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的症状和治疗如何治疗?

近日一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在各地热播,剧中急诊科医生乔娜通过测量患者双上肢血压不一致而判断出患者为“盗血综合征”,那么导致盗血综合征常见原因又是什么呢?

盗血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有的肱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搏动也减弱或消失,患侧上肢血压降低,双侧上肢收缩压相差一般在20mmHg以上。其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血管畸形、血栓性、外伤性等等。对于青壮年,尤其出现发热、头晕、黑矇、关节疼痛、四肢发凉、间歇性跛行、血沉增快等表现时要警惕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可能。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免疫性慢性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男女之比是1:8,发病年龄多为20~30岁。本病特点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多发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常累及数处血管,使受累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少数可引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根据受累血管分布类型,多发性大动脉炎可分为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主-肾动脉型、肺动脉型及广泛型五型。

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表现

根据受累血管类型和范围患者会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头臂动脉型常表现为发热、头晕、头痛、黑矇、晕厥、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上肢无力、发凉,伴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可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胸腹主动脉型除了上述表现外还会出现下肢发凉、皮温低、间歇性跛行等。主-肾动脉型常表现顽固性高血压。肺动脉型可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能力下降。广泛型因累及血管广泛病情常常更为严重。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应以内科治疗为基础,外科治疗因该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内科治疗首选药物是激素,可快速改善症状、控制炎症,在此基础上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并联合抗凝、扩血管、降压等综合治疗。近年来尝试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IL-6单抗(雅美罗)、CD20单抗(利妥昔)、CTLA-4单抗(阿巴西普)治疗大动脉炎并获的良好效果,为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大动脉炎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虽然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但简单易行的对比测量双侧血压和脉搏往往为我们认识该病提供了最简便直接的证据。如果发现无脉、脉搏减弱或双侧血压不一致请至风湿免疫科就诊!

西安交大二附院风湿免疫科

就诊请关注:西安交大二附院风湿免疫科微信公众号

}

关于小儿大动脉炎的治疗方法,相信很多人感兴趣,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编辑经过多方搜集整理有关内容如下:

1.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全身症状,缓解动脉狭窄,如已出现纤维化和栓塞则疗效较差,疗程一般6个月;必要时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2.对症治疗积极控制,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控制感染如有结核或其他感染存在,应同时给予治疗。

以上“小儿大动脉炎如何治疗”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为您搜集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动脉炎的症状和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