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开颅手术后遗症有哪些并发症?

开颅术后是一个包括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关注的话题,开颅术后的疼痛常常导致患者遭受身心考验,甚至影响手术后正常生活及工作,严重的还可出现精神疾病(焦虑、抑郁等),脱离社会。距相关统计,大部分患者(60-91%)在术后均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头痛,根据手术的病因(涵盖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出现术后疼痛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大部分疼痛的感觉来自于浅表结构,主要与脑膜刺激,肌肉牵拉,神经末梢损伤有关。所以说颞部(耳朵周围的部分),枕下(后脑勺)手术后出现疼痛感觉最为明显,而额顶部手术后疼痛感相对较轻。此外,人体的伤害感受器(痛觉感受器)广泛分布在皮肤外层、血管壁、骨膜,是最常见的游离神经末梢。急性手术创伤可导致这一类感受器敏化(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过敏),导致疼痛的感觉持续性存在。

神经外科发展至今,微创理念已贯彻到各位医生心中,更小的切口,更小的骨窗,更人性化的设计,都是为了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迅速,术后疼痛反应小而努力。以笔者最常参与的颅内动脉瘤手术切口举例,最短不过4-5cm,骨窗仅有2-3cm直径(小切口,微骨窗)。可显著降低手术创伤,为减轻术后疼痛创造有利条件。有些疼痛在手术前即可出现,如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疼痛,往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后出血刺激脑膜后疼痛,部分患者还同时因出血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不畅,合并颅高压加剧疼痛,此类患者的疼痛在术后疼痛中尤为突出。(后续章节中陆续讲解)

手术后头痛的类型最常见的可以分为几类:

图 1 头皮-脑组织的层次结构

对于术后轻中度头痛患者,在近期足够的影像学证据支持下,明确头痛原因,适当应用止疼药物,可达到降低患者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等良好效果。

1. 术后发热后头痛给予物理降温或对症药物后多可缓解,在此基础上明确发热原因,病因治疗。

2. 感染后的疼痛有时较为显著,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联用抗炎药物并打通脑脊液循环(腰椎穿刺&腰大池引流),症状通常可逐渐好转。

3. 术后颅内压力不稳定,注意鉴别颅高压和低颅压的区别。术后最常见的为颅高压,常伴有喷射性呕吐,病人同时感觉眼球胀痛,给予甘露醇后常可缓解。腰穿后头痛,常为低颅压所致,平卧多饮水后逐渐可缓解。

4.住院期间接到医生电话有时很令人紧张:术后复查CT常常是必要的,有时术后头痛剧烈,甚至继发癫痫,合并意识状态下降,都是颅内状况不稳定的征兆,医生会通知家属,并进行急诊CT检查,可能存在术后颅内出血,脑组织肿胀等情况,严重时需行血肿清除术,甚至去骨瓣减压术。

不建议常规使用止痛药物,尤其是出院返回家中后,有时为防止术后头痛反复,可适当为患者带药,但同时会告诫患者,并非常规应用,除非迫不得已,但首先应明确头痛原因,详细的神经外科体格检查,除外其他可能存在的术后再出血,颅高压,脑血管痉挛等因素。阿片类药物(吗啡,杜冷丁)基本不常应用于开颅术后患者,此类药物容易掩盖患者真实的感觉,延误病情,同时还存在成瘾性。有一部分疼痛是突然停药后出现的,因此出院前通常先将输液等治疗停止,观察病情变化。

4. 如果术后长期存在慢性疼痛,则需要专门疼痛科就诊,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压痛及周围皮肤感觉等,有时需要阿片类药物和其他镇痛药联合治疗(曲马多,卡马西平等),尤其是术后长期神经性疼痛的患者。

最后,在家中或环境较简陋的情况下,用冷冻疗法(如冰袋)敷于伤口和眼眶周围区域其实是廉价而无创的方法来减少炎症,水肿,和疼痛刺激。

术后出院回家后,应最大可能避免以下活动:

1. 刺激性运动:反复蹲起动作,剧烈活动,倒立,过山车,蒸桑拿等。

2. 避免过强的体力,脑力劳动,远离精神紧张,劳累。

3. 不可靠抽烟喝酒麻痹自己,心态积极,与周围亲朋沟通,努力融入社会。

4. 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预防癫痫,控制基础病等,伤口换药预防感染,拆线等。

一般在手术成功,肿瘤不复发(原发病控制良好)的保证下,出院前大部分患者的头痛症状均可减轻甚至消失,在1年内术后头痛患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82%)。少部分患者遗留轻度间歇发作性的钝痛(10-20%),随时间推移可得到明显改善。

讲到最后,归根结底其实手术并不是为了手术,而是为了解除病痛。手术做完,如果疼痛管理不妥当,反而增加痛苦,违背了手术的初衷,所以术后疼痛问题不容忽视。

}

为什么提起开颅,人会感到恐惧呢?

很多人一听到开颅,第一反应是:”把人脑壳掀开,打开天灵盖了“!也有人会说:“太恐怖了,别说治病了,人还能活吗?”还有传言说:“开颅后人会变傻,脾气变暴躁”。这些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为什么大家会感到恐惧呢?

其实,这要从开颅手术的形成说起。

十九世纪末,神经外科开始从普通外科分离出来,当时还没有CT和磁共振这些检查手段,病人脑部病变的诊断很粗糙,范围和性质也很模糊,当发现颅内病变时病变已经很大,为了最大程度的暴露病变,开颅就需要很大范围。

另外,早期手术照明设备简陋,需要扩大开颅范围来增加术野光线。当时神经外科没有专门手术器械,普通外科手术器械体积较大。因此,传统的开颅范围很大,可以达到十几公分,“打开天灵盖”的恐怖印象就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时至今日,开颅手术早已脱胎换骨,讲究的是微创手术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高质量的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超选择导管造影(DSA)开始使用,脑内病变的性质和位置变得更加准确,同时还能详细的显示病变组织和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80年代开始,开颅手术进入显微时代,医生在显微镜下手术,通过显微镜高分辨率放大病兆和周围血管、神经,使开颅手术变得很精准,加之神经导航技术的使用,开颅手术可以对病灶实施精准打击,术前就可以在某一特定区域开一骨窗,最小直径可以为3厘米,术中实时导航准确到达病灶,显微镜下定点切除。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病变,范围较大,开颅切口会大,但肯定不会出现以往”打开天灵盖“的情况!

神经外科的微创,讲究的是手术对脑组织结构的最小创伤,切口小是一方面,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才是现在开颅手术追求的。

开颅手术后你就废了吗?

有人说:“开颅手术后会元气大伤,从此就废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一些脑内良性肿瘤或者血肿,开颅手术的效果往往比较理想,肿瘤或血肿拿掉后症状就会明显缓解甚至消失,也不会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患者恢复也很快!

即使是恶性肿瘤无法切除干净,只要术中注意,对功能、神经的保护,术后也不会出现功能受损,偏瘫、失语情况。

至于开颅手术会缩短人的寿命,更没有科学依据。影响人寿命本身的是脑内病变,而开颅手术是治疗脑内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相反,如果任凭发展而不去治疗,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尤其是恶性肿瘤,会直接缩短生存时间!现在的开颅手术讲究微创,对患者创伤越小越好,这也就决定了开颅手术对人的伤害越来越小!

微创手术这么好,为什么有的人术后暴躁,易怒?

术后暴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由于术后麻醉反应或者由于术后护理需要,对病人进行约束后易烦躁易怒,在麻醉过后或解除约束后,一般3-5天可恢复正常。
脑内前额叶部位是主管人的情绪和行为控制的,如果这个部位病变需要开颅治疗的话,术后很容易出现精神障碍:烦躁、易激惹、暴力倾向......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予以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必要时镇静治疗,可能需要一个月左右,患者精神状况会恢复正常!

开颅手术真的会变傻吗?

哈哈哈,大家担心的极有道理!

绝大部分患者做完开颅手术后,智力不会受影响。有一部分患者做完开颅手术后,可能会影响脑内功能,主要和病变部位有关系,如在语言、记忆、运动区,手术后可能会对这些功能有影响!

