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合适持续高强度工作的工作?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Uber在亚洲的负责人,在负责Uber亚洲业务的短短4年时间里,他管理的员工数量从7人猛增至1500名,所负责区域的年营收从零增长到数十亿美元,业务覆盖的范围从2个国家扩大到15个国家。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自己在Uber工作期间积累的最有价值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涵盖管理类、组织有效性、企业文化、人员发展、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公关、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因文章较长,为方便阅读,特分为上、下两篇。

Brown搬到新加坡开始负责Uber的亚洲业务时,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年将是他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疯狂几年,但他无法预料接下来具体会发生什么。在负责Uber亚洲业务的短短4年时间里,他管理的员工数量从7人猛增至1500名全职员工再加上数百名合同工,他每周与数十万名司机一起工作。所负责区域的年营收从零增长到数十亿美元。他管理的业务覆盖的范围从2个国家扩大到15个国家,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监管制度。这是一份不可预测的、要求极高的工作。

回顾起这一段工作历程后,Mike决定更进一步,将他在Uber工作期间积累的最有价值的经验写下来和其他创业者分享,让大家知道要想在艰难的市场中打造高速增长的业务都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和策略。



本文由 @郝鹏程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

最近在今日头条上经常看到某通信巨头变相裁员的新闻,报道中称该通信巨头开始逐步裁剪34岁以上的员工,特别是40岁以上的研发人员。首先是HR跟这些员工约谈,要求其常驻海外艰苦地区,美其名曰“轮岗锻炼”。因为该公司在面试时就会要求应聘者同意被派驻海外,那么现在在国内“享受”了这么多年,公司需要你去海外好像也没有什么过份的。当然,国内不少34岁以上的员工早就成家立业,甚至生了二胎,这个时候被派到海外常驻,远离妻儿,能欣然接受的肯定是少数。如果不接受公司的安排,那么就会在接下来的考评中被打C或D,然后“被离职”。

近日该公司的老总也在国外某员工大会上发表言论,发言的原标题是“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并在会上回应清理老员工的传闻,强调“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着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这个言论虽然不是官方澄清传闻,但是也再一次把这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实这名老总的确有资格说这样的话,毕竟他70多岁还在工作,经常世界各地满天飞。

传闻的起因是该公司的一名老员工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大意是他在公司工作近10年,分别在2011年和2016年育有一子一女,同时买了两套房产均要还贷,妻子全职在家带孩子无收入来源,现在他因为不愿意被派驻海外而面临被辞退,人到中年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外面小公司给的工资还抵不了房贷,整个生活将要“崩盘”。文章无非是想从侧面表达公司的冷酷无情。

有趣的是,虽然有不少人觉得这家公司无情、没有社会责任,但是也有很多网友纷纷“讨伐”这名员工。一是指责其贪心,不应该买两套房,毕竟在深圳买一套房就已经很不容易,还要承担如此高的负债来买第二套实属贪得无厌。二是指责其不应该生二胎,本来老婆就没工作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生二胎,极大加重了家庭负担,结果有钱生没钱养,真是活该。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其实有权利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毕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各种大公司因为业务调整、公司策略、业绩萎缩、利润下降等原因进行裁员、末位淘汰的现象比比皆是。作为从业者永远要记住,公司不是家,公司都是要追求利润并保证持续发展,而不是养活一大批价值不大的员工。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做法没有人情味,缺少社会责任感,可是如果企业只考虑人情,养了一大批闲人,还要给他们发放高额的薪水、奖金和股票分红,那么这家企业迟早会完蛋。那很可能就是像曾经那些巨头公司轰然倒塌一样,会带来更多人的失业,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损失和麻烦。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的公司,让更多人失业得不到补偿的公司才是真正的缺少社会责任感。

