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队灭山火私人要付工资吗?

    3月25日,看完时长9分钟的刘安书扑火的纪录片,洱源中队中队长黄凯中尉的眼睛又红了。

    “今天正好一个月了。”轻声说完,他平复了一下情绪,生着老茧的双手对搓在一起,黑红的脸膛上似乎还存留着烟熏火燎的痕迹。

    2月25日,洱源中队二班副班长、上等兵刘安书在中缅边境扑火作战中,为保护送水的群众,被滚石击中英勇牺牲,年仅21岁。

    连续扑打了3天之后,2月24日晚8时,腾冲县中缅边境奶头山火场已经清理完毕,森警大理支队的官兵返回山下营地休整,预备后撤。

    25日清晨,六号界桩西侧奶头山主峰上又发现两处烟点。支队副支队长江鸿飞中校立即带领洱源中队、安平中队40名官兵赶往发烟处。

    “在扑火作战中,扑明火是攻坚,而处理余火需要的是时间和精力。”江鸿飞说。奶头山上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林中遍地灌木,枯枝败叶经年堆积而成的腐殖层厚达30厘米。官兵们戴着特制的手套,将发烟点的腐殖层扒至见到纯泥土,然后再灌水,以彻底扑灭地下火。

    六号界碑附近山势陡峭,山体坡度超过75度,训练有素的官兵们有条不紊地作业着,地方群众则自发地源源不断将水送上山。

    午饭送晚了,官兵们从清晨一直忙到下午,树林里上午还浓烈的白烟越来越稀薄。临近16时,盒饭送上来了,米饭配白菜肉末,饭有多余的,刘安书就给战友们每人发了两份,他自己就吃了一份。

    吃完饭,上等兵王海南觉得有些口渴,可是自己水壶和矿泉水瓶里的水都喝完了,他看到刘安书那儿还有半瓶矿泉水,想喝又不好意思要。刘安书却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把水递给了他。

    歇了一会儿大家又继续开始忙,老乡们提着白塑料桶又送水上来了。

    “这时突然就听到一阵恐怖的响声,好像整个山要塌了!”江鸿飞回忆说。烟点上方一块凸出的岩体发生垮塌,江鸿飞凭经验准确地判断出有滚石,他大声喊着:“小心滚石!”

    “注意滚石!”黄凯也喊了一声,班长们都喊开了,互相提醒着。

    距离刘安书3米远的黄凯看到山上一块东风车车头大小的巨石滚落而下,被3棵粗过电线杆的树拦挡住,巨石小部分碎裂后,沿着一溜儿低洼处飞速冲下,下面正是拿着空水桶准备往下走的老乡吴开洪和李佳辉。

    “老乡,快闪开!”站在边上的刘安书看到险情,一把将两人推开。

    烟尘四起。黄凯冲了过来,刘安书倒在地上,脸色发白,嘴巴微张着,怎么也叫不应。两位老乡得救了。

    “他只需往左挪一小步就避开了,可要是那样,被砸中的就是两个老乡。”黄凯说。

    山上通信使用的是电台,卫生员迅速被呼叫赶来,掐人中,人工呼吸,刘安书仍然没有醒来。“使劲儿掐啊!”江鸿飞用力喊着。卫生员扯开厚厚的防护服,发现刘安书的胸口都紫了。

    没有人命令,战士们用随身携带的砍刀截断胳膊粗的小树,解下皮带鞋带,几分钟就扎好了一副担架。电台中呼叫了救护车,有人注意到这时是16时20分左右。

    山势太陡了,几个战士在前面砍灌木开路,黄凯把刘安书放在自己的身上,抱着他滑向山下。几分钟就来到山半腰的简易小路,内务部队的官兵已经等在那里,大家抬起刘安书就往等在山下的救护车跑。

    战友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被救的老乡悲伤地说,我们年纪大了,他还是个娃,救我们干啥,如果能再回去,宁愿用我们的命去换他的。腾冲县副县长杜春强面对采访的电视镜头,泣不成声。

