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闻轶事造句和稗官野史的区别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逻辑填空的成语辨析是重点备考部分,但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成语辨析考法已经不拘泥于对含义本身的辨析,更倾向于考察考生能否对含义几乎相同的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行辨析,而这些考点恰恰是成语词典不会告诉我们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三组考试中难以辨析的高频成语。

第一组:表示杂乱【鱼龙混杂 杂乱无章 泥沙俱下 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比喻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地位的人混聚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在逻辑填空题考查当中,鱼龙混杂形容范围较广,不特指人,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都可以使用。

杂乱无章:杂乱而没有条理。侧重的是没有条理。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随著河流冲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均混杂一起。

良莠不齐:好坏参差,素质不一。多用于形容人,指好人坏人都有。

【例】现在的诗词普及,还有许多需要留心和甄别的地方,如今市面上诗词普及的图书尤其多,也尤为________。有不少普及读物,其中文字错漏百出,采用的故事也都是________,甚至是杜撰而来。作为读者,应该加以甄别,尽量选择学者编写的图书,他们的材料、解读都较为严谨扎实,采用的故事也都有正史作为依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鱼目混珠 稗官野史

B. 滥竽充数 逸闻轶事

C. 鱼龙混杂 道听途说

D. 龙蛇混杂 胡编乱造

【参考解析】答案:C。第一空根据前文语境“诗词普及,还有许多需要留心和甄别的地方”可分析出目前诗词读物存在好坏掺杂的情况。A项“鱼目混珠”指用假的冒充真的。而文段侧重是好坏夹杂,故排除A项。B项“滥竽充数”指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的,次货冒充好货。侧重以次充好,与文段好的坏的混一起的语境不符,故排除B项。C项“鱼龙混杂”指好的坏的混一起,符合文意。D项“龙蛇混杂”也指好的坏的混一起。符合文意。第二空根据“甚至是杜撰而来”可知,本空与“杜撰”是递进关系,应选择语义程度轻于“杜撰”且感情色彩一致的选项。C项“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符合文意。D项“胡编乱造”指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语义过重,无法与递进后的“杜撰”形成递进关系,故排除D项。选择C选项。

第二组:【分道扬镳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相向而行】

分道扬镳:比喻各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需要注意一般二者曾经在一起过,后来分开了才能用“分道扬镳”。

背道而驰:比喻所要到达的目标和实际进行的方向完全相反。注意侧重点在“完全相反”,不特指同一主体。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要注意逻辑填空题中“南辕北辙”出现几率极高,侧重点在于强调“同一主体”的行动和目的不一致。

相向而行:面对面前行。注意二者前进的方向是相反的。

【例】20世纪90年代,有人________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________,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参考解析】答案B。第一空根据后文的“将”可知,文段强调是对未来发展情况的一种预测性言论。A项“坦言”指坦率地说,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预言”指对未来事件的预测;C项“断言”指十分肯定地说,均符合文意。D项“妄言”指谎言、谬说,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第二空前文讲新兴的通讯方式可能取代传统书信,然后用“然而”转折,故该空强调的是传统书信事实上没有被取代,即二者同时发展。B项“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符合文意。C项“相向而行”指迎面行走,面对面地走,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选择B选项。

第三组:【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望其项背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注意“同日而语”的考点在“同日”,指放在同一时间进行比较。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侧重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注意改词多用于否定句式中。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例】现代传媒尤其是电子传媒有着比传统纸质传媒更宽广的尺度,________更多批判的意识和更多的异端。无数专家、学者在电子传媒会客厅中针对各种社会现象接受访谈,发表意见,甚至不乏________的声音。分析之深入、论证之严密、言论之犀利,传统媒体均无法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鼓励 特立独行 相提并论

B. 滋生 针锋相对 同日而语

C. 允许 振聋发聩 一目了然

D. 容纳 惊世骇俗 望其项背

【参考解析】答案:D。第一空根据“更宽广的尺度”可知,电子媒体能够允许更多批判意识和异端的存在,该空应体现“接受”的含义。A项“鼓励”指激发、勉励;B项“滋生”指产生,语义不符,排除A项和B项。第二空不好排除,分析第三空。根据前文所叙述的“现代传媒的优势”可知,传统媒体是比不上现代媒体的。C项“一目了然”比喻看得清楚,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望其项背”强调赶得上,常与否定词搭配使用,搭配“无法”体现了传统媒体的劣势,符合语境。选择D选项。

}
  • 释义: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释义: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 释义: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出处:《诗·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释义: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遗闻逸事”。

    出处: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

  • 释义:袭:因袭;缀:拼合。袭用常言,堆砌琐语。比喻行文水平和风格均不高

    出处:清·方苞《书后》:“震川之文,乡曲应酬者十六七,而又循请者之意,袭常缀琐,虽欲大远于俗言,其道无由。”

  •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又被镇守装模作样,琐琐碎碎,心下又好恼,又好笑。”

  •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4回:“以此秋痕背地里琐琐屑屑,受了无数缕聒,这也罢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逸闻轶事造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