只是我们习惯于从个体来看待现象,而且舆论也基本上是同情弱者,所以一遇到有人被裁员本能的会认为员工是受害者。对于十几万人的大公司来说,为什么选择了你,作为被裁者本人是不是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这家公司的薪酬结构很有意思,如果工作的时间久,那么工资、奖金、股票分红的比例大概会渐渐变成1:1:1,如果是很早就加入的老员工,并且已经达到中高层管理者级别,那么股票分红将远远超过工资和奖金,内部都戏称工资是零花钱。那名工作了近10年的员工其实算不上特别老,但是工资收入也差不多只是年薪的三分之一,所以当他去外面找工作一对比年薪自然有很大心理落差,毕竟能支付的起高额的奖金和股票分红的公司还是少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员工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竞争力,如果你在外面都值不了那么多钱,公司为什么还年复一年加大投入养你呢?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面临生活“崩盘”的员工是不是真的有他文章中描述得那样糟,我仅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看如何解决他所面临的困境。他的家庭现状是:有两个孩子,老婆全职在家;两套房,其中一套抵押贷款70万,每个月需要还款7~8000元,另一套贷款260万,每个月需要还款17000元;一辆车;公司的股票有大十几万。按照他的描述离职后大概只能找到税前月薪2万的工作,这个工资的确不能覆盖他目前每个月需要还的贷款。

首先他对于只能找到税前月薪2万的工作稍显悲观,因为10年大公司的工作经验,硕士学历,在深圳这样的城市还是有很多高薪机会的,如果真的找不到更高的,的确可能是能力上有欠缺,那么现在的公司对他作出工作调整甚至裁员的决定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你在外面2万元月薪的工作都找不到,公司干嘛要花近百万来供着你?公司要支出的成本可不仅仅是员工收入,还有很多额外的费用。退一步说,就算只能找到一个月薪2万的工作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吗?其实只要合理利用好手里的资产,根本不必过于担心。

月薪税前2万,除去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到手大概是14600多元。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收入或者通过减少支出来平衡,这个时候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卖掉一套房产。

1、办理抵押贷款的那套房产可以卖掉,2010年价值120万的房产,差不多可以达到100平米,现在怎么样也应该价值350万(坂田的房产均价早就超过5万每平方米,这里只算3.5万,已经相当保守),除去70万的贷款也剩余280万。

2、后面购买的学位房只有五、六十平方米,不够一家四口居住,但是既然是关内学位房,地段应该还不错,可以选择出租。在深圳关内很普通的一个30多平的单身公寓也要4000左右的月租金,相信这套五、六十平的学位房也是可以至少租到5000元。但是整个家庭可能需要再租一套比较大一点的户型,预计需要支付6000~7000的月租(在深圳关外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

3、手头上大十几万的股票,预计有16~18万股,这个目前也是价值近百万,再加上少量的离职补偿和当年的年终奖,怎么样也有100万的现金。(因为该公司每8年会买断一次工龄,所以他工作近10年离职的话预计只有3个月的补偿。)

4、月薪税前两万,每个月有差不多3000元的公积金,因为还有一套房在贷款中,可以办理按月提取还贷,这样每个月又多了3000元。

如此一来,手头上有至少380万的现金,通过合理配置,差不多可以达到10%的年化收益,一年就是有38万,平均一个月有超过31000元的资金,加上8000元的房租收入和公积金提取,再加上14000多的工资,一共就是有超过53000元的月收入。除去学位房的17000万元月供和7000元的房租,还剩下29000元的生活费,这个水平一家四口在深圳完全不用太担心。

这套方案中还有一个保守一点的,就是把380万资金中拿出260万提前还掉现在学位房的贷款(提前还贷前还是可以办理公积金按月还贷提取),如此一来理财收入降到每月1万,但是也省下了1.7万的月供。这样一计算,1万理财收入加上8000元的房租和公积金提取,再加上14000多的工资,除去7000元的房租,还剩下25000元的生活费,这同样也没有任何压力。