    “要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可你真的挑不出他的毛病。”黄凯中队长说。

    班里的战友们也认为:“就是没有这件事,他早晚也会成为我们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刘安书身高1米80,是中队400米障碍的小教员。体育特长生出身的他篮球打得非常好。“他弹跳力好,身体灵活,最擅长盖帽儿了。”二级士官张兴超说。

    空闲时间刘安书就教大家投篮,以前中队和洱源县政协、内务部队等单位打球总是输,刘安书来了之后“全拿下”。

    2008年4月,洱源县茨碧湖后山发生森林火灾,刘安书和战友们翻山越岭5个多小时赶到火场。脸被烤起了泡,风力灭火机燎得烫手,他都全然不顾。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官兵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他还是我们中队的‘秀才’。”黄凯说。刘安书毛笔字写得很好,过年时中队大门口、食堂、车库上贴的对联都是他写的。

    他是二班副班长,分管班里的内务卫生,流动红旗一直挂在二班。“如今他不在了,我好像失去了一只胳膊。”二班班长张兴超说。

    虽然刘安书人长得高高大大,但是心很细,善良而乐于助人。2009年大年初四,上等兵李兴感冒发烧了,刘安书就悄悄把他换下的衣服抱到水房里洗了。

    张兴超有一次听到中队饲养员肖建军发出刺耳的叫声,他赶过去一看,原来肖建军生了冻疮,刘安书正在用烧过的萝卜帮着搓抹他的冻疮。

    刘安书性格开朗,他曾说过: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你得到得多,而是因为你计较得少。“我觉得他很有思想。”王海南说。

    “他唯一的缺点可能是‘抠门儿’。”黄凯说。刘安书也抽烟,但他家庭条件一般,很少买烟。后来整理遗物时,还从他背包里发现一包完好的玉溪烟,那还是去年给洱源县一中军训时,学校给教官们买的。

    王海南洗衣服时发现,刘安书买了特别大袋的洗衣粉,询问时刘安书给他算了笔账:大袋洗衣粉7元,小袋的2.5元,一大袋相当于4小袋,这样可以省下3元钱。

    不少战士平时用的都是10多块的名牌牙膏,刘安书用的却是几块钱从来都没听说过的牌子,而且用完了还要在底部剪个口,一定要挤干净。一个月津贴220元,他常常只花二三十元。

    但汶川大地震时,刘安书一人捐了1050元钱,是全中队捐款最多的人。

    刘安书牺牲第二天,他的父亲刘和生从广西省桂林市灵川老家赶来。大理支队田顺柱政委到飞机场接站,刘和生下飞机第一句话是:火灭了没有?田政委心头一酸:“人家开口并不是先问自己的儿子啊!”

    办完后事,刘和生又来到洱源中队,他好像一下苍老了许多,人显得无精打采。一进中队的院子,他的眼睛一下发亮了。

    来到刘安书的床前,床上的被褥叠得板板正正,一如从前。刘和生伸手轻轻一抚,眼泪就落了下来。

    和中队官兵进行座谈时,刘和生说:“我和他的母亲只给了他生命,是部队培养教育了他。有这样的儿子,我荣耀。”战士们都哭了,他接着说:“这个部队不错,你们要在这里好好干。”

    刘安书的高中同学得知他牺牲的消息,自发在网上悼念他。他们留言说:阿书,一路走好,下辈子再做兄弟!

