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三王指的是是什么?

第1篇: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及*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3.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c.楚庄王d.越王勾践

4.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事上,加强*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5.“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6.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7.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8.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

b.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771年

c.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d.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9.“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0.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相比

a.周天子的地位比过去有所提高

c.各国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惨烈

11.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积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诸侯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二、填图题(在下面的战国形势图上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管仲相桓公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2)试总结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原因。

(3)读了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14.为什么春秋时期一些诸侯能称霸成功?如何评价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二、12.填图题(略)

三、13.(1)春秋时期。(2)原因有三:第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取得人才优势;第二,积极实行改革,如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制,组建强大的*队;第三,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取得舆论优势。(3)改革是强大的根本;尊重知识和人才是强盛的必要条件。

四、14.①一方面是由于周王室日益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一方面是一些诸侯国由于改革、重视人才等原因强大起来,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和经济特权,起来争霸。②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附*)可以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2篇:《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

3.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为相,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号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

4.公元前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大战,晋国大败楚*。从此,成为中原霸主。

1、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我们是因为()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秦穆公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长平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

4、在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b、魏c、齐d、燕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

6.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7.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

8.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a.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

9.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晋文公d.楚庄王

10.战国时期,大战频频,有一个成语叫“围魏救赵”,就出自其中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1.问鼎中原指的是哪位霸主称霸()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

a长*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1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

1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

15.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第3篇: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春秋战国的纷争同步练习。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春秋战国的纷争同步练习

1。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等。

3。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为相,以“”为号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

4。公元前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大战,晋国大败楚*。从此,成为中原霸主。

5。战国七雄是、、、、、、。

6。列举战国时期的三个著名战役:、、

1、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我们是因为()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秦穆公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长平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

4、在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b、魏c、齐d、燕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

6。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7。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

8。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a。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

9。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晋文公d。楚庄王

10。战国时期,大战频频,有一个成语叫“围魏救赵”,就出自其中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1。问鼎中原指的是哪位霸主称霸()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

a长*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1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

1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

a。齐b。晋c。楚d。燕

15。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

管仲让齐桓公“尊王攘夷”,其“攘夷”是指以()为核心的民族秩序。

题王网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扫码关注题王,更多免费功能准备上线!

}
 
王莽改制是指王莽代汉后实行的复古改制。王莽为汉元帝后王政君之侄。汉成帝即位后,
尊王政君为太后,王氏家族地位甚为显贵。王莽凭借家族权势交结权贵,得以进入政界。前1 年,汉哀帝死。王政君与王莽合谋,立年仅9岁的刘衍为帝,是为汉平帝。王莽遂以大司马身份 总揽朝政。
平帝元始元年(1年),王莽进位太傅,号安汉公。此后他诛灭异己,树立党羽又多方笼络官 僚、贵族,还捐钱赈灾,收买人心,权势日涨。 元始五年(5年),王莽毒死平帝,另立年仅2岁的刘婴为帝,自己摄政。朝见太后时竟自称 “假皇帝”,臣民称之为“摄皇帝”。
初始元年(8年)十一月,王莽废“孺子”刘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王莽称帝后,即附会《周礼》,托古改制。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下诏,将全国土地 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均不得买卖。实为废除土地私有制。 建国二年(10年),又实行五均、六篼(管)。
于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设 五均官,负责平抑物价。由朝廷统一掌管盐、铁、酒、铸铁、名山大泽之利和五均赊贷之事,严禁 私人经营。王莽自摄政后,曾先后5次改革币制,计有金、银、龟、贝、钱、布共6类28种货币。 每次改币,王莽任意提高货币的面值,用小钱换大钱,造成币值混乱。
百姓受到更沉重的盘剥。 王莽实行复古改制,以图缓和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矛盾。 但“王田”、“私属”的改制,严重触及土地私有制,遭到地主官僚的强烈反对,很快失败。王 莽通过大商贾推行五均、六篼,大商贾为牟私利,与官府勾结,控制市场,操纵物价。
币制的改 变,更造成货币的混乱,民怨载道。王莽又对中央、地方的官名、郡县名和行政区划多有变动,造 成政治制度的混乱。其一系列的改制,非但未能挽救社会危机,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 农民起义的爆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王指的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