方案二:继续保留两套房产。

1、用离职后的股票回购款和离职补偿、当年终奖差不多100万的资金进行理财,按照年化10%的收益,每个月预计有超过8000元的收入;

2、将学位房出租,获得5000元的租金,公积金按月提取还贷,因为有两套房,只能提取月缴存额的60%,差不多不到2000元。

这样一来,手头上有两套房产和100万的资金。每个月的收入是理财收入8000加上房租和公积金提取7000元,再加上14000的工资,一共有接近3万元的收入,不需要缴纳房租,但是仍然需要偿还每个月超过2.3万元的贷款。这个时候剩下的生活费只有差不多7000元的水平,这个水平在深圳的话,一家四口还是有点捉襟见肘,可见这个方案就现状来说会有点困难。

如果要继续这个方案可以考虑再大胆一些,首先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也即找的新工作还是要有更高的月薪或是综合年薪,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其次将只贷款了70万的第一套房提前还贷再办理高成数的抵押,按照超过350万的估值来看预计可以贷款到200万,虽然贷款增多,但是用于理财的资金也变多(达到230万),理财的年化收益基本上是可以超过抵押贷款的利率。当然,这也是比较激进的做法,会造成整体负债比过高,他家只有一个挣钱的劳动力,所以不太适合这个家庭。

有不少网友认为不该买二套房和生二胎,不该让妻子当全职太太,我却不这样认为,为了孩子上学买学位房是不得已,而且相对于他之前的情况是很不错的投资。对于这种突然被裁员的黑天鹅事件,的确难以预料到。

其实,对于文中“被裁员”的员工只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合理利用自己手头上的资产,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生活“崩盘”的顾虑。而且离开了高强度的工作单位,到一个收入虽然低不少,但是压力更小,自由时间更多的公司里,多一点时间陪陪自己的一双儿女和妻子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的薪酬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总是会越来越多,负债也会逐渐减少,再加上房产的升值和理财收入的逐渐增多,说不定还可以走上财务自由的道路,从此告别战战兢兢的职场。

}

本文转载自DT人类研究所(ID:dt-hub),讲述真实的人间故事。

幸福的甲方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乙方各有各的不幸。

在收入的增长无法跟上经济的增长,人们纷纷无奈自嘲的如今,比打工人更悲壮的。是乙方人。

豆瓣有个#甲方迷惑行为大赏#小组,孜孜不倦收集“新世纪甲方刁难录”。还有个#以吐槽甲方爸爸为生#小组,把生活的热情全都投向这层亲子关系。即便对甲方的讨伐早已堪称是互联网旷日持久的人权运动,所长还是在这两个组里发现很多乙方仍然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怨气隔着屏幕已经把所长击穿。

为了探究在人类文明已经步入2020年末的乙方现状,所长找来了8位备受摧残的乙方,来聊聊他们遇到的甲方。

你还遇到过哪些“想要乙方跑,又想乙方不吃草”的甲方,也欢迎在留言区大声控诉。

当代乙方都被逼成什么

当代乙方被逼成什么样,已经足够出一本「甲方PTSD」病历大百科了:

24小时开机;微信秒回强迫症。


有时候会有幻听,总觉得手机响了有消息,看了发现并没有。


我上班以来,就没过过周末。刚开始是新手,都不敢离开电脑,因为我不太习惯用手机看客户发来的意见,很不方便。后来才慢慢熟悉用手机收发邮件。


周末不敢去看电影,怕中途来电;也不太敢出去玩,担心客户找我;微信电话恐惧,听到微信电话响就有点害怕,抗拒、急躁不安。


某些客户项目做的太痛苦,导致每次走到他们公司附近我会绕着走。


以前会有一些PTSD,比如害怕微信来消息。但上一次找工作,特意去选

择了加班不会太狂的公司。


网页版微信那个标志变亮,真的很害怕。

可以看出来,对于不少乙方来说,甲方已经成为阴影一般的存在。鉴于此,所长为下面这位甲方爸爸的勇气感到深深地敬佩。

很显然,一个小小的问题承载不了广大乙方们的怒意。

甲乙方的矛盾由来已久,甲方抱怨乙方“创意不现实,设想太烧钱,发挥太自我,建议不在点子上,给的不是我要的”,乙方抱怨甲方“审美不过关、目光太短浅、逻辑太混乱,根本不知道自个儿要的是个啥”。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双方沟通不顺畅,信息有误差。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一向缺乏专业性,和对专业性的尊重,“要甲方懂设计,还要乙方干什么?”如今甲方在专业乙方面前“承认自己不懂””不干涉“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不懂(也不愿意去了解乙方的工作内容)但得提需求,于是就有了“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颜色不对字太小,还是改回第一稿”的乙方噩梦。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甲方到底有哪几类,你又遇到过几类?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甲方: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这点来看,很多甲乙方从一开始在一起,或许就是错的。

甲方们总是像个刚谈恋爱的小姑娘,把内心的想法说的玄乎其玄,虚无中还透着些天真和俏皮,想让男朋友在扭扭捏捏的只言片语中,迅速领悟到自己的真意。

甲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总觉得别人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发来很多参考说要这样的要那样的。

但最后!他们还是会要最标题党、最俗的那种。

↑ 受访对象眉毛兔儿供图



除了“不够自然”“不够有趣”“不够爆款”这三个最可怕的反馈,还有甲方对我说,“内容再务虚一些。”


↑ 图片来自豆瓣 让乙方沉默的反馈意见


↑ 图片来自豆瓣 凌晨两点的魔鬼配色需求

如果甲方能把自己的需求说清楚,这世界上会少很多倒在阅读理解关卡的乙方。可惜有的甲方可能真的不太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不知道自己的领导想要什么。建议这类甲方努力提升一下自身专业能力和精准表达的能力,为乙方们减轻阅读理解障碍。

如果说沟通需求是甲乙双方进行的旷日持久的猜谜游戏,那么那些一下班就丢需求、假装不晓得周末到了的甲方,才是乙方们真正的修罗场。

↑ 一位已注销的豆瓣用户 我们只知道他是做设计的


↑受访对象眉毛兔儿供图:等了一下午没反馈,一下班需求就来,时间点卡得死死的


↑受访对象眉毛兔儿供图:下午3点给资料,下午出;周末给资料,周末出


↑图片来自豆瓣 


↑受访对象发财子供图 领导为满足甲方需求下令不眠不休加班

这样的甲方不了解乙方的工作流程和难度,也不愿意去了解,他们总把别人的工作想得很简单,“你们是专业的,随便弄弄就行,很快的”“来份创新、有趣、有意义、有温度的H5”“明天就要”。

他们时而还会消失一阵子然后突然现身,轻描淡写地通知你“还差点意思”“再多做一版作为选择”,或者各种立刻马上要,好像过去的时间都是你耽误的。

有时候,甲方内部意见不统一,你秃然有了两三四五个甲方爸爸,那些后爸和后后爸们总在争抢你的抚养权,啊不是,使唤权。

有时候我们加班完全是无意义的,因为甲方内部意见完全没有统一。比如同一张图,他们一个团队要下午2点的效果,另一个团队要下午6点的。

我就说了一句“要不您两位先确定好再告诉我们最终决定?”结果对方就炸了,直接骂我们效率低。

那一阵子,我天天连续工作18小时,秃头爆痘口干。还在凌晨4点接到过甲方国外团队的羞辱电话。累得我连着三个月没来大姨妈。

↑ 图片来自豆瓣用户@缪苏帕

豆瓣用户缪苏帕在经历了甲方3位选手的相互扯皮但问题并没有解决之后,真诚发问:“要不我拉个群让你们三位商量商量?”