但是,脑功能也不是孤立的,脑区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代偿,而且重塑性较强,比如:术后出现一过性偏瘫、语言障碍或智力障碍、通过后期康复治疗,可以逐渐恢复。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寿命,创伤,范围,病变,部位,微创

}

开颅手术应用于各种脑部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是脑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从2000多年前的环钻开颅术开始,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改进,100多年前开颅手术的死亡率仍高达50-80%,而目前神经外科医生几乎已经安全可以到达任何部位的颅内结构处理病变。这不仅是由于外科技术操作的提高,而且也是近年来外科手术器械、新的技术设备不断改进,止血方法日益完善,显微外科技术的推广应用,麻醉方法及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等综合措施进步的结果。

然而脑瘤开颅手术因为各种因素仍存在一些并发症,一台完美无损的脑瘤开颅手术与主刀医生的技术和相关团队及精尖器械的配合分不开。

常见的脑瘤开颅术并发症有哪些?

1、开颅术后通常较早出现同时较严重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或血肿。常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也可因颅内压突然降低,搬动病人不适当等原因所引起。并发颅内出血的病人,或术后迟迟不清醒,或淸醒后出现淡漠、嗜睡、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或再昏迷等。因此,术后无特殊原因长时间不淸醒或意识好转后又逐渐恶化,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应引起重视,要高度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淸除血肿。手术越早,效果愈好;延误处理,预后不佳。

2、脑水肿:任何脑部手术都需要小心翼翼,不能多压、多拉、多切一分一毫,大部分手术均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脑水肿,但其程度和范围有所不同,轻微的脑水肿很快可以自行恢复,但是如果脑水肿严重或者发生在功能区、脑干等关键区域,则可以引起神经不可逆损伤甚至生命危险。术中主刀医生尽量减少损伤是主要的预防方法。

3、室息和呼吸功能障碍全身麻醉期间或者颅内重大、复杂手术后,可因神经功能抑制或障碍,或脑水肿和颅内压严重增高而产生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可出现病人呕吐、舌后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等原因,容易发生室息、呼吸道不通畅、肺部感染、心肺衰竭等连续性后果。

4、切口或颅内感染:加强术前准备及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是防止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一旦出现术后感染要及时治疗。

5、脑脊液漏:硬脑膜未缝合或缝合不严,术口对合不良均易发生脑脊液漏,这也是开颅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保守治疗迁延不愈,需要再次手术修复。

避免开颅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操作要点

由于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脑瘤开颅手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外科医生必须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特点,进而选择针对患者的理想手术入路,并能对病变进行有效和彻底的处理。

手术医生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应优先考虑:严格保护正常解剖和功能结构,同时需要尽可能地暴露病变部位,确保没有手术死角。手术医生应明确知道每一个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不应该仅仅因为对某一个入路的精通而干扰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医生应注重积累每一个手术入路及其改良入路的经验。

此外,术前手术设计和术中操作应尽可能地保护重要结构不受损害,术中操作必须谨慎、细致、尽可能地保护正常的神经组织

Circle)即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其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囊括了10多位世界神经外科领域的大师级专家,包括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及各种国际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主席级别成员、世界神经外科各大知名专业杂志主编以及神经外科教科书中以其本人名字命名手术入路和解剖结构的教科书级神经外科巨擘。INC专注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技术交流的同时,也专注为国内脑膜瘤、胶质瘤等脑肿瘤患者提供由旗下顾问团国际教授出具的国际前沿诊疗意见和关于特别疑难手术病例的安全全切手术方案。
国内脑肿瘤病患如面临国内治疗困难、病情紧急需要尽快手术、位置复杂或面临耳聋、失明、瘫痪等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可选择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的诸多手术大师进行手术,尽可能地安全全切肿瘤及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是获得长期生存和良好术后生活质量的决定性的保障。

扫描下方微信,关注“INC国际神经科学”,订阅更多神经外科前沿资讯。还想了解神经外科哪方面的专业科普知识?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国际专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过开颅手术后遗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