均采用百分制计分。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3年版。
周秉钧《古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
制定:戏剧与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
撰写:孔美艳
审定:孙俊士
2019年6月25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形上声的字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