内部意见不统一导致无效工作进而带来无限制加班,真的是不少乙方共同的隐痛。当你面对在会议上自己先吵起架来的甲方,你可能真的会犹豫,自己是不是应该先退场把舞台留给他们? 

↑ 图片来自豆瓣

都是打工人,谁还没个领导呢?从这个角度来说,项目来得急不得不逼迫乙方加班加点的甲方,确实也有自己的身不由己,但如果将这样的不合理视为合理,可就难怪要承受乙方内心(嗷到内伤)的咆哮了。 

说啥就是啥的呛人甲方:

如果说讲不清楚的需求和高强度的工作压迫是资本生来就有的特权,那么甲方们在态度上的强势傲慢和语言上的盛气凌人,真的需要他们在赚钱之前先学习一下做人的道理。

有些甲方,每分每秒说的每句话,都充斥着“老子是给钱的,你想怎样?”的高高在上和不容置疑。不管是连发几十条的60秒语音轰炸,还是语言上的阴阳怪气,收到信息的那一刻,你可能才会理解什么叫做窒息。 

↑受访对象灰狐娘供图 你有过这样的窒息时刻吗?

这个甲方觉得我稿子里她的职业照不够漂亮,连发30多条语音!各种骂我不专业,要跟我结束合作,还不准我发稿。

她领导都说OK了她是想干嘛啊?更气人的是她要我改成歌颂先进党员的那种写法,这是一个餐饮品牌专门为了拉近和顾客距离而写的人物介绍软文,谁要看你歌颂自己啊?!你以为你是袁隆平吗!!!

↑ 图源豆瓣用户 这份深夜威胁隔着屏幕都让人胆寒


能说出“确认需求这个行为是帮你们工作”的甲方,可能真的忘记了乙方熬夜爆肝是在给谁干活。

“你觉得这合适吗?这是我想要的吗?”最烦甲方这种反问句,比直接的祈使句还恶心。

我们还喜迎一位甲方对自己同事的吐槽。看来,甲方的恶劣行径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有个同事是销售出身,莫名自信。转到品牌岗之后,连微博怎么玩都不懂。在这种不懂的情况下还很自信地教育广告供应商,电话一打就是4小时以上。

供应商建议在微博发起一个抽奖互动,但他没玩过微博不懂怎么抽。各种问你们怎么证明抽奖能带来很好的效果?抽奖怎么防止作弊?

供应商解释说有微博官方抽奖系统,他又反问抽奖系统的逻辑是什么。供应商说就是微博官方后台自动抽取的,他说后台在哪里……

如此反复,一个小抽奖被搞的无比复杂,关键他始终保持质疑,不断呛人,打了4个小时电话哈哈哈哈哈哈哈!有这个时间自己下载个微博看一看不就完了?

“在吗?帮我做个××”

每个甲方在明确预算之前,都是不缺钱的主儿。你问他预算多少,他很可能会给你个意味深长的回答——看你们的创意了。

但真正到了执行阶段,大部分甲方愿意给出的预算,往往都配不上他们丰富美好的想象力。

甲方想要的效果VS甲方给到的预算 别问为什么两张图宽窄不一样


↑ 图源豆瓣 原来汇率可以这样做手脚?


↑ 您这预算不够得可是有点多~


一问预算,就说我们不要整天想着钱,好像谈钱的就是小人,难道广告公司是慈善机构吗?

每次做方案之前都问不出预算,说要看我们创意,做到最后,预算就给一丢丢,我们还得重新调整方案。

当一部分甲方还在想方设法缩减预算的时候,另外一些甲方已经想到了白嫖的好办法。

↑ 受访对象K小姐供图   她的甲方一上来就是“帮不帮?一个字”


↑ 项目投资一个亿,资源置换可还行?