    洱源中队的战友们搜集了刘安书的照片,贴在门口的橱窗里。黑板上张贴着官兵们学习他的事迹写作的心得体会。“新战士快下连了,我们会把刘安书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一代一代传下去。”黄凯说。

    中队的后院是一大片果园,种植着核桃、梨树、桃树和板栗。去年几棵果树干枯了,中队就补种了一些桃树。刘安书种了一株,还将写着本班战士名字的卡片挂在小桃树上,他说:“这棵树就是我们军旅生涯的见证。”

    如今,官兵们经常过去给刘安书的小桃树浇水,还有战士专门与刘安书亲手栽种的桃树合影。

    想起刘安书是常有的事。上等兵王海南说:“我和刘安书的床挨着,他睡觉时呼噜打得特别响,现在听不到了反而不习惯,我很怀念他打呼噜的声音。”

}

仅从逻辑层面反对高赞 @一个男人在流浪 的回答:

1,开篇提到的两篇文章认为当时澳大利亚消防较于我国具有显著优势,看两篇文章发表日期,一篇2006年[1]距今大概14年,一篇2002年[2]距今大概18年

不可否认文章发表之时,澳大利亚消防对于我国确实具有优势,但如此时间跨度,真的能反映现状吗?我认为这两篇文章只能反映当时,而不代表现况,高赞答案引用文章时未考虑时效性

2,之后提到的两篇文章,2017年[3]的文章称:

“澳大利亚人十分注重森林消防工作,发生较大林火时,会全力以赴扑救火灾对公民的消防培训十分到位,公民满12岁必须接受消防教育,16岁必须接受防火技能培训”

第一个问题,若如文称“发生较大林火时,会全力以赴扑救火灾”那澳大利亚总理为何会不顾灾情,只身去夏威夷度假?

第二个问题,文中称“对公民的消防培训十分到位”,且不说有消防知识和有能力组织消防是云泥之别,普通公民在面对大火时,是否真的有能力组织灭火

单论房屋住址,人类日常生活就会产生火灾隐患,最符合消防科学,也最贴近现实的房屋住址方式是居民区集中,远离森林,森林中只留消防员集中居住预防火灾,而澳大利亚公民居住区广而错杂,不少零散在森林中组成稀疏但覆盖面积广的居民区,并不符合消防科学,甚至是山火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的澳大利亚人,真的能叫“十分注重,对公民的消防培训十分到位”吗?

另一篇2013年的文章[4]称:

“澳大利亚森林消防资金雄厚,防火措施十分完善”

第一个问题,若如文称“消防资金雄厚”,那以下视频中38秒处的澳大利亚女孩,为什么要求其总理给消防机构投入更多资金?

第二个问题,若如文称“防火措施十分完善”,那以下视频中58秒处的澳大利亚女士为什么称自己的小镇没有救助物资,没有足够的消防卡车对抗灾情?

总结:我认为澳大利亚消防过去相较我国,的确拥有显著优势,但随着中国消防发展,如今差距已不显著,未来也只会更好

而澳大利亚消防在澳大利亚政府一言难尽的组织,管理能力下(家里着火还能出去度假的人真不常见),澳大利亚消防对于大型山火如同杯水车薪,澳大利亚政府对于火灾的漫不经心和能力低下才是山火久烧的核心因素

虽然作为普通老百姓,不靠这个恰饭的,也不反对恰饭,但是我觉得既然要恰饭就要好好恰饭,不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恰,真的不好的。鉴于21世纪头一个10年实在是有点遥远,所以我花了2RMB的巨额资金在知网看看专家在2017年中国消防杂志上到底是怎么评价土澳森林消防的。手机码字不易,引用的那个小字也不会弄,所以能看就看不能看就蛮去了。还有文章配图我觉得挺好的,不愧是专家,不愧是专门引用来的文章。

文/图 徐艳文 澳大利亚森林消防一瞥

尽管各州森林防火的组织体制存在差异,但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时,州与州之间都统一行动,全力以赴扑救火灾。

澳大利亚人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共设施、各种资源安全视为责任义务,把抢险救灾视为社会公益事业,都以志愿者为荣。