↑ 图源微博用户@没毛病诊所 甲方想用猫抵设计费

我们公司是做品牌制作和演艺活动的,前阵子有个甲方找过来想要我们的艺人资源。

我给出报价之后,对方说,“嗯,你直接把她们的联系方式给我,我来联系就好。”

我以为幻听了呢,苦口婆心各种解释,结果对方又说,“我们合作这么久了,让你把两个艺人的联系方式给我都不行?”

她在想啥呢?这不等于我把自己吃饭的工具都缴了?那我吃啥???

接下来,依然是甲方的现身说法。

我有个同事很喜欢白嫖乙方的创意,她的特色是自己没想清楚要做什么,brief也下的云里雾里,让供应商帮她整理。对创意的时候,她是真的没有任何想法。

比如老板让她交一版方案,在没有签合同没有比稿的情况下,她私下找创意供应商提前帮她想东西来应付老板的活。她嘴上和供应商说项目已经立项了,其实毛都没有。最后方案要是没过就把供应商甩了,白嫖人家,要是通过,她就说是她自己想的。

然后如果确定合作,她会薅着乙方电话脑暴从白天到凌晨,甚至还远程电话监工。有家供应商在北京,和她对接的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她嘴上说不放心,要一起脑暴,经常把人家搞到凌晨三四点下班。这些年轻人都住在通州,上班在东三环,凌晨下班都没地铁。有次遇上国庆放假,广告公司提前团建调休,她要求人家小朋友不参加公司团建,待在公司把活干完。

把人家老板惹毛了,打电话过来投诉,问她你到底想干嘛?

她说,年轻人就是要耐操……

甲方可能永远不懂出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个道理,毕竟,甲方能不能给出充足的预算,可能并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甲乙双方在预算上的矛盾,可能会因为立场原因而永远存在。但是「白嫖即可耻」早已经是社会共识。

你以为改过无数遍方案、熬完无数的夜,顶着满脸痘痘和快要掉光的头发换来了甲方一句OK,就终于可以顺利走完流程了?别急,有的甲方就是会有无数个拖款理由,来延长他与你之间的这场生死博弈。

▲下滑查看甲方欠钱理由

很显然,这位甲方对接人,上学时应该也是请假一把好手。

好不容易开始盖章走尾款流程,突然告诉我所有报告全要转word,因为合同里对格式的要求是"ppt/word”。他觉得“/”是和的意思,不是或的意思,所以不接受只有ppt。

三年中这么多时间怎么不说,偏偏现在临门一脚了才说?况且这个斜线明明就是或的意思!!!抠字眼也就算了还要抠标点符号?!

最后证明一切都是借口,尾款没了。

为什么有些甲方那么目中无人,为什么甲乙双方的关系会带来如此普遍的扭曲和痛苦?除了某些没能顺利通过《当代社交礼仪课堂小测试》、不知道尊重为何物的甲方外,答案在100多年前的《资本论》里早就说过了,金钱本来是人用来购买物品的,资本出现之后,连人也可以被购买,资本变成主人,人成为了服务资本的奴仆。

这也是历史学者杨照在《你好,马克思先生:资本论及其创造的世界》里提到的人的异化和劳动的异化——

当劳动者与自己的生产工具剥离而进入工厂,机器就从工具变成了主人。当我们作为劳动者为了换取活下去的资产而活着的时候,我们就不是严格定义下的完整的人,而是变成了一种手段。

也就是说,甲乙双方的关系从诞生之初就注定带有不平等的色彩。

听上去,打工人的命运似乎难以改变,但在马克思看来,努力让自己成为创造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不要为甲方打工,为自己打工。

当然,如果社会环境能转变“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合作模式,那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甲乙双方实现平权也指日可待。

实在实现不了,就前期把方方面面都约法三章、定好契约。再不行,一件按下reset,努力移民甲方籍。

最后,让我们用马丁·路德·金先生的话作为本期乙方卖惨大会的结尾: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办公室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三里屯的写字楼上,昔日乙方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甲方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加油,打工人们。甲方爸爸们,也请早点休息吧。乙方 lives matter。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续高强度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