澳大利亚具有严谨的林火监测系统,开通“000”报警电话,便于民众发现火情后迅速报警 ;建设高山瞭望塔,高火险时进行 24 小时观测 ;还有消防队员巡逻、飞机巡护、使用红外监测、GPS 空中定位、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航拍和空中扫描探测。扫描探测非常先进,由飞机从 8000米的高空,以宽度 20 公里、速度 700 公里 / 小时的方式进行扫描和探测,将收到的实时图像叠加在地图上,白点为起火点。澳大利亚的林火监测形成了空中与地面相结合,远程与近程相结合,传统监测与现
代高科技手段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监测网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出动、早扑救

他们在扑救林火时,以人为本,在确保扑救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扑救。当火势过大,有可能危害扑火人员安全时,他们则会用隔离带阻隔其蔓延,不进行硬性扑救。同时,尽量把扑火费用降到最低程度,有的火灾根据火区价值物的价值和扑火成本决定是否进行扑救或控制,有的任其自生自灭,促进森林自然更新。

澳大利亚林区内都有河流湖泊,水源充足,大多采用以水灭火的方法,通过车辆携带的水泵、水枪、水桶等机具用水直接灭火。在地形比较复杂、扑火难度大的地区,则选择有利地形,采用直升飞机点烧防火线的办法,以火攻火。

Hey!这里是君子白砚,励志做一名百科全书式学者。投币、点赞、收藏,便是您对洒家最大的鼓励,洒家会不断搬运和更新优质内容,其中包括且不限于:数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行为学、自然科学、游戏、运动、常识、宇宙、理工科、动植物、两性话题、人文地理、书籍影视作品和时下热点等等相关方向,如果你也喜欢这些有趣的东西,可以关注洒家以获取更多,如果你有更多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欢迎私信和评论。

声明:本专栏/系列/文章内容均搬运自知乎,不代表本人立场,秉承尊重作者的原则内容不作删改,搬运目的仅在于转载和分享优质内容并供网友讨论,各项权益均属于作者本人,文末会贴出已证明的相关地址及有关ID,部分内容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故未经同意,严禁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在现场的扑火人员紧急避险,但由于火灾来势汹汹,30名失联火灾人员无一幸免于难。

对于这件事我看到网络上很多人评论,这山火就不应该派人去扑,应该放着它燃烧,我们要做的是疏散周围人群,把附近居民安置在安全区域,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山火究竟应该任由它肆意燃烧还是应该让消防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去扑灭?

这次事发地属于横断山脉一部分,周围都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大多数地方人迹罕至,常年累积的可燃物就是一个大型的草料场,如果不在最初尽力扑救,一旦放任烧起来,火势蔓延迅速,毁灭程度无法想象,离火源地较远的村庄和县城都很有可能波及到,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员伤亡。

有人说,美国去年年底那次加州大火,美国人放任山火烧完不管,不也过来了吗?但是你看过新闻吗,火烧过来天堂镇的老百姓根本来不及跑,最后的数据是烧死86人,失踪200多人,烧毁房屋2万栋,损失直到现在都没有统计出来,这损失还不够严重?古今中外,剿灭山火的不二法门就是:疏散平民,能灭则灭,实在灭不了就清理出隔火带让着火的地方自己烧完。

山火最怕遇到风,这次山火也是因为风向突变,上风变下风,消防员被大火团团围住,难以逃脱。因此,在这么多人命面前,我们亟待解决是山火如何高效的预防和扑灭,一是工程防火,例如开设3至5米防火带;二是技术防火,包括物联网等方式,三是人防,譬如设置护林员,常驻人员观望,储备防火材料等。灭火手段也很多,主要得灭火技术措施有常规灭火方法、化学灭火,以火灭火,航空灭火,人工催化降雨灭火等。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譬如2017年研发的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它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和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森林灭火、特种灭火,这些灭种效率高,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顿,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000余平方米。

自然环境变幻莫测,我们虽无法与大自然抗衡,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监测自然环境的变化,同时及时做好灭火工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汪汪队灭